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

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

2017-11-17 36页 doc 86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 武汉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事业总部 二零零七年九月 1 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 过江隧道工程风险防范系统 一、技术风险识别 主要技术风险识别:结合过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等特点,参考国内外类似过江工程隧道施工经验,认真分析并识别出所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技术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 过江隧道工程的主要技术风险为: 1、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 2、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即盾构选型); 3、盾构进...
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
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 武汉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事业总部 二零零七年九月 1 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 过江隧道工程风险防范系统 一、技术风险识别 主要技术风险识别:结合过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等特点,参考国内外类似过江工程隧道施工经验,认真分析并识别出所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技术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 过江隧道工程的主要技术风险为: 1、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 2、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即盾构选型); 3、盾构进出洞; 4、江底冒浆; 5、盾构开挖面失稳; 6、高水压下盾尾密封和主驱动密封系统失效; 7、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 8、盾构机穿越中间风井; 9、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 10、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 11、开挖面有障碍物; 12、隧道上浮; 13、高水位砂层联络通道施工; 14、中间风井连续墙槽壁不稳定; 15、基坑开挖坑底隆起或发生流砂管涌;、 16、长江防汛(洪)堤开裂 17、重大设备吊装。 2 二、技术风险分析 1、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风险 由于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加之隧道从江底穿过,通过深水进行地质勘测比在地面的地质勘测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和地下障碍物的风险更大。因此,施工前及施工中必须通过地质补勘以及配置超前地质预报等手段对隧道工作面前方地层进一步探明。 由于存在未知地质,一方面造成盾构等主要施工机械不能很好适应工程地质条件致使掘进困难;另一方面,对施工造成了难以预料的风险,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2、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即盾构选型)风险 开挖机械的选择及其施工的可靠性,包括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切削刀盘的种类、出土方式、主轴的扭矩、推进能力以及最为关键的盾构机械的密封性能等方面,均应认真对待。可以说盾构机选用正确与否是工程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越江隧道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机械选择不当,以及机械性能问题所造成的风险事故有以下几种可能: 大刀盘、刀头磨损:长距离施工导致大刀盘、刀头磨损较大、无法正常推进;由于地层介质的变化,使得刀头每间隔一定距离由于高度磨损变平需要更换。磨损的刀盘会引起机头扭矩的增加而使机器停止运转。 泥浆泵及管路磨损、堵塞:排出泥浆中砂石成分对泥浆泵及排送管路的磨损,致使刀盘切削的土体无法正常排出; 主轴承磨损,密封件防水失效:由于长距离推进导致主轴承磨损,密封件防水失效,密封仓内泥浆向盾构机内渗漏,不能保证工作面土压力; 盾尾密封:盾尾密封系统不可靠或长时间磨损,导致周边水土流失,盾构机内涌水或沉陷; 铰结(转向)密封:铰结(转向)密封装置失效,导致盾构机内漏水、漏砂; 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失灵:盾构工作面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因恶劣条件失效,无法准确获得盾构工作状态及正面舱压 液压推进系统漏油:液压推进系统漏油,无法提供正常的推力或导致盾构后退; 注浆管路堵塞:注浆管路由于浆液硬化等原因堵塞,使注浆无法正常进行; 3 主轴承断裂:由于磨损或受到较大的偏心力矩致使大轴承断裂,盾构机无法工作。 3、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 国内外盾构施工经验表明:盾构进出洞的安全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盾构法隧道多起事故均发生在盾构进出洞上,主要表现在盾构进出洞端头地层的加固(加固、加固范围等)、盾构进出洞盾构姿态的控制、良好的泥水平衡的尽快建立、洞口密封破坏等方面。本工程盾构进出洞端头地层主要为粉细砂层,地质条件比较差,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选择合理可靠的端头地层加固方案、良好可靠的密封止水装置对盾构安全进出洞至关重要。 盾构机进出洞时的主要风险为:盾构进出洞端头地层处理不当,盾构在进出洞时工作面可能产生突然涌水、涌砂,大幅度地面沉陷,盾构机被掩埋,工作井周边建筑物(管线)损坏。始发基座定位不够准确、反力架刚度不够,可能使盾构机一出洞就偏离设计轴线。 4、江底冒浆 因切口压力何掘进参数控制不好,引起泥水或同步注浆浆液穿透江底地层,导致江底冒浆或冒气。 5、盾构开挖面失稳 泥水加压式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泥水不断循环,开挖面的泥膜因受大刀盘的切削而处于形成,破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变化等因素,开挖面的平衡是相对的。