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

2012-03-20 3页 pdf 229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5029

暂无简介

举报
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 6月第 28卷第6期总第 334期 ·医学心理学· 霍 妮神 经 症理 论述 评 丁建略① 田 浩② 摘要:依照神经症演进的心理历程为线索,从神经症的起因、人际策略、心理内防御策略、最终表现和治疗五个方面系统论 述了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对弗洛依德思想的批判继承,其理论影响力、应用性正受 到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R一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772(2007)06—0043...
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 6月第 28卷第6期总第 334期 ·医学心理学· 霍 妮神 经 症理 论述 评 丁建略① 田 浩② 摘要:依照神经症演进的心理历程为线索,从神经症的起因、人际策略、心理内防御策略、最终现和治疗五个方面系统论 述了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对弗洛依德思想的批判继承,其理论影响力、应用性正受 到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精神 中图分类号:R一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772(2007)06—0043—03 On the Theory of Neurosis of Karen Homey DING., 一lue。TIAN Hao.Department ofSocial Psychology,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o systemically review the theory of neurosis of Karen Homey from the cause,interpersonal strategies of defense,in— tmpsychic strategies of defense,final outcome and therapy according as the process of neurosis。and pointed out that Karen Homey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neurosis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tra~scension to Freud thinking -and the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n of her theory is getting the deserving attention. Key Words:Homey,neurosis,psychoanalysis 卡伦-霍妮(Karen Homey,1885--1952)是著名的新精神分 析先驱,社会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霍妮最初是因反对弗 洛依德关于女性心理的论述而扬名精神分析界,尽管如此,当她 发现“不可能区分出什么实质上是女性的时候,毅然放弃了探讨 ‘女性本质’,转而研究一种能推动整个人类人格完善的理论即 神经症理论”⋯1。霍妮本人关于神经症的著述很多,对其神经症 理论的得很困难,国内心理学界鲜有关于其神经症理论的 总结就是一个例证。对霍妮神经症理论的疏理总结,不仅有利 于我们能够系统的把握其思想,而且对于丰富咨询理论、启示l临 床经验,对于建构和谐的社会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霍妮对神经症的论述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从阻碍儿 童心理自由成长的环境因素着眼,以追求安全感、消除基本焦虑 的神经症驱力为线索,纵向地探讨了神经症的动态过程_2j,揭示 了神经症的心理历程,并最后回观了社会文化的和谐建构问 。 虽然霍妮的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_3 J,神经症成熟理论的形 成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但这一理论线索贯彻了霍妮神经症研究 的始末。本文正是依据这一理论线索对霍妮成熟的体系化的神 经症理论进行述评。 1 神经症的起源 霍尼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温暖的氛围”,而家庭 是儿童得到这种氛围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但是,父母由于自 身的神经症无法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不良的抚养方式使儿童 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感到威胁;儿童被迫接受一种外来 的强迫意愿;儿童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这使儿童内心 产生一种排斥父母的力量,而儿童又因为弱小,渴望父母的满 ①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吉林长春 130012 ②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83 足、保护、关爱,两种力量的冲突由于关系的持久性而长期维持, 霍妮把这一冲突称为基本冲突。基本冲突得不到解决必然产生 焦虑,霍妮把由基本冲突产生的焦虑称为基本焦虑,即在一个潜 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感觉到无助和孤立。 基本焦虑导致儿童无法以真实自我与世界建构关系。