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孔子与老子

2011-12-21 17页 doc 97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8696

暂无简介

举报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据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懵了。帮助老子打孔子?不对。帮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对。什么也不答,更不对。真让人左右为难,一头雾水。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
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 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据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懵了。帮助老子打孔子?不对。帮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对。什么也不答,更不对。真让人左右为难,一头雾水。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孔子和老子的理论,本质上无区别,只是各自强调了[自然]的末一个区间.比如,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孔子主张[遵天命],乍一看大不同,其实一样.孔子的[天命]就是[自然规律],[天]就是[自然界];而老子则直接说[人间的秩序要遵循自然法则].老子主张[出世],而孔子主张[入世],乍一看是相反的,其实本质一致.出世是为了[不多干扰自然],而入世则是用行动来卫护[自然]的秩序.因为[我]遵守自然,但还有[他]不遵守;那就要有人来围护.而老子则立足于[人人都法自然],没有[他不法自然].显然,孔子更现实一些 孔子也向往老子提倡的那种“上仁”,但孔子知道,老子的“仁”,境界虽高,但不现实。所以,孔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之加以改造,使之更具现实意义。并用“礼”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借用“礼”的外壳使“仁”得以推行天下 告诫人们不能只注重仁义礼乐的形式而忽视了仁义礼乐的内容和本质意义。 “南先生(南怀瑾)说:‘所谓道家的思想,这个名称的观念和内容,是根据秦汉以后的分类,如在周秦之际,不但儒道不分家,就是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也都脱胎于道。不过,这个道的观念却非秦汉分家以后的道家之道。但无论道家或道教,根据大家熟悉的习惯,当然都离不开老子庄子的学说思想为宗主。其实我们把自己遥远地退追千载以上,深切体会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于道家为宗主的老子思想,与儒家宗奉的圣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辞语言等达方式,与主张淑世救世的方法有异同以外,实在没有多大的冲突之处。后人把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人格,塑造得太过对立,形成门户之见,犹如水火的不能想容,那都是儒家道家之徒自己制造的是非,与原本俩家的思想无关。’南先生这段话是在1993年冬天湖北荆门郭店出土《老子》竹简之前写的,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感悟历史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是否值得肯定?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介绍崔英杰案(城管与小贩冲突案件),学生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的学说、“为政以德”的思想和责任意识,如何处理城市管理问题,避免悲剧重演。 3.敬天地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所以儒家思想是理性文化。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 幻灯展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一些主张依然没有过时,与今天的教育思想多有吻合,如全民教育、启发式教学法,个别教育,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过渡:现在,我们来作一个判断,有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政府呢?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教材如何介绍老子的? (二)老子的思想 下面,我们根据《老子》的摘录概括概括老子的主张。 1、“道”的哲学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昆(同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透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老子的什么主张? 2、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通过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子有什么哲学思想?是否还知道《老子》中含有辩证思想的语句吗? 也许是对物极必反规律的洞察,老子特别重视对立面中柔弱卑贱的一方。如对柔弱与坚强、有与无的看法。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无为而治,效仿自然) 古为今用(老子思想在现实中的运用 )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结合美国的传统和里根的执政,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孔子的治国主张? (课后作业)阅读《论证》和《老子》 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处,老子的主张有消极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小结)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 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爱人”?(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案例思考 学以致用: 崔英杰案 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23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工作,但连续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父母又身患疾病,于是就在马路边摆摊卖烤肠。案件中另一个人是北京市海滨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2006年8月11日,李志强带领十几个人到中关村路段执法,遇到了卖烤肠的崔英杰,执法人员扣押了他的三轮车。事后,崔英杰回忆当时的情况,“我哀求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拿走,就是请把我的三轮车留下,因为那是我头天刚刚借钱买的。”但是城管还是把三轮车装上卡车,准备拉走,于是崔英杰冲上去想要回他的车,这时,他的手和李志强碰了一下,他以为李志强要抓他,随手一扒拉,不料切烤肠的刀刺中了李志强的颈部,造成李志强死亡,这是他始料不及的。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城管执法态度温和一点,血案不至于发生;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底层情怀,考虑到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只能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对他们来讲这点小小的经营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地方让他们卖水果、卖糖炒栗子、擦皮鞋,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小贩、市民利益的共赢,这便是仁爱。学生回答也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学会关注默默不语的芸芸众生,意识到建立洁净文明的大都市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以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老子还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和无哪个作用比较大?一般人注意到了有,而老子却重视无,一个房间,我们利用了它的无容纳人和物,门窗、器皿,正是它们的无成就了其作用;柔弱与坚强哪个好呢?在老子的眼中,柔弱胜于坚强,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可是水却能攻克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水滴石穿,所以刚强不是最高层次,柔弱才是最高境界;力争上游好吗?老子却发现水是往低处流的,大江大海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处在一般人瞧不起的卑下之处。老子特别崇尚水的品质,在他看来,水柔弱、不争,还能滋养万物,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了。总之,一件事情,一种东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思想不同寻常的人。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幻灯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1、“道”的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解析:道是什么?(道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体会,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 老子的思想有什么内在关联处?(比如,老子为什么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刚强的、无强于有呢?因为他在发现辩证法时洞察了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他还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而治?因为他看到自然界中无为、不争的作用,柔弱胜于刚强,那么,人也当效仿自然,不要妄为。) 古为今用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回到刚才的选择题,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老子认为最理想的政府是人民不知道它做了些什么事的政府吗?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更是异彩纷呈,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这些思想家生前或“遑遑然如丧家之犬”;或骑青牛,过函谷,不知所终,然而,他们的思想没有消失,这个伟大时代的不朽精神也不会消失! 【课后阅读思考】阅读《论语》和《老子》 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 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处,老子的主张有消极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 【随堂练习】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2.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知识渊博,擅长辩论,虽然他本人未曾有著作传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学生的著述中,他的学生使他名垂青史。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4.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5.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6.