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2017-12-29 25页 doc 51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更新时间:2009-3-21 22:08:2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006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小区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能否做好小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小区环境的优劣。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50%~60%,而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更新时间:2009-3-21 22:08:2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006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小区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能否做好小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小区环境的优劣。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50%~60%,而居住区用地又占生活居住用地的45%~55%。居住区绿地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植物是居住区绿地建设的主体,居住区的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和色彩的四季变换,使没有生命的住宅建筑富有浓厚、亲切的生活气息,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因此,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成为居住区环境的绿色主调,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绿地的主要功能现在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3个方面。?使用功能:是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休闲等;?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万言书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住宅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 温、增湿、挡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空气质量的改善、水土保持等;?景观功能:包括可观赏必与美化环境。 一、居住区绿化的指标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指标也是城市绿化指标的一部分。因此,居住区绿地指标也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化事业逐渐受到重视。居住区绿地也相应受到关注,绿地指标也不断提高。 居住区绿地应根据小区规模及不同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并尽可能与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相结合。这样,既可方便居民日常游憩活动需要,又有利于创造小区内大小结合、层次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取得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 一些发达国家居住区绿地指标较高,一般在人均3O以上,日本要求4O。我国《城市居民居住区规划设计》(GB50180―93)提出,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O/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O/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组团级不少于1.5O/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居住区公共绿地率一般新建区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低于25%;种植成活率?98%。 建设部提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中还规定了一项指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每100O的绿地要有3株以上乔木;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20%;三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40种;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50种;华南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要?60种。这个要求,就是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居住小区的生态型绿地不仅是有空地种草,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而是真正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居住区植物造景应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从而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与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应采用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表现植物的层次、色彩、疏密和季相变化等,形成以生态效益为主导的生态园林,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科学配置,使单位空间绿量达到最大化。 首先,强化物种的多样性,形成完整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促进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应掌握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可形成稳定而优美的居住区自然景观。