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稳定

2012-02-22 4页 pdf 241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003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稳定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 政治稳定、生活有序,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价值目 标和理想选择。也是人们在理论上很早就关注的问题。早在古希腊, 人们就提出了政治稳定的问题。但是,真正把政治稳定做为理论问题 来研究还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时人们发现,进入现代社会 后,社会政治稳定离不开民主的实现。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 一对直接对立的矛盾,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二者能否有机统一起来, 将关系到国家或社会的兴衰成败。 一、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不是一对直接对立的矛盾...
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稳定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 政治稳定、生活有序,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价值目 标和理想选择。也是人们在理论上很早就关注的问题。早在古希腊, 人们就提出了政治稳定的问题。但是,真正把政治稳定做为理论问题 来研究还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时人们发现,进入现代社会 后,社会政治稳定离不开民主的实现。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是 一对直接对立的矛盾,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二者能否有机统一起来, 将关系到国家或社会的兴衰成败。 一、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不是一对直接对立的矛盾,它们之间是紧密 相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看,政治稳定是开展政 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检测器。 %一 &政治稳定是动态发展的 自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政治稳 定的内涵,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可喜的是,许多学者对 政治稳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即认为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系 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在现代社会,政治稳定是相对 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政治体系的稳定 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面对瞬息 万变的现代社会,政治体系只有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 保持长期的政治稳定。因此,当代社会都把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视为 最理想的政治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需要这种动态 发展的政治稳定。 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稳定 政治学研究 !于新恒 魏芙蓉 作者简介:于新恒,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教授;魏芙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教授。邮编:’(""’! 收稿日期:!""!年 )月 ’*日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政治稳定 与民主政治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 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不是静态的,而 是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是民主政 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民主政治又 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 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 约的。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社会长治久 安,必须把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同步发展, 防止二者相背离的倾向,特别是要 抓好二者的结合点——— 深化政治 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克服、化解 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发展民 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政治稳定 民主政治 建设 不稳定因素 同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 现代动态的政治稳定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 权的稳定,政治的稳定;二是政治路线和政策的 稳定;三是政局稳定。 %二 &政治稳定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 件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政治,如果 没有政治稳定作保证,要使民主政治持续不断地发 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政治稳定在国家内部政 治生活中表现为有序运转。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体系 深层核心不变。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稳定,执政党的 阶级属性不变,并且具有组织政权、协调社会群众、 统一政治力量或认同的整合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处 于政治不稳定状态,即社会动荡不安,甚至国家四分 五裂,何谈发展民主政治。因此,政治稳定是发展民 主政治的前提条件。 %三 &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检测器 任何国家民主政治发展都必须有一个尺度,一 个发展标准,去调节民主发展的进程。这个尺度和标 准不是别的,就是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一般表现为政治发展的有序性和政治 规范的认同性。无论是民主政治比较发达的国家,还 是发展中的国家,政治稳定都是检测民主政治发展 的尺度或标准。尤其应指出的是,政治稳定还是检测 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是否协调的晴雨表。 任何国家的政治稳定都是相对的,而不稳定因 素的存在却是绝对的。这是因为导致不稳定因素是 多样的。例如,因外国势力介入、内战、政府丧失合法 性、宗教冲突,等等,都可导致政治不稳定。今天这些 问题依然存在。然而并非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 素。在现代社会,影响政治稳定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 民主制度对公民民主要求满足的程度。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也雄辩地证明了政 治稳定是检测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是否协 调的晴雨表。以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为例。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开展,农民政治参 与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农民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影 响政治决策,以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时 之间,农民政治参与呈多样性。如投票、投诉、诉讼、 接触、抗议、暴力对抗活动等。但是,由于改革初期农 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加之当时政策不配套,有 些地方又引导不力,致使参与者的利益不能都得到 满足。在一些地区便出现了政治不稳定的现象。例 如,集体冲击乡政府、暴力攻击乡村干部、政治参与 旨在报仇泄私愤等。后来,我们党及时领导农民实行 了村民自治,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农民政治参与立 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相反,如果我国不及时进 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能满足公民参与 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 二、民主政治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政治稳定虽然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但 是民主政治也不只是消极的适应,它对政治稳定也 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民主政治是现代动态政 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现代社会只有建立民主 政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可见在现代社 会,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相辅相成的。 %一 &民主政治可为政治参与提供充足的政治制 度化资源,为长远的政治稳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日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 而且把发展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 标。这是因为,把民主作为目的,是政治价值的最高 体现;把民主作为手段,则是社会资源尤其是政治资 源公平分配的有效机制,是政治权威最可靠的合法 性基础,也是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保持政治效 率持续有效的重要方式。