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德化一中高二年段的教师林荣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子与老子》,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特色。 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德化一中 林荣国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共两目内容,学生对这两部分内容都有所涉及,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炒冷饭”现象,因此教学中采取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了解孔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及影响。”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影响,培养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教学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学说是儒学思想的开端。而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学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因为对于刚升入高二的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对于哲学等一些思想较陌生,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用通俗的言语解释。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感知历史,通过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指导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传递输出,并适时点拨、归纳、升华和评价,综合运用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分发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好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2分钟)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教师同时讲述: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导入新课。 (目的:学生在在营造的情境氛围中情感受到极大的震憾,,能够较快地融入课堂的氛围,也使学生认识到孔子对当今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过程: 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3分钟)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乡曲阜的照片 情景创设: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因为孔子的生平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已基本可以解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愿以导游的方式大体讲述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学说(10分钟) 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内容表格(教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如:仁学思想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小字部分“马棚失火”以及“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再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但是学生在以往多多少少接触了许多孔子的思想,所以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从而增强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3、孔子的思想的影响(10分钟)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根据课前的布置和准备,进行《以新加坡的鞭刑为例 ,谈谈“礼”和“法”的统治策略。》的古为今用的大讨论(10分钟)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畅谈中体验教材与生活、课外与课内、自己与社会的紧密相联,提高学生演泽知识、以史鉴今的能力,引导学生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内涵,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并上升为学好历史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只启发不评价,以免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等结果如何学生能讨论、能思考、能发言就是收获。使课堂教堂达到最高潮 二、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子生平(3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我们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君岩雕像图片,学生从而对老子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 这部分教堂内容相对简单,教师无需讲解,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活跃气氛,可让一个学生上台介绍老子的生平的相关内容。 (2)老子的思想学说(7分钟)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关于老子哲学的漫画的图片,并让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学习,老师再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老子的思想。 老子学说是本课的难点,思辨性较强,为了让学生能通俗易懂,教师以老子思想的通俗漫画的图片的形式出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在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突破难点。能最大程度在培养和展示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辩证的能力等 (3)老子思想的影响(7分钟) 举“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讨论老子的思想对当今的影响。 在学生对老子的思想 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老子思想的影响,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的前总统里根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并把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3分钟) 师生通过图示表格法一起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堂内容,加深巩固,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综合能力,使知识点形成系统化和体系化,达到教堂上的升华。 四、板书设计(略) 五、巩固练习(略) 七、教学特色 本节课最大的教学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实行“情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并在具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3、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既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又让他们学会互相交流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最大程度 地培养和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使之达到课堂互动的最大化。 4、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学生的发言、回答或是表现能及时地做出评价及正确引导。 5、古为今用,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仁者的叮咛 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智者的低语 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重点和难点向前者倾斜。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岳麓版必修(Ⅲ)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百家讲坛》视频资料,《论语》读本,《中国文化导读》,《中国文化概论》等。 【板书设计】 一、仁者的叮咛 1、走近孔子 2、我读《论语》*仁 *礼 *鬼神观 3、万世师表 4、泽被东西 二、智者的低语 1、初识老子 2、东方智慧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于丹和姚淦铭。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火爆荧屏是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讲孔子开始的,另一位学者姚淦铭虽然不像于丹这么火,但他讲的《老子与百姓生活》同样拥有大量的粉丝。为什么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还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圣贤,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魅力。 ☆讲授新课 一、仁者的叮咛 1、走近孔子 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2、我读《论语》 出示三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学者读《论语》:《百家讲坛》视频(易中天《我读经典》) 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孔子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感动中国”的图片和“爱的奉献”音乐烘托气氛,情感升华。 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材料三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3、万世师表 材料《中国教育史讲稿》: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孔门弟子世称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从我校日常教学看孔子教育思想 4、泽被东西 通过几幅图片“孔子在中国”和“孔子在世界”,由学生得出认识。 二、智者的低语 1、初识老子 介绍老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包含哪些耐人寻味的哲理? 2、东方智慧 通过三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 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得出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复习巩固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老子 ☆ 课堂小结 配乐诗朗诵:闻一多《祈祷》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抱紧记忆,牢记并传承传统文化。 ☆     课后练习
/
本文档为【孔子与老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