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2012-07-21 9页 doc 56KB 1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08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目录 一、家长与孩子教育1 二、大人和小孩15 三、对你的小孩放心35 四、请老子当校长49 五、道的教育59 六、心世界,新人类75 七、人们都活在他们的“认为”里87 八、为什么幻觉存在105 九、自由之路117 一、家长与孩子教育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目录 一、家长与孩子教育1 二、大人和小孩15 三、对你的小孩放心35 四、请老子当校长49 五、道的教育59 六、心世界,新人类75 七、人们都活在他们的“认为”里87 八、为什么幻觉存在105 九、自由之路117 一、家长与孩子教育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 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看到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要寻找他的问题,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如果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的时候。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你知道什么对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吗 在孩子面前,我们似乎都是上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和强奸。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强奸他的心。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他就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呗。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要求、期望、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吗? 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 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地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 我们对教育应持什么态度?将它的意义下降到最低。没有人需要教育,他们需要自我教育。 别把小孩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检点一下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你期待他学习好,你期待他做个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吗?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这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吗?我们对我们的小孩没有期待,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呢。 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觉得是这样吗?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吗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与你内在小孩的关系——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你明白要点吗?家庭中出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与他自身问题的外在投射。假如你与你的小孩出现了关系障碍问题,要解决的话,请深入你的内部,发现你与你念头的关系。理解你的想法,就会调解你与他们的关系。