真实 自我不是形式意义上的整体而是一系列内在潜能的组合,包括 气质、天赋、能力、秉性,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它人自发的真实 情感健康成长的意愿源泉。为了消除基本焦虑,儿童通过建构 人际关系防御策略来应对世界。人际关系策略的采取使儿童的 情感和行为丧失了自发性,儿童无法以自发的情感与世界建构 关系,儿童以抛弃其真实感情为代价,使行为和情感具有了强迫 性。霍妮把这一过程称为自我疏离——与真实自我的疏离。因 基本焦虑而引发的自我疏离是神经症发展最初也是一贯的神经 症驱力。 2 神经症的人际关系策略 由基本冲突导致的基本焦虑包含三种因素:无助感、敌意、 孤立感。儿童必须作出三种相应的人际关系策略去缓解这三种 情感。霍妮把人际关系策略区分为趋众、逆众、离众。无助感迫 使儿童顺从他人,顺从他人可以缓解儿童的无助感。敌意导致 逆众的人际关系策略,孤立感导致离众人际关系策略。但由于 这三种人际关系策略本身是矛盾、不可协调的,会涉及到各不相 同的性格构成和行为取向,因此,儿童被置于强烈的内心冲突之 中。为了消除内心冲突,获得行为动力和整体感,个体会强调其 中一种人际关系策略使其成为主导倾向。这一过程具有强制 性,即个体必须通过强调一种人际策略来内心冲突。由基本焦 虑到主导倾向的形成过程霍妮称之为“转移”。但是,其它转移 倾向并没有消失,仍继续存在,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的冲突为 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祸根。 IVledl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Medicine Edition)。Jm 2007.Vo1.28.No.6.TotalNo.334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 6月第 28卷第 6期总第 334 主导倾向对个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导倾向的形成是 神经症个体应付不良人际环境较为有效的工具,他只要占据其 中的一种主导倾向,它的生活也能较为顺利。另一方面,它使个 体应付了基本焦虑,使其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感。主导倾向是一 种防御策略,扼杀了行为和情感的自发性,使个体的行为和感情 具有强制性和反应性,它造成了自我的变异,推动神经症的进一 步发展。至此,以某种主导倾向生活的人可以称之为神经症患 者。 趋众趋向为主导的人表现为善 良、谦恭 、有爱心、柔弱,竭力 避免不和、竞争等有冲突的人际关系。他们强烈依赖他人,特别 需要感情和认同,尤其是来自伙伴的。他们往往有过高估计与 周围人意气相投、志趣相同的倾向,会主动去努力满足别人的愿 望。另一方面,他压制自己的进攻倾向,无法容忍他人锋芒外 露、我行我素,不体谅他人等行为。 逆众趋向为主导的人与顺从型的人有完全相反的目标、品 性、价值观。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一书中霍妮把逆众趋向 改为自负倾向,并区分出三类不同的神经症人格——自恋的、完 美主义的、傲慢——报复的。自恋倾向的人试图藉自我崇拜、魅 力训练来驾御生活,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并用别人的爱慕、 忠诚来确认对自我的评估,从而得到自己优过他人的感觉。完 美倾向的人有很高的标准,认为自己完美无瑕,并把高标准强加 于人,让别人尤其是伙伴来遵守,并在此基础上藐视他人。傲慢 — — 报复型的人则追求报复性的胜利。 离众(超然)倾向为主导的人既不追逐爱慕,也不渴求主宰。 他们向往自由自在、宁静、世外桃园的生活,压制内心的渴望避 免被环境所左右。他们不仅逃避他人,也逃避自己。他们压抑、 否认自己的感情和冲突达到无视冲突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霍妮是根据神经症的动力原则来进行类型 的划分的。一个人具有上述的行为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神 经症。判断是否是神经症的依据: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内置 强制性,是否能弹性地应对各种情景l4 J。 3 神经症的心理内防御策略 儿童采用人际关系策略试图来对付基本焦虑,然后使其中 一 种策略占主导地位并抑制其他策略,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各种 策略之间的冲突。然而,这种人际关系策略并没有给患者带来 宁静的内心世界。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以及随之 相伴的无能、焦虑、软弱等感受迫使患者继续寻找进一步的防 御,即心理内防御策略。心理内防御策略启动的标志是理想化 形象的出现。 理想化形象为解决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而产 生,它通过强化主导倾向的价值观、情感取向、行为方式来以绝 对的形式获得统一感。但压抑的非主导倾向并没有消失,冲突 依然存在。为了获得更彻底的统一感和避免冲突带来的焦虑, 个体创造了更完美的理想化形象。它把由基本冲突导致的三种 性格结构整合进理想化形象的三个层面里,看成是丰富心灵的 几个和谐部分。在这里,对立面显得很调和,主导倾向和非主导 倾向所涉及的价值、信念、情感显得毫不冲突,相反被认为是种 种崇高品质的超级组合,使个体获得彻底的统一感。在这一过 程中,理想化形象代替真实自我成为各种意愿、动机、自我统一 感的动力来源,进一步疏离了真实自我,使自我实现的力量从此 趋向于实现理想化形象。 义。个体一方面为理想化自我(理想化形象随着神经症的发育 逐渐变成理想化自我)感到强烈的骄傲,并据此对别人提出神经 质的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化自我要求受到相应的待遇,个体按 照理想化自我的“专横的应该”(tyrannical shoulds)来衡量一切, 形成了霍妮称之为的“骄傲系统”。另一方面,当现实自我无法 实现那些不具现实意义的理想化自我应该时,就会产生自我憎 恨,即理想化自我憎恨现实自我的软弱无能,其结果就是产生了 被鄙视的自我。自我憎恨及由理想化自我产生的内心冲突一旦 增长,个体就会加强对理想化自我的认同,导致进一步的自我赞 美(其结果是更强烈的自我憎恨和进一步的自我赞美)。