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专升本语文复习(一)

专升本语文复习(一)

2012-07-13 41页 doc 114KB 1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06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专升本语文复习(一)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 (一) 《论语十则》 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有重大贡献。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论语》文字简炼,内涵丰富深刻(言简意赅)。 文体知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本篇所选《论...
专升本语文复习(一)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 (一) 《论语十则》 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有重大贡献。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论语》文字简炼,内涵丰富深刻(言简意赅)。 文体知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本篇所选《论语》十则,均为孔子语录。 本文要点: 1、 中心论点 孔子这十则语录,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人应当“好学”。孔子所说的学习,包括读书、治学,也包括做人,是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的统一。 2、 中心论点的具体分析 (1)孔子把“好学”放在很高的地位。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最重要的是好学上进,做一个既有学问又有道德的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孔子对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孔子认为,除了“就有道而正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即向道德高尚者学习外,更须有“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超功利心态,强调只有谦虚、谨慎,永不患得患失,永不自我满足,方能不断有所进取。他还主张“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要求具有为崇高道义和理想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可以说是儒家道德节操的最高境界。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经受得住长期艰苦磨练和严峻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此外,孔子还非常看重道德修养的以身作则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孔子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是要有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要“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是要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要择善而从,从善如流。 四是要主动求教。“就有道而正焉”,乐于切磋,为有志同道合的人来访而高兴。 五是既要善于读书,又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学思结合,学活思透。 3、 十则语录的积极意义 孔子晚年主要从事教育与经典整理工作,这十则语录是其经验和学识的结晶,充满真知灼见,极富哲理,对指导我们今天学习知识、增进修养,仍然有积极意义。尤其是他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对领导者、管理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4、 写作特点 (1)通俗生动。孔子的这十则语录相当口语化,词语通俗而口吻自然,贴近生活,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在说话时的口气,甚至可以窥视到他当时的神态和心情,而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也易于被人们所感知,接受。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学而时习之”一则的排比;“学而不思则罔”一则的对偶;“松柏之后凋也”句的比喻;“何有于我哉”句的反诘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说理更为生动,也便于人们记诵。 练习: 一、单选题 1、《论语》一书的体例是( C )。 A、对话体 B、专论体 C、语录体 D评述体 2、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乐于切磋的是( C )。 A、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下列孔子语录中,含有“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之意的是( C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在下列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D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简析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曰”的“子”这里是对谁的尊称? 孔子 2、从“好学”的角度,概括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一是以读书好学为乐,二是以交友切磋为乐,三是要有谦虚谨慎、永不自满、永不患得患失的品德修养。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诘、排比。 《寓言二则》 (唐代)柳宗元 作家作品: 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2、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多样,说理文思想深刻,笔锋犀利;游记文情景交融,清新秀美,如《永州八记》;传记文刻画精细,形象生动,如《种树郭驼橐传》;寓言文短小警策,寓意深远,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有《柳河东集》。 文体知识: 1、 这二则寓言都是记叙文。 2、 这两篇属讽刺性寓言小品。 本文要点: 《哀溺文序》 1、 主旨 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爱财如命的人的愚昧无知,并进而警告一切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于名利场中。 2、 写作特点: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两种方式相结合,采用了多种手法来现溺死者的心态。 《蝜蝂传》 1、 主旨 本文通过一种小虫蝜蝂好负物、喜爬高,以致累死、摔死的习性,来讽刺那些腐败官僚对高官厚禄的贪欲,指出他们最后难免自取灭亡的恶果,并嘲笑他们的见识与小虫一般低下。 2、 结构层次简析 第一部分用叙述描写的方式,写蝜蝂善负物、喜上高的生活习性; 第二部分夹叙夹议,联系现实,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好向上爬。 3、 写作特点 类比方法的运用。