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建筑与文化

2012-04-12 8页 pdf 2M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956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建筑与文化 北京传统四合院的 建筑与文化 梁玉贵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关键词:地域分布 文化内涵 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内城和外城的建筑布局 由于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 上继承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元大都的街 区设计对于明清城市职能建筑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尤其是以四合院为主体的建 筑形式,其重要性更加明显。 北京城以南北贯穿的中轴线为主 干,左右两侧分布着棋盘一样的街巷。 几条主要干道轴线并行,干道的两侧为 街巷和胡同。由于元大都规划对街道、...
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建筑与文化
北京传统四合院的 建筑与文化 梁玉贵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关键词:地域分布 文化内涵 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内城和外城的建筑布局 由于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 上继承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元大都的街 区设计对于明清城市职能建筑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尤其是以四合院为主体的建 筑形式,其重要性更加明显。 北京城以南北贯穿的中轴线为主 干,左右两侧分布着棋盘一样的街巷。 几条主要干道轴线并行,干道的两侧为 街巷和胡同。由于元大都对街道、 胡同的宽度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因此, 城市街区的排列形式被明清两代传承并 加以运用,成为城市职能建筑分布的基 础。有资料显示,明清北京城的干道宽 约25米,胡同宽只6—7米。两条胡同的 间距为50步(约合77米),大中型院落宅 基地的进深尺度刚好与之吻合,一些小 型的宅院则可以背靠背地容下两宅。 明清北京城内城和外城的建筑布局 主要是根据职能建筑分布的。从以往的 北京城职能建筑研究中可以看出,北京 城的内城主要是衙署、府邸、仓厂、庙 宇以及居住性建筑群等。其中仅就中央 官署的分布来看,元代中央官署与管理 大都城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大都城的东南 部以及中部,明清时期随着北京城址的 南移,城市重心也向南迁移,即中央官 署集中分布在紫禁城以南的千步廊两 侧,同时一些官署也表现出向皇城东南 部分布的趋势。从整体上看,明清时期 北京城官署机构多分布于东城,而平时 进出紫禁城全部由东华门进出,例如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西城地域内则聚集 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府邸宅院,例如礼王 府、郑王府以及众所周知的恭王府等大 型府邸。这些官署机构和府邸宅院的建 筑格局都是规模很大的大型和超大型四 合院,尤其是官署机构的建筑规模较一 般的府邸更加庞大。 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 61 传统民居 / CHINA HOMES 政府统治北京时期,一些新贵,包括参 众两院议员、各省军阀、富商等,在北 京购置、新建住宅的很多。这一时期新 建的四合院住宅,趋于理性阶段,生活 设施比较完备。由于不受皇制限制,在 开间数、屋顶形式、大门颜色装饰等方 面,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今所 见的,质量较好、较为实用的四合院住 宅,有不少是这个时期所建。 北京外城的建筑布局由于受地域和政 治因素的缘故,外城建筑缺少统一的建筑 规划,街巷及建筑都是按照河流的走向自 然形成,所以外城有众多弯曲、倾斜的街 巷和众多方向不正的建筑群体。同内城高 大的府邸官宅建筑相比,相差很多或 者说档次相差极大。由于受到民族分离制 的影响,来自全国各省的回、汉商家 和行会在外城的正阳门外大街附近建起了 住宅、商社、会馆和戏院等,还有将内城 的灯市、书肆等也迁至此地。这些带有行 业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总体看建筑规模一 般比较小,特别是外城是京城南侧的商业 繁荣地带,很多建筑的特色完全是迎合商 业的需要,建筑密集,建筑进深窄小,因 此外城的建筑特色等方面也与内城有很大 的区别。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外省市在北京 建立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 及各大城市设立的驻京城派出机构,供同 乡、同行业集会之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 社区。有些会馆有自己的戏楼,有不同的 演出,繁荣了北京的文化生活,因此外城 成为清代京师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据统 计,清代末期北京外城约有会馆460座, 是京城特有的建筑群体。 东富西贵建筑格局的形成 旧时北京有“东富西贵”的谚语,反 映的是历史上北京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 现象,同时也反映出老北京内外城的商业 经济、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势态。 所谓东富西贵是指东城富有和西 城金贵。北京自元明以来,就有西城 “贵”和东城“富”的现象,这里说的 东富是指元明清时期的朝阳门一带区 域。