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隐语的文化内涵

2012-01-19 4页 pdf 96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1510

暂无简介

举报
隐语的文化内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6 卷 第 6 期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26 No. 6 2 0 0 4 年 11 月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Nov. 2004 隐语的文化内涵 谢 遐 均 (重庆医科大学 外语系 , 重庆 400050) ...
隐语的文化内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6 卷 第 6 期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26 No. 6 2 0 0 4 年 11 月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Nov. 2004 隐语的文化内涵 谢 遐 均 (重庆医科大学 外语系 , 重庆 400050) 摘  要 :从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特 性 ,认为隐喻具有民族特性。它以思维为本源 ,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 ,其意义源于思维与认知客体的互 动 ,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行为制约于民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以及民族历史与典籍 ,使之具有鲜明的 民族特性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隐语 ;文化 ;民族 中图分类号 :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254 (2004) 06 - 0108 - 04 一、隐语及文化特征 长期以来 ,隐语一直被看作是一种主要用于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亚里斯多德在《诗学》和《论修 辞》中把隐语定义为“将属于另一事物的用来指另一事物”,认为“隐语字是属于别的事物的字 ,借来作 喻 ,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同类字”。他强调隐语在诗歌中的作用。 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为主的柏拉图学派认为隐语是人类内部的一种语言机制 ,既反映了语言的本 质又反映了人的本质。进入 20 世纪以来 ,人们开始用语言学理论来认识、研究隐语 ,强调隐语是背离语 言规则带来的结果。系统功能学派认为隐语是某一事物的词来指相似的另一事物。是一个词用了它的 转换意义 ,因此隐语是意义达的变异。交互作用理论把隐语从词级提高到句级或隐语陈述级 ,认为隐 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一个跨学科的多维命题。其创始人里查兹提出隐语是要旨 ( tenor 隐语 的表达含义)和途径 (包含 tenor 的基本类比)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隐语不仅是语言的一种装饰 ,而且 是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 ,是思想之间的借用和交流 ,是语境之间进行的交易。众所周知 ,人类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含两个过程 ,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思维过程 ,二是世界通过人的大脑对人们 思维的反映。随着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各语言社团的不断演变 ,人们需要用一种手段来帮助自己 在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 ,能从原先的互不相干的不同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 现链接点 ,建立想象丰富的联系。由此产生的新的关系、新的事物、新的理论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 隐语。这种运用丰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描写未知事物的过程就是隐语的核心。 隐语是语言中创造性的核心 ,是将两个不同的概念婉转地联系起来暗示两者的共性。那么如何将 这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呢 ? 美国人类学家怀特需认为从符号学角度来看隐语是一种赋予事物以意义的 符号行为 ,从心理角度来看是一种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某种现象的心理行为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隐 语是一种人类认知行为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 ,它都处于文化界定的范围内。研究隐语必须考虑语境和 文化因素。因为隐语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语言的使用过程所产生的一种语义转化现象。在这个转化过 程中 ,人们对语言及其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定向心理联系 ,而语言符号本身又具有浓厚的文化色 收稿日期 :2004 - 07 - 05 作者简介 :谢遐均 (1954 - ) ,女 ,副教授 ,主要研究语言学。 80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彩 ,隐语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必然是一定文化的载体 ,属于某个特定的语言社团 ,制约于相应的历史文化、 风俗、价值观点和价值取向。因而所创造出来的隐语也就具有民族文化气息和内涵 ,构成具有民族文化 的语义。 隐语的含义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各种文化之间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反 映到语言这一文化载体上来。Wittgenstein 曾经指出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隐语 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得以创造并接受的。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某些现象或因素与人 的心理感受及其审美观念等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对应关系 ,并作为一种心理感情被移植入文化 ,在人们的 文化心理中无意识地起着作用 ,成为一种文化的无意识积淀 ,世代相传地流淌在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和情 感的血液里。只要这些因素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就会引起人们特定的心理感受和想象。 例如 ,松兰梅竹被中国人赋予特殊的意义 ,象征高洁、坚贞、刚毅和气节 ,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而 对英国人而言 ,daffodil 是春天、欢乐的象征 ,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的含义。这些因素在人们的意识和观 念中成为一些抽象化的文化符号 ,因此由此产生的隐语具有民族文化特性。 二、思维方式对隐语的影响 隐语是一种思维现象 ,它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受个人思维方式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个民族 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积淀了其民族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稳定的因素 ,反映了其民族文化心理素质最基本 的特征 ,因此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存在着差异 ,而这种差异导致隐语的“民族语义”不同。 