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胎儿正常超声表现

2017-09-06 29页 doc 46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胎儿正常超声表现正常早期妊娠超声解剖: 妊娠囊 超声首先发现的妊娠标志就是妊娠囊 妊娠囊超声表现中央为暗区(绒毛腔),暗区周边为一完整的、厚度均匀的强回声,这一强回声 壁由正在发育的绒毛与邻近的蜕膜组成。 随着妊娠囊的增大,它对子宫腔的压迫越来越明显,形成特征性的“双绒毛环征(”Double decidual sac sign)或“双环征”。 卵黄囊 卵黄囊是妊娠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实际上,胚胎学称之为继发卵黄囊,由于 原发卵黄囊超声不能检出,因此超声学者将这一结构简单地称为卵黄囊。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 球形,囊壁...
胎儿正常超声表现
正常早期妊娠超声解剖: 妊娠囊 超声首先发现的妊娠标志就是妊娠囊 妊娠囊超声表现中央为暗区(绒毛腔),暗区周边为一完整的、厚度均匀的强回声,这一强回声 壁由正在发育的绒毛与邻近的蜕膜组成。 随着妊娠囊的增大,它对子宫腔的压迫越来越明显,形成特征性的“双绒毛环征(”Double decidual sac sign)或“双环征”。 卵黄囊 卵黄囊是妊娠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实际上,胚胎学称之为继发卵黄囊,由于 原发卵黄囊超声不能检出,因此超声学者将这一结构简单地称为卵黄囊。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 球形,囊壁薄呈细线状强回声,中央为无回声,透声好,最大不超过5-6mm, 孕7周时,卵黄 囊最大,平均内径5mm。 10周以后,卵黄囊逐渐缩小,偶可呈不规则状。早孕期末,卵黄囊不再为超声检出,分娩后, 在胎盘的胎儿面靠近脐带处仔细寻找有时仍能发现。 卵黄囊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卵黄囊过小或不显示,羊膜囊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卵黄囊过大或持续存 在,卵黄囊膜代谢功能改变致分泌物增多与滞留,也可能导致卵黄囊过大。所以如果超声显示卵 黄囊过大(?10mm)或过小(<3mm)或不显示均提示妊娠后果不良。 胚胎学研究认为,心管搏动早在妊娠的第36天即已开始,对人工受精的胚胎研究,阴道超声可 在34天时检出胎心搏动,此时胚长为1.6mm,一般来说,胚长为4~5mm时,常规能检出心脏的搏动,相应孕周为6~6.5周,相应孕囊大小为13~18mm。经腹部超声检查,在8周时, 妊娠囊平均内径为25mm,应能确认胎心搏动。 早孕期,不同孕周胎心率不同: 6周以前,胎心率较慢,常为100~115次/分, 8周时胎心率可达到144~159次/分, 9周后心率稳定在137~144次/分,心率变化极 少。 妊娠6~10周胚胎解剖结构巨大变化,此时期头臀长每天约增长1mm左右。在第6周,随着胚胎头、尾端向腹侧卷曲,从扁平的胚盘快速发展成为具有三维空间关系的C形结构。此时以头部发育最快,变化最显著,前神经孔闭合,后神经孔延长并卷入尾部。不久以后,羊膜囊出现, 包绕发育的胚胎,卵黄囊与胚胎相互分离。尽管此时卵黄囊位于羊膜囊之外,但超声仍能显示卵 黄囊与胚胎之间有卵黄管即脐肠系膜管相连,这一结构内有动脉和静脉,可将血液成分、营养物 质、原始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运送到胚胎。 第7~8周,上、下肢肢芽长出,超声显示为一棒状结构,伴随手和足的早期发育,8周时胚胎初具人形。 第9周,四肢更明显,躯干开始增长和变直,同时可出现明显的生理性中肠疝。 