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2017-09-25 13页 doc 2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何锡涛 上海电机学院 内容摘要 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进一步完善高职评估方案,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对高职和本科的评估方案从评估原则、评估结论、指标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高职评估方案提出了10条建设性的意见。 评估方案 比较研究 关键词 高职 本科 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从2004年起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将在5年内轮一次。2003年,经各省市教委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了26所,笔者参与了其中3所院校的评估,真...
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高职与本科评估的比较研究 何锡涛 上海电机学院 内容摘要 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进一步完善高职评估方案,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对高职和本科的评估方案从评估原则、评估结论、指标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高职评估方案提出了10条建设性的。 评估方案 比较研究 关键词 高职 本科 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从2004年起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将在5年内轮一次。2003年,经各省市教委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了26所,笔者参与了其中3所院校的评估,真切感到评估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与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被评学校全体总动员,“人人是被评对象,事事是被评内容”,使师生精神面貌振奋、教学基础管理规范、教学基本设施改善等,达到了评建结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坚持数年,调整、巩固、提高,定能提升全国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打造出高职教育的品牌。 从评估实践中,也感到有必要更深入了解评估指标的实质和内涵,并对现行的指标体系作必要的修改。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调整、征求意见稿(教高司函[2004]90号)(以下简称《本科方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以下简称《高职方案》)作为主要材料,结合评估实际,进行一些比较,为进一步完善高职评估方案,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些铺垫。 一、评估原则 《高职方案》和《本科方案》都以教育部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原则为指导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强调办学思想,体现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基础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实践证明,本科院校的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都较好的贯彻了教育部的评估原则,故高职、本科的评估工作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评估结论 高职、本科评估的结论都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但因二级指标的项数不一样,故各等级标准也不一样(见表1)。 表1 等级标准比较 二级指重要指标 合格 学校 优秀标准 良好标准 标项数 项数? 标准 A?12,C?2,D,0 A+B?12(A?6,D?1) ? A?7,C?1 ? A+B?7(A?4,D,0) D?3 高职 15 8 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D?1 本省高职就业率前1/3 本省高职就业率平均水平 A?14,C?3,D,0 A+B?14,D?1 D?3 本科 18 11 ? A?9,C?1 ?A+B?9,D,0 ?D?1 有特色项目 在《高职方案》和《本科方案》中,都对优秀标准提出了“有特色项目”的要求,两个方案对特色的定义和体现的层面界定也相同。差异在于《高职方案》可以用“创新项目”来替代“特色项目”,并对创新涵义作了必要的说明。笔者认为,设立创新项目较好适应了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使评估指标更具现实性。我们知道,一些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的,举办高职教育的历史并不长,很难在短短的几年中形成高职的办学特色,但可以有创新。笔者认为,特色的要素有四条,即:历史积淀、本校特有、相对稳定、社会公认。因此,参评高职院校 1 在确定特色或创新项目时应据实而定。 为了更好体现高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修改后的《高职方案》(我们称为“04版”)比原《高职方案》(我们称为“03版”),增加了对就业率的要求,即两个否定性标准:一是“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不能评为优秀”。二是“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者不能评为良好”。这将大大促进“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的落实,也将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指标内涵 (一)一级指标 从数量上看,《高职方案》为7项(包括特色或创新项目),《本科方案》为8项(包括特色项目)。具体项目名称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名称 学校 第一项 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 第五项 第六项 第七项 第八项 办学指师资队教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 教学 特色或创高职 / 导思想 伍建设 与利用 与改革 管理 效果 新项目 办学指师资队教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 教学 本科 学风 特色项目 导思想 伍 与利用 与改革 管理 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方案》和《本科方案》的一级指标有6项完全相同,第八项稍有不同,说明两个指标的主体构成是一致的,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版)》(ISCED),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均属于第5级,即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必有共性所在。然而,本科与高职高专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起来,两者有差异。而第六项的差异,笔者认为正是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所致。本科教育着眼于未来,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因此,学生状况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高职教育看重当前,强调就业和职业岗位,因此不仅将就业率作为评优、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在“04版”作为重要指标列在“教学效果”一项中。在“03版”中,“教学效果”中的重要指标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由此可见对高职就业率的重视程度。 (二)二级指标 在数量上,《高职方案》有15项,《本科方案》有18项;其中重要指标项(用黑体字标出)《高职方案》有8项,《本科方案》有11项(见表3),各占53.3%、61.1%。 