在泥水盾构施工中,合理进行泥水管理、切口水压管理和同步注浆管理,控制每循环掘削量是开挖面稳定的必要保证,由于本工程隧道穿越地层较为复杂,在某一阶段,开挖面上同时存在砂土、卵石和岩层,江底段则主要是砂层,因此,泥浆特性(密度、粘度、压力等)必须适应地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合适的泥水质量和泥水压力对于开挖面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盾构掘进前方一些不确定的地质因素,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产生的后果主要为: (1)致使前方地表产生较大隆起或沉陷; (2)工作面前方遭遇流砂或发生管涌,盾构机将发生磕头或突沉; (3)推进过程中出现超浅覆土将导致冒顶、江水回灌,泥水冒溢等事故; (4)承压水引起突然涌水回灌,盾构正面塌方; (5)地表产生较大变形,危及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4 6、盾尾密封和主驱动密封系统失效 盾尾密封主要是防止地下水、泥水和壁后注浆浆液渗入盾壳后部,确保开挖面的稳定和盾构的正常掘进。由于盾尾密封装置随盾构机移动而向前滑动,当其配置不合理或受力后被磨损和撕拉损坏时,就会使密封失效,隧道涌水涌泥,从而造成开挖面失稳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盾尾密封装置的耐久性、密封性能以及能安全方便的更换是盾构施工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问题。在长距离掘进施工中,还应特别注意主轴承密封系统的稳定性,一旦发生主轴承密封系统失效,盾构机将失去继续推进的能力,损失将无法估量。 盾尾密封失效的后果:注浆浆液、地层中水(或江水)、砂流入隧道,造成地表过大沉陷(江中段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冒顶),从而危及地表正上方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7、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 根据场地地质报告及盾构隧道纵向布置,盾构机推进过程中主要面对的地层为砂性土,但在江中一些地段,开挖面上同时存在着粉细砂层、含砾中粗砂层及可能遇到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即同一开挖断面岩石均一性差,对盾构掘进方向的控制、掘进速度及盾构刀具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盾构在该地层掘进产生一定的风险。掘进中地层的多变性严重地影响了盾构的掘进速度和刀头的寿命。 8、盾构机穿越中间风井 盾构机需要在大埋深、高水压下进出中间风井,此外武昌风井还设置在350m半径的曲线上,工程实施中,盾构机进出风井因洞门密封失效或破除洞门时因加固效果不行引起洞门瘫塌导致地下水涌入中间风井以及成形区间隧道,淹没盾构机,造成灾难性后果。 9、江底段可能换刀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本工程盾构隧道主要在江底段穿越粉细砂层和含砾中粗砂层,石英矿物含量较高,对刀具有一定磨损,盾构穿越时具有一定的换刀风险。 产生后果:一是无论采用地层加固后开仓换刀还是人员带压换刀,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二是因江底换刀的复杂性,可能对工期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 10、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 5 盾构由南向北推进,依次下穿大量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地表环境较为复杂。 越江隧道将正穿长江大堤、海关大楼、北岸武汉关码头、苗家码头、南岸武昌企业专用码头等建筑物,如果同步注浆压力等参数控制不良或盾尾密封处理不当,将对以上建筑物构成一定的风险。而且越江隧道还旁穿江南明珠苑,该处为高层居民区,当盾构机旁穿该处时,造成的风险压力比正穿建筑物更大。 另外,盾构隧道下穿大量的地下管线,包括煤气管、上、下水管、电力和通信管道等,不同的地下管道容许变形量不同,施工过程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管线的变形量,将会对管线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破坏。 11、开挖面有障碍物 由于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地质勘探的局限性,隧道穿越的地层不可能一一查明,盾构推进工作面前方可能会出现各类障碍物,如历史抛石护岸、废弃钢筋砼桩、旧桥台、沉船、木材甚至哑炮弹等,造成盾构机较大破损甚至无法正常推进。 12、隧道上浮 泥水盾构在建立泥水压力开始正常掘进时,具有一定压力的泥水会从开挖面沿着盾壳窜至盾尾,甚至窜到已建成的隧道衬砌外。实际施工发现,泥水会从开挖面沿着盾壳窜至盾尾后约30m处,已建成的隧道就会处于泥水的包裹中而产生上浮的风险,同时,浆液参数及配比的适应与否,也会是盾构隧道产生上浮的风险。 隧道上浮可能使隧道轴线偏离设计轴线,严重时可能侵入建筑限界并将给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13、高水压砂层联络通道泵房施工 本隧道联络通道三座处于长江岸上,两座处于江中,位于高水压粉细砂、含砾中粗砂以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和长江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且靠近防洪堤,因此选择合理的地层加固方案和施工方案,意义重大,施工控制不好,就有可能产生涌水涌砂,地表或江中地层沉陷,导致地面建筑物倒塌或江水涌入隧道,酿成严重后果。 14、中间风井连续墙槽壁不稳定导致坍方 中间风井基坑由于连续墙成槽深度达67米,所处地层为高透水、易液化的粉细砂且地下水位高,有可能造成泥浆流失,护壁失败导致槽壁坍塌。 15、基坑开挖坑底隆起或发生流砂管涌 在本工程的地质条件下,地下水位高,地层为粉细砂、粉质粘土层,在基坑开挖过 6 程基坑内外形成较大的水土压力差,易产生管涌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 16、长江防汛(洪)堤开裂 本工程隧道穿越长江防汛堤,盾构掘进在堤底控制不好,可能造成防汛堤破坏,造成堤内人民财产损失。 17、重大设备吊装 该工程需要吊装大型盾构掘进设备,吊装前如不对地面承载能力、起重机械和分块吊装等进行精确分析、计算以及方案论证,而直接进行吊装做业,容易造成重大吊装事故。 三、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矩阵 风险灾害评估矩阵见下表。 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 (1) (2) (3) (4) 灾害分类频率 可忽略的 较轻的 严重的 灾难性的 ,61A 2A 3A 4A (A)不可能(10>x) ,3,61B 2B 3B 4B (B)难得地(10>x>10) ,2,31C 2C 3C 4C (C)偶而地(10>x>10) ,1,21D 2D 3D 4D (D)可能地(10>x>10) ,11E 2E 3E 4E (E)频繁地(x>10) 后果描述 级别 灾害风险指标 风险决策准则 后果可忽略 一 一级:1A、1B、1C 可接受且不必进行管理审视 后果较轻 二 二级:1D、1E 、2A、2B、3A、可接受,同时进行管理审视 4A 后果严重 三 三级:2C、2D 、3B、3C、4B 不希望发生;高层管理决策:接 受或拒绝风险 7 灾难性后果 四 四级:2E 、3D 、3E、4C、不可接受;停止一切和立即处理 4D、4E 2. 技术风险评价 针对地铁二号线过江隧道各个技术环节可能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综合评价出主要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如下表: 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表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 风险级别 地质勘察准确度 中等 2C ??? 