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直升机50年之路

2011-11-30 7页 pdf 49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499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直升机50年之路 ; ii ≥ 蠹i i 善 黼 薹蠢 ; 翻嬲穰 “新航杯’’有奖征文 中国 1 956年的 10月 16日,我 上国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了从 苏联引进米 一4直升机生产专 利在国内生产(中国代号为直 5)。到今年,我国直升机工业 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路程。 50年风雨,50年坎坷1 50年 的拼搏,50年的奉献!如今, 中国直升机工业已经走过了幼 年之路,步入到朝气蓬勃、充满 希望的青年时代。 回顾往昔的征程,我们有 太多的感怀、太多的体会。这 不仅仅因为我国直升机技术和 直升机...
中国直升机50年之路
; ii ≥ 蠹i i 善 黼 薹蠢 ; 翻嬲穰 “新航杯’’有奖征文 中国 1 956年的 10月 16日,我 上国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了从 苏联引进米 一4直升机生产专 利在国内生产(中国代号为直 5)。到今年,我国直升机工业 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路程。 50年风雨,50年坎坷1 50年 的拼搏,50年的奉献!如今, 中国直升机工业已经走过了幼 年之路,步入到朝气蓬勃、充满 希望的青年时代。 回顾往昔的征程,我们有 太多的感怀、太多的体会。这 不仅仅因为我国直升机技术和 直升机工业所经历的曲折和取 得的难得的进步,也不仅仅因 为我国直升机人 50年来为直 升机发展之路的苦苦探索、孜 孜不倦的追求和默默无闻的奉 献,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从过去 的经历中理出下面新的征程的 启发,将原始的充满激情的感 倪先平 慨升华为对未来延伸之路的理 性的思索,从而在未来仍不平 坦、充满荆棘的路程上走得更 加自信、更加踏实、更加顺利, 使我国直升机未来之路真正成 为现实之路和辉煌之路! 起步之路 其实,我国直升机之路已 经走过了 2000多年 的荒原。 就像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一 样,直升机原理的萌芽也出自 中国。早在公元前 400多年, 我国先民就利用直升机垂直飞 行的原理发明了竹蜻蜒。竹蜻 蜓是现代直升机最早雏形,已 经得到了国际直升机界的公 认。国际著名直升机学者盖索 乌教授在他的名著《直升机空 气动力学》称之为“CHINESE TOP”,比西方达芬奇的直升机 构型早了1800多年,这是我们 回顾中国直升机之路所不能忽 略的。然而,中国现代直升机 之路却比西方晚走了10来年。 国际直升机界公认,现代实用 直升机的起步始于由美籍俄罗 斯人西科斯基研制的、于 1939 年 9月首飞的 VS一300型直 升机。1939年到 1956年,仅 仅 17年时间,我国现代直升机 工业 的起 步还不算 十分晚。 1956年,我国引进米 一4直升 机的生产专利,才真正迈开了 我国现代直升机的第一步。 起步之路的起点并不算很 低。米 一4直升机是苏联著名 的米里设计局于 1951年丁f=始 设计的新直升机,最大起飞重 量为 7.88吨,最大有效载重为 1.7吨。陔机于 1952年 8月 首次飞行,1953年正式开始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誊i 誊篓 誊菱 i誊 篓 霪 量生产。我国引进该机生产专 利时。距该机正式批产还不到 三年。 中国版米一4即直5直升 机的生产在哈尔滨伟建机器厂 进行。我国新生直升机工业的 技术人员和工人努力工作,于 1958年11月成功制造出静力 试验用的机身结构,并于 12月 顺利完成全机静力试验,于 12 月18日成功实现了首飞。直 5直升机于 1963年 9月通过 了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随 后开始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 从 1963年 开始 批 产 到 1979年停产,16年问直5型直 升机一共生产了558架。迄今 为止,直5直升机仍然是国产 直升机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 直5直升机为我国的国防建设 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作为当时部队唯一 大量装备的直升机,直 5在保 障部队训练、人员和货物运输、 战备值勤和首长检查指导工作 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 用,同时在民用运输、抢险救 灾、空中航测以及农用林用等 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 骄傲的是,直 5直升机还被选 作首长的专机。周恩来总理曾 经七次乘坐直5直升机到基层 视察工作和慰问受灾的人民群 众。直5直升机还为我国的外 交作出了贡献。当年,我国向 友好国家如朝鲜、阿尔巴尼亚、 几内亚、刚果、也门、马里以及 越南等援助了87架直5直升 机。 