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2017-10-07 21页 doc 47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 时治愈复发率也很高。中医从失败中认识到,光是注重外因 五积散 在 2008/09/28 20:27 由于此帖对 娄绍昆进行如下 操作: 致病是面的,一定要寻找机体内部的抗病反应。因此在诊断奖励积分 50 上强调"谨守病机各司所属"。仲景是临床理论家,他从临床理由: 原创心得,贴近临床! 疗效出发,以六经辨...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 ------------------------------------------------------------------- 时治愈复发率也很高。中医从失败中认识到,光是注重外因 五积散 在 2008/09/28 20:27 由于此帖对 娄绍昆进行如下 操作: 致病是面的,一定要寻找机体内部的抗病反应。因此在诊断奖励积分 50 上强调"谨守病机各司所属"。仲景是临床理论家,他从临床理由: 原创,贴近临床! 疗效出发,以六经辨证为纲,将病因冷处理,注重方证相合, ------------------------------------------------------------------- 建立了方证辨证的初步体系。温病学说是发展与补充了 仲景的体系,但在以病因定病名方面,给后学者留下遗憾,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如春温,冬温,暑温,湿温等等病名,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治,更 加模糊。叶天士席氏治验就不说了,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先讲一亇我的亲身经历,就是这个经历,使我走上经方研究用以说明这亇道理。l943年万有生初学医时,其母发热,大的道路,使我成为中医师。 概是肠伤寒,万有生请一名医诊治,诊断为湿温,给她服用清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我隨父亲回乡务农,开始在何黄淼先热化湿的方药上,病势日趋严重,神衰力疲少气懒言不思饮生的指导下学习针灸。偶然的一亇机会,我读到了三十年代食舌上白苔久久不化,一日脉数每分钟达亿l2o次,万提出出版的陆渊雷的论医集,从中知道了中医学中有一种方证辨用人参,但名医说:"湿温病无补法",仅在原方中减去苦寒证的路子,知道了伤寒论的重要性。反复熟读了陆的激情洋药,第二天身热忽退,而四肢厥冷,踡卧欲寐,少阴危象毕露,溢的著作后,我就变成了他的忠诚的"遥从弟子",开始了仲景名医才用四逆汤加人参救急,万毌不及服药而亡,万抱恨终著作的学习。三年后,中中虽我用针灸已治愈许多同村的病天。这个病案告诉我们,将痛因视为决定性必要条件是不可人,但还没有开过一张处方,.心里跃跃欲.试。我同一生产靠的,虽名医也会犯错,临床上方证药证朴素无华,虽初学队的一亇年轻的农民娄文木,因为端 午节多吃鸡蛋与棕子,者也能把握。 呕吐、腹泻、腹痛,西医诊为急性胃肠炎,输液后好转,但 但我们也不能由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象日本汉方家的古胃胀、呕.逆、便溏,几个月一直不愈。看了几个中医,都认方派一样,主张"方证主义"。因为病因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矛为病因是伤食,处方离不开消导化食的药物,但不但无效,盾,而方证所反映的是人在健病之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仲病情反而日益加重,体重三个月减少了20多斤。最后来我景辨证以方证为主要目标,也要顾及病因因素。 处求诊,我认为是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类方证,根据是患者我曾医治过这样一个病人,他全身肢节疼痛,下肢关节红肿当时的三大主症:心下痞硬、呕吐恶心、肠呜下利.再考虑他热痛.苔黄腻,口苦口干饮冷,尿黄,脉数,一派湿热之象,属苍术另有口疮、睡眠不安等兼症,选用甘草泻心汤,当时年轻气白虎汤方证,但投方无效,反增痛苦。仔细询向方知病因淋盛,认为方证丝丝入扣,必然有效。我的辨证以方证为诊断冷雨而起,寒湿的病因隐蔽在深处,左右着病机的发展.于是要点,而病因仅仅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这是从仲景改投五积散,5剂有显效,再lo剂而痊。 使用桂技加杏子厚朴汤得到的启发。仲景使用此方,不管是也虽正是这个原因,万有生这个终生研究经方的人,到了晚年喘家或是下之后,只要符合桂枝汤加杏仁厚扑的方证,就可反而转向时方的研究;刘渡舟晚年也主张经方时方合轨。其中使用。处方后心中甚至暗暗决定,如果这方服下无效,今后的甘苦,只有他们自己内心知道。 我不打祘把中医学下去了。服3支药后,患者诸症明显改变,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审症求因是方证辨证中的充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觉得终于找到了学习中医的方向,只要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病因在辨按照这一方向努力,一定可以把握中医学的精髓.所以我把这证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亇病案的治疗成功,看成是我学习中医道路上的第一块里程 碑. 