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词

论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词

2011-12-03 6页 pdf 271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5349

暂无简介

举报
论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词 第 3 卷第 1 期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 . 3 №1 2001 年 3 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Mar. 2001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梁 竞 西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 上海 200433) 摘  要 :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 , 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 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
论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词
第 3 卷第 1 期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 . 3 №1 2001 年 3 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Mar. 2001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梁 竞 西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 上海 200433) 摘  要 :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 , 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 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曹雪芹为她撰写的二十多首诗词是书中两百 多首诗词的精华 , 了林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 , 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 诗词 中图分类号 : I207. 4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7699 (2001) 01 - 0069 - 06 The Analysis of L IN Dai2yu’s Poems In“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 IAN G Jing2xi ( The Chinese Depart ment , Fudan U niversity , S hanghai 200433 , China) Abstract : There are over two hundred poems written by CAO Xue2qin in“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y characterized various characters and images in the novel , especially the major character , L IN Dai - yu.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o2 ems of L IN Dai - yu , and to find 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 and the poems. It also present the interpreta2 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s by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L IN Dai - yu ; poem and lyric   一、引  言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里 ,最 生动、最复杂、最深刻、最感人的人物形象。其形象的丰 富性、生动性和复杂性 ,远远超过《红楼梦》以前中国古典 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如崔莺莺、杨玉环、杜丽娘、潘金 莲、李香君等。