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2-03-19 13页 doc 105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0513

暂无简介

举报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题目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 2、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3、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其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升学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题目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 2、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3、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其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升学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包括能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二)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理解。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Ⅰ 教学教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新课导入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九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机之秋。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 1、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第一,本课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的?   第二,根据“国门洞开”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中国为何偏偏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剧? (2)阅读课本第24页格“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史简表”,并结合地图分析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列强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侵略中国的呢?列强发动的这几次侵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4)制作近代重要不平等条约表格,并思考: 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 《关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国家 1842.8与英国 1895.4与日本 1901.9与11国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并未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 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开放口岸 广厦福宁上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关税 中英商定 免内地税 其他权益 临时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居住及租地权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拆除炮台,各国驻兵 a、列强的侵华权益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的? 思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 提醒:列强从中国获取侵略权益的主要依据就是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总的看来,这些条约具有以下特征: eq \o\ac(○,1)屈辱性; eq \o\ac(○,2)不平等; eq \o\ac(○,3)侵略过程逐步加深。它们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使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 同: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马关条约》中设厂的。 教师总结:《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队外资本输出的新。 c、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甲午战后,列强争先口后地对中国进行整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 教师明确: eq \o\ac(○,1)资本输出的概念与方式; eq \o\ac(○,2)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区别; eq \o\ac(○,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d、《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条约中哪一条内容突出反映了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e、P25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注意: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们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两者有什么不同? 2、活动探究: 1995年4月《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洪站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 探究问题: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思路:《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并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台湾在国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台湾的割占,破坏了海防,更便利帝国主义入侵沿海。(3)给台湾带来灾难。日本占领台湾的目的是掠夺台湾,将台湾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的掠夺破坏了台湾经济,造成严重的贫困落后。因此百年百人团的所作所为,是对历史的歪曲,严重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其实是对祖国的背叛,充分暴露了他们分裂祖国,要求台独的丑恶行径。】 3、概念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 (1)阅读课本并回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eq \o\ac(○,1)19世纪末,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输出的日益扩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强烈; eq \o\ac(○,2)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加剧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家 势力范围 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占领胶州湾 俄国 整个北方 强占旅顺、大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威海卫、香港新界 法国 两广 广州湾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开端和终止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结合P26地图,列强是怎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 (4)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5)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原因: eq \o\ac(○,1)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eq \o\ac(○,2)军事实力无法与列强抗衡; eq \o\ac(○,3)美国工商业界希望拥有整个中国市场。 目的: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的商品的开放,从而为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 (6)归纳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 eq \o\ac(○,1)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夺取的特权; eq \o\ac(○,2)要求在其他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eq \o\ac(○,3)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的权利。 (7)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美国、列强、中国都产生了什么影响? eq \o\ac(○,1)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上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eq \o\ac(○,2)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德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在各中国的同盟。 eq \o\ac(○,3)对美国:列强各国开放了其“势力范围”让美国能“利益均沾”。实际上美国是该政策最大的赢家,它以“机会均等”为手段,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为美国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有时床草了条件。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 2、概念讲解:“租借地”与“势力范围”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殖民地的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题目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只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2、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二)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Ⅰ 教学教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 教学过程 备注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新课导入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国家、签订的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eq \o\ac(○,1)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eq \o\ac(○,2)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 eq \o\ac(○,3)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3、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概。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eq \o\ac(○,1)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领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eq \o\ac(○,2)俄英侵略新疆: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西征,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3、收复伊犁:   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4、新疆设立行省:   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发生于1894年9月。    eq \o\ac(○,1)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eq \o\ac(○,2)海战的经过: 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甲午海战》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重点应让学生掌握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eq \o\ac(○,3)海战的结果:日本舰队率先逃离战场。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图标,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是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程度双方大体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而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可以设问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eq \o\ac(○,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eq \o\ac(○,2)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结合书上的地图去理解,最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eq \o\ac(○,3)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eq \o\ac(○,1)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eq \o\ac(○,2)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eq \o\ac(○,3)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eq \o\ac(○,1)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   运动中心转移的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抗争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eq \o\ac(○,2)义和团发展表现: 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此处可设问: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eq \o\ac(○,1)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eq \o\ac(○,2)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eq \o\ac(○,3)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eq \o\ac(○,1)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eq \o\ac(○,2)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eq \o\ac(○,3)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最后总结得出: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题目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在此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亲爱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谨慎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日本发动的一些列事变,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过程及抗战胜利的意义。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Ⅰ 教学教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 教学过程 备注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原因: ⑴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⑵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 ⑶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日本要摆脱危机; ⑷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过程: 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⑵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⑶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⑷占领徐州、广州、武汉,使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2、日军的殖民统治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抗日运动的兴起(由学生看书后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表现: ⑴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又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⑵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后来又在中共领导下发展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⑶国民党爱国军队: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爱德馨等全营殉国;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抵抗;日军进犯察哈尔省时,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2、救亡运动的高涨 ⑴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⑵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间、经过、结果、意义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背景: 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⑵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⑶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 经过: 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⑵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⑶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 ⑴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 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⑴淞沪会战:时间、经过、意义 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 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 结果: ⑴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 ⑵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⑷百团大战 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4、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背景:(1)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时间:1942年1月 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 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目的: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时间:1945年春,地点:延安 内容: ⑴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⑶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 意义:(由学生看书后归纳) 胜利原因: 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 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⑶中共的主导作用 ⑷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
本文档为【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