小区造景不能单靠大面积的草坪绿化来增加社区的绿化率,从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来说,应强调“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立体绿化”的原则。 其次,选择植物种类时考虑环境特点,强调其适应性。居住小区内植物规划设计要结构多层次化,树种应保持多样性,搭配科学合理。如建筑楼群的相对密集,常使植物栽植地光照不足,这种情况下,楼群的南面尽量选择阳性树种,楼群的背阴面应尽量选择耐荫树种;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方,应选择浅根性树种,或干脆栽植草坪;在建筑垃圾多、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选择生长较粗放、耐瘠薄、易成活的树种。 (二)美观性原则 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不同,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化层次,加大空间感,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居住区显得生动活泼、轮廓线丰富。同时,居住区通过植物景观,还能使各个建筑单体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布局。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美化功能,利用不同花期、花色、不同大小的植物,按照了孤植、丛植、群植、垂直绿化、花坛、花境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能体现本地特色的优美园林景观。 (三)功能性原则 居民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留有一定面积的居民活动场地。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业余户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锻炼。根据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除主干道两边的居民早晚能利用道路进行就近锻炼与乘凉外,一般都要在居民区公共绿地进行,其面积大小要与服务半径相适应。但在规划设计中,硬化铺装的地面与园路、建筑小品加在一起,面积应不超过整个小区绿地总面积的10%为宜。 居住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的布置。例如,植物种植位置要考虑与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距离,避免有碍植物的生长和管线的使用与维修(表6―1)。 表6―1 种植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的水平距离 名称 最小间距(m) 名称 最小间距(m) 至乔木中心 至灌木中心 至乔木中心 至灌木中心 有窗建筑物外墙 3.0 1.5 给水管、网 1.5 不限 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1.5 污水管、雨水管 1.Q 不限 道路两侧 1.0 0.5 电力电缆 1.5 高2m以下围墙 1.0 0.75 热力管 2.0 1.0 挡土墙、陡坡、人行道旁 0.75 0.5 电缆沟、电力电讯杆 2.0 体育场地 3.0 3.0 路灯电杆 2.0 排水明沟边缘 1.0 0.5 消防龙头 1.2 1.2 测量水准点 2.0 1.0 煤气管 1.5 1.5 (四)文化性原则 居住区是居民长时间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应该根据植物造园原理,努力创造丰富的文化景观效果,以人为本,体现文化气息。 绿地意境的产生可与居住区的命名相联系。每个居住区(居住不区、组团)都有自己的命名,以能体现命名的植物来体现意境,能给人以联想、启迪和共鸣。如桃花苑选择早春开花的桃树片植、丛植,早春来临满树桃花盛开,喜庆吉祥;杏花苑选择北方早春开花的杏树片植、群植、孤植相结合,深受居民喜爱。同样,桂花、木芙蓉、樱花、合欢(一名芙蓉)、紫薇、海棠、丁香等,均可以成为居住区的特色植物。 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虽也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例如合肥西园新村分成6个组团,按不同的绿化树种命名为:“梅影”、“竹荫”、“枫林”、“松涛”、“桃源”、“桂香”。居民可赏花、听声、闻香、观景、舒情,融入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 由于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一个居住区中,往往其小区或组团建筑形式很相似,这对于居民及其亲友、访客会造成程度不同的识别障碍。因此,居住区 除了建筑物要有一定的识别导引性,其相应的种植设计也要有所变化,以增加小区的可识别性。在形式和选用种类上,要以不同的植物材料,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如常州清潭小区以“兰、竹、菊”为命名组团,并且大量种植相应的植物,强调不同组团的植物景观特征,效果很明显。 (五)人性化原则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的,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的住宅小区设计,更要特别强调植物造景的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从使用方面考虑,居住区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给居民提供休息、遮荫和地面活动等多方面的条件。 行道树及庭院休息活动区,宜选用遮荫效果好的落叶乔木,成排的乔木可遮挡住宅西晒;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和带刺的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果、落叶的树木。 三、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的景观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植物配置应将生态化、景观化和功能化结合起来。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正确选择植物、合理进行配置,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 (1)小区绿地必须根据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因素,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保护作用的植物进行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 性。