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唐

中唐

2012-02-24 50页 ppt 1MB 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889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唐null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中唐诗歌可为前后两期.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 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 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 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中唐后期文学中唐后期文学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 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 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一、刘长卿和韦应物一、刘长卿和韦应物一、刘长卿和韦应物...
中唐
null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歌中唐诗歌可为前后两期.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 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 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 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中唐后期文学中唐后期文学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 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 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一、刘长卿和韦应物一、刘长卿和韦应物一、刘长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和韦应物都是以山水诗见称的诗人,风格近于王维、孟浩然。 1.刘长卿的诗歌1.刘长卿的诗歌 刘长卿经历过“安史之乱”,其创作主要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他性格刚直,一生曾两度被贬,大部分时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因此他的诗歌多抒写被贬的怨愤和寄情山水之作。刘长卿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也有少数反映现实、伤时感乱的作品,但其诗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诗。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负谪后登干越亭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余干旅舍》等都是名篇。 null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谈。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null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的风格刘长卿的风格他的诗歌总是渗透着孤寂冷漠、愁苦失意的心态,诗中经常运用“孤城”、“孤舟”、“独鸟”、“归鸟”、“秋风”、“落日”等意象。 他的诗歌风格清雅,体物精细,语言省净,意境幽远,风韵情调颇近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五绝。曾自誉为“五言长城”。 2.韦应物的诗歌2.韦应物的诗歌 韦应物早年生活放浪,负侠任气,后经历了“安史之乱”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早期写过一些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作品,带有盛唐诗歌的遗风余韵。后期也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指斥时政的诗歌。如《杂体五首》、《采玉行》、《夏冰行》、《贵游行》等,均为感慨时事之作。null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谿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但其诗歌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风格高雅简淡,情趣闲适,“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受到陶渊明、大小谢和王、孟的影响。如田园诗《观田家》,山水诗《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等诗,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其诗以五言最佳,白居易曾评论说:“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 null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二、大历十才子二、大历十才子(一).“大历十才子”: 据《新唐书·卢纶传》记载有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和李端。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他们的诗多是唱和应制、题赠送别之作,多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主题,也有一些边塞题材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有着比较一致的特色,就是由盛唐诗歌的浑厚雄放转向了工巧细腻。诗歌风格清雅淡远,意境清幽,刘熙载说“王、孟及大历十才子皆清雅”(《艺概·诗概》)。但其诗歌过于讲究技巧,注重形式,已无盛唐的浑厚气象。(一)李益的生平(一)李益的生平李益是中唐前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生于天宝七载(748),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大历六年(771)登讽谏主文科,授华州郑县尉,后迁主簿。约在大历九年以后至贞元初,他先后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灵州大都督杜希全、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贞元中,他被幽州节度使辟为从事;后入朝,官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以礼部尚书致仕,太和初卒。 (二)李益的边塞诗1(二)李益的边塞诗1由于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尤其是七绝,常常是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写月下登上西受降城,望回乐峰,沙漠在月色里是一片清冷的雪白,脚下的西受降城,同平是一片如霜的月色。就在这荒凉清冷的边塞之夜,引发了思乡之情。这诗最精彩的地方,便是写那不知从何处传来的芦笛声。在荒凉、清冷、寂寞的边地氛围里,悠悠扬扬、呜呜咽咽的笛声,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浓烈。“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是夸张之词,但又确切地表现了此时边关将士久戍思归的怀境。全诗从大处着眼,大概括,大描写,重在写情思氛围。