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2012-04-05 44页 pdf 1M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5558

暂无简介

举报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姓名:刘爱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指导教师:罗锦秀 20090504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摘 要 目的: 1.运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考查家庭治疗前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 系状况。 2.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良亲子关系的改善作用。 方法: 测评方法:本课题应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I玎)》量表,在家庭治疗干预前 后分别对23例抗抑...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姓名:刘爱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指导教师:罗锦秀 20090504 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摘 要 目的: 1.运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考查家庭治疗前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 系状况。 2.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良亲子关系的改善作用。 方法: 测评方法:本课题应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I玎)》量,在家庭治疗干预前 后分别对23例抗抑郁药结合家庭治疗组(简称试验组)和23例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组(简 称对照组)两次测评,并采用Z‘检验对两组性别(均满足Z。检验条件)有无差异进行 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t检验对两组年龄、两组前测验和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 系分值(均满足独立样本t检验条件)有无差异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试验组前、 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系分值有无差异性,以及对照前、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系分值有 无差异性进行比较。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师在专用治疗室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80分钟的会谈。 家庭治疗强调整体论意识,将家庭内的人际互动模式视为与精神病理相关的因素,因 此,干预技术着力于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行为及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模式,以此缓 解和消除症状性问题。治疗中医患关系平等,一丌始就宣布“治疗室里无患者,大家 都是咨客”。治疗会谈丌始,运用家庭评估四部模式评估患者的家庭系统为治疗指名方 向,治疗中依情境、话题需要运用循环提问、假设提问、结尾评论、布置家庭作业等 技术进行干预。家庭治疗以系统论为观点,不直接追求认知上的领悟而是用间接的方 式(提问过程启发思考)引发互动模式的变化。会谈结束前精心布置家庭作业,让家 庭成员共同完成。访谈间隔为数周,以使家庭自身发生变化。 结果: 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总体PCRT百分位等级偏高。前测验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 总体上,消极拒绝型百分位等级处于一般水平(试验组百分位等级为50,对照组为55), 其余各类型亲子关系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尤以严格型、期待型、干涩型、不安型、 溺爱型和盲从型最为严重。 2.试验组与对照组前测验PCRT分值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 前测验亲子关系状况在各项目得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样本具备可比 性。 3.试验组与对照组后测验PCRT分值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 系得分比较中,试验组成员的得分总体上低于对照组,在积极拒绝型、不安型、盲从 型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但在消极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 溺爱型、矛盾型和不一致型上改善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4.试验组f;{『、后测验PCRT分值比较:试验组在家庭治疗干预后各类型亲子关系 百分位等级水平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消极拒绝型和不一致型外,其余八个 类型的亲子关系均达到著差异水平。其中,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不安型、溺爱型、 盲从型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 结论: l、总体来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普遍存在一种或多种不良好亲子关系,问题 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管束过于严厉、苛求,过多溺爱,期望值过高,过度保护、干 涉、娇惯等现象上;其次为父母教育态度的矛盾与不一致;另外部分父母存在着对孩 子忽视、不信任等现象。 2、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治疗干预前,试验 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亲子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治疗后,试验组各类型亲子关系 状况后测验得分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后测及其自身前测。表明,无论是横向比较还 是从纵向比较,试验组患者亲子关系状况在家庭治疗干预后改善显著。 