这则短文是用蝜蝂来讽刺那些腐败官僚,因而文章的两个部分之间是一种类比关系。 一、单选题: 1、《哀溺文序》、《蝜蝂传》的文体为( B )。 A、小说 B、寓言 C、童话 D、随笔 2、《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是( C )。 A、 应该学会游泳 B 、反对见死不救 C、讽刺要钱不要命 D、悲悼溺水而亡者 3、下列语句中,使《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的是( D )。 A、“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 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C、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D、“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4、《蝜蝂传》的主题思想是( D )。 A、描绘小虫形象 B、刻画小虫善负物 C、刻画小虫喜攀高 D、讽刺腐败官僚 5、《蝜蝂传》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 A )。 A、叙述描写 B、夹叙夹议 C、抒情 D、议论 6、《蝜蝂传》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是( D )。 A、叙述描写 B、议论 C、抒情 D、夹叙夹议 二、简答题: 1、《寓言二则》在总体上所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是什么? 运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彼与此相类比的表现手法。 2、《哀溺文序》一文所讽刺的对象是什么? 爱财如命的人。 3、《哀溺文序》通过记叙溺死者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揭露爱财如命者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 4、《蝜蝂传》写了这种小虫的什么习性?这些习性与“今世之嗜取者”的哪些特点相对应? 善负物——贪得无厌 喜爬高——好向上爬 5、《蝜蝂传》第二段在阐述文章的旨意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夹叙夹议。 三、简析题: 1、“中济,船破,皆游。……不应,摇其首。” (1)这段文字表现了一氓怎样的思想性格? 要钱不要命。 (2)这里对“一氓“的正面描写,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的?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表情细节描写。 (3)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指出“一氓”“汝善游最也”,这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反衬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亦足哀夫。” (1)这段文字写“今世之嗜取者”,抓住了哪两个特点展开论述? 贪得无厌,好向上爬。 (2)这两个特点与蝜蝂的生活习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互对应,在事理上前后一致。 《答司马谏议书》 (北宋)王安石 作家作品: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熙宁年间大力推行新法,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以识见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有《王荆公诗文集》 文体知识: 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反驳论点。 本文要点: 1、 主旨 作者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并表达了他坚持改革、绝不动摇的决心。 2、 作者复信的缘由 3、 王安石确立的反驳原则(名实相符) 4、 抓住对方论点,树立反驳的标靶 5、 以事实为依据,逐条批驳对方的论点,反驳简洁有力 6、 措辞委婉,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 一、选择题; 1、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 )。 A、《答司马谏议书》 B、《寓言二则》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A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范仲淹 3、《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谏议”是指( C )。 A、名 B、字 C、官职 D、劝谏 4、《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君实”指( A )。 A、司马光 B、君王 C、蒙君实 D、诚实 5、王安石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驳斥( A )。 A、侵官 B、生事 C、征利 D、拒谏 6、王安石以“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驳斥( B )。 A、侵官 B、生事C、征利 D、拒谏 7、王安石以“辟邪说,难壬人”驳斥( D )。 A、侵官B、生事 C、征利 D、拒谏 8、王安石以“盘庚之迁”驳斥( C )。 A、侵官 B、生事 C、致谤 D、拒谏 9、下列各句中,“故”字解释为“缘故”的意思的有( ACDE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E、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二、简答题: 1、 王安石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因为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指责改革,要求废除新法,王安石以此信进行反驳,并表明自己坚持改革,决不改悔的决心。 2、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驳斥对方的?效果如何? 主要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来进行反驳。这样,既能直接痛快地切中论敌的要害,又能使文章本身显得要言不烦,简洁有力。 3、 王安石为什么把“名实相符”作为自己反驳论敌的依据? 因为“名实相符”是儒者都应信守的原则,司马光号称大儒,当然也不例外,王安石以此作为反驳的论据,就理直气壮,立于不败之地。 三、简析题: 1、 盖儒者所争,……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概括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 驳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指责。 (2)这段议论的驳论着眼点是什么? 驳斥论点 (3)司马光攻击新法的主要观点有哪几个? 五个: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招致怨谤。 (4)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种种观点的总立论原则是什么? 名实是否相符。 (5)这段驳论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 以君王之命、先王之政、国家利益为立足点,不容对方争辩。 2、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这段议论的驳论中心是什么? 驳斥司马光关于新法招致天下怨谤的指责。 (2)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请概括这两个层次的大意。 