李益的边塞诗2李益的边塞诗2《从军北征》也类似这种写法: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一样写由乐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末句写法也相似,却无重复之感,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浓烈的乡愁和悲凉的情调。李益的边塞诗3李益的边塞诗3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也有此种情调: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金河县也就是东受降城,《梁州曲》,也称《梁州》、《凉州词》,多用来抒写边关情怀。秋月、秋风与边声,全由气氛烘托出来,其中有一重难以摆脱的感伤。李益的边塞诗4李益的边塞诗4 这种感伤情调,也表现在李益的其它一些诗里。如《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扬州万里送客》:      青峰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君看隋朝更何事,柳津南渡水悠悠。 李益的其他诗   李益的其他诗    李益还有一些写得质实明快的诗,如《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二.孟郊 二.孟郊      (一)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善变通而少所遇合,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晚年做过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 (二)孟郊诗的内容(二)孟郊诗的内容 孟郊有《孟东野诗集》,存诗四百馀首。      1.孟郊仕途坎坷,家境贫寒,因此在孟郊的作品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对百姓的贫苦充满了同情,如《长安早春》、《贫女词》、《织妇词》、《吊国殇》、《伤春》、《杀气不在边》、《感怀》、《寒地百姓吟》等. 2.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2.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孟郊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蹙、疾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更多的诗歌是抨击世道的昏暗、抒写自己的贫寒与愤懑,如《秋怀十五首》、《赠崔纯亮》、《长安旅情》、《苦寒吟》等。null数量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如“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长安旅情》)“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答卢仝》)      3.骨肉亲情3.骨肉亲情真正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并被人传诵不已的,倒是一些描写骨肉亲情的诗歌,如《游子吟》、《结爱》、《杏伤》等。这些作品,叙事抒情真切感人,用词造语古拙直率,颇具汉魏小诗古朴平易的风貌。 李翱评价说:“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还有射书》 )    (三)孟郊的诗风(三)孟郊的诗风 孟郊的诗风也有明显的怪奇倾向。 但因他才力不及韩愈雄大,而沦落不遇的生活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遂使得他的怪奇诗风向幽僻冷涩一路发展,从而表现出不同于韩诗的别一种风貌。 1.奇崛险怪的风格1.奇崛险怪的风格孟郊的诗风与韩愈接近,也有奇崛险怪的风格,但孟郊的气度和才力不及韩愈,又因仕途坎坷,家境贫寒创作心态也不一样,所以他的诗歌在奇崛险怪之中带有幽僻清寒、凄凉苦涩的情调。 2.苦吟2.苦吟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元好问曾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后地一诗囚”(《论诗绝句三十首》)。 字句的锤炼,追求构思的新奇,言辞洗练精警,意境清幽峭拔。其诗感情真挚,苏轼说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二 ) 如“风叶乱辞木,雪猿清叫山”(《送殷秀才南游》)、“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送淡公十二首》其二)、 “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远愁曲》),都经过精心的锻造锤炼,所以能尽去枝叶,精当洗练,在人意中而又出人意表。 1.1 《游终南山》1.1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诗前四句写山的景象是:“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着一“塞”字,即将终南山拔山倚地、吞吐日月的雄姿展现出来。 1.2 《怨诗》1.2 《怨诗》 《怨诗》写思妇之怨是:“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用莲花被泪水浸死的假想之词来表现人物怨情之深,涉想奇绝。 韩愈说他作诗 “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没,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是很贴切的。   3. “郊寒”——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  3. “郊寒”——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  孟郊写得最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 这些诗作大表现诗人凄怆寒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 诸如“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舍》)、 “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苦寒吟》),以“寒”字为中心,极力突出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苏轼所谓“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郊寒”一语,以及《新唐书·孟郊传》所说“思苦奇涩”都是对其诗风的特点的最好概括。2.1 《秋怀十五首》组诗2.1 《秋怀十五首》组诗在这类诗作中,组诗《秋怀十五首》堪称代表: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其一)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其二)      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其七)      冷露多瘁索,枯风饶吹嘘。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其九)     2.1.1 《秋怀十五首》的意象2.1.1 《秋怀十五首》的意象这里,“吟虫”、“秋露”、“秋月”、“秋草”、“冷露”、“峭风”等意象组合在一起, 渲染出浓郁的凄冷寒寂、幽僻萧索的氛围, 强烈地刺激着“孤骨”病老,使他生发出无可底止的哀痛。2.2 《秋怀十五首》尖利、瘦硬的字词2.2 《秋怀十五首》尖利、瘦硬的字词不仅于此,组诗还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艺术通感,嵌入“峭”、“剸”、“瘦”、“折”、“刀剑”、“干铁”等外形尖利、瘦硬的字词,将刺激的程度进一步强化。 2.2.12.2.1“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其三)、“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其五)、“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其十二)、“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瘦坐形欲折,晚饥心将崩”(其十三),形容身体病弱,瘦骨为耸,可以像铁器一样拿来割物,甚至坐下去这瘦骨似乎也会折断。