关键词:家庭治疗干预青少年抑郁症亲子关系 TheInterventionalStudyofFamilyTherapyinImproving Parent—childrelationshipofAdolescentswithDepressiveDisorder Abstract Purposes: 1.Beforeandafterfamilytherapy,according((Parent-childrelationshipTest(PCRT)》to investigatetheparent—childrelationshipofadolescentswithdepressivedisorder; 2.Consequently,toexploretheeffectsonimprovingtheconditionofil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ofadolescentswithdepressivedisorderbymeansoffamilytherapy. Methods: Evaluationmethods:ThiSstudymostlyadopts((Parent.childrelationshipTest(PCI玎)》in investigatingthetwiceevaluationsof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familytherapy,which aredividedintothefirst23casesonlyusingantidepressanttreatment(referredtoasthe controlgroup),andtheanother23casescombiningwithfamilytherapy(referredtoasthe experimentalgroup)。SPSS13.0softwarewereusedforanalysis:Gendersbetweentwogroups ..2 werecomparedwithZanalysis;ages、pre-testandpost—testscoresofvarioustypesof parent—childrelationshipwerecomparedwitht-test. Treatmentmethods:Psychotherapisthadatalkabout80minuteswiththepatientandhis/her familymembersinaspecialtreatmentroom.Familytherapyemphasizestheholism consciousness,andfamilyinterpersonalinteractionisconsideredasarelevantfactorto psychopathology.Inordertoalleviateandeliminatethesymptoms,cognitivemodel, emotionalmodelandinterventionwhichfocusontheimpactofexchangebehavioramong familymemberswereused.Psychotherapistsandpatientsshouldkeepequalrelationduring thetreatment,“therearenopatients,andweareallconsultants”.Firstly,four-partmodel familyassessmentwasusedtoevaluatethepatient’Sfamilysystem.Then,accordingto differentsituationsandtopics,cycleofquestions,questiontheassumptionthat,attheendof comments,lay-outhomeworkandotherinterventiontechnologywereapplied.Systemisthe viewpointoffamilytherapy,usingindirectway(enlighienthinkingbyquestions)ratherthan directpursuitofthecognitiveunderstandingtoraisechangesininteractivemode.Intheend oftreatment,psychotherapistarrangedhomeworkelaboratelyandaskedfamilymembersto completetogether.Intervaloftreatmentisseveralweeksinordertoobtainfamilychangesby itself Results: 1.Youngpatientswithdepressionhaveahi曲percentilelevelofPCRTingeneral.Pre—test showsthatpercentiledeclinedtoanegative—typelevelsinthegenerallevelofexperimental groupandcontrolgroupingeneral(experimentalgrouphas50percentilelevel,andthatof controlgroupis55),theremainingtypesofparent—childrelationshipscoresarehi曲erthan thegenerallevel,especially,stricttype,lookforwardtotype,drytype,anxietytype,and blindlydotingarethemostserioustypes. 2.ComparingPeRTpre-testscoresof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theitemsscores ofpre-teststateoftheparent—childrelationshipforyoungpatientswithdepressionof III 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don’t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P>O.05),thus,these twosamplesarecomparable. 3.ComparingPeRTpost-testscoresof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experimental groupscoresislowerthancontrolgroupingeneral,thescoresofrefusetotypeinthepositive, anxietytypeandblindlytypereachthelevelof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butthe scoresofrefusedtotypeinanegative,strictlytype,lookforwardtotype,interferencetype, dotingtype,contradictionsandinconsistenciesinthetypedon’treachthelevelofsignificant differenceanddon’thaveobviousimprovement. 4.ComparingPeRTpre—testandpost—testscoresofexperimentalgroup:afterfamilytherapy intervention,varioustypesofparent-childrelationshippercentilelevelofexperimentalgroup improvedinvaryingdegreesthanbefore,eighttypesofparent—childrelationshipreachthe levelofsignificantdifferenceexceptnegativetypeandinconsistenttype.Amongthem,the activerefusaltotype,thestricttype,anxietytype,dotingtype,blindlytypeachievethelevel of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s: 1.Generallyspeaking,oneormultibadparent-childrelationshipexistinthemostfamiliesof patientswithadolescentdepression,forexample,parentscontrolchildtooharshand demanding,over-indulgent,over-protection,OVer-interference,expectationstoohighandSO on;parents’educationalattitudeiscontradictoryandinconsistent;evensomeparentsdonot trustandpayattentiontotheirchildren. 