树种和植物种类选择在基调和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2)以植物群落为主,乔、灌、草合理结合,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化,达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不宜大量整形色带和冷季型观赏草坪,而多采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可以使景观更具立体性。 (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适当配置和点缀时令花卉,创造出丰富的季相变换。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秋季景观;由蜡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季景观。 (4)居住区植物景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建筑增加一点绿色的点缀作用,而是应从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关系上去研究绿化与居住者的关系,尤其在绿化与采、通风、防西晒太阳及挡西北风的侵入等方面为居民创造更具科学性、更为人性化、富有舒适感的室外景观。 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不同立面,选择不同形态、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加以配置,使植物景观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周边环境协调,营造较为完整的景观效果。 要符合居住卫生条件。适当选择落果少、少飞絮、无刺、无味、无毒、无污染物的植物,以保持居住区内的清洁卫生和居民安全。 (5)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对原有树木,特别 是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并规划到绿地设计中,以节约建设资金,早日形成景观效果。由于居住区建筑往往占据光照条件较好的位置,绿地受阻挡而处于阴影之中,应选用能耐荫的树种,如金银木、枸骨、八角金盘等。 居住区植物景观既要有统一的格调,又要在布局形式、树种选择等方面做到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区内道路两侧植1~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6)便于管理。应尽量选用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北方乡土树种如毛白杨、国槐、垂柳、白榆等。 (7)适当要考虑植物的经济价值。居住区植物景观可以将植物的观赏功能和生产功能完美结合起来,例如葡萄、金银花、五味子、栝楼、红花菜豆、苦瓜、丝瓜等不但是优良的棚架或篱垣造景材料,同时也是果树、药用植物或蔬菜。其他如杨梅、荔枝、橄榄、樱桃、石榴、柿树、香椿、连翘、乌药、牵牛花等,都是居住区适宜的植物材料。因此,在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中可适当要考虑植物的生产功能,使园林植物既有观赏价值,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而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 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和其他块状、带状的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O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的功能划分、较完善的游憩设施和容纳相应规模的出游人数的公共绿地;用地4000O以上的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和容纳相应的出游人数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0.4hm2。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的来说比较低。各类公共绿地的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的要求。 表6-2 各类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中心绿地名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模(hm2) 居住区公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部、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和清晰的游览路线 1.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功能划分 0.4 组团绿地 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 灵活布局 0.004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的休息、交往和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的健康。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是居住区绿化的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和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空间。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一)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的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比较丰富,有各年龄组休息、活动用地 (图6-1)。 此类公园面积不宜过大,位置设计适中,服务半径500~1000m。该类绿地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方便居民使用,常常规划在居住区中心地段,居民步行约10分钟可以到达。可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社会服务设施结合布置,形成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利于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用地。