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生态文艺学_生态美学_的学理性质疑

_生态文艺学_生态美学_的学理性质疑

2011-11-10 4页 pdf 1M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9544

暂无简介

举报
_生态文艺学_生态美学_的学理性质疑 作者简介:吴家荣( 1949- )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学术界� (双月刊) 总第 118期, 2006. 3 ACADEMICS IN CHINA No. 3 M ay. 2006 �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 的学理性质疑 � 吴家荣 (安徽大学 中文系, 安徽 合肥 � 230039) �摘 � 要��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的� 大胆命名�已逾三年了, 然而对它们学理性 的� 小心求证� , 至今未见令人信服的硕果。实际上一门学科的建立, 当有其迥异于别种 学科的学理支撑, 即便是一个范畴的提...
_生态文艺学_生态美学_的学理性质疑
作者简介:吴家荣( 1949- )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学术界� (双月刊) 总第 118期, 2006. 3 ACADEMICS IN CHINA No. 3 M ay. 2006 �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 的学理性质疑 � 吴家荣 (安徽大学 中文系, 安徽 合肥 � 230039) �摘 � 要��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的� 大胆命名�已逾三年了, 然而对它们学理性 的� 小心求证� , 至今未见令人信服的硕果。实际上一门学科的建立, 当有其迥异于别种 学科的学理支撑, 即便是一个范畴的提出, 也应有明确的理论界定。否则, 其合法身份 就会遭到质疑而被视为伪科学、伪范畴。 �关键词�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质疑 �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的�大胆命名�已逾三年了, 然而对它们学理性的 �小心求证�,至今未见令人信服的硕果。 国内�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的产生,受益于20世纪 70 � 80年代在美英 崛起的�生态批评�的影响。这种生态批评是西方文化领域对日益恶化的地球自 然生态与人类精神生态反思的产物。它的批评对象开始限于�环境文学�, 以后 扩大到�文学研究的绿色化运动。�诚如美国学者格罗德菲尔蒂教授所言:生态批 评是�关于文学与物质的环境关系的研究�, �生态批评运用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 研究文学。��1�格罗德菲尔蒂的前一句话揭示出生态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与 物质环境关系�,即通过生态批评促进文学创作关注生态保护的题材, 提高人们 的生态意识。由此, 了生态批评是以生态创作为批评对象, 警示人们不能再 漠视地球生态状况的恶化,这显然是可行的。她的后一句话意在规定生态批评 的方法,但这方法究竟是什么,语焉未详。何为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 难道批评 方法还有以地球为中心、以太阳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区别吗? 我的理解, 以地 球为中心的批评,就是站在地球生态的立场, 开展对生态创作的批评。这是对前 �106� 一句话同义反复的强调。如果说生态批评虽然在方法上未能有新的突破, 但批 评对象的独特性仍能有其存在的合法性,那么�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就连这 种合法的身份也不具备。 2002年 7月,�文艺报�发了张虎升、朱建东的文章�生态文艺学在当前的 发展趋势�,由此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获得了面世的资格, 引起各路学者的关 注。不少人认为: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我国的生 态状况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危险境地: �环境污染严重;荒漠化和水资源极度匮乏; 不可再生资源迅速枯竭�。�2�学者们拍案而此,仗义执言: �仅从保护生态这一层 面而言,生态文艺学的诞生,就有着不容低估的重大意义。��3�用心可谓良苦。然 而,为了突出或解决某一社会问题,就不管其有无学理性的支撑,臆造一门学科, 此乃学者之大忌。这种为情感遮蔽的学术良心无助于人类生存问题的解决。试 想,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存的又岂只一个生态问题。国外的反恐,国内的三农, 乃至艾滋病问题,哪一样不都令人心悸? 那么, 我们的文论界是否就要产生�反 恐文艺学�、�三农文艺学�、�艾滋病文艺学�以引起世人疗救的注意呢? 还有人指出: �这些新学科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在于它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 的偏执与狂妄, 使人类中心主义让位于自然中心主义。这显然是天方夜谭似的 自欺欺人。康德说过:人是最后的目的。人的一切行为无不为人着想。只不过 为人着想的着眼点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分罢了。有识之士焦虑于人的生存 环境恶化,抨击人对大自然竭泽而渔的掠夺, 呼吁生态平衡, 其根本还在于保护 人的长远利益, 人本主义立场丝毫没有位移, 人仍然是这一绿色文化运动的出发 点和终结目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当有其迥异于别种学科的学理支撑, 即便是一个范畴的提 出,也应有明确的理论界定。否则, 其合法身份就会遭到质疑而被视为伪学科、 伪范畴。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艺学呢? 它的学理性何在呢? 生态文艺学,文艺生态学,有人认为二者所指相同: �那就是都承认文艺学应 当与生态学相结合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4�其实, 生态与文艺词序的颠倒, 学科 的类别就有了根本的不同。生态文艺学的中心词是文艺学, 因而它具有和曾经 出现的信息论文艺学, 控制论文艺学一样性质的学科, 统属于文艺学这一大类 别,是文艺学的不同分支;而文艺生态学,则由于中心词为生态学,应归于生态学 这一大类,它与工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等具有同样的分支性质。 生态文艺学的定义, 鲁枢元教授是这样说的: �生态文艺学将试图探讨文学 艺术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 进而运用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来审视文学艺术�。�5� 这里, �探讨文学艺术与地球生态的关系�,可以看作这一学科的重点在于鼓励作 家创作有关生态问题的作品, 并在作品中宣扬环保意识,以提高人们重视生态平 衡,保卫绿色家园的认识。显然,这种理论旨在催生绿色文学。然而仅仅着眼于 这一思想认识层面的需要,在不具备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 �107� �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的学理性质疑 目的的前提下, 其学科的合法性确实难得成立。