1 盾构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不大 3B ??? 2 盾构进出洞 中等 3C ??? 3 江底冒浆 不大 3B ??? 4 盾构开挖面失稳 较小 3B ??? 5 盾尾密封和主驱动密封失效 不大 3B ??? 6 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 较大 2D ??? 7 盾构机穿越中间风井 较大 3D ???? 8 江底段可能换刀 较小 4A ?? 9 地层损失和不均匀沉降 不大 3B ??? 10 开挖面有障碍物 较小 3A ?? 11 隧道上浮 不大 2B ?? 12 高水压砂层联通道施工 中等 4C ???? 13 中间风井连续墙槽壁不稳定 中等 2D ??? 14 基坑开挖坑底隆起或发生流砂管涌 不大 3B ??? 15 长江防汛(洪)堤开裂 较小 3A ?? 16 重大设备吊装 不大 3B ??? 17 8 四、风险防范 1、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风险防范 (1)工程施工前,通过补充地质钻孔、双频回声测深仪和地下水位、流速、流向观测,进一步查清过江隧道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覆土厚度,为盾构机选型、盾构掘进参数的选取及制定相应的辅助措施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 (2)盾构机本身具有超前地质钻机及超声波等超前地质探测装置,在施工中进一步对工作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明,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3)盾构机选型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勘测资料不准确性的影响,各功能参数选择要留有余地。 2、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风险防范 (1)认真研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针对工程特点,明确工程施工对盾构机性能和功能的要求,盾构机设备配置必须考虑突发事故以及特殊地质条件的处理; (2)通过补充地质勘探,进一步查明盾构隧道特别是过江段的地层特性、江底覆土厚度、隧底水压等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盾构选型提供尽可能详实的地质资料; (3)针对过江地段地层特性,进行大量的研究计算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同种地层掘进时刀具磨损经验,重点做好盾构刀盘和刀具的设计,确保盾构过江不换刀; (4)盾构机必须具有可靠的舱压选择、控制、调节性能,通过与泥浆系统的配合,很好的实现泥水平衡,确保开挖面稳定下的顺利掘进; (5)盾构机必须配备超前超声波探测、超前地质钻机等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报,防患于未然; (6)加强对国外盾构机制造厂商的调研和比选,选择最优的生产厂家为本工程提供盾构机; (7)为满足长距离及穿越长江掘进要求,盾构机各系统,各部件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且故障少,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8)利用隔栅防止过大的物体进入排泥管线,采用较大的管径可确保进入管线的物体排出并设计合理的管内流速防止管内泥砂沉淀,降低管道堵塞风险。 3、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 9 (1)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层 ?对端头地层进行加固。针对端头地层性质,对各进出洞端头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层加固,对旋喷桩和地连墙之间的加固盲区,采用压密注浆补充加固, -8加固后土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1.0MPa,渗透系数?1.0×10cm/s。 ?在端头地层加固施工完毕之后,对加固区域进行垂直取芯以及在洞门处均匀布置数个水平探孔,用以加固效果。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加固,确保盾构进、出洞的安全。 (2)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洞门密封系统的施工质量,做好洞口防水密封; (3)在凿除围护结构外排钢筋时,全体工作人员就位,一旦钢筋全部割断,清理完毕后,马上推进,刀盘迅速切入土体,出洞过程结束。在此过程中加强地面监测,若发现地面沉降偏大,有塌方预兆时及时通报; (4)当出现小规模漏水时,可不做封堵,盾构机快速前进,以期在短时间内推出洞门; (5)若发生洞门喷水,全体人员立刻抢险,用泥袋堵住水源,或用钢板封住盾构外壳与洞门间隙,以减少涌水量,盾构机快速推进,一旦盾构机脱离洞门,马上进行洞门封堵,用预先加工好的洞门钢板将四周空隙全部焊接封住,再进行双液注浆回填。 4、江底冒浆风险防范 严格控制切口水压波动范围;严格控制掘进参数; 当发现江底冒浆时,如果是轻微的冒浆,在不降低开挖面水压下能进行推进,则向前推进,应适当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拼装效率,使盾构尽早穿过冒浆区。 当冒浆严重,不能推进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将开挖面泥水压力适当降低; (2) 提高泥水比重和粘度; (3) 为了能使盾构向前推进,检查掘削干沙量,确认有无超挖; (4) 掘进一段距离以后,进行充分的壁后注浆; (5) 将开挖面泥水压返回到正常状态,进行正常掘进。 (6) 当发现江水由盾尾处流入隧道时,应首先分析当前情况,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抢险过程中,可在漏水部位相应压注聚胺脂,同时,安排好排水工作,使进入盾构的江水顺利排出隧道。 10 5、盾构开挖面失稳风险防范 (1)正确地计算选择合理的舱压,舱压应采用静止水土压力的1.2倍左右;开挖面由膨润土悬浮液稳定,水压力可以精细调节。膨润土悬浮液由空气控制,随时补偿正面压力的变化。 (2)流砂地质条件时,要及时补充新鲜泥浆。事前检验泥浆物理性质,包括流变试验,渗透试验,成泥膜的检验。测定固体颗粒的密度,泥浆密度,屈服应力,塑性粘滞度,颗粒大小分布。泥浆可渗入砂性土层一定的深度,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一层泥膜。这种泥膜有助于提高土层的自立能力,从而使泥水舱土压力泥浆对整个开挖面发挥有效的支护作用。对透水性小的粘性土可用原状土造浆,并使泥浆压力同开挖面土层始终动态平衡。 (3)控制推进速度和泥渣排土量及新鲜泥浆补给量。 (4)超浅覆土段,一旦出现冒顶、冒浆随时开启气压平衡系统。 (5)利用探测装置进行土体崩塌检查。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施工中要利用安装在盾构顶部的探测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判断盾构前上方的土体有无松动。一般要求每天进行2,3次的检查,并做好探测记录。 (6)地表沉降与信息反馈。地表沉降是反映盾构正面稳定的一个方面,跟踪测量因盾构掘进而引起的地表沉降情况。