由于肠的增长速度比胚体的增长速度快很多,使得肠管形成一凸向腹侧的“U”形弯曲,称为中肠袢。胚胎第6周,肠袢生长迅速,腹腔容积相对较小,加上肝脏和中肾的增大,迫使肠袢进入 脐带内(脐腔 umbilical coelom)便形成了胚胎性的生理性脐疝。第10周时,由于腹腔增大、中肾萎缩及肝脏生长速度的减慢,肠袢便从脐腔开始退回到腹腔。 第10周,胚长约30~35mm,胚胎已具人形,能显示手与足,并能区分之,尾已退化不再存在。 第11~12周,生理性中肠疝回复到腹腔内。 早期羊膜囊菲薄(0.02-0.05mm),超声常不显示,偶可在胚的一侧显示为膜状结构围成囊状, 而另一侧为卵黄囊,两者基本相等,因此有学者将此称为“双泡征” 。由于胚及羊膜腔的快速发育,“双泡征”仅为一过性表现,孕7周后不再出现。 由于羊膜腔较绒毛膜腔增大更快,最终羊膜与绒毛膜紧密相接。一般在孕12~16周羊膜与绒毛膜全部融合,绒毛膜腔消失,此时不再显示羊膜,也有少数人在晚期妊娠时仍可见,但不能说明 有何病理意义。 . 妊娠5周神经管头端分出三个脑泡即前脑泡、 中脑泡和后脑泡(又称菱脑泡)。6周前脑泡发育成端脑和间脑。中脑发育改变较少,仍为中脑。后脑泡(即菱脑泡)形成后脑与末脑。7-8周,超声可明显区分头部和躯干。 7-8周时在矢状切面上,可清楚显示胚胎头端内的原始脑泡,均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结构, 前脑泡位于胚胎的最前方,后脑泡位于最后方,中脑泡则位于两者之间,在冠状切面上可显示单 一的无回声结构,此即为菱脑泡。到第8周末,脑中央出现一线状强回声结构代表大脑镰,此 时双顶径约8mm。不久以后,强回声的脉络丛几乎充满侧脑室。此时期最明显、最容易显示的 就是脉络丛。第8周末开始,小脑开始从菱脑后部份向两侧发育成小脑半球,两者在中线处分 离。在第10周两侧小脑半球在中线处开始联合,超声显示为两端略大,中间略窄的低回声结构。 第10周颅骨开始骨化,第11-12周,颅骨骨化明显,脑内的基本结构在11-12周已基本形成,如丘脑、第三脑室、中脑、脑干、小脑半球等。用高分辨力超声可显示出这些结构。 胎儿脊柱在妊娠10周以前表现为低回声平行线,10周以后脊椎开始钙化,表现为串珠状平行强 回声线,但骶尾部的钙化要到16-18周才能完成。 心脏首先为单一的管状结构,8周后心脏分隔形成,与动脉及静脉连接发育完成。经阴道超 声检查时,在第10周时就有可能显示四腔心结构。但大部分胎儿要在12周后才能显示四腔心结构。早孕期经阴道超声对胎儿心脏进行完全评价很困难,据报道,13周成功率为43~95%不等,14周为46~98%不等。 胎儿肾脏可早在9周时即能被阴道超声检出,12周86~99%的胎儿可显示肾脏,13周显示率可达到92~99%。 早孕期胎儿肾脏表现为脊椎两侧的椭圆形强回声结构,膀胱表现为盆腔内小的无回声区。彩色多 普勒血流显像可确认胎儿膀胱的存在,横切胎儿盆腔时,无回声的小膀胱显示在两条彩色脐动脉 之间,几乎为脐动脉所包绕。早孕期正常膀胱大小约5-6mm。近年的研究表明,12周胎儿的膀胱显示率为88%,13周膀胱显示率可达到92-100%。 在8-11周才出现性别分化,因此,12周以前区分性别是不可能的。12周以后,女性外生殖器表现为两条或四条平行回声线,代表大阴唇和小阴唇。矢状切面上阴蒂指向尾侧。男性外生 殖器则可显示阴茎,在阴茎根部下方为均质的无分隔的圆顶状结构,睾丸此时尚未降入阴囊内而 不能显示,矢状切面上,阴茎也指向尾侧。 胎儿双侧肾脏横切面图---轻度分离 胎儿胃在早孕期表现为上腹部左侧的小无回声结构,可早在第8周时显示,12周时胎儿胃显示率可达97%。胎儿吞咽在12-13周以后才出现,此前显示的胃内液体主要可能为胃分泌所 致。 胎儿胆囊在7周时由肝憩室的尾枝发育而来,胆汁则在14周左右才形成。胆囊在13周以前不能显示,13周显示率仅为50%,14周后正常胎儿常可检出胆囊。 妊娠第7周,由于肠的迅速增长和肝、中肾的迅速发育,肠袢突入脐带中的脐腔而形成生 理性中肠疝(midgut herniation) ,这种生理性中肠疝持续存在至第11周,第10周因腹腔迅速增大,肠开始退回腹腔,到第12周肠管则完全回复到腹腔内。