2.Familytherapyisusefulinimprovingthebadparent.childrelationshipforadolescent patientswithdepression.Beforefamilytherapyintervention,theparent-childrelationshipof 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don’t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Afterfamilytherapy, PCRTpost-testscoresofexperimentalgroupare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itself pre-testscore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stateofpatients’parent.childrelationsimprove significantlyafterfamilytherapyintervention,whetherverticalorhorizontalcomparison. Keywords:familytherapy;intervention;Adolescents;depressiondisorder; Parent-childrelationship I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刘爱英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罗锦秀主任医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 的研究成果。文中任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 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 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 丌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 医科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 位仍然为山西医科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蒸:逸指导教师签名:;雾影乏L R期:丑年』月卫日R期: 皇竺[ 年二L月上日日期:珥年—臼血同 (本声明的版权归山_西医科人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山两医科人学硕Ij学位论文 .i_‘..JL 刖 吾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大 困难,使其遭遇各种生活事件,如挫折、压力、不幸等时较成年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抑 郁、低落,产生悲观,甚至轻生【I】I。而这一时期的频繁抑郁被人们认为是“成长风暴” 或“成长痛苦”,成为青少年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2】2。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极为复杂,受个体遗传、人格、归因方式、家庭 因素、社会支持、同伴交往等关系的影响【3】。虽然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较为多见,但各 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即所谓的生活事件,如挫折、 遭受不幸等,同时出现情绪抑郁、低落过程中产生悲观,甚至轻生,通常具有较强的 隐蔽性,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据统计,全球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近30年里大幅度增长【5】,抑郁症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6】,青少年 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18%t7|。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行为、情感交流、文 化素质、思想理念等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情 感交流少、疏远、娱乐少等,会出现焦虑、抑郁的人际关裂81。 有研究【9,10】显示,抑郁是青春期的常见症状,不良家庭因素与青少年抑郁发生密切 相关。家庭父母关系不融洽、养育环境及教育方式不良会造成不良亲子关系,继而使 青少年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如过分关心或忽视,过分控制或放纵,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 或忽略等因素均对子女的心身健康与独立成长有重要影响,并对青少年发生抑郁症有 着重要作用【i1,121。因此探讨如何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良亲子关系对对于青少年抑 郁症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学校学生,而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多 采用团体训练课程的方法。Brock和Coufal回顾了几个常被应用的训练课程,包括父 母效能训练、做合格父母的系统训练、亲子关系提高训练、父母一青少年关系发展训 练、行为训练及亲和训练【13】13。但对已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状况及其改善 方法文献报道甚少。而家庭治疗,作为上世纪4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的--f-l,t∑,理治疗方 法,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促进疾病康复方面的杰出贡献给人以深刻启示。 Cottrell和Boston回顾了近20年来系统家庭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发现这种 山两医科大学硕lj学位论文 治疗理论与技术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治疗非常适用【14】。 家庭治疗,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系统论”的观点去 分析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行为,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庭互动模式 作用的结果,其焦点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上,将个体问题转向关系问题,对 家庭的不良互动模式进行扰动,改变孳生个人心理症状的家庭关系格局,协助实现“健 全”家庭的功能,改善不良亲子关系,减少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负面影响【15,16,17】。 