自我憎 恨和 自我赞美成了一对不断恶性循环的冲突。为了应对由于理 想化自我而带来的这种额外内心冲突,个体启动了以行为和想 象来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强迫性努力,即霍妮所谓的追求荣耀的 过程。这种追求往往以渴求绝对事物的形式出现,其具体内容 取决患者的主导倾向。骄傲系统的形成和追求荣耀的启动标志 着患者走到了自我疏离的尽头。 4 神经症的最终表现 为了应对最初的基本冲突而采取的人际关系策略却引发了 主导倾向和非主导趋向之间的冲突,为了消除这一冲突而启动 的理想化形象等一系列心理内策略却引发了自我疏离。神经症 患者在防御策略的指引下,每一次消除冲突的努力都进一步加 剧了冲突,促进了神经症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个体与自我、与他 人关系的紊乱,并最终形成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霍妮把由于防御性策略而形成的性格结构称之为保护性结 构。保护性结构虽然表面上极具整体感,精心构造貌似坚固,实 际上却极为脆弱和矛盾,患者时刻处于恐惧之中,不得不小心翼 翼应对内置冲突的性格结构,怕打破平衡、怕暴露冲突,怕精神 错乱等,这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如偏执狂、强迫症、 人格衰竭等。霍妮区分了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和神经症的临床症 状两个概念。霍妮认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临 床症状,它可以表现各异,但都是由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决定的。 性格紊乱不一定引发具体的神经症症状,同样的性格紊乱也可 以引发不同的神经症临床症状。霍妮还区分了情景性神经症和 人格性神经症,前者是由于创伤性事件或由于外在的冲突性情 景缺乏处理能力而形成的暂时的不良反应方式,后者是由于人 际关系紊乱伴随着人格的形成而形成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功的采用人际关系策略与 心理内防御策略应对神经症冲突的。神经症冲突持久得不到解 决就会产生无望感,一方面,它可能会使一部分人放弃对生活的 认真探索而转向生活的边缘,试图从某种刺激性行为,如过度抽 烟、酗酒、纵欲,中攫取幸福。这就会使神经症患者成为老烟枪、 酗酒狂、纵欲狂。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神经症患者极具破坏 性,通过奴役、玩弄、挫败他人以求代偿自己的生活成为虐待狂。 5 神经症的治疗 神经症的心理历程显示神经症是与他人关系、与 自我关系 的紊乱的结果,因此,神经症的治疗过程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放弃理想化自我,坦然的接受现实自我。神经症的治 疗目的是由神经症的本质决定的。神经症本质上是与健康相悖 的异化,是真实自我的丧失,因此,神经症的最终治疗目的是帮 助患者获得内心独立和自由、自发的情感和行为、生命能量的充 分发挥。 理想化形象是完美无暇的,实现它成为个体生活的全部意 霍妮指出,神经症患者都有受神经症驱力驱使维持现状的 Me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Jun 2007。Vol 28。No.6.Total No 3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6月第28卷第 6期总第334期 倾向,只有通过治疗激发患者的建设性力量才有可能推促患者 的成长。建设性力量来源于:患者认识到内心挣扎及其不幸后 果、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不断增长的渴望以真实自我引导生活 的成长意愿;患者对内心自由的偶尔体验和对这种自由的更大 向往。建设性力量与神经症驱力的对抗在治疗后期使患者面临 治疗中最大的障碍,即霍妮所说的“核心内在冲突”(central inner eonflict):患者是继续残留在理想化形象、虚假的信念、非现实的 自尊编织的光环中,还是坦然地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只是和 大多数人一样有能力极限的凡人,而且我还有自身独特的心理 障碍,但是成长的希望还是有的”。然而,核心内在冲突的解决 并不是全或无的,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甚至 『日寸是伴随患者一 生的拉锯战。 霍妮认为,通过治疗达到一种完满的健球状态是不可能的。 完满的健康状态是机能充分或自我实现_5 J 它 {是我们的一个 理想,它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指导我们的治 1,和 j三活。霍妮意识 到,绝对的好是好的障碍,她告诫大众,不要 为我们无法达到 完满的健康就放弃我们的努力,追求成长的努力对生命而言本 身就内置价值和意义,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成长,必须在洞悉自 己、坦然接受自己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6 对瞿妮神经症理论的评价 霍妮神经症理论是对弗洛伊德批判地继承,是弗洛伊德神 经症理论的重大新发展。弗洛伊德的传统精神分析认为,神经 症是由文明和本能的冲突引起的。在弗洛伊德看来,由于本能 需要释放而文明又压抑本能,这一冲突持久得不到解决最终导 致神经症。霍尼神经症的理论继承了“神经症是由得不到解决 的冲突引起的”这一思想,但是在引起神经症的具体冲突上,霍 尼从社会文化的理论视角出发得出了神经症是由基本焦虑引起 的结论。 霍妮神经症理论对弗洛伊德的批判性继承还体现在:她反 对弗洛伊德把神经症内驱力解释为力比多现象,但她继承了弗 洛伊德动力学思想‘6 J,认为导致人格紊乱的神经症内驱力是追 求安全和克服焦虑;她反对弗洛伊德的机械进化论思想,但她继 承了进化论思想,承认儿童早期经验对神经症的影响的同时认 为神经症人格发育的方式是通过每一步制约下一步实现的;霍 妮批判弗洛伊德一味地以“过去解释现在”的历时方法,在承认 历时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又大力倡导采用现时方法,即以现象在 现存体系内的功能来解释它们,主张从神经症防御策略在现时 环境中的功能去理解神经症性格结构,籍此来发现神经症的自 足系统及其内在心理逻辑。 