假如说 ,造物者把宇宙间所有的钟灵毓秀 都赐给了曹雪芹 ,让他创作出这部名震中国甚至是世界 文坛的旷世悲剧《红楼梦》,而曹雪芹却把自己所有的钟 灵毓秀 ,毫不吝啬地熔铸在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 ,使她成 为千古以来无数读者为之喜、为之悲、为之痴迷、为之惋 惜的灵魂人物。曹雪芹以他的生花妙笔精雕细镂地、从 不同的审美视角刻画出林黛玉的五美。 (一) 、外貌美 :林黛玉在大观园的十二金钗中并不是 最美的女性 ,也绝不是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尤物。在贾 宝玉的眼中 ,薛宝钗的丰腴、妩媚就远胜林黛玉。但是林 黛玉袅娜风流的美却是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贾宝玉 曾不止一次地赞美这位“秉绝代姿容 ,具稀世俊美”的林 黛玉的美貌。称她为“倾国倾城”、“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 姐”、“亭亭玉树临风立 ,曲曲香莲带露开”。 (二)个性美 :林黛玉的个性美充分体现在她对自由 爱情的执著追求上。在没有肯定贾宝玉对她的感情时 , 她迷惘、彷徨、探索、失落、压抑 ,活得很苦。就在宝玉向 她吐露心声 ,对她信誓旦旦后 ,黛玉仍然患得患失 ,寝食 难安 ,一直被金玉良缘的阴影折磨、困扰着。她仿佛预测 到自己未来不幸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 ,多次在诗中宣泄、 控诉、呐喊。王熙凤的掉包计终于毁灭了她对爱情婚姻 的憧憬和期盼。拖着病恹恹的身子 ,怀着满腔无以言表 的悔恨 ,黛玉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中 ,在朦朦胧胧传来宝 玉和宝钗新婚喜庆乐鼓声中 ,她撕帕、焚稿、泣血 ,最后迸 发出一句“宝玉你好”未完的遗言 ,为爱情自由献出青春 的生命。 (三) 、灵性美 :曹雪芹为林黛玉这个凄美的人物 ,精 心安排了一个木石前盟、还泪之说浪漫绚丽的神话背景 , 收稿日期 : 2000 - 06 - 09   作者简介 : 梁竞西 (1943 - ) , 男 , 新加坡人 , 文艺学在读博士生 , 主要从事《红楼梦》诗词的研究工作. 熔铸进角色的灵性美。原来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时遗 留下的一块五色石子 ,久经修炼 ,幻化成神瑛侍者。他巧 遇三生石畔林黛玉的前身 ———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日日 以甘露浇灌 ,使绛珠仙草生命得以延续。为了感激灌溉 之恩 ,仙子愿在来世还以眼泪。这个动人的神话为宝黛 的惺惺相惜、心灵相通和生死相恋涂抹上一层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 贾宝玉认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而黛玉恰恰是其中 的典型。黛玉充满水性 (绝不是水性杨花)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她有弱水三千般的温柔浪漫 ,如对宝玉的痴 恋 ,诗人的气质、袅娜的体态 ,亦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 烈 ,如对封建恶势力、世俗、礼教的惨烈斗争。作者为黛 玉取了“潇湘妃子”的雅号 ,这取意于娥皇、女英为思念丈 夫舜而泪洒竹子形成斑竹最后投水殉情的典故 ,寄寓了 黛玉对爱情的执著和坚贞。因此甚至有人考证出黛玉最 后是投水而死的。由于黛玉是水做的 ,她有流不完的泪 , 从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黛玉这个人物既是天上的 ,又是 人间的 ;既是过去的 ,又是现在的。这个角色所体现出的 灵性美的确是其他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所无法比拟的。 (四) 、缺陷美 :林黛玉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她体弱多病 ,是一个药坛子。她多疑善妒 ,爱耍小性子 , 有时语言犀利 ,咄咄逼人。她像一块天然古朴的美玉 ,终 不免带着一些瑕疵。但这些缺点恰恰使黛玉成为一个复 杂而真实的人。鲁迅说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 ,可 说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 实描写 ,并无伪饰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 完全是坏的 ,大不相同 ;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 ,都是真的 人物。”