孙 内经记载了中医学初期病因决定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曼之 风寒暑湿燥火"。这是病邪决定论的阶段,和其相应的思想, 头衔: 总版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把压制对抗疗法当做常规。这种审证求因是辨证施治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够研读历疗法临床证明疗效不好,往往旧病未去,新病复起,即使暂 1 代名医医案,便能清楚地看到的这一点。方证对应,只是辨后者是理论,思辨。方证是论治,选方遣药。辩证——论治 证施治的最低要求。这里有高低、粗浅之别,是一个过程的是一个过程,只有先后之分,没有高下之别”。 两个阶段,二者不应对立。 因为方证辨证和理法辨证是两种不完全一样的辨证。 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的特点是“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娄 不言药性”[岳美中.岳美中医话集[,].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绍昆 社,1981.16.]。汉方家矢数道明在《汉方处方解说》中说:“汉 头衔: 认证会员 方医学的特点就是„随证治疗?,因而可称之为„证候学?或„方胡希恕 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大家:“方证对应,方 证相对医学?,甚至可称之为„处方学?,证候的诊断直接与处方证辨证是辨证施治的最高要求。”刘渡舟也非常同意这个观 相联系,„一般人大多认为,辨证用药都是严格地按照理法方药点。 的程序进行的。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其相反的,按药方 法理的程序进行的辨证模式,这一种辨证的方法更注重于研 mawenhui 究证候学、病态学、药物学和治疗学的关系。 3366 头衔: 论坛版主 赵不存在最低、最高之说,方证对应是基本要求。辨明病 红军 位、病因、病机、病时、病性是起码要求。方证之中就包含 头衔: 认证会员 了后者,后者是理论,思辨。方证是论治,选方遣药。辩证 探讨清这个问,甚有必要。分歧还是很明显的。 ——论治是一个过程,只有先后之分,没有高下之别。没有 理论的(辩证)论治是盲目的,低级的。没有方证的(论治) mawenhui理论是空洞的,没有价值的 3366 京 头衔: 论坛版主 陈斌 首先应该搞清药能(方能)和药性(方性)两个问题, 头衔: 总版主 药能为主治、功能,药性是寒热补泻。所谓的理法辩证实际下面引用由娄绍昆在 2008/09/25 07:03pm 发表的内 是八纲辩证,理法辩证是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方证容: 辩证是个性,它包含了共性,具有药性和药能双重特性。真综上所述,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审症求因是方证辨证中的充分 正的临床家是二者的完美统一。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西医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病因在辨证 只讲药能,不谈药性,没有寒热温凉之说。这就是“理法”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和“方证”的区别,也是中西医之别 同意这个观点。 首先应该搞清药能(方能)和药性(方性)两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内伤杂病中,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即 药能为主治、功能,药性是寒热补泻。所谓的理法辩证实际证)是最重要的,认识外在的致病因素对预防康复有指导意 是八纲辩证,理法辩证是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方证义,对处方用药则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处方用药的最主要的 辩证是个性,它包含了共性,具有药性和药能双重特性。真指征,是机体的临床症状,即症候(证的外在表现); 正的临床家是二者的完美统一。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西医在外感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中,病 只讲药能,不谈药性,没有寒热温凉之说。这就是“理法”因通常是决定诊治成败的主要因素。 和“方证”的区别,也是中西医之别 mawenhui3366 先生:你能回答我下面提的问题吗, 娄绍昆 娄 头衔: 认证会员 绍昆 我不同意二孙曼之先生说的“方证对应,只是辨证施治的最低要求。这里有高低、粗浅之别,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 头衔: 认证会员 段,二者不应对立。”也不赞同mawenhui3366 先生的“不方证辨证和药证辨证的特点是“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 存在最低、最高之说,方证对应是基本要求。