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

2017-12-26 16页 doc 39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 第26卷第1期 2011年2月 延边党校学报 JournalofYanbianPartySchool voi.26,NO.1 Feb.20l1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综述 孟祥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海南海口570105) 【摘要】西方人性理论,从古希腊到近现代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学者的论述,比 较有代表性的包 括古希腊哲人的人性思想,基督教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及近现代西方人性假设理 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剖 析,对我们采取管理措施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人性理...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 第26卷第1期 2011年2月 延边党校学报 JournalofYanbianPartySchool voi.26,NO.1 Feb.20l1 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综述 孟祥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海南海口570105) 【摘要】西方人性理论,从古希腊到近现代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学者的论述,比 较有代性的包 括古希腊哲人的人性思想,基督教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及近现代西方人性假设理 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剖 析,对我们采取管理措施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人性理论;古希腊;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352(2011)o1—0o16—04 人性论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探讨的一个中心问,在西 方,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许多思想先哲对这一问题做了独到 而深刻的论述,通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的剖析, 可以使我们对人性有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对我们有针对 性地采取因人而异的管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1古希腊哲人人性思想 古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由早期主要关注宇宙的 起源和本质问题的自然哲学,转向了思考人的问题的道德 哲学.人的问题被凸现出来,人的哲学开始确立起来. “划分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标志恰恰是在人的 问题上?…”他所知道以及他的全部探究所指向的唯一世 界.就是人的世界.他的哲学(如果他具有一个哲学的 话)是严格的人类学哲学.” 苏格拉底首先开创了德性主义的人性理论模式,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逐步系统和完善,奠定了德性主义的人性 理论传统,构成了西方人性论的一个基本方面.”德性即 知识”的命题,构成了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核心所在.在 苏格拉底看来,德性就是节制,正义,虔敬,勇敢等等,这些 品质是神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潜在 地有德性.但是,这种德性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实行,才 是有益的,是真正的善,否则只能为恶.由此,苏格拉底推 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性都是智慧,德性即知识.他又认 为,知识也就是德性,”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每个 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没有知识的事情上是 恶的.他还认为”无人有意作恶”,没有人自愿追求他认 为是恶的事情.苏格拉底把人的形象定位在求知和求善 相结合的德性之上.善的知识被看作是为人的根本,普遍 的德性被视为人安生立命的根基.他开创的德性主义思 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后来的哲学发展方向,几乎主宰 了整个西方哲学中的人性理论研究. 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德性主义人性论,建 立了一个初具形态的人学理论.他提出的人性三分说,可 以视为古代人性理论的集中体现.在柏拉图看来,人的本 性就是人的灵魂.灵魂是由神造的,是不朽的,它先于万 物,先于人的肉体而存在.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 激情和欲望.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只有它具有判 断能力和达到最高真理的理解.激情是灵魂中的中间部 分,受理性的指导来发动行动,控制欲望.”理性是智慧, 关注整个灵魂,所以应占统治地位,而激情则是它的臣民 和同盟军.”欲望是灵魂中最大,最低劣部分,本性贪婪, 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妄自尊大,颠倒生活.柏拉图认为,人 的品德的形成取决于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的关系.智慧 的品德是因为理性在灵魂中占统率地位;勇敢的品德就是 激情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指示,帮助理性控制欲望;节 制的品德则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灵 魂的最高德性就是正义,”一个人在其灵魂中,各部分各安 其位的人是正义的人”.?当激情与欲望接受理性的领导 而各守其职,各尽其性时,灵魂便有了自然的和谐,灵魂就 获得了最高的德性——正义. 继柏拉图之后,古希腊人性思想发展到亚里士多德, 大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性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和一切其他生命实体的根本差别就在于理性,人之所以 为人,就在于他有理性.”人的功能,决不仅是生命.因为 甚至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所求解的,乃是人特有的功能. 因此,生长养育的生命,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其次,有 所谓感觉生命.也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因为甚至马, 牛及一切动物也都具有.人的特殊功能是根据理性原则 而具有理性的生活.”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德性,关 键在于他的欲望,情感等非理性部分是否能服从理性的律 【收稿日期】2010—12—2O 【作者简介】盂祥科(1980一),男,河北邯郸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政史教研室助教,硕士. ? 16? 令.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恰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 一 行为道德价值的最根本,这种理性原则就是适度和 中道.他认为.过度或不及都足以败坏一个人的德性.