因此这种互动模式作用下的家庭系统是个体“发病的场所’’,也是解决与家庭相关的个 人问题的“治疗所”,要处理和消除当事人存在的问题或症状,不该单从治疗个人着手, 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f18】18,干预家庭结构和交流互动模式为重心改善亲子关系【旧l。 2 山两医科人学硕fj学位论文 I.研究对象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从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止。全部研 究对象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病人。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及医患道德等如下: 1.1入组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t20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 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t2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②首发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介于21~35分、抑郁自评量 表(SDS)总粗分大于41分; ③接受两种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帕罗西汀)中的一种药物单一治疗; ④年龄为13~22岁,汉族,性别不限; 1.2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酒精等物质滥用者; ②半年内有异地迁移计划者或严重躯体残疾,无法完成随访者; ③共患其他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④半年内计划怀孕的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 1.3对象选择及分组方法 对于服用本研究规定的2种抗抑郁药之一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 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将服同种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结合家庭治疗组(简称 试验组)和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所有接受抗抑郁药结合家庭治疗的患者 组成试验组,所有仅接受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组成对照组。 I.4伦理道德原则 ①遵从自愿原则,得到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自由退 出研究,并保证其获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权力不受到损害。 ②遵循保密原则,对涉及参与者隐私、个人安全等问题均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山两医科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2.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验工具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方真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 测验(PCIU)孩子版》。该测验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为我国心理界人士广泛采用。 它由10个内容量表组成(见表1),将亲子关系按照父母的管教态度分为五类,每类 又分为两型,即拒绝(A消极拒绝型、B积极拒绝型)、支配(C严格型、D期待型)、 保护(E干涉型、F不安型)、服从(G溺爱型、H盲从型)和矛盾不一致(I矛盾型、 J不一致型)(其内涵见表1i1】)。每一个类型有10道题,得分以换算成的百分位等级 表示,满分为100,50分代表一般情况,小于50分被认为可能存在该种不良好的亲 子关系,得分愈高表示该种不良亲子关系愈严重【221。 表1豪子关系诊断测验结果慨念内涵: A消极的拒绝型父母对子女所说的话不理,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情不好等态度{巨绝的态度—— B积极的拒绝型父母对孩子有体罚.虐待.威吓.苟求。放弃养育责任等态度 C严格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支配的态度{妻翥豪亘孬i百百两西沥fj嚣酹西霸量i爵再I趸历萌弓石爵面西磊万焉丽 从父母的要求去饿.即望子成龙 E干涉型大致与期待型相同.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的去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保护的态度{与霉趸甄两再瑁正霜勇磊再鄹匠匿紊丽爰葡珏萼j诉秀蟊五冠秀骑疆甄丽 对孩子过分负责给予过分的帮助 G溺爱型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都是无条件的接受对孩子过分喜爱.想尽一切 服从的态度』塑璺至型韭塑塑塑墅堑兰塑堕望堡堕笪壁塑塑——.一 一一一一 一 H盲从型让孩子持有—切权力父母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也要接受孩子的要求 l矛盾型对子女的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管教态度缺乏—贯性 矛J舌的态度了再丽萌页落甄蔽幂颈丽丽菊裢晡萌丽玩两酝丽夏雨霸鬲 来阻止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测验。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员于入院当同 或第二R进行前测验,测评工具为《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以评估青少年抑郁 障碍患者家庭治疗前亲子状况。 第二阶段:家庭治疗。试验期间对试验组成员进行家庭治疗干预,而对照组成员 不进行任何干预。试验组患者于入院第4日至14同期间进行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为 干预对象,针对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及家庭成员 4 山两医科人学顾十:学位论文 间的人际关系进行扰动,以改变孳生个人心理症状的家庭关系格局,改善亲子关系状 况,减少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负面影响,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治疗师在我科住院楼 专设的心理治疗室内,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每次历时80分钟的治疗性会谈,每次 会谈间隔不小于一周。 第三阶段:后测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参加后测验,测评工具为《亲子关系诊断 测验(PCRT)》,以评估家庭治疗后亲子关系状况。