辨明病位、病剂而不言药性”[岳美中].很少讲甚至不讲药能(方能),你认 因、病机、病时、病性是起码要求。方证之中就包含了后者,为对不对?假如不对,那就是方证辨证的方法在临床上的作用 2 就有问题了。还有“方证辨证和理法辨证是两种不完全一样但同时以方为纲,研究其使用指征,乃至于现代医学的适应的辨证方法”你认为对不对? 症或适应范围,并从方与适应症(或适应范围)的关系出发, 研究探讨其机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以方为中介,将中医与西医联系 mawenhui 沟通起来 3366 南京 头衔: 论坛版主 陈斌 《伤寒论》的每一个“方证”都是有前提的:1、分属 不同的篇章(六病),如13条太阳病桂枝汤证、234条阳明 头衔: 总版主 病桂枝汤证、太阴病桂枝汤证等。2、同一篇章不同机理(六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在 2008/09/28 07:58pm 发表的内证),12条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13条太阳病桂枝汤证。3、容: 同一病、同一证不同症状(方证),如阳明病众多大承气汤一味的强调方证,有可能会导致废医存方,这是应当警惕的; 证。后人不明仲景“理法”,谬出“六经”说,故失理法,仅留之所以担心会出现废医存方,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如果方证。这就是所谓的“方证主义”或“方证对应”,这是很可悲一味从方出发考虑病症的诊治,临床上有无方可用之病,或的~“理法”和“方证”是“辩证论治”的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有方可用,但疗较欠佳,而用西药或针灸或手术较好,这时不存在两种方法。如果强分,结果就是当今的局面,理论和强调方证学说不免有片面局限之嫌;并且临床病症的诊治,临床脱节~ 不仅仅要求医生用药,还要求医生向病人解释病情病因,预 测转归预后,这时强调方证就会出现这方面的欠缺。 mawenhui 3366 理想的病症诊治体系,应当是以致病因素(生物、物理、化 头衔: 论坛版主 学、心理、社会)和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系另外每一条文都有病因、病程、病治、病时等许多信息。 统及不同性质)为出发点,包容西药、中药、针灸、手术、 饮食心理体育等各种治疗方法与手段。 南京 陈斌 mawenhui 头衔: 总版主 3366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8/09/28 07:30pm 发 头衔: 论坛版主 表的内容: 西医的不足,正是“方证”的不足,理法(辩证)是中后人不明仲景“理法”,谬出“六经”说,故失理法,仅留 医的思维模式,优点是整体思辨、动态操控。 方证。这就是所谓的“方证主义”或“方证对应”,这是很 可悲的~“理法”和“方证”是“辩证论治”的一个过程的 五两个阶段,不存在两种方法。如果强分,结果就是当今的局 积散 面,理论和临床脱节~ 一味的强调方证,有可能会导致废医存方,这是应当警 状态: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 惕的;但同时以方为纲,研究其使用指征,乃至于现代医学 头衔: 论坛版主 的适应症或适应范围,并从方与适应症(或适应范围)的关下面引用由loushaokun在 2008/09/25 07:03pm 发表的系出发,研究探讨其机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内容: 也虽正是这个原因,万有生这个终生研究经方的人,到了晚年 反而转向时方的研究;刘渡舟晚年也主张经方时方合轨。其中 南京 的甘苦,只有他们自己内心知道。 陈斌 好贴!加重加精加分100分! 头衔: 总版主 只是不知看懂的能有几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在 2008/09/28 07:58pm 发表的内 前天晚上加精加分没有加上(可能是网吧上网的原因)这次补容: 上. 3 一次加分只能50,分两次加! 并不单纯是病源微生物所为,中医治病就是基于改变条件、 消灭病源、提高机体抵抗力三个方面着手,因此是全面的、 科学的外因论。 五 一、病因 积散 导致机体各种各样的病变因素,一般不超过机械因素、理化 状态: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 因素、生物因素和第二信号四个范畴。同一致病因素进入人 头衔: 论坛版主 体内而刺激机体,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呈现各种各样的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在 2008/09/28 08:01pm 发表的内 证候群。不同的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内而刺激机体,也可出现容: 相同的病理变化,呈现一种证候群。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认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以方为中介,将中医与西医联系沟通 识,古人称之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起来。 二、病机 这个问题和西医结合,没有任何意义. 