近年的研究表明,生理性中肠疝 最大横切面直径不能超过7mm,且头臀长大于44mm时不应再有生理性中肠疝。 在妊娠约第8周,超声即可检出肢芽,第9周可分辨出肱骨和股骨,第10周可显示胫、腓骨和尺、桡骨,第11周可显示胎儿手与足,手指和脚趾。早孕期胎儿手指总处于伸开状态而容 易显示,与中、晚期胎儿手指常处于握拳状态不同。同样,足也呈自然姿势,膝关节常呈轻曲状 态,显示容易。 妊娠9-10周可显示上颌骨及下颌骨,10-11周可显示眼眶回声。11周可显示眼球内晶体呈 极小的圆形小结构,14周显示率明显增高。在6-12周之间,颜面部矢状面变化较大,第7周前额骨明显突出,上颌骨生长明显快于下颌骨生长,因而显示上颌骨较下颌骨明显增大,到第12周,下颌骨生长才赶上上颌骨,达上颌骨大小。鼻、唇、腭形成最晚,鼻、唇在11周才完全形成,腭到12周才发育完全。因此,12周后,胎儿颜面部的基本解剖结构均已完全建立,用高分 辨力超声可显示。 颜面部图片: 眼: 正常鼻与唇 : 胎儿颅脑横切面 因胎儿体位的关系,胎儿颅脑横切面最容易获得,而一系列的胎头横切面也是显示颅内结构最重 要的切面。将探头置于胎头一侧,声束平面垂直于脑中线,自颅顶向颅底横向扫查可获得一系列 颅脑横切面。在胎儿颅脑检查时,最重要、最常用的横切面有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 面和小脑横切面。 丘脑水平横切面(双顶径与头围测量平面): 平面要求清楚显示透明隔腔、两侧丘脑对称及丘脑之间的裂隙样第三脑室,同时,颅骨光环 呈椭圆形,左右对称。 在此平面内主要可见到以下重要结构: 脑中线 在此切面上脑中线居中,不连贯。 透明隔腔(CSP)在脑中线的前1/3处,呈长方形的暗区,即为透明隔腔(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第五脑室)。CSP位于两层透明隔之间,前部为胼胝体膝部,上方为胼胝体干,后为穹窿柱与胼 胝体的汇合点,下方为胼胝体嘴部和穹窿体部。分隔侧脑室中央部的隔膜称为透明隔,位于两侧 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图像中央可见中线两侧对称的卵圆形低回声区结构,即丘脑。 第三脑室 两侧丘脑中间的缝隙为第三脑室,其宽度正常时小于2mm。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丘脑和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向前经室间孔通向侧脑室,向后经中脑导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大脑及大脑外侧裂可清楚显示。 侧脑室水平横切面: 在获得丘脑水平横切面后,声束平面平行向胎儿头顶方向稍移动或探头由颅顶部向下方平行 移动,即可获此切面,这一切面是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 在此切面上,颅骨光环呈椭园形,较丘脑平面略小。侧脑室后角显示清楚,呈无回声区,内有强 回声的脉络丛,但未完全充满后角。图像中央尚可显示两侧部分丘脑,脑中线可见。侧脑室额角 内侧壁几乎和大脑镰相平行,枕角向两侧分开离脑中线较远。测量枕角与额角的内径可判断有无 脑室扩张及脑积水,整个妊娠期间,胎儿侧脑室枕角内径均应小于10mm。中孕期,由于侧脑室内脉络丛呈强回声,其远侧的大脑皮质回声低或极低,应注意和侧脑室扩张或脑积水相区别。 侧脑室内有含丰富糖元的脉络丛,脉络丛(choroid plexus)是由软脑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 突入脑室形成的皱襞状结构,见于第?、第?脑室顶和大部分侧脑室壁,软脑膜含有丰富血管, 室管膜形成脉络丛上皮,可分泌出脑脊液。脑脊液含有较高浓度的Na+、K+和Cl-以及少量蛋白质、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由蛛网膜粒吸收入血,这样脉络丛上皮不断 分泌脑脊液,又不断回流入血液,使脑脊液的产生与回流达到平衡。 