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

2017-11-11 5页 doc 17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 自有人类以来,迁徙活动从未停止过,人类文明伴随着一次次迁徙蔓延远播。无论是战争、瘟疫、灾害造成的被动迁徙,还是趋利避害、寻找更适宜生存条件的主动迁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迁徙孕育了坚韧的民族,更催生过伟大的国家。 这便是由中央新影集团与河南文投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大迁徙》的出发点。 赵虹 毕业于英国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电影学院电影专业,现为中视传媒制片人。 1996年至2003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周末异想天开》节目制片人、编导和...
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
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 自有人类以来,迁徙活动从未停止过,人类文明伴随着一次次迁徙蔓延远播。无论是战争、瘟疫、灾害造成的被动迁徙,还是趋利避害、寻找更适宜生存条件的主动迁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迁徙孕育了坚韧的民族,更催生过伟大的国家。 这便是由中央新影集团与河南文投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大迁徙》的出发点。 赵虹 毕业于英国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电影学院电影专业,现为中视传媒制片人。 1996年至2003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周末异想天开》节目制片人、编导和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岩画背后》、《智慧无极限》和《属羊数羊》等大型电视节目; 2003年担任制片人拍摄制作了KODAK广告电影 “Dog And Girl”; 2004年英国短片电影“Night CAB”和“On The Run”作为优秀FILM MA电影在英国利兹国际电影节上放映。 2004年担任编剧、制片人和导演拍摄完成了中英合拍的纪录电影《李约瑟》(英文名:JOSEPH NEEDHAM)。2005年,担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拍摄了纪录电影《秘密访问》(英文名:Secret Trip)。2006年,担任总编导、制片人和撰稿完成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走近地中海》(英文名:Touch Mediterranean Sea)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共计50集的摄制工作。 缘起 在完成了纪录片《第聂伯河》的拍摄归途中,赵虹接到纪录片总策划周亚平的短信,提到厂里要拍个反映客家迁徙移民的系列纪录片,希望她尽快投入进来。 这个题材对于擅长讲故事的赵虹来说,颇具诱惑。“客家学”是近现代引起世人关注的一门文化人类学学科,但此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客家人历史源流的研究却存有许多空白。很多客家人也只知道自己来自中原,但在“为什么来、怎么来,等问题上,也不是十分清楚。 是啊,我们到底是主人还是客人,祖先的画像尚在,可那一路奔波的风雨却早已淹没在苍茫历史中,对于祖先身后那段淡如薄云的历史,谁不期待呢,除此以外,每一姓、每一支、每一个客家人的身世都依然充满着许多谜团。实际上,后来在具体运作时,纪录片的主题改变了。 在团队成立之后,《大迁徙》剧组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中国历史,会发现作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这也是历代王朝建都最多的区域——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如今,每年都会有大批黄皮肤黑眼睛的海外华侨不远万里至此,在炎黄二帝的雕像前祭拜。 是什么令他们如此眷恋, 四面八方的人来到中原地区,形成早期的华夏诸族;随后北方的汉人迁到了南方,在迁到南方过程中,汉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南方各个民族。因此大批华人回到迁出地——中原上香祭拜,目的只有一个——寻根。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经过查阅资料、补充和学习,摄制组发现:整个汉民族的迁徙史都跟中原息息相关。在周亚平和齐岸青两位总策划的建议下,纪录片《大迁徙》的拍摄便由客家人迁徙史变成了中华汉民族的迁徙史。 准备 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纪录片不少,但大多为历史阶段性的呈现或局限于介绍某个地区和地域的历史文化,像这样如此系统、全面地介绍一个民族迁徙的纪录片几乎是空白。 2009年9月,《大迁徙》摄制组成立之初,每一位主创对于大迁徙的故事都并不是十分了解。