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流行语与流行文化

2011-11-16 12页 doc 57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258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流行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1.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的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2.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翔实准确的反映社会的情状 3.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的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
论流行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1.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的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2.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翔实准确的反映社会的情状 3.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的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 反映现象如下: 1.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的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2.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翔实准确的反映社会的情状 3.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的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编写意图 一、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 二、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三、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并能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建议 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与迅速传播跟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文化的流行关系甚为密切。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从中可以感悟它们深层次的文化蕴涵。为此,我们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从新词新语的视角进入现代生活提供一个探究的框架和平台。这项活动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 一、关于“走近新词新语” 这里提出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近年来出现许多新词新语;二是一些词语正在退隐或被取代。这两种现象都说明了语言中的词汇在不断变化。对第一种情况的探究,可从搜集、整理新词语入手,通过搜集大量的新词语来获得直接感受,初步了解汉语词汇处在不断生成与丰富的过程中;对第二种情况的探究,可以从词语的比较入手,通过某些词语的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比较,感知汉语词汇不仅在产生新词,而且也在不断地淘汰旧词,这体现了语言发展中对词语的选择和优化。当然,语言对词语的选择和优化,有哪些或者说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还可进一步探讨。 教科书设计了两个问。第1题活动性较强,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自主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涉及“搜集”“整理”“分类”“注解”“编词典”“交流”和“评比”等。第2题,把词语放到历时形态中来考察,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语言在发展中具有吐故纳新的功能——一些词语随着所表达的对象消失或远离,词语也会渐渐从我们的语用中淡出,比如,“千年虫”就说明了这一现象;此外,语言还有它自身的规律,比如它追求简明、不断选优、本民族化(本土化)等,比如从“大哥大”到“手机”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当然,随着同学们探究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关于“新词新语的产生” 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知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探究题中,“课改”是缩略词,“克隆”是外来词,“漫游”是旧词新用(原义是指随意游玩,新义是指移动电话或寻呼机的一种功能,当用户离开自己注册登记的服务区域而到另一个服务区域后,联网的移动通信系统或寻呼系统仍能为其提供服务),“解读”是新造词,“炒鱿鱼”是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 三、关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这一活动主要期望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对新词新语的探讨来感知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生活观念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词语中的反映;二是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词新语中所体现的流行文化。围绕这两个任务教科书设计了3个课题。 第1题要求学生通过搜集新词新语来进一步探究这些新词新语的文化内涵。新词新语产生的基础是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反过来,新词新语又折射出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让学生从中走个来回,有利于加深对这两个方面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从时尚词语中探讨流行文化,进而对其进行理性审视与思考。