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2012-05-14 3页 pdf 136KB 1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2108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3.1 通过情感关怀鼓励教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情感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让 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 地投入到工作之中[4]。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不仅要营造出和 谐、自主、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还要密切观察每位教师在情感 上的细微变化。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管理方式,管理过程中关 注教职员工的心理需求,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面对工作,愉快、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教 育教学工作中去,把一切教学任务都由被动地执行变为主动完 成。 3.2 学校人事管理...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3.1 通过情感关怀鼓励教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情感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让 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 地投入到工作之中[4]。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不仅要营造出和 谐、自主、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还要密切观察每位教师在情感 上的细微变化。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管理方式,管理过程中关 注教职员工的心理需求,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面对工作,愉快、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教 育教学工作中去,把一切教学任务都由被动地执行变为主动完 成。 3.2 学校人事管理要“以情动人,以心护人” 当前社会上流行“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笔者认为做到这一点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我”留人,“环 境”留人,“家”留人。这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做到真心呵 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将“五心三情”贯 穿于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4]。做到思想工作有情,物质激励融 情,精神鼓励含情。 3.3 做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 人事管理工作者通过学习国家方针政策,解读时事热点, 遵循科学发展的社会规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 大局,以顺应社会发展为统领来定位人事管理工作,找准教育 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确保其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积 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辉.浅谈党员档案的特点及管理中必须注意的问题[J]. 中国党 员,2002(1):98. [2]王玉菊. 浅谈党员档案管理[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 (3):145. [3]陈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忧患[J]. 城建档案,2003 (2):211. [4]罗海荣.党员档案管理之我见[J]. 档案与管理,2002(3):119. [5]刘树军,陈晓军.加强党员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2007 (1):67.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发展的 过渡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里,性无疑是最为 重要的话题之一。 我国现阶段的性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 均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郭瑞雪等调查发现,从未 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大学生高达 33.6%,而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 大学生中仅有 10.5%接受过来自父母双方的性教育。大学生的 性知识除来源于家庭(7.6%)和学校(13.3%)外,其余则来自报 纸杂志、音像制品、网络信息等社会途径,高校在性健康教育方 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1]。对于大学生这一青年知识群体的性教 育,要根据其身心发育特点,以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为基础,紧 紧围绕性道德、性法律知识,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在 开展性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点面结合,向全体大学生介绍科学 性知识的同时,也应对个别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其建立良好的性知识体系,促进其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1 大学生性心理特征 我国学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性心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 大学生性心理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生理急剧 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他们对异性的认识还披着一层朦胧的面 纱,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是异性间的吸引。不少大学 生不了解性知识。 1.2 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青年期闭锁心理的特点导致了大学生青年期性心理外显 方式的文饰性。他们虽然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 评价,但表面上却表现出拘谨、羞涩、冷漠;心里对某一异性很 感兴趣,表面上又表现得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做出回避的样 子;他们表面上显得讨厌那种亲昵的动作,实际却很渴望体验。 1.3 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崔志霞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摘 要: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有关 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性心理,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分析大学生面临的性心理问题,提出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策 略,以期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2)06-0021-03 教育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 Vol.30 2012 No.6 21- - 青年期是人一生中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不少大学生 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的性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而动荡不安。同 时,一些大学生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升华而导致 过分的压抑,少数大学生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不良的甚至变 态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窥视、恋物等[1]。 2 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和障碍 2.1 性冲动困扰 性冲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但是大学生容易产 生性冲动困扰,表现在行为上不知如何缓解性冲动,或者难以 接受自己的性欲望、性冲动。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既躁 动不安,又迷惑不解。 2.2 男生遗精恐惧 遗精是男性生殖腺开始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生理现象。有 些大学生对遗精有不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反应,因而一有遗精, 便感到不安、困惑、羞愧等。 2.3 女生月经期不适 月经来潮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 象。有的女生受错误观念的影响,对来月经有一种厌恶排斥的 心理。把月经称为“倒霉”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 2.4 性指向障碍 性指向障碍包括恋物癖、同性恋和自恋癖等非正常的性心 理或行为。 3 引起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3.1 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的内在冲突 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这 时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 友谊或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 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 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 3.2 对科学的性知识的了解欠缺 性是人生的基本需要,如果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人们 将缺少人生必要的一课。在我国,由于受几千年来性禁锢的封 闭意识束缚,大学生很难接受到有益的科学的性信息,大部分 大学生仍然对性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 3.3 性道德观念的冲突 随着社会的开放,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浙 江工业大学对全省十余所大专院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表明, 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变,大学生对西方的“性解 放”、“性自由”是持认同态度的。有 31.1%的大学生不仅认为“性 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 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有 21.9%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 行为是可以理解的;55.9% 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相 爱,无须指责。这些性道德观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大学生 的性道德观念与社会所提倡的性道德发生了偏离,甚至产生了 严重的冲突[2]。 3.4 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的影响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加上缺 乏有关性知识方面的辅导,转而从有关报刊、书籍、影视等渠道 了解。