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2012-01-04 10页 pdf 40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4358

暂无简介

举报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1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 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 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1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等级,施工 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 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 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 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 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 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 60。整浇层厚 50, 配双向 φ6@250, 混凝土 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 用 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 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 6.9 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 SP 板,SP 板 120 厚可 做到 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 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 于 2 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 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 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 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 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 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 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 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φ8@200。板顶 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 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 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10~15米设一 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 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 70 厚+10 高差(取消垫层)。8 米以下的板均可以 采用非预应力板。L、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 45 度的 4 根 16 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D 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 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 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 0.8~0.9的折减系 数,将板下筋乘以 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 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 φ10@200;否则用 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 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 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 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为 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 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 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 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 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 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2 坡屋顶为双层圈梁。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 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 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 造柱伸至基底。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 应在图中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 面效果,360 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 120 砖墙。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设置圈梁不一定 设构造柱。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 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JGJ/T13-94》 (4).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 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 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 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 70,或做垫层。地下水 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 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 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 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 30~40 米设一后浇带,并注 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 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 差的 1.5至 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 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 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 时可取消 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 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 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 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 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 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 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 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 JCXT?.T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 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 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3 (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 (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 要求设计。 (7).暖沟一般做成 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 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 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 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 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 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 80~100,梯段板厚 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 4米时, 应采用 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 80~100,梯段板厚 160~200,梯段板跨度 约 6米左右时,应采用 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 1/3~1/4,并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 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 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 6. 梁、柱详图: (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 加附加筋。 (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 La,还应加附加箍筋 (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 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 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 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 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 200。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 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 300,并与构造柱相连接的进深梁,在梁端 1.5 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宜加密。端部与框架梁 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 300 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 La。 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 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 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 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 500时,宜加腰筋,间距 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 牛腿计算。 (12).梁应按层编号,如 L-1-XX,1指 1层,XX为梁的编号。 7. 关于墙体问: 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 8度和 9度时,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 墙宜沿墙高每隔 500设 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顶层, 为防止墙体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温层聚苯板由 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 聚苯板。圈梁加高, 纵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 不采用现浇板带加预制板(为了解决挑檐抗倾覆)的方 式。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 宽度为建筑宽度 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构造柱至洞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4 口的墙长度小于 300 时,应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则难以砌筑。小截面的墙(<600)如窗间墙应做成混 凝土的。否则无法砌墙或受压强度不够。注意:在砖混结构中(尤其是 3 层及以下),可以取消部分横 墙,改为轻隔墙,以减轻自重和地震力,减小基础开挖,也方便以后的房间自由分隔,不必每道墙均 为砖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过严,一般工程难以满足,在增设构造柱后可放宽。 8. 重点注意: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 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横墙间距。小进深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高宽比。 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建筑的走廊宽度不计入房间宽度。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 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 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 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 米以上的屋面梁和 4.8 米以上的楼面 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 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 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 6米的梁下 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 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 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 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 360,并验算其强度。