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中三年级地理

2011-11-21 20页 doc 215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中三年级地理 初中三年级地理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情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时间长短不同。   天气是多变的,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2、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一般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   (3)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记住基本常用的天气符号   ②风向和风级的表示 3、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污染指数...
初中三年级地理
初中三年级地理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情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时间长短不同。   天气是多变的,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2、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一般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   (3)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记住基本常用的天气符号   ②风向和风级的表示 3、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大气的冷热状况。 2、气温的测量:   (1)仪器:温度计   (2)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安放在百叶箱测量 (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以及免受强风、风、雨、雪等天气的影响。)   ②百叶箱门朝北开,里外涂上白漆。(避免测量受到太阳辐射的干扰。)   ③温度计距离地面约1.5米。(科学家研究发现距离地面1.5米的高度大致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3)测量时间:通常一天要测量3~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4)数据的统计: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气温的变化:   (1)一般通过气温曲线变化图来反映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日变化:   ①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②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①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明显,寒带全年低温。   ②热带地区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寒带地区气温年变化大。   ③对于北半球而言,陆地的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海洋的最高气温在8月,最低气温在2月。 4、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气温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的判读:   ①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表示高温中心。   ②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   ③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表示气温差别小。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基本规律 原因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 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的光热是不一样的。 海陆差异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陆地上的等温线多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多平直。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且海洋表面性质单一。 地势高低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近地面的气温主要来源于地面的热量。   (3)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   在理想的大陆或者海洋,等温线应与纬线平行。但是,由于海陆、地势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等温线的分布呈现弯曲的状态。 5、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例如:藏袍的袖子可以解下来,与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密切相关;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差异,形成了季风,而季风可以带来有害和有利两个方面的影响。山地物候的差异,也是气温导致等等。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水和液态水,包括:雨、雪、冰雹、霰等。 2、降水的形成:降水是空气由不饱和空气变成饱和空气,继而水汽凝结到成云致雨的基本过程。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空气中有凝结核。二,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三,空气做上升运动。按照形成的不同可以将降雨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等多种形式。 3、降水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雨量器   (2)单位:毫米(mm)   (3)步骤:把雨量器放在相对开阔,受障碍物影响较少的地方,并保持水平。把某段时间储水瓶中收集到的雨水或者雪水导入量杯中就可以测出该段时间的降水量。 4、降水的季节变化:   (1)全年多雨型——新加坡   (2)全年少雨型——埃及开罗   (3)夏季多雨型——北京   (4)冬季多雨型——罗马   (5)全年湿润型——伦敦 5、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一般超过2000mm;两极地区降水少,大多在200mm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6、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本讲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识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用图:对照降水量的刻度,可以读出各月降水量的读数,分析该地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名称 特点 分布(典型城市)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典型如亚洲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新加坡)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为干季和湿季 非洲、南美洲赤道雨林带南北两侧,大致南北纬10°~20°之间。(巴马科)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 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孟买、曼谷)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如撒哈拉沙漠 (阿斯旺)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武汉、长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罗马)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北京)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终年少雨 中纬度大陆的内部。(莫斯科)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中纬度大陆西岸。(伦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北极圈附近的中高纬地区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 南极大陆,北冰洋和一些岛屿 高山气候 终年低温 高山高原地 3、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的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2)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主要来自于海洋,沿海一般地区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较多;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少。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不同,吸热和散热因而也是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冬夏季节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存在明显的差异。   (3)地形因素:一个地区的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和山脉的走向等都对当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约为6°C。此外,地形也能影响降水,一般而言,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同纬度高大山脉的两侧往往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气候的差别,形成了各地衣食住行和文化风俗差异。   (2)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造成了各地主要农作物的差别,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   (3)气候的异常能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形成了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改善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改变局地气候条件。如: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人工降雨可以带来降水,塑料大棚的应用可以保证蔬菜生长的气温条件。   (2)导致气候的恶化: 环境问题 原因 危害 臭氧层空洞 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氟利昂等有害气体 导致地面紫外线增加,威胁人类生存,地球生态平衡等 全球变暖 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及对森林的破坏日益严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酸雨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层 腐蚀建筑物,并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世界区域地理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世界第一大洲   (1)位置和范围:   ①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四周分别被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包围。   ②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上面积最广、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四周高,中间低。   (2)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3、复杂的气候   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临海。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同时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众多的人口   地广人多,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6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其中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人口过亿。 5、多样的文化   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2。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各自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其中: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三个重要的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6、经济发展差异   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东亚、东南亚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因石油出口而成为富裕国家。 (二)我国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①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加上周围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领土南北狭长,面积不大。   人口和民族:人口众多,1.27亿(2000年),日本主要通过填海造陆拓展生存空间;民族主要是大和族。   ②地形   境内多山,国土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海岸线曲折,有众多的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港口。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最高的山是富士山,被称为“圣岳”。因地形的原因,河流短小,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④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贸易强国、工业强国。   ①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②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③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I、矿产资源缺乏,发展工业发展的许多原料绝大部分需要进口;II、国内市场狭小。   ④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I、丰富的人力资源;II、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III、港口优良。   ⑤日本工业的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自北向南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外国进口;市场狭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靠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   (3)东西兼容的文化   日本绝大部分居民属大和民族,通用日语。日本文化古代受中国文化影响,近代以后,深受欧美文化影响。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这部分内容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 2、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①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②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③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④重要的国家和首都: 国家 首都 说明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千岛之国”“火山国”。 老挝 万象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 越南 河内 社会主义国家 泰国 曼谷 佛教为主的国家 缅甸 内比都 名胜: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 金边 名胜:吴哥窟 菲律宾 马尼拉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马来西亚 吉隆坡 华人众多的国家   (2)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热带气候: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高,年降水量较多。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北部的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   农业生产:①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和出口地区:泰国、越南等是重要的稻米出产国   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国家 热带作物 泰国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马来西亚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和出口国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5)旅游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极富宗教色彩的名胜古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总结:东南亚是邻近我国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它的文化和开发对于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3、印度(世界文明古国)   (1)世界文明古国: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19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印度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2)地理位置、地形和人口   印度位于印度半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主要是恒河。   平原和印度河平原,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南部主要是德干高原,东部略低,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印度人口超过10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给印度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3)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南亚季风不稳定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4)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其中,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5)发展中的工业   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期间,印度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独立以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4、俄罗斯   (1)辽阔的国家   位置:地跨欧亚两个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为主,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东欧平原西部气候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寒冷,北冰洋沿海终年寒冷。   河流湖泊:自西向东主要的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欧洲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被称为俄罗斯的“母亲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被称为“俄罗斯明珠”。   (2)自然资源与工农业   自然资源   ①森林、水能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如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工业   ①工业特征: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突出),轻工业发展缓慢。   ②工业的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农业   ①北部广大地区气温低,不利于发展农业   ②谷物产量不稳定,小麦、马铃薯为主要的农产品。   (3)交通、居民与城市   ①交通发达: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②居民:有100多个民族,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   ③首都和城市: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中心。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的海港,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总结:俄罗斯和印度是邻近我国的两个重要的国家,特别是印度的基本国情与我国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学习是要通过对比和比较法,学习其自然特点以及国家如何发展的现实和制约因素。 (三)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   (1)五海三洲之地   ①重要的交通位置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之间。   ②高原为主的地形   大部分为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③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少雨,故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的地中海气候。   (2)丰富的石油资源   ①分布: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②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3)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影响中东各国的生产及人们生活,成为发起冲突、战争的根源。   (4)文化差异   本区人口有2.5亿人口,主要是白种人,民族主要是阿拉伯人,居民有1.2亿人,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   总结:中东是世界地理中的热点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战略位置使它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地区。而中东地区本身有领土、宗教、民族的资源的矛盾,又使本地区局部冲突不断。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人口、民族、宗教等知识综合分析。 2、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①范围和位置: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本区有30个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②人口与经济:本地区人口稠密,居民以白种人为主。欧洲西部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   (3)传统的畜牧业   ①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   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有: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内海:波罗的海、黑海;边缘海:北海;重要的湾:比斯开湾。   气候温和湿润: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以温和湿润的海洋型气候为主,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水量充沛:受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河网密布,水量充沛,航运便利。重要的河流有:发源于德国的多瑙河;发源于瑞士的莱茵河。   ②畜牧业发达:欧洲西部沿海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阴雨天气、热量条件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加上本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因而本区畜牧业发达。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4)繁荣的旅游业   ①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   ②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   ③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   ④本区还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再加上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①位置和范围: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   ②地形:高原大陆:高原为主,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少。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   ③黑种人的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非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风俗。