[1 ]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曹雪芹在这方面可 说深得个中三昧 ,在他笔下的人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五) 、才智美 :林黛玉是个卓越的诗人。在大观园众 多的诗社聚会酬唱里 ,林黛玉永远是活跃的参与者、出色 的表现者 ,以至成为诗社的班头和中坚。她写的诗新颖 奇妙 ,独树一帜 ,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在《咏菊》 诗中 ,她以三首诗夺魁。咏白海棠诗作中 ,诗社社长李纨 把她的诗列为第二 ,使贾宝玉为之忿忿不平。在其他的 场合里 ,林黛玉总是娇喘喘、病昏昏、懒洋洋的 ,惟独在写 诗的场合里 ,她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与她平时的作风判 若两人。林黛玉不但诗写得好 ,对诗论也有相当精湛的 认识。她发表了一些对诗歌的看法和议论 ,并收了香菱 为弟子 ,把她栽培成一个颇有长进的诗人。 笔者认为林黛玉所拥有的五美当中 ,才智美是她作 为一个小说人物广受人们热爱的关键。对其他四美 ,人 们也只抱着欣赏或同情的态度。但对她的才智无不钦佩 万分 ,无不为之击节赞叹。林黛玉这位卓越的诗人在大 观园的诗歌王国里 ,驰骋纵横 ,显示出大家风范。我们甚 至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诗词的积淀 ,没有才智美来烘 托 ,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肯定就不会那么生动真实 ,《红 楼梦》的艺术成就将会大为逊色 ,它的受欢迎程度也肯定 会大打折扣。就像曹雪芹在《红楼芹》中所写的两百多首 诗词 ,是《红楼梦》一书的有机构成部分一样 ,曹雪芹为人 物林黛玉所写的二十多首诗词 ,亦是林黛玉这个角色的 有机构成部分。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曹雪芹已把这些诗 词的著作权转移给了角色。而从全书的创作角度来看 , 这些诗词又隐含作者曹雪芹的思想。这种微妙的辩证关 系 ,在研究这些诗词时必须先弄清楚。   二、诗词的分类与分析 在这里 ,我们试从人物的角度来探讨林黛玉的诗词 怎样与角色熔铸在一起 ,成为人物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 全书有关林黛玉写的完整诗词共二十二首 ,酒令三首及 一些联句 ,占《红楼梦》诗词总数约十分之一。(以前八十 回为准)根据这些诗词的 ,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四类 : (诗词后的数字代表文本的回数) 1.自谶诗 ———包括《葬花吟》27、《题帕三绝句》34、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45、《桃花行》70。这一类诗词是林 黛玉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 ,它们预示了主人公的悲惨结 局。 2. 咏物诗 ———《咏白海棠》37、《咏菊》三首 38、《螃蟹 咏》38、《灯谜诗》50、《五美吟》五首 64、《唐多令》70 ,诗人 通过对人或物的吟咏描摹 ,或臧否历史人物 ,或发表议 论 ,或针砭时事 ,或借物自况。 3.应酬诗 ———《世外仙源》18、《杏帘在望》18、《题宝 玉续庄子文后》21、《参禅偈》续作 23。这些应酬之作 ,意 义不大。 4.游戏诗 ———《牙牌令》40、《芦雪庵即景联句》50、 《酒令》63、《花名签酒令》63。这类游戏之作 ,意义更微。 一、第一类诗词最为重要。它们记录了诗人一生悲 酸的心路历程 ,揭示了主人公压抑悲愤的内心世界 ,并预 示了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结局。这以《葬花吟》最具有典 型意义。诗人以暮春落花自况 ,从多个视角谴责境遇 ,表 露心迹 ,宣泄愤恨 :其中有惋惜 ,如“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 销香断有谁怜 ?”;有谴责 ,如“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 与李飞”,“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一年三 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有伤感 ,如“独把花锄泪暗 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 春”;有憧憬 ,如“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有 疑虑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有自诩 ,“质本洁来还洁 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有绝望 ,如“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 侬身何日丧 ?