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A # # 艾滋病于 =>’= 年在美国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 年 > 月 !$ 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3B3)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CDE;FGHI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A # # 艾滋病于 =>’= 年在美国同性恋者中"/>
首页 >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2012-03-22 3页 pdf 5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3234

暂无简介

举报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 -,0*1 234 3)..565 789: !"# ,8: $ -;) 关键词:艾滋病;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A # # 艾滋病于 =>’= 年在美国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 年 > 月 !$ 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3B3)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CDE;FGHI FJJ;K8...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 -,0*1 234 3)..565 789: !"# ,8: $ -;<: !%%& ·综# # 述·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丁# 洋,李# 峰,关# 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 关键词:艾滋病;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A # # 艾滋病于 =>’= 年在美国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 年 > 月 !$ 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3B3)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CDE;FGHI FJJ;K8IHLFDFHKDM NMKIG8JH,-1BO)的概 念,指出艾滋病是不明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所导致的卡波肉 瘤、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其他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 !]。=>’" 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和病毒分类学会将 .-7 P 02.7Q! P -+7 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JCK FJJ;K8IHLFDFHKDM SFQ G;N,017),又称艾滋病病毒[A]。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 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从而 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目前发现的 017有两个型(017Q=、 017Q!)和 ’ 个亚型(-、T、TU、3、B、5、/、6)。一般来说,017 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A 种途径致病[$]。中国已 进入艾滋病快速传播期,所面临的 -1BO 形势也十分严峻。 中国国家卫生部 !%%" 年 == 月 !! 日通报了中国艾滋病流行 现状:我国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艾滋病疫情进一 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截止 !%%" 年 =% 月 A= 日,全国 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 =’A &AA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 ""& 例,死亡 =! $"$ 例[?]。笔者现就艾滋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 =# 脏腑辨证 =: =# 脾脏虚损# 李发枝等["]认为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 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运化功能失常, 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渐致心肝肺 肾受损,终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另一方面,脾运不健,则湿 邪内生,故脾气亏虚伴有湿邪,进而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 尤其是脾、肺、肾三脏亏虚是贯穿艾滋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 临床上艾滋病在无症状期舌质多偏淡,舌苔多偏白,逐渐出 现消瘦、乏力、出汗、易感冒、食欲减退、泄泻、咳嗽气喘、皮 疹、肢麻等症状,正是这种基本病机的反映。 =: !# 肾脏虚损# 徐志明等[&]认为艾滋病的临床现主要累 及肺、脾、肾三脏,但其发生发展又以肾阴、肾阳的虚损为主 要原因。《内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冬不藏精,春必 病温”,可见肾精密藏是防止温热病的关键。人体精气虚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A 计划中医 理论研究专项资助项目(!