因此,历代的仁人志士就为 实现民主理想而不懈地努力,从而促进了人类政治 生活的开明和进步。 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个重要形式就 是政治参与。所谓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过程的 介入,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程度的 高低与效能的优劣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民 主化水平的尺度。因此,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 社会主义”。 我国历来比较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是将民主 在实践中付于操作。新中国成立,党领导人民建立各 级人民民主政府后,通过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已经建立起了各种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 制度。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治制 度,等等。这些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 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从而从长远 上保证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因为这种现代的政治稳 定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并且是以公民权 利至上的基本理念来支持的。其优势在于一方面能 容纳个体自由而独立地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及 时解决或避免个体之间大量冲突的发生。 %二 &民主政治有利于解决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 冲突 由于民主政治作为现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建 立在公民政治参与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个体 比较充分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并且以公民权利至上 的基本理念来支持。因此,它不仅能容纳各个个体自 由而独立的发展,同时,又能以一些特定的制度安排 避免个体之间大量冲突的发生,并以一些获得普遍 公认的制度性程序解决已经发生的冲突。因此,正确 的政治参与是保障现代社会政治稳定、健康发展的 基本条件。 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已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是公民的政治参 与是选举付诸实施的必要前提。二是公民的政治参 与是各级各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决策民主化的基 础。三是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人民监督权力的基本 途径。四是公民政治参与也是“教育公民的方式”。公 民能在实际地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学会政治的技能 和技巧,培养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能 力。总之,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促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生生不息的力量,从而为社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 会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石。 世界政治发展史表明,从最终意义上讲,完善的 民主政治是政治稳定的基石。正如刘亨隆在《我国民 主与法制的目标和道路》中指出的:“就目前而言,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之所以比较稳定,一个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民主政治 的现代化,这包括有比较完善的选举制度和议会民 主,法制相当完备,这样政权更迭、政治跃迁、社会利益 的重新分配和调整,都能按民主程序和原则,在法制 轨道上运行。”可见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 %三 &民主政治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制约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因素还是由社会基本 矛盾制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理论是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 展。然而上层建筑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有一定的反 作用。当着上层建筑障碍经济基础发展时,社会就要 求变革上层建筑,由此往往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引起社会动荡。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面占 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 阶级,建立了公有制,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社会基本矛 盾已不具有对抗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稳定的。 但是“部分不适应”的结构性特点又会带来不稳定。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是上 层建筑最核心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解 决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社会政治长期稳定的目标。社 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 经济基础必然要求在上层建筑方面要实行人民当家 作主的政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最核 心的部分———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正是保证人民当家 作主人的制度,它能够使全体人民享有比以往任何 社会制度都不可能有的切实充分的民主权利,它集 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要求。只有建立 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长治 久安。所以,我们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现代化建 设的奋斗目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民主,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政治稳定 在我国现阶段,究竟应如何处理维持社会政治 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呢 ’ 这是长期 以来一直困惑人们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 ("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这一 问题。他指出:“要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就鲜明地提出了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保持社会稳定, 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二者必须协调、统一起来, 同步发展,缺一不可。 %一 & 发展民主政治和维护政治稳定要通盘考 虑,同步发展 我国 !"多年的改革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要处理 好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改革和政治稳定的关系,必须 将几方面统一起来,统盘考虑,同步发展。这就要全 面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新型 的国家形态得以在中国确立。特别是随着 !"多年政 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各种制度 和运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是民主选举制 度有了新的发展;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完 善;三是民主监督体系已经形成;四是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五是 村民自治和居委会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 的发展;六是民族区域自治也有新的发展;等等。 但是,按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 革。比如,民主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民主监督还未 形成完善的机制,基层民主建设还有待向纵深发展 等。这些都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中 进一步解决。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 提。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是比较稳定的,已具备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 随着政治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反 过来又赋予政治稳定以活力和动力。所以二者是相 辅相成的。那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政治稳定和政 治发展的内在统一,这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 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二者结合不好,不仅实现 不了有序的政治改革和有活力的政治稳定,而且必 然导致动乱或政法专政。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 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相结合的好形式,这就是 不要以搞运动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和 经济目标,选择了政治稳定和发展民主政治并重的 政治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改 革是一场革命”的同时,一再强调必须使政治稳定和 政治改革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内推动和展 开。