第一个层次,揭示新法招致怨谤的原因在于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第二个层次,借盘庚东迁之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3)在驳斥过程中,作者揭露了什么? 旁敲侧击地揭露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不顾国家利益、同俗自媚、因循守旧的政治腐败现象。 (4)王安石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决心? 说明变法是完全合乎当时的情势和道义理法的。即使一时反对的人多,也不能悔改。这体现了王安石要坚持变法到底的决心。 (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怎样的风格特点? 可以看出本文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 《归园田居》 五言古诗 田园诗 (东晋) 陶渊明 作家作品: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有《陶渊明集》 早年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曾感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乃辞官归隐,躬耕自资,终老田园。 本文要点: 1、 主旨 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了诗人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 层次简析 第一层:概写诗人从出仕到归隐的经过,着意表达他追求自由、 崇尚自然的心志; 第二层: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重在体现他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 第三层:以如释重负的语气,显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3、 写作特点 (1)善于通过对比方法来体现诗歌的旨意。 (2)取景、造句质朴自然。 取景:都是农村的寻常事物,如“方宅”、“草屋”、“榆柳”、“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造语:接近口语,浅近自然,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多借比喻传情达意。 如用“尘网”、“樊笼”比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包涵了多重喻意。这些比喻,都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 一、单选题: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是( A )。 A、陶渊明 B、王维 C、张若虚 D、张继 2、下列诗句中,具有深刻喻意的是( C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下列诗句,纯属白描的是( C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下列诗句中,纯用白描手法的是( A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比拟 B、夸张 C、比喻 D、借代 二、多选题; 1、《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A C D )。 A、比喻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E、借代 2、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古诗的有( BE )。 A、《登高》 B、《归园田居》 C、《春江花月夜》 D、《无题》 E、《游子吟》 3、下列诗句中,具有用上下句对比意义来表达诗旨的有( AE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E、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简答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心情? 崇尚自然的志趣和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2、 指出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说明其表现作用。 诗作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拨,将诗人崇尚什么、憎恶什么的心态,表现得很鲜明。 3、 这首诗的取景和造语有什么特点? 质朴自然 4、 这首诗多借助什么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比喻。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包含的多重喻意是什么? “羁鸟”、“池鱼”是比喻自己受到狭隘官场的束缚和禁锢;树林、深渊比喻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 《春江花月夜》 乐府古题诗 七言古诗 长篇歌行体诗 (初唐)张若虚 作家作品: 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即《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本文要点: 1、 主旨 《春江花月夜》 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宁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2、 本文四个部分的基本着眼点 3、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4、 暗示手法的运用,即通过景物的暗示抒写人情 1、 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在写景中通过暗示手法抒写人情的是( A ) A、玉户帘中卷不去 B、滟滟随波千万里 C、汀上白沙看不见 D、江流宛转绕芳甸 2、下列诗句中,暗示游子远去的诗句是( C )。 A、玉户帘中卷不去 B、滟滟随波千万里 C、白云一片去悠悠 D、江流宛转绕芳甸 3、《春江花月夜》中写到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是暗示( C ) A、思妇徘徊楼台 B、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C、相思之情难以排遣 D、江流宛转绕芳甸 4、这首诗中的“月徘徊”,月照“妆镜台”暗示的是( A ) A、望月思人,对镜伤怀 B、相思之情,难以排遣 C、希望渺茫,团圆无望 D、春将归去,情何以堪 5、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递的是( C ) A、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这首诗中“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的意思是( C ) A、泛指天东地西 B、碣石山与湘水、潇水 C、泛指天南地北 D、河北与湖南 7、《春江花月夜》的四个部分的基本着眼点依次为( D ) A、人生-思妇-游子-景物 B、思妇-游子-景物-人生 C、游子-思妇-人生-景物 D、景物-人生-思妇-游子 8、《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整体的感情基调是( B ) A、恬静祥和 B、哀而不伤 C、抑郁愤懑 D、欢快喜悦 9、《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艺术主体是( A ) A、月光 B、春江 C、花林 D、白沙 2、 多选题: 1、《春江花月夜》的主旨是( ACD ) A、 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宁静的自然美景 B、 展示田园的广阔和自由 C、 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 D、 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E、 向往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隔膜 3、 简答题: 1、 说明诗作第一部分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物,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环境与气氛。 