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 试看 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 亡两不知”。这首诗写来声声无奈 ,字字泣血 ,句句哀鸿 , 为林黛玉诗词中压卷之作。 《题帕三绝句》写于宝玉被笞 ,黛玉前去慰问 ,回去后 接到宝玉托晴雯送来用过的手帕 ,心中有感而书写三绝 句于帕上 ,寄寓林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爱恋和思念以及自 己无可排遣的哀伤情绪 ,也是林黛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 0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3 卷 情宣言。这三首诗通篇写泪 ,借以体现绛珠仙子还泪说 的本原 ,正如脂批所说 :“绛珠之泪至死不干 ,万苦不怨。” 第一首是明写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却为谁 ?”直 抒胸臆 ,明白如话。第二和第三首则暗写 ,“抛珠滚玉只 偷潸”,“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脸上珠 ,湘江旧迹 已模糊”,“不识香痕渍也无”,诸句不写泪而泪在 ,其中 “彩线难收脸上珠”一句 ,用珍珠比喻眼泪并不新奇 ,但设 想用彩线来串起泪珠则饶有新意。三首诗所用典故 ,如 鲛人流泪变珠 ,娥皇、女英哀嚎丈夫舜的死亡 ,泪滴湘竹 上而成斑斑点点 ,既与绛珠仙子还泪事相关 ,又与林黛玉 潇湘馆竹影婆娑的氛围相吻合 ,足见诗人的巧思。而这 情节又为高鹗续书中用来作为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中撕 帕、焚稿的素材 ,前后呼应。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一诗可说是《葬花吟》的姐妹 篇 ,一写伤秋 ,一写伤春。景物不同而离愁别绪的抒发则 一。林黛玉病卧潇湘馆 ,秋夜听雨声淅沥 ,灯下翻看《乐 府杂稿》,见《秋闺怨》、《别离怨》等词 ,不觉心有所感 ,亦 不禁发于章句 ,遂成《代别离》一首 ,拟《春江花月夜》之 格 ,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这首歌行体写来如行云流水。它极力渲染午夜秋风 秋雨肆虐的肃杀情景和氛围 ,反衬出诗人惊悸、无助、彷 徨、孤独、飘零、凄凉的心理状态。诗歌叙写风雨的肆虐 极有层次感 ,风雨初来的时候势头大 ,非常的迅猛和急 促。下了一整夜后 ,势头转小 ,变成连绵细雨 ,夹带着飕 飕的风声 ,然后是永无休止的滴沥。诗中那个不寐人也 随着周遭景物、氛围的转移而作出不同的反应。 景物的转移和人物行动的进程有机地串连在一起 , 情和景交融 ,达到完美的境界。为了加强诗歌音乐性的 节奏 ,诗人运用了十一个含有秋字的词语 ,秋花、秋草、秋 灯、秋夜、秋窗、秋风、秋梦、秋情、秋屏、秋院、秋雨 ,使得 诗歌具有一咏三叹的感人效果。而人物的感情的起伏跌 荡也随之迂回曲折 ,蜿蜒游弋 ,层层渲染、步步提升 ,最后 达至高潮。 《桃花行》和《葬花吟》、《代别离》同属一个基调 ,可以 合称为林黛玉哀音三部曲。这首诗构思奇特 ,叙写诗人 与桃花之间灵犀相通的过程。前面二十句为第一段 ,抒 写诗人与桃花相知相识的五个阶段。“桃花帘外东风软 ,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诗 人和桃花像一对邻居 ,帘外的桃花享受着软软的和风 ,而 帘内的诗人却懒洋洋地不愿梳妆。这是第一个阶段。第 二个阶段 :“东风有意揭帘栊 ,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 外开仍旧 ,帘中人比桃花瘦。”桃花很想看诗人的样子 ,可 是那中间人 ———东风却不愿卷开那帘子。桃花开得欢 , 诗人却独憔悴。第三阶段 :“花解怜人花也愁 ,隔帘消息 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 ,庭前春色倍伤情。”好心的东 风终于把诗人患了相思的消息告诉了桃花 ,这使桃花对 诗人感到无限同情。东风也把满园春色的嘉讯传达给诗 人 ,这使诗人倍觉伤神。“闲苔院落门空掩 ,斜日栏杆人 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 ,茜裙偷傍桃花立”是第四个阶 段。百无聊赖的诗人走出房门凭栏独眺落日 ,忍不住在 风前哭泣 ,而她身上的茜纱裙子却偎傍在桃花树上。最 后一个阶段是 :“桃花桃叶乱纷纷 ,桃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 烟封一万株 ,烘楼照壁红模糊。”桃叶葱茏 ,桃花盛开 ,一 万株红艳艳的桃花 ,在烟雾里把楼阁墙壁映衬得一片朦 胧。这个段落想象大胆 ,构思奇妙。桃花和诗人像一对 知心朋友 ,互相关怀、慰藉。桃花的丰盛、茂密、欢快和诗 人的寂寞、哀伤、无奈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诗人利用欢 乐反衬哀思 ,让哀思显得更加深沉。