教材所出示的几个词只是举例,学生可以自己寻找例词来进行探究。 第3题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四、关于“课外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学生可以写一篇小论文或随感随笔。 有关资料 一、“迷你”解读(陈奕) 迷你裙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依然怀念那随着风儿摇曳生姿的短短的裙儿。我儿时的梦想便是拥有一条迷你裙,穿上后我摇身一变,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让所有的人为我着迷。自然幼时的我想当然地认为迷你裙有着“一任群芳妒”的足够魅力,能吸引自己心仪的人的注目。现时的我虽然知道当时我的理解与“迷你”的原意是有距离的,但我依然认为我的理解不无道理。 “迷你”源于英文Mini,它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Mini有两个义项:一是“其一类中之小者”,另一类是“非常小的,小型的”。(参见《英汉辞典》)《应用汉语词典》:“迷你〔形〕意指微型的;同类中最小的:~电池|~手表|~裙。”上文提及的“迷你裙”实为超短裙,是个音义兼译词。 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发挥了独特的创造力,将Mini舶进中国的同时将其译为“迷你”。于是中国的市场到处可见“迷你电视”“迷你组合音响”“迷你MP3”“迷你收音机”“迷你手机”“迷你字典”等字样。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越来越小,更好地方便人们的生活。网络中则有“迷你城市”“迷你软件”“迷你网络杂志”“迷你游戏王国”“迷你影视在线”等等。往深处看,简简单单“迷你”两个字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 亚洲许多民族都存有一种“小”文化。对于小的东西,往往匠心独运,做得小巧精致,玲珑可爱。人们会把可以放在手中把玩的东西,当做艺术品一般欣赏玩味。大,蓬勃豪迈;小,灵动优雅。两种皆为美,但“小”可能诱发人们心底暗存的爱怜之心。以女性来说,她们大都钟情于“迷你”的小玩意儿,玩酷于“迷你”世界,如身上的小饰物,指甲艺术,睫毛彩绘,彩染文身,钻石文身等,“迷你”的艺术品使得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依然保持那份动人的纯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是“迷你”的主体,或是观赏“迷你”的客体,都享受着美。“迷你”一词反映了人类的一种心态,即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希望自己是“迷”之源。 另外,“迷你”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悸动,为心找一片温煦的家园,安静的乐土。“千纸鹤”和“幸运星”曾经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们寄寓着浓浓的思念;现在“水晶花”又悄然登陆,既小巧又纯洁,引人心生怜爱。只有借助于“迷你”,人们才在一天辛苦劳作之后,抛却过于繁重的负累,求得自己暂时的一份宁静。此时的“我”成了“真我”“本我”,从而使“迷你”和“我”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科技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原本巨大的东西越来越“迷你”,我们在享受着文明成果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真正有了个家。 综上所述,“迷你”除了“小”,还包含着“使你陶醉,使你着迷”。“迷你”这个词显示了多么强大的魅力,因而在各种媒体上频频出现。例如: 当今世界从一件小商品的大小尺寸就可以看出科技行业的发展迅猛,如起初的收音机到后来的随身听、CD机,直到现在是迷你的MP3。(2001年5月30日《申江服务导报》) 迷你组合音响主要功能是播放CD与收音。(《音像世界》2001年第5期) 但人们常有一种一哄而上的惯性,觉得这个词造得妙,就动辄“迷你”,于是“迷你”铺天盖地而来。有人形容长得矮的男士为“迷你”,这未免有侮辱之嫌。既然“迷你”的造词如此巧妙,又何必硬生生加以歪曲呢?所以,不能够凡是小的,就用上一个“迷你”,还是应当注意运用环境的。 (选自《咬文嚼字》2002年第4期) 二、中小学流行语简析(胡宗哲) 中小学生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中小学生流行语的产生绝不是偶发现象,现在它已成为中小学生所追求的各种时尚中最有活力的。如果谁不懂得几句流行语,他在同学中间就显得不合潮流,就会受到嘲笑和冷淡。那么为什么校园流行语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剖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1学生之间相互模仿,追求时尚。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发展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小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很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容易跟风。他们认为使用流行语就是一种最前卫、最现代的标志,否则就会为同学群体所耻笑。 2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当广泛,网络、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都为流行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被中小学生视为偶像的影视明星、时尚人物都是操用流行语的高手,而这些渠道的信息远比父母、老师的说教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因此他们更易于接受。 3宣泄压抑、孤独的心理。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是宣泄对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不满。由于现代的中小学生在家背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的压力,在学校又负担着要为老师、学校增光添彩的任务,同时要为自己的未来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抑、苦闷、孤独、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无法与父母、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编歌谣、仿套歌词、诗词进行宣泄。因此这些流行语幽默、反讽意味非常浓厚,而中小学生的心理也在传诵这些流行语中得到了抚慰。 