各种传播媒介中,性刺激量大大增加,那些庸俗的格调低 下的文艺作品特别容易污染大学生纯洁的心灵。 4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策略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性科学的教育特点,有的放矢。 4.1 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两部分。 性生理知识是关于性与生育的全部生物学的知识,如男性和女 性的身体构造、功能性反应系统的特点以及青春期的第一、第二 性征,生育的过程、反应与卫生常识等。性心理知识是研究人在 性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包括男女生理发育心理、 性别角色心理、恋爱心理、性变态心理等。性知识教育使当代大 学生揭开性神秘的面纱,改变性蒙昧状态,并采取适当方式释 放性心理能量,从而使大学生自觉地强化性心理卫生保健。 4.2 性道德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 爱情,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观,提高他们对两性关系的社会责 任感和义务,以增强大学生的性心理控制能力和性生理抵抗能 力,避免性道德失范。简单来说,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包括以下内 容[3]:(1)性责任教育。性责任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 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总是与应尽的义务联系 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养成健康的性道德自 我意识,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性情感和性行为。(2)贞操观教 育。应明确告诉大学生,贞操观体现了人类的羞耻感、自尊心, 重名誉、讲道德,性忠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强调自尊自爱是人 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教育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慎重对待 性问题,避免婚前性行为,且不可一时冲动,把贞操视为儿戏, 否则影响自己一生。(3)异性交往方法教育。所谓异性交往是指 两性之间为了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传 递反映两性差异信息的接触,使得双方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发生 相互影响的过程。在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中,教育他们掌握与异 性交往的方法与分寸。注意与异性单独接触的空间距离和时 间,学会如何看待异性好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掌握异性交往 中来往和拒绝的技巧,使异性之间能文明礼貌、有节制地交流, 增进友谊[3]。 4.3 性法律意识教育 性法律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 学生正处于性欲的高峰时期,青春期的冲动和对性的好奇使大 学生的性行为容易超出法律的界限,做出侵犯对方自由和权 利、违反法律的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性法律意识教育可以分为 性法律知识普及和性法律意识强化两部分。所谓的普及性法律 知识教育,就是普及有关性的法律知识,让大学生掌握我国法 律中有关性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 《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等。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必须首先 普及这些性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在性行为中有法可依。性法律 意识强化是指在普及性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法律 意识,使大学生在处理两性关系时自觉守法,在处理两性性行 为中约束冲动、控制情绪、平衡心态,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 范围内,使自己的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要求。 4.4 性心理咨询 22- - 心理咨询中的性教育与其他途径的性教育不同的地方在 于它的方法是心理方法,重在坦诚交流和平等对话,因此这种 性教育的效果最直接、最显著。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应针对性 心理咨询的具体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生理知识和性心 理知识的指导与咨询,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 的性观念。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婚恋方面的性问题,要给予适度 的性知识指导和必要的心理帮助,对性心理变态行为要分清事 情的性质,注意情与法、情与理、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教育大 学生摆正心态,树立健康、健全的性心理,正确处理爱情、婚姻、 学习、家庭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针对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进行性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 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性健康教育, 传播科学的性知识,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良好的 性道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青春,自尊自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冬云. 走出困惑: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董俊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 (3):53. [3]李远贵. 试论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2002(3):45. 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心理弹性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2)06-0023-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批 人员离家到外地经商、务工、学习,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 规模的人口转移。伴随着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一个新的课 题也摆在了广大学者面前,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这 个概念尽管在 20世纪 90年代就提出了,但一直没有引起家 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直到 2004年媒体大量报道了留守儿童 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留守儿童 这个特殊群体才受到广泛的关注。留守儿童是对我国广大农 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种特殊儿童群体的称谓,指由于父母双 方或一方外出经商、打工等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 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是对部分 儿童处于一种亲子分离现象的描绘。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之前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相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从心 理弹性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 1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儿童发展领域里,社会经济地位是备受关注的因素。在 心理学领域里它不只包括家庭经济资本(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 职业地位),还包括人力资本(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本 (如单亲家庭的结合),这 3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都有影响[1]。留 守儿童就是属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和高社会经济地位子女相 比,由于得不到家庭提供的高辅助性条件和社会支持,如吃和 穿、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学习处事的引导等。这种状态往往会作 用于儿童的发展,如健康、认知发展、学业成就、社会情感等方 面。现阶段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留守儿童的典型个案报道,并以其典型性来呼吁 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如《中国教育报》2004年 8月 15日的报道 “无奈的留守让他们失去多少关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报 道”[2]和《人民日报》2004年 5月 18日的文章“农村留守儿童思 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3]。这类文章在推动留守儿童引起社会关 注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从留守儿童一般生活状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 学业成绩、品德及行为问题等儿童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和外在 表现来总体描述和分析留守儿童的成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社 会、学校、家庭等不同角度提出妥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 学校策略、家庭建议等。如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等[4]认为,父 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父母外出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时 间变少了,因为留守儿童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如干农活、自己做 饭等。王艳波、吴新林、黄应圣、刘桂平[5]、王玉琼、马新丽、王田 舍[6]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中逃学、厌学、辍学、纪律差、迷恋 网吧的现象比一般儿童严重。 (3)少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内在特点的研究。其研 究多通过形成调查小组,采用一定的心理行为量表,对留守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个性发展等展开调查并与非留守儿童 进行比较。林宏[7]发现,有 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 内向、孤独。黄爱玲[8]认为,留守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的症状强 于女孩。从男女的性格分析,女孩相对较安静顺从,不易出现事 故,而男孩更好动,难管教,易发生问题。王丽芬发现,父母离开 时间的长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离开时间越 久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越大。 留守儿童研究的新视角 ———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思考 韦 炜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教研室,福建 厦门 361008) 教育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 Vol.30 2012 No.6 23- -
/
本文档为【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