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永别了_武器_中_迷惘一代_的精神特色

_永别了_武器_中_迷惘一代_的精神特色

2012-05-23 2页 pdf 17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8540

暂无简介

举报
_永别了_武器_中_迷惘一代_的精神特色  2007年 11月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Nov1 2007 第 23卷 第 11期         Journal of J 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l123 No111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21 作者简介 :陈彦平 (1965 -  ) ,女 ,吉林公主岭人 ,吉林工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永别了 ,武器 》中“迷惘一代 ”的精神特色 陈彦平 (...
_永别了_武器_中_迷惘一代_的精神特色
 2007年 11月              吉林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Nov1 2007 第 23卷 第 11期         Journal of J 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l123 No111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21 作者简介 :陈彦平 (1965 -  ) ,女 ,吉林公主岭人 ,吉林工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永别了 ,武器 》中“迷惘一代 ”的精神特色 陈彦平 (吉林工商学院 外语系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 ,武器 》多取材于个人经历 ,反映了那一时代“迷 惘一代 ”的精神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现实主义 ;迷惘一代 [中图分类号 ] I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9042 (2007) 11 - 0033 - 02   欧内斯特 ·海明威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 创作材多取自个人经历与感受。1928年 ,他开始 了长篇小说《永别了 ,武器 》的构思和创作。他要把 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意大利一个救护车司 机的经历写成一部经典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 目睹了现代战争的恐怖和残酷 ,经受了生与死的考 验 ,粉碎了他对人生的憧憬和追求 ,成为“迷惘一代 ” 的著名作家之一。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战前长大成人的 ,当 时西方社会还宣扬高尚人性和上帝的存在 ,人们不 但有理想和生存的希望 ,而且有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准则和社会秩序。战争恐怖及其造成的社会公德 的沦丧 ,使战后一代人认识到社会是幻觉的产物。 其实 ,它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没有 ,没有法规 ,也没有 信仰 ,每个人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海 明威作品中“迷惘一代 ”的基本含义。 《永别了 ,武器 》是一部伟大的现代战争小说。 它的男主人公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 ·亨利中尉 ,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救护车队工作。他认识 了英国护士凯瑟琳 ·巴克利小姐 ,并发生了感情纠 葛。当亨利被敌人迫击炮炮弹击伤以后 ,他在医院 里与巴克利再次相遇 ,他们的恋爱开始越来越认真 了。巴克利是一个妩媚可爱的女子 ,具有“建立家 庭 ”的非凡能力 ,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肮脏的旅馆 , 她都能创造一种安定宁静的家庭气氛 ,她爱情专一 , 对亨利的钟情是持久的和永恒的。在她的照顾下 , 亨利开始康复 ,并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在养伤 住院期间 ,同医生、护士和病友有过多次生动有趣的 交谈 ,而他与古怪少校的对话是最有特色的。小说 的转折点是“卡坡瑞托的撤退 ”。在这次大溃退中 , 意大利军队彻底瓦解了 ,而亨利则被当作逃兵险遭 枪毙。后来 ,他终于找到了巴克利 ,并一起逃进了瑞 士的高山地带 ,共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不久 , 巴克利死于难产 ,亨利最后一个梦想破灭了。 《永别了 ,武器 》的结构完全是为小说的中心思 想“爱情与战争 ”服务的。在第一部分中 ,主要是描 写战争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也 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亨利和巴 克利的爱情是战争的产物 ,战争赋予其不同于其他 爱情故事的本质特征。在第二部分中 ,小说的爱情 主题便十分突出了 ,上升为主导地位。亨利受伤住 院 ,巴克利调进他所在的医院。在战争的恐怖中 ,一 对儿有情男女真诚相爱了。在第三部分中 ,战争形 势急剧恶化 ,军人厌战、反战情绪不断高涨 ,意大利 军队不战自败。首先 ,战争使亨利与巴克利生离死 别 ;然后 ,在第四部分中 ,战争又使他们特别是亨利 死里逃生 ;最后 ,在第五部分中 ,战争摧毁了他们的 爱情和家庭。