西方的思维模式以逻辑、、线性为特点 ,把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截然分开 ,把统一的世界分 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对他们来说 ,世界是由事实构成而不是由思想概念构 成。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一般是归纳和推理或演绎。从具体事实出发 ,进行归纳概括 ,从中得出观念性 或结论性的东西。或从一般到具体。例如英语中 fiddle (小提琴) 因其演奏时美妙愉快的音乐而指活泼 可爱 ,white elephant 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 ,gray mare 指比丈夫能干的妻子 ,black sheep 指害群之马。中 国人也习惯于把事物分成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这两个对立面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相互 制约 ,相互依存。这种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的主客体不分的朴素、辩证的整体观念导致了中国人偏重 形象思维。不注重严密的分析 ,而是重视视觉 ,凭直觉来分析、推理、论证。不靠逻辑推理而是靠思维中 断时的突然顿悟 ,即灵感、直觉和顿悟 ,通过联想、类比的对思维客体的整体进行直接把握 ,通过物 体形象表达思想。反映在隐语中空泛概念实际化 ,抽象意义具体化。如“碰钉子”、“背黑锅”、“翘尾巴”、 “不成器”、“一针见血”、“水中捞月”、“唇齿相依”、“人仰马翻”、“守株待兔”等表意方法就渗透着这种形 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的特点。中国歇后语中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如“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回”,“瞎子点灯 —白费蜡”等都采用这种观物取像的象征性思维上。 此外由于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 ,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有时用不同的概念隐语。如 That theory doesn’t hold water。(那个理论站不住脚) What he knows is only to delve into biiks。(他只懂啃书本) 在 第一句中英语遵循容器概念选择修辞代体 ,而汉语却把“理论”比作“人”说它像一个“人”,站得住或站不 住脚。第二句中 ,汉语按照食物概念隐语说啃书本 ,而英语却按空间概念把书当作土地来挖。意思是读 书就像挖地 ,通过细心耕耘才能得到丰硕的果子。 三、价值观念对隐语的影响 价值观念是人们行为的规则、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评价事物的规范和道德等 ,价值观念的 形成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也影响着隐语的表达。例如“花、鸟、江海”的隐语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 和时间观。在中国古典的诗歌里 ,花鸟的隐语大都表达了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对当时人生和世事 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出世的感伤情绪 ,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的佛教性。对古代 中国人来说 ,花鸟转眼即逝 ,人生莫测 ,世事难料 ,因而有“桃花乱落如雨”、“感时花溅泪”、“飞红万里愁 如海”等。这些“乱”、“泪”和“愁”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不由人控制。对西方人来说 ,花鸟给人的感觉是 90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甜美、静谧、和平和温馨 ,人应该像花一样享受美好而短暂的人生。因此英语诗歌中花与鸟的隐语大都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如 :“And lovely is the rose”,“ Pure lilies of eternal peace . Whose odor haunts my dream”。 在“动与静”的价值观中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是“静”。中国人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 ,求内心和 外部的和谐 ,讲究“虚静”和“自律”,而西方人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信义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好动、好探索 和好冒险。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反映在“江”和“海”的隐语取舍上。中国人多以“江”为隐语 ,表现出以 “静”为主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如“黄河入海流”、“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等。而西方人则多以 “海”为隐语 ,因为出海意味着冒险、征服和向外扩张。如 :“This sea that bears her bosom to the moon. ” “Ye Mariners of England/ That guard our native seas. ” 四、隐语与习俗 民族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语在反映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取向、审 美观念和社会期望等差异也折射出民族风俗和习惯。按某一民族习俗可以激发联想的事物在另一种民 族习俗中却并不能激发联想或激发不同的联想。例如 candle 令西方人联想到“教堂的庄严”或“生日的 欢乐”,而中国人则会联想到“奉献精神”,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Cricket (蟋蟀) 的叫声 在中国人听起来萧凉凄清 ,是悲哀、凄凉和烦恼的象征。而在英美人听来却充满宁静、舒适和幸福感 ,因 此 cricket 在英美文化中却指“愉快、高兴”。蝙蝠 (bat)因“蝠”与“福”同音而倍受中国人青睐 ,而在英国 文化中却指“瞎子”,故有“as blind as a bat”。当谈到“狗”时 ,中国人脑海里呈现的是一连串具有贬义色 彩的词。如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走狗 ,落水狗 ,狗头军师等。而“狗”在西方人看来是既可看门或打猎 又可做伴侣和宠物的动物 ,因此以“狗”喻人极为普遍。如 :a luck dog (幸运儿) , a going dog (喜欢欢乐 的人) ,a jolly dog (快乐的人) ,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意之时)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 乌) 。此外对同一概念的类比和联想各民族也是不一致的。如对“雄壮、威严”这一概念西方人的联想是 lion (狮子) ,有 majestic as a lion ,rise like a lion。而中国人的类比和联想却是“老虎”,狮子对他们来说不 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动物 ,并没有庄严、雄伟之意。所以有“虎将”,“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等喻勇猛威 武 ,用“拦路虎”、“狐假虎威”、“苟政猛于虎”喻凶猛残忍 ,冷酷无情。另外不同文化习俗的隐语联系事物 的方式也是以民族为其特性的。如汉语用“大海捞针”来形容希望渺茫。“海”作为喻体 ,而英语则用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表相同的概念 ,haystack (干草堆)作喻体。汉语用“瓮中之鳖”表达一个人 陷入绝境 ,而英语则用“like a rat in a hole”表达此意 ,喻体差异颇大。喻体的选择还与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中国人常用“牛”作喻体 ,而西方人则多用“马”作喻体。如 : He likes talking horse (他喜欢吹牛) 。