诗人运用拟人化技 巧让人映花 ,花衬人 ,人与花浑为一体 ,再也分不清 ,谁是 花 ,谁是人了。就像庄周梦蝶一样 ,谁是庄周 ? 谁是蝴 蝶 ? 再也搞不清楚了。 第二个阶段是接下来的四句 :“天机烧破鸳鸯锦 ,春 酣欲醒移珊枕。待女金盆进水来 ,香泉影蘸胭脂冷。”此 小段是承上启下的桥梁 ,抒写诗人的闺闱生活 ,虽然生活 豪华舒适 ,有鸳鸯被 ,有珊瑚枕 ,有金盆 ,有侍女侍候 ,有 梳妆打扮 ,却仍然不能填补诗人内心的空虚。 最后一个段落是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 泪。若将人泪比桃花 ,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 干 ,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飞人倦易黄 昏。一声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在这里 ,诗人加 强力度让那像江水川流不息的哀音绵绵涌现 ,使人不忍 卒读。诗人反复吟咏 ,一唱三叹 ,将胭脂比喻成桃花的颜 色和人之泪 (指泪流在脸上和胭脂相混) 。人为相思而憔 悴 ,花为春尽而飘零 ,飘零花怜惜憔悴人 ,每天的黄昏就 在人倦花落中轻易度过 ,直到杜宇啼血 ,春天去了 ,人则 在帘栊中寂寞地空对天上的明月。这也就是《葬花吟》中 所说的“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另一种诠 释。《桃花行》所以那么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浓烈情趣 , 是由于作者以花拟人 ,以人拟花 ,桃花成了林黛玉纯洁优 美而又红颜薄命的化身 ,渲染了她纯洁、高尚、优美的品 格。 林黛玉的哀音三部曲都采用歌行体的形式是别有用 心的。一般来说 ,歌行体的篇幅较长 ,用韵也较宽 ,最适 合用来表达复杂、跌荡、迂回、反复的心理冲击。因而 ,形 式的恰当使用 ,使哀音三部曲众彩纷呈 ,令人瞩目。 二、林黛玉的咏物诗也相当重要。咏物诗不易写得 工 ,所咏之物不能明写 ,必须通过借代、隐喻、联想、比兴、 比拟、象征、典故、历史、双关等技巧来完成。而且还要模 拟出物的外表、特征、品质 ,并借以烘托或反衬诗人的个 性和品格。为物写物的咏物诗终究不是好诗 ,咏物拟人 的才算好诗。林黛玉的咏物诗就具备以上特点。 林黛玉在《咏白海棠》一诗中 ,借白海棠以自况 ,写出 自己的高洁品格。首联头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叙写白 海棠含苞欲放的美姿 ,就像一个闺阁女子半卷半掩着绣 帘 ,吐露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心态。“碾冰为土玉为 盆”一句叙写栽培白玉棠的环境。栽种冰清玉洁的白玉 17第 1 期           梁竞西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棠必须用碾过的冰和玉制的盆子方才相配 ,这里对白玉 棠的烘托和渲染已露端倪。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 梅花一缕魂”继续深化和烘托 ,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主要 在描摹白玉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为避免与 梅花犯复 ,把梨花改成梨蕊 ,尤为精到 ,而蕊和魂都是花 中的精华部分。梨蕊和梅魂互相映衬烘托 ,白玉棠的纯 洁和诗人的高洁也就相得益彰。“偷”、“借”二字用得巧 妙 ,且对仗极其工整。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 拭啼痕”。诗人进一步刻画白海棠 ,描写她像月窟仙子穿 着一身自缝的白色衣裳 ,花叶上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滴 滴的相思泪。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 ? 倦倚西风夜已深” 续写白海棠像一个娇羞的女子空有无限的幽怨无人可倾 诉 ,然后笔锋一转写花的无奈 ,在黄昏中倦倚西风。整首 诗以人喻花 ,以花比人 ,相互交错。虽句句写花 ,实则句 句喻人。风格蕴藉风流 ,空灵飘逸 ,深得咏物诗的真髓 , 是咏物诗的典范。 《咏菊》、《问菊》、《梦菊》三首咏物诗是林黛玉夺冠的 作品 ,更具特色。《咏菊》一诗一反咏物诗正面描摹所咏 之物的外貌、特征、个性等常态 ,从侧面去看诗人如何写 这首诗。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叙写 诗人创作灵感突临时的不安状态。绕着菊篱笆走 ,倚靠 在石上独自地默念 ,就是不安动作的体现。颔联“毫端运 秀临霜写 ,口齿噙香对月吟”,“毫端运秀”、“口齿噙香”刻 画诗人写诗、读诗时的挥洒和浪漫。