试验组后测验时间为首次家庭治疗 后第三周,对照组为出院前三日内完成。 第四阶段:数据处理。全部资料均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 z‘检验对两组性别(均满足Z‘检验条件)有无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 样t检验对两组年龄、两组前测验和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系分值(均满足独立样本t 检验条件)有无差异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试验组前、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系 分值有无差异性,以及对照前、后测验各类型亲子关系分值有无差异性进行比较。 4.家庭治疗方法 4.1家庭治疗概念及主要理念: 4.1.1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指针对家庭的心理问题而施行的心理治疗工作。其将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以“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庭互动模式作用的结果,其焦点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 际交往上,将个体问题转向关系问题[15,16,17】,通过访谈和行为作业传达信息,对整个 家庭系统进行干预,以影响家庭结构、交流和认知特点【23】,通过改变家庭内的“人际 互动模式和规则",变化症状维持的家庭条件,达到使咨客变化的目的‘241。 4.1.2家庭治疗的主要理念【25】: (1)以“家庭"为着眼点,针对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而不看重个人问题 行为。 (2)以“家庭发展”的观念了解家庭问题,用动态眼光分析“个人症状"与“家 庭”的病理关系 (3)以“系统’’的眼光体会家庭现象,通过家庭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变。 山两医科人学顾一}:学位论文 4.1.3家庭治疗的目标【23'24'26】: 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免除人际冲突 促进宜有的”家庭沟通”,维持交流需要 帮助顺利渡过”家庭发展”的阶段,能按步适应成长 鼓励适当的”家庭团结”,相互供给妥当情感支持 促进树立适当”家庭界线”,建立”家庭认同感” 协助发挥有效”家庭适应”,能处理解除面临困难 协助树立”家庭规范”,促使家庭生活有重心与方向 4.2家庭治疗设置及流程: 心理治疗师在专用治疗室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每次80分钟的治疗性会谈。家 庭治疗强调整体论意识,将家庭内的人际互动模式视为与精神病理相关的因素,因此, 干预技术着力于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行为及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模式,以此缓解和 消除症状性问题。治疗中医患关系平等,一开始就宣布“治疗室罩无患者,大家都是 咨客”。治疗性会谈丌始,运用家庭评估四部模式【27】评估患者的家庭系统为治疗指名方 向,治疗中依情境、话题需要运用循环提问、假设提问、结尾评论、布置家庭作业等 技术进行干预。家庭治疗以系统论为观点,不直接追求认知上的领悟而是用间接的方 式(提问过程启发思考)引发互动模式的变化。会谈结束前精心布置家庭作业,让家 庭成员共同完成。访谈间隔为至少为一周,以使家庭自身发生变化。 4.3家庭治疗的操作技术 l、循环提问:治疗性会谈常用提问的提问技术。是指当着全家人的面,轮流、反 复地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另外一个成员行为的观察,对另外两个家庭成员之间 关系的看法,或者问一个人的行为与另外一个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类拐弯抹 角的间接提问在被问者的回答和其他听者的“内部回答”之间制造了差异,引起持续的 比较和搜索过程,因而极具启发性、暗示性,有人称之为“循环催眠’,【231。 2、差异性提问:设立两种有差异的对比情况,涉及压缩症状,扩展无症状的时间、 场合或人事的情境性问题,以澄清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时,在时、空、人事等情境方面有 何差异,以启示症状性行为的出现是有条件性的【18】,尤其注意提问“例外情况”,不 仅让患者意识到对症状应负的责任,而且也促其家人反省自己在患者症状发生中应负 的责任【281。 6 山两仄科人学硕lj学位论文 3、假设性提问:包括前馈式(资源取向)和反馈式提问。前馈提问是一种面向未 来的以对未来的假设为前提的提问技术【29|,刺激家庭构想对于未来的人、事、行为、 关系等的计划,故意诱导这些计划成为将会“自我应验的预言”。或者反过来,让有关 人员设想在存在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如何使不合意的行为再现,以诱导针对这些因素的 回避性、预防性行为,促使来访者及其家属思考症状存在的意义。反馈式提问是一种 以与现实相反方向的的假设进行提问的技术,以促进促进咨客本身对自身症状存在原 因的思考,提示自身在症状性行为持续存在中的责任,暗示其症状的存在虽有所得, 但也有所失【29】。 4、阳性赋义:是指在系统家庭治疗中,对一个所谓的“病理性"行为从积极的方 面重新进行描述【18,30】,以使家庭重新给这个行为一种新的意义,或者使家庭发现这个 行为可能具有的某种功能。这种积极方面的表述往往采用“夸张的表扬”,以促使家庭 成员反思症状背后的意义。通过这样一种过程,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可能会得到重新塑 造。在重新定义的过程中传达了一种信息一情景是相对的,扩展咨客及其家庭成员间 看待症状性行为问题角度,改变以往以轻蔑、指责等看问题的“阴性强化”态度,而 代之以一种新的看问题的观点【30]。 5、去诊断:将咨客从病态标签的压抑下解放出来,解除病人角色。暗示其有些心 理行为症状并非人格结构中不可动摇的成分,也不是器质性病变的后果,咨客自身对 症状具有影响力[181。 6、家庭作业:治疗师为将干预效应延续至治疗室外,通常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 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产生扰动。治疗师当着病人的面,根据治疗中验证的假设, 设定不同于以往的任务,通常显得出其不意,有悖常理,但愉快幽默,意味深长,旨 在冲击功能不良的家庭动力学模式。以扰动家庭动力学模式,继而使其形成新的方式 和感受。有的作业直接指向靶症状,有的则似乎与当前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是通过影 响家庭的认知、互动行为而间接起作用。布置这些扰动作用强大的作业需要有良好的 治疗关系作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引起阻抗、治疗关系中断【18,291。如,症状处方,单双 日作业等。 山两医科人学硕l:学位论文 5.技术路线 治 疗 组 8 整 理 资 料 、 统 计 学 分 析 山两医科人学顾fj学位论文 1.