直5直升机是我国直升机 起步之路上唯一的一座丰碑, 是中国直升机起步的标志,对 于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使用上来 说,直5直升机的引进使我国 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可以大量生 产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直升 机,解决了我国国防建设和国 民经济建设的急需;从技术上 来说,直 5直升机的引进使我 国掌握了现代直升机的生产技 术,包括关键部件和系统的生 产工艺;从直升机教育和人才 培养方面来说,直5直升机为 我国直升机设计、生产和使用 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人才。直 5 直升机的有关资料和直升机实 物长期以来是我国直升机设计 和制造的主要教学参考物。这 些为我国直升机以后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我国直升机起步之路是成 功的,在当时和法国以及意大 利等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 大,但是起步之后却是10多年 时间的停滞和在停滞中的探 索! 探索之路 从 1965年开 始 到 1979 年,我国直升机发展走上了探 索之路。这段时期内,直 5直 升机还在生产,但是,新一代直 升机如何发展,直升机的路应 该怎么走,对于这样重大的问 题 ,没有找到正确的。当 西方和俄罗斯的直升机工业在 快步前进时,我国直升机工业 却在前进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 河,一边走,一边探索,不可避 免地走了不少弯路,错过了和 西方以及俄罗斯直升机工业并 驾齐驱的最宝贵的初步发展时 期。 在这一段时期,我国直升 机进入型号研制阶段的新型号 数量并不少,但是,这些型号都 没有走完型号研制的完成过 程,更谈不上在国防和国民经 济建设中得到使用。 比较典型的型号有701轻 型直升机、“延安”2号轻型直 升机、直6中型直升机、直7大 型直升机以及直8直升机。 701直升机是由哈尔滨伟 建厂研制的轻型直升机。该机 以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的早期 产品贝尔 47为原准机进行设 计,其最大起飞重量约为1.3 吨,1966年开始研制 ,1970年 首飞,1978年停止研制工作。 “延安”2号轻型直升机由 西北工业大学后转入南京航空 学院研制,其起飞重量约为1. 2吨。该机为我国首次自行设 计的机型,于 1965年开始研 制,1972年实现首飞,共生产 三架原型机,1975年完成了全 部试飞科目,1978年停止研制 工作。 直 6中型直升机于 1968 年开始进行研制,是我国研制 的第一种装涡轴发动机的直升 机,起飞重量约为 7.485吨,于 1969年 12月 15日实现首飞, 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设计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i; j i i i 鞫 型后即终止了生产。 直 7大型直升机由中国直 升机设计研究所等单位负责研 制,起飞重量约为 14吨,于 1970年开始研制,1979年完成 了机身结构静力试验后即终止 了研制工作。 在这一阶段 ,我国直升机 工业启动新研的直升机项目加 上直 8,一共进行了五种新型 直升机的研制。但是,除了直 8直升机修成了正果之外,其 他四种型号要么尚未完成研制 任务就胎死腹中,要么在型号 刚刚完成设计定型就结束了生 命。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局 面?掩卷深思 ,分析大抵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缺乏统一的直升机发 展规划。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 况下,吨位几乎相同的直升机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同步启动型 号研制。701和“延安”2号起 飞重量分别为 1.3吨和 1.2 吨,直 7和直 8起飞重量分别 为14吨和 13吨,相互之间起 飞重量十分接近,这显然不符 合科研规律。 *直升机任务使命不十 分明确。型号研制干什么用? 主要用户是谁?这些问题尽管 不是没有考虑,但是论证不是 很透,不是很充分。另外,缺乏 必要的技术储备,急于上型号。 直6机研制遇到了所谓的“三 高一振”问题,即滑油温度高、 驾驶舱温度高、动力舱温度高 和振动大,由于技术储备不够, 没有找到治疗的良方,无法投 入使用,只好唱出一曲“设计定 型之 日就是寿终正寝之时”的 悲壮之歌。 1965~1979年的 l5年时 间,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不仅 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代价,更 重要的是时间上的代价!我们 一 共启动了五种直升机新型号 的研制,但是,没有一种型号在 真正意义上完成全部研制任 务。但是,在同一时间段内,西 方直升机工业却完成了从第一 代直升机到第二代直升机的发 展转变,进入到第三代直升机 发展时代。美国的 AH一64、S 70直升机,法 国的 SA365 “海豚”直升机均在 1974年、 1975年期间实现了首飞。这 些型号或其改进型构成目前在 世界直升机市场中使用的主 体。我们在直升机方面原本不 大的差距这时拉开到落后 20 多年。 爬坡之路 历史的年轮驶入 20世纪 8l】年代,中国直升机工业步人 了爬坡之路。在经历了 15年 的上下求索之后,中国直升机 界痛定思痛,终于对如何发展 民族直升机工业有了比较清晰 的认识,理出了一整套发展思 路,从技术上、产品上提出了系 统的规划,并在实践中一步一 步努力向着规划的目标登攀。 