朝阳门古时称为齐化门,元代开辟 京杭大运河进京河道——通惠河,将南 粮北运的漕粮经通州转运到京城,而朝 阳门正是离大运河北端重要码头—— 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城门的主 要功能就是通过此门运漕粮进京,京城 用粮基本上均来源于此。所以,朝阳门 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是为 名副其实的运粮门。漕粮进入朝阳门, 就存放在朝阳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 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 新太仓等粮仓,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 库。《析津志辑佚•古迹》记载:齐化 门外“盖江南直沽海道,来自通州者, 多于城外居止,趋之者如归。又漕运岁 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从今天的 城市发展角度看,“东富”这种区域经 济、文化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显然是与 运河漕运有着密切的联系。各行各业的 商人看到这巨大的商机,都争相在朝阳 门关厢开设店铺。商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对东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而这里也便成为商贾们落脚居 住的首选之地,于是东城富商衙吏的豪 宅集聚,形成了巨富群居之地。《天咫 偶闻》卷十记曰“京师有谚云:“东富 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 城,”商人富户出于经营的需要,大多 喜好在东城活动或寓居。 明代这种情况没有大的变化。明代 南粮北运的漕船由于通惠河水量减少等 原因外,虽然不能直接到达城内,但是 漕船可以自通州经运河直抵北京城东南 隅的大通桥。物资也会经陆路转运进京 城,交易的中心仍会在东城及城厢地 区,这样,临近码头的崇文门、朝阳门 地区遂逐渐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 西贵是指明朝的王公大臣总喜欢把 宅第选在西城,这是因为西城有四季皆 景的什刹海等宜居之地外,还有就是因 为从西安门进出皇城上班则更加方便。 因此,自明代以来官吏士绅等贵族人群 相对集中居住在内城的西城区域,久而 62 久之就自然形成了西贵的格局。由于明 代不少公侯阁臣都居住在皇城以西,因 此至今西城的许多地名都与此有关,例 如:明代泰宁侯陈珪的宅第在西四北七 条,故名泰宁侯胡同,清代由于避讳, 改为泰安侯胡同。 东富西贵一说在清代还有另外一种 说法,就是北京城外城的前门东富西贵 说。以前门大街的中轴线为主,在清同 治、光绪年间,形成了北京重要的地缘 划分线,就是所谓的“东富西贵”。明 代前门大街的主要功能是皇家的御路, 而主要的商业区集中在当时前门大街的 辅路上,成了当时繁华商业的缩影。例 如煤市街、鲜鱼口胡同等地。从前门大 街到永定门这条中轴线的西侧,称之为 贵,就是官宦名流多,例如文学大师纪 晓岚等;这条中轴线东侧称之为富,聚 集了很多经商的人群,商行店铺密集, 其中餐饮行业有名的例如全聚德、都一 处等著名饭庄都位于大街的东侧。究竟 是内城的东富西贵还是外城的东富西 贵,其实都不重要,不过是北京城历史 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和时代的特征。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作为构成城市建筑体系的 基本单元,其建筑布局和的建筑形式与城 市的总体布局密不可分,成为上到皇宫下 到黎民百姓住宅的重要建筑体系,不仅具 有必要的建筑功能,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 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形成、发展以及传 承,自始至终都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 影响,其建筑立意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封 建礼制、伦理教化、宗法制度等多方面因 素。建筑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同时也是地 理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反映,而社会意 识是决定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在四合院 的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中,传递着很多民 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宗法、堪舆、 等级以及社会地位、经济因素等,这种建 筑与文化二者合一的营造理念,深刻的透 视出北京四合院建筑文化的背景,这些丰 富的建筑文化内涵,才是能够延续这种建 筑形式的千年根基,成为超出建筑本身的 实用功能,使之永久传承、继往开来的重 要因素。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四合院建筑文化内涵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合院建筑则是这一 建筑理念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四合院的 居住方式能够沿续几千年,它的社会背 景和思想理念其根源就是宗法制度。古 代的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按照血缘远近区别亲疏的法 则,能够体现古代社会尊卑有序、长幼有 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和规制。 进入文明社会后,以血缘家族为核心的宗 63 传统民居 / CHINA HOMES 法制度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成为贯 穿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思想统治和社 会结构的核心。