请注意这一点,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 在教育之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这是在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社会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它开出了家庭或社会的优点,同时它把整个家庭或社会隐藏的毛病也给开出。如果一棵树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我们该深入何处对他加以帮助呢?显然,家庭和社会是根源。 原来的宇宙是没有问题的,那是一个无问题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发现了问题,那问题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当心不向宇宙投射问题,宇宙怎会生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问题重重的世界,那么,反诸向内,去探究你的心。问题一定出现在那里,是投影仪出问题了。 心就是一台投影仪,如果你在生命的画面上看见了问题存在,那么请看一看你的投影仪吧。如果你发现在孩子教育上存在问题,解决的方式一样:先看看你自己的投影仪,然后再检查别人的投影仪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呢。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二、大人和小孩 有大人和小孩的分别吗 天下有大人和小孩的分别吗?如何判断你是大人他是小孩?判断一个人是大人或小孩并不是从体型和年龄上,圣人判断大人与小孩的标准和你不同。在圣人的眼里,人类在没有觉悟之前都是小孩,不存在大人。 你可以观察一下,社会群体中所谓的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在本质上他们完全一样。有情众生的“觉”都一样,而所谓的大人和小孩的念头有什么不同?他们相信着同样的信念——小孩的信念是我们所谓的大人给的,而通常一个小孩又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他完全接受你给予的,因而在实际上,你教给他什么他就相信什么。小孩的信念就是大人的信念。所以,从本质上讲,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大人和小孩完全一样。 我们都是小孩 我们都是小孩,不管是八十岁,还是五岁,我们头脑里装的基本信念相同。比如,一个小孩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喜欢我”,长大后他说“我的同事们应该对我好”;一个小孩说“幼儿园的阿姨应该爱我”,长大后他说“我妈应该爱我”;一个小孩说“某某小朋友是个坏蛋”,长大后他说“谁谁不是个好人”。..成人的信念和小孩的信念有什么不同?只是那信念附着的事情稍有不同而已。有相同信念的人,都是同龄人。 瞧瞧,我们分别开来的大人和小孩在本质上有什么不一样?他们都在为获取爱、认同和赞赏而努力呢。我们都是信念的奴隶,我们都在无明中被念头所掌控;因为从没有考察过念头,相同的信念与念头遮住了我们相同的觉。我们一样无明。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小孩就是身体矮小的大人,大人只是身体变大的小孩。从小孩到大人,我们变化的仅仅是“外在”——身体,而我们的里面——那心及其信念完全一样。所以,不存在大人和小孩的分别。我们都是小孩,都还在心灵的幼儿园中没毕业呢。 你比小孩多了些什么 假如大人和小孩是不同的,那看起来的大人比小孩多了些什么?在我看来,只是大人比小孩拥有更多的信念、教条或概念。大人比小孩多了些什么?概念。概念把心变成了头脑,概念使心从它本来的样子中分离开来。一个人拥有更多的概念是件好事吗?嗯,以我来看,谁拥有并相信的概念越多,他的心就离他本来的样子越远。 我们常常说小孩的心灵是纯净的,小孩非常单纯,为什么?因为他们心灵中的概念较少。一旦他拥有了和你相同的概念并相信了它们时,他就变成了你。小孩就不再是小孩,即使他身材仍然矮小,年龄只有十几岁,但在本质上,他已是所谓的“大人”了。 早熟的小孩 这个社会盛产“早熟”的小孩。所谓早熟,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指现代的孩子们从饮食中摄取了更多的激素,而使他们的月经或遗精现象提前发生,而是指他们的思想。 因为教育的激进模式,像给孩子增加身体的营养一样,家长们疯狂地往孩子们的头脑中装载他们认为的知识和概念,这使现代的孩子不仅身体早熟了,心念也更早地成熟了。早熟是一件好事吗?你熟得早,你衰老得早。心灵的早熟事实上是一种心灵的老化,当柔软洁净的心被过早地装入更多的概念时,它已经提前开始变得僵化和失去其本性了。 让小孩迅速变得像“大人”,是一件好事吗?看看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吧,我们比孩子有更多的苦恼。让孩子们尽早变得像我们一样,意味着在让他们尽早地品尝和我们一样的生命苦恼。