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形成刺激,其反应只有两种,即张大千画蒙娜利莎------风马牛. 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别无其他。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 别阴阳。维金斯基说:“同一组织所施加同一刺激,一方面 古 由于强度不同,频率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效应器灵活性不同,水流 有时呈兴奋作用,有时呈抑制作用”。致病因素的强度和频 状态: 自在逍遥 率是机体产生阴阳二性反应的外在条件,机体的灵活性则是 头衔: 论坛版主 产生阴阳二性反应的内在因素。无论是机械的、理化的、生以方为中介,将中医与西医联系沟通起来。----找出每个物的,还是第二信号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只要刺激的强方证的现代医学本质,这就是中医结合的一个完美结合点,度和频率不超过机体的灵活性,就会出现兴奋性证候,呈现中医结合的辉煌也必须从此起步。 阳性反应,反之,刺激的强度,频率超过机体的灵活性,表 现一系列抑制性证候,则呈现阴性反应。刺激有强度,频率 mawenhui有快慢,在机体的三部中,只要不压制机体的正常反应,则3366 表现为三阳证,超过其正常反应则出现三阴证,这就是病邪 头衔: 论坛版主 与机体之间的变化规律。三阳证和三阴证的反应都有其物质 方证是规律,方证之中必有理法,理法是有时代局限的,基础,阳性反应可使血管扩张,机能兴奋,体温升高。阴性是发展的。 反应则使血管收缩,机能抑制,体温降低。张公让曾把阴阳 mawenhui两性反应称为双相反应,第一相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白细3366 胞数目增加、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左移、酸度升高、 新陈代谢旺盛、血糖升高、血红蛋白反应亢进、血中胆汁量 头衔: 论坛版主 减少。第二相的反应则与此相反。机体以气血周流来反应各拿桂枝汤证而言,“发热、汗出恶风”。许多方证可见, 种病理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到阴性、阳性不同质的变化,亦必须分辨,《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承气汤等证 可作为探讨阴阳的依据,说明阴阳二性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必须分清病位、病性、病史、病势等。 理法是主观的认识,方证是客观的规律。方证具有多样性, 多义性,传变性,复合性。没有理性,就无法掌握。 娄 方证不能庸俗化,医理不能玄化,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仲景绍昆 是我们的版样。 头衔: 认证会员 、六淫致病。《素问•空骨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我同意mawenhui3366前半的意见,但我不能苟同他下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即空气,表部接半部分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方证主义或方证对应,这是触空气,故表部诸病皆从风来,风邪作用于人体,一是体表,很可悲的~理法和方证是辩证论治的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一是肺部。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以空气为载体,不存在两种方法。如果强分,结果就是当今的局面,理论和温度、湿度、压力为条件,致病微生物为病源。一个人得病,临床脱节~”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了。方证辨证和理法辨证是4 两种不完全一样的辨证方法。它们同中有异,同的方面且不说规律,达到非此方不治此证,非此证不用此方。这是祖先留了,其异的方面倒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说一句老实话,近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应该珍惜并加以提高。 两千年来有意识地去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的人,的确很少很只有方才能揭示证的本质,反映证的长短曲折,证明证的奇少,日本汉方家的确是抢先了一步,故有章太炎先生在陆渊偶单复,方证互证,是中医的理、法、方、药的基础和核心。雷《伤寒论今释。序言》中的感叹:“仲景今在,必叹,吾是中医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的体现。离开了方证中医就成为道东矣”。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让我们静下心来,一步一纯文化的艺术,海阔天空无限发挥,精于此道者有神汉、师步地比较、鉴别、对照、研究,特别是密切地贴近临床,实婆、法师、道士、气功师„„飞满天 事求是地走出一条现代中医的路来。有些人对“方证主义”不理论(辩证论治)与临床(方证对应)同等重要。 心平气和地去学习,还没有了解方证药证的长处与不足,下伤寒论》中有理论,更是临床。