公园有功能分区、景区划分,除了花草树木以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和设施、园林小品,应能满足居民对游憩、散步、运动、健身、游览、游乐、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居住区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特别夏季的晚上。因此,要在绿地中加强照明设施,避免人们在植物丛中因黑暗而造成危险。另外,也可利用一些香花植物进行配置,如白兰花、玉兰、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素馨等,形成居住区公园的特色。 居住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基本而活跃的部分,是城市绿化空间的延续,又是最接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上有与城市公园不同的特点,不宜照搬或模仿城市公园,也不是公园的缩小或公园的一角。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要求,适于活动的广场、充满情趣的雕塑、园林小品、疏林草地、儿童活动场所、停坐休息设施等应该重点考虑。 居住区公园内设施要齐全,最好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械,适应各年龄组活动的游戏及小卖部、茶室、棋牌室、花坛、亭廊、雕塑等活动设施和丰富的四季景观的植物配置。以植物造景为主,首先保证树木茂盛、绿草茵茵,设置树木、草坪、花卉、铺装地面、庭院灯、凉亭、花架、雕塑、凳、桌、儿童游戏设施、老年人和成年人休息场地、健身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小卖部、服务部等主要 设施。并且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及已有的树木和绿地。 居住区公园户外活动时间较长、频率较高的使用对象是儿童及老年人。因此在规划中内容的设置、位置的安排、形式的选择均要考虑其使用方便,在老人活动、休息区,可适当地多种一些常绿树。专供青少年活动的场地,不要设在交叉路口,其选址应既要方便青少年集中活动,又要避免交通事故,其中活动空间的大小、设施内容的多少可根据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合理布置;植物配置应选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结合活动设施布置疏林地。可用常绿绿篱分隔空间和绿地外围,并成行种植大乔木以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观赏花木、草坪、草花等。在大树下加以铺装,设置石凳、桌、椅及儿童活动设施,以利老人坐息或看管孩子游戏。在体育运动场地外围,可种植冠幅较大、生长健壮的大乔木,为运动者休息时遮荫。 自然开敞的中心绿地,是小区中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也是整个小区视线的焦点,为了在密集的楼宇间营造一块视觉开阔的构图空间,植物景观配置上应注重:平面轮廓线要与建筑协调,以乔、灌木群植于边缘隔离带,绿地中间可配置地被植物和草坪,点缀树形优美的孤植乔木或树丛、树群。人们漫步在中心绿地里有一种似投入自然怀抱、远离城市的感受。 (二)居住区小游园 小游园面积相对较小,功能亦较简单,为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为居民提供茶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少年儿童,内部可设置较为简单的游憩、文体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健身场地、休息场地、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树木花草、铺装地面、庭院灯、凉亭、花架、凳、桌等,以满足小区居民游戏、休息、散步、运动、键身的需求。 居住区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m。此类绿地的设置多与小区的公共中心结合,方便居民使用。也可以设置在街道一侧,创造一个市民与小区居民共享的公共绿化空间。当小游园贯穿小区时,居民前往的路程大为缩短,如绿色长廊一样形成一条景观带,使整个小区的风景更为丰满。由于居民利用率高,因而在植物配置上要求精心、细致、耐用。 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考虑四季景观。如要体现春景,可种植垂柳、玉兰、迎春、连翘、海棠、樱花、碧桃等,使得春日时节,杨柳青青,春花灼灼。而在复园,则宜选悬铃木、栾树、合欢、木槿、石榴、凌霄、蜀葵等,炎炎夏日,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在小游园因地制宜地设置花坛、花境、花台、花架、花钵等植物应用形式,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实用功能,为人们休息、游玩创造良好好的条件。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高级住宅区利用高差形成下沉式的草坪广场,并在四周种植绿树红花,围合成恬静的休憩场所。 小游园绿地多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自由、活泼、易创造出自然而别致的环境。通过曲折流畅的弧线形道路,结合地形起伏变化,在有限的面积中取得理想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也模仿自然群落,与建筑、山石、水体融为一体,体现自然美。当然,根据需要,也可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规则式布置采用几何图形布置方式,有明确的轴线,园中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等组成有规律的几何图案。混合式布置可根据地形或功能的特点,灵活布局,既能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又能兼顾其空间艺术效果,可在整体上产生韵律感和节奏感。 图6-2是北方某居住小区中心小游园的设计平面图,该绿地呈带状,长约 140m,宽52m,西面有一煤气站,其设计布采用局如下。 (1)总体布局 绿地中心空间为小型不规则广场,西侧设一组合花架亭,方便人们休憩。东侧设一小型自由线水池,与花架亭呼应。广场南侧设一组合形花坛,以引导南入口游人。绿地东侧空间为一开敞广场,主要以儿童活动为主。南北向铺装广场中心设7个渐变彩色圆球雕塑,增加环境的趣味性。广场北侧设一小型沙坑儿童游戏活动。广场边缘设若干坐椅。 绿地西侧为轮廓广场,以老人活动为主,较大铺装可举行舞会,满足晨练、散步活动的需要。广场周围植若干树大荫浓的庭院树,围合成半通透的安静空间。 (2)种植设计 中心绿地由大乔木、花灌木、绿篱形成带状相围合。内部骨干乔木选元宝枫、云杉、暴马丁香等北方乡土树种;基调花灌木选用紫丁香、黄刺玫等,以草坪衬底。水池边及园路人口留有集中草坪,形成开敞空间,缀以宿根花卉镶边,形成了层次,季相变化丰富。