表3 二级指标名称 序号 高职高专 序号 本科 一级指标 1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 1.1 学校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 2 1.2 产学研结合 2 1.2 办学思路 3 2.1 结构 3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 构 师资队伍建设 4 2.2 质量与建设 4 2.2 主讲教师 5 3.1 教学基础设施 5 3.1 教学基本设施 教学条件与利6 3.2 实践教学条件 / / 用 7 3.3 教学经费 6 3.2 教学经费 8 4.1 专业 7 4.1 专业 9 4.2 课程 8 4.2 课程 教学建设与改 革 10 4.3 职业能力训练 9 4.3 实践教学 11 4.4 素质教育 / / 2 12 5.1 管理队伍 10 5.1 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 13 5.2 质量控制 11 5.2 质量控制 / / 12 6.1 教师风范 学风 / / 13 6.2 学习风气 14 6.1 知识能力素质 14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 能 / / 15 7.2 毕业或毕业设 计 教学效果 / / 16 7.3 思想道德修养 / / 17 7.4 体育 15 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18 7.5 社会声誉 从表3可以看出,《高职方案》和《本科方案》的二级指标有共性,仅名称相同的就有9项(按《高职方案》计),占60%;总体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共同规律和要求,很好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 二级指标在内涵上的差异有6项(按《高职方案》计),占40%,即产学研结合、质量与建设、实践教学条件、职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和知识能力素质,其中重要指标占有3项,充分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本质性,体现出本专科教育各自的特点;通过评估的手段,可以促进办出各自的特色。 《高职方案》中素质教育和知识能力素质这两项名称有相同之处,是其不足。虽然,“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构成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大体系的完整性;而“知识能力素质”强调的是构成学生个人发展的全面性,两者有所不同。笔者建议,将“素质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体系”。 (三)主要观测点 在数量上,《高职方案》有36项,《本科方案》有40项,相差不大。与二级指标数相比,《高职方案》增加21项,《本科方案》增加22项,增加量相差也不大。 分析之下,可以看出《高职方案》细化更强一些。从好的方面讲,《高职方案》操作性强,便于院校落实、便于专家检查。从不利的方面讲,《高职方案》不够简练,势必增加专家组的工作量。这在2003年的评估工作中有所反映,笔者也深有体会。依据评估理论中“不重叠”原则,建议对某些项目进行修改、调整,减少数量。如“3.2 实践教学条件”中,取消“职业技能鉴定”,并入“4.3 职业能力训练”中“职业能力考核”,这样,该条集中将校内外两方面考证情况反映出来了,即校内有职业技能鉴定站考证,校外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证接轨。而原有的“3.2 实践教学条件”,则剩下“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两条,也很清楚。 又如,将“5.2 质量控制”中“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取消,与“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合并成一项,因在“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的“说明”中已明确: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建立”。 再如,将“4.1专业”中“教学”并入“专业设置”,并设置权重系数。这样,专业设置突出了两点,一是对外,强调该专业的社会、行业背景;二是对内,强调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比从教学计划的角度去强调要好得多。而已经运行中的教学计划自身的规范,可以纳入“5.2 质量控制”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中,也即“教学质量监控”中。 (四)等级标准 《高职方案》和《本科方案》都与“主要观测点”相对应,对A(优秀)、C(合格)等级标准进行了阐述。两个方案由于自身性质不同、指标不同,对标准内涵的要求和规定就有所 3 不同,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就不再分析了。其它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结构、表述方面,有以下几点: 1、顺序不同。《高职方案》C级在前,A级在后;《本科方案》则A级在前,C级在后。 2、表述不同。《高职方案》对等级标准表述比较详细,语句比较长,显得比较严谨。《本科方案》则语句简练、易懂,一目了然。如“?60%”,“达20%”、“水平高”、“质量好”、“合格”等,只有二三个字,这在《高职方案》里,通篇都找不到的。 3、层次不同。《高职方案》对等级标准说明,在36个“主要观测点”中有9个采用数字分层,最多为3层,用?、?、?标出;还有3个用分号进行分隔。说明在一个观测点中所含的内容较多。而《本科方案》由于语句简练,通篇不用数字分层,仅有5处用分号进行分隔。 (五)说明 1、在注释数量上,《高职方案》15个二级指标中有7个共28处对指标或等级标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注释;《本科方案》18个二级指标中有12个共19处进行了注释。对特色项目,两个方案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而且所述内容基本相同。 2、在注释对象上,两个方案是相同的,都是对某些名词、定义的解释或限定,如兼职教师、教学仪器设备等。 、在注释内容上,完全相同的有1条,即“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不完全相同的有3 2条(见表4);其余的各不相同,体现出各自的教育要求。 表4 内涵说明差异 内涵说明 高职高专 本科 青年教师 40周岁以下的教师 35周岁以下的教师 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导中心等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系(院、部)分管教学队伍 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的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注:黑体字表示不同之处。) 4、在表现手法上,《高职方案》在《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表中设置“说明”专栏;而《本科方案》则采用文内标注,仅列出注释顺序号,然后在文后归入《有关说明》中一并讲明。笔者认为,“注不随文”的好处是表格比较清晰,但对评估标准和内涵不够熟悉的人来说,查阅就不太方便。 四、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参与评估实践的体会,笔者对《高职方案》提出几点建议。 1、社会 高职评估是一种总结性评估,具有外导性。目前,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主要以业内人士的评价为主,着重教育内部改革与建设状况。而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很重要的一点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要加大社会评价的力度,不仅看学校的社会声誉,更要看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的评价;尤其是评为优秀的院校,要把社会(行业)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建议将专家工作中的“个别访谈”、“座谈会”的范围扩大,要听取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顾问、兼职教师等行业(企业)人员的对被评学校办学的意见;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 、发展潜力 2 教育部要求一个学校要制定好三个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规划。目前,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主要检验被评学院现状的达标情况。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考察,尤其是评为优秀的院校,更应如此。要避免“今天评估通过,明天黄牌警告”的现象。靠突击出来的,只能昙花一现。