He is a walking horse (俯首甘为孺子牛) 。 五、隐语与传统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所折射的世界观不相同 ,隐语也因此带有鲜明的民族 传统文化特性。由于神话传统不同 ,西方人在谈到爱神时会想丘比特 ,而中国人没有爱神 ,但常用“月 亮”来表达思念的意义 ,所以有“月下老”,用牛郎织女表一对恋人。此外 ,西方的传统文化大都与古希腊 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有着渊源 ,因此语言中充溢着大量的相关隐语。如“Achilles’heel”指致命的弱点 ,“a Herculean task”指需要巨大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完成任务。“a Pandoras box”比喻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 源 ,而“Prometheus”则是热爱人类、反抗压迫的象征。“Solomon”喻指聪明 ,“J udas”指伪装亲善的背叛 者。“a kiss of death”则指表面上友好 ,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而汉语的传统文化则多受儒教、道教和佛 教的影响。中国的儒教教育人“安贫乐道”,恪守“中庸”,道教教育人清净无为 ,知足长乐 ,与世浮沉 ,佛 教教育人看破红尘 ,笃信因果报应。形成一套自闭、中庸、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世哲学。因而有“枪打出头 鸟”、“出头椽子先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等隐语。传统文化还与历史和 01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爱好有关。英国人一直喜欢骑马和赌马 ,因而有“a dark horse”和“back the wrong horse”隐语。前者指 实力难预测的竞争者 ,后者指下错赌注。中国人喜欢下棋和唱京剧 ,因此出现了“举棋不定”、“棋逢对 手”、“丢卒保车”、“马后炮”、“唱红脸”、“唱白脸”、“亮相”和“跑龙套”等喻意深刻的隐语。由于英法历史 的烽火不断 ,尤其是百年战争 ,英国人对法民族的仇恨在英语中也留下了阴影。French 一词在蔑语中 暗指“无礼、下流、低级、肮脏和粗俗”的代名词 ,因而有“take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peddiler’s French (盗贼的黑话)”的隐语。17 世纪英国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荷兰的频繁交战使英民族恨之入骨 ,于 是就有了由 Dutch 构成的贬义隐语。如“Dutch act (自杀)”,“Dutch courage (酒后之勇 ,一时的虚勇)”, “Dutch comfort (无济于事的安慰) ,”“Dutch luck (横财)”,“Dutch widow (妓女)”,“Dutch wife (睡觉用 具)”。在中国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与“龙”有关的隐语都具有至尊至上的色彩。 如“望子成龙”指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 ,“龙的传人”、“龙跃凤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飞凤舞”比 喻书法活泼、刚劲 ,“龙骧虎视”比喻气概威武 ,“龙凤呈祥”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由传统中国医学产 生的隐语也颇多。如“对症下药”、“病入膏肓”、“妙手回春”和“再生华佗”等。另外 ,传统文化也受气候 和地理特征的影响。英国是一个岛国 ,由于自然环境和对海洋的依赖与发展 ,海洋文化尤其突出 ,反应 在隐语上的也很多。如 :“smooth sailing (一帆风顺)”,“go with the st ream (随波逐流)”,“on the rock (触 礁)”,“in the same ship (同丹共济)”,“all at sea (茫然不知所措)”,“give up the ship (放弃)”。同样 , Mushroom(蘑菇) 在英国多雨的气候可得到迅速的生长 ,英民族也就习惯于用 like mushroom 或 to mushroom 来形容某事物的蓬勃兴旺发展之状 ,而汉语则用“竹笋”来表达这一特征 ,如“雨后春笋”。这 些隐语都独具民族文化色彩。 总之 ,隐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和再精练。它以思维为本源 ,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 ,其意义源于思 维与认知客体的互动。由于认知客体受文化的影响 ,隐语又是一种文化行为。它是在一定的文化范围 内被创造和接受的 ,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观。因而只有了解各民族文化背景 ,充分理解隐语的文化内涵 , 才能了解和掌握这些隐语 ,并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 [ 1 ]Lakoff , G. & Johnson ,M. 1980 , Metaphors We L ive by , [ M ] . Chicago. [ 2 ]Sapir ,E. 1921 , L anguage : A n Int roduction to the St udy of S peech , [ M ]New York : Herciurt ,Brace & Co. [ 3 ]范家材. 英语修辞与翻译[ M ]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 4 ]张光明. 英汉修辞思维与翻译[ M ] . 北京 :军事宜文出版社 ,2002. [ 5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M ]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 6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 7 ]王广成. 隐语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语的相似性[J ]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 (1) . [ 8 ]黄 华 ,余卫华. 中英诗歌隐语与文化异同[J ]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 , (2) . (责任编辑 :王京粤)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metaphor XIE Xia2j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property of metaphor in terms of thinking ,value ,culture and customs as well as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etc. It points out that metaphor has its unique national property. Based on likeness and association , it has deriv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is therefore a kind of cultural action. Such ac2 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national thinking mode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cultures ,history and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and therefore hasa striking national feature ,which will unavoidably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semantic meaning of metaphor ,thus mak2 ing metaphors more vivid and full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 :metaphor ;culture ;the national feature 111
/
本文档为【隐语的文化内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