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ok骨科出入院标准

2017-10-06 15页 doc 32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ok骨科出入院标准ok骨科出入院标准 骨科出入院标准 1、前臂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4、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5、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6、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7、前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桡骨下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9、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0、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1、髌骨骨折 12、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3、锁骨骨折 14、骨盆骨折 15...
ok骨科出入院标准
ok骨科出入院标准 骨科出入院标准 1、前臂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4、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5、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6、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7、前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桡骨下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9、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0、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1、髌骨骨折 12、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3、锁骨骨折 14、骨盆骨折 15、内外踝骨折 16、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非手术治疗 17、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18、股骨骨折、颈腓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19、脊椎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20、腕管综合症 21、腘窝囊肿 1、前臂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前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音)。 4、必备的辅X线片:尺、桡骨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I/甲愈合,手指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局部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克氏针)固定。 2、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上臂肿胀,瘀斑,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畸形、异常活动,纵轴叩击痛,骨擦感(音)。 4、必备的X线片:肱骨干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I/甲愈合,手指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固定。 3、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大腿肿胀,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畸形、异常活动,纵轴叩击痛,骨擦感(音)。 4、必备的X线片;股骨干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I/甲愈合,足趾运动及感 觉正常。 2、症状和体征: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固定。 4、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 小腿肿胀,局部无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音),纵轴叩击痛。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胫腓骨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甲愈合,足趾运动及感觉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内固定。 5、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不能负重。 3、必备的X线片:胫骨平台骨折移位明显。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I /甲愈合,足趾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石膏托外固定,局部无疼痛。 3、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螺钉内固定或支撑钢板固定。 6、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病史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1)外伤史;(2)踝关节肿胀,皮下瘀斑、压痛;(3) 可触及骨擦感(音),功能障碍。 2、必要的X线片:内、外踝骨折并移位。 3、治疗原则:切开复位+内固定、抗炎、对症、外固定。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1)手术切口I/甲愈合,拆线;(2)外固定良好;(3)足趾运 动及感觉正常。 2、必要的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良好无移位。 7、前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 前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音)。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尺、桡骨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愈合,手指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局部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克氏针)固定。 8、桡骨下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 前臂远端,腕关节肿胀,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音)。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甲愈合,手术后手指运动及感觉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克氏针)内固定。 9、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 肘关节肿胀,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畸形、肘后三角关系紊乱,骨擦感(音)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手指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石膏托(夹)外固定。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达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10、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外伤史。 2、患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3、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肱骨干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功能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石膏托(夹)外固定。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达解剖复位。 11、髌骨骨折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一、有外伤史。 二、膝部舯胀、疼痛、压痛、皮下溢血,关节内积液,膝关节不能申直,有时可在髌骨面 摸到裂隙。 三、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位置及类型。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甲愈合。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丝圈内固定。 12、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外伤史。 2、主要临床症状: 大腿肿胀,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纵轴叩击痛,骨擦感(音)。