一般每天需对盾构前10,20m、盾构后30,50m轴线区域内的各沉降点进行监测。开挖面不稳定而产生的地表沉降往往发生在盾构切口前方,这时应检查泥水质量及切口水压。 (7)开挖面水压信号检查。在检查开挖面水压时,应注意检查开挖面水压信号传感器,有时会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正常采集数据。 6、盾尾和主驱动密封失效风险防范 (1)高水压下,地层渗透系数较大情况下,隧道盾尾水密封压力要达到1.2Mpa。 (2)盾构机设四排密封刷,有紧急止水装置,集钢弹簧、钢丝刷、不锈钢金属网于一体。在钢弹簧板和钢丝刷上涂氟树脂防锈剂。 (3)采用自动或手动装置经常向密封刷注油脂。 (4)避免同步注浆浆液对钢丝刷的损害。 (5)具备气压保护下更换维修盾尾密封系统。 (6)管片应居中拼装,以防盾构与管片之间建筑空隙一边过分增大、一边过分减 11 少,从而可能降低盾尾密封效果。 (7)严格按地下工程防水施工验收要求施工。 (8) 针对漏水、渗水、漏泥浆部位集中压注盾尾油脂。 (9) 配制初凝时间较短的双液浆进行壁后注浆,压浆位在盾尾后5,10环。 (10)发生漏水、渗水、漏泥浆部位进行注浆堵漏达到允许标准,防止由此引起不均匀沉降。 (11)主轴承齿轮腔应设置内外两套密封系统,外层密封负责开挖舱方向的密封,内层密封负责盾体内部常压一边的密封,密封材料均由耐磨聚合物制成。密封系统是通过带有永久性润滑油脂润滑和渗漏控制四重唇形密封系统进行来实现的:最外侧采用专用HBW脂密封保护外侧唇形密封;第二道密封脂以润滑脂保护唇形密封;第三道密封采用润滑油保护密封;第四道密封为空腔设计,可以随时在盾构机壳体内内检查主轴承密封状况。 7、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风险防范 (1) 详细制订地质补勘方案并认真实施,弄清最终的地质状况。认真研究本工程的地质特点及岩层参数,合理进行盾构参数(特别是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与选型,确保盾构特别是盾构刀盘与刀具对地层的适应性。在本工程中拟选用两台全新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刀具采用齿刀与滚刀相结合的组合方式,满足地质条件需要; (2) 根据隧道埋深、地层性质、地下水情况,借鉴其他城市盾构隧道同等地层施工经验制定合理的掘进方案; (3) 加强泥水管理。通过试掘进段的施工基本掌握各地层的特性与施工参数,明确泥水管理参数,掘进操作时通过对泥水比重、粘度、析水量以及切削土方量的管理,维持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的稳定; (4) 加强对盾构机掘进参数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线路进行掘进,减少盾构机的纠偏量、超挖量,防止盾构机蛇行前进; (5) 对应于围岩软硬部位控制盾构机各组油缸推力,采用硬岩区油缸推力大于软岩区油缸推力进行试推,同时测量相应的偏转量,以调整推进油缸的油压差,直到效果最佳; (6) 针对软硬地层差异调节同步注浆对应的注浆压力,使管片获得平衡的支撑, 12 防止管片位移变形; (7) 实施信息化施工,对掘进参数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进行地表变形及隧道变形监测,掌握变形情况并及时向施工现场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现场进行施工参数优化; (8) 加强人工测量,检核SLS-T激光自动导向系统,做好盾构机姿态控制及隧道线型控制。使盾构机轴线、管片成型轴线偏差控制在隧道设计轴线允许偏差范围内; (9) 配置耐磨性盾构刀具,减小砂砾复杂地质条件下刀具的磨损; (10)通过对复合式盾构机滚刀、齿刀互换组合不同的刀具配置形式,减少对刀具的磨损,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在盾构过江前在预先处理过的稳定的地层中,全面检修盾构机,更换全套耐磨新刀具,保持盾构机的良好状态,确保过江段特别是通过长江不换刀。 8、盾构机穿越中间风井风险防范 (1)在盾构机到达中间风井前,对风井洞门端头进行高压旋喷加固,考虑到旋喷加固深度过大,效果比较难以把握,必要时采用冻结法进行端头二次补充加固; (2)分层次凿除穿越区连续墙,期间严密关注地面沉降和洞口加固土体变化; (3)边凿除,边回填塑性混凝土至基坑底以上13m处; (4)盾构机进入中间风井,穿越塑性混凝土层,同步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大注浆压力,确保将管片外环形缝隙填充密实; (5)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后,通过管片二次注浆孔进行二次补充加固, (6)对风井实施二次开挖,拆除风井内成形管片环。 9、江底段可能换刀风险防范 (1)盾构过江前预先处理过的稳定的地层中,全面检修盾构机并根据磨损情况更换全套新耐磨刀具,确保过江段不换刀,但预留换刀条件; (2)为了掌握掘进中刀头的磨损状况,配置一套特殊的系统来对盾构机在不同地层中掘进时刀头磨损的进行监测; (3)盾构机配备超前预注浆系统,盾构所有的可更换刀具均能够从刀盘的后面安全、快速进行更换; (4)盾构机配有人员仓及保压装置,以满足人员带压进仓需要; (5)引进国外先进换刀技术和人员或签订换刀协议,必要时予以实施。 10、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风险防范 13 (1)参数采集:在盾构机试掘进段,通过信息化施工积累盾构机掘进参数,使盾构机正常掘进时掘进参数达到最优化,并通过信息反馈对盾构泥水仓压力进行适时调整 ; (2)加强盾构推进过程中切口水压、推进速度、推力及扭距等主要技术参数的控制,防止波动过大; (3)加强盾构设备的保养与维修,避免盾构发生故障; (4)严格盾构纠偏量等姿态控制,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减少泥水压力波动对地层的影响; (5) 通过施工过程地层变形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对盾构掘进对地层的影响进行预测,并指导施工及监控量测控制; (6)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盾尾建筑空隙,严格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和注浆质量的控制,减少施工过程土体变形; (7)根据地表的变形情况和监测结果及时通过管片预留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 (8)做好盾尾油脂的压注,确保盾尾密封效果; (9)制定监控量测方案,施工中加强对周围道路、管线和临近建筑物的监测,并及时信息反馈,据此调整和优化施工技术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10)事先在需要保护的关键建构筑物四周布置跟踪注浆监测孔,盾构穿越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必要时通过注浆孔进行跟踪注浆。 11、开挖面有障碍物的风险防范 (1)对开挖面前方20m实行超声波障碍物探测,及时查出大石块、沉船、树木等障碍物;附设从密封舱隔板中向工作面延伸的钻机,对障碍物破除; (2)设气压进出闸门,局部气压下进入密封舱排障,对刀盘维修; (3)设置石块破碎机,将块石破碎到粒径10mm以下,以便泥浆泵排出。碴土分离排放系统满足泥水处理及环保要求。 14 超前预测系统示意图 12、隧道上浮风险防范 (1)施工期间严格控制隧道轴线,使盾构正确沿着设计轴线推进,每环均匀纠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2)提高同步注浆质量,要求浆液有较短的初凝时间,使其遇泥水后不产生劣化,并要求浆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均匀地布满隧道一周,及时充填建筑空隙; (3)在同步注浆的基础上,结合聚氨脂注浆在隧道周围形成环箍,每隔10,20m打一道环箍,使隧道纵向形成间断的止水隔离带,以减缓、制约隧道上浮,从而控制隧道变形; (4)加强隧道纵向变形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注浆纠正。