这个时期的宗法制度体现 不同宗族成员的不同地位,维系亲情,维 护尊长特权。这些方面都在四合院建筑的 格局、建筑形式、建筑规模等方面得到了 验证。例如,在宗族势力下,人们生前聚 族而居,死后也都埋葬在本宗属的墓地。 这种建筑文化理念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 力,使得同一宗族的人享有共同的祖先, 共同的住所,共同的墓地。从文化内涵的 角度去深入观察,可以认为北京四合院是 这种思想理念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物质 表现形式,因此,这种族居的建筑形式, 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传承千年的精神支 柱。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四合院的家庭居 住形式作为以血缘为纽带,为四合院建筑 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宗法的印记。 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是四合院建筑设计中的重 点体现,是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建筑上的真实体现。中国封建社会中 封建等级制度是极为严格的。就其四合 院建筑本体来讲,四合院的规模大小和 建筑形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有许多的 资料记载等级制度规定,中、小型四合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院用于普通民宅,大型四合院或者超大 型四合院主要用于府邸、官宅和衙署用 房。其中对大型四合院及至王府等级的 超大型四合院的建造都有严格的界定, 如果逾制是会受到制裁的。例如,《乾 隆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工部”中 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 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 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 子府制及镇国公、辅国公制的府邸营建 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 三品官“余各有禁,逾制者罪之。”不 仅在建筑规制上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就 连在建筑的名称上,也对府邸宅院进行 了说明,明确了规定。例如“府”是指 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 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 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除此 之外,一般的官吏,例如尚书、大学 士、军机大臣等头衔,住宅只能称之为 “宅”、为“第”,绝不能称其为府。 如果逾制同样会受到制裁的。例如对大 门形制的规定。大门虽然在四合院整体 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和面积很小,但是它 的地位却很高,因为大门代表了身份、 地位和品级的象征,内涵丰富,因此, 大门的内在含义超过了实用的意义。四 合院建筑设计中严格遵循《大清会典》 中规定,对大门的等级、院落的层数, 主体建筑的规模以及建筑物上的装饰, 如梁架彩绘、屋脊兽吻的数目、门钉数 目,甚至屋顶用瓦的类别和颜色等,都 严格的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绝对不能 逾越。概括讲四合院大门的形制可以分 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 意门、蛮子门,以及平民百姓所用的小 门楼、随墙门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大门 使用限定,不仅是在建筑形式上的区 别,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和等级观念。这些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封 建社会里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以至于从 四合院落的外围观察,例如从大门、戗 檐、门钉、影壁或门板等建筑局部的做 法和形式,就可以知道其主人的身份和 地位,是文官,还是武将,是殷富之 家,还是一般百姓,于一斑可窥全豹, 正所谓门当户对,门第相当,充分体现 了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的严格性,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四合院建筑的 建造绝对遵守相关的规定,上至皇亲国 戚,下至官员和平民百姓是不敢越雷池 半步的。 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和伦理教化是四合院文化 内涵的又一组成。北京四合院建筑深受 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四合院建筑的 布局以及内外宅建筑形式的划分上充分 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充分肯定 了家族中的族权、父权、夫权的神圣地 位。突出了传统的“礼”、“孝”儒家 思想的概念。以建筑的类别和顺序向世 人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是家族式建筑构 成。其建筑格局充分体现了以家长为中 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的礼制观念 和儒家的基本思想,封建家庭秩序,贯 穿于四合院建筑的总体布局中。所以 说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组成 细胞。四合院内各建筑功能划分非常严 格。