%%?3T?!A?%") 作者简介:丁洋(=>’% @),男,硕士研究生 时最易感邪。艾滋病病毒大多通过密切接触,由精液、血液、 唾液、汗液、泪液、尿液及乳汁等体液传播,其发病多因恣情 纵欲,或不正常交媾,耗伤肾中真阴真阳,造成肾不藏精的正 虚状态。于是,病毒疫邪循体液乘虚而入,或交媾之时,“疫 邪”乘人体一时之虚而入。中医学把免疫功能概括在元气之 中,“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治疗应以补益肾之阴阳虚损 为主。 !# 病因辨证 !: =# 内伤情志# 徐志明等[&]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情志 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气机紊乱,脏脏功能失调,抗病能力 下降而发生疾病。艾滋病大多是通过性接触、吸毒等感染而 成,而这种违法的特殊的活动由于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等各 种因素的制约,常产生紧张、忧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导致气 机紊乱,气血暗耗,久之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 病。当确诊为艾滋病时,难免引起震惊、恐惧等心理变化,进 一步导致病情恶化。据此,情志虽不至于独立致本病,但在 辨证治疗中应密切关注,善加引导。 !: !# 房劳过度# 徐志明等[&]认为房劳过度亦为艾滋病的重 要致病因素。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古人认为肾精“施之则生 人,留之则生身”,肾精足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房劳过 度,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造成精枯液耗,真气散失,抗病能 力下降,“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而使邪气乘虚而入,留 而不去,遂发为病。 !: A# 外感湿热# 何颖[’]根据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艾滋病 病邪的性质:艾滋病病毒致病后的临床、病情演变比较符合 湿邪为病的特点。艾滋病患者长期患病,缠绵难愈,正与湿 邪为病的特点相合。艾滋病病毒使气机阻遏,脾阳不振,运 化无权,致四肢营养不足,水湿停聚,出现乏力、腹泻症状。 由于阳气损伤,正气虚弱,卫外不固,在抗邪无力的情况下, 便容易受外邪侵袭而致各种感染。在艾滋病常见的临床表 现中,还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肿瘤和机会性感染(以肺部发 病居多数)等情况,表明艾滋病病毒兼有热邪为病的特点。 火热为阳邪,伤袭人体多见发热;其性炎上,火必克金,故肺 叶易伤,肺气虚则抗病能力衰退,肺部自然好发感染性疾病; 热邪消灼阴液,炼津为痰,形成痰核停滞于经脉组织,可见淋 巴结肿大;火热灼伤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凝滞,瘀血积于体 内与痰饮互结,久聚不散,则形成症积肿块,即为肿瘤。综 %" 上,艾滋病病邪当属湿热之性。 !" #$ 外感疫毒$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说:“人感乖戾之气 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其后吴又可 又在《瘟疫论·原病》中论述到:“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 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 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 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 由此可见,疫毒的感邪途径,是由口鼻而接触传染,从而引起 人群中的相互传播。疫毒是温病学中发病原因之一,古人认 为它具有严重的传染性[ %]。而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经 血液和体液在人群之间传播,其传播与天气、季节、地域无直 接关系;其次,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其自然病程较长, 一般为 & ’ () 年,虽然其在发病初期,与瘟疫的疫毒致病初 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恶寒、咽痛、皮疹等,但疫毒致 病往往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常见疫邪同时侵犯多个部位多 个层次,而表现为卫气营血证交叠出现,有时难以截然划分 病变阶段。而艾滋病的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 *+, 后 的 ! ’ # 周,大多数人临床症状轻微,持续 ( ’ - 周后可以缓 解。第三,瘟疫的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发展具有明 显的阶段性变化,具有邪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或邪在上 焦、中焦、下焦诸阶段的变化,而艾滋病除了在急性期有一点 共同症状以外,其在无症状期根本没有异于常人的临床表 现,其在艾滋病期的表现繁杂、多随其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 出现,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之演变规律[()]。 -$ 气血津液辨证 孙利民等[((]认为本病由于恣情纵欲,致肾精亏耗;或吸 毒成瘾致气血损伤,阴阳失衡;或先天不足,禀赋虚弱等均易 使正气不足,正虚则邪毒通过精窍、皮肤入侵,伏于血络,内 伏于营分而成为本病发病之源。此与一般温病不同,没有卫 气营血之传变,而是邪毒直入血络而伏于营分并可长期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久病入络”,“久病致瘀”。