惟 有适度才能造就德性,人类的幸福和至善就在于符合德性 的活动. 2基督教的人性观点 屋大维公元前27年建立了元首独揽大权的罗马帝 国,对所属地区人民进行残暴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 人不断起义,遭到无数次镇压,他们渴望解脱苦难.公元 一 世纪,基督教产生,创始人耶稣自称是上帝的使者,救世 主,人们只要忍受苦难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会升入天堂. 基督教圣典《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直接继承了古希 腊,古罗马哲学伦理思想,认为正因为人性是恶的,人是有 罪的,所以要在生命中历尽磨难,所以上帝派耶稣来拯救 人类.圣保罗在《罗马书》第五章中说:”这就如罪是因一 人而入了世界,死又是由罪而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了众人, 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又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在我 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圣保罗认为,人类始祖亚当经不起 诱惑(罪之一:贪婪),偷食了智慧之(禁)果(罪之二:知 欲),而与人类女始祖夏娃犯了奸淫(罪之三:性欲),并因 此产生了后代.后人生出之日起就生活在原罪的阴影之 中.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45年——430年)提倡原罪 说,他认为贪婪,情欲和欲望都是原罪,而原罪又是自罪的 根源.他认为人生来有罪,多数人是没有理性的灵魂.人 只所以犯罪是因为人天生有恶的意向.因此人们要忍受 世上的痛苦,等待来世的解放,而法律则是维护和平秩序 的手段.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1483年 —— 1546年)总结道:”我们所有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在 罪恶中被孕育和被产生出来:罪恶把我们从头到脚都浸渍 了.从亚当起,人们就怀有一个意图,就是不断反抗上 帝.”另一宗教改革者加尔文更是激烈地说:”人类全部本 性就好像是一粒罪恶的种子,在人身上的每样东西——理 智与意志,心灵与肉体——都为贪欲玷污和浸透;或者更 简短地说,人本身不是别的,就是贪欲……”. 3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任何事 物都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原理之上的.纵观马克思人性 理论,他把人性归结为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 神属性,并且这三种属性是建立在实践性基础之上,随着 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1人的自然属性 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人作为动物中的一类,具有其 作为动物一面的自然属性.人来源于自然界,人是社会存 在物,人也是自然存在物,但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 的,这就决定了人永远无法摆脱自身的自然本性,这也必 然成为研究人性的逻辑起点.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来 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 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 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四 自然属性仅仅是人性的起点,它不是人性的全部.马 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这样论证了人性: “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 果使这些机能摆脱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他们成为最后的 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 机能.”作为本能的食欲性欲,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与社 会性联系起来考虑,才能纳入人性的范畴,离开了社会的 因素,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本能的区别是不能得到合理 解释的. 3.2人的社会属性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又明确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 社会联系”?,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 “如果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是把人的存在的这 些社会形式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看作人的本质的客观 化,那么家庭等等就是主体内部固有的质.人永远是这一 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 的社会属性.人有合群性,相互依存性.因为人是社会动 物,人不可能离群索居,脱离社会而独立生活,而需要相互 交往,相互帮助.人从一出生就处于特定的人群,团体与 社会之中,并与社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种种联系.离开了 社会,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人的社会性还指人的社会交 往性,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发生的各种往 来,接触和联系,没有交往,人性不可能获得发展.人类是 合群的社会动物,交往性这一人类活动的显着特征,渗透 于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之中.所以交往是人的社会属性 之一,同时也是形成共同人性的一个重要形式.由此可 见,交往是一个人内在的社会本性. 3.3人的精神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是人.陛的全部,人的精 神属性也是区别与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马克 思认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之所 以不同与动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是与人的精神属 性分不开的,撇开人的精神属性,就无法说明人在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上与动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 的精神属性,赋予了人不断提升自身本质力量,开发自身 能力资源的条件,同时,也使得精神需要成为人的需要的 基本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除了满足吃,喝,住 这些自然需要外,还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 要”,满足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 发展与人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人 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精神 生活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标志.人的全 面发展的过程,就是在物质生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 精神属性愈益彰显,精神生活愈益丰富的过程. 马克思正是在对人的属性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 ? 17? 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性理论的认识更深入和更有创新的意义. 