之所以被传承下来,不是因还没有把握住与运用方证辨证去诊治疾病的本领,还没有品为理论,而是由于疗效。实际上《伤寒论》的理论已经被歪尝到方证契合时疾痛复杯而愈的乐趣,那是很可惜的。 曲了,《伤寒论》中无经络(六经),更无脏腑(五行)。《伤 寒论》的现行理论(唐宋以降),不但没有推动《伤寒论》娄 的普及,反而严重地阻碍了经方的临床应用。使《伤寒论》绍昆 成为一部宗而不用,敬而远之的“神仙书”。“类方派”或“方 头衔: 认证会员 证派”从实用出发,对经方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医理论分两大部分 作用。 中医理论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指导性理论,如阴阳、八纲、 《伤寒论》中有理,但理是什么,决不是“六经”~应该从六经等;其中也有大部分的理论属于解释性理论。仲景的伤 《伤寒论》的原文中去找寻,而不是在后世医家注文中作“粉寒杂病论就是在六经理论指导下的方证辨证。:“观其脉症, 丝”。 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是仲景的诊治要旨。“知犯何逆”是指对 娄病机病因的理法辨证;“随症治之”是指对主要脉症及所选方、 绍昆 药的方证、药证辨证。工其解释性的理论比较少见,所以简 称方药辨证。现在有些中医师认为,辨证用药都是严格地按照 头衔: 认证会员 理-法-方-药的程序进行的。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其相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更不欣赏mawenhui3366的独断的反的,按药-方-法-理的程序进行的辨证模式。当然,这种辨证口吻。 模式总的指导性理论还是阴阳学说。 人体的生命现象太复杂了,它是一个自控自调自稳定的活方证是,是感性认识。理法是理性认识。没有理性,就 体. 而科学的基础呢,它是以物理学为先导,数理化为基础没有中医理论,仅是经验的堆砌,千金、外台等方书如此。 的,人为受控的实验。目前它只能了解生命现象的部分道理, 这一部分是精确的,但对复杂的生命来说,它仅仅是局部的娄 东西,以局部的真理来解读整体所有现象是不正确的。 绍昆 头衔: 认证会员 中医学本身也一样,它象一个大海,不仅蕴藏着多种多样的疗中国医学从经验知识的积累开始,经过以探求医道为核 法,更为重要的是容纳着多种多样的医学观点,它们共处共心的医经创作阶段,最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建立 存并行不悖。所以,我们学习中医的人,也要有博大的心胸了一个临床诊疗系统。 去接受它。就拿方证辨证和理法辨证来说吧,“有是证,用方证辨证是这个系统的操作工具与方法,内部包含着经验与 是方”这话当然是对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常常遇到方理性。 证对应却治疗无效的病例,医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给完全相mawenhui 反的方药给医治好了的事实。裘沛然在壶天散墨中就几次讲3366 到这一问题,我们一说„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这真不是一句随 头衔: 论坛版主 便说说的话,而是医者在痛定思痛后的感慨.。 我们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 mawenhui方证对应(包括药证)是中医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 3366 焉否,特别是经方,经过历代医家反复验证,从经验上升为 5 头衔: 论坛版主 “证”是中医学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辨证养生和辨证论治 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还说什么是中医学特色。“证”是四诊的诊察对象,是针灸、推拿、“博大精深”,科学是简单的。老祖宗都没神化自己,而说:气功、导引、膏贴、熏洗、内服中药等养生治病手段的作用易者,简易~人体奥妙,而不是中医奥妙。 对象。因此,“证”的医学具有界面医学、信息医学、全息 医学的特征。 娄 绍昆 mawenhui3366 头衔: 认证会员 头衔: 论坛版主 "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但小小的陆老的课我听过,文集也通读了,我十二分的尊重陆老感冒也无法治疗,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70年代,美国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医的深厚感情~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此登月计划和抗癌计划同时进行,登月计划完满完成,而抗癌庞大的中医人群,热衷的不是客观人体及其病痛,而是所谓计划收获是零,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 “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古人文献,可怕的是,有一种情 结“今不如故”。这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利于中医的发 mawenhui 展。 