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沙特何以独善其身

2011-12-01 4页 doc 39KB 1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1520

暂无简介

举报
沙特何以独善其身 沙特何以独善其身? 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地处要冲的头号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却保持了国内局势的高度稳定。身处风暴眼却能独善其身,个中缘由值得探寻。原文作者吉多尔·斯坦伯格博士系德国中东问题专家,本刊特编译此文,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详一二。 王室力量雄厚 作为君主制王国,沙特采取的是比较罕见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国王只能从开国君主伊本·沙特的子孙中挑选。从1953年伊本·沙特去世至今,王位一直在他的几个儿子中传承:长子沙特(1953—1964)、费萨尔(1964—1975)、哈立德(1975—1...
沙特何以独善其身
沙特何以独善其身? 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地处要冲的头号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却保持了国内局势的高度稳定。身处风暴眼却能独善其身,个中缘由值得探寻。原文作者吉多尔·斯坦伯格博士系德国中东问题专家,本刊特编译此文,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详一二。 王室力量雄厚 作为君主制王国,沙特采取的是比较罕见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按照相关,国王只能从开国君主伊本·沙特的子孙中挑选。从1953年伊本·沙特去世至今,王位一直在他的几个儿子中传承:长子沙特(1953—1964)、费萨尔(1964—1975)、哈立德(1975—1982)、法赫德(1982—2005)、阿卜杜拉(2005年至今)。这一制度避免了王室权利出现“真空”,确保了政治上的延续。此外,第3代君主费萨尔执政期间,还设立了一个由资深亲王组成的“联盟委员会”。该委员会权利很大,能提名王储、监督王权交接。由于其成员来自整个沙特家族,具有广泛代表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王族不同支系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稳定政局。 当然,随着有继承权的亲王们年事渐高(大多年近耄耋),沙特王位更替的间隔必然会不断缩短。因此,如何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从更年轻的王子中选拔合格接班人,以实现“王权向新生代的平稳过渡”,或将成为决定未来沙特政治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早年为巩固统治,伊本·沙特曾与各部落广泛联姻,从而早就了一个庞大的王室家族。据说,他去世时留下了43个儿子(目前健在的约20人),子女加上孙子有160多人。另据外媒估计,在今天的沙特,有亲王或者王子头衔的男性成员5000余人,规模之庞大居全球之冠。这些天潢贵胄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政府、商界、体育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沙特巨大的石油财富归其支配,高达6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也掌握在这些亲王或王子手中。特别是“枪杆子”,始终被牢牢地控制在——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王储)手中,内务部长纳耶夫亲王(第2王位继承人)指挥安全部门,其兄弟子侄则分掌这些强力机关的各个要害职位。沙特王室力量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 但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王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日子。曾有记者采访过一位担任特种部队指挥官的沙特王子,令人惊讶的是,对方与沙特王室并无血缘关系,只因家中有女眷做了王妃,身为“外戚”的他才“沾光”得到了一顶“王子”头衔,个人其实没多少实惠。这位军官介绍说,由于实行一夫多妻制,像他这样拥有荣誉封号的“异姓王”在沙特并不鲜见。尽管如此,这种以婚姻为纽带的古老笼络方式,客观上确实扩大了王室的统治基础,对稳固沙特现政权不无裨益。 安保体系严密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沙特政府已经编织起一张庞大的国内安全网。 军事层面。由于亲眼目睹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在埃及、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军人政变,沙特王室一直担心自家政权也被军队推翻。因此,尽管不惜重金购置了西方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沙特军队由于高层猜忌,加之兵员素质差、训练严重不足,至今没能形成令人生畏的战斗力。 相比华而不实的正规军,真正受王室倚重和信任的,是一支被称为沙特国民卫队(SANG)的“皇家禁卫军”。