在获得丘脑平面后声束略向尾侧旋转,即可获此切面。此切面的标准平面要求同时显示清晰 的小脑半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方的透明隔腔。在此切面上小脑半球呈对称的球形结构,最初为低 回声,随着妊娠的进展其内部回声逐渐增强,晚孕期显示出一条条排列整齐的强回声线为小脑裂, 两侧小脑中间有强回声的蚓部相连。蚓部的前方有第四脑室,后方有后颅窝池。 小脑横径随孕周增长而增长。在孕24周前,小脑横径(以毫米为单位)约等于孕周(如20mm即为孕20周),孕20-38周平均增长速度为1-2mm/周,孕38周后平均增长速度约为0.7mm/周。 近颅骨顶部横切面:获得侧脑室平面后,声束平面继续向胎儿颅顶方向平行移动,可显示近 颅顶部横切面,在此切面上颅骨呈小而类圆形强回声光环,大脑镰和大脑中央裂居中,连接前后, 呈线状强回声,称为脑中线。中线外侧的无回声为侧脑室顶部,体部外侧的强回声为大脑白质深 静脉,引流侧脑室周围白质的静脉血流。 颅底横切面:在获得丘脑水平横切面后,声束平面略向颅底方向平行移动即可显示颅底横切面, 在此切面上可见到大脑脚、第三脑室、侧脑室下角、WILLS环等结构。 胎头的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经腹部超声较难显示,但在头位时很容易在经阴道超声下显示出 来。臀位时或其他胎位时,如果胎儿头顶部贴近母体腹侧,则经腹部超声可较容易地显示这些切 面,主要有正中矢状切面及旁中央矢状切面。 正中矢状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以显示出许多结构,尤其是经胎头横切面不易完全显示的胼 胝体和透明隔腔,在正中矢状切面上可清楚显示出来。胼胝体呈月牙形低回声结构或两条平行的 强回声光带,位于透明隔之上,前方为膝部,中段为干部,后方为压部,在孕12周时从胼胝体头侧开始发育,至19周左右胼胝体完全形成,胼胝体上方为扣带回(gyrus cinguli),越靠近妊娠足月时,扣带回越明显。此外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后颅窝池等亦可在上切面上显 示。 旁中央矢状切面(侧脑室矢状切面):在此切面上侧脑室呈“C”形,开口向面部。脉络膜位于侧脑室内。表现为“C”形的均质强回声。在“C”的中央为低回声丘脑,“C”的周边为大脑。侧动探头可显示侧脑室前角、体部、后角及下角。 声束平面从前向后可显示一系列冠状切面,其中主要冠状切面有侧脑室前角冠状切面、侧脑 室体部冠状切面及侧脑室下角冠状切面。 侧脑室前角冠状切面 此切面上除可显示额叶外,尚可显示下述重要结构: (1)侧脑室前角,内充满液体,呈裂隙样无回声暗区。 (2)胼胝体:位于中央,呈薄带状低回声。 (3)扣带回:位于胼胝体上方。 (4)透明隔腔:在双侧脑室前角之间,胼胝体下方,呈无回声区的结构。 (5)尾状核:在侧脑室外下方与其紧邻的低回声结构。 脊柱是由椎骨、骶骨和尾骨借韧带、椎间盘及椎间关节连接而成,位于背部中央,构成人体 的中轴。 椎骨包括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尾椎3-5块。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5块骶 椎融合成1块骶骨,尾椎骨也合成1个尾骨。每块椎骨有三个骨化中心,即两个后骨化中心和 一个前骨化中心。一个典型的椎骨是由前方的椎体(前骨化中心)、后方的椎弓(后骨化中心) 和两个横突及一个棘突所构成。椎体呈圆柱形,内部是骨松质,外表有薄的骨密质,是椎骨的主 要承重部分。椎弓呈弓状,位于椎体后方,并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构成贯通脊 柱全长的椎管,容纳脊髓。 约在孕8周,下部分胸椎和上部分腰椎首先骨化,然后以此为中心向脊柱的头尾侧进行椎体 的骨化。