土丘上及老人活动广场周围多处植白桦、落叶松,以体现北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三)组团绿地 1(组团绿地的植物造景要求 组团绿地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团布置的又一级公共绿地。随着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的变化,其大小、位置和形状均相应变化。其面积大于0.04hm2,服务半径为60~200m,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主要供居住组团内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休息、游戏之用。此绿地面积不大,但靠近住宅,居民在茶余饭后即来此活动,游人量比较大,利用率高(图6-3)。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方便居民使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满足表6-3中的各项要求。块状及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 m2及相应的日照环境要求。规划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分区布置,避免互相干扰。组团绿地不宜建造许多园林小品,不宜采用假山石和建大型水池。应以花草树木为主,基本设施包括儿童游戏设施、铺装地面、庭院灯、凳、桌等。 组团绿地常设在周边及场地间的分隔地带,楼宇间绿地面积较小且零碎,要在同一块绿地里兼顾四季序列变化,不仅杂乱,也难以做到,较好的处理手法是一片一个季相。并考虑造景及使用上的需要,如铺装场地上及其周边可适当种植落叶乔木为其遮荫;入口、道路、休息设施的对景处可丛植开花灌木或常绿植物、花卉;周边需障景或创造相对安静空间地段则可密植乔、灌木,或设置中高绿篱。 表6-3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封闭型绿地 开敞型绿地 南侧多层楼 LR1.512 LR30m S1R800m2 S2R1000m2 南侧高层楼 LR1.512 LR50m S1R1800m2 S2R2000m2 北侧高层楼 LR1.512 LR30m S1R500m2 S2R600m2 北侧高层楼 LR1.512 LR50m S1R1200m2 S2R1400m2 说明:L―南北楼正面距离(m);L2―当地住宅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2、组团绿地的造景设计 组团绿地是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实际是宅间绿地的扩大或延伸,多为建筑所包围。受居住区建筑布局的影响较大,布置形式较为灵活,富于变化,可布置为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等。 (1)开敞式。也称为开放式,居民可以自由进入绿地内休息活动,不用分隔物,实用性较强,是组团绿地中采用较多的形式。 (2)封闭式。绿地被绿篱、栏杆所隔离,其中主要以草坪、模纹花坛为主,不设活动场地,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居民不可入内活动和游憩,便于养护管理, 但使用效果较差,居民不希望过多采用这种形式。 (3)半开敞式。也称为半封闭式,绿地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有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居民可出入其中,但绿地中活动场地设置较少,而禁止人们入内的装饰性地带较多,常在紧临城市干道,为追求街景效果时使用。 3、组团绿地的类型 组团绿地增加了居民室外活动的层次,也丰富了建筑所包围的空间环境,是一个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的办法。在其规划设计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1)院落式组团绿地。由周边住宅围和而成的楼与楼之间的庭院绿地集中组成,有一定的封闭感,在同等建筑的密度下可获得较大的绿地面积。 (2)住宅山墙间绿化。指行列式住宅区加大住宅山墙间的距离,开辟为组团绿地,为居民提供一块阳光充足的半公共空间。既可打破行列式布置住宅建筑的空间单调感,又可以与房前屋后的绿地空间相互渗透,丰富绿化空间层次。 (3)扩大住宅间距的绿化。指扩大行列式住宅间距,达到原住宅所需的间距的1.5~2倍,开辟组团绿地。可避开住宅阴影对绿化的影响,提高绿地的综合效益。 (4)住宅组团成块绿化。指利用组团入口处或组团内不规则的不宜建造住宅的场地布置绿化。在入口处利用绿地景观设置,加强组团的可识别性;不规则空地的利用,可以避免消极空间的出现。 (5)两组团间的绿化。因组团用地有限,利用两个组团之间规划绿地,既有利于组团间的联系和统一,又可以争取到较大的绿地面积,有利于布置活动设施和场地。 (6)临街组团绿地。在临街住宅组团的绿地规划中,可将绿地临街布置, 既可以为居民使用,又可以向市民开放,成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临街绿地还可以起到隔音、降尘、美化街景的积极作用。 三、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地中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它包括宅前、宅后,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最为接近居民(图6-4)。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宅旁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宅旁绿地面积约占35%,其面积不计入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在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中只反映公共绿地的面积与百分比。一般来说,宅旁绿化面积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面积可达4~6m2。对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的影响最明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复杂。 (一)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要求 宅旁绿地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生活环境,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尘土,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其绿地布置应与住宅的类型、层数、间距及组合形式密切配合,既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协调,又要保持各幢住宅之间的绿化特色。 