2.2.22.2.2这种夸张虽近乎怪诞, 但以艺术上却更为真切地展现了这位“哀哀孤老人”的形销骨立和凄凉晚景。 3.以丑为美、意象险怪3.以丑为美、意象险怪 大概是受韩愈影响,孟郊也创造了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 如“饿犬{齿乍}枯骨,自吃馋饥涎”(《偷诗》)、“怪光闪众异,饿剑唯待人”(《峡哀十首》其四)等, 但与韩诗相比,此类孟诗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4)善于写景(4)善于写景但多是借景抒情,景物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以寒景冷物表达愁苦凄凉的心境,《秋怀十五首》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5)朴素真淳、轻快明丽(5)朴素真淳、轻快明丽孟郊有些诗歌写得浅易自然、朴素真淳,如《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有轻快明丽之作,如《登科后》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而这些正是其诗广为流传的作品。 三. 李贺  (790~816)  三. 李贺  (790~816)     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了天才诗人李贺。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一)李贺的生平:(一)李贺的生平: 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县),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名李晋肃,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 “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以门荫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少失意,郁郁而死,年仅27岁。      1.成名甚早而命运不幸1.成名甚早而命运不幸从年辈上看,李贺晚生于孟郊39年,比韩愈也小22岁,但他成名甚早, 18的他带着自己的诗去拜谒韩愈,韩愈只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即大为惊赏,邀与相见(张固《幽闲鼓吹》)。少年时代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王定保《唐摭言》)。     然而,诗歌的成就并没能改变李贺不幸的命运。作为宗室后裔,他自视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 称呼自己,希望致身通显,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但因家族早已败落、避讳使其不能参加科举,加上体质羸弱都决定了他的这种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因此李贺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          2..体质赢弱又有理想宏伟2..体质赢弱又有理想宏伟他自幼体质赢弱,长得“细瘦”,而且是“通眉”、“巨鼻”、“长指爪”,可他却每每以“壮士”自称,写出一些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他有理想,有抱负,但这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3.早熟、敏感、早衰3.早熟、敏感、早衰他早熟、敏感,但这早熟敏感却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在现实的重压下,他呈现出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二)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李长吉歌诗》,存诗二百五十馀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为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由于李贺出身皇族,但家族没落生活贫寒。李贺的诗歌体现了清高与失落,抱负远大与怀才不遇等各种思想情怀的交织。 null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null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四、贾岛(779—843) 四、贾岛(779—843) 贾岛  字阆仙,范阳(今北京)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试不第,被讥为科场“十恶”。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一生安于寂寞的生活境遇。 贾岛的文学成就贾岛的文学成就贾岛以诗投韩愈,与孟郊、张籍等诗友唱酬,诗名大振。其为诗多描摹风物,抒写闲情,诗境平淡,而造语费力。是韩孟诗派的著名诗人 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贾岛诗歌的内容贾岛诗歌的内容其诗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多写个人孤寂的生活与情感,以及与朋友的交往。常常以枯冷萧瑟的景象抒写孤寂凄清的心境。一、刘禹锡(772-842),一、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人。贞元七年(791)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曾和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政治集团。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历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后入朝为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40卷。 2.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2.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曾被贬谪二十余年,所以讽刺批评时政和抒发怨愤之情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其诗歌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政治讽刺诗一是政治讽刺诗 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飞鸢操》、《聚蚊谣》等,或托讽禽鸟,或寄情草;现了对权奸们的讽刺和蔑视,以及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神。 null聚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null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落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二是咏史怀古诗二是咏史怀古诗 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乌衣巷》、《石头城》等,在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中,寄寓着人生的悲情及对历史的思考。 null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 如《竹枝词》、《踏歌词》、《堤上行》等,或记风土人情,或写劳动生活,或写男欢女爱。这类诗歌是诗人流放巴山楚水期间的作品。 