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如果头脑里不装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概念和技能,将来会被社会淘汰或不能适应,你确定真会那样吗?你能够预见很多年以后你的孩子以及社会的状况?..那分明是你自己当前恐惧心的反应,你只不过是在利用孩子使你自己变得有“安全感”一点罢了。在无知之中,你把孩子变成了获取自己安全感的工具。 当你是一个无知的父母时,你的小孩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不是小孩了,他只是你内在的一个可被你使用、正被你使用的符号而已。无明使人类比动物更愚蠢,并做出更多伤害别人的事。 谁跟谁学习 我们常常教导一个小孩说,要好好跟大人们学习。到底是谁应该跟谁学习?如果要让他们跟你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你的恐惧、挣扎?或像因恐惧而逃避似的努力工作?为获取爱的辛苦?为求得他人认同时的努力?为得到别人的赞赏所做的多余的事?你让孩子学习,到底让他学习你什么?你身上哪些是他可以学习的?你是否曾经盘点过这些呢? 在对付人类的困难、新情况、新问题时,相反,我觉得我们更多地应该向小孩学习。在一个小孩还未完全被信念、成人的恐惧、教条污染之前,他们生存的智慧和能力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概念占据我们的心之前的样子,才是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呢。如此一说,我们的老师实际上应该是我们的孩子,教育人者恰应向被教育者学习。我们强调说,学生向老师学习,那么老师向谁学习?在我看来,老师不是向老师的老师学习,而应向他的学生学习。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 我们身上有很多的“有”,孩子们身上有很多的“空”。我们在给予他们我们自己的“有”时,应把孩子身上“空”的部分拿回来放在自己的心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教学相长、空有互为的端尾循环。如此你的心智才具有生命力,否则你必枯竭。一个人生命的活力不取决于他生命中“有”的部分,而取决于他生命中“无”的部分。“有”是死的,“无”才是活的。你身上的“有”越多你越没生命力,而你存在中的“无(空)”越多你越有生命力。注意向孩子学习。孩子向我们的“有”要知识,而我们向他们的“空”学习智慧。 成人的傲慢和无知 你确定你的小孩比你知道的少吗?在真相层面,就在当下,人人都拥有相同的存在。在真相层面,我们每个人都只拥有一觉一念;而在幻象层面,我们都拥有相同单位的时间、空间。你比你的小孩拥有得多,真是那样吗?这显然是谎言。如果你觉得你比你的小孩拥有或知道的多,显然是因为你的错觉或幻觉比他厉害。人人都拥有相等的智慧,不相等的是你对智慧的窥见——那遮住智慧心的幻象多少不同。 所有的傲慢都出于无知,不知道的人把一点“知”当成全知,所以他升起了巨大的傲慢。似乎是他的无知越多,他的傲慢和自我感就越大。无知是狂傲的土壤,看看人类的蠢事不都是那些傲慢加无知的人干出来的吗?在战争、政治、宗教等领域都是那样。来看看你是如何对待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的吧。你的傲慢和无知也侵占了那块地方。 成人的傲慢和无知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表现之处,就是在他们对待小孩的态度上。他们把自己当成知,把小孩当成无知。瞧瞧,这傲慢与偏见有多大?这种傲慢与偏见正显示出他们才是真正的无知呢。回顾一下,你是如何对你的小孩说话的?当你教育他时你是什么态度?你是不是一副我知道、我懂、我是老师的心态?以老师的身份跟别人说话,恰是那个人最不是老师的时候。 真正的老师没有“老师”的概念,他绝对平等地与天地万物交流。当然,他的眼里不会有学生。一个眼中没学生的老师,反而成为了真正的老师。身份是老师的人,注意不要让“老师”这个词汇变成傲慢与无知的代名词。来保持一个真正老师的品质。 童话和神话 因为人们的无知,人类不是活在童话里,就是活在神话里。在没有觉悟之前,谁曾活在如实的现实存在中?没有觉悟的心总是在梦中从这里跑到那里,又从那里跑到这里。犹如在梦中虚幻地荡秋千一样,他们总是从二元世界里的这边荡到那边:从此岸到彼岸——从好到坏,从坏到好;从对到错,从错到对;从善到恶,从恶到善;从痛苦到欢乐,从欢乐到痛苦.. 童话和神话都是梦。当你在这边时,你在童话的世界里;当你在那边时,你在神话的世界里。童话是孩子的神话,神话是成人的童话,在没有醒来之前,他们是一样的。有多少人正活在如来的世界?人们都在梦中教导觉醒,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真正醒来的人,你如何真正地教导别人觉醒呢?在梦中教导觉醒并不能导致真正的觉醒。 觉悟者所教导的觉醒才是真正的觉醒,那觉者的教诲就是走出童话和神话。