作为制衡正规军的主要力量,国民卫队的官兵全部从效忠王室的部落成员中选拔,其兵力与沙特皇家陆军(约15万人)不相上下,由3个机械化装甲旅和5个摩托化步兵旅组成,装备超过1000辆LAV-25轮式装甲车,以及大批机动防空系统、M198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陶”式反坦克导弹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具有很强的战斗力。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该部曾有上佳表现——著名的海夫吉(沙特边境小城)争夺战中,2个营的国民卫队在友军空中支援下,向盘踞城内的伊拉克军队发起反攻,一举收复失地,毙伤300多伊军,并俘虏约400人。目前,该部主力驻扎在首都利雅得附近,负责保卫沙特王室、国内战略目标以及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宫殿、宗教场所等。 “调查理事会”负责监视国内可疑活动,并指挥安全部队的反恐行动。“公安警察”是沙特主要执法机关,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值得一提的是“道德宣传委员会”和“宗教警察”,其职责包括打击毒品犯罪、维护宗教风纪,以及对国内传媒实施监管。由于历史原因,在沙特社会主张复兴伊斯兰的瓦哈比教派居于思想统治地位,并设有大批执法人员。尽管外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客观上帮助沙特王室借宗教权威实现了对臣民的思想控制。 情报总局(GIP)是沙特最重要的情报部门,其地位与作用类似美国中央情报局。调查总局(GID)则是隶属于沙特内务部的秘密警察机关,相当于美国联邦调查局,但权限更大。根据国际人权组织的,GID特工被授权可不受法律约束,监视、拘捕、审讯一切可疑人员(包括西方人)。此外,沙特军方还效仿美军建有一支“G-2部队”,由国防部协调、指挥,其能够运用多种先进的侦察技术,在国内外广泛搜集情报。 据不完全统计,沙特2370万人口(沙特公民占70%)中,服役或任职于上述强力部门的就有约40万人,如果再算上边防军、海岸警卫队、民防人员、外籍保安以及大批线人的话,可疑想象,如此高压态势下,任何政治反对派在沙特都难有生存的土壤。 反恐得当 此番中东乱局期间,许多当事国如埃及、利比亚都曾爆出恐怖分子趁火打劫、兴风作浪的消息。特别是沙特的邻国也门,在该国南部活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甚至公开扯旗造反,占城掠地,宣布建立所谓的“伊斯兰酋长国”。 但让世界各国谈之色变的“基地”组织,近来却在本·拉登的故乡——沙特败走麦城,一蹶不振。而仅仅数年前,沙特还曾一度沦为恐怖主义重灾区。当时,沙特境内接连发生多起针对政府部门、油田设施及西方侨民的自杀式炸弹袭击。特别是2003年11月8日,一群伪装成沙特安全部队士兵的恐怖分子,乘坐偷来的警用吉普车闯入利雅得西部一外侨住宅区,引爆了车上的炸药。剧烈爆炸造成至少17人死亡,122人受伤,在地面留下了一个深2米、长宽约5米的大坑,炸点附近方圆50米内的4栋别墅被夷为平地。这场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血案甚至被好莱坞搬上荧屏,拍摄成了2006年上映的动作大片《反恐王国》。 然而,时过境迁。2010年11月1日出版的美国《大西洋周刊》,竟破天荒地以《我们该向沙特学些什么?》为题,详细介绍了沙特的反恐经验。文章指出,沙特政府与本·拉登“开战”时间比美国要早得多,成效也更显著。在长期的反恐斗争中,沙特情报部门总结出3条“锦囊妙计”—— 第1条,是采取“黑色手段”(动用秘密警察)与技术措施,并在国内发展线人。由于毗邻恐怖活动猖獗的也门,国际社会一直怀疑沙特官方默许恐怖组织从沙特走私武器、筹措资金。为自证清白,沙特政府加强了边境巡检工作,沿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建立了一道由监控摄像机、夜视仪、热成像探头和雷达监视系统组成的高技术“边墙”。此外,沙特政府还设置高额奖金,鼓励民众提供有关外来非法入境人员的情报。 第2条,是允许恐怖分子“悔过自新”。将逮捕的恐怖分子送入劳改学校,在对其教育感化的同时,教授一些必要的谋生技能,帮助他们重归主流社会。显然,这种给罪行较轻的恐怖分子以出路的做法,远比美国不分青红皂白,把嫌犯一股脑全羁押在关塔那摩或巴格拉姆基地效果要好得多。 第3条,可能最让美国人大跌眼镜:“不要轻易击毙或抓捕任何一个恐怖分子。”沙特政府认为,恐怖分子受极端意识形态蛊惑,即使个体被消灭,其背后的理念也不会随着消亡。反恐是场“持久战”,与其直接干掉恐怖分子,不如尝试着利用他们或与之合作,这样才能钓到更大的“鱼”。正因为注重运用“渗透”战术,沙特情报部门得以顺藤摸瓜,最终摧毁整个恐怖网络。 从2004年起,由内务部长内耶夫亲王牵头领导,沙特政府启动了安全部队改革计划,开始加大对境内恐怖组织的扫荡力度,并在2006年成功摧毁了“基地”组织沙特分支。为了保护国内石油设施免遭恐怖袭击,沙特又于2007年组建了一支拥有3.5万兵力的油田警备队。今年,沙特政府还准备新增6万名内务部工作人员,岗位集中安排在军事及安全部门。与此同时,沙特还计划将安保预算从2011年的78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54亿美元。 社会福利优越 众所周知,由于出生率过高,工业不发达,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而掀起此轮中东政治风暴的突尼斯动乱,就源于一起失业大学生自焚事件。为了维系统治,许多阿拉伯国家长期实行补贴政策,以“面包换稳定”。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与全球粮价上涨,让一些非产油国陷入两难:继续补贴,经济上吃不消;取消补贴,政治上吃不消。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国,都曾因取消补贴引发骚乱。 相比周边国家的动荡不安,尽管失业率同样居高不下,但沙特社会却总体保持了稳定。其关键一点,就在于沙特政府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油气资源,用“高福利换支持”,从而及时、有效地安抚了民间不满情绪。 