否 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 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 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 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 S6 或 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 C25,混凝土内 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金属止 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 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 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 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 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 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设伸缩缝。高差大于 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用, 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 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5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 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 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9. 常用砖墙自重(含双面抹灰):120墙:2.86,240墙:5.24,360墙:7.62,490墙:9.99 KN/M2。 10. 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 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 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一. 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考虑到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高底坡处地面之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刚度不均匀,对结构抗 侧力有不利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对于一般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 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到檐口标高的方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按同样要求,层数 也应从低处算起,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 6层,高处有 5层,则总层数应按 6层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墙体也采取有效措施与山 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动参数 的放大作用。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 6层,高处有 5层,采取在坡地范围内 的结构楼板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该范围横墙间距较密,且外延伸出后与山体可靠锚固等多种有 效措施,加强结构与山体的连接,则该房屋总层数可按 5层计 二. . 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 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 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 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中指出,对一般 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 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 3.0.1.5 条中规定,“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 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设防分类。 对 于商业建筑,在 1995年之前高层的大型零售商场还比较少,《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举例采用 了常见的 “人流密集的多层建筑”,具体规定参照了 1993 年当时商业部的有关规定,根据目前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执行时,不论多层和高层,只有年营业额 1.5亿元人民币以上、固 定资产 0.5亿元以上、建筑面积 1万平方米以上三个条件均满足时才定为乙类建筑。大底盘建筑, 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 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三. 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突出屋面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新规范在第三章关于概念设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结构体系的选型应防止刚度和强度的突变。突 出屋面结构明显存在刚度突变,其抗震设计尤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例如,在计算分析时,第 5.2.4 条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 数 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根据计算结果采取 加强构造措施。 四.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基本振型指的是 什么振型?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6 基本振型一般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五.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墙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 体?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 新规范 7.1.2条表 7.1.2中,砌体房屋最小墙厚是指结构抗震验算时不小于此厚度的墙体才能承担 地震作用,即不论层数或高度,各种砌体类别的墙体小于此厚度只能算做非抗震的隔墙,只能计 入荷载而不能做为结构墙体参与结构计算。例如,粘土砖房屋的最小墙厚为 0.24m,墙宽度小于 此值,如 0.12m或 0.18m时,不论是否有基础,均只能算做非抗震隔墙。房屋抗震横墙是指符合 最小墙厚要求的横向墙体,横墙应以满足抗侧力计算为准。 新规范 7.1.7条 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 符合厚度要求的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 六. 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总高度比表 7.1.2稍高时是否算超出限值? 新规范 7.1.2条表 7.1.2中总高度的计算有效数字为个位,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后满足即 可。室内外高差大于 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 1m。 七. 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 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 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 超过 4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 7.1.2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 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 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 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八. 对于新规范 7.3.2条第 5款的“接近”概念,以 7度区为例,层数为多少时属于接近上限? 新规范 7.3.2条第 5款的“接近”概念,对于 7度区,层数为六、七层时均属于接近上限。 九. 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 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 7.3.2条第 4款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锚入浅 于 500mm 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 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 要求。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 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 新规范表 7.3.1要求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说,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 2000mm 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十. 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 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 荷载。 十一.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房屋中,有个别楼层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是否应按 7.1.2条第 2款的要 求降低层数? 新规范中对于多层砌体房屋,“横墙较少”的概念指全部楼层均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对于仅个别 楼层符合“横墙较少”的条件,可根据大开间房屋的数量、位置、开间大小等情况具体分析后采取 相应的加强措施。底部框架房屋的上部各层“横墙较少”的概念同多层砌体房屋。 十二.新规范 7.1.7条第 5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指得是什么?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7 新规范 7.1.7 条第 5 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 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十三.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 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 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 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 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十四.抗震规范 7.5.5条 1款规定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 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中起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剪 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抗震规范 6.5.1 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 架柱),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此条规定,是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的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 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对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是抗震墙破坏后, 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十五.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 0.6m 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 7.1.2 中 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 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 0.6m 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 7.1.2条表 7.1.2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 1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 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 1m。 十六.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 7.1.2规定限值时按照新规 范中第 7.3.14条 6款的要求进行设计,对楼、屋面板的设置有何要求? 对于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 7.1.2 规定限值时,同 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即不允许同一结构单元有错层。即使设计时同一 结构单元内横墙无错位,楼、屋面板也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板,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十七.新规范中第 7.1.8条 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 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中 7.1.8条 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 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 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 按 3.4.3 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尽量采用上部结构减少抗震墙数量的方案,即 在无法对齐处设置次梁支承非抗震隔墙以避免次梁托抗震墙的方法。 十八.多层砌体房屋如果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的距离至少应保持多 少为宜? 为了加强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要求纵横墙咬槎砌筑,可以留坡槎,但不应留直槎。抗震规范规 定。纵横墙间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的墙体之间,7度时长度大于 7.2m的大房间及 8、9度时,均 要求沿墙高设置拉结钢筋。有构造柱的墙可通过先砌墙并留置马牙槎,最后通过后浇构造柱的混 凝土来达到拉结的要求。 