笔者建议 4 有2个专家将“听课”原定的“不少于2节次”,改为1节或不参与,腾出时间专题负责对学校三个发展规划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求得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3、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重点。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已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全国高职高专共有19所院校24门课程入选。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工作已启动,计划推荐908门,最终产生300门,比去年的510门计划、151门最终结果翻了一倍。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还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高职方案》虽把课程作为重要指标,但没有反映精品课程的要求,笔者建议将“精品课程”与“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一样作为一个观测点,再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列入指标体系,可列入“4.2 课程”中,使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比翼齐飞,在教学方面整体上形成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层级体系。 4、“双师”界定 (1)扩大双师素质教师的规定范围。现行指标规定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笔者建议扩大到所有教师,即专任教师,使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可以列为双师素质教师,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等对待。如讲授法律的教师,获得律师资格证书,当然也应视为双师型教师。 (2)扩大双师素质内涵的规定范围。现行指标规定的双师素质内涵有4个方面,笔者建议可再扩大些,如获得专利。 (3)扩大双师素质教师的来源范围。现行指标规定的双师素质的获得渠道,主要是对校内教师而言的,着重鼓励他们去增强与专业相关的技能。但对来自(引进)企业的已具有诸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没有相应的获得高校教师职称的规定。因此,笔者建议尽快制定有关规定,如具有3年以上从教经历并担任过完整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也可以列为双师素质教师。 (4)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等级制。现行指标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要“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这样,势必将一些具有某个双师素质的内涵但只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排除在外,而这些教师大多是年青教师,显然,既不利于年青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年青教师较多的高职院校双师比例的达标。因此,笔者建议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等级制,分为初、中、高三级,再相应确定指标优、良、合格的等级比例。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已经明确指出“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我们希望其实施方案能早日问世,以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5、实训基地 教育部、劳动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优先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实施“工程”。全国确定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培训基地,其中高职院校250多所。在2003—2007年,输送100万人。教育部、财政部在今年4月30日下发《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中央财政将对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等5个专业领域实训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就此,笔者建议将实训基地列入“32 实践教学条件”的“校内实训条件”中。 6、产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高职方案》也将“产学研结合”作为重要指标。有的专家提出产学研结合体现在办学、育人、就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笔者赞同这种观点,故建议将此引入指标中,丰富现有的等级标准内容,引导高职院校更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 5 展道路。 7、高职称比 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方案》对专任教师结构的优秀标准提出了“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达30%以上”的要求,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但考虑到有的省市仍对高级职称有限额规定,笔者建议请该省在制定本地区的评估实施方案时予以考虑。若高职院校要想成为国家示范型院校,笔者认为还是应按照《高职方案》的标准去努力,而不是降低国家标准去适应该地区的状况。 、主辅体系 8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一文中指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另行制定”。据此,笔者认为,应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主辅体系,即形成“一主多辅”的指标体系。 “一主”是指现行的《高职方案》中指标体系,体现完整性。“多辅”是指多个辅助指标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指标,其标准应高于《高职方案》的有关规定,体现先进性;二是本科院校办的高职学院。笔者建议,对二年制高职,也应有其自身的评估指标,其标准应具有短学制的特点,在一些项目要求上应与三年制的有所不同,体现特殊性。 9、在校生数 现行《高职方案》在“说明”中指出,“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笔者认为,这有可能:一是忽略了的培训人数,不能很好体现高职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功能;二是将五年制高职的大专部分学生计算在内,而五年制高职归教育部职成司管理,在处理时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建议:一是参照本科评估指标对全日制在校生数的计算公式,将培训人数按一定系数折算成全日制在校生数;二是不计算五年制高职的大专部分学生。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归属教育部职成司管理,高教司没有必要去检查其人才培养的情况;二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因扩招导致某些生均指标下降,有的甚至被黄牌警告。在这种状况下,再把五年制高职的在校生数加进来,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促使生均指标下降,这对评估是不利的。 10、秘书队伍 专家组的秘书在评估过程中协助组长、配合专家进行工作,对整个评估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次评估方案中增加了秘书的签名,也就意味着秘书责任更大了。因此,建议加强秘书队伍的建设。 1、组建秘书人才库。本人认为,要改变组长自带秘书的情况。尤其是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专家组,还是以教育部指派的为好。可由评估委员会制定条件,选拔合适人员组建秘书人才库。或从专家库中选择合适人选,使这些专家“双肩挑”,也算是一种“双师型”的人才。 2、培训上岗。秘书应熟悉评估整个过程、指标体系及标准、各类表格作用等。因此,建议在专家组成立后及时对秘书进行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高教司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6月 (约8000字) (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3期) 6
/
本文档为【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