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2017-09-26 8页 doc 22KB 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431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孙爱玲 任纬兵 吴永 (泰山医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为落 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高校必须克服认定中的各种问题,合理分析认定结果中的各类现 象,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将国家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致贫原因 对策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
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431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 孙爱玲 任纬兵 吴永 (泰山医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为落 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高校必须克服认定中的各种问题,合理分析认定结果中的各类现 象,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将国家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致贫原因 对策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431 Students with Special Economic Difficulties Sun ai’ling, Ren weibing ,Wuyong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city, Shangdong Province; 271000)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the students with domestic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ir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ate-funded implementating policies. By overcoming varieties of issues and analyzing different phenomena of the resul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do a solid job in verifying the students 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implement the policy to help the students in most need. Key Words: domestic economic difficulties; the reasons for poverty; countermeasures 为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措施 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 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2007下半年进行了 首次大规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我校通过四位一体的认定机构、严格 的认定程序,认定431学生为09-10学年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我们对431 名学生的几个重要认定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的 同时,发现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2009年认定工作总体分析 1 2009年全校有19268名本专科学生为认定基数,学校认定486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5.2,,分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档,具体各档所占比例如表一: 表一,三档困难学生所占比例: 比例 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占困难学生总数的比 认定学生数 档次 例(,) 例(,) 一般困难 2768 14.3 56.9 困难 1663 8.6 34.3 特殊困难 431 2.3 8.8 合计 4862 25.2 100 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 [1]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使得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必然不统一。另外,学校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认定,认定中纵向比较多,横向比较难。如认定标准中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等都是受地域影响的相对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难度。从认定各档所占比例和以往各类统计中贫困生所占比例比较,本次认定符合目前学校困难学生实际情况。 二、431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的情况分析 (一)、我们对431名学生中入校时间统计如表二: 表二,431名学生所在情况: 分布情况 占级部总数比占特困学生总数 学生总数 特困学生人数 年级 例(,) 比例(,) 2005级 1726 18 1 4.3 2006级 3820 117 3 27.3 2 2007级 4107 111 2.7 25.9 2008级 4360 96 2.2 22.3 2009级 5145 89 1.7 20.2 分析:2004级6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专业本科班有110名学生,近六年的各类资助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04、05级学生目前在各实习点,面临考研、就业双重压力,另外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能获得一定的报酬,多少缓解了经济压力,学生提出认定申请的相对较少;06、07级学生通过享受国家、学校的各类资助,了解了认定工作的重要性,学生个人获得其他经济来源渠道相对较少,故申请认定的人数相对较多;08、09级学生特别是09级学生,只是通过宣传知道国家有资助政策,但对各类政策的了解相对较浅,加上部分新生有为难情绪或各类经济情况证明材料不齐,申请认定的人数相对较少。 (二)、431名学生生源相对集中 431名学生中398名来自省内17各地市,33名来自11外省市。 表三,398名省内学生生源情况: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 生源地 71 17.9 临沂 53 13.3 泰安 43 10.8 菏泽 37 9.3 济宁 33 8.3 聊城 30 7.5 德州 131 32.9 其他11地市 398 100 合计 分析:我校学生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绝大部分来自省内,约 3 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农村。由表格可以看出临沂、菏泽、德州、聊城、济宁几个经济贫困地区家庭经济特困学生较多,泰安籍困难学生明显增多,这和泰安近几年的经济状况有较大关系。 33名外省籍特困生吉林省8人,相对较为集中;学校无四川籍学生,甘肃籍学生极少,没有因地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学生。 (三)、431名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 431名学生中男生146名,占总数的33.9,,女生285名,占总数的66.1,,女生人数约是男生的2倍。 分析:我校因护理、英语等专业特点,女生在全校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座谈,许多女生家庭观念较强,过多考虑家庭经济现状,想方设法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所以申请困难认定的较多。 (四)、医学相关专业特困学生较多 全校和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生数为13605名,特困学生326名,占到24,,非医学类5663名学生,特困学生105人,占到18.5,。调查发现,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和家庭都存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想法,认为学医不会下岗失业;也有学生因家中由亲人患长期疾病或重大疾病而选择医学相关专业。 三、特困家庭致贫原因分析 家庭致贫原因是我们本次统计分析的重点。2008、2009年暑假我校分别对全省07、08年认定的108名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和慰问。走访小组成员深入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现状,当面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认定和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对431名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分析,可以将致贫原因归纳如下: 4 1、学校的学生有近四分之三来自农村以及部分省内偏僻的山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劳动技能。这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2、少数学生虽来自城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人员下岗分流等原因,致使父母一方或双方不能就业,降低了家庭收入。很多家长再就业中屡屡受阻,只能干粗重赚取微薄的工资,难以根本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状况。 3、有些学生家庭遭遇某些特殊变故,影响了家庭收入。家庭出现婚变、车祸、精神失常、争斗、火灾、重大意外赔偿等都可能使原本经济尚可的家庭陷入巨大的危机。特别是当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时,整个家庭将面临沉重的压力。 4、多子女家庭人口负担重,人均收入降低 根据08年暑假走访学生家庭可以看出,5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2名都来自五口及以上人口的大家庭,其家庭子女数大都在三个及三个以上,占被调查家庭的77.7%。这就可以看出,许多贫困生家庭兄弟姐妹较多,并且又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就学,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5、高校实行收费政策后,上学费用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以我校为例,学生每学年学费住宿费达4600,6000元。显然,让贫困地区的家庭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对农村大学生家庭而言是巨大的负担。家庭支付昂贵的学杂费,导致贫困生比例上升。 四、思考及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的解决应该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 5 (一)政府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为使广大贫困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高校已逐步建立了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及减免学费等贫困生资助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应该尽量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受教育的领域和范围,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还要举办各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其从事多项职业的技能;组织一些人到发达地区边打工边学习,开阔贫困农民的视野,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激情,使农村家庭的综合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提高竞争力,增加家庭收入。 (二)控制人口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生问题的必由之路 农村多子女经济困难家庭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脱贫致富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妨碍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在超生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要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尽快走上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富裕之路。 (三)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大学生加入社区医疗保险机制 家庭成员重大疾病致贫发生率较高,这类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医疗负担较重,所以应加强农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缓解和分担家庭成员重大疾病风险。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保障大学生就医权益、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6 (四)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资助体系 学校要在建立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综合资 助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主动性,广泛开辟社会筹款渠道,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密切与金融、工商企业的关系,通过学校的声誉与社会影响获取企业赞助,设立企业奖学金。在直接给困难学生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对塑造其良好品格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科学有效资助措施,使各项资助政策能够覆盖到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才能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龙武安,黄梅.四川贫困大学生现状#调查#[J].科技资讯,2006,(1)( [2]马芒,赵捷,董亚杰.高校贫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11) ( [3]刘彩霞,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3)( [4]李桂兰,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孙爱玲(1968, ),女,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电话:0538,6225061。单位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中段泰山医学院学生处,邮编:271000 7
/
本文档为【431 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 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