在这一段时期内,对我国 直升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第 一 件大事是制订了中国直升机 发展规划。20世纪 80年代初 期,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 有关单位在当时的第三机械工 业部组织下,对中国直升机科 研、生产和使用现状作了大量 的调研,认真总结了中国直升 机工业建立以来成功与失败的 教训,分析了我国直升机使用 需求趋势和产品发展走向,提 出了我国直升机中长期产品从 1吨、2吨、4吨、7~8吨到 13 吨系列发展规划建议。该规划 经中央军委批准,成为了我国 直升机发展的,对以后阶 段中国直升机的快速发展起到 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 一 段时期之内,对我国直升机 发展影响重大的另一件事情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 成立。1986年,中央军委在作 出裁军百万决定的同时高瞻远 瞩决策组建陆军航空兵。陆军 航空兵的组建不仅对我军现代 化有着重大意义,对促进我国 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同样有着 卜 分重大的意义。从此,我国直 升机有了最明确、最大的用户。 在研制途径上,我国直升 机工作者也系统总结了经验, 探索出一条“专利引进、改进改 型、原准机设计、自行设计”的 高水平基础、小步快跑、最终实 现完全自行设计的型号研制途 径,在型号研制的同H,~JJn大关 键技术预先研究和国际合作的 力度,“苦炼内力”、“借梯上楼、 借船出海”。 可以说,直升机发展规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毒:蓦蓦蓦蓦 i i 喜 缫 鞠 在顶层高度确定了我国直升机 的发展思路,而陆军航空兵的 组建不仅使我国直升机有了最 大的用户,而且,在具体操作层 面上也对搞什么样的直升机有 了更加明确的需求。研制技术 途径的明确保证了我们少走或 不走技术弯路。 有了正确的规划,有了最 大的用户,有了正确的研制技 术途径,我国直升机工业开始 越过低谷,迈开了比较坚实的 步伐,在爬坡的路上一步一个 脚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为了尽快缩短我国直升机 与国外的差距,要做的第一件 事情是引进一种具有当时先进 水平的直升机机型,提高我国 直升机研制的起点。经过反复 比较,最终选择了引进法国宇 航公司的 SA365N/Nl型直升 机(我国代号直 9)生产专利, 由哈尔滨伟建机器厂承担此项 任务。从全机总体构型设计及 性能、旋翼和涵道尾桨设计、机 身复合材料结构比例以及发动 机、机载设备水平等方面来看, 该机型属于第三代直升机,为 当时最先进的直升机。事实证 明,这一选择是明智的,不仅可 以为用户提供先进的产品,同 时也使我国直升机制造工艺技 术迅速和国际最新状态接轨, 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在设计上 促进了我国直升机水平的快速 提高。 在 SA365型直升机的基 础上,我们不仅消化吸收了先 进的制造工艺技术如复合材料 工艺,而且对该机的先进设计 思想进行了研究消化吸收,初 步掌握了先进旋翼的气动特 性、涵道尾桨气动特性计算方 法、星型柔性桨毂设计计算分 析、复合材料桨叶设计计 算方法以及先进发动机设计制 造、自动驾驶仪的设计计算方 法等。同时,通过材料工艺国 产化的工作,使直 9国产化率 达到 75%。所有这些为在该 型直升机上进行改型发展打下 了扎实基础。 有了这些基础,第二步我 们根据用户需要,在“海豚”基 本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大 改型,如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 机、第一代舰载直升机、第一代 反潜直升机等。民用方面我们 改型研 制 了直 9H410和 直 9H425两型直升机,将直升机 的最大起飞重量提高到 4.25 吨,并按照中国民航最新适航 要求取得型号合格证。这些型 号成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 设的主力机种。 在这一阶段,我们恢复了 直 8型直升机的研制。直 8型 机是 目前我国最大的直升机, 起飞重量为13吨,由中国直升 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该机 于 1985年 12月在江西省景德 镇首飞,1989年完成技术鉴 定,1994年完成设计定型。直 8机已经批量海军、陆军航空 兵等使用。 直 8型机的研制在我国直 升机研制历史上起着奠基的作 用。该机在参照原型机的基础 上,第一次走完了从设计、试 制、试验、试飞的全过程,其中 旋翼载荷测试、全机疲劳寿命 定寿方法的确定等为后续机型 的研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 验。 有了直 8型机和直9系列 改型机的研制经验,第三步我 们开展初步自行设计直升机。 2吨级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直11 型机就是我们按照原准机自行 研制的第一种机型。直 l1型 机采用了所谓的原准机设计方 法,选择的参考原准机为法国 宇航公司的 AS350B1型直升 机。该 机 的旋 翼 构 型 和 SA365N1型直升机相同,同属 于第三代直升机。直 11型机 于 1989年立项,1994年 12月 首飞,1996年完成混装鉴定后 交付用户使用,2001年取得中 国民用航空适航合格证。 直 l1型机是一种军民通 用多用途直升机,在教练、运 输、公安、电力、森林防护、旅 游、航拍、救护等方面有着广泛 的用途。