如调整注浆部位及注浆量,配制快凝及提高早期强度的浆液; (5)当发现隧道上浮量较大,且波及范围较远时应立即采取对已建隧道进行补压浆措施,以割断泥水继续流失路径。补压浆要求均匀,压浆后浆液成环状。一般补压浆可采用双液浆与聚胺脂相结合的注浆方法,注浆范围5,10环; (6)为了正确观测隧道纵向变形,正确地判断隧道是否稳定,采用连通管进行纵向变形监测。 13、高水压砂层联络通道施工风险防范 联络通道是本工程施工风险最高的分项工程,除本身结构、环境复杂等造成的施工技术高难度外,施工过程的控制、技术、经济等方面存在对施工带来风险和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涉及联络通道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方案制定、机制、体制和管理等是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联络通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1)每座联络通道必须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深度等必须满足联络通道工程施工和设计要求; (2)设计单位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并结合联络通道工程所处的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专项设计,明确联络通道工程可供选择的、安全度较高的施工工艺或工法,同时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或工法明确不同的技术控制指标或参数,对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专业化设计。根据初部设计要求,联络通道采用“冻结法加 15 固土体,隧道内开挖构筑”的施工方案。即:在隧道内利用冻结加固地层,使横通道外围土体冻结,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土帷幕,然后采用矿山法进行横通道的开挖构筑施工,地层冻结和开挖构筑施工均在区间隧道内进行; (3)制定联络通道专项设计、施工方案后,组织相关地铁专家进行专项论证并按程序审批后实施; (4)方案实施前,施工单位对联络通道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策划,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落实防范或应急措施并进行相应演练; (5)联络通道加固、开挖和构筑施工选择由具有专业资质和过江隧道联络通道施工经验的单位实施; (6)规定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旁站式监控,严格落实施工专项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和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监理记录。 (7)监测单位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何异常数据的判读,加强对报警状态下数据传输的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正确、有效;同时,联络通道实施远程监控,各参建单位实时掌控现场情况,一旦出现任何突发事件,以最快的速度起动应急预案; (8)冻结法施工专项风险防范专项措施: ? 参照国内联络通道的地层冻结施工经验,本方案采用在隧道一侧打孔,全深冻结措施,根据联络通道的结构采用水平,斜向成孔,每个钻孔都设孔口管,并安装孔口密封装置,以防钻进时大量泥水涌出。冻结施工结束后,孔口管管口焊上钢板,以免工程结束后钻孔孔口漏水。 ? 为减小冻胀对隧道的影响,在对侧隧道管片内侧敷设冷冻管和保温层,减小冻结孔与对侧隧道管片的距离。并采用小开孔距、较低盐水温度、较大盐水流量等措施,以加快冻结速度,并在适当部位布设卸压孔,以减小土层冻胀对隧道的影响。 ? 通过测温孔和泄压孔,监测冻土帷幕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状况。特别监测冻土帷幕与对面隧道管片的胶结情况。 ? 根据联络通道冻结孔施工的成功经验,用金刚石取芯钻开孔,跟管钻进法下冻结管。冻结孔开孔前,在布孔范围内打若干小孔径钻孔,探测地层稳定情况。如发现有严重漏水冒砂现象,先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壁后注浆或采用化学浆液,以提高孔口附近地层稳定性,然后再钻进冻结孔。 16 ? 加强冻结过程检测。在冻土帷幕内布置测温孔和压力释放的观测孔,以便正确判断冻土帷幕是否交圈和测定冻土帷幕厚度。对侧隧道管片附近土层的冻结情况将成为控制整个冻土帷幕安全的关键,为此,在对侧隧道管片上沿冻土帷幕四周安装测温孔,以全面监测冻土帷幕的形成过程。 ? 由于冻土的蠕变性很强,冻土帷幕在破坏前必然有一个较大的蠕变过程,可以通过检查开挖过程中的冻土帷幕变形情况判断其安全性。为此,在开挖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冻土帷幕变形和温度监测,如遇冻土帷幕有明显变形,立即用钢支撑加木背板支撑,调整开挖构筑工艺,并同时加强冻结。 ? 由于联络通道的开挖和支护施工时间很短,比冻土帷幕的化冻时间要短得多,根据矿山井筒冻结工程实践,由于偶然停冻对开挖安全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还将采取以下措施:选用可靠的冻结施工机械;安装足够的备用设备;加强停冻时的冻土帷幕监测;尽快施工衬砌,必要时用堆土法密闭开挖工作面。 ?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测隧道变形,确保隧道安全。在冻土帷幕关键部位,多布置测温孔,监测冻土帷幕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状况。 ? 为尽快消除融沉对横通道结构及地面沉降的影响,可利用冻结孔对称间隔人工解冻,有序分批进行,在解冻区进行注浆。解冻和注浆过程中,不间断检测通道变形情况。 ?加强地表监控量测,及时信息反馈,据此调整施工参数,实现信息化施工。 14、中间风井连续墙槽壁稳定性风险防范 (1)改善泥浆性能。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重金石粉和CMC以增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泥浆粘度,增大槽内泥浆压力和形成泥皮的能力;施工中防止泥浆漏失并及时补浆; 12(2)保证成槽垂直度控制:?采用硬地法施工;?严格控制导墙的垂直度和净空, 3确保导墙施工的精度;?合理安排槽段开挖顺序,使抓斗二侧的阻力均衡; (3)施工时,墙体外放一定距离,同时严格施工过程控制,防止地下连续墙渗漏水与漏浆; (4)为防止连续墙接头渗漏水,在连续墙接头施做旋喷桩止水; (5)防止导管拔偏,确保砼连续灌注; (6)施工过程中,严密关注成槽机成槽进尺情况,出现大量挖土而土面深度不变 17 的情况,可初步判断为槽壁塌方,应暂停开挖,并将泥浆加至最高液面,待进一步分析发生塌方部位和原因时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7)立即在槽段两侧设置沉降测点,加大监测频率,持续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8)经判断,若是小范围的塌方可采取调整泥浆比重,减少地面荷载尤其是震动荷载的影响;如果地面沉降情况持续发展,不见收敛趋势,则立即回填槽段直至地面平齐; (9)持续监测直至沉降稳定,然后重新成槽施工。 