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2017-09-30 27页 doc 5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篇一: 高中生物试验总结+人物总结 超全超实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 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啰红 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篇一: 高中生物试验总结+人物总结 超全超实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 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啰红 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 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H溶液,乙液: 0.05g/mL的CuS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 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 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 (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 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2)步骤: 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 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 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 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H溶液,B液: 0.01g/mL的CuS4溶液)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答: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 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 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原色观察)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 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 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 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四(方法步骤: 步 骤 注 意 问 分 析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 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 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 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 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 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 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因为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 么,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原色观察) 1、条件: 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 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二苯胺(加热)蓝色 紫色的洋葱有紫 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考点提示: 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配制一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 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l/L(或2 m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6 , 62 , 6H26?6C2 , 12H2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6? 2C2H5H , 2C2 , 少量能量 2、装置: (见课本) 2、方法: ?浸泡法: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3、检测: (1 ?沾蘸法: 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5cm即可。 (2 3、预实验: 先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 1、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 ?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 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实验十一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同); ?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科学性原则 实验十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 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 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 3、推导计算 4、讨论: 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验十五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很少”等等。 诱导培养36h。 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实验十六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 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实验十二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 要求: 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实验十三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 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 ?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 ?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 ?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试剂作用 篇二: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 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 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 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H溶液和CuS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 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 1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沉淀。如: 葡萄糖 + 2Cu + 4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砖红色)+ H 2 即Cu 被还原成Cu 2,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苏丹?,苏丹黑及油红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 2+ Na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 2+ — - 2 -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 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 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用具: 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 -- 4 -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 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答: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 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 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 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 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 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 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 5 - 篇三: 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 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 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1 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 1 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 1 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 17(观察S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 一、教材实验复习 (一)观察类实验 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实验原理: 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 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 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 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2、观察细胞质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 选材: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如: 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 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 取材?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 ? 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 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 选择参照物: 叶绿体 ? 选择最佳观察部位。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 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 质才流动,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 (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原理: (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步骤: 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 提醒 (1) 两步不能 验效果。 (2)漂 ?防止 分酥软。 ?洗去 染液发生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先漂洗再染色,这颠倒,否则影响实洗的目的 解离过度,根尖过盐酸,防止与 碱性作用,便于染色。 ?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压片时用力过大。 (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 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原理: 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步骤: 装片?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 ?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