4近现代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自1957年麦格雷戈首次在管理学研究中提出”人性 假设”问题以来,众多的西方管理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 述.其中,代表性的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学习型人”等. 4.1经济人假设 我国有学者认为,亚当?斯密至少是把人性与经济发 展联系起来探究而提出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始作俑者,亚当 ? 斯密在着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中提出了经济人思想,经济人是泛指一切参加经 济活动的主体,从其研究重心看,经济人多指从事独立经 营活动的资本家. 2O世纪初前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大 规模工业生产成为现实,管理范围不再局限于手工业作 坊,管理事务越来越复杂,单凭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已不能 满足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其次,自由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企业组织只有把效率放到第一位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取 胜.而原有的管理模式由于对被管理者的忽视,不但没能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效 率的提高.最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自由,理性,个人 主义的影响与日俱增. “经济人”假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管理思想史的 舞台的.泰勒,法约尔,韦伯等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都自 发地遵守这一假设.在他们看来,人不是完全被动的,人 的活动是有经济动机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也并非完全对 立,在经济动机这一点上是共同的.”经济人”假没将人 的特点概括为: 人类趋于天生懒惰,不愿意多做工作;每个人的行动 只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按照自我保存的方式行事;每个人 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自 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个人完全是孤立自由 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人;人们缺乏雄心和进取心,怕负责 任,宁可接受别人的领导;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忽略组织的 目标;人们习惯于抵制变革;多数人是愚笨的,无创造力, 常有盲从举动;人们只有生理与安全的低级需求,没有自 尊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科学管理可以说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论.与 “经济人”假设相适应,管理模式呈现新的特点: 管理目的不再将稳定与权威放在第一位,而是将效率 放到了首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所有权与管理权实现了 成功分离,形成了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为了提高效率而 强调科学,理性,精密性和纪律性,强调标准化的作业方 式,理性化的组织结构,集权化的领导方式;采用单一的个 体工资激励机制.由于把人的工作动机归于经济需求,认 为只要满足了工人的经济需求,工人就会为组织提供劳 动,从而实现劳资双赢的局面,所以激励手段主要是经济 刺激;采用”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法;管理工作是少数 ? 18? 管理者的事情,员工只是服从指挥. 4.2”社会人”假设.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建立于”经济人”假设之 上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遇到了挫折,此时,”社会人”假设 应运而生.这一假设是通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 在霍桑工厂里主持的一项管理心理学实验研究而发 展起来的. 从霍桑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到,人是主导生产效率高低 的主要因素,人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报酬 等没有必然联系,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因素,更重要的 是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 归宿感和受人尊重等,因而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从社会系 统的角度对待之,而不能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梅奥以此 为基础,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的管理模式,认为管理者 不应只注重管理秩序和生产任务,更应该关心人,满足人 的需要,努力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并培养 和形成人们的归属感和整体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此促 进生产率的提高.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发展了”参与管理 模式”,所谓参与管理就是在一定程度让员工参加企业管 理的讨论和研究,实行共同决策.基于”社会人”观点的 管理有如下特点:管理者不应只重视任务完成,还应把注 意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能只 注意指挥,监督,,控制等,而应更注重职工间的人际 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与整体感;在奖惩方面,提 倡实行集体的奖励制度,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管理 者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仅要负起组织的责任,还 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 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向上级呼吁,反映.实施员工参与 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员工或下属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 决策的研究与讨论. 4.3”自我实现人”假设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政治环境的变迁,更适合 实际的新的管理理论取代了旧的理论,作为基础的人性假 设也相应发展,”自我实现人”假设取代了”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在20世纪4|D年代,由美国着名人 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类需要的特点时提出的. 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 己才能的要求,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 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受到满足.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包括: 一 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合适,人是乐于工 作的;控制和惩罚不是驱动人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 办法,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人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工作的理解和感受.