颈联“满纸自怜题素 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说明所写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不被 理解的痛苦情怀。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 今”,指出诗人欲仿效陶渊明追求高风亮节的期盼。整首 诗虽然以诗人为着眼点 ,概括诗人苦思、点题、立意、述志 四个写作过程 ,但句句 (除第一句外) 紧扣所咏之物 ——— 菊花。这就是这首诗成功而富有魅力的地方 ,能夺魁并 非浪得虚名。 《问菊》一诗中 ,诗人以菊花的知音身份 ,向菊花发 问。对菊花的品格给予高度的赞扬 ,并借菊花自喻自况。 诗人写菊无非是自我写照。首联“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 负手扣东篱”二句 ,叙写众人对秋情一无所知 ,惟独多愁 善感的诗人才能敏锐地觉察到秋天跫音的到来 ,去扣东 篱的大门。诗人和菊花同病相怜之情已现。菊花依傍在 篱笆旁 ,诗人则在贾家寄人篱下 ,两者的际遇何等相似。 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二句是诗人发 出的第一问。刻画菊花与众不同的高洁个性。百花都选 在春天开放 ,争相互邀春天的爱宠 ,随波逐流 ,何等媚俗。 选在秋天迟开的菊花 ,孤标傲世 ,何等超凡脱俗。菊花的 个性如此 ,诗人的个性何尝不是如此 ? 颈联“圃露庭霜何 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二句是诗人发出的第二道问题。 迟开的菊花当然不能像众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馨明媚 , 却要面对“圃露庭霜”的侵袭 ,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尾联 “休言举世无谈者 ,解语何妨片语时。”诗人向菊花表露知 心知己的立场 ,并希望菊花若能解语 ,不妨和她掏心话语 片刻。诗人所发出的 是问菊 ,也是自问。 《菊梦》是一首以游仙为主题的咏物诗。设想也非常 奇特 ,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叙写菊花所做的梦。首联“篱 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一开篇就把立意提得 很高 ,造成一个空灵的境界 ,显示出游仙诗的特点。颔联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透露出仙境不可 恋 ,人间仍可求的意愿 ,现实主义的精神闪烁生辉。颈联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再度深化依恋现实 的感情。天上、地下 ;仙境、人间 ;梦境、醒境 ;厌世、恋世 ; 消极、积极 ;理智、感情 ,回旋交错 ,交缠纠葛 ,矛盾斗争 , 最后还是积极性战胜了消极性。尾联“醒时幽怨同谁诉 ? 衰草寒烟无限情。”叙写菊花虽然回到人间 ,但是心中的 幽怨、哀愁、伤感、无奈、疏离、压抑、挫折、失败 ⋯⋯将永 远和它拥抱。诗人的真情实感在此和盘托出。 林黛玉的《螃蟹咏》一诗远远比不上薛宝钗的。一来 是林黛玉与贾宝玉斗嘴 ,说宝玉的《螃蟹咏》太过一般化 , 她一时要写一百首也非易事 ,因而一挥即就的。二来是 她的诗基本上是拟宝玉的 ,因此内容受到制约。 《红楼梦》里许多《灯谜诗》都不提供 ,读者只能 猜测。林黛玉的这首也不例外 ,人们认为写的是走马灯。 “绿耳何劳缚紫绳 ? 驰城逐堑势狰狞。”刻画走马灯中千 里马绿耳奔驰飞跃 ,不受缰绳的束缚 ,奔驰过城池 ,跨越 过沟渠 ,勇猛无比的气势。也有红学家认为 ,这可能象征 诗人诗才横溢 ,像堤坝泄水 ,一泻无遗的功力。“主人指 示风雷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说明主人因制作这个风云 雷动的走马灯 ,结果在鳌山上赢来显赫一时的名声。鳌 山典故取自《列子》:“渤海之东 ,有由十五只大鳌背着的 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古时京都元宵日 ,灯山都作 鳌背三山形。亦有红学家理解此诗乃象征贾府风云叱 咤、兴衰起落的变化。众说纷纭 ,不一而足。 《五美吟》是林黛玉的一组咏史诗。林黛玉提起写作 动机时说 :“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 ,终身遭际令人 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 ,今日饭后无事 ,因欲择出数 人 ,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简析如下。 1.《西施》吟咏春秋美女西施最后投水而死的悲剧命 运。“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逐浪花”指出 西施最后投水而死的悲惨结局。“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 溪边尚浣纱。”