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2017-11-13 5页 doc 18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 认识分歧 132.文史研究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邱士波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汉代今文经学(包括谶纬)和古文经学都认为孔子曾对六经进行过加工整理,都承认除了《春秋》和《易传》之外,其它 经书都是孔子之前就已存在的古代文献,只是经孔子加工整理和传承而已.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并非截然对立,壁垒分明.今,古文学派均 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整理也是有述有作...
(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 认识分歧 132.文史研究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 邱士波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汉代今文经学(包括谶纬)和古文经学都认为孔子曾对六经进行过加工整理,都承认除了《春秋》和《易传》之外,其它 经书都是孔子之前就已存在的古代文献,只是经孔子加工整理和传承而已.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并非截然对立,壁垒分明.今,古文学派均 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整理也是有述有作,古文学派并不认为孔子只是六经的传授者,而是述中有作,所作者:《春秋》与《易传》.在这 一 点上,今古文学派的也并非截然相反 关键词:今文学派,古文学派,孔子,六经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1 两汉时期经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对立. 关于两汉经学史上的今,古文经学的矛盾与纷争.今文经学家康有 为为扫除变法的阻力,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六经”是孑L子所作.廖平的 《知圣篇》阐明了此思想. 现代许多经学史着作沿用和推阐了廖,康二氏的观点,进一步强调 和夸大了,汉代今古,文经学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和对立.当代 经学史家周予同更是强调汉代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对立., 在廖平,周予同等学者看来,汉代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对孔子和六 经关系的看法是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孔子出 “托古改制”的目的所作;而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原是古代的典籍, 孔子只是”述而不作”的传承者. 这种观点虽然为现代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但考渚有关文献,便知这 种说法并不确切,似是而非,夸大了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对立, 可以用以概括清末今,古文学派的分歧和对立,却并不符合汉代今,古 文经学的历史实际. 从文献可知,汉代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对于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 识并非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而是非常接近的.二者都认为孔子曾对 六进行过加一r整理,但二者都承认六经之巾只有《春秋》与《易传》 为孔子所作,而其它经典(包括《易经》)都是孔子之前就已存在的占 代文献占文学派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整理是”述而不作”,是六经 的传授者;而今文学派则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整理是在其中已寄寓了 “做育大义”,寄托lr自已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仅此而已.这从司玛 迁的《史记》和班同的《汉书》的有关记述即可得到. 众所周知,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师从今文大师董仲舒,因而其经学 脱点接近于今文学派;班圃的《汉书?艺文志》本于刘歆的《七略》, 而刘歆是汉代最着名的古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班固基本上属于 古文学派的学者.此从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的有关 记述即町了解汉代今,占文经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见解. 如司5迁《史记》巾记载:”孑L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涛》, ,虞之际,下至秦缪, 《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 编次其事日:’后虽百世町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者《诗》三下篇,及至L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子L义,上采契,后稷,巾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 f-1:’《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稚》始,《清庙》为 《颂》始.’三百五篇L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 《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书编三 绝【J:’似我数年,荇是,我于《易》则彬彬矣…(1035—1037) j外rd屿迁《史记?儒林列传》中说:”L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 ,修起《礼》,《乐》.” 是论次《晦》,《书》 同《汉扣?艺文志?六艺略》明确记载:”《书》之所起远矣. 之孔子甚焉,上断r尧,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序卦》之属十篇》”. 及”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 在《汉}5?儒林传》巾说:”(孔)叙《书》则断《尧典儒家 经典也是孔子所作.试想,作为今文学派的大师董仲舒并没有说六经全 部为孔子所作.这与西汉时期古文经学家的观点是很接近的.因此两汉 占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刘歆和班固对董仲舒做出了高度. 公元79年,汉章帝为平息今,古文学派之间的争议,特在白虎观 召开会议.会后,古文经学家班固撰写了《白虎通义》.《白虎通义》 是一部以今文经学为主并吸纳谶纬学说,融合古文经学的一部重要的经 学着作.此书中的观点基本上是今,古文学派双方都承认的观点.通过 考察《白虎通》中的有关论述也可以说明汉代今文学派并不认为六经为 孔子所作.《白虎通?五经》日:”孔子所以定五经者何?以为孔子居 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陵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 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道德.自卫反鲁,自知不 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l(是说孔子”定五经”,而不是”作五 经”.”定”,当是指编定,修定,而并非”作”,即并非原创性的”作”. 另外,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虽然以古文经学为宗,却也充分吸收今 文经学的研究成果,纳入自己的经注之中,自称一家之学.如他笺 《诗》,虽以古文《毛诗》为主,同时也以齐,鲁,韩三家今文《诗》 改易《毛诗》.注《仪礼》及《论语》也是如此.可见,东汉时期今, 古文经学已出现合流. 两汉时期,谶纬迷信极为流行.汉代谶纬中有一些孔子与六经关系 的记载.但只说孔子制作了《春秋》,《孝经》等经书,而并未说六经 全是L子所造作.根据《孝敬?右契》记载可知孔子制作了六经中的 《春秋》以及《孝经》与《河图》,《洛书》等.汉代的其它纬书也多 次提到孔子制作《春秋》与《孝经》等,如《尚书考灵曜》谓:”孑L子 为赤制,故作《春秋》.”(538)《孝经钩命决》日:”子日:’吾作《孝 经》,以素王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与先王以托权.…[5S(8oo)《孝经? 中契》日:”丘作《孝经》,文成道立,斋以白天,则玄云踊北,紫宫 开北门,角元星北落,司命天使书题号《孝经篇》.”现存纬书佚文中 如此之类,不胜枚举,但就是未见有六经全是孔子所作者的记载. 最后,需明确指出的是汉代今,古文学派均认为孔子对六经的加工 整理是有述有作,古文学派并不认为孔子只是六经的传授者,而是述中 有作.所作即《春秋》与《易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沦: (一)汉代今,占文经学对于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并非截然对立 而是大同小异,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并非水火不容. (二)汉代今文经学(包括谶纬)并不认为六经全是孑L子所作. 文学派也不认为六经全是上古文献,其中也有孔子所做的内容. (三)二者均认为六经中只有《春秋》与《易传》为孔子所作,丽 《易经》与其它经书则是先于孔子就已存在的古文献,经孔子整理编定 后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l962. :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陈立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李防:太平广记[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邱士波(1987),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
本文档为【(doc) 论汉代今、古文学派对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认识分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