1(以植物景观为主 绿地率要求达到90%~95%,树木花草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季相,使宅旁绿地具有浓厚的时空特点,让居民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 根据居民的文化品位与生活习惯又可将宅旁绿地分为几种类型:以乔木为主的庭院绿地;以观赏型植物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瓜果园艺型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绿篱、花坛界定空间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竖向空间植物搭配为主的庭院绿地。 2(布置合适的活动场地 宅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在绿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在宅旁适当做些铺装地面,在绿地中设置最简单的游戏场地(如沙坑)等,适合儿童在此游玩。同时还布置一些桌椅,设计高大乔木或花架以供老年人户外休闲用。 3(考虑植物与建筑的关系 宅旁绿地设计要注意庭院的尺度感,根据庭院的大小、高度、色彩、建筑风格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树种。选择形态优美的植物来打破住宅建筑的僵硬感;选择图案新颖的铺装地面活跃庭院空间;选用一些铺地植物来遮挡地下管线的检查口;以富有个性特征的植物景观作为组团标识等,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宅旁绿地空间。 靠近房基处不宜种植乔木或大灌木,以免遮挡窗户,影响通风和室内采光,而在住宅西向一面需要栽植高大落叶乔木,以遮挡夏季日晒。此外,宅旁绿地应配置耐践踏的草坪,阴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二)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设计 1(住户小院的绿化 (1)底层住户小院。低层或多层住宅,一般结合单元平面,在宅前自墙面至道路留出3m左右的空地,给底层每户安排一专用小院,可用绿篱或花墙、栅栏围合起来。小院外围绿化可作统一安排,内部则由每家自由栽花种草,布置方式和植物种类随住户喜好,但由于面积较小,宜简洁,或以盆栽植物为主。 (2)独户庭院。别墅庭院是独户庭院的代表形式,院内应根据住户的喜好进行绿化、美化。由于庭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为20~30m2,可在院内设小型小池、草坪、花坛、山石,搭花架缠绕藤萝,种植观赏花木或果树,形成较为完整 的绿地格局。 2(宅间活动场地的绿化 宅间活动场地属半公共空间,主要供幼儿活动和老人休息之用,其植物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宅间活动场地的绿化类型主要有: (1)树林型。树林型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一种比较简单的绿化造景形式,对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较大,多为开放式。居民在树下活动的面积大,但由于缺乏灌木和花草搭配,因而显得较为单调。高大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至少应在5~8m,以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便于采光和通风,避免树上的病虫害侵入室内。 (2)游园型。当宅间活动场地较宽时(一般住宅间距在30m以上),可在其中开辟园林小径,设置小型游憩和休息园地,并配置层次、色彩都比较丰富的乔木和花灌木,是一种宅间活动场地绿化的理想类型,但所需投资较大。 (3)棚架型。棚架型是一种效果独特的宅间活动场地绿化造景类型,以棚架绿化为主,其植物多选用紫藤、炮仗花、珊瑚藤(Antigonon leptopus)、葡萄、金银花、木通等观赏价值高的攀援植物。 (4)草坪型。以草坪景观为主,在草坪的边缘或某一处种植一些乔木或花灌木,形成疏朗、通透的景观效果。 3(住宅建筑的绿化 住宅建筑的绿化应该是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绿化,包括架空层、屋基、窗台、阳台、墙面、屋顶花园等几个方面,是宅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整体宅旁绿化和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1)架空层绿化 近些年新建的高层居住区中,常将部分住宅的首层架空形成架空层,并通过绿化向架空层的渗透,形成半开放的绿化休闲活动区。这种半开放的空间与周围较开放的室外绿化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多重性和可变性,既为居民提供了可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也使居住环境更富有通透感。 高层住宅架空层的绿化设计与一般游憩活动绿地的设计方法类似,但由于环境较为阴暗且受层高所限,植物选择应以耐荫的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园林建筑、假山等一般不予以考虑,只是适当布置一些与整个绿化环境相协调的景石、园林建筑小品等。 (2)屋基绿化 屋基绿化是指墙基、墙角、窗前和入口等围绕住宅周围的基础栽植。墙基绿化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增添绿色,一般多选用灌木作规则式配置,亦可种上爬墙虎、络石等攀援植物将墙面(主要是山墙面)进行垂直绿化。墙角可种小乔木、竹子或灌木丛,形成墙角的“绿柱”、“绿球”,可打破建筑线条的生硬感觉。 对于部分居住建筑来说,窗前绿化对于室内采光、通风、防止噪声、视线干扰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植物 四、居住区道路绿地 由于道路性质不同,居住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小道3种。主干道(居住区级)用以划分小区,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次干道(小区级)一般用以划分组团;小道即组团(级)路和宅间小路,组团(级)路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居住区的道路把小区公园、宅间、庭院连成一体,它是组织联系小区绿地的纽带。居住区道旁绿化在居住区占有很大比重,它连接着居住区小游园、宅旁绿 地,一直通向各个角落,直至每户口前。因此,道路绿化与居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遮荫、减少噪音、防尘、通风、保护路面等。绿化的布置应根据道路级别、性质、断面组成、走向、地下设施和两边住宅形式而定。 (一)主干道 主干道(区级)宽10~12m,有公共汽车通行时宽10~14m,红线宽度不小于20m。主干道联系着城市干道与居住区内部的次干道和小道,车行、人行并重。