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流行语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中小学生心理的扩散,但由于其大部分内容的粗俗、低级趣味,因而又影响他们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既能提高中小学生自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因为它们的不性,不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流行语。 1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我们就应运用喜闻乐见、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教会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创造和运用既具时代感又比较高雅的流行语。 2多疏导,忌堵压。中小学生在创作流行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作热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小学生之所以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决不是他们缺乏创作动力、写作技巧,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那么他们也就不需要通过偏激、趣味低下的流行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创造高雅的流行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都可以发挥自己对语言驾轻就熟的优势,创造出高雅、生动的流行语,为我们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使他们得到较为规范、高雅的语言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趣味低下的流行语的侵蚀。 新新网络词语你知道多少? 网络流行词语汇编-新新人类网络语言魔鬼词典-论坛黑话,包你走遍天下论坛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帅哥不叫帅哥,叫——摔锅 老婆不叫老婆,叫——领导(LD) 爱人不叫爱人,叫——+1 同志不叫同志,叫——铜子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非常不叫非常,叫——灰常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好不叫好,叫——强 强不叫强,叫——弓虽 同意不叫同意,叫——顶 反对不叫反对,叫——拍 惭愧不叫惭愧,叫——汗 吃惊不叫吃惊,叫——寒 ##不叫##,叫——花王香皂 骗人不叫骗人,叫——骗点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看MM不叫看MM,叫——鉴定 好看不叫好看,叫——养眼 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晕倒不叫晕倒,叫——FT 聚众吃喝不叫聚众吃喝,叫——FB 请客不叫请客,叫——反腐败 FANS不叫FANS,叫——粉丝 特别不叫特别,叫——巨 很不叫很,叫——粉 霉女,咱俩一道去‘黄昏恋’?”寒假里13岁的儿子天天在网上聊得欢,可是看着扑面而来的新新词语,吴妈妈真是丈二摸不清头脑,自己真是“落伍”了? 时下越来越多的网上语言密码“入侵”社会生活,让人听起来颇有点“天王盖地虎”的味道。如果某天有人对你说,“你这位大天才,真成我们偶像啦。”千万别得意,这话可不是夸你,而是说你这“天生的蠢材”是他“呕吐的对象”。是不是很有讽刺味?而像上文的“黄昏恋”其实指的是“晚上去锻炼身体”。网上又是谐音的错别字的天下,原来菌男=俊男、同样霉女=美女……此外,还有大量让人费思量的拼音简写、数字语言,例如PP是漂亮之意,jj即是姐姐,而55555……就是哭的意思,687则是对不起,7456就是气死我了。 高二学生小娟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新生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看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就要用不那么‘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这也是大家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法。” 在大部分年轻人看来,新新网络言语的特点就是幽默诙谐、风趣生动,他们也因此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和渴求。同时,这些另类语言也在都市人生活中大行其道,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朋友间调侃道,“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你脑子转得慢。 广州某著名网站聊天室管理员郑小姐说,“刚开始遇到‘斑竹’、‘恐龙’、‘大虾’、‘造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只觉得非常好玩,但要想在虚拟空间畅通无阻,还非得掌握这套术语不可。”她认为,网络群体有着不竭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话语,并非常快地传播流行开来。 广州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所孙雍长教授认为,现在孩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他们正处在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也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东山区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很是担忧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里五花八门的别字不说,使用胡编乱造的成语、莫名其妙的新潮词汇的现象也多得是,仔细分析一下,很多是受网上这些新新词语的污染造成的。” 一位何姓家长也摇头道,“现在孩子习惯了在网上这样用,在作文、口头语中也自觉不自觉地照搬网上的词语,给真正的语文学习带来障碍。” 也有专家认为大可不必紧张,产生这些新新词语是非常正常的,应该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个新词出现,而网络正是新增词语的重要渠道。但是社会对一个新词语有必然的认知过程,词语自己也有一个成长、衰落的生长周期,如果那些充满强生命力的新新语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肯定会被更多人接纳,反之就会被淘汰或黯然消失。