当你走出童话和神话时,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一个笑话。你发现了自己在童话中的幼稚和在神话中的狂妄自大,你发现你在那梦中为自己无端制造的痛苦..你会笑话自己,你会笑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觉悟就是从童话和神话的世界中走出来。走出童话和神话,将导致一个笑话的出现。因此,童话、神话和笑话,是一个觉悟者在觉悟后的发现。这使他开心得不得了。 没有觉悟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是,把他们信以为真的神话加进那孩子的童话里,并告诉他那是真理。而实质上,童话、神话和笑话——都是你的一个故事而已。我们有勇气告诉孩子生命的这一切都是个故事,并带着他走出这个故事吗? 觉悟和平等 一旦觉悟势必导致平等。不平等只发生在未觉悟者的梦中。平等即众生是“一”。在教育中,消弭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差别就是觉悟。一个看见家长和孩子是一体的家长是个觉悟的家长,一个看见老师和学生是一体的老师是个觉悟的老师。一个觉悟者的眼光落在处处,而在处处都看见平等。例如,如果他在医疗行业,他会看到病人和医生平等、疾病和健康平等、感冒和癌症平等、生和死平等。觉者超越了“二”,因此他能看到每一种存在的“二”。了解存在的各个面向,使一个觉者无论如何走路都不会失衡。 无论着眼于何处,倘若你不能真实地看见处处平等,那么你没有觉悟。见证众生一体的心不可能还在某一处发现差别、不同,更不可能因此苦恼、愤怒或不平。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倘若你对他非常生气或愤怒,那么你没有一颗平和的心;如果你的心不平和,你就教导不出平和的孩子。如果你恐惧你就在教导孩子恐惧,如果你愤怒你就在教导孩子愤怒,你发现了吗?你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无语的教育。 家长们必须修自己的心,必须去令自己觉悟和见证平等,否则,你就在把孩子带进二元对立、矛盾痛苦的世界。如 果你教导不出快乐的小孩,纵使你教导出一个博士生,也是失败。 谦卑 有“谦卑”意识的谦卑不是真正的谦卑。在教育中,老师们教导谦卑,那不是真正的谦卑。他们教导谦卑,却导致了不谦卑出现,因为那是二元的。真正的谦卑是一种没有谦卑意识的行动,它基于觉悟而不是基于需要或理解。 觉悟者教导自然和纯真,他不教导谦卑或美德。教导美德就会产生非美德。智者不强调二元中好的或善的部分,他只教导自然或依循本性而活。“本性”是一,当你依循本性而活时,那自然是自然、纯真和美好的。因为本性中包含所有,而自然状态下它会呈现美而不是丑。美是存在于无为状态下的本来面目。当你的心和存在一致时,那心性自然和整个存在保持一致。因此,不受人工干扰的心性在自然之中自会显出其美、善和真。 如果你是一个活出觉悟的家长或老师,你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真正的教导。那谦卑、那芬芳、那宁静、那觉知、那智慧、那爱..自然在你身上发光和洋溢。如此一来,你不需要用语言作为鞭子或工具去教导你的小孩,他会自然变得 像你。一个宁静觉知的父亲,不可能教导出暴戾的男孩;一 个愿意聆听和充满爱语的母亲,不可能教导出嗔恨嫉妒的女 儿。如果家庭或社会是一片森林,那生活在丛林中的小动物 们会“适应”周围环境,并与那环境保持一致,这近乎生命 存在的本能。 教育孩子,老师或家长,做好你自己就足够了。 孩子的“空白”和你的“有” 孩子的“空白”就是孩子的本质。你的“有”是你的特点。 空白就是道,孩子拥有更多的空白,因此,每个小孩都在道中。 当“有”从“空”生出,头脑就开始迈出心,妄念就开始走 出了道;我们的痛苦和无明,就是从那儿和那时开始的。 所谓教育孩子,意味着我们再回头望向道,而不是再和“道”进一步远离。教育孩子,不如说是通过他们令我们自 己再次被教育。孩子就站在道的源头,通过他们,我们在走 向自己的本来。 孩子的空无是他的财富,不要过早地有意破坏它,让它在他的里面多待一些时间。一个人小时候的空白被保持得越久,他日后的生命将越新鲜,越充满活力。我们常常担心孩子什么都不会,因而尽早地让他受教育,往他里面装概念,塞知识。不要那样,让他的空保持。生命只有更多的空,才能发现更悦耳动听的生命之音,犹如中空的钟、内空的鼓才会发出美丽的音乐一样。倘若他变成一块实心的铁、一块沉重的石头——那非常有分量,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把孩子过早填满,让他的空保持,让他自主吸入他想要的有。空无的心犹如一个花篮,让那孩子背着自己的空篮,到海边或山坡挑拣自己喜欢的贝壳和花朵。早期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你往孩子的篮子里装了什么,而在于你能保持他的空不被主动破坏有多久。 人生的空是宝贵的,它的宝贵性大于所有的有。在那空中,一袋黄金并不比沙子珍贵。当你把黄金带进空中时,它也立刻等于白沙。因此,不要太早地破坏一个小孩的空,让他在该保持空的时候保持空,等待他自己该变的时候。 