说明生活在吴宫的西施 ,反倒不如效颦的 东村女 ,虽然白了头 ,却仍然还在溪边浣纱。诗人通过一 个小事件表达了对美丽女性、美丽灵魂被践踏、被毁灭的 同情。 2.《虞姬》一诗以“肠断乌骓夜啸风”一句先声夺人 , 肠断、乌骓、风啸夜已营造了一个悲壮的场面和氛围。 “虞兮幽恨对重瞳”叙写虞姬与楚霸王 (生有双瞳) 生死阔 别的无奈。“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叙写朝 秦暮楚的黥布和彭越背叛楚霸王 ,投降刘邦最终被剁成 肉酱的事件。而黥布和彭越死得这样的凄惨和耻辱 ,倒 不如学虞姬一样 ,饮剑帐中 ,以示忠贞。诗歌以悲壮的笔 2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3 卷 触 ,通过鲜明的对比 ,为虞姬唱出一曲忠于爱情、忠于国 家高贵品质的颂歌 ,并大力谴责黥布、彭越朝秦暮楚的可 耻行为。这首仅有 28 个字的绝句 ,竟能含盖这样重大的 历史事件 ,而又写得那么气势恢宏 ,慷慨激昂。弱质女流 如林黛玉能有如此佳作 ,怎不令人为之折服 ? 3.《明妃》所吟咏的历史人物是王昭君。“绝艳惊人 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叙说诗人由明妃的悲惨命运 , 而概括出古今红颜多薄命的看法。这正是曹雪芹“千红 一窟 (哭) ,万艳同杯 (悲)”的补充。“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 夺权何畀画工”说明君王纵使不重美色 ,为何把决定王昭 君命运的大权交给画工。指出了造成昭君悲剧命运的不 是别人 ,正是昏庸无能的最高统治者 ,借此抒发出自己对 这个事件的愤慨之情。 4.《绿珠》一诗写绿珠为维护坚贞爱情而坠楼的历史 事件。《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 ,美而艳 ,善吹笛。 孙秀使人求之 ,崇勃然曰 :‘绿珠吾所爱 ,不可得也。’秀 怒 ,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 ,介士到门 ,崇谓绿珠曰 : ‘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 楼下而死”。“瓦砾明珠一例抛 ,何曾石尉重娇娆。”叙写 石崇虽爱护绿珠 ,却不能挽救她免死于坠楼 ,透露惋惜之 意 ,并对石崇略有微词。“都缘顽福前生造 ,更有同归慰 寂寥”。指出石崇虽在生前让绿珠享尽荣华富贵 ,也抵不 上绿珠临危以死相报的真情。 5.《红拂》一事源于唐传奇小说 ———杜光庭《虬髯客 传》。“长揖雄谈态自殊 ,美人巨眼识穷途。”叙述红拂钟 情于英雄李靖的经过。“尸居余气杨公幕 ,岂得羁縻大丈 夫。”指出杨素气数已尽 ,已不能留住这位女中大丈夫。 此诗大力歌颂红拂慧眼识英雄 ,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巾 帼气魄。 《唐多令》是林黛玉写的惟一的咏柳絮的词。上阕三 句“粉坠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  。”柳花的 花粉纷纷扬扬掉落在百花洲 ,柳花的香味却残留在燕子 楼上 (在姑苏 ,林黛玉的故乡) ,柳絮互相碰撞粘成小球。 这三句已隐约透露出声声哀音。花粉飘零 ,香味散失 ,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 空锁楼中燕。”(苏轼词) 柳絮逐对 成  ,而那赏花人呢 ? 却承受着孤单寂寞。“飘泊亦如人 命薄 ,空缱绻 ,说风流 !”指出柳絮尽管成球 ,最后还是要 分手 ,四处飘散。诗人由柳絮的飘零联想到自己的薄命 , 说什么难舍难分 ,说什么才华风流 ,都是空说 ,都是虚话。 诗人在此时已意识到自已对爱情的憧憬将会破灭 ,宝玉 对她的信誓旦旦也会化为乌有 ,情感跌荡起伏 ,百转千 回。下阕三句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叹今生 ,谁舍 谁收 !”说明柳絮本是没有感情的草木 ,却也充满愁绪 ,美 好的时光不能久留 ,草木尚且如此 ,人何以堪 ? 诗人越发 伤感、悲切、绝望。最后三句“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 , 忍淹留 !”指出柳絮彷徨无奈 ,无所适从。春天 (是百木茂 盛的守护使者) 既然撒手不管它的去留 ,只好嫁给东风 , 让它吹到哪里 ,就到哪里去算了。草木的遭遇就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诗人的结局和柳絮的结局又有什么区别 呢 ? 三、第三类的应酬诗内容干瘪狭窄 ,例如《世外仙源》 是大观园落成后 ,贾元春命众人所题的匾额之一。《杏帘 在望》是在匾额完成后 ,元春再命众人题大观园绝句之 一。不过由林黛玉写来 ,偶有新意和佳句。“一畦春韭 绿 ,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 新”(《世外仙源》) 等诗句显得格外清新可喜。这类作品 的价值不在于内容 ,而在于对它们揭露了贾府穷奢极侈 的生活作风。