null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null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null 翟唐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null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2.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除学习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清新自然、活泼开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沉雄俊爽、豪迈昂扬的风格。其诗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刘白唱和集解》)。有四方面突出的特点: 首先,悲凉中透出昂扬的精神首先,悲凉中透出昂扬的精神其诗在悲凉的色彩常常透出昂扬的精神。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凄凉地”的长期贬谪中,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悲凉沉郁中仍见豪放俊爽。《始闻秋风》本为“悲秋”题材,然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却写得英气勃发,凝聚着诗人的精神气质。而且语言简捷明快,爽朗清俊,富有哲理与艺术表现的张力及雄健的气势。 其次,善用比兴寄托其次,善用比兴寄托其政治讽刺诗常常采用托物兴讽的手法,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托桃树、桃花以兴讽;《飞鸢操》、《聚蚊谣》托鸟虫以兴讽。他说张九龄“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吊张曲江》序)其实也是自己的手法。其它的诗也多是寄托遥深,如他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寄寓着对现实的深刻忧思,他的景物描写中常常含蕴着人生哲理和深沉的情感。因此其诗既劲健雄放又含蓄蕴藉。 其三,创制民歌体其三,创制民歌体此外,其民歌体作品,意境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既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细腻精巧的特点。 第四,长于七律、七绝第四,长于七律、七绝从总体上看,他的七律、七绝成就最高。七律苍劲浑厚,气韵沉雄;七绝精炼警策,寓意深长。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及其诗歌理论 第二节  白居易  第三节  新乐府运动的其它参加者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及其诗歌理论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及其诗歌理论 一、新乐府运动 是指兴起于中唐时期贞元、元和年间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用新题、写时事、不入音乐的新乐府,故称“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二、新乐府运动产生的原因二、新乐府运动产生的原因(一)社会原因: (二)文学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一)社会原因: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 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强调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民生、反映政治。 于是,关注文学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 (二)文学自身的原因(二)文学自身的原因 新乐府运动又是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兴起的。 它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结、顾况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但更重要还是这一作家群体的共同的理论追求和创作实践,才使之成为中唐诗坛上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三、新乐府运动的诗歌理论 三、新乐府运动的诗歌理论 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由白居易提出的,《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的诗论著作。 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二)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三)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一)诗歌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一)诗歌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 诗歌要关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二)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二)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在《策林》中的《采诗以补察时政》一文中,系统地谈到了诗歌的功能和作用。他认为诗歌要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的作用。 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诗人用诗反映现实,并提出讽谏。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 总之,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三)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三)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白居易从诗歌本体论的立场出发,他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 同时,他认为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反对单纯追求形式。 诗歌创作“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其词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新乐府序》 )反对淫靡华伪,倡导写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    第二节白居易  第二节白居易 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及其思想内容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白居易作品赏析 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772——846)的一生以元和十年(815)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44岁前):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历任周至尉、左拾遗、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 此间他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为主。