2、 比较说明诗作二三两部分和第四部分借景抒情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三部分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通过景和情的对比反衬,鲜明的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第四部分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情景交融的特点是同步相生:通过景与情的相互烘染,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更加浓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咏月词 (北宋)苏轼 作家作品: 1、苏轼,字子瞻,自称东坡先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 2、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写作背景: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朝廷,到地方任职。写这首词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谪官居外,他内心自然失落寂寞。此时,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分别已经七年了。中秋之夜,苏轼饮酒赏月,写下此词,抒发牵挂弟弟的情怀。 本文要点: 1、 主旨: 表达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 2、 层次简析 3、 写作特点: (1) 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2) 言简意深,内涵丰富。 (3) 蕴含哲理意味。 (4) 运用设问句。 1、 单选题: 1、苏轼词风豪放,与他并称的是( D ) A、欧阳修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2、在词史上将词发展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的词人是( C ) A、欧阳修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 3、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指( D ) A、月份 B、日期 C、时辰 D、年份 4、苏轼《水调歌头》“作此篇兼怀子由”中“子由”是苏轼的( C ) A、父亲 B、哥哥 C、弟弟 D、儿子 5、《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之后,紧接着是( C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下列诗句中,作者表示祝愿的是( D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简答题: 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何以在人间”,其中有什么寓意? “我欲乘风归去”表达了作者离开朝廷任地方官的失意,想要出世归隐;而“高处不胜寒”与“何以在人间”则表明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入世。 2、说出词中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它的含义是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说凡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乐观对待生活。 3、“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何含义? 这是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只要健康长寿,今后总会团圆相会;即使人分两地,共享圆满月光,让月光传递思念之情,也是一种幸福。 5、此词是如何以月贯穿全篇的? 从问月、赞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然后从月影偏西移动,想到月亮的阴晴圆缺,最后到月光的远照。时时处处句句不离月亮,构思缜密。 《书愤》 七言律诗 (南宋)陆游 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年轻时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一生坚持抗金,力主恢复北方失地。 陆游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本文要点: 1、 主旨 诗人以早年的壮志豪情和前线的斗争生活作映衬,抒发 壮志难酬、时光虚掷的愤慨,企盼有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2、 层次简析 3、 写作特点: (1) 今昔对比,古今观照。 (2) 多种抒情手法的运用 (3) 高度概括,内涵丰富。 1、 单选题: 1、在下列诗篇中,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表示景仰之情的是( B ) A、《出塞》 B、《书愤》 C、《登高》 D、《无题》 2、《剑南诗稿》的作者是( A ) A、陆游 B、辛弃疾 C、苏轼 D、欧阳修 3、下列诗句,表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深沉感慨的是( C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下列诗句,高度概括自身经历与历史事实的名句是( B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瓜洲渡”当时是江防要地,在今( A ) A、江苏 B、安徽 C、江西 D、湖南 6、《书愤》“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是当时宋金分界处,在今( B ) A、甘肃 B、陕西 C、山西 D、宁夏 7、《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之后紧接着的一句是( C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B、铁马秋风大散关 C、镜中衰鬓已先斑 D、千载谁堪伯仲间 8、《书愤》前四句回顾往事,属于( D )。 A、借写景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叙事抒情 2、 多选题 1、下列诗人中,生活在南宋时代的有( AC )。 A、陆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煜 E、王维 3、 简答题 1、 作者所书的“愤”有哪些方面? 中原未能收复,自己年老力衰,壮志未酬;朝廷投降派当道,没有恢复北方、领军北伐的英雄。 2、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的是什么?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度概括了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只用几个名词排列,句式别致,静中有动,透露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3、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呼唤抗敌英雄,斥责屈膝投降。