直到经过近半年的查找线索和阅读史料、多次专家研讨和策划会,历史上大移民时 代背后的那些故事,才在主创们的脑中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结构 故事从先秦时代的军事移民开始,历经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唐初的“避地东吴”、宋代“一迁再迁”、近代移民史上的“渡海赴台”,以及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按照历史事件先后发生的顺序,横向将汉民族一路筚路蓝缕,迁了又迁的迁徙史按时间顺序公诸于世。 《大迁徙》一片所展现的不仅是一曲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的颂歌,也是一部客家先民开拓回望的史诗。这种宏阔的题材本身决定了该片的庄重、严谨,并带有瞻仰、抒情气质的风格。鉴于此,《大迁徙》不需要追求刻意、造作的出奇、出新,不在小技巧、小手段、小花样上做文章,力求以内容、内涵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最好能给人以力量。 迁徙 面对这样宏大的题目,《大迁徙》团队也面对巨大挑战。几年的制作过程,令纪录片《大迁徙》积累的大量素材。从内容上来分,《大迁徙》的拍摄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季节性、节庆拍摄。主创们从当年中原人南迁始发地和迁入地开始拍摄,利用节令时期在中原和岭南两个地区拍摄——一是拍摄到不同季节的南北不同,二是比较南北方在节令期间,当地人风俗和习惯的变化。 第二部分是采用空镜和外景采访拍摄。这一部分的拍摄分三组进行。摄制组先后到达内蒙、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和浙江、广东、四川、江西、台湾,以及境外毛里求斯,印尼等近100个省市地区和国家。行程约10万多公里,历时近半年。 第三部分是情景再现。第四部分是专家小组团队的拍摄。 《大迁徙》专门成立设置了一支专家研究团队,并且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全篇,很好地充实了画面,也客观地对疑难问题给予解答。这个团队涉及移民史、交通史、建筑史、服装史,以及历史地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使得《大迁徙》更加具有专业性和说服力。 除此之外,情景再现也是导演的精心。为区分集数和突出现各个历史时期特点,导演力求人物化、脸谱化、符号化,从小处和细节着手,让这些内容作为暗线潜伏在每一集的具体内容中。 风雨 一路拍摄中,由于拍摄地点多,外联工作繁重非常。通常在出发开拍前一周,摄制组会向此次行程所涉及到的地方政府或单位发去“请求协助拍摄函”。但很多时候一周时间远远不够,更何况拍摄中常有意外发现,必须有取舍,保住最想要拍的内容,想办法增补发函的数量,并且还要在短时间内征得被采访者或当地同意,完成拍摄。 为了完成这部纪录片,摄制组先后发出了上百份的公函,电话拨打更是不计其数。三组分头行动,在连续两个月的外景拍摄期间,几乎天天有情况,时时需协调,分分也有惊喜。 总导演赵虹说,这种拍摄体验在拍50集纪录片《走近地中海》时,也曾有过。应该说,那部纪录片和《大迁徙》的拍摄一样艰辛。人在国外,为节省经费,不但拍摄时间少,小组成员也少,一切外联、签证和节目设计拍摄都得自己解决。而现在,《大迁徙》剧组主要部分的拍摄在国内,并且至少有三个外联制片在协助工作,加上之前《走近地中海》的历练和经验,尽管这次拍摄任务也很繁重,但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也许这正是纪录片本身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吧。 表达 从连续加班加点反复调整日渐成熟的《大迁徙》脚本,到不厌其烦地梳理《大迁徙》风格的镜头语言,一个一个过镜头,导演赵虹再次体会到,一部纪录片的成型与最后亮相, 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挑剔。 对她而言,一件尚未实现的事就是最大的鞭策。挑剔,有时固然显得不近情理 ,但为了顾全大局 ,也不失为是一种智慧。 赵虹说自己非常喜欢客家土楼,因为她认为“家”是一个聚合的称谓,而客家土楼的聚族建筑,则更符合“家”的概念。 土楼,从建造之初是因为防御外族,但其实这也可看作是客家人为保存相对自由和实力而建。从它的结构来看,生活在畲族聚集地的客家之所以能够保留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地外族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封闭式的建筑。所以,土楼围住的不单单只是客家人的性命,它还围住了客家人的文化传统、民族信念和归属意愿,就是——我是汉人,我要回家。 她的《大迁徙》看似探究中华汉民族一路迁徙的悲壮历史,实则也是在用镜头解读中原人与闽南人、客家人、东北人,以及各地迁徙汉民的血缘关系和精神层面的联系。 她说:“在三年的记录拍摄中,我们被迁徙者死而后已、绝处逢生的移民精神所感动。我想通过《大迁徙》,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仅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待历史,更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原。” 迁徙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
本文档为【我们从哪里来《大迁徙》总导演兼制片人赵虹专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