他的《策林》和讽喻诗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 后期(44岁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先后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先后任过太子宾客、河南尹、刑部尚书等职。 此间他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明哲保身及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及其思想内容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及其思想内容(一)讽谕诗。 (二)感伤诗。 (三)闲适诗和杂律诗。 (一)讽谕诗 (一)讽谕诗 以《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为代表。 讽谕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也是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如《观刈麦》、《轻肥》、《买花》、《杜陵叟》、《卖炭翁》等。 这些作品多取材于现实,人物事件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 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情感、深化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平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 null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感伤诗(二)感伤诗此类诗是有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闲适诗和杂律诗(三)闲适诗和杂律诗这两类诗数量最多。 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或是写景抒情; 或是赠答唱和之作。 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逊于前两类,但其中也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艺术价值较高。 null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null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总体上说,白居易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贴近现实,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艺术上体现了通俗晓畅、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即使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这样巧于琢磨的诗篇,也还是“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三、元稹三、元稹1.元稹的地位。他与白居易同是倡导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文学主张也基本相同。元稹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的贡献者之一,他的《乐府古题序》、《进诗状》、《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等,都是重要诗论著作。2.元稹的诗歌成就2.元稹的诗歌成就 主要体现在乐府诗和艳情诗、悼亡诗上。 (1)其乐府诗关注现实和民生,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也具有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田家词》、《织妇词》是其乐府诗中反映现实的代表作品。《连昌宫词》也是其著名作品,是受白居易《长恨歌》启发而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元稹的乐府诗善于以铺排手法叙事,善于以浓墨重彩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善于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连昌宫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旧唐书·元稹传》说元稹“善状咏风态物色”;陆时雍说“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趣”。(2)艳情诗(2)艳情诗 其艳情诗的主要作品有《春晓》、《离思五首》、《会真诗十三韵》等。 (3)悼亡诗(3)悼亡诗其悼亡诗的代表作是《遣悲怀三首》、《江陵三梦》。这类作品描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思,感情缠绵,颇有动人之处。null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null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null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null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null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null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null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null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4)艺术风格浅易平实(4)艺术风格浅易平实 艺术上也比较精巧,有比兴的运用,有工整的属对。浅易平实的语言风格对律诗的通俗化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说元稹的诗歌的艺术成就不如白居易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一节  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第一节  古文运动 第一节  古文运动 一、“古文” 和“古文运动”的概念 1、 “古文” 的概念 2、“古文运动”的概念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 3.韩、柳的理论和实践。 1、 “古文” 的概念 1、 “古文” 的概念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 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古文运动”的概念 2、“古文运动”的概念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 3.韩、柳的文论主张。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德宗、宪宗时,社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孔孟儒学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 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思想空虚,内容浮泛。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对骈文,如梁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至初唐以降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这都为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韩、柳的文论主张3.