骶尾部脊柱在孕17-18周后才骨化,故孕18周以前发生的骶尾部的脊柱裂不易诊断。 在孕12周后便可清晰显示脊柱,上端以胎头枕骨为界,下端以坐骨结节中心为标志,脊柱检查 要经矢状切面、冠状切面、横切面多个角度认真、全面地观察。 脊柱矢状切面检查: 孕20周以前,矢状扫查可显示出脊柱的全长及其表面皮肤的覆盖情况。在此切面上脊柱呈两行 排列整齐的串珠状平行光带,从枕骨延续至骶尾部并略向后翘,最后融合在一起。在腰段膨大, 两光带增宽,两光带之间为椎管,其内有脊髓、马尾等。 脊柱横切面检查: 该切面最能显示脊椎的解剖结构,横切面上脊柱呈三个分离的圆形或短棒状强回声小光团, 两个后骨化中心较小且向后逐渐靠扰,呈V或?字形排列。其中较大者为椎体骨化中心。随胎儿长大,骨化中心与软骨韧带共同组成圆环形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马尾。 脊柱冠状切面检查: 在近腹侧的冠状切面上可见整齐排列的三条平行光带,中间一条反射回声来自椎体,两侧的 来自椎弓骨化中心。在近背侧的冠状切面上,脊柱仅表现为由椎弓骨化中心组成的两条平行光带, 中央的椎体骨化中心不显示。 4、正常脊柱矢状切时要显示出第一颈椎与枕骨的三角连续。尾椎处向后稍翘并自然融合,生理 弯曲自然顺畅。 5、脊柱表面的浅表组织的连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内容,因为无隆起的缺损畸形(如开放性 脊柱裂)仅表现为软组织在缺损处的断裂。当脊髓脊膜膨出偏向于某一侧时,只在另一侧矢状切 面扫查脊柱就容易漏诊。 6、腰椎椎管因腰膨大可以有轻微的增宽,是正常生理变化,不应将其视为病理情况。 7、脊柱的尾侧显示较困难(尤其臀位时),可以坐骨骨化中心为标志表明到达脊柱末端。 胎儿面部可通过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及横切面来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出胎儿的双眼、鼻、唇、 人中、面颊、及下颌、耳等(详见第十五章),实时动态扫查时可显示胎儿在宫内的表情(如眨 眼)、吸吮等动作。 在横切面上,探头从胎头顶部平行向下推移,可依次显示出胎儿的双眼眶及眼内结构、鼻骨、鼻 尖、左右鼻孔、上唇(上唇比下唇更具诊断意义且更易观察)、上牙槽突、舌、咽、软腭 、下牙 槽突、下颌等。 以上各结构受胎位、羊水、脐带、胎儿面部活动等影响,不一定都能显示出来。当羊水适中, 尤其当胎儿是仰卧位时,显示以上结构较容易。若不能清楚显示胎儿面部,可让孕妇排空膀胱或 慢走15~30分钟,待胎儿体位改变后再重复检查,直到清楚显示为止。唇部扫查要丛唇的最前 端开始,这样就不会漏诊较轻度的唇裂。 胎儿骨骼有高对比度,是超声最早能分辨的结构。骨骼和肌肉是由胚胎的中胚层分化产生, 骨从胚胎早期由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到发育完善为止,要历时20年以上。骨的发生形式有两种,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超声不但能显示胎儿骨骼的骨化部分,还可显示软骨部分。正常妊娠32周后在胎儿的骨骺软骨内陆续出现了次级骨化中心,不同部位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孕周不同,据此可帮助评估胎 儿的孕周和成熟度,如股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2-33周;胫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3-35周;肱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6-40周。 