具体表现为安排住房一定要按照中为 上、侧为下的排列次序,即北屋为尊,两 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 64 安排家族内各种不同人员和外来人员。核 心内容归纳为就是内院位置优越的正房, 由长辈使用,中间客厅是家人聚会的场 所,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男佣 住外院的倒座房,小姐住后院。较大的四 合院建有后罩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 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完全是父慈子孝、夫 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 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大型的宅院还设有 内、外院的区分,女眷无故不得外出,外 人无故不得入内,礼法森严,封闭式的住 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南宋陈 元靓《事林广记》中称“凡为宫室(住 宅),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 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 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女无故不 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这些 看似简单的礼制物化形式,其中凝聚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 社会礼与乐的统一结合,以及强调规范性 和等级观念。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不 但能够掌握建筑的等级和功能,而且对理 解四合院文化的深厚内涵十分有益。概括 的讲,北京四合院建筑这种营建理念造就 了四合院的严整、凝重、和谐的建筑品 位,这也正是四合院有别于其它建筑类型 的独到之处。 堪舆 堪舆,又称风水。封建社会中被广 泛用于营建和陵墓的选址等方面。风水 因素是中国古代时期产生的一种生活环 境的设计理论。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极讲 究风水,因此,建筑风水学说是四合院 文化内涵的突出部分。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 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设 司天监成钦天监,负责测定阴阳风水, 清代统治阶级更是注重风水,凡遇大的 工程营建,钦天监都要派专人,相阴 阳,定方向,诹吉兴工,仪式十分隆 重。风水是一种精神支配力量,也是一 种心理安慰力量。由于宗法与风水的威 慑作用,是人们惧怕一种外来的力量。 《周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矣。”《礼记》:“百众以畏,万民以 服。”所谓迷信风水,是因为害怕,所 以才信服。例如建筑设计者认为住宅周 围的地势、方向能招致居住者一家的祸 福。因此,居住在风水师勘查过的四合 院中,人们心理很满足,很踏实,违背 风水,人们就惶恐不安。 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 的,风水是营建工程中至关紧要的因素 之一。中国“风水”学理论在北京民居 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居住技术的文化表 达。每建造一座院落,从择地、定位到 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 理论来进行。北京四合院的风水理论主 要吸取了中国的《易经》、八卦、风 水、阴阳以至儒家、道家、佛家的一些 理论原则,其营建理念强调的是“天人 合一”,即人对环境的影响与和谐关 系。不触犯神灵和祖先的禁忌,顺应自 然的发展,又符合伦理规范的要求,力 求营造一个适合人类安适生存的氛围, 子子孙孙,繁衍发展。从相关资料记载 看,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水术重视八卦的 理论、讲究内涵,例如正房须在坎位, 大门须开在巽位的位置,即“坎宅巽 门”。其理论依据是,“坎”为正北, 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 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风水理 论认为门开在“巽” 的位置可以通风纳 气、吉祥昌盛。其实,风水是一种精神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65 传统民居 / CHINA HOMES 支配力量,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力量。由 于宗法与风水威慑作用,-人们惧怕一 种外来的力量。千百年来,无论四合院 建筑如何演变,但是四合院坎宅巽门的 建筑格局却是始终如初,足见中国古代 风水理论的根基之牢固。 另外,四合院的风水除去建筑建造 的众多讲究之外,在房屋的布置、装饰 上以及在庭院树木的栽植上,也都有很 多禁忌风俗,比如院内不植桑树、松 柏、梨树和杨树,这些被看成是与对鬼 神、死亡、离散等禁忌有关。因此,北 京的宅院里多种植西府海棠、石榴、春 桃、枣树等,这样的植物春可赏花,夏 能纳凉,秋可尝鲜果了,正所谓“春华 秋实”,真正体现了老北京宅院树木的 显著特点。种植槐树是北京四合院的 一大特点,老北京人家槐树几乎是必 种的,因为古人认为正面种上三颗槐 树,作为公侯将相群吏列位的标志。后 人便以棘和槐代指朝廷高位。如“位极 三槐”。所以老北京人有在自家庭院中 种上三颗槐树的习惯,认为这样就有可 能预示自己的后人将有位列三公者,当 然,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而以。但这个习俗却使北京地区的槐树 广泛发展起来,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四合 院,种植槐树是肯定的。俗谚曰:“有 老槐,必有老宅。”由于槐树树型过于 高大,大都种在外庭或大门之外。 