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观念、新发明、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随着我国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频繁,以迎合国际交往之必需,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之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现今修辞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的部分新词新语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内容提要:当代的大众传播时代,出现了以广告语言、网络语言为代表的新新语言。面对这些新新语言,社会各界人士褒贬不一。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新新语言,采取的方式不应当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重要的是怎样加以引导。可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1、加强语言规范的教学。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建立社会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新语言、网络语言、广告语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尤其是语言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语言景观。到了当前的大众传播时代,各种媒介、印刷物、电子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语言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特征。这类语言将文字、数字、英语、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怪字、别字层出不穷,有的完全是病句。但在网络中,这种“另类表达”是网虫们的通行语。而处在“海绵期”的中小学生,还是运用“另类网语”最大的一个群体,这种语言的出现,有人说使两代人沟通出现了“短路”,父母+老师<网络。因此,如何对待这种“新新语言”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新新语言的出现及其影响。 人们已经察觉,当今摩登的广告语言、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在写作、交谈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时髦的语言。用他们的话说:“感觉挺好的,不会用会被同学嘲笑落伍的。”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那些包含着错别字、英文、其他符号甚至图片的“新新语言”。 请看: 一位资深编辑谈高二年级的儿子在电脑上敲出一段文字:“7456,TMD!怎么大吓、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焙焙机上灌水?94浆紫,呆会儿再打铁。886!”他的母亲看不懂儿子的“鸟语”,她感觉“儿子仿佛是月球上的人。”这段网语的意思是:“气死我了,他妈的!怎么超级网虫和网络新手一块儿到我的个人主页上留言?就是这样子,呆会儿再来贴帖子。拜拜了!” 一位顺德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英华写的一篇作文里,用的也是网络语言。他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地向我的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P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据了解类似于张英华同学这种“格式”的作文在小学生中已是屡见不鲜,形成了一股学生“网络语言”之风。 这些“新新语言”有些什么特点呢? 1、只在网络中使用的新新语言——网络语言 (1)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例如:“B4”Before的意思;“QQ”网友对ICQ的爱称。 (2)由视觉形象而制作出来的符号。例如:“Zzzz……”在睡觉的意思; :)笑 ; (:哭 。 (3)数字谐音。例如:“555~”呜呜,伤心地哭;“7456”气死我了;“678”对不起;“886”拜拜了。 (4)汉语拼音的缩写。例如:“MM”妹妹;“JJ”姐姐;“GG”哥哥;“PP”漂亮。 (5)汉字谐音。例如:“斑竹”、“班主”、“版猪”、“版竹”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即版主。“烘培机”hompage个人主页的谐音。 2、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新新语言——广告语言 (1)“步步为赢(营)”——李宁牌运动鞋, “咳(刻)不容缓”——桂龙牌咳喘宁,是对成语的篡改。 (2)“海信电视,Hisense”、“酒的王朝Dynasty”。这里,将英语直接溶入汉语的表达式之中,构成了一种语言杂烩的特有景观。 (3)像“维他命原B5”、“保湿因子”、“贝质素”一类的广告语言,有意引进或生造科学的术语。 (4)“你知道清嘴的味道吗?”——清嘴含片广告。“清嘴”意为清爽滋润你的嘴,是“亲嘴”的谐音。 二、如何看待新新语言 面对这些“乍看乍听不懂,多看多听才能懂”的新新语言,社会各界人士褒贬不一。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应看到这些丰富、鲜活的词语是有创新意义的,它能够迅速地传播并流行开来。而语言的多样化很大程度要靠新词新语的这些活跃部分来实现。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一部分词语也会进入稳定的基本词语部分,成为词汇核心中的一员,所以,我们无须对新新语言忧心忡忡。但有很多的人士担忧:小学生过早地接受新新语言,尤其是在书面用语上,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据说,竟有人提出要在网上“废除汉语”,让人疑惑,汉语会不会真的走向消亡? 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新新语言。综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应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看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广告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新现象。而看待新新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如果一种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应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则应当坚决制止。