韩、柳的文论主张 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主张,他们主张“文以明道”、道文并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贵在创新;重视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立了“古文”的写作,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对古文运动的崛起有领袖之功。  第九章  晚唐诗文第九章  晚唐诗文第一节  杜  牧 第二节  李商隐 第三节  晚唐后期诗歌 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 第一节  杜  牧 第一节  杜  牧 一、杜牧的生平与思想  二、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杜牧诗歌作品讲读 一、杜牧的生平(803—852)与思想   一、杜牧的生平(803—852)与思想   1.生平: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兼长古文。“人号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新唐书》本传)唐文宗大和2年(828)进士, 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宣歙观察使幕。文宗朝任左补阙,转膳部、 比部员外郎。武宗时出任黄、池、睦三州 刺史。宣宗时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又出为湖州刺史,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 2.杜牧的思想2.杜牧的思想杜牧平生留意当世内忧外患,也以济世之才自诩。对“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颇有研究,因此论政谈兵,均卓有见地。但他生活的时代唐帝国已江河日下,他又秉性刚直,不愿苟合取容,始终未能施展其抱负。3.杜牧的诗文理论及成就3.杜牧的诗文理论及成就杜牧对诗文创作都有积极的追求。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诗歌创作中“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苦心”说的是创作态度认真;“高绝”则指独辟蹊径的创作目标。他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刘熙载以“雄姿英发”(《艺概》卷二)来概括他的独创风格。其七言绝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情思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道。杜牧有《孙子》注13篇,有其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文集》20卷,收录诗文450篇。《全唐诗》编诗八卷(其中混入他人作品,又以许浑诗为多)。 二、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牧的诗歌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反映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诗歌。如《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造成的民生凋敝;《郡斋独酌》直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河湟》、《早雁》等,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第二类是咏史怀古诗第二类是咏史怀古诗 《赤壁》、《登乐游园》、《过华清宫三绝句》、《过勤政楼》等,或抒写对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这类诗往往将咏史怀古与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null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null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null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null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null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三类是写景抒情诗三类是写景抒情诗如《泊秦淮》、《江南春》、《山行》、《清明》等,大多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以抒发对历史或现实的感慨。null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null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三、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三、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1.杜牧的诗歌创作注重思想内容而又不轻视艺术形式。其诗意蕴深厚、寄慨深沉,艺术上虽不刻意雕琢而能致高远。杜牧的诗歌风格既有俊爽豪宕、峭拔劲健的一面,又有清丽婉曲、含蓄隽永的一面。清刘熙载说其诗“雄姿英发”(《艺概·诗概》)。明杨慎说:“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拗峭,以矫时弊。”(《升庵诗话》)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雄俊爽和韩愈的拗峭挺拔,又糅合了婉曲含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杜牧的诗歌语言2.杜牧的诗歌语言凝练隽永,立意高远拔俗。在艺术手法上常常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交融在一起,尤其善于抒情。其反映现实的诗歌常常是在叙事写景之中抒发深沉的感慨,其咏史怀古诗常常是在述古抒情中夹杂着精警的议论,其写景诗常常是借景抒情。其诗叙事简洁概括,写景含情寓意,抒情深沉婉曲,议论精警拔俗。其诗也常常采用比兴、寄托与暗示、暗喻的手法,给人以寓意含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琢磨。他的诗歌由于内蕴充实、手法高妙,因此许多诗篇被后人传诵。   3.尤擅七律、七绝  3.尤擅七律、七绝杜牧古体、近体兼擅,且均有佳制,然尤擅七律、七绝。尤其是七绝的咏史怀古和写景抒情诗,倍受后人推崇。 四、杜牧《泊秦淮》讲读 四、杜牧《泊秦淮》讲读 1.《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写景寄慨诗。 金陵(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穿过城中,两岸酒家林立,是贵族富豪们宴游享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慨深沉的千古绝唱。 2.章句讲析2.章句讲析2.1 诗歌的首句是写景,严羽《沧浪诗话》称“发句好,尤难得”。此句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短短七字却写了四种意象:“烟”、“水”、“月”、“沙”,而且运用了两个“笼”字把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了冷寂凄清的气氛。2.22.2第二句才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夜”点明时间,“秦淮”和“酒家”点出地点。而且“夜泊秦淮”紧扣题目,“近酒家”又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3.42.3.4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理应先泊秦淮,方见烟月水沙;不知亡国恨的是赏歌的达官贵人,而非商女),显得十分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作用。诗歌并无刻意的雕饰,似自然成章,然而又显得精巧别致。 