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

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

2018-05-19 4页 doc 1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 08小教数学1班9号 瞿卿卿 摘要:诗圣杜甫一生漫游了三次,写了上千篇诗歌,大部分是写山河大川以寄托自己的壮志。后来杜甫为入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一伟大政治理想,他忍受饥饿的折磨,也忍受侮辱,坚信自己的才干,等待施展的机会,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朝廷的腐败,杜甫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用笔、用诗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及人民百姓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杜甫 时代 诗歌类型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
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
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 08小教数学1班9号 瞿卿卿 摘要:诗圣杜甫一生漫游了三次,写了上千篇诗歌,大部分是写山河大川以寄托自己的壮志。后来杜甫为入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一伟大政治理想,他忍受饥饿的折磨,也忍受侮辱,坚信自己的才干,等待施展的机会,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朝廷的腐败,杜甫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用笔、用诗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及人民百姓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杜甫 时代 诗歌类型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写出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他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多的诗歌,跟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环境肯定有密切联系。 杜氏家族世代俸儒守官。杜甫的长辈都当过大大小小的官,父亲杜闲也曾任州司马、奉天县令。近世官职虽不如远祖那样显赫,但家境任是富裕的。这为杜甫的成长、读书和成人后的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杜甫出生的那年,适逢玄宗即位。这位天子在执政的前二三十年间,尚能励精图治,任用了许多贤人,也采纳了许多批评和建议,终于出现“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当时社会财富充足,国库殷实,民生安定,道路畅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也好,这也为杜甫的漫游提供必要的条件。而且那时读书人喜好游历天下,特别是盛唐时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成为一种时尚。国家的强盛极大地激发起知识分子从政的愿望,他们被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怀着出入世的仕途态度,广交天下好友,寻求从政之路。杜甫也有此思想,想要为朝廷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20岁时,杜甫开始漫游,游历了许多地方。期间写的诗歌大多是关于山水风景及他所遇到的人文风景。直到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从吴越回到巩县,准备参加明年在长安举行的进士考试,结果没考中,不过他没有太在意,着手准备第二次漫游。 开元二十四年,杜甫漫游齐赵,认识了苏源明并成为知己。晚年杜甫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话表明杜甫青年时的豪迈、健爽的精神面貌,与35岁之后的杜甫完全不一样。这时他的诗歌还是以山川、风景为主,特有名的如《望岳》。后来他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婚,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相依相守,白头偕老。经过前两次长途 漫游,此时杜甫已迈过而立之年,灿漫的少年时光已成过去,开始以深邃的目光透视人生。当时,他居住于洛阳,那地方很繁荣,一些达官显贵在这里建有私第,他们的奢侈生活使布衣杜甫感到震惊。从朝政来看,此时的玄宗已经昏庸、腐化,相信奸臣李林甫,有唐以来奉行的开明政治已告结束。杜甫对此自然会有所知闻,但他还是对玄宗抱有幻想,这位天子确曾励精图治、亲手开创“开元盛世”啊!他以为通过忠臣的努力辅佐,迷途天子还是可以返回正路的,国家政治仍可复归清明。于是,他到长安来了,“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以为凭自己杰出的才干,很快就能执掌朝政的。期间也写了很多劝解的诗,希望君主明白他的苦心。可是,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使他失去啦经济来源。渐渐地,他需要依赖亲友的周济了。但他的亲友也不乐意救济他,杜甫贫居无奈,为饥饿所驱,每每前去叨扰饭吃。于是他写了《示从孙济》对其进行教导,也是抒发心中的不满。最后多亏朋友们的相助,才不至于饿死。可是他的许多挚友被奸臣所害,也激发他写了很多批判朝廷的诗歌,不再是青年时的惬意。次年他的小儿子活活饿死,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其脑中根深蒂固,他可以发牢骚,说气话,却不能改变报效祖国的念头。因此这段时期他的诗歌大多是在发牢骚,对统治者的不满。天宝六载,杜甫第二次参加科举。但李林甫从中作梗,又一次失败。此事对杜甫打击很大,但并未放弃从政的追求,决定开展交际攻势,向达官显贵者投赠诗篇,以求他们的援引。直至天宝十四载,才被授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为生活所迫,只好就任。一个心怀大志的人,苦苦挣扎10年才得到这样一个小官,令人心寒啊~他以《官定后戏赠》自我解嘲。 当他进入长安,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当他站在饥民对中购买贱价粮食,当他尝到挨饿的滋味,当他孤立无援、大病出愈受到普通百姓亲情款待之后,他便把目光逐渐移到贫苦人民的身上,他被自己的良知所驱使,被自己所信奉的儒家民本思想、仁政思想所引导,开始关注社会上一些底层人民,用诗表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及边塞战争的激烈。所以这时期杜甫的诗主要以百姓苦难的生活及统治者的腐败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兵车行》、《秋雨叹三首》等等。最可悲的事是杜甫和家人在奉先团聚时发生了“安时之乱”。长安陷落后,他准备北上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杜甫占了官小的福,尚能在城内行走。这使他目睹胡兵践踏下的长安惨象,写了大量的反应国难的现实主义诗歌。同时还思念妻子儿女,忧国和思家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在《春望》这诗中充分得到体现,后冒死到达肃宗那,受左拾遗是我职位,不久又因救好友房琯,得罪皇帝,差一点就遭杀身之祸,经宰相救援,幸免一死,但终究被疏远到远地,对他又一次沉重打击。晚年的杜甫更是可怜,他一直在流浪,依靠朋友的救济,随着严武的去世,杜甫失去依凭,举家离开成都,最后死在船上。 杜甫的一生写了不知多少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杜甫经历了青年时的“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的混乱社会,因此他的诗歌特点是根据时代特征而变的。由于长期他遭遇的不幸与遇到、看见的种种腐败与人民的痛苦胶漆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使他大部分诗歌充溢着个人和时代的血汗,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 参考文献:【1】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的杜甫【M】.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8 【2】冯至.杜甫传【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张忠纲.杜甫诗话六种校对【M】.济南齐鲁书社,2002.9 【4】萧涤非.杜甫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0 【5】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本文档为【论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