3366 娄 头衔: 论坛版主 绍昆 中医是解决了感冒,还是癌症呢? 头衔: 认证会员 娄 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一,一,经验的方和方证 绍昆 娄绍昆 头衔: 认证会员 中国医学从经验知识的积累开始,经过以探求医道为核心的mawenhui3366 说:“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 医经创作阶段,最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建立了一都搞旅游了,还说什么博大精深,科学是简单的。老祖宗都 个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的方证、药证辨证的一临床诊疗系没神化自己,而说:易者,简易~人体奥妙,而不是中医奥 统。 妙。中医是解决了感冒,还是癌症呢?”我想借用陆广莘的话来 对第一阶段的经验累积,在《五十二病方》中可以明显地看回答wenhui3366 的问题 。 到,它采用了对同一种疾病一一罗列不同治疗方法的编排方西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目标对象也是疾病,诊察对象、 式,甚至一症有罗列二十余种治法者,使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对象、作用对象和目标对象四者是同一的。并随着观测 看出这是一法一法“累加”,最后汇编在一起的结果。这就技术的进步,从器官层次到细胞层次到分子层次,逐步推进 证明了:最初的“经方”类医书是经验累积的结果。 中医关于微观层次的认识。 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进行科学抽象、探求医道的阶段。这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人之际的健病之变”,是人在与 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是(《扁鹊内、外经》、《黄帝内、外经》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关于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医学 和《白氏内、外经》。 把天人之际相互作用的界面定位在人的整体边界,从而保证 第三阶段是在东汉末年,中医学却实现了其发展史上最大的了人在令体水平上的整体性,从而也体现了人作为地球上有 飞跃一,张仲景完成了其不朽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机生命体的最高形式,是主体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主体性的 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呢? 陆渊雷〈伤寒论令释〉说:“统主导地位。人的整体边界区分了内与外、自我和非我、人和 观仲景书,但教人某证用某方,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之名,环境,并区分了内外在进化序列上的不同层次。人的整体边 可知意在治疗,不尚理论。” 可见仲景是经方家,和‘内经’界是天人之际相互作用的界面,内外物质能量屠息出入交流 是‘医经’家言的诊治方法,师承各别。中国医学从经验知的调节屏障,界面的屏障功能和全息效应是中医学养生治病 识的积累开始,经过以探求医道为核心的医经创作阶段,最的作用对象。中医学的“证”或“形证”,就是天人之际中 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建立了一个在三阴三阳理论健病之变在整体边界上的出人信息和全息效应。“证”的出 指导下的方证、药证辨证的一临床诊疗系统。使方证由感性入信息和全息效应是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具有分形和混沌 的具体,通过科学的抽象,最后上升为思维的具体。正象李的特征,现知它们不可能用均数和方差来显示其复杂性。 伯聪所总结的:“辩证逻辑告诉我们。具体,抽象,具体,6 是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其中第一个具体是感女婿说地”这是一。其二是,临床上严重的表寒证大多体温性的具体,第二个具体是思维的具体,二者在形式上是相似升高,不言而喻其脉搏加速变快,就是脉数,所以麻黄汤证的,在本质上则是不同的。人的认识从感性具体开始,进而常呈浮紧数脉象,桂枝汤证常呈浮缓数脉象。其实有关这一达到理论性、抽象性的认识。由理论性、抽象性的认识继续脉症情况,伤寒论中比比皆是,不一一举引了。 前进,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认识阶段,即思维具体的阶段。” 仲弟 方证辨证是诊治的最高形式,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正视,没下病因学说在辩别表证中的负面作用 ,使我突然领悟到苦功夫是难以驾驭它的。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好多东西。 研究《伤寒论》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也难以理解方证辨证的玄 mangci 机所在。