这些做法和讲究,更加体现出风水 概念的巨大能量。总之,凡是经过风水 师勘查过的四合院中,人们心理有一种 踏实、满足的感觉。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是多方面 的,这也是北京四合院之所以能够延续 千年长盛不衰的其独特之处,经过数百 年的营建,北京四合式建筑从平面布局 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 有的京味建筑风格,成为中国传统住宅 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建筑群体。 第一、是适应所在的地理环境。在 建筑布局上,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 平面上看是由一座座基本为一个正方形 庭院组成,庭院中的东、西、南、北四 个方向的所有建筑都各自独立,彼此间 有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抄手 游廊将各个房屋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 不松散,貌离神合,高度错落,富于变 化。这种建筑做法与其他地区的四合式 建筑有所不同。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 四合式民居,院落呈一个南北长而东西 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式建 筑,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 方形。这是因为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 因此上建筑形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北 京四合院之所以建成方形布局,是因为 冬天北方日照高度角小,采光的时间缩 短,而北京四合院为冬季多纳阳光,所 以建成方形院落布局,就更显得院落宽 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进而房 屋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获得较好 的采光和采暖效果。 第二、是以中轴线为核心,两边左 右对称的格局。北京四合院与中国传统 建筑一样,讲究中轴线的建筑做法,而 所有的院内主要建筑全部位于中线之 上,例如,居全宅中心的主房正中一间 称堂屋,地位最崇,通常是举行家庭礼 仪,接待尊贵宾客等重要家事活动的建 筑。而附属建筑则建于轴线的两侧,例 如,宅院中所有的卧室、餐厅、厕所等次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门楣栏板 66 要建筑。全院建筑整齐对称,主次分明, 井然有序。这种建筑做法适用于中国的标 准建筑形式,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 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只是 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式和建筑材质有着巨大 的差别。从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可以看出, 北京四合院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宗法礼制气 息,这种追求礼制的建筑做法,在北京四 合院中有更细微的表现。 第三、是大门的方位。就北京四合 院而言,最受重视的首要建筑莫过于宅 院大门了。四合院大门,北京人习惯叫 它街门。除一些规模很大的邸府大门位 于建筑群中轴线最前面以外,四合 院的大门一般都建于庭院的东南部位。 据说按八卦的方位,西北方向和东南方 向都是最吉利的方向,所谓一门定吉 昌。门为第一要素。阳宅三要:“门、 主房、灶”及六事:“门、路、灶、 井、坑、厕”,门为第一要素。风水学 家认为:“大门吉,则合宅皆吉矣,总 门吉,则此一栋皆吉矣。房门吉,则室 内皆吉矣。”首先风水讲气,宅门为气 进出之口,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 吉利。其次,北京内城住在大型宅院中 的人以作官的为多,官属火,门开在南 边,自然会官运亨通。第三,大门设在 东南向,称为青龙门,青龙为吉,门开 在此,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最吉利。 第四,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 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 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 凉,符合居住卫生,真可谓一举两得, 相得益彰。 第四、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 彩绘成为区别官民建筑装饰的重要手 段。为了烘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的 壮丽雄伟,北京民居的外表是最朴素无 华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墙与灰瓦构成 了城市的基调。在这呆板单调的环境 中,北京四合院的内部却选择了以红色 和绿色为主调的亮丽的装饰色彩。北京 四合院中所使用的红色油有紫朱油、朱 红油和红土烟子油、红土刷胶罩油,其 中亮丽的紫朱油和朱红油只有在王府中 才可以大面积使用,显示出王侯家“丹 槛朱户”的尊贵气派。北京大多数一般 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四合院广泛采用紫朱 油或红土烟子油,还因为这两种颜色同 属带紫色调的暖红色,它可以营造出一 种亲切热烈的气氛,非常适合于四季分 明的北方的居住环境,因为北方冬季较 长,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环境色彩 单调,特别是城区。这种暖红色调,可 与其周围的青绿彩画、大面积的青砖灰 瓦产生冷暖对比,能较好地调剂单调萧 瑟的气氛,赋予宅院勃勃生机。讲究的 人家在红色或绿色的梁枋上还要饰以色 调明快的彩画。