直 l1的研制成功标 志着我国直升机工业具有了初 步自行设计现代直升机产品的 能力,这是在我国直升机爬坡 之路中跨越的一座高峰。 直 8、直 9、直 11三种直升 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直升机有 了三大主流产品,构建了我国 直升机产品的基本框架,为我 国直升机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 骨干,积累了十分宝贵的设计、 试验、制造和使用经验,对我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直升机的发展和使用具有深远 的影响。 合作之路 我国直升机的发展由国际 合作起步,20世纪 80年代初 期新时期我国直升机春天的到 来也是从国际合作开头。国际 合作对于我国直升机的发展 ,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直升机的国际合作,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生产专利引进。上个世 纪50年代引进的苏联米一4 (直5)直升机生产专利,迈开 了我国直升机工业的第一步; 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法国 宇航公司的 SA365N 1型直 升机生产专利,使我国直升机 工业在新的高起点发展。 2.转包生产。和固定翼飞 机相比,我国开展直升机的转 包生产比较晚。2003年,哈尔 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加拿大 贝 尔 直 升 机 公 司 签 订 了 BEL 30直升机机身结构的 转包生产,开始了我国直 升机转包生产的第一步。 3.关键技术合作。针对直 升机型号研制中遇到的关键技 术问题或对未来直升机发展有 较大影响的新技术,和国外公 司开展必要的合作研制,提高 我国直升机关键领域的技术水 平和突破型号研制的技术瓶颈 问题。 4.建立合资公司。在国内 组装并逐步生产市场适销对路 并且国内尚没有 的直升机产 品。2005年,中航二集团控股 企业中航科工下属昌河航空股 份有限公司和意大利阿古斯塔 公司合资建立昌河阿古斯塔公 司,在国内引进阿古斯塔公司 的3吨级双发 A109E直升机, 填补了国内市场这一类型直升 机产品的空缺。 5.参与直升机项目的合作 研制。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 先后和欧洲直升机公司及美国 西科斯 基公 司分别 开展 了 EC120轻型直升机和$92大型 直升机的合作。参与这两个项 目的研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 果,不仅在产品销售的获益上, 更重要的是在对现代先进技术 的把握 、在国际合作的经验 上,我们的获益均不浅。 6.和国外直升机公司进行 风险合作,联合开发新一代具 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直升机。 2005年,中航二集团和欧洲直 升机公司签署了合作研制先进 中型通用直升机的合同。该项 目的合作原则是共同投资、共 同研制、共同受益、共享市场、 共担风险。这是我国直升机企 业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和国外 一 流直升机公司进行项目合 作,不仅在我国直升机工业,甚 至在整个中国航空工业,都是 一 个重大突破。 合作之路不是我国直升机 发展征途上可有可无的过程。 它是加速我国直升机技术和直 升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 于提高我国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起点、及时跟踪了解国外直升 机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掌握 国际直升机领域的新技术包括 设计及制造技术以及新的研制 管理方法 、熟悉国际直升机市 场的运作开发模式、适时得到 适合市场需要的具有较高技术 水平的直升机产品起到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 发展之路 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第 二集团公司组建成立。巾国航 空工业所有与直升机及其发动 机等有关的研究所和工厂均归 中航二集团管理。直升机成为 中航二集团的主要航空产品之 一 。 中航二集团的成立标志着 我国直升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 路。 适应国防和国民经济建I;} 需要的一大批直升机改型产品 逐步推向市场。直 9H410和 直 9H425机的改型研制成功 并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获 得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合格证, 使直9直升机的水平提高到和 国外同类机型相当水平,大大 拓展了直 9系列直升机的应用 范围,为拓宽直 9系列直升机 的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直 11MB1型直升机是在 直 11机基础上换装新的阿赫 耶 2131发动机得到的新机型, 与直 U基本型比较,其高温高 原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于 2003 年获得中国民航的适航合格 证。