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十月革命

2012-05-20 35页 ppt 752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167

暂无简介

举报
十月革命null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参考书目: 1、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3、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复习思考题: 1、论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分析共产国际的历史地位。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
十月革命
null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参考书目: 1、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3、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复习思考: 1、论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分析共产国际的历史地位。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激烈的斗争。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大战的导火线,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到1918年9月,土、保、奥先后投降,最后德国投降,于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二、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思考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思考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这次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参战国家32个,卷入战争的人口15亿以上,死伤3000余万人。结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削弱;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并未解决。战争引起革命,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兴起了工农革命运运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null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三、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1900年12月24日,列宁同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等人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出席了大会。思考共产党的特殊性思考共产党制度的特殊性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党纲、党章和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会上,以列宁为首的一派和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火星派制定的党纲,明确地规定了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消灭农村中一切农奴制残余的最低纲领,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纲领。在党章问题上,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 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列宁一派占绝对优势,所有中央委员会成员全是列宁的拥护者。大会选举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组成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 从这时起,拥护列宁的人大会选举时获得多数票,被称为布尔什么维克;马尔托夫派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布尔什维克诞生,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null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四、1905—1907年革命 1905年1月22日(俄历1月9日星期日),沙皇军队镇压和平请愿的罢工工人,工人死伤达4600多人,造成了“流血星期日”的惨案,成为革命的导火线。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没有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工农联盟不巩固,工人政党没有统一。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它结束了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以來欧洲社会的“和平”发展时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对“亚洲的觉醒”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一、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917年2月27日(公历3月12日),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的性质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及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二、列宁的《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思考列宁的战略与策略思考列宁的战略与策略这个提纲回答了俄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方针和具体。 第一、《四月提纲》规定了俄国革命发展的总方向和性质。 指出:“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形式。 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要向群众:“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 第三、在经济方面,《四月提纲》提出,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并把土地交给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把所有的银行合并为一个实行苏维埃监督的国家银行;由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措施不是直接实现社会主义,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思考列宁的战争观思考列宁的战争观第四、在对待战争问题个,列宁指出: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然是掠夺性的战争。党的任务就是向群众耐心解释“护国主义“的错误,说明资本与帝主义战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求得和平,只有推翻资阶级。 第五、关于革命的策略,列宁指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收归工人代表苏维埃”。 三、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四、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nullnullnull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五、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晚上,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胜利召开。 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代表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和平法令》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缔结停战协定,然后通过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思考世界各国土地制度的差异思考世界各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土地法令》规定:毫无报偿地没收地主的土地,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买卖、出租、出典或以任何其它方式让出土地。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教堂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房屋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机构支配,将土地、耕畜和农具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六、苏维埃政权的全国的胜利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国内战争的开始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为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使用,保证战争的需要,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工业企业中,实行普遍国有化和严格的集中管理制。思考企业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利弊思考企业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利弊除大工业外,中小工业企业也收归国有,1920年11月20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拥有机械动力而工人在5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和未具备机械动力而工人超过10名的私营企业,都转为国家所有。 这样,除了一些没有雇拥劳动力的规模极小的手工业,几乎对所有企业实行了国有化。 对国有化企业的原料和生产工具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所属各管理总局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中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 1919年1月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生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 规定农民除留有必要的种籽、口粮和饲粮外,全部余粮按每普特(16.38公斤)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 征购余粮是按政府所规定的阶级原则进行的: 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一般不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贫农也列入征户。 思考战时政策与和平时期政策的差异 思考战时政策与和平时期政策的差异 国家对农民粮食的收集完全是根据国家确定的价格以迅速贬值的卢布来支付的。这种政策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联盟。这种带有强制性的粮食政策,自然引起农村富农阶级地激烈反抗。 就是中农和贫农也有不满情绪。 因而,国家派有觉悟的工人组成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对企图破坏余粮收集制的富农采取各种强制措施,甚至没收财产,予以逮捕。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在交换流通方面。 基本上取消了市场关系,将全部商业企业国有化。 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由国家统一掌握。 对粮食和其它必需品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禁止粮食和其它必需品的私人贸易,严禁粮食投机商和一切投机倒把。思考粮食的政治含义思考粮食的政治含义在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缺行之有效的情况下,对居民的粮食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分配制。 劳动居民根据配给证,按照国家统一固定价格获得一定的粮食和工业品,1920年改行免费配给,各类公用事业和分配给职工的住宅也是免费的。 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劳动的工资大部分甚至全部物化,货币工资失去实际意义。 配给制是按阶级原则进行的,首先保证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食品供应。 但食品的供应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居民粮食的一半要靠高价从非法的自由市场上购买。经济物化是进步还是退步? 经济物化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生产的缩减,经济的物化,所以货币、信贷和金融的作用大大降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具显著特点。 为了保证企业的劳动力,苏维埃政府在全国普遍实行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劳动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 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正确的。 它使苏维埃国家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人财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时,战时共产主义也存在许多弊病和错误。(思考中国文化中“大同世界”)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首先,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做得过急过度。 由于不顾客观条件,把全部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因为管理跟不上,致使一些企业减产或倒闭。 余粮收集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偏差。征收的不仅仅是余粮,甚至连农民的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也予征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工农联盟。 取消一切私人贸易,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 其次,战时共产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共(布)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从人性出发经济制度) 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三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920年初,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应当随着形势的好转,逐步改变战时共产主义这一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但联共(布)却认为,借助这些非常措施,可以加快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因而加紧推行战时共产主义,给苏俄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最终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比较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异同) 四、粉碎自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一、共产国际的建立 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由俄国、波兰等8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向39个共产党、左派社会党及其他团体发出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邀请书》,要求他们派代表出席大会。 1919年3月2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0个国家的51名代表。 列宁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报告。思考列宁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思考列宁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列宁在报告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报告提纲和列宁对提纲提出的补充决议。大会还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国际形势与协约国政策提纲》等文件,规定共产国际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在工人苏维埃的旗帜下,在第三国际的旗帜下联合起来”。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大会决定由每个支部代表组成执行委员会,由执行委员会选出5人组成执行局,列宁、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普拉廷和拉科夫斯基为执行局委员,季诺维也夫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任执行局主席。大会于3月6日闭幕。 共产国际的建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表明,各国左派力量已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彻底决裂,世界无产阶级有了新的国际中心和革命的战斗司令部。 共产国际的建立,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时期,即继承第一国际的事业,吸收第二国际的工作成果并抛弃其机会主义的脏东西,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null二、共产国际初期活动: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在苏俄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217人,代表着41个国家的67个组织. 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48个国家的103个组成的605名代表。 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在苏俄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58个国家的66个组织的408名代表。 共产国际与中国关系共产国际与中国关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世界影响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首先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高了对工农群众伟大力量和组织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认识,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同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进程。 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最深刻的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
本文档为【十月革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