邓小平认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掌握火候, 必须改革和稳定并重。改革过快,会引起社会动荡,导 致翻船;改革太慢,其他改革搞不下去,也要翻船。他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出发,进一步阐明了政治 稳定和政治改革并重的发展战略。他认为,不改革政 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二 & 抓住政治稳定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结合点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民主政治建 设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键所 在。而要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也就是社会主义民 主脚踏实地地逐步实现。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 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政治“顺运行”问题。如果政治 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政治不是“顺运行”而是 “逆运行”,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就将无从谈起。正 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好,因为首先遇到人 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 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 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关于政治体 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 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新政治形态,而是 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复原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所固有的政治形态,并使这种政治形态能够为社 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服务。总 之,只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就能从体制上 消除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的障碍,建构起政治持续 稳定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 ’防止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相背离的倾 向 要防止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相矛盾,甚至相背离 的问题,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处在转型时期的国 家更是对此格外敏感。目前,在我国要防止这一倾向 的出现,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党和政府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 理发展民主政治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关系。在现代社 会讲稳定是指动态的政治稳定,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政治稳定。党和政府要灵活地调控政治系统内部社 会矛盾和外部环境因素的突变,要在不断改革、完善 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完善社会政治秩序的良性运行 机制,把社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 其次,政党、政府要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历 来十分重视这一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反复强调每 个党员、干部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江泽民同 志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特别是在纪念建 党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贯彻 ‘三个 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 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并“通 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防 止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相背离的根本性措施。 再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 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既是反映政治稳定的晴雨表,又 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防止发展民主 政治和政治稳定相背离,必须注重解决人民内部矛 盾。当前,特别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 新特点。比如,在经济领域内,表现在分配不公;失业 与就业方面的矛盾。在政治领域内,党内的思想斗 争;党政矛盾、政企矛盾;以及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等 等。我们党和政府要及时把握这些矛盾的新特点,弄 清成因,逐步予以解决。这里应当指出的是,这些问 题不过是我们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解决,既不要大惊小怪,看 不到主流,又要切实重视这些问题,把一些苗头消除 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 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 会政治长期稳定。 %四 ’注重克服、化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 发展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我国社会政治 稳定,民主政治也在健康地发展着,但是,影响、制约 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也不少,我们必须注重化解不 稳定因素。否则,不仅会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而且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进 程。当前我国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不稳定因素。 一是我国尚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二是社 会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三是人们对改革过高的期 望值的负效应。四是非制度化参与、抗议参与甚至暴 力参与的出现。此外,民族和宗教问题如果处理得不 好,也会变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上述诸种因素处理得不好,都不利于社会的政 治稳定,尤其是腐败问题不容再拖延。否则,如再遇 到一些偶发事件,都易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为了推进民主政治顺利发展,保证社会长治久 安,必须克服、化解上述影响、制约我国政治稳定的 各种因素。这就要注重抓好以下几点。 &、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非制度化参 与、抗议参与及暴力参与的出现,是多种原因促成 的,但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难 以吸纳社会中突然增加的政治要求。为此,必须加强 政治参与方面的立法,把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 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其规范化,消除非理性参与 可能导致的动乱因素。 此外,要注重完善和拓宽现有的制度化政治参 与渠道。主要是健全与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基本政治 制度相关的制度建设,在选举、立法、监督等环节上, 应该从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和行使民主权利作为根 本出点来建构这些具体的制度。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减轻失业压 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我国生产社会化 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另一方面,能为人们享受现代 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使民主政治能够在 深度与广度上展开。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只有经济 发展了,才会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总量,国家才能逐 步消除贫困现象,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心安定,天 下自然稳定。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当 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铲除分配不公的经济根源;要健全法制,规 范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缩小贫富差距的法律保障 机制。同时,要合理调解社会收入的差距。对那些超 常规获得巨额收入的,应通过税收加以调解。对那些 违法获取暴利者,必须严加惩处,加大打击力度。 *、加大反腐败力度,消除不稳定的祸根。解决腐 败问题,除了要从源头抓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外,还必须加大 反腐败的力度,增加腐败成本,加重对腐败分子的惩 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 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实现政治局面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 & ’《邓小平文选》第 )卷,人民出版社,&++)年 版第 &,(页。 责任编辑:刘兰凯 &)
/
本文档为【论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稳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