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

2017-09-27 10页 doc 33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 一、宝洁公司概况 美国PROCTER&GAMBLE(简称P&G)公司,是1837年由从事酿造的威廉(普罗克特和制造香皂的詹姆斯.甘波尔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创办的。经过160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之一。P&G公司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及分公司,经营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食品、纸品、洗涤用品、...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 一、宝洁公司概况 美国PROCTER&GAMBLE(简称P&G)公司,是1837年由从事酿造的威廉(普罗克特和制造香皂的詹姆斯.甘波尔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创办的。经过160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之一。P&G公司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及分公司,经营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食品、纸品、洗涤用品、肥皂、药品、护发护肤品、化妆品等,旗下品牌有帮宝适、汰渍、碧浪、护舒宝、飘柔、潘婷、佳洁士、玉兰油和伊卡璐等。在全球80多个国家, 宝洁公司拥有雇员98,000人。2002 — 2003年财政年度,宝洁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430亿美元。 宝洁公司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16年来,在广州、北京、成都和天津等地建立了多家工厂及分公司,将众多品质一流的产品,如海飞丝、飘柔、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带入中国市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迄今,宝洁公司在中国拥有4,000多名员工。 宝洁进军中国仅3年即实现盈利,创下世界500强速度之最。此后,其销售额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递增。但在宝洁进入中国10周年的1998年之际,公司销售额一反常态地出现了数年来从未有过的倒退。据有关统计显示:广州宝洁的主营业收入从1997年80多亿的最高峰下降至1998年的52(42亿,1999年继续下降至39(17亿的最低点。经过几年调整2002年上升性恢复到75亿元左右,2003年宝洁(中国)的销售额已超过1997年高峰的水平。 二、飘柔的中国演进 飘柔作为宝洁进入中国市场最早、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占据着整个国内洗发水市场份额的40%强,在宝洁(中国)的品牌家族中,地位相 当重要。 ?1989年秋,飘柔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个洗发护发二合一品牌 ?1989年12月,飘柔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5毫升轻便小包装 ?1990年,飘柔推出中国市场第一款去头屑二合一洗发水 ?1996年12月,飘柔在中国市场突破性地推出具有焗油效果的二合一洗发水 ?2000年3月,飘柔特意为中国消费者设计推出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水 ?2000年8月,飘柔针对消费者不同发质的需求,推出轻盈均衡滋润二合一洗发水 ?2001年5月,飘柔为满足消费者对洗发护发品的多重要求,推出全新多合一洗发露,只需一个步骤,即可轻松满足头发护理的多重需求,包括洗发、护发、去头屑和令头发清香怡人,使头发更柔更顺、帮助消费者保持良好形象,从而充满自信地展现自我。 ?2001年11月,飘柔将滋润去屑洗发露全新升级,采用新润丝去屑配方推出滋润去屑二合一洗发露 ?2002年9月,飘柔所有产品全新升级,新飘柔蕴涵三重滋润配方,85%的消费者试用后觉得秀发特别柔顺易梳。全球统一的新标志更具时代感,展现飘柔的自信本色。 ?2003年4月,飘柔推出富含特效人参营养滋润精华的飘柔人参洗发露。新产品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发质,不仅洗发护发,更能滋养头发。每天使用,每天都能感受到发质的改善,2周后,秀发重现柔顺光滑,更有生命力。 ?2003年10月,推出飘柔焗油护发系列。 ?2003年11月,飘柔推出超低价位的洗发水9、9元。 ?2004年3月,飘柔推出香皂、沐浴露。 三、飘柔演进背后的宝洁新战略 飘柔在中国的演进,决非简单的产品开发行为,更不是如大部分公众、同行、包括笔者之前在多个媒体刊发的文章那样想的是“盲目、冒进”的短期行为。因为如果仅仅是就“飘柔”谈“飘柔”,确实会得出 那样的结论,一个单一品牌是不具备这么多可扩展性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全新的视角,站在宝洁的角度,再来看待飘柔的演进,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基于宝洁的全球大品牌战略及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需要。透过在中国不断被放大的飘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跨国企业温柔而又深刻的战略变革。 (一)大品牌战略 2001年3月22日,总部设在辛辛那提的美国宝洁正式对外宣布公司成长三大,包括致力于大品牌和机遇的发展、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消费品以及创建更具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企业。 显然,拥有300多个品牌的宝洁正在寻求一场新的品牌管理的变革,即改变历经160多年的全球品牌管理体制。以往传统的品牌管理体制为建立宝洁在全球日用消费品领导品牌地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成为世界营销管理的经典。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雄居营销帝国的宝洁似乎露出满脸的疲态。虽然为适应新经济的挑战,宝洁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但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百年宝洁“老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被视为品牌管理鼻祖的宝洁一直贯彻实施着“让品牌经理像管理不同的公司一样来管理不同品牌”的基本原则,这个全新的概念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品牌的看法,更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品牌管理系统,被全世界的许多跨国公司移植和导入,转变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种模式。可以说,在上个世纪工业革命演变的进程中,宝洁扮演了消费品牌“教父”的角色。在中国亦是如此,自从1988年在广州成立合资企业之后,宝洁从此拉开了在中国市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辉煌一幕。无论是飘柔、潘婷、海飞丝,还是舒肤佳、玉兰油、碧浪、护舒宝,都很快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然而,在新经济条件下,宝洁的品牌管理体系已经开始受到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的挑战,宝洁营销帝国的地位开始动摇了。而随着中国企业的成熟和市场的日益开放,宝洁品牌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的日子也将会很快结束。 宝洁前任CEO Durk Jager为了摆脱被众多基础护理产品厂商跟进的被动局面,加快了产品创新频率,希望找到另一种像汰渍和护舒宝那样可以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的产品。但由于与宝洁现有基础相冲突,也没能找到这些新产品,反而使宝洁原有大品牌的销售额不断下降,相应地,激进改革对中国区也没有带来好的影响。2000年6月,在经历了公司股价半年内下跌了50,,市值下跌了700亿美元的情况下,Durk Jager突然辞职,而同一天,雷富礼走马上任。 在接任CEO的那一天起,雷富礼就认定公司并不需要激进的改革,要做的是销售更多像汰渍这样的品牌产品,这些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才是公司的黄油和面包。因此,他挑选了10个销售额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旺销产品(现在发展到,3个,包括Iams宠物粮食、佳洁士和OLAY),重点加强这些品牌产品的销售。这种安排非常简单,每个人都能理解:销售更多的汰渍,比发明一个新汰渍要容易得 多。 可以预测,伴随宝洁这次战略调整,集中精力发展大品牌的增长计划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品牌管理体制,但作为“2005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发展大品牌的计划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品牌管理系统,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形成适应新经济环境成长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品牌力量,继续保持宝洁品牌百年营销的霸主地位。 正是在宝洁全球战略的指引下,宝洁(中国)实施了“抓大放小”的策略——大品牌、大品类、大客户以及大市场。在中国市场,飘柔以高居40%的洗发水市场份额,自然成为宝洁重点要“抓”的品牌。我们以这样的角度去理解飘柔近几年的市场行为,自然就很清晰了。 3、欧莱雅的中国布局 欧莱雅集团一共拥有500多个品牌,其中17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占据着欧莱雅集团销售总额的94%。目前已经有10个品牌引入到中国,加上刚刚收入囊中的小护士和羽西,欧莱雅在华目前一共拥有12个品牌。按照盖保罗所说的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塔尖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无论从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是兰蔻,它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端化妆品牌之一,消费者年龄比赫莲娜年轻一些,也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第三品牌是碧欧泉,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消费者,欧莱雅集团希望把它塑造成大众消费者进入高端化妆品的敲门砖,价格也比赫莲娜和兰蔻低一些。