借典故抒情。 《水龙吟 • 登健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作家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的词深刻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具有雄奇豪壮而又苍凉沉郁的风格。他学识渊博,善于用典。他是豪放词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本文要点: 1.主旨 抒写了词人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关心国事、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2.层次简析 3.写作特点 (1) 运用多种抒情手法 (2) 连用典故,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 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手法表现感情。 1、 单选题 1、《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D ) A、苏轼 B、柳永 C、欧阳修 D、辛弃疾 2、下列词句中,表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是( B ) A、 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下列词句中,表示作者忧国忘家,不求私利,有救世之志的是( C ) A、 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E、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生活的时代是( A ) A、西晋 B、东晋 C、三国 D、刘宋 5、“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指( B ) A、刘邦 B、刘备 C、刘裕 D、刘禅 6、辛弃疾《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典故出自( B ) A、《三国志》 B、《世说新语》 C、《史记》 D、《汉书》 2、 多选题 1、这首词中用典的句子有(ABC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休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E、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AD )。 A、比喻 B、对偶 C、借代 D、比拟 E、反诘 3、 简答题 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搂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比拟,比喻、象征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无人理解的悲愤。 3、词的下片所运用的典故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叠用典故,使词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别说明词中所用典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是用张翰感秋风思家乡鲈鱼,弃官归家的典故,既表示自己有家难归,更表示了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 二是用刘备鄙视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表示自己绝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 三是用桓温感伤岁月流逝的典故,表示时光流逝,挽救国家危亡的壮志难以实现、虚度年华的悲哀。 《秋夜》 记叙文 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 作家作品: 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他的小说成就最高的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另外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作品。出版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散文集。 巴金的作品以真实的内容、浓郁的诗情、深远的意境、坦率自然的文笔为人们所传诵。 本文要点: 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作。 2、主旨 文章记叙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感情。 3、层次简析 4、写作特点 (1) 运用多种手法刻画鲁迅的形象。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3) 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 (4) 排比句的运用 1、 单选题 1、下列作品中为巴金创作的是( A )。 A、《激流三部曲》 B、《子夜》 C、《倪焕之》 D、《骆驼祥子》 2、《秋夜》着重歌颂了鲁迅先生的( B ) A、韧性战斗精神 B、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决不妥协的精神 2、《秋夜》中反复描写鲁迅那颗“燃得通红的心”,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D ) A、幻觉 B、比拟 C、譬喻 D、象征 3、《秋夜》写作者俯在一本书上所做的一个梦,这本书是( B )。 A、《边城》 B、《野草》 C《红豆》 D、《子夜》 2、 多选题 1、“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其中描写了( ABDE) A、服饰 B、表情 C、心理 D、行动 E、容貌 三、简析题 1、我原来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 作者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秋夜的梦? 在秋夜见到鲁迅先生的梦。 (2) 作者怎样在书上看到了鲁迅发光燃烧的心?这颗发光燃烧的心象征着什么? 因为在鲁迅先生的书里,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青年的满腔热情,所以作者要说“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这颗发光燃烧的心象征了他对青年的关怀,象征了他的伟大人格。 (3) 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起了烘托气氛,增强抒情效果的作用。 2、风在震撼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1)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景物烘托气氛,并衬托鲁迅的伟大人格和鲁迅对青年的满腔热忱。 (2)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有“一种献身的欲望”? 说明 作者从鲁迅先生那里受到了鼓舞,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影响。 3、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1)这里写的“他”是谁? 鲁迅先生 (2)这段文字属于写人方法? 外貌或肖像描写、行动描写。 (3)从这里可看出巴金作品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语言简洁流畅,富有感情。
/
本文档为【专升本语文复习(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