在正常情 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人对 目标是否尽力,依赖于完成目标所得到的报酬.在这些报 酬中,最主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的满足;大部分人都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但在多数情况下,一般人的智力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 挥;员工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并无冲 突,如果给员工以机会,他会自动地将自己的目标与组织 的目标相结合. 与”自我实现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有: 管理的重点又从人际关系转移到工作环境上来,即主 张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利于充分发挥 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者的职责在于:排除使 人的才智难以充分发挥的障碍,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根 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分配其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奖励制度从外在激励转为内在激励;实行的是保证员工充 分发挥自己才能和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制度,如实施管 理权力下放,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 以及制定发展计划等,使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4,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是2O世纪6o年代末70年代初由沙因提出 的一种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假设观,根据”复杂人”假设 分析企业中员工需要的复杂性,可分为以下观点: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 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 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 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错 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例如,两个人都想得到高额奖金,但 他们的动机可能很不相同.一个可能是要改善家庭的生 活条件,另一个可能把高额奖金看成是达到技术熟练的标 志;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 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这就是说,在人生活的某_特 定时期,动机模式的形式是内部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 会产生不同的需要.例如,一个人在工作单位可能落落寡 合,但在业余活动或非正式群体中却可使交往的需要得以 满足;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 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 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与”复杂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有:采用不同的 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时而采 用固定的组织形式,时而采用灵活的,变化的组织形式;根 据组织情况的不同,采用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 理效率;根据员工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 的激励措施. 4.5”学习型人”假设 “学习型人”假设是彼得?圣吉于1990年提出来的. 归纳起来,”学习型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如下: 人能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人在组织 中工作的动机不只是为了获得金钱或满足社会需求,工作 的意义还在于积极的创造;每个人都有能力自我管理和自 我提高,管理者不应是组织员工的指挥者和控制者,而应 该是学习的”辅导员”和”教练员”;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任 务就是帮助员工移开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各种障碍,为员工 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习创造条件.可见,”学习型人”指的 是在组织中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工作为活出生命意义的 手段,视”学习”为生命本性,从而能克服重重障碍,不断 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动的人.这种新的人性假设的提出, 为组织进行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也是人,管理的成败与 “人”息息相关.管理者的管理要根据员工的人性而进行 管理,这就是人性管理.管理者正确认识人性,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他们对管理模式的选择,决定着能否正确行使 管理职能.正如孔茨所说;”管理者不管是否自觉地知道 这些,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个个体的模式和关于人的 假定的组织行为模式.这些假定和它们的有关理论影响 着管理的行为”.制定管理策略,管理模式最根本的依据 是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 式和理论,必须有对人性,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上述西 方学者的不同人性理论反映了他们对人的不同认识,而对 人性的认识必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和 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 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和人性受现实的社会实践活 动和具体的社会关系的规定.反过来况,人性也体现了现 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具体的社会关系,就像马克思所说的 那样:”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注释】 ?[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o4.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9.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着选辑:上卷[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美]孔茨.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I.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58. (责任编辑金东春) ? 19?
/
本文档为【西方人性理论研究綜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