超声探头在胎儿颈部横切后向下平推,可扫查出在脊柱的两侧前方各有一近似“S”形的强回声并向外后方展开,此为锁骨声像,在锁骨外侧摆动探头可显示出容易辨认的呈三角形的肩胛骨, 以此为支点,再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显示出肱骨。 沿肱骨追踪扫查即能显示尺、桡骨。尺骨较长,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与小指相连。而桡骨则相 反,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与大拇指相连。尺桡骨可显示出交叉现象。 沿尺桡骨向下扫查,即可见胎儿手部,正常时胎手姿势自然呈握拳状,活动时,五指伸开, 时可显示手指数目及姿势。 在胎儿膀胱两侧可辨认骼骨嵴。髂骨嵴外下侧有一强回声,以此当支点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 显示出股骨全长。也可以沿胎儿脊柱向下纵向扫查直到骶骨。此时常可显示出一侧股骨,再慢慢 转动探头显示股骨全长。股骨体后方有明确的声影,声束从股骨内侧扫查时,可以显示出股骨有 些弯曲,一般无临床意义,确认股骨后顺着股骨向下再找到膝部,膝部下方即为胫骨与腓骨。胫 内腓外,胫端的近端较腓骨的近端要粗大得多。两根骨骼是平行的,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观察胎儿的胸部最常用的扫查方向是横向扫查,同时纵向切面也有帮助。胎儿胸廓的大小与 肺的大小有关,观察和测量胸廓的大小可以间接了解胎儿肺的发育情况。 横切胸腔可见胸廓的形态大小,双侧是否对称,肺的回声强度,心脏大小位置,心脏轴等。 在胎儿胸腔内有两个重要的脏器,肺脏和心脏。 中孕期超声检查通常可见胎肺,超声显示在胎儿胸部横切面上,肺脏在心脏两侧,呈中等回 声的实性结构,回声均匀,随妊娠进展,肺脏回声渐强,两侧肺脏大小接近(在四腔心切面上右 肺略大于左肺),边缘光滑,回声相等,不挤压心脏。 妊娠晚期时,可见肺脏的呼吸样运动。 位于胎儿上腹部偏右侧,在晚期妊娠后几周,回声略低于胎肺回声。 肝脏内实质回声细小均匀,可见肝门静脉、脐静脉, 脐静脉正对脊柱,不扩张,不屈曲,向上 向后走行,入肝组织和门静脉窦,在门静脉窦处与静脉导管相连通,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扫查 肝脏时要尽可能多切面进行,以免遗漏肿瘤,尤其在妊娠晚期,肝脏迅速增大,较易发现病变。 胆囊在孕24周后即可显示,与脐静脉在同一切面,呈梨形,宽似脐静脉,内透声好,位于 中线右侧,与脐静脉成一锐角,近腹壁但与腹壁不相连,无搏动,囊壁回声较脐静脉的管壁回声 强,也较厚。 胆囊过大者,要注意排除母子RH因子不合致 胎儿胆囊G 在孕12周,95%的孕妇即可显示胎儿胃泡。孕15周更清晰,位于左上腹,比心脏稍低处,其大小与形状随被吞咽的羊水量而决定,正常情况下,显示为无回声椭圆形或牛角形结构,蠕动 活跃,孕20周后均能显示。若胎胃充盈不良或显示不清时,应在30-45分钟后复查。 胃的横径一般小于2.5cm。有肠道闭锁时,胃泡会明显增大。 中期妊娠时,肠道呈管壁回声略强、内含小暗区的蜂窝状结构,当肠道回声接近或等同或强 于脊柱回声,都应进一步追踪观察,若同时出现羊水过多或肠管扩张等情况时,病理意义更大。 中晚期妊娠时,小肠位于下腹中央,结肠位于其周边、胎胃的下方,为无回声管状结构,可识别 结肠带,在分娩前几周因胎粪充盈显示更佳。若以上正常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则要仔细分辨是 否存在腹壁缺损、脐疝或膈疝。不要把腹腔外的肠管误作外生殖器。 正常情况下,晚期妊娠时结肠内径小于20mm,小肠内径不超过7mm,节段长度不超过15mm, 若超过此径不能排除肠道梗阻可能。肠道梗阻表现为近端肠扩张,梗阻发生在越近段越易伴有羊 水过多。 胎儿腹部: 在孕14周时超声即可显示出双肾,在18周后可清晰显示。正常时双肾紧靠脊柱两旁,低 于成人肾的位置,在旁矢状面上呈长圆形蚕豆样,横切时呈圆形,右侧稍低于左侧。