抗震规范的6.1.8条4款规定了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上洞口的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 而砖墙的抗震性能不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要求应严于抗震墙,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 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墙边的最小距离应大于 300mm,以保证交界处的整体性。 十九.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理由如下: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8 1) 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刚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在地震作 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不利抗震,可导致结构破坏,这种震害少。 2) 屋盖系统(屋面板、屋架和支撑)在两个端部不封闭,屋盖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变化,在 6度 时山尖墙就有震害,其破坏后将引起屋盖的破坏。 二十.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 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什 么情况?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 (1)半地下室顶板(宜为现浇混凝土板)的板顶标高不高于室外地面约 1.5m,地面以下开窗洞 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内横墙的延伸,如此形成加大的半地下室底盘,有利于结构的总 体稳定,半地下室在土体中具有较有利的嵌固作用。 (2)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无窗井,且地下室部 分的纵横墙较密。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 外地面算起。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或有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 与纵横墙连接,构不成扩大基础底盘的作用,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 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二十一. 若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施工时 哪部分的钢筋放置在最外侧?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框架柱和框架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柱主筋放置在最外侧,梁纵向 钢筋紧贴着柱最外侧主筋,从内侧穿过。而对于多层砌体房屋,为了使圈梁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构 件的约束作用,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圈梁的纵向钢筋放置在最外侧,构造柱主筋 从圈梁纵向钢筋内侧穿过。 二十二. 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 7.3.1中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的最低层数,其构造柱应如 何设置? 如果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 7.3.1 中左侧各列的最低层数,如 6 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 的房屋、七度区层数为单层和二层的房屋、八度区单层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 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规范规定的是最低安全度要求。 二十三. 随着墙体材料的改革,一些城市已经禁止或限制使用烧结普通粘土砖,代之以烧结多孔砖 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对于±0以下部分的砌体可有哪些替代材料? 对于砌体结构房屋±0以下部分的砌体材料(包括块材和砂浆),当不采用多孔砖和空心砌块时, 除了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外,还可采用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等非粘土 烧结砖以及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墙体材料,其块材和砌筑砂浆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 范》(GB50003-2001)有关规定,并注意采用水泥砂浆后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折减。 二十四. 规范 7.1.3 条规定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3.6m,而某些 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如变配电室,虽然总层数未达到规范限值的要求,但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 大于 3.6m时应如何处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规定,主要针对一般民用建筑。对于层数远小于表 7.1.2的工业建筑及附属房屋,因工艺要求需要层高大于 3.6m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增加墙 厚度、增设壁柱、圈梁、提高材料强度等级等措施实现,同时应满足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二十五. 规范7.1.6条中,房屋中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限值与墙体是“一”字还是“T”字形状有无关系? 规范 7.1.6条中,窗间墙宽度限值与墙体是“一”字或“T”字形状无关,当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时,限 值可适当减小。 二十六. 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是否可以采用粘土砖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承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 7 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9 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及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烧结砖和蒸压砖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以及底 层或底部二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在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上 超出了抗震规范第 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将抗震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的墙片或墙段由砌体改 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这种做法有可能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后,结构体系可能改变为不同材料混合承重的结构,此时需 根据结构楼板的刚度、砖墙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等情况,确定钢筋混凝土墙参与工作的系数,考 虑结构体系改变后地震作用的传递及各墙段的分配情况,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若无配套的行 业或地方标准,应按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0年 9月 25日执行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 条例》中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要求进行设计。 二十七. 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方案存在错层时,结构抗震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多层砌体住宅楼有较大错层时,如超过梁高的错层(或楼板高差在 500mm以上),结构计算时 应做为两个楼层对待,即层数增加一倍,同时房屋的总层数不得超过抗震规范 7.1.2 条的强制性 规定。错层楼板之间的墙体应采取必要措施解决平面内局部水平受剪和平面外受弯问题。当错层 高度不超过梁高时,该部位的圈梁或大梁应考虑两侧上下楼板水平地震力形成的扭矩,进行抗扭 验算。需要强调,错层住宅违反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原则,不利于老年人和儿童的安全使用,不符 合国际上的设计潮流。 二十八. 规范 7.3.13 条要求砌体结构房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采用桩基时若桩长度不同 时应如何调整? 规范 7.3.13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若基础 采用桩基,桩身长度不一致时应将承台及承台梁设置在同一标高,不应将承台梁逐步放坡。 二十九. 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如何设置? 阁楼指为了有效利用坡屋顶的空间,在坡屋顶中增加水平楼板,在顶层楼层之上形成住人或储物 的房间。为贯彻墙体改革的精神,砌体结构应严格控制层数,对于结构计算来讲,不论是否住人, 阁楼层均应做为一个质点考虑。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在设置构造柱时可根据阁楼层的屋面剖面 形式确定。剖面形式为三角形,即檐口处无砖墙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按规范表 7.3.1 的要求设 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剖面形式为屋形,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对待。特别应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采用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 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等加强措施。 三十.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参见第 30 个问答),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可不计入底框允 许层数内。 大于 300mm,以保证交界处的整体性。 三十一.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上部钢筋锚固按框支梁要求,其框架柱的 配筋是否也按框支柱要求? 抗震规范 7.5.4 条 4 款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 固长度按框支梁要求,因结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相比较低,其框架柱的构造应符合 7.1.10条 规定的抗震等级要求,框架柱上、下端弯矩的调整可参照框支柱的要求执行。 三十二.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 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 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或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 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设置结构洞口,即采用在钢筋 砖 混 结 构 设 计 详 解 10 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 载力验算的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三十三. 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柱箍筋在纵向钢筋搭接区有无特殊要求? 在钢筋的搭接区范围的箍筋间距需要加密,这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构造柱在纵向 钢筋搭接区的箍筋也应加密。 三十四. 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 7.3.14 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 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 7.1.2的规定采用? 抗震规范 7.3.14条规定的加强措施仅适用于横墙较少的多层住宅楼。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安全度, 7.3.14条的规定的加强措施不适用于医院、教学楼等属于人流较密集的公共建筑。 三十五. 底框结构中上部砌体结构部分,是否可以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 抗震规范中关于底框结构的规定适用于砖砌体房屋(参见规范 7.1.1条),底框结构中原则上可以 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若采用小型空心砌块,应按有关法规要求报审。已经完成修订送审稿 的《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修订前编号为 JGJ/T 13-94)中有相关规定,设计时 可以参考。 三十六. 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考虑了墙梁组合作用,底部框架-抗 震墙砌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从试验室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看,墙梁组合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受力状况也是非常复杂 的,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与试验有偏差,大震时墙体严重开裂,托墙梁与非抗震的墙梁受力状态 有所差异,当按静力的方法考虑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墙体的组合作用时,若计算系数不变 会导致不安全,应调整计算参数。从偏于安全和简化计算方面考虑,抗震规范在 7.2.5 条的条文 说明中给出了当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在跨中 1/3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 的简化、偏于安全的方法。对托墙梁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 三十七. 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根据新规范第 5.2.4 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构筑物的地震作 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 3,此时相对应的屋顶房间总面积不超过楼层总面积 30%。因此,一般 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总面积的 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计算而不 算做一层
/
本文档为【砖混结构设计详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