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摩托罗拉、三星与诺基亚策略比较

摩托罗拉、三星与诺基亚策略比较

2011-11-09 10页 pdf 330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047

暂无简介

举报
摩托罗拉、三星与诺基亚策略比较 《商界评论》 比较 与摩托罗拉往往把企业的成功寄望于明星产品的成功、三星始终把推出最时尚最先 进的高端产品作为其主要战略相比,诺基亚的策略就像龙卷风一样,产品线覆盖了高低 端。 Motorola·Samsung·Nokia策略比较 刘雯、姬虹、张沈伟,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弥赛亚是《圣经》中犹太人对救世主的称呼,摩托罗拉的战略就像圣经中的人们对 弥赛亚期盼一样——总是期待着某个明星产品的出现来拯救整个公司。 三星则始终把推出最时尚、最先进的高端产品作为其主要策略。与诺基亚相比,三 星虽...
摩托罗拉、三星与诺基亚策略比较
《商界评论》 比较 与摩托罗拉往往把企业的成功寄望于明星产品的成功、三星始终把推出最时尚最先 进的高端产品作为其主要战略相比,诺基亚的策略就像龙卷风一样,产品线覆盖了高低 端。 Motorola·Samsung·Nokia策略比较 刘雯、姬虹、张沈伟,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弥赛亚是《圣经》中犹太人对救世主的称呼,摩托罗拉的战略就像圣经中的人们对 弥赛亚期盼一样——总是期待着某个明星产品的出现来拯救整个公司。 三星则始终把推出最时尚、最先进的高端产品作为其主要策略。与诺基亚相比,三 星虽然不具有全系列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执着于高端带来的较高利润。而与摩托罗拉相 比,由于三星极其注重研发创新,因而能够不断推出新的高端产品,从而使公司的赢利 具有了持续性。三星专注于高端手机的战略,就像夜空中的北极星,不论别人如何移动, 它都高高地屹立在北方。 查看历年手机行业位列前 10 位的企业,各家名次升降之频繁令其他行业望尘莫及。 回顾一下,从手机市场消失的名字有:爱立信、索尼、东芝、唯开、松下、东方龙、三 菱、三洋、大唐、科健、熊猫、紫光 UNIS、厦华、南方高科、浪潮、迪比特、数源、奥 盛、托普等等。其中有些品牌以另外的名义重返市场,如索尼和爱立信组成的索爱,或 如厦华变成了今天的联想,但是更多的品牌则是永远消失在机海中。然而,诺基亚、摩 托罗拉、三星这三个名字却一直占据着人人们的视线,并牢牢把持着手机行业的前几位。 2006 年,摩托罗拉和三星全球手机业务的运营毛利率分别为 9.48%和的 9.54%,而 诺基亚这一数字甚至高达 16.6%。从市场份额来看,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一直和摩托罗拉处 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三星则属于手机新贵,迅速挤进三甲。 1995~2006 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按销量) 0% 10% 20% 30% 40% 50% 6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诺基亚 摩托罗拉 三星 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信咨询、信息产业部、GfK - 1 - 《商界评论》 比较 - 2 - 1995~1998 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由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家企业占主导; 1998~2004 年,爱立信在中国市场上逐渐衰退,诺基亚开始同摩托罗拉争夺市场份额第一 的位置。从 2004 年起,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 16.13%,超过摩托罗拉 13.52% 的市场份额,实现市场第一,并将这一优势一直保持至今。到了 2006 年,诺基亚在中国 市场的市场份额已升至 33.89%,高于摩托罗拉(18.90%)和三星(10.45%)市场份额的 总和。 整体战略:专业化与多元化 诺基亚:多元转向专业化 诺基亚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使企业资源集中在最具竞争优 势的业务上。1865 年,诺基亚创建于芬兰。1992 年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 通信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电脑、电线甚至胶鞋。1992 年诺基亚出现亏损,新任总裁 约玛·奥利拉上任后,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在总裁约玛·奥利拉的领导下,诺基亚实行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 缩小经营范围,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器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放弃,剥 离了当时规模已做到欧洲第二的电视生产业务,专注电信业务;其次,把移动电话定为公 司支柱产业,确保在该领域进入世界前三和赢利性增长;最后,把寻求和确立新的增长点 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使之成为诺基亚公司发展的动力和职工文化意识,集中 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专业化使诺基亚摆脱了多元化时期资金力量不足以同时支撑旧业务开展和新科技研 发的困境,获得了生产移动通讯设备所需的资源。