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成为本地区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   ④政治地图的变化:漫长的殖民统治。19世纪70年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被欧洲国家瓜分殆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独立;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个国家纳米比亚独立。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①资源:本区资源十分丰富,是资源富饶的大陆。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黄金、金刚石的储量、产量位居第一。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南非;出产铝土最多的几里亚;出产铜矿最多的是赞比亚。   ②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受殖民时代的影响,该地区主要出口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主要出口的商品有矿产、畜产、木材、经济作物等。工业不发达,对外依赖性强。目前,许多国家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   ①气候:该地区属于热带大陆,主要有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②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于首位,人口问题严重。   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饥饿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过度开荒带来了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的问题。   总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南非)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典型代表,它的贫困落后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因素以外,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了解和分析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澳大利亚(古老的大陆)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①位置和领土组成: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②古老的大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形成过程中由于长期与其它大陆隔离,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比较缓慢,所以保存着许多特有的动物。如考拉、鸭嘴兽、袋鼠等,这些古老的物种,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而被人们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澳大利亚地形平坦,草原面积广大,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泛,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   ②机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亚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因而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其次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①发达的工矿业: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镁、铝土、锰等矿产资源位于世界前列。煤炭和铁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有利于海外出口。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上的,开采的矿石一半用来出口,是世界上矿产品主要的出口国家之一。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②发达的服务业:目前,新兴的服务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③主要城市与分布: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发展较早,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主要的城市有:堪培拉(环境优美的首都),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总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古老的大陆,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发展经济的许多经验和措施值得我国借鉴。 (四)西半球部分国家 1、美国   (1)移民国家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白色人种为主,印第安人是土著居民。人口2.78亿(2002年),人口分布不均,城市人口多,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地区人口密集。   (2)领土组成与自然环境   ①美国是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国家,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本土有48个州,一个特区(华盛顿);两个海外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组成。   ②本土三面环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洋,南临墨西哥湾,海运非常便利。   ③平原面积广阔: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众多。   ④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西部降水较多,东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⑤河湖纵横分布: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具有很大的灌溉、航运,发电的价值。   ⑥资源丰富:矿产、森林、草原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3)现代化的农业   ①世界农业大国: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②生产专门化和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生产地域性强,实现地区生产的专门化,形成了棉花带、小麦带、玉米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此外,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广泛采用新技术,现代化水平高。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①工业: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达,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石油化工、电子电器、汽车、飞机等多种产品位于世界前列。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宇航技术、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核能利用与开发位于世界前列,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的“硅谷”是世界电子工业中心。   (5)城市与交通   主要城市有:华盛顿(政治、文化中心),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和旧金山(太平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也是美国华人集中的地区)   交通:交通运输业发达。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美经贸文化联系越来越频繁。所以我们在了解美国的自然基础之上,更要重视美国人文特征,尤其是农业区域专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巴西   (1)巴西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①巴西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绝大部分领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②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巴西的开发历史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欧洲人,他们大力发展种植业,并从非洲贩卖大量的黑奴到此。   巴西种族复杂,是一个有大量混血人种的社会。   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如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①巴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巴西国土面积大,人均占有土地多,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矿产资源丰富,铁矿、锰矿储量大,森林、草场、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目前,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较好的工农业基础。   ②巴西的工业   从过去殖民时代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到目前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汽车、船舶、飞机制造等位居世界前列。   ③农业   巴西地域辽阔,气候湿热,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咖啡、甘蔗、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出口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农产品中大豆、玉米出口量较大。目前,巴西还有许多土地资源、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未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   (3)热带雨林的保护   ①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在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破坏与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的热带雨林面临过度开发的局面,导致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1978年,亚马孙地区的有关八国签订了《亚马孙合作条约》,旨在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亚马孙地区。   (4)城市化的问题   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集中,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人口过度在城市集中,给巴西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五)极地地区 1、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置和范围   ①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②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边的海洋。   (2)严寒的气候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虽不及南极寒冷,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3)自然景观   北极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具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 2、科学考察的宝地   (1)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①南极洲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储量大,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矿、煤炭资源储量可观。海洋生物资源也很丰富。   ②南极洲还是一块科研宝地   南极洲由于气候的恶劣而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   (2)南极科学考察   第一个到达南极洲的挪威的阿蒙森,目前,我国已建两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目前,各个国家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也越来越频繁。 3、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   为和平利用和保护南极,多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总结:极地是地球上较为特殊的地区,认识两极要从位置到气候来分析。
/
本文档为【初中三年级地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