他说:《伤寒论》“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 下面引用由娄绍昆2006/10/05 10:25pm 发表的内容: 898989 二、中医教材误导的结果 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医学教材都把 讨论刚刚步入正轨,盼继续.享受大餐,谢谢!这种氛围不表寒证的脉象定为浮紧与浮缓,而把表热证的脉象定为浮错:心平气和,充分说理.作者轻松自如,读者赏心悦目.希望这数。这里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作为鉴别诊断一定要针对同一里成为一个百家争鸣好地方,成为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公个概念而相比较,而这里浮紧与浮数是不同 ... 园. 下面引用由娄绍昆在 2008/10/05 10:25pm 发表 娄的内容: 绍昆 二、中医教材误导的结果 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医学教材 都把表寒证的脉象定为浮紧与浮缓,而把表热证的脉 头衔: 认证会员 现在要深入研究一下,在方证、药证辨证过程中,什么象定为浮数。这里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作为鉴别诊断时候病因是起积极作用的, 一定要针对同一个概念而相比较,而这里浮紧与浮数 是不同 ... 什么时候病因是起消极作用的, 病因学说在辩别表证中的负面作用 一、病因学说在辩别表娄绍昆提出的:中医教材误导的结果 将近半个世纪证中的负面作用 周所众知,表证是指外感病初期病邪作用的中医学教材都把表寒证的脉象定为浮紧与浮缓,而把表热于机体的浅表部位所引起的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脉浮证的脉象定为浮数。这里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作为鉴别诊断等症状和体征的证候。中医根据其脉症的不同,一般分为表一定要针对同一个概念而相比较,而这里浮紧[缓]与浮数是热证与表寒证。临床上辩别表热、表寒的具体依据应当是“脉不同的概念范畴,前者指寸口脉的紧张度,后者指寸口脉的症”而不是“病因”。但温病学说过于强调了病因的作用,速度,这在逻辑学上是概念区界越位,不对等比较也就无法这一观点在医者的思维中产生了消极的效果。错误地认为传比较、失去了鉴别的价值。用一句乡下的土话来说,就是:染性与感染性疾病就是温病;发热是温病的主症;温邪伤阴“丈母娘说天,小女婿说地”这是一。其二是,临床上严重的是疾病的主要病机。因此在辩证上,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在表寒证大多体温升高,不言而喻其脉搏加速变快,就是脉数,表是表热,在里是里热,在气是气热,入荣是荣热等概念成所以麻黄汤证常呈浮紧数脉象,桂枝汤证常呈浮缓数脉象。为定论。这样一来,无形中将“审症求因”的发病学中“病其实有关这一脉症情况,伤寒论中比比皆是,不一一举引因”,变为了“原始病因”。在外因决定论的指导下,把病因了。”可是个大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这一引起机体致病的充分条件,转变成判断病证性质的必要 仲弟 条件。谬种流传,使病因学说在辩别表证中起了负面的作用。 陆渊雷在一篇《伤寒之外没有温热》的中说:“仆二、中医教材误导的结果 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医学教材都把自从师实习以来,遇所谓温病者,未尝一用银翘桑菊,亦未表寒证的脉象定为浮紧与浮缓,而把表热证的脉象定为浮尝一遇逆传心包之症,有之则银翘桑菊之坏病耳。是知逆传数。这里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作为鉴别诊断一定要针对同一心包,正是辛凉轻剂所造成,时师投辛凉轻剂时,必豫言其个概念而相比较,而这里浮紧[缓]与浮数是不同的概念范畴,逆传心包,既而果然,则病家以为神,医家亦自以为神。”前者指寸口脉的紧张度,后者指寸口脉的速度,这在逻辑学到底有没有道理, 上是概念区界越位,不对等比较也就无法比较、失去了鉴别 lilyzy 的价值。用一句乡下的土话来说,就是:“丈母娘说天,小读了這篇文章对我这名初学者深有启发,楼主把病因与7 方证辨证的关系条理化,使我比较容易的掌握辨证的规律。 主症。什么是方证的主症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应该是主症: 请楼主谈谈中医的病因学说对中医的辨证的消极影响 1、六经提纲证中的症状与脉象 2、伤寒金匮中有方的条文中的症状与脉象 3、腹证 娄 4、后世名方中主治明确的脉症 绍昆 也可以在成无已的伤寒明理论中寻找主症范围,也可以 头衔: 认证会员 在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的类聚方中寻找主症范围等。具体的中医的病因学说对中医的辨证的消极影响值得我们重 工作要自己动手去作,慢慢地就会找到门径,当然更重要的视,这一方面陆广莘老师有专题研究。《伤寒论》的方证辨 要在临床中学习。 证和药证辨证就是以内因反应决定论为基础的诊治系统。事 你提的第二、第三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实上在《内经》中已揭示,中医的病因学说已从早期的‘百 仲弟 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变也”的外因决定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我们后学者希望听到专家的指教。 