最初胎儿肾 脏为均匀的低回声区结构。随着妊娠的进展,可见到更为详细的内部结构。等回声的肾皮质包绕 在低回声的锥形髓质周围,中央强回声区为集合系统,肾盂呈无回声长条状结构,位于集合系统 中央。肾外周为肾周脂肪和肾囊。 : 孕24周时,肾脏长约2.2-2.7cm。 孕32周时,肾脏长约2.8-3.3cm。 足月时,肾脏长约3.6 - 4.1cm,一侧肾周长与腹围比值0.27-0.3。 因受母体内高孕激素水平影响,输尿管平滑肌蠕动减慢,可致肾盂轻度扩张分离,出现液性暗区, 尤其在膀胱高度充盈时明显,正常时肾盂前后径测量值不超过5mm。 在孕18周后,在肾脏内侧的前上方可见一弯眉状或米粒状的低回声区,其内部中央有一线 状强回声,即为肾上腺。在横切肾脏后稍向上方(头侧)平移探头即可显示。 位于盆腔,呈圆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正常情况下早孕晚期开始产生尿液,孕13周时可见盆腔中的一个无回声区即为膀胱。正常膀胱每20—45分钟充盈和排空一次,孕15周可清晰显示。膀胱容量不定,过度充盈时,要在30-45分钟后复查以排除尿路梗阻。 中晚期妊娠时,胎儿的尿液产生羊水,羊水量可间接反映胎儿双肾功能,若羊水量少且膀胱 不充盈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双肾情况。 在膀胱两侧壁外侧可见两条脐动脉伸向腹壁与脐静脉同行走于脐带中,单脐动脉时,只见膀胱一 侧有脐动脉显示。 男性外生殖器较女胎的易显示。男性外生殖器可显示阴囊、睾丸、阴茎。注意不要将两腿间 的脐带、手指、腹腔外的肠道(脐疝或腹裂所致)误作为阴茎或阴囊。 孕18周后,阴囊和阴茎可清晰显示。 孕22周后,大阴唇可清晰显示。 形成于孕6-7周,于孕12周开始有功能。 胎盘功能: 气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氨基酸、自由脂肪酸、电解质及维生素等)。 排除胎儿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 防御功能(即屏障作用)。 合成功能(激素和酶)。 胎盘呈均质性回声,于孕8周开始可以辨认。胎盘的胎儿面有光滑的羊膜覆盖,母体面与子 宫相接。 孕10-12周其边缘可清晰显示,随孕周增长而长大。 孕足月时,呈扁圆形盘状,重约500g。直径16~20cm,厚1~5cm,中间厚,边缘薄。 胎盘绒毛膜板:胎盘的胎儿面,于羊水与胎盘实质之间。 胎盘基底膜:胎盘的母体面,于胎盘实质与子宫肌层之间。 胎盘实质:胎盘绒毛膜板与基底膜之间的胎盘组织。 0级胎盘:胎盘刚发育,尚未成熟,常于孕29周前。 ?级胎盘:胎盘趋成熟,常见于孕29周-足月。 ?级胎盘:胎盘接近或基本成熟,常见于孕36周后。 ?级胎盘:胎盘已成熟并趋向老化。常见于孕38周以后。 加速胎盘成熟的因素有:妊娠合并高血压、肾病、妊高征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延迟胎盘成熟的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母子RH因子不合等。 胎盘可位于子宫内的任何位置,故要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尤其是后壁胎盘胎盘下缘不易完 全显示时,可经会阴部或经阴道扫查,能清楚显示宫颈内口与其附近的胎盘关系。 绒毛膜板下或胎盘实质内的无回声区(即胎盘囊肿)常见于栓塞及其后发生的纤维蛋白聚集 所致。小范围存在不影响胎盘功能。 胎盘后静脉(也称胎盘静脉窦)于胎盘基底板下的低回声管状结构沿子宫壁排列,为静脉滞流所 致,要与胎盘后血肿区别。 胎盘静脉池(也称血池maternal pool)在胎盘绒毛中心部分无绒毛处,胎盘实质中的较大的近 园形暗区,可见细密光点快速从侧壁流入暗区内。若范围大,将影响绒毛血液的交换。
/
本文档为【胎儿正常超声表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