15、 坑底隆起或发生流砂管涌风险防范 (1)严格施工作业流程,控制坑底地基加固质量和降水井的施工效果; (2)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马上停止开挖,对基坑立即回填土以增加抗隆起系数,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填; (3)发生管涌时,在该部位采取草袋(内装水泥土)进行围堆和封堵,减少和控制坑外地表的沉降,然后在发生管涌和流砂部位进行双液注浆,封堵通道。 16、长江防汛(洪)堤开裂风险防范 (1)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 (2)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泥浆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泥水顺畅; (3)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 (4)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 (5)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 (6)推进时,密切关注盾尾密封油脂的压注,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 (7)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17、重大设备吊装风险防范 (1)针对盾构机的功能部件和选用的吊装设备的起吊能力编制盾构分块组装、解体方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并按程序报批; (2)总承包商设计单位根据吊装荷栽进行地面承载力计算和车站围护结构进行验算,按计算结果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吊装区域地面稳定; (3)设备吊装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设备吊装操作规程操作。 18 五、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对策 1、隧道结构受损与隧道内施工不安全因素 (1)地点:隧道内。 (2)原因:电机车出轨;管片滑落(举重臂);管片坠落(行车);火灾;溜车。 (3)防范对策: ?施工中不允许出现这类事件; ?必要时先处理后推进,特别是富含水砂层的推进,必须对工作面土体进行改良; ?管片在推进结束后及时跟紧,及时成环; ?隧道推进到达的位置,在地面上作出标志,以防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在地面采取措施; ?控制施工区段的地面动载; ?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 ?电机车运行及管片吊运、拼装必须要专人看护检查。每节车辆均有止动装置。 ?储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工作人员能熟练使用。 2、施工用电 (1)地点:地面和隧道内; (2)原因:突发停电,人员触电; (3)防范对策: ?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配电房安排24小时值班,一但一路电源停电,值班人员随时启动另一路供电系统; ?定期检查供电线路、绝缘情况; ?高压电源变压器设防护栅、标识禁止入内; ?高压线固定在边墙侧顶。 3、暴雨和洪水天气 (1)地点:隧道和竖井内 (2)原因:突发暴雨和洪水; (3)防范对策: ?安排专人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暴雨等恶劣天气前后,要专门检查临设、棚架、支顶、围护、设备、电器的安全,对简易的房屋进行加固,发现隐患要立即采取整改 19 措施; ?提前将防汛抢险物资运到工地相应位置,作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接到讯情警报后,相关人员全部到位,加强值班巡查; ?检查排水设备及排水管沟的完好性,增加排泄水的通道,必要时增设临时排水沟。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确保地面水不流入基坑内,雨季、汛期中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及时疏导,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建立防汛防台值班和巡视制度,安排专人值班,巡视重点部位,检查防汛防台落实情况; ?作好临时设施和设备的防护。 4、隧洞内燃烧和焊接 (1),地点:隧道内; (2)原因:电源短路或焊接气割等原因引起燃烧; (3)防范对策: ? 配备完善的灭火装置:CO灭火器安装在电气控制面板、发电机及相似部件附2 近,使用于电源起火的情况;干粉灭火器安装在控制室旁和后配套系统上,用来保护盾构机上的紧急通道;空气闸中的灭火装置,在压力舱壁之间的空气闸和舱室内装配了水管和水帘以防发生火灾之用。成形隧道内每50m设置一套干粉灭火器。 ?严格作业程序,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A、动用明火,必须申请,并落实监护人员及必要的灭火器材; B、对明火范围内有易燃物品进行认真清除,施工完毕不能有剩余火种,氧气、乙炔、易燃易爆物品的放置必须符合防火规定; C、尽量减少在隧洞内进行焊接、割作业。如必须进行焊割作业时,须将作业时产生的废气和散发的有毒气体及时排到隧洞外,同时在作业处装置有毒有害气体的测试设备,如发现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马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D、电焊机必须一机一闸并装有随机开关。一、二次电源接头处有防护装置,二次线使用线鼻子; E、焊工不了解作业现场周边情况,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电焊; F、隧洞内严禁吸烟; ?若发生一般性的小范围燃烧,可用隧洞内常备的灭火器材将火种及时扑灭;若发生 20 较大规模的火险时,须切断所有电源,人员撤在洞外,并在洞口将空气隔绝,避免洞内外空气流通,起动应急程序。 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编制总则 (1)目的 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结合本工程风险点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应预先建立和准备事故需要的抢险队伍、设备、物质、技术专家决策咨询系统等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同时,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2)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当发生或可能发生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事故时,应迅速、有效地实施工程抢险以及对人员进行抢救,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故扩大化,消除事故影响。 (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过江隧道建设工地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事故,以及发生或可能发生其他重大社会影响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体系 武汉地铁集团公司编制的应急预案作为总预案指导过江隧道建设突发应急事故应对工作。各参建单位应加强对应急预案的规范化编制,提高可操作性,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万无一失。 建设事业总部在上级预案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分预案,真正形成“网络化、全覆盖”的应急工作机制,指导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必须符合上一级预案要求,同时将技术难点、风险源识别一览表、风险管理重点、风险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通过时间、风险防范对策和风险管理责任等五项内容逐一明确表述完整,尤其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地质水文条件、工期要求,要有针对性的撰写,在应急预案中还应对上报时间、上报程序、事故等级、抢险队伍、抢险材料、抢险设备、通讯系统、抢险方法和措施等都要有明确 21 描述。工程开工前,设计施工总承包、监理单位形成完整的风险源管理方案,上报业主经过相关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参建各方按风险管理责任划分分工落实。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按照《武汉市地铁集团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规定的相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内容执行。 3、现场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准备、事故信息报告和救援程序 按照建设部《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武汉市发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和《武汉市地铁集团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规定内容执行。 (2)应急处置措施 除按照《武汉市地铁集团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列举的常见事故处置措施处理外,根据本过江隧道工程特点,特增加以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 基坑失稳类型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类型一:支撑失稳 A、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D、如果发生钢支撑失稳,基坑未坍塌,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复加预应力加固措施。如果支撑松弛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超载、围护结构背土是否流失、支撑材质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E、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硅,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复加预应力,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类型二:坑底隆起、突涌 22 A、疏散险情现场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封闭,并调整事故路段内的交通。 D、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E、对基坑内立即回填土或混凝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 冰冻法施工事故应急措施 类型一:冰冻管内涌泥、涌沙 A、在孔口装置脱落时,立即在冻结管上加焊档环,用夯管锤或钻机将孔口管顶紧,然后通过孔口管旁通进行水泥,水玻璃注浆封堵,并用膨胀螺栓将孔口管固定在隧道管片上; B、在钻孔孔口管上的预留注浆孔,间隔式注浆。以单液浆为主,最后用双液浆封堵。 类型二:通道开挖面渗漏或局部坍塌( A、加大冰冻力度和范围,可采取液氮进行强制冻结,并及时补充支撑;立即用双快水泥、木板堆砌封堵漏水点,迅速在漏水点周围堆积起 5 至 10 层的水泥袋,用木板加固水泥堆。危险时,停止施工,撤离施工人员,并关闭应急门,用聚胺脂、砂土或气压等进行回填; B、继续冻结并加强监测,待冻土帷幕扩展及强度达到预计要求时,放掉压缩空气,确认冻土帷幕稳定后才打开防护门继续掘进。 类型三:冰冻施工结束后出现地面沉降或成形隧道变形 A、加强隧道及旁通道范围内的注浆量,调整注浆深度,并结合监测情况采取地面跟踪注浆等措施; B、对地面或建筑物采取补加固措施。 ?特殊地段段推进事故应急措施 类型一:建筑物(房屋等)变形过大 23 A、变形可控状态 :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现场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B、变形非可控状态: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建筑物内人员及贵重物品,疏散周边人员; 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抢救工作。 类型二:管线变形过大 A、变形可控状态: 开挖并暴露管线,并对其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 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 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联系管线部门,并配合管线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的管线进行修补; 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成立现场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B、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和管线的进一步变形; 24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 管线内渗漏物对周边环境有害的,应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 类型三:长江江防汛堤(墙)变形、开裂 A、变形可控状态: 根据监测数据及大堤(防汛墙)的变形情况,进一步进行大堤(防汛墙)进行注浆加固,巩固大堤(防汛墙)的基础,开启地面注浆管,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根据大堤(防汛墙)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联系防汛部门,并配合防汛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防汛功能的大堤(防汛墙)进行修补; 若变形状态的可控性还不能确定,且又时逢防汛季节的,可筑防汛袋或在大堤(防汛墙)内打板桩等构筑临时防汛堤墙,以备万一。 