道旁的绿化可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以行列式栽植为主,各条干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中央分车带可用低矮的灌木,在转弯处绿化应留有安全视距,不致妨碍汽车驾驶人员的视线;还可用耐荫的花灌木和草本花卉形成花境,借以丰富道路景观。也可结合建筑山墙、绿化环境或小游园进行自然种植,既美观、利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尘和阻隔噪音。 (二)次干道 次干道(小区级)车行道宽6~7m,连接着本区主干道及小路等。以居民上下班、购物、儿童上学、散步等人行为主,通车为次。绿化树种应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其形式与宅旁绿、小花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以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特别是在相同建筑间小路口上的绿化应与行道树组合,使乔、灌木高低错落自然布置,使花与叶色具有四季变化的独特景观,以方便识别各幢建筑。次干道因地形起伏不同,两边会有高低不同的标高,在较低的一侧可种常绿乔、灌木,以增强地形起伏感,在较高的一侧可种草坪或低矮的花灌木,以减少地势起伏,使两边绿化有均衡感和稳定感。 (三)小道 生活区的小道联系着住宅群内的干道,宽3.5~4m。住宅前小路以行人为主。宅间或住宅群之间的小道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特别是转弯处不能种植高大的绿篱,以免遮挡人们骑自行车的视线。靠近住宅的小路旁绿化,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如果小路距离住宅在2m以内,则只能种花灌木或草坪。通向两幢相同建筑中的小路口,应适当放宽,扩大草坪铺装;乔、灌木应后退种植,结合道路或园林小品进行配置,以供儿童们就近活动;还要方便救护车、搬运车能临时靠近住户。各幢住户门口应选用不同树种,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布置,以利辨别方向。另外,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如公共建筑的前面、商店门口等,可以采取扩大道路铺装面积的方式来与小区公共绿地融为一体,设置花台、座椅、活动设施等,创造一个活泼的活动中心。 五、临街绿地 居住区沿城市干道的一侧,包括城市干道红线之内的绿地为临街绿地。主要功能是美化街景,降低噪音。也可用花墙、栏杆分隔,配以垂直绿化或花台、花境。临街绿化树种的配置应注意主风向。据测定,当声波顺风时,其方向趋于地面,这里自路边到建筑的临街绿化应由低向高配置树种,特别是前沿应种低矮常绿灌木。当声波逆风时,其方向远离地面,这里的树种应顺着路边到建筑由高而低进行配置,前边种高大的阔叶常绿乔木,后边种相对矮小的树木。 街道上汽车的噪音传播到后排建筑时,由于反射会影响到前排建筑背后居民的安静,因此要特别加强临街建筑之间的绿化。 浅析园林植物色彩应用 随着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植物呈现给游人的视觉美,主要由植物色彩美、形体美、线条美和质感美等 构成,而艺术心理学家认为影响视觉美最敏感的元素是色彩。 园林植物的色彩丰富,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可营造出缤纷的色彩景观,同时植物景观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季相变化,达到各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园林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然而,在园林植物景观色彩设计中,对比和协调尤为重要。 1.统一原则。在植物色彩搭配中,绿色又为园林景观中主要色相,其明度不高,色彩中性,可以缓和其他色相,在园林里起着统一整个背景的作用。同一色相的植物可以塑造整体、统一的色彩气氛。 2.调和原则。和谐的色彩指的是一种色彩中包含另一种色彩的成分,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互补色相搭配,有时容易产生过渡跳跃的效果,亦可选用过渡色进行调和,让人感到舒服。 3.均衡原则。互补色相搭配时,若面积大小一致,容易造成色彩不平衡,因此,一般亮度高的植物面积应小于亮度低的植物,以达到色彩平衡的效果。 4.对比原则。对比原则指植物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色调对比等营造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二、植物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叶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北林大校园植物的调查,校园常见树种中,黄金树属叶色黄绿,叶色深绿与叶色浅绿的植物较多,叶色灰绿的树种有毛泡桐、毛白杨等等。利用植物叶色丰富的变化,可营造自然、宁静、舒适的 气氛。校园内还应用了一些常年异色叶植物,如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进入秋季或霜降后,北方多数落叶树种,叶色由绿色变成其他醒目、亮丽的颜色,这类树木称为秋色叶树种。校园的秋色叶树种有水杉、杜梨、元宝枫、银杏、南蛇藤等。 2.花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植物的花朵有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在色彩上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校园开花树种依花期做如下归纳: 黄花树种:腊梅、迎春、连翘、元宝枫、棣棠、小檗、紫叶小檗、金雀儿、报春刺玫、单瓣黄刺玫、黄刺玫、黄栌、栾树。 蓝紫色花树种:望春玉兰、二乔玉兰、牡丹、欧洲丁香、紫藤、小叶丁香、蓝丁香、苦刺花、荆条、胡枝子等。 白色花树种:玉兰、真梅、李树、樱花、梨树、蚂蚱腿子、佛手丁香、白丁香、海棠花、鸡麻、大花溲疏、杜梨、女贞等。 3.果色及枝色、干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果实的色彩如花卉一样丰富多彩,果的色彩效果多为点状色彩,饱和度较高。校园中,观果的树木有金银木、胶东卫矛、丝棉木、柿树等。树木的枝、干皮色也是不容忽视的园林美化内容。校园常见的观枝干的树种有红瑞木、山桃、白皮松等。 三、小结 植物景观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周边建筑及园林设施相连的,因此,应根据其比邻的建筑的性质、风格和色泽,有选择地进行配置,才能相互借景,相互衬托。植物景观色彩配置,要在色彩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与雕塑、亭廊、喷泉、小品等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做到色彩形态和谐,文化内涵协调,最终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园林环境。
/
本文档为【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