通过在非洲坦 桑尼亚等地区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在本病的发展过程 中,多数患者始终有肢体疼痛麻木,乏力倦怠,纳差,头痛,胸 痛,腹痛,肢体疼痛或麻木,或症瘕,消瘦,皮肤瘙痒,舌质淡 有瘀斑或青,脉象细涩或弦涩等气虚血瘀证候,并据此认为, 尽管疾病发展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气虚血瘀是贯穿此病 发展过程的主要病机变化。同时相关文献显示,免疫功能的 改善可能与血流变的改变有一定关系。诚然,西医指标不能 完全指导中医临床,但其参考借鉴意义还是显而易见的[(!]。 而益气活血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也的确取得了较好疗效[(- . (#]。 #$ 其他辨证 #" ($ 伏邪 $ 中医古代文献论述伏邪发病,首见于《内经》: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到了晋代, 王叔和对伏邪温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冬时严寒⋯⋯中 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 病。”根据伏邪发病的理论,现代亦有人认为艾滋病及某些免 疫性疾病都属于伏邪发病的范畴,但具体的病机与伏邪部位 尚无十分明确的论述。还有人提出是湿邪为病,伏于三焦, 阻遏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影响三焦气化功能,使脏腑 经络失于营养、温煦和激发,脏腑失调,阴阳失衡而致[(!]。 #" !$ 卫气营血辨证$ 陈瑀[(/]在探讨本病病机时引入“内卫 气”的概念,认为外卫气、内卫气均来源于元气,受后天水谷 之滋养。其中内卫气行于脉中及脉外,贯穿五脏六腑,具有 防御、监督和自稳作用。他认为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使内 卫气虚损衰竭,是艾滋病患者易感外邪及易患肿瘤的原因。 蒋心悦[(0]认为本病疫邪属湿热之性,它寄留在人体既能达 表又能入里的脏腑———三焦,阻遏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 动,影响三焦气化功能,使脏腑经络失于营养、温煦和激发, 生理功能及阴阳平衡紊乱,导致正气虚弱和痰饮瘀血等病理 产物形成,从而变证丛生。 #" -$ 三焦辨证$ 王小平等[(1]认为艾滋病疫毒自外而入,潜 伏膜原,每因正气虚弱而发病。由于“膜原者,外通肌肉,内 近胃府,即三焦之门户”,因此,疫毒由膜原侵及三焦,损伤脏 腑气阴,致使气机、气化失常、津血失布。观察发现,艾滋病 属上焦肺系见证者最多,认为艾滋病“中医辨证集中表现在 肺或肺脾二脏”。 /$ 综合辨证 曾庆平[(&]认为两方面作用共同促成艾滋病的形成:! 脏腑虚损:由于邪毒外侵,久停于体内,导致肾精亏虚,多种 致病因子便可乘虚而入,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伤。艾 滋病常见的脏腑虚损有:肺气虚、肺阴虚、心气虚、心血虚、脾 气虚、脾阳虚、肝血虚、肝阴虚、肾阳虚、肾阴虚等,后期可见 肾气不固或肾不纳气;"气血津液失常:由于脏腑虚损,运行 无力,导致气血津液失常,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气血津 液运行失常的表现如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血虚、血寒、血 热、津液不足、痰饮内停等。黄世敬等[(%]根据临床,将病人 按病位(肺、脾、肾、心、肝)及病性(虚———气、血、阴、阳, 实———热毒、痰湿、气滞、血瘀)结合起来辨证分型。!无症 状 *+,感染者病位多涉及肺,以热毒内伏为病机关键,多伴 气阴受损。"症状性 *+, 感染者:肺型(热毒内伏,气阴亏 虚),! ’ / 年后均发展为肺脾型;脾型(脾胃虚弱,湿热困 阻),可能发展为肺脾型,或脾肾型;肺脾型(脾肺两虚,痰阻 气滞)可能转为肺脾肾型或仍为肺脾型;肺脾肾型、脾肾阳 虚、肺心肝肾阴虚均少见。 0$ 小结 综上,五脏气血阴阳俱虚,一方面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 邪之侵,而外邪又有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另一方面,五脏功 能受损,则易产生痰饮水湿,气滞血瘀,化风化火等病机变 化,因此,在艾滋病病变过程中,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 并非能以单一的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机 等所能概括。应当综合分析,发挥中医整体辨证的优势才能 真正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而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 2345678 博 士等人指出,在9:# 细胞计数 ;-/)个细胞 < =8的无症状*+,感 染者中,早期开展 *>>?@ 治疗,可以明显延缓疾病的进 (0 程[!"]。中医古训和西方医学的实践提醒着我们:“治未病” 对于健者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于病者而言, 则预防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而对于艾滋病这一目前仍属难 治的致死性传染病而言,预防思想同样重要[!#]。 而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理论精髓,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临 床实践,必然在许多方面有着西方医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艾 滋病从无症状期发展到艾滋病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中 医学角度来看,无症状期虽未出现艾滋病人的典型症状和体 征,但应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切入点[!! $ !%]。从中 医学角度看,在无症状 &’(感染期,患者虽然未表现出艾滋 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由于“邪盛正虚”,已经表现出 不同的“证”,它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能够因人而宜地揭示出艾滋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 化的本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从无症状 &’(感染期入手,正 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确定相应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 方法[!)]