它们主要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兰蔻在22个城市有45个专柜,目前在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碧欧泉则是第四。而赫莲娜2000年10月才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最高档百货商店中只有6个销售点,柜台是最少的。 塔中部分。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在染发领域属于高档品牌,比欧莱雅专业美发高一些,它们销售渠道都是发廊及专业美发店;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 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 塔基部分。中国市场不同于欧美及日本市场之处,就在于中国市场很大而且非常多元化,消费梯度很多,尤其是塔基部分的比例大。在大众市场,欧莱雅目前在中国一共有5个品牌。其中,巴黎欧莱雅是属于最高端的,它有护肤、彩妆、染发等产品,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设有专柜,还在家乐福、沃尔玛等高档超市有售,欧莱雅的高档染发品已是目前中国高档染发品的第一品牌。第二品牌是羽西,羽西秉承“专为亚洲人的皮肤设计”的理念,是一个主流品牌,在全国240多个城市的800家百货商场有售。第三品牌是美宝莲——来自美国的大众彩妆品牌,它在全球很多国家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中国也毫不例外,目前已经进入了600个城市,有1.2万个柜台。第四品牌是卡尼尔,目前在中国主要是引进了染发产品,它相比欧莱雅更大众化一些,年轻时尚,在中国5000多个销售点有售。第五品牌是小护士,它面对的是追求自然美的年轻消费者,市场认知度90%以上,目前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点,网点遍布了国内二、三级县市。 4、宝洁(中国)的反击——无缝隙战略 实际上,宝洁与欧莱雅之争早有渊源,在美宝莲、伊卡璐、德国威娜等品牌的收购中,都有过激烈争夺。或许因在羽西收购战中意外出局,反而激发了日化业“教父”宝洁在大众化妆品市场的斗志,其全方位的美容化妆品业务的推进决心丝毫未受影响。就在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后,宝洁急切地向外界正式宣布了其欲斥资32亿欧元收购国际著名品牌妮维雅的决定,而此前多为业内猜测消息;同时为获得和美宝莲抗衡的能力,宝洁打算今年将把在美国彩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都常年保持第一的Cover Girl引进到中国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宝洁几乎每一个举动都意在增加与欧莱雅在化妆品市场的抗争力。 但是对“妮维雅”的收购阻力重重,欧莱雅同样“垂涎”已久,宝洁(中国)有关人士也表示,就像当年欧莱雅收购美宝莲一样,宝洁收购老对手的道路并不是显得很顺畅。宝洁自有新品牌的引入,也需要相当的时日,更因为宝洁并不想加大新品牌进入中国的步伐——由于诸多压力,它希望做好现有的品牌,所以短期内新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不会有眉目。此外,伊卡璐和德国威娜在中国美发领域的推进,又显得过于迟缓。 但宝洁在中低端美容化妆市场出现的真空,不可能就让它长期得不到填补;如果不赶紧补缺的话,等待宝洁的就将是大群中低档化妆品消费者的流失。作为宝洁唯一在中国市场可以独立运作的品牌——飘柔而言,就有了这样的可能,来补这个漏洞。2004年3月,飘柔在沐浴市场上推出沐浴露、香皂,为飘柔品牌向多领域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而这看上去小小的一步,实际上已经为接下去飘柔进军低端美容化妆市场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一旦04年飘柔沐浴系列的销售被中国市场证明是成 功的,之后飘柔推出美容化妆产品,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大飘柔的战略宿命 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其实与宝洁全球大品牌战略是不谋而和的,或者说中国飘柔是宝洁大品牌战略的一个典型个案。正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才把这个使命落在了飘柔身上。真正要把飘柔打造成为超级大品牌,绝对要进行更大范围的延伸,而高利润的美容化妆市场不能不说是飘柔延伸的绝佳领域。 下一个10亿美金的大品牌,将由飘柔来完成。在宝洁(中国)的官方网站上,飘柔已经被隐去,将代之以独立的“飘柔(中国)”网站。 四、宝洁的温柔革命 随着宝洁新战略在飘柔品牌上的继续深化和明朗,飘柔还将开发更多新品;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其它品牌加入到“品牌延伸”的队列中来。宝洁将迎来品牌管理的新阶段。而这个渐进式的转变,对于宝洁沿袭了160多年的品牌模式而言,不啻为温柔而又深刻的革命。 (一)宝洁的“品牌模式” 宝洁在大众日化领域一直信奉的“品牌模式”,是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战略,比如针对洗发用品功能性强的特性,根据洗发的多种功能进行市场细分,有柔顺的飘柔、去屑的海飞丝、营养的潘婷、专业发廊效果的沙宣及新近推出的草本精华伊卡璐。在这个“品牌模式”中,核心内容是对消费者价值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每一个品牌都是一对一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宝洁针对消费者需求采取的是“精耕细作”,并通过独特的品牌经理体制与产品细分策略,成功做到了将消费者价值清晰地“量化”。