4.4.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当然是写景和抒情,其写景善于巧妙地组合意象,不仅描摹如画,而且渲染了气氛;其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议论和叙述的手法,依靠曲婉的寄托、暗示而传达出来,所以造成了深沉婉曲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寓意含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琢磨。第二节  李商隐第二节  李商隐一、李商隐的生平  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李商隐诗歌作品讲读 一、李商隐的生平 一、李商隐的生平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是晚唐诗坛上成就最高的作家。李商隐的诗歌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一类是感怀诗,如《安定城楼》、《登乐游原》、《锦瑟》等,多抒写身世之悲、命运之慨。其咏物诗如《蝉》、《流莺》、《高松》、《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等,多是借咏物以抒怀寄慨。一类是政治诗一类是政治诗,如五古长篇巨制《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其政治见解;其它如《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韩碑》等,或批判现实政治,或忧国伤时,体现了他思想中的儒家的用世精神和忧患精神。一类是咏史诗一类是咏史诗如《隋宫》(见备注)、《贾生》、《马嵬》、《瑶池》等都是名篇,或借古以讽今,或托古以抒怀。一类是爱情诗一类是爱情诗多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夜雨寄北》、《春雨》等也是名篇,这类诗除写爱情之外,有的还别有寓托。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李商隐的诗歌既善于吸取前人的成果,又能开拓创新。他远绍诗、骚的比兴艺术,近取杜甫诗律精严和李贺瑰丽奇诡的特点,又融合了阮籍诗歌的旨意遥深和齐梁诗歌的绮丽华艳,形成了深情婉曲、绮丽精工的主体诗风。清人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西昆发微序》)李商隐的确是唐代最具创造力的诗人之一。 2.最突出的特点2.最突出的特点李商隐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寄托遥深而措辞婉曲。清人叶燮评其七绝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曲,可空百代。”(《原诗》)其实不止是七绝,其它的也多是如此。其诗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甚至造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内涵,使后人难以准确地解读,金人元好问就曾感叹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三十首》)。3.好用典故3.好用典故其诗好用典使事,神话传说、历史史实、文学典故,在他的笔下无不得心应手地运用,或正用,或反用,或活用,用法灵活多变,常常翻新出奇。这种用法可造成语意浓缩的效果,但用典过多过偏,也有诗意晦涩的弊病。4.讲究字句锤炼4.讲究字句锤炼此外,其诗讲究字句的锤炼,语言精练华美、深曲委婉,音韵和谐,对仗精工。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用语浅近、质朴自然,如《登乐游原》、《夜雨寄北》等。   3.尤工七律和七绝  3.尤工七律和七绝李商隐的诗歌各体均有佳篇,尤工七律和七绝。其七律学习杜甫而得其境界的浑融和诗律的精严,但诗法更为工致细密,其“无题”诗就是典范的作品; 其七绝寄托遥深,婉曲精丽,耐人寻绎,堪称晚唐绝唱。李商隐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以及婉约词的艺术风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节晚唐后期诗歌  第三节晚唐后期诗歌 晚唐后期的诗歌创作处于衰微的阶段。诗歌的题材和创作倾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精神,继续创作着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乱离的作品。如皮日休早期创作的《正乐府十篇》、《三羞诗》、《橡媪叹》;聂夷中的《咏田家》、《田家》;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再经胡城县》。他们的诗歌虽然有的并不采用乐府的形式,但与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精神是一致的。风格质朴,语言通俗,但艺术上较为粗糙。第二类隐逸、爱情第二类隐逸、爱情是表现隐逸闲适情怀、爱情闺阁生活的作品。如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之作,多是吟诵风月、摹写山水和表现个人日常生活的作品,二人的作品辑为《松陵唱和集》。温庭筠、韩偓以写情爱闺阁题材而著名,司空图主要描写隐逸的闲情。这类作品反映了政治衰败下的文人诗歌的题材取向和思想精神,在艺术上注重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第四节  晚唐的小品文第四节  晚唐的小品文晚唐的古文创作处于衰落的趋势,只有杜牧、刘蜕等少数作家继续着散体文的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骈文的创作再度抬头,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曾致力于骈文的创作。著名的小品文作家著名的小品文作家晚唐的散文唯有小品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著名的作家主要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皮日休的诗歌和散文都收载咸通七年自编的《皮子文薮》里,代表作有《读司马法》、《鹿门隐书》、《十原》等;陆龟蒙的讽刺散文都收在乾符六年自编的《笠泽丛书》中,有名作品有《野庙碑》、《记稻鼠》等;罗隐的小品文收入咸通八年自编的《谗书》中,重要作品有《英雄之言》、《辨害》、《越妇言》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感情强烈。 第十章  唐代传奇小说第十章  唐代传奇小说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1.何谓唐传奇? 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3.唐传奇的发展阶段1.何谓唐传奇?1.何谓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1)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2)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 (3)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4)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3.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3.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2)鼎盛时期(2)鼎盛时期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3)衰落期(3)衰落期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儒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鉶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节  唐传
/
本文档为【中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