论,渐渐地转变为“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为生”的内因 kou182 反应决定论。所谓病因,也仅仅是 “因病始知病源之理”, 中医教材 中医书籍 谬错太多 以讹传讹 不计其就是后世倡导的“审证以求因”。它是以机体内部反应的性 数 中医临床 重处方 不重疗效 也是通病 很多名家医质逆推,是反应结果决定着对刺激因素性质寻找着具体的致 案 并不遵循惯例 疗效出人意外 很多中医说起来一套套病因素的判断。然而古往今来的医者的内心,冥冥中总还在 的 可是临床医疗效果确极差 方症也好 辩证也好 都不是寻找着具体的致病因素,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关于寒邪 主要的 关键是人的因素 书本读的再好 不会灵活应用 又温邪之争,从皮毛人还是从口鼻入,新感还是伏邪,伏在什 有什么用呢 么地方,以及以季节主气命名,都是过分强调了:人与环境 相互作用中的环境因素、气候因素、致病因素。中医学的现 娄实生命力和理论价值:不在于是对环境因素、气候因素、致 绍昆 病因素的如何把握。恰恰在于:极端重视和紧紧抓住:人与 环境相互作用中健康和疾宿互相转化过程中人的抗病系统 头衔: 认证会员2009/03/10 02:15pm 的反应。 方证辨证的一点体悟 仲弟 先讲一亇我的亲身经历,就是这个经历,使我走上经方研究 腹证的诊察是方证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方证辨证的道路,使我成为中医师。 的人,必然能掌握它。 ,我读到了三十 kie 年代出版的陆渊雷的论医集,从中知道了中医学中有一种方 大家在讨论方证,能说明一下方“证” 里的 证 究竟证辨证的路子,知道了伤寒论的重要性。反复熟读了陆的激要精确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最高要求, 情洋溢的著作后,我就变成了他的忠诚的"遥从弟子",开始了我理解的证是包括了一堆症状,证是对这一堆症状的描述。仲景著作的学习。三年来,虽我用针灸已治愈许多同村的病我的问题是:究竟那些症状要精确到什么程度, 我给“精人,但还没有开过一张处方,.心里跃跃欲.试。我同一生产 队的一亇年轻的农民,因为端午节多吃鸡蛋与棕子,呕吐、确”这个词的定义是: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描述 不知道我对 “证”有没有理解错误了, 如果有,请大家指教 腹泻、腹痛,西医诊为急性胃肠炎,输液后好转,但胃胀、 呕.逆、便溏,几个月一直不愈。看了几个中医,都认为病因娄 是伤食,处方离不开消导化食的药物,但不但无效,病情反绍昆 而日益加重,体重三个月减少了20多斤。最后来我处求诊, 头衔: 认证会员 我认为是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类方证,根据是患者当时的你想的正是我30年前想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就是围绕 三大主症:心下痞硬、呕吐恶心、肠呜下利.再考虑他另有口着这些问题在思考。在群多的症状中怎样有序地抓住方证 疮、睡眠不安等兼症,选用甘草泻心汤,当时年轻气盛,认呢,的确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自已去摸索,所谓的 为方证丝丝入扣,必然有效。我的辨证以方证为诊断要点,老师只是相对地多一点经验与思路罢了。 而病因仅仅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这是从仲景使用桂 我的肤浅的体会是:面对貌似杂乱的症状,医生主要是抓 8 技加杏子厚朴汤得到的启发。仲景使用此方,不管是喘家或惶惶不可终日。过了好多年,读了好多书,才慢慢地体悟到是下之后,只要符合桂枝汤加杏仁厚扑的方证,就可使用。方证是一种外延更为广泛的“方证状态”,不仅仅是一系列有处方后心中甚至暗暗决定,如果这方服下无效,今后我不打序的症候群,它还包涵着体质、西医的疾病谱等因素。依此祘把中医学下去了。服3支药后,患者诸症明显改变,我高思路辨证,上述这个乙肝患者可能是“柴胡桂枝证干姜汤方兴得手舞足蹈,觉得终于找到了学习中医的方向,只要按照证状态”。如果是一个“筋骨质”的胆石病患者,出现心下痞这一方向努力,一定可以把握中医学的精髓。此案继续治疗硬、呕吐恶心、大便溏薄、口疮、睡眠不安、小便黄等症候,后,完全治愈。所以我把这亇病案的治疗成功,看成是我学可能就是“大柴胡汤方证状态”了。如果是一个“肌肉质”的糖习中医道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尿病患者,出现心下痞硬、呕吐恶心、大便溏薄、口疮、睡 然而,高兴没有持续多久。后来遇见好多类似方证的患者,眠不安、小便黄等症候,可能就是“葛根黄芩黄连加半夏汤却时而有效,时而无效,使我清醒地意识到辨证以方证为唯方证状态”了。所以,方证状态辨证的路子是很有希望的路,一的诊断要点是不够的。例如,一个男的“腺病质”乙肝患因为它有规矩可循。即使病情复杂多变,“神明变化出于规者,22岁,心下痞硬、呕吐恶心、大便溏薄、口疮、睡眠不矩之外,而仍不离于规矩之中,所谓从心所欲不与感逾矩”。 安、小便黄,投用甘草泻心汤多剂而无效,原先的手舞足蹈 一点体悟,作为自勉. 变成手足无措。治疗的失败当时又不能找到什么教训,真是 9
/
本文档为【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原初稿) 娄绍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