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甲愈合,足趾运动及感觉正常。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固定。 13、锁骨骨折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一、有外伤史。 二、局部舯胀、压痛,可有明显的移位,并触到移位的骨端。 三、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四、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位置及类型。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局部无红肿、手术切口?/甲愈合。 2、症状和体征 石膏托(夹)外固定,畸形消失,无疼痛,无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结果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 14、骨盆骨折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 (1)稳定性骨折:单纯耻骨支骨折疼痛在腹股沟及会阴部,可伴内收肌痛。髂前部撕脱骨折 常有皮下出血及伸屈髋关节时疼痛。骶骨、髂骨的局部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 (2)不稳定性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时,可触到耻骨联合处的间隙加大和压痛。前环损伤,骨 盆失去稳定,症状重,除疼痛外,翻身困难甚至不能;后环损伤的下肢在床上移动困难;在 分离型中,由于髂翼外翻,使髋臼处于外旋位,该下肢呈外旋畸形。 测量肚脐至髂前上棘的距离和触摸对比该侧髂后上棘的突出程度及压痛,有助于鉴别压缩型或分离型骨折。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检查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只有拍摄多种位置X线片,才不至于遗漏骨盆各部位的损伤。 1)前后位:包括骨盆全部,腰骶关节和第5腰椎横突也应包括在内,以除外脱位和骨折。骶髂关节呈45?角,关节面形成两个间 隙,故在前后位平片上每侧关节出现两个密度减低的阴影,正常约3 mm,如骨盆前环有分离,分离的间隙愈大,前韧带断裂就愈多,骨盆愈不稳定。耻骨联合正常间隙为4一,超过此间隙即可诊断为耻骨联合分离,但妊娠妇女除外。耻骨联合分离>10 mm,常伴有尿道断裂。骶骨骨折在前后位像可显示双侧骶孔不对称。 2)斜位片:有两种投照方法,临床上髂骨斜位较闭孔斜位更有实用价值。?髂骨斜位片:病人仰卧,向患侧旋转45?角,x线垂直对准髋臼投照。此位置闭孔重叠,显示出髂骨全部和坐骨。髂骨骨折在前后位x线片上无明显改变者,在此部位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闭孔斜位片:病人仰卧,向健侧旋转45?角,x线垂直对准患侧髋关节,该位置前后髂嵴重叠,显示闭孔全部和髂骨全部。如耻骨体或髂骨前部骨折,在前后位片骨折显示不清楚,在闭孔斜位片上可完全显示。 3)骨盆入口位:病人仰卧位,X线由头侧向尾侧呈60?对准骨盆正中,可显示骨盆入口的冠状位。由此位可观察骶髂关节上端双侧关节间隙的对比情况,由髂骨后方向内、向背侧旋转变化的程度,髂骨侧有无骨折,骶髂关节间隙有无碎骨片,耻骨支粉碎骨折向骨盆内移位的程度。 4)骨盆出口位:病人仰卧,x线由尾侧向头侧倾斜45?角,对准骨盆正中,显示骨盆前环、侧壁和后环的情况,前环的裂纹骨折、后环的骶骨骨折和髂骨骨折均可清晰显示。 (2)CT检查:对于骨盆有严重创伤以及怀疑有不稳定分离的病人,应考虑做CT检查,CT能弥补X线片的不足。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骨折愈合、骶髂关节复位,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5、内外踝骨折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一、病史:有踝部扭伤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外伤史。 二、症状:踝关节肿痛,淤斑,功能障碍。 三、体征:内翻或外翻等畸形,触痛及骨擦感(音)。 四、辅助检查:线线片示腓骨远端(外踝),胫骨远端内侧(内 踝)或胫骨远端后缘(后踝),一处或数处骨折。 经门(急)诊检查处理后,有骨折端移位的踝部骨折即可住院。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足趾感觉运动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外固定牢靠。 三、x线片示骨折对位好,关节面平整,内固定正确。血常规正常。 16、颅骨骨折合并颅内出血——非手术治疗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1)有头部外伤史; (2)门诊检查确诊有颅骨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害。 2、主要临床症状: (1)伤后有头痛、恶心、呕吐等。 (2)伤后昏迷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1)头皮软组织损伤,血肿; (2)脑脊液耳漏、鼻漏或黑眼症、乳突皮下瘀血。 (3)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 (4)一侧肢体偏瘫或面瘫。 (5)一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病理征阳性。 (6)神志呈轻度、中度或重度昏迷。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1)X线摄片:颅骨骨折,颅内积气。 (2)CT摄片报告: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颅骨骨折。 (3)血常规检查:白血球、中性增高。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一般情况: (1)神志清楚; (2)生活能自理; (3)自觉症状消失; 2、症状和体征: (1)颅内无感染,体温正常。 (2)神经系统特殊检查正常。 3、辅助检查结果: (1)CT复查颅内基本正常; (2)血常规检查正常。 17、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肱骨和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史,成人一般术后一年以上。 二、症状和体征:无肿痛及压痛,无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X线片骨折折线消失,骨痂形成良好,骨固定装置存在或有异常。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骨折坚实愈合一年以上,取除内固定后不引起再骨折,择期住院。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手术侧肢体运动及感觉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X线片示固定装置已取除,未发现骨质损伤。血常规正常。 18、股骨骨折、颈腓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股骨和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史,成人一般术后一年以上。 二、症状和体征:无肿痛及压痛,无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X线片骨折折线消失,骨痂形成良好,骨固定装置存在或有异常。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骨折坚实愈合一年以上,取除内固定后不引起再骨折,择期住院。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手术侧肢体运动及感觉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X线片示固定装置已取除,未发现骨质损伤。血常规正常。 19、脊椎骨骨折内固定滞留物取出术 【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脊椎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史,成人一般术后一年以上。 二、症状和体征:无肿痛及压痛,无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X线片骨折折线消失,骨痂形成良好,骨固定装置存在或有异常。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骨折坚实愈合一年以上,取除内固定后不引起再骨折,择期住院。 【治疗原则】 一、术前常规检查。 二、取除内固定术中尽量减少骨及软组织的损伤。 三、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暂用外固定保护,观查血循环及感觉。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一、体温正常,手术侧肢体运动及感觉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X线片示固定装置已取除,未发现骨质损伤。血常规正常。 20、腕管综合症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病史:长期使用腕部职业史,腕部骨折既往史。 2、临床表现:手正中神经分布区(拇、示、中指)感觉麻木和疼痛,夜间疼痛加重,活 动手腕后缓解。 3、体格检查:轻叩腕掌侧有过电感,压迫腕横韧带处可使症状加重。约半数大鱼际肌萎 缩,对掌受限。 4、Phalen试验阳性,Tinel征阳性。 5、辅助检查:上肢肌电图可帮助诊断;X线检查可排除腕部畸形。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伤口愈合,症状缓解。 21、腘窝囊肿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腘窝不适感或胀满感,局部可见包块,伸膝时明显。 2、腘窝处囊性包块,一般无压痛。 3、B超有助诊断。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伤口愈合无疼痛,局部肿块消失。
/
本文档为【ok骨科出入院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