对于新新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当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重要的是怎样加以引导。 三、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强语言规范的教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是各民族间相互交际的语言。目前,汉语已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是万古长青的。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和畅通。就中小学生而言,规范的语言大部分是在语文中习得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规范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突出固定的词语搭配、基础的句型以及约定俗称词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规范的语言,生活中碰到有违语言规范的,就能产生免疫力,能辨别分析。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汉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独特的魅力和表现风采,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方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新新网络语言以它的简单明了、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在特定环境下,特定交往圈子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利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例如:“GG”(哥哥)、“MM”(妹妹)简化输入,提高速度;“大虾”(大侠——网络高手,又因其长期坐于电脑前,弯腰如虾)这样的称呼多生动有趣;而“:-)”(笑脸)、“:-P”(吐舌头的鬼脸)“:~-(”(流泪的脸)是不是又很形象呢?又如你批评一个网友“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时,是不是要委婉了许多呢?对于这些健康的语言,教师可以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并告诉他们书面语中最好不使用这些新新语言,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交流麻烦。但如果有个别学生文章中出现个别的词,教师也不要去责备他们,而是主动地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不过对新新语言中的错别字、谐音字,像:网络语言:菌男(俊男)、霉女(美女);广告语言:“胃(喂),你好吗?”——一则胃药广告。教师要判断其对学生学习规范语言有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话,要进行辨析并禁止使用。 3、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在网络崛起的条件下保持有效的文化传统,应设置一些社会意识让青少年感觉到他们是社会的成员,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与负有责任;强化社会评价机制。网络是缺少评价的,在现实中必须强化评价机制,当然这种评价是现代的、开放的,而不仅仅是传统的 利;激发青年人的青春活力。如果年轻人少了这种朝气蓬勃的流行文化,社会也将衰老。 弊;流行文化使青少年缺乏更有价值的追求和信念,甚至到达道德沦丧,行为败坏。 不可否认,流行文化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吸引力极大,虽然我对流行文化本身没有任何热爱,比如说有些畅销书,我认为都是粗制滥造的文化快餐,再比如说那些在台上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手,这些在我看来简直可以用“恶俗”来形容。 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我们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可是喂养他们长大的这些流行文化却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当中。说实话,我们沉浸在周杰伦字句不清的音乐声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我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比那些经典文化要大得多。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它们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它们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从未经历风雨,尚未步出教室,哪能领悟社会的繁杂?尚未经历困苦,哪能体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知道意识的归趋,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只得任其摆布。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谈特谈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经典文化,其实我回到家却去看《大话西游》、去看日剧韩流,去听后街男孩、孙燕姿。我们欣赏并且喜爱这样的文化,觉得它给我们提供了快乐,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它们构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价值观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当然,真正重要的是要去读那些厚重的、已经经过历史筛选的重要著作,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你,改善你,影响你。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是大河,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那么整个的文化大河就是一条死河、臭河。不过,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仍然要多与经典文化同呼吸,共命运。 回答者:侯马赤子 - 秀才 二级  12-14 13:32 这个问题不好解答 如果年轻人在接受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在吸收着常规文化,未尝不可! 