北京的彩绘装饰手法比 较经济,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更强烈,但 不易长久保存。 第五、是四合院的坐落方位和主要 建筑的朝向。北京的四合院基本上以坐 北朝南院落朝向为最好,坐南朝北的次 之。但也有些大型院落,因为地理环境 的原因,或朝东或朝西。从整体上看, 大型院落等一些有地位的建筑群基本上 以南向的方位居多。无论建筑群方位如 何选向,主要的要看院落中主要建筑的 朝向。北京自古有“有钱不住东南房, 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间说法。庭院中 以北房为最好的位置,西房次于北房, 而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差,不是理想的 居住方位。因此,北京人在建造住宅 时,只要条件允许,一般都要将正房定 在院落的中线和坐北朝南的最佳位置, 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等围合 戗檐砖雕 67 传统民居 / CHINA HOMES 建筑。数百年来,这种建筑布局成为北 京城皇城以及内城主体建筑群的主要建 筑格式。但是,在一些不太规范的街 区,尤其是缺乏统一的建筑规划而属自 然形成的北京外城居住区,有些四合院 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例如受到河流走 向的影响,院落的朝向不能以正南或正 北来划分,从调查的情况,在这一 地区院落的朝向朝东或朝西方向的不在 少数,而且,有些院落的方位属于不正 的方位,这种状况成为南城住宅建筑的 特点。 第六、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 化,庭院中植树栽花、养鱼喂鸟,生机 盎然,形成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北京 四合院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载花 植树置石,以供观赏。常见的在四合院 内种枣树、石榴树寓意“早”生贵子、 多子多孙,种柿子树表示事事如意,种 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 的文化修养。院子里绿葱葱的树木给灰 色的房屋做点缀,也给生活在四合院里 的人们提供了树荫。此外民间还以大缸 养金鱼的习俗,多用直径为60到70厘米 的鱼缸养着各色的鱼并种着荷花,寓意 吉利。同时,这个大鱼缸还具有防火用 水以及调节湿润空气的功能。夏天天气 炎热,还可在庭院中搭设天棚遮阳避 暑,以待宾客。老北京有“天棚鱼缸石 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俗语,就是 北京官宦和生活比较殷实人家的生活写 照。总之,方形四合院更符合人们的日 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庭院中得到交 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 用,因此,北京四合院不仅亲切宁静, 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七、北京四合院的装修、雕饰、 彩绘等建筑艺术,是北京四合院建筑的 一大亮点,这些建筑艺术也处处体现着 民俗、民风和民族传统文化,寓意深 远、内容丰富,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 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常见的雕刻艺 术以砖雕、石雕、木雕等最多。石雕、 砖雕多见于大门的门头、门额、看面 墙、戗檐砖、门墩以及影壁等众多的建 筑构件;木雕多见于门窗装修、以及建 筑内部,例如花罩、落地罩、圆光罩、 槅扇等。雕刻手法有平雕、浮雕、透雕 等。平雕是通过图案的线条来表现,例 如,大门内侧的象眼或者看面墙的一些 雕饰;浮雕是突出立体感,给人一种呼 之欲出的真实感觉,例如,戗檐砖、影 壁、门头、门墩等;透雕常见于落地罩 等。四合院的雕刻内容十分丰富,涉猎 广泛。主要内容分为吉祥如意、避邪、 祝寿、风雅以及富贵吉祥等不同的类 型。图案有动物,例如:狮子、麒麟、 马、牛、羊、猴、鹿、蝙蝠等。花卉、 花鸟图案有:梅、兰、竹、菊四君子; 松、柏、寿桃、石榴、莲花、牡丹、葡 萄等,还有如“松鹤延年”、“喜鹊登 梅”等吉祥寓意的吉祥图案等。文字图 案有:吉祥如意、寿字、福字、万字、 平安等。风雅图案有:书卷,明八仙、 暗八仙等故事、诗词、博古等。除此之 外,附在抱柱上的楹联,大门上的门联 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 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 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 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和书卷气息。 给四合院建筑营造了一种书香翰墨、内 涵丰富的氛围。 结束语 明清两代的四合院继承了元代建筑 的精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 使前朝的建筑形式、建筑内涵、建筑技 术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并使之发扬光 大。今天北京的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明 清两代的建筑遗风,是我国惟一幸存的 封建帝王时代首都的民居建筑形式,是 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作 为中国庭院式住宅,特别是中国北方地 区的典型代表,所体现的是最普遍、最 大众化的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 向,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绝 不亚于帝王的宫殿和园囿,是中华民族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某宅的石榴树 68
/
本文档为【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建筑与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