2011年2月23日,因病赴美就医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突然从位于摩洛哥的疗养地返回国内。而这位87岁高龄的君主不顾病体未愈紧急归国,正是为了平息国内可能出现的骚乱。刚下飞机,阿卜杜拉国王就公开宣布,将耗资360亿美元解决民生问题。2011年3月18日,阿卜杜拉国王亲自宣布,政府准备出台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措施,预计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具体包括:将社会最低月工资升至800美元;向全体公务员、军人额外增发2个月薪水;向所有在校大学生发放2个月的助学金;耗资660亿美元,在全境新建50万套住房;给每名失业者按月补助530美元;3个月内建立反腐败委员会;拨款43亿美元扩建医疗卫生场所等。 目前,除给予居民基本生活用品大量补贴外,沙特政府还像18岁以下孤儿和60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人、病人发放补助金或提供社会监护。同时,对国民实行公费医疗,只要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看病、打针、吃药都不用花钱,就连需要开刀的大手术,如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癌症治疗等也全由政府买单。而且,沙特已实现12年免费教育(中、小学各6年),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住宿外,还享受政府津贴。上述福利措施,甚至连外国侨民及劳工都有所惠及。 或许有人会问,沙特官方这样舍得“出血”,财力上吃得消吗?截至2009年底,沙特石油探明储量363亿吨,居世界第一。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特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仅2009年就净入帐1053亿美元。虽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该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但考虑到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尚可开采几十年),沙特政府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现有的高福利政策。 外部环境有利 有学者指出,沙特是除美国之外受“9·11”事件影响最大的国家。的确,“9·11”幕后策划者本·拉登出身沙特望族,19名劫机嫌犯中有15人是沙特人,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350名“基地”组织成员中,多达7成也来自沙特。而沙特王室甚至被怀疑长期资助恐怖主义。一时间,在美国各地,声讨沙特的民间浪潮此起彼伏。但耐人寻味的是,两国官方包括最高领导人却一再表态:美沙关系“非常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底,二者亲疏远近全在一个“利”字。尽管美沙在巴以冲突等问题上存在矛盾与分歧,但双方在地区安全、石油贸易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对美国人来讲,沙特是两大伊斯兰圣地的守护者,并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量与显要的战略位置,同时在遏制伊朗的问题上与美国立场接近。而且,沙特一直是美国军火的头号买家,10年来累计达上千亿美元,2010年更是一举签下高达605亿美元的军火大单。此外,沙特还是美国的“大财东”,据统计,目前,沙特60%的海外投资(约5000亿美元)集中在美国。而对沙特来说,美国同样不可或缺。沙特版图辽阔(225万平方公里)但军力不强,易受强邻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美国提供“保护伞”。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两国就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美军常驻沙特。而沙特庞大的石油工业,也有赖于美国的技术和市场支撑。 正是由于继续保持盟友关系符合双方利益,因此,在政治风暴席卷阿拉伯世界的紧要关头,美国奥巴马政府宁可抛弃埃及等亲美政权,却力挺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这成为沙特身处风暴眼却安然无恙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当驻扎有美海军第5舰队司令部的巴林爆发反政府示威后,美方也默许一支由沙特和阿联酋军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前往镇压。事实上,沙特这样做还有自己的考量。该国与巴林情况一样,都是逊尼派掌权,其统治者担心:一旦巴林的什叶派赢得更多政治权利,势必波及本国东部的大量什叶派族群,而自己的宿敌伊朗也会乘虚而入。 对于沙特来讲,未来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由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原地区强国受困于内政纷扰,更多的阿拉伯国家会在地区事务上“唯沙特马首是瞻”;另一方面,沙特也需要尽快解决王位继承、教派矛盾等国内问题,以应对来自伊朗的巨大挑战,并担负起领导阿拉伯世界的重任。 第 4 页 共 4 页
/
本文档为【沙特何以独善其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