老子说,复归婴儿 比小孩更纯粹和空白的是婴儿,它意味着“心”的本来面目。老子说,复归婴儿——他的意思是说,看到并回到概念未产生于你头脑之前的状态。婴儿的心是一颗没有词的心。老子提倡复归婴儿,是说把你头脑中的词拿走,去过没有词存在的日子,活在没有词出现之前的世界。 在那个没有词但有觉知的世界中,老子和佛陀,以及所有的觉者都活在那里。这是一个美好的状态。有觉知,但没有词存在,那正是神的生活。如果你能够活在一种有觉知但没有词存在的存在中,那么你就是一位有肉体的神。你能够成为一位有肉体的神吗?当然,老子已经以他的状态活出来给你看了。他能做到,你也能。只要你在那宁静的觉知中,不被其中生化显现的词汇所打扰,你就是老子。 事实上每个小孩都是老子,是社会和你带离了他。你觉得一个老子不能适应社会,你担心他的适应能力,因此你在千方百计地改造他,你把老子变成了你。当你把一个老子破坏掉之后,当你杀死一个老子时,你还以为自己有丰功伟绩呢,你还得意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呢。事实上,很多教育者都是老子的杀手,用无知教导有知,把自己的无明当成有明。这是整个存在最愚蠢的事。但那些教育者都很得意,瞧他们有多蠢。 不用担心一个老子将来的生存问题,一个老子的生存智慧比你大得多——心怎能不比头脑更有智慧呢?当老子不需要走向世俗的市场时,他坐在他的石头上,在他的山谷中宁静悠游;当他需要时,他会站起来走向市侩的生意场。一个老子不担心自己的生存,他的智慧会指导他获得在这个世界中的自由,如鸟飞翔在天空。不用为老子担心,他的存活完全没问题。 你担心你的小孩将来的生存吗?不用担心,他现在就是老子。让他现在就是老子。当他长大,当他需要什么,他智慧空无的心会给出足够的智慧令他自在地活着。不用太多地为一个老子——为一个小孩担心。你的小孩就是那回来的几千年前的老子,你应该向他学习,而不是他向你学习。你教给他如何用筷子,如何洗碗,让他教给你如何欢快地活着吧。 倒,倒,回到源头 头脑如果是一辆一直不停地向前开的车,那么当它遇到山冈、土坡、大石块,它就应该倒车了。倒车就是修道。在那些人生的困难、困顿和烦恼面前,停下你的车,思量一下你人生之车的道路和方向问题。你是不是应该倒车了? 嗯,在那山冈、土坡和大石块——人生的困难、困顿和烦恼面前,你应该倒车了。头脑就是你的车。倒车,倒车..倒回到它出发的源头去看看。当我们倒车时,孩子正是那站在后面喊我们的人。他在用哭闹、率真、忘我的嬉闹喊出:“喂,看这里哪..这儿多自由,虽然我们在哭闹,但我们不伤心;虽然我们认真地游戏,但我们无我;我们一边带着眼泪一边笑,像有太阳的天空还下着雨一样的美。” “到我们这边来”,是每一个初生的小孩给予成人的提示。但是你意识到了吗?每一个小孩都是老子,每一个小孩都携带着一本《道德经》。你意识到了吗?每一个小孩都是佛陀,每一个小孩都有一本《心经》。不要到里面找智慧,不用把《道德经》放在床头或把《心经》背在头脑里。看你的小孩,和他们玩,那就是在读《道德经》和《心经》。小孩就是佛,就是老子,通过和他们接触,来接受佛法和老子的教诲。你用语言教他们唱歌,他们用天性教你如何喜悦地跳生命之舞。来注意这种生命的学习。 在那生命之“道”上——倒,倒,回到源头。 源头在哪里 我们常常说“源头”和“回到源头”,但源头在哪里?源头就是你的心。你是从哪儿开始出发行走世界的?当然是心。回到源头,即是回到心。 心是如何出发的?心靠着什么出发?心靠着“词”而出发。当没有“词”产生时,心原地未动,没有行走的念头;当一个词产生,念头出现,你开始从心中出发。心中的行者就是念头,念头就是在心上走路的人。 所谓回到源头,就是让“词”回落到它升起的地方,让它带着念头回到它升起之处,正如让回落的波浪带一条被波浪抛起的鱼回归海洋一样。回到源头,就是回到没有任何“词”存在的心。那没有一个“词”产生的心,就是众生的源头。回到源头,就是回到那“识”未生之道的初心。那初心就是源头,就是没有苦,没有痛,没有生也没有死的“老家”。你知道吗,任何一个从心上扬起的“词”都在制造一个梦,你跟随它就是在离开心..回到源头,回到那没有生灭变化的地方去。 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那颗还没有起过任何波纹的心,就是我们那心本来的状态。回复我们那一颗心。当日后我们的心升起了波浪,产生了词,造就了念头时,不要执著于它,不要粘连它,不要紧抓它不放。升起的让它走,回落的接受它回来,我们“是”我们那颗如如不动、婴儿般的初心。 觉悟的教育就是求道和修道,在对我们后代的教育中完成我们自己的回归。每一个掉出母腹的小孩都在显示我们的源头,每一个婴儿都在给我们看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只是,你注意到这些了吗?我们在心灵里四处寻找老子,在世俗中找寻佛陀,你可知道,我们的小孩即是。对他的教育就是你自己的修道,你是否意识到? 深入对孩子的了解,认识你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完成他的成长和你的成道。热爱我们胸膛里那同一颗心吧,它就是道和佛。
/
本文档为【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