研究样本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结 果 本研究收集样本时间为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共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青少 年抑郁症患者共46例(男25例,女21例),无脱落病例,其中试验组23例(男性12例, 女性1l例),对照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 表2组间年龄比较 分组 年龄 t值 P值 试验组 18.04±2.440 0.419 0.677 对照组 17.74±2.490 表3组间性别比较 分组 男 女 Z2 P值 试验组 12 11 0.088 0.767 对照组 13 10 从表2和表3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分别进行t检验和Z2检验,结 果显示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O.05),说明组间人群年龄、性别相匹配,来自同一 群体。 2试验组与对照组PCRT前测验分值比较: 表4试验组与对照组PCRT前测验分值比较 A消极拒绝型15.13±4.∞ B积极拒绝型16.57士4.66 C严格型 20.00±439 D期待型 18.78±4.81 E干涉型 19.78士4.92 F不安型 22.35土3.01 G溺爱型 19.744-332 H盲从型 18.09±4.43 l矛盾型 18.挖±3.59 J不一致型 17.13士3.67 16.43士4.01 16.87±3.∞ 1843士3.76 18.61±4.弱 19.91±4.47 21.22±3.捣 18.52±2.92 17.61士3.91 17.30士4.49 16.65±4.24 .1.03 -O.24 1.30 O.13 .0.10 1.22 1.32 O.39 0.76 0.41 (·为P<0.05:··为P<0.01) 9 的 弱 刚眩 ∞刀乾 ∞ ∞ :}; ∞ :{;盯∞ 髓M∞∞刚耵 山两仄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1)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亲子关系现状: 由上表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上,消极拒绝型百分位等级处于一般水平外, 其余各类型亲子关系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尤以严格型、期待型、干涩型、不安型、 溺爱型和盲从型最为严重。可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普遍存在一种或多种不良 好的亲子关系。 (2)试验组与对照组前测验得分比较: 在家庭治疗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亲子关系状况在各项 目的份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样本具备可比性。 3试验组与对照组PCRT后测验分值比较: 袭5试验组与对照组PCRT后测验分值比较 A消极拒绝型14.83±3.95 B积极拒绝型14.48士337 C严格型 16.87±2.60 D期待型 18.13土3.85 E干涉型 19.26±3.86 F不安型 18.91士3.01 G溺爱型 17.57士254 H盲从型 15.43士2.83 I矛盾型 16.48±3D6 J不一致型 16.74士3.56 16.39士3.55 16.78土3.73 18.17士3.65 18.17±4.04 19.87±442 20.91±323 18.30士2.弱 17.30±3—40 17.78土449 16.65土4.21 (·为P<0.05:··为P<0.01) 此表可见,在家庭治疗干预后测得各类型亲子关系得分比较中,试验组成员的得 分总体上低于对照组,在积极拒绝型、不安型、盲从型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 0.05),但在消极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溺爱型、矛盾型和不一致型上改 善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lO 削 御 写! 郇劢 盯惜 m ∞ m ^ 之 ^ n n 乏 ∞ 之 ^ n % 弘 引刚∞ 阳引诒的 弱娼柏{f;的静的的引弱:f} 山两仄科人学倾1:学位论文 4试验组PCRT前、后测验分值比较: 袁6试验组PCRT前、后测验分值比较 A消极拒绝型15.13士4.印 B积极拒绝型16.57士4.66 C严格型 20.00土4.39 D期待型 18.78士481 E干涉型 19.78±4.49 F不安型 22.35士3.01 G溺爱型 19.74土3.32 H盲从型 18.09±4.43 1矛盾型 18.22土3.59 J不—致型 17.13±3-67 14.83士3.95 14.48±3.37 16.87土2.∞ 18.13士3.85 19.26士3.86 18.91士3.01 17.57士2.54 15.43士2.83 16.48士3.∞ 16.74土3.弱 1.91 4.61·· 4.90·· 2.23· 2.79· 7.19·· 4.06·· 4.41·· 3.60·· 1.12 (·为P<0.05;··为P<0.01) 从此表看出,在家庭治疗干预后试验组各类型亲子关系百分位等级水平较干预前 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消极拒绝型和不一致型外,其余八个类型的亲子关系均达到著 差异水平。其中,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和矛盾型达到极显 著差异水平(Po.05)。 的 柏弱∞ ∞盼∞引弱∞ ∞ 弱 盯昭 盯M ∞ ∞ 们 耵 山两医科人学硕.I二学位论文 讨 论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亲子关系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有限的时间 内,对其进行干预并非易事。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试验组在接受家庭治疗后,该组青 少年患者的亲子关系状况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说明我们的家庭治疗是有效果的。由 此可以看出,利用家庭治疗方法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亲子关系不良的问题是可行 的。 对试验组青少年患者各类型亲子关系状况前后测得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见表4、 5、6)结果显示: 第一、家庭治疗改善了试验组前少年患者亲子关系的总体状况。在试验前,试验 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亲子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2次家庭治疗后其亲子关系状况 后测得分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后测和自身前测。这表明,无论是从横向比较还是从纵 向比较上看,试验组青少年患者的亲子关系状况改善显著。 第二、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患者亲子关系不良的10个类型的影响不同。表5和表6 联合显示,家庭治疗后,试验组各类型亲子关系百分位等级水平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 度改善,除消极拒绝型和不一致型外,其余八个类型的亲子关系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其中,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和矛盾型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本文档为【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