。 借助于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结合笔者的多种辨证 方法,综合起来,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性,以此确定相应的治疗 手段和方法,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所以目前中医 对艾滋病的研究亟需对无症状期的病人进行系统的病因病 机研究,从而更好地及早进行干预,才能真正体现中医不治 已病治未病的传统和优势。 参考文献: [#]*+,-+. /0 123+43+ */,-./56 7894-+ /, :;<72.+9 ’==7,+ 1+02;2+,;> ?>,9./=+(:’1?)@,2-+9 ?-4-+[ A]6 B/.C292-> 4,9 B/.-452-> D++E5> F+8/.-,#G)!,H#(H%):I"% $ I#J6 [!]*+,-+. /0 123+43+ */,-./56 ’==7,/9+02;2+,;> 4=/,K 0+L =45+ 3+M745 84.-,+.3 /0 =45+3 N2-O 4;<72.+9 2==7,+ 9+02;2+,;> 3>,9./=+(:’1?)LP+N Q/.E[A]6 B/.C292-> 4,9 B/.-452-> D++EL 5> F+8/.-,#G)H,H#(I!):RG% $ RG)6 [H]李敬云6艾滋病监测方法与应用[B]6 北京:军事医 学科学出版社,!""R:G6 [J]&4>,+3 S T,U4,-45+/ V,T47;2 :?,+- 456 W/N4.9 4, 7,9+.3-4,92,K /0 -O+ ;/..+54-+3 /0 8./-+;-2X+ 2==7,2-> -/ &’( 2,L 0+;-2/,[A]6 ?;2+,;+,#GGR,!%#:H!J $ H!)6 [I]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6卫生部通报我国艾滋病流 行现状[YS Z [\]6[!""R $ ## $ !!]6 O--8:Z Z NNN6 =/O6 K/X6 ;, Z ,+N3O-=5 Z #RIJ%6 O-=6 [R]李发枝,徐立然,李柏龄6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 的认识[A]6中医杂志,!""R,J%(I):HGI $ HGR6 [%]徐志明,李铭,和丽生6 对艾滋病的探讨[ A]6云南中 医学院学报,!""",!H(#!):#! $ #J6 [)]何颖6浅析爱滋病的病因病机[ A]6 湖北中医杂志, !""!,!J(R):##6 [G]林培政6 温病学[B]6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H:#6 [#"]屈冰6试述艾滋病的病因病机[A]6中医研究,!""R, #G(I):#" $ #!6 [##]孙利民,危剑安,黄霞珍,等6 从中医理论谈艾滋病 的发病机制[A]6中华中医药杂志,!""I,!"(!):#"! $ #"#6 [#!]于志敏6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初探[A]6中 国医刊,!""#,HR(!):JR6 [#H]危剑安,孙利民,张维,等6 艾灵颗粒治疗 &’( 感染 :F*期 J" 例[A]6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R! $ RH6 [#J]黄世敬,危剑安,曹惠云,等6 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 %!G 例临床观察[A]6中医杂志,!""J,JI(G):R)" $ R)!6 [#I]陈瑀6卫气浅谈———艾滋病辨病探索[A]6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J):##6 [#R]蒋心悦6 浅谈艾滋病的病因病机[ A]6 中国医药学 报,!""#,#R(R):J#6 [#%]王小平,刘颖,张永祥,等6 艾乃吉!号抗艾滋病的 实验研究[A]6山东中医杂志,!""R,!I(%):J%J $ J%R6 [#)]曾庆平6人类艾滋病[B]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J6 [#G]黄世敬,危剑安,孙利民,等6中医治疗十年以上 !# 例艾滋病病例报告[A]6 中国医药学报,!""J,#G(#!):%H# $ %H!6 [!"]孔朝霞,李思翘6 早期 &::FW 治疗可以延迟无症 状 &’(感染者的疾病进展[ A]6 中国艾滋病性病,!""H,G (R):#G!6 [!#]王永梅,符林春6从“治未病”入手论治艾滋病[ A]6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R,!#(#):#! $ #H6 [!!]彭勃,王丹妮6扶正排毒片"号治疗无症状 &’( 感 染 RI 例临床观察[ A]6 中医药学刊,!""R,!J(#"):#%)# $ #%)H6 [!H]郭会军,刘学伟,王丹妮6扶正排毒!号方治疗无症 状 &’(感染疗效观察[A]6上海中医药杂志,!""R,J"(#):!" $ !#6 [!J]彭勃,王丹妮6无症状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的黄金切入点[A]6中国临床康复,!""R,#"(#G):#RR $ #R%6 [!I]姜楠,薛晓玲6无症状期艾滋病 &’(感染者 *1J ]、 *1) ] W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A]6医药论坛杂志,!""I,!R (%):# $ !6 [!R]彭勃,王丹妮6中医药治疗无症状 &’( 感染期探析 [A]6山东中医杂志,!""R,!I(%):JJR $ JJ%6 [!%]郭会军,王丹妮,刘学伟,等6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应 重视对无症状 &’(感染期的早期干预[A]6上海中医药杂志, !""R,J"(%):#% $ #)6 [!)]彭勃,王丹妮6无症状 &’( 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艾 滋病的关键切入点[A]6浙江中医杂志,!""R,J#(#"):I%#6 (收稿日期:!""% $ "I $ "G) !R
/
本文档为【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