如果把流行文化当成了“主食”甚至是唯一的“食物”,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提出的“音乐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批判的典型。他将矛头直指流行音乐,这一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他认为流行音乐是文化工业的商业制作。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二是伪个性化。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在于起飞标准化与标准化。古典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表征出作品完整的音乐意味,又在整体中占有它自己的特殊地位。而流行音乐中的细节可以互换,细节与整体的关系是偶然的。他进而认为整个文化工业产品导致艺术鉴赏力的衰退,同时也是一种麻醉剂和调和剂,调和大众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愤,是指屈从于现存社会的既定秩序,所以整个文化工业就是资本主义的御用工具。 大众文化的常性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 首先,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的出现,带来了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汹涌澎湃的工业化浪潮,还有我们现在奉若至宝的市场经济。电视,电影等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种通讯,传输设备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即“大众传媒”。另外,统治阶级为了其政治利益,通过国家,法律等途径精心营造了文化霸权实施和推广的“机制”。而传媒就是这些途径中的重要一环。文化工业是他们麻醉和统治人民的御用工具。因而,大众文化收到来自上层阶级的扶植。最后,文化工业的利润追逐性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如鱼得水。所以,文化工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其次,大众文化的畅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精神空白作了填补,对人们受压抑的内心作了一度缓释和解放。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调和剂。比如流行音乐,虽然本身品位不高,但它可以在歇斯底里的发泄中让你把心中块垒打碎,可以让你在莫名其妙的哭泣中让你得到一丝共鸣。适度的宣泄,小小的自我麻醉,似乎对个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好处。现代社会愈加繁华,但人们似乎越来越寂寞,孤独感,失落感常常伴随左右。这时,电影,电视剧的出现,可以让你暂时得到一种位结合寄托。因而,大众文化对于社会压力的缓解是有其独到作用的,虽然这只是一种麻醉和调和。 第三,文化工业的出现,是文化,艺术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古典音乐固是经典,然曲高则必和寡,真能欣赏经典的人毕竟在少数,附庸风雅倒不如意“因地制宜”。民间音乐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似乎也已离我们太远。所以,流行音乐的出现,对于展社会大多数的凡夫俗子们,确是一个最佳选择。普通人不必再对艺术“高山仰止”,大家都可以来享受自己的世俗文化。况且,文化工业制造出的产品中也是有一定“营养成分”的,他们也传播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流行音乐中就曾出现过对人生沧桑的感悟,失败后奋起的决心,甚至有对祖国的歌颂。总之,大众文化是跟着市场起伏而变化的,所以它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可以看出,大众文化的出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符合人们需要,对人们精神有一定积极影响,并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但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的 首先,大众文化毕竟是一种低俗的文化.它导致人们艺术鉴赏力的衰退。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倾向是十分严重的,它的发展由市场,由利润的追逐而决定,而不会在乎其艺术价值或文化内涵。人们在这种文化的渲染下,更加肤浅。对于文化的接受也仅停留在感官刺激,没有谁再用心去体悟什么。因此,它既不能滋润心田,也无法升华灵魂,而只是让人得到一种快感而已。因此,大众文化是一种降低人们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品味的东西。 第二,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程式化,深深打上了工业的烙印。是它失去了自然的美感。在他的冲击之下,民间文化已岌岌可危。而车间里制造出来的文化是无法真正反映人间生活,体现大众心声的。比如,肥皂泡式的爱情故事曾经一度吸引着无数各年龄段男男女女的眼球,但看过之后,有几人不觉得无聊?另外,大众文化的畅行,还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失落。 第三,大众文化是伪个性的。大众文化是由市场决定的文化,因而,当一种模式出现,并且受到市场青睐之后,便会有成批的类似产品出现,形成一股流行风潮,让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听一样的音乐,甚至说一样的口头禅。就拿流行音乐来说,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偶像”,让所谓“粉丝”们如痴如狂的追寻,模仿他们的样子,模仿他们的打扮,甚至模仿他们的口音。到头来,大家都是一个样子。表面上个性的张扬,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把人们往一种利润较高的模式上吸引。真正的个性狮子我真是一面的体现,而不是你流行什么,我就做什么。 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工业化色彩很浓厚的文化,它禁锢着人们的想象力,导致艺术鉴赏力的降低。它既不能带来高雅艺术给人的陶醉和升华,也不能像民间艺术那样古朴自然却真实反映民间哀乐。它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却只是做一些无意义的娱乐。它使人们盲目的追逐流行而失去自我。 大众文化的畅行有利有弊,实际上在于我们以一种何样的方式去接受它。聪明人应当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本文档为【论流行语与流行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