以直 11MB1机为基本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麟缫 潮镶糕 台,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又 改型研制了直 11武装直升机、 直 11警用直升机并计划改型 研制直 11农林型直升机和电 力使用直升机。 同样,为了适应国防建设 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直 8 型直升机也进行了多种改型并 交付用户使用。 作为发展 阶段的重要标 志,我国开始了具有国际水平 的新一代先进直升机的研制。 国家加大了对直升机研制保障 条件的投入,和当代国际先进 水平接轨的直升机研制必需的 各种设计、试验和制造设施和 手段正在不断完善,加速我国 直升机发展的物质手段有了质 的改变,为迎接我国直升机发 展高峰的到来奠定了扎实的物 质基础。 希望之路 早在 1986年,在中国直升 机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上, 我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教授满 怀激情地预告,中国直升机的 春天就要来到了。从那时起, 又经过了20年,我国直升机工 业在经历了起步、探索、爬坡、 发展各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 自己的春天,踏一tz了希望之路。 为了发展壮大中国直升机 产业,我们必须要充分开发军 用和民用两个市场、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随着中国经济每年 以将近 8%~10%的速度强劲 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直 升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 潜在的巨大的直升机市场正在 逐步变为现实的市场。根据以 国民生产总值为基础的预测方 法预计,从现在起到2026年的 20年时间,中国将需要 2763 架各类直升机。国家在“十一 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 力发展民用飞机、直升机和通 用飞机,为中航二集团的直升 机产品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 政策支持。中国直升机面临一 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 个机遇,我们的直升机产业就 会真正成长壮大起来了。 中航二集团认真总结了中 国直升机 50年的历史经验,对 中国直升机发展面临的机遇进 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直升 机产业化工程,对于“十一五” 和2020年前这一整个时期的 直升机的发展,从技术、研制保 障条件、产品、市场等各方面进 行了全面论证,提出了集团公 司直升机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思路和具体,确定了“十一 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发展远 景规划。 中航二集团直升机“十一 五”的发展目标是,遵循国防工 业“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 结合、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直升机产业化工程, 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产 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 力以及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能 力,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完善 直升机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 初步形成自主开发现代先进直 升机的综合能力,形成满足不 同用户需求的系列直升机产 品,初步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直 升机市场开发和客户支援体 系。 直升机是军民通用的飞行 器。我们需要继续坚持通过军 机打牢基础、提高水平;通过民 机扩大产业、增加效益;继续加 大市场开拓的努力,坚持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并举、军用民用 两个市场并举,不断增加国产 直升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并积极开拓不断扩大国际市场 份额。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市场 需求,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对 现有的直9系列、直¨系列和 直 8系列直升机不断进行改进 改型,及时进行客户化工作。 适时发展 1吨级直升机和 10 吨级直升机,为用户提供系列 发展、性能先进、安全可靠、价 格合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自行研 制和国际合作研制两条腿走路 的研制途径,加速我国直升机 技术和型号发展的步伐;通过 国际合作快速提升民用直升机 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提高产品 市场竞争力,通过自行研制真 正掌握直升机研制的关键技 术;认真抓好国际合作产品直 15 的 研 制,抓 好 EC120 (HC120)直升机和 CA109E以 及 S92等直升机的生产。