霍妮作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社会 文化”的含义体现在:在微观层面,霍妮在神经症的心理演变历 程放在了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在宏观层面,霍妮指出神 经症是文化困境的结果,文化中相互冲突的价值系统是神经症 产生的文化根源。霍妮这种注重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是精神分 析力比多理论的主要反叛力量,在心理学世界树立了追求真理 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范;是心理学心灵主义的坚决反对力量,把 文化概念引进心理学研究视野,大大的拓宽了心理学的视野,使 心理学能更真实地接触人性;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的主要策动 力量,为人本主义倡导健康的文化氛围、积极的人文关怀开创了 理论先河——“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直 接理论来源”【4l。 霍妮的思想在 1967年《女性心理学》一书出版后逐渐得到 它应有的关注。美国精神分析界一直活跃着 Paris,/~.mard J Ingrain。Honglas H·Homer,Arthea等著名的心理学家,由他们 发表著述的有关霍妮的传记、理论述评、理论应用不断的涌现。 每年一度的“美国精神分析促进会”(霍妮于 1941年成立)演讲 更是把霍妮的思想传播的更广[ 。运用霍妮神经症理论成果和 研究方法进行人物传记、文学作品、文化传统的分析一直是现代 精神分析的热点,而对霍妮的真实自我理论和佛教禅宗的比较 研究最近几年正吸引着来 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兴 趣[8l。霍妮理论广泛应用性和透彻的解释力一直是精神分析界 不争的事实[ 。应用神经症理论对中国文化进行分析同样得到 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对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研究中就发现, 弱势群体的成年男性的酗酒、酗烟的比率比参照群体(非弱势群 体)高出将近三倍,分析其原因是他们一方面渴望改变生活境 遇,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及种种现实束缚无法兑现生活理 想,这种神经质冲突持续得到解决最终导致神经症行为。一个 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霍妮神经症 理论已为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的苦难和改变困境的希望,让我 们以热切的心态促进霍妮神经症理论及整个心理学与现实世界 的融合,为全民的心理健康以及和谐的社会文化作出 tl,理学应 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方永德译.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1997. [2] IngrainDH,Lemer JA.HomeyTheory:AnObjectRelationsTheory [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2,52(1):37—44. [3] Paris B J.Introduction tO Karen Homey[J].American Journal of Psy- choanalysis,1996,56(2):135—140. [4] Ingram D H.The Hofgeismar lectures:A cont~nporary overview 0f Homeyan psychoanalysis[J].American Joumd of Psychoanalysis, 2001,61(2):113—141. [5] Paris B J.Karen Homey’S vision of the self[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9,59(2):157—166. [6] 葛鲁嘉,陈若莉著.文化困境和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 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31—246. [7] Lewis G.Scientific meet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sychoanalysis[J].AmeHcan JournalofPsychoanalysis,1997,57(4): 381—387. [8] DeMartino R J.Karen Homey,Daisetz T.Suzuki,and Zen Buddhism [J].American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1,51(3):267—284. [9] GarofaloD.The dinical applicationofKarenHomey’StheorytOgroup psycho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6,56(2): 193—195. 作者简介:丁建略,男,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 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收稿 日期:2007~01—29 修回日期:2007—05—09 【责任编辑:赵明杰) Ivledicine and PhiIosop (1-kr~ istic&SocialMedicine Edition),Jun 2007。Vo1.28。No.6,TotalNo.3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