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现场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B、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大堤(防汛墙)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和大堤(防汛墙)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防汛、警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 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 25 类型四:突发盾构机进出洞事故 A、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B、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 120 ”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 120 ”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 C、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D、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E、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围护、支护、注浆加固等); F、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 G、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 类型五:突发隧道进水事故 A、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B、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 " 120 ”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 120 ”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 C、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D、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隧道进水发生时间、地点、 26 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E、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排水、抽水、封堵、注浆等)。 F、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 G、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 ?深基坑突发流沙事故应急措施 类型一:基坑围护结构流砂 A、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D、查清漏点后,先用棉被封堵,用基坑土方回填覆压,在基坑漏点附近增设临时支撑和复加轴力; E、在围护结构漏点外侧打孔,压注聚氨脂溶液进行封堵。当漏点被彻底封堵、不再涌砂后,再压注双液注浆,对地基进行加固; F、当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水泥等材料回填基坑; G、对周围建筑物、管线和道路进行监控,当变形较大时,采取跟踪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填充。 ?食物和有害气体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类型一:区间隧道有害气体中毒 A、隧道内发现有人昏厥,发现疑似有毒气体或异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B、一旦发现有害气体中毒,应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沿既定通道紧急疏散,同时将隧道内直流风机开启,做好通风工作,稀释有害气体浓度。 27 C、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送专科及特色医院,本预案提供急救特色医院清单,以备急用。 D、根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立即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类型二:食物中毒紧急救援措施 A、食物中毒发生时,应立即将食物留样送检,确定食物中毒的类型,并报告卫生部门; B、由救护组负责食物中毒人员的救助,根据食物中毒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或是送医院救治; C、如误食变质食物,对一般神智清醒者应设法催吐,喝微温水 300 一 500 毫升,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体为清凉物体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D、伤病员心脏骤停,即突然消失意识,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的,在颈部、喉头两侧摸不到大动脉搏动时,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或体外心脏挤压法急救。 4、善后处理 在突发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置,重新恢复正常状态后,进行善后处理阶段: (1) 组织实施恢复; (2) 继续监测和评价事故状况,直致基本恢复; (3) 如有必要,对事故造成的长期影响作跟踪监测; (4) 评价事故损失,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和其他善后工作。 附件:1、应急救援系统流程图 2、应急救援通讯录 28 附件1: 应急救援系统流程图 事故发生 施工单位自救 接 警 信息反馈 信息接报和处理 应急物资调配 应急启动 应急人员就位 专家支持 警戒、交通管制 人群疏散 响应升级 救援行动 事故处置 应急增援 事态控制 医疗救护 环境保护、现场监测 现场清理 解除警戒 应急恢复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应急结束 总结 29 附件2: 应急救援通讯 序号 单位 电话 备注 政府监督管理部门 1 市政府办公厅值班室 82826101 2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值班室 82922506 3 市建委值班室 85730552 4 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值班室 82737839 公共服务电话 5 报警 110 6 消防 119 7 医疗急救 120 8 供水 85758442 9 天然气 85851100 10 液化气 85551111 11 供电 95598 12 城管 85797197 13 交管 85414444 14 环保 12369 15 水务 82607799 30
/
本文档为【过过江隧道风险防范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