在这一基础上,宝洁实施了它著名的多品牌战略: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那么最好那些“其它品牌”也是宝洁的品牌,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关系。一直以来,宝洁都依靠这种品牌细化策略来给竞争者设置路障,对消费者实施交叉覆盖,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使其在各产业中 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而在高利润的美容化妆领域,宝洁与欧莱雅一样,采取了以“档次、价格”为区分标准的多品牌策略。各个价位品牌相互独立、互不冲突,但又呈现补充的态势。应该说与大众日化领域的功能品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宝洁在革命 1、品牌模式精髓的转变。 在大众日化领域,宝洁一直宣称的“对消费者价值(需求)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是其品牌模式的精髓,但这个精髓其实是片面的。顾客购买商品是出于三种需求——价格需求、产品质量需求、非产品质量需求,顾客们购买他们在市场上所能找到的最有价值的、质量价格比(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而企业就是要为满足顾客的三种需求提供一系列的利益。如下图所示。 宝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进了众多细分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品,确实达到了它所预期的交叉覆盖效果。但其所针对的需求都是质量(产品和非产品)需求,在价格需求上,由于宝洁采取的是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对低档价位的消费者需求一直熟视无睹,这也才给了国内众多日化企业可乘之机。宝洁现在所要调整的,就是其所针对的“需求”,以变得更加重视价格因素,“价格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 而这个“需求”的转变,其实就是对宝洁160多年“品牌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美容化妆领域,被欧莱雅和宝洁自身所贯彻的以“档次、价位”来分品牌的做法,正在被引入宝洁的大众日化领域,飘柔准备成为中低档洗护市场的超级品牌。 2、品牌模式中功能性品牌的转变。 宝洁还在大众日化领域调整其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模式。基于宝洁的全球大品牌战略需要,以功能为区分的单一细分品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唯一的办法是,选择那些强势品牌,让其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突破原先的品牌专业化限制,向别的功能领域延伸,如果有必要的 话,甚至可以向别的品类延伸。飘柔即是其适例。 同时出于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需要,宝洁要寻找合适的品牌,来形成完整的品牌金字塔。除了收购其它企业的品牌、引入宝洁在国外的品牌外,飘柔因其在国内洗护市场业已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力,突破其功能性品牌的限制,向外延伸进入这个品牌金字塔,就变得充满可能。 而功能性品牌的转变的方向,只能是以“价格、档次”作为区分的价位品牌。价位品牌有如下几个好处:一、所有同一档次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可以大大节省传播费用,对一个品牌的宣传同时可以惠及所有产品;二、如果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新产品的推出无需过多宣传便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三、一个新产品的宣传,可能同时能提升原有产品的销量;四、众多产品一同出现在货架上,可以彰显品牌形象;五、对于宝洁最关键的是,可以形成又一个10亿美金以上的大品牌。 3、小结。 宝洁品牌模式转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品牌延伸”。飘柔理所当然在延伸,2001年购入的伊卡璐,在国内市场也会从现在的洗发产品,延伸到它本来的美发产品领域,当然还有更多的品牌会走上延伸之路。 宝洁模式的转变表现为“品牌延伸”,大众日化类内部各品牌、大众日化类与美容化妆类之间的品牌将存在功能与价位的“冲突性竞争” 而此时宝洁要面对的挑战,绝非单纯的来自于自身品牌延伸所带来的产品、形象利益冲突,因为对于像宝洁这样具有极强营销能力的跨国公司,品牌延伸的弊端和风险,是可以被有效化解的;挑战更多的则是如何处理好固有的“功能”品牌与新的“价位”品牌之间的冲突。新的情况是,宝洁的众多品牌不再构成单一品牌模式内的补充性竞争,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牌模式交叉所带来的的冲突性竞争。这可能是宝洁现在就得考虑、面对的问题。回顾跨国企业的兴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乱阵脚所致,希望宝洁能跳出这个界律。
/
本文档为【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_市场营销论文_管理学论文__162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