在最后两部分中 ,战争与爱情的主题 自然而然地交织在一起了。没有战争 ,亨利和巴克 利不会来欧洲战场 ,巴克利也决不会死于分娩 ,她的 死是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控诉和抗议。 主人公亨利是一个“迷惘一代 ”的典型形象 ,起 初 ,他作为志愿者主动参战 ,是出于正义感和牺牲精 神。但他在战场上逐步体会到战争的不义和残酷 : 人如同“着火的木头上的蚂蚁 ”,“开始往火中间跑 , 随即又转向末端 ,跑出来的有的烧得焦头烂额 ,到处 乱跑 ,最后还是掉在火里 ”。不少善良勇敢的伙伴都 糊里糊涂地死于炮火 ,宪兵们按上级的命令 ,可以借 口延误战机随意从十人中拉出一个处以死刑。亨利 终于从“勇士 ”变成“逃兵 ”,他想以“单方面的休战 ”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7年 11月 的方式得到安宁的生活和个人幸福 ,但他失败了。 心爱的人在战场上死去 ,虽然不是直接毁于战火 ,却 是战争的混乱动荡所害 ,亨利在巴克利的死之中更 进一步认识到 ,战争所象征的命运魔掌不会放过每 一个善良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 ,人人都受折磨 ⋯⋯ 迟早也得死 ,只是世界并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因 此 ,亨利从战争经验而来的厌战情绪提升到生存意 义的思考和体会上 ,他所得出的结论显然是悲观绝 望的 ,代表着“迷惘一代 ”的普遍情结。 战争鼓吹者的那些“光荣、勇敢、神圣、爱国 ”的 宣传 ,把无数青年欺骗到战场上 ,但他们在战场上看 到的是交战双方草菅人命的野蛮屠杀和一片混乱 , “看不到任何神圣的东西 ”。正如亨利所说 :“没有什 么光荣 ,所谓牺牲 ,那就是像芝加哥的屠宰场 ,只不 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 ,而是掩埋掉罢 了。”罪恶的战争不但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毁掉了 人们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 ,而且摧毁了人们的理想 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只留下精神上的一片废墟。在 小说中可以看到 ,从军人到百姓 ,人人都强烈厌战 , 而理想幻灭的士兵 ,只是一群被驱赶到战场上为统 治集团卖命的炮灰而已。他们没有进行积极的反 抗 ,而消极地逃避和“亨利式的单方面休战 ”。这清 楚地表明作家反战倾向 ,以及他对个人和社会、战争 与和平、生活与战争、生与死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 并发出了“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 ”、“胜利者无所 获 ”的悲叹 ! 海明威一生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轰轰烈 烈的 ,具有冒险精神和传奇色彩。他深入社会 ,关心 政治 ,积极投入生活和工作 ,而饱藏了人生酸甜苦 辣 ,经历了人世沧桑与忧患。他的作品不但反映了 那个时代的风貌 ,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他通 过作品人物的描写 ,揭示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 情趣 ,集中反映了他对帝国主义战争和西方传统文 明的怀疑和否定态度。他对战争、暴力和死亡的偏 爱反映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倾向 ———心灵荒芜、 精神贫瘠和现代社会的困惑与混乱。所以被格特鲁 德 ·斯坦称之为“迷惘一代 ”的海明威并不是真的 “迷惘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破坏惨重 ,满目 荒凉 ,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 道德准则对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再适用了。因此 , 人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 ,并且从实际出发 ,积极行 动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参考文献 : [ 1 ]欧内斯特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M ]. [ 2 ]李尚信. 欧美文学史 [M ].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 [责任编辑  丁  英 ] The sp ir itua l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perplexed genera tion in A Farewell to Arm s CHEN Yan - p ing (J ilin B usiness College, Changchun J ilin 130062, Ch ina) Abstract:A Farewell to A rm s written by Hem ingway who was a realistic writer drew its material from authorpis indi2 vidual experience, show the sp 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p lexed generation at the time. The article makes an andysis on it. Key words: Hem ingway; A Farewell to A rm s; realism; perp lexed generation ·43·
/
本文档为【_永别了_武器_中_迷惘一代_的精神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