生态文学之所以站住脚,在于它 并不突破文学这一大框架,它是和军事文学一样, 仅在题材与主题上显示与其它 文学类别的不同内涵。如果要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恶化的警觉, 生态文学足以 胜任。标举�生态文艺学�新学科的目的如仅在此,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传统 的文艺学难道对生态文学作品不能进行理论概况与指导,而需另创一套语码、范 畴,来揭示出生态文学的独特规律? 或者生态文学必得赖于生态文艺学独特理 论的、提升,才能促进生态文学的繁荣吗? 倘如此,军事文艺学等名目繁多 的文艺学也就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显然难为人接受。至于�运用现代生态学 的观点来审视文学艺术�更令人费解。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怎样审视文学艺术? 是要求文学艺术的内容体现�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中和原则? 是要求文学艺 术本身的形式因素与内容因素具有生态平衡的效果? 还是要求各门类艺术品种 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即使是这些,也都没有突破传统文艺学的研究范围。还 有人认为建立生态文艺学�借此反思人类在文化上、历史上的错误,反思人们对 待自然的错误的态度和观念, 以重新定位人和自然的关系, �或者, �反思人类中 心主义的价值观;或在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发挥文学的审美功能, 以文学研究促进人的内部自然的回归�, �6�我以为这也不必兴师动众地创建�生 态文艺学�新学科,钱中文先生提出的�新理性主义�,足以涵盖这些精神内涵了。 曾永成先生提出建立�文艺生态学�,那是生态学家的事情。生态学家认为 有必要,当可以在�工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园林生态学�之外再建立�文艺 生态学�, 以要求文艺学要有生态的特征、生态的形式、生态的意义,文论家自然 不懂如何才能达此目的。 再谈�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一样,作为某一个阶段对美学、文艺学研究领 域的强调,或是对某一独特研究视角的重视, 以丰富传统的文艺学、美学的内涵, 这无可厚非。如作为一门学科提出,试图找出它对传统学科的质的飞跃,则为时 太早。生态美学同样不能完成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 生态美学是人所建 立,它必然要保护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牺牲、放弃人类的局部利益、暂时利 益说到底仍然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理论构想。同样, 生态美学也无法完成由实践 美学到存在论美学的转移。实践美学与存在论美学虽各有恻重, 却并非完全对 立。存在是实践的存在, 生态既在实践,也在存在。萨特明确说过: �人不外是人 所设计的蓝图。人实现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的存在。因此, 他就只是他的行 动的总体;他就是只是他的生活。��7�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存在的主体, 人对自 然进行属人的占有, 才有美的存在。自然的�人化�正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体现了 人的本质力量, 自然才能成为美的对象,这是不言而喻的。刘锋杰先生说: �除了 按照美的规律造型外,还需按照生态的规律进行造型, 才能确切地揭示生态美学 的活动本质�。�8�人们不禁要问: 难道生态的规律不是美的一种规律吗? 美的规 律还有非生态的规律? 中国古代哲人早就说过�美是和谐�, 这里的和谐不仅指 人与人的和谐, 更指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所谓�天人合一�。所以从某种角度来 �108� 学术界 2006. 3� 学术批评 说,美学就是生态美学。当然, 如果视生态美学限于研究生态美, 目的在于增强 人的生态意识, 那么生态美学可以与�科技美学�、�建筑美学�一样,成为美学下 面的一个部门美学。但若强调生态美学不同于传统美学之处在于生态美学贯穿 着生态意识,重视美的自然、自由品性, 而传统美学不具有这样特点, 这就大错特 错了。人在自身的�人化�过程中, 必然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日 渐逼近大美的境界。合规律性正强调人不能随心所欲地违背自然规律, 而要顺 乎自然的发展; 合目的性就是承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由此,人类在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追求中,感受到美的自然意蕴,领悟到美的自由品质,而 这一切又正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的�畅神�说、�虚静�说,西 方的�移情�说, 无不触及到�物我两忘�, �以物观物�的审美境界, 让人品味到美 的自由大化的本质意蕴。曾繁仁先生指出:生态美学�不是一个新的美学学科而 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 新视角、新延伸和新立场, 是一种 包含生态纬度的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9�严谨学者深思熟虑后应持有的理性 态度。 我们曾经有过信息论文艺学, 控制论文艺学, 系统美学等五花八门的新学 科,然而曾几何时,它们都化为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我们不是保守主义者,并 不一概反对新学科的建立,更不反对传统学科的与时俱进, 但我们期盼的是具有 厚实学理性支撑的新学科,使我们沉闷的理论界, 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推动理论 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而人为炒作造成的理论界虚假的繁荣, 必然象�鸟鸣林更幽� 一样,反衬出当今学术界的寂寞与无奈。 注释: �1� 转引自刘蓓�生态批评研究考评� ,�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 2期。 �2�王诺:�不能坍塌的生态艺城� ,�社会科学报�2002年第 9期。 �3�蔡同庆�生态文艺学、崛起与困境� ,�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 2期。 �4� 刘锋杰�� 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 6期。 �5�鲁枢元�生态文艺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6�蔡同庆�生态文艺学:崛起与困境� ,�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 2期。 �7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上海泽文出版社 1988年版。 �8�刘锋杰�� 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 6期。 �9 �曾繁仁�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精神生态通讯�2005年第 4期。 �编辑:徐子� �109� �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的学理性质疑
/
本文档为【_生态文艺学_生态美学_的学理性质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