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还 必须加大直升机科研技术创新 力度,不断提高直升机总体综 合设计、旋翼系统、传动系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i i jii ≥ j ≥ _ ≥ 至 ≥ 至 : j 誊 iij 黼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以及直升机 试验、制造工艺技术水平。民 用育升机重点开展与直升机舒 适性、安伞性、可靠性以及经济 性等有直接关系的技术研究, 如减振、降噪、寿命可靠性、复 合材料应用、成本降低以及防 冰除冰等,为改善和提高民用 直升机的使用性能奠定基础。 军用直升机重点开展生存力设 计、人机功效研究、新型航电火 控系统设计、仿真技术研究。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 我国直升机和直升机所用的发 动机以及传动、旋翼系统技术 应当达到、接近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以满足不同吨位直升机 科研和型号研制的需求,在 2020年之前,使我国直升机行 业无论从技术、规模以及效益 等方面均进入世界先进领域。 结束语 回首中国直升机发展 50 年历程,我们有非常深刻的经 验值得总结。和欧洲直升机公 司以及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的 发展历程比较,我们有很多相 似之处。我们都是在 20世纪 50年代起步,我们几乎都是从 引进外 国产品生产和技术起 步,然而,这两家公司今天都已 经成为世界级的顶尖直升机公 司,每年的产值均达到或超过 30亿欧元。50年来纵向比较, 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横向比 较,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历 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弥足 宝贵。让我们简要回顾如下: 1.一定要有符合我国国 情的直升机发展规划,避免和 市场脱节,避免不适当的竞争。 2.坚持 自行研制和国际 合作相结合,通过合作学习国 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通过 自行研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3.立足国情,循序发展, 坚持产品发展阶段论、台阶沧, 一 步一步上台阶,上水平。 4.坚持型号牵引、技术推 动的关键技术预先研究指导思 想,切实抓好直升机先进技术 和关键系统的攻关。 5. 持军民结合、协调发 展,通过军机研制提高水平,通 过民机研制扩大规模。 只要我们遵循正确的发展 思想、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中 国直升机事业就一定能够真正 踏上希望之路,迎来辉煌的明 天。 (作 者 简 介 :倪 先 平 中 航 二 集 团 副 总 工 程 师 ) t (酃上接第 l3页)局部成型技 术、B787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制 造技术均是我们急需掌握的关 键技术。建议国防科工委从民 机产业发展的高度,对填补空 白、提升制造水平的项 目,在研 发和技改方面给予支持。企业 应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先进管 理技术、制造技术的引进与吸 收。只有充分用好转包生产这 个资源,保持管理体系、制造技 术与国际接轨,才能逐步构建 我们民机的研发平台。 5.推进精益制造,降低成 本,提高竞争力。 推进精益制造、细化管理 就是要消除每一个浪费或不增 值的环节,缩短产品开发和生 产周期。降低成本,是企业适 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转包 生产现有的优势随着工时费率 的增加和加工效率的低下正在 逐步消失。如果不在精益制造 和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我们就 会失去市场。许多企业在精益 制造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 顾客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做好 这项工作,一是要掌握人家的 科学方法,如价值工程、精益企 业模型、并行工程等,二是要加 大管理力度,把精益制造列入 企业的顶层管理,制订中长期 计划,持之以恒地推向整个企 业。 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目标 是通过转包生产,掌握先进技 术,提升企业管理,促进自主研 发,最终实现民机的产业化发 展。当前,转包生产的发展迎 来了难得的机遇。让我们激情 进取,团结协作,创新发展模 式,做大做强转包生产,推进民 机部件产业化,为实现中国民 机产业的腾飞而共同努力! (作 者 简 介 :唐 军 一 航 西 飞 副 总裁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中国直升机50年之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