此外《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一诗 ,可以见到 林黛玉个性中喜欢戏谑和天真烂漫的一面。 四、第四类的游戏诗就更加乏善可陈 ,大多是牙牌 令、酒令、联句之类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它 们一方面暴露了贾府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 ,一方面也是 林黛玉在那钟鸣鼎食之家参与文化或休闲活动的生活记 录。当然它们也从不同角度 ,烘托渲染出这位美貌若西 施、深情如英台、才华赛文姬的文学天才形象。   三、林黛玉诗词的特点 综观林黛玉的诗词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林黛玉的大部分诗词都是个性化的。诗人以 她的聪明才智 ,呕心沥血地写下众多感人的诗篇 ,而这些 美文又反衬出林黛玉的个性和风采。她的诗词真正成为 《红楼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没有林黛玉 ,就没有她 的诗篇 ;没有她的诗篇 ,就没有林黛玉。 第二 ,林黛玉的大部分诗词都是曹雪芹在安排人物 的行动时展现出来的 ,并不是曹雪芹自身的纸上之作。 亚理斯多德说 :“剧 (小说也一样 ———作者按) 中人物的品 质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 ,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 ,则取决 于他们的行动。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 ,而是在 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2 ]以黛玉的《葬花吟》为例 , 葬花行动不是为了表现林黛玉的性格而安排的 ,那会变 成从概念出发 ,而是通过林黛玉的葬花行动 ,显示出她那 种多愁善感和追求真、善、美的个性。 第三 ,林黛玉的诗词大多数都含有“谶”的作用 ,随处 都散发出浓浓的哀音。哀音三部曲如此 ,《咏菊》、《唐多 令》也如此。甚至是臧否历史人物的咏史诗《五美吟》(除 《红拂》外) 也是如此。她所选的历史人物都是得不到善 终的 ,如西施的自沉、虞姬的自刎、明妃的出塞、绿珠的坠 楼。诗人选择这些题材 ,一方面是这些人物有可欣、可 叹、可悲之处 ,另一方面是这些历史人物在个性上、遭遇 上、背景上有与她共通之处 ,使诗人能够找到“谶”的依据 点。清朝明义写过一首诗说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似 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3 ] (P12) 实 际上何止《葬花吟》一首 ,几乎大部分的诗歌都是如此。 其实 ,林黛玉的真正结局并不是如高鹗续书所写的 那样 ,因宝玉娶宝钗而怨愤至死。根据红学家的探佚 ,曹 雪芹原稿是这样写的 :宝玉因抄家而陷入牢狱之灾 ,与黛 37第 1 期           梁竞西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                  吟、无奈之情 ,失之纤细和低靡。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的 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它的局限性。   四、结  语 《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 ,展示出很高的审美境界 ,提 供给我们无穷的审美享受。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美” 的七宝楼台。 参 考 文 献 : [ 1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M ] .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381. [ 2 ]亚理斯多德. 诗学[ M ]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21. [ 3 ]一粟. 红楼梦卷 :第一册[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 4 ]李元洛. 诗美学[ M ] .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5 ]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说明 [ M ] .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 1997. 2. 47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3 卷
/
本文档为【论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