1996 年以后,诺基亚在移动通讯领域飞 速发展,1998 年生产出第 1 亿部手机,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 自从 1995 年开始在中国生产手机以来,诺基亚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 1995~2001 年,诺基亚在中国的手机销售额逐年上升,2001 年达到 352 亿元;2001~2003 年,受到国产厂商的强烈竞争,诺基亚销售额出现下滑,至 2003 年销售额仅为 207 亿元; 2003~2006 年,随着重组、整合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迅速回 升,到 2006 年销售额已达到 546 亿元。 摩托罗拉:多元迷途知返 摩托罗拉的业务发展从修理家庭收音机电池消除器开始,演进到制造汽车收音机、家 电、半导体、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和卫星系统等。多元化中的半导体业务亏损并分散了公 司资源,使手机和无线基础设施等核心业务表现下降,2003 年,总裁兼 CEO 高尔文辞职。 同年,摩托罗拉被迫剥离半导体部门,但又匆匆进入家电领域,随后 2004 年 10 月,摩托 罗拉和唯冠在数字电视合作失败。直到 2006 年 4 月摩托罗拉公司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将 旗下的汽车电子商务部门出售给了德国大陆汽车公司,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在无线和宽带通 信领域。 在过去十多年里,摩托罗拉经历了一次次重挫,已经从技术巨子走到了人见人欺的 地步。它是无线技术的先驱,但错过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拱手把市场老大的位置让 《商界评论》 比较 - 3 - 给了诺基亚,全球市场占有率从 1995 年 54%连年下滑,并在 1999 年被诺基亚赶超后, 之后仍无法有效地遏制市场的进一步滑坡。它在微处理器上一度与英特尔公司平起平坐, 但如今它已不得不退出该行业。它在铱星项目上浪费了 10 多年的时间和 26 亿美元的资 金,最终以破产告终。 中国是摩托罗拉最为倚重的市场之一,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自 1987 年进入中国以来,摩托罗拉在中国投资总额已达 35 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 企业之一,有着强大的品牌信誉度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摩托罗拉一度在中国市场笑傲江 湖,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几乎就成了手机的代名词。但是和全球市场类似,摩托罗拉在 中国的手机市场份额也在 2003 年 8 月被竞争对手诺基亚超过,之后诺基亚继续得益于它 中低端手机强劲的需求以及其渠道模式的成功,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不断拉大与竞争对 手的差距,而摩托罗拉在过去几年则起色甚微,勉强维持中国市场第二的位置。 三星:以电子为龙头的多元共存 三星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手机,但实际上,手机仅仅是三星集团下属的三星电子公 司的一块业务而已。三星整个集团不仅包括电子业务,而且包括造船、化工、金融、汽车 等业务。当我告诉一个刚来韩国的外国人,韩国的五星级宾馆新罗饭店和韩国的“迪斯尼” ——爱宝乐园都是三星下属公司的时候,他们多数会大跌眼镜。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对业务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剥离了钟表、商用车、轿车、印 刷出版刊物、娱乐媒体等业务,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结果迅速成长为存 储芯片和液晶面板的全球领导者。 即使就三星电子来说,业务结构也非常广泛,涵盖了消费电子的几乎所有方面,仅仅 家电部分就要分成彩电、冰箱、空调、空气净化机等很多产品线。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三星集团会长也就是三星电子的大股东李健熙就意识到数字时代来临了,指示三星电子做 数字时代的领跑者,并将许多不赢利的业务砍掉,尽全力投入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这 个策略被三星内部称为“选择和集中”的策略,而三星的芯片和液晶显示器部门为其家电 产品提供了稳定的货源。与此相反,2001 年摩托罗拉在分拆了芯片部门以后很快就遭遇了 供货不足的窘境,并于 2003 年跌出世界芯片前十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星电子可以 说是多元化的,又是非常专业化的。 在中国,相比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星手机算个后来者。但是三星手机凭借高超的 水准和新品推出速度,迅速塑造了“时尚”和“高贵”的品牌形象,赢得了一大批 “骨灰级”粉丝,也迎来了滚滚财源。三星在全球设立了 6 家手机设计中心,过去它推 出手机新品的速度明显快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人们的印象中,三星似乎永远是一个 不倦的创新者,从彩屏到图像,从拍照到音乐,三星总是率先赋予手机以新的时尚元素。 产品策略:龙卷风、弥赛亚与北极星 诺基亚:龙卷风 诺基亚通过把技术创新成果按照由高端到低端的顺序,应用到不同定位的产品上, 形成了全系列的产品线。丰富的产品系列使诺基亚实现了业绩的平稳增长。诺基亚的这 《商界评论》 比较 一战略就像龙卷风一样,通过使产品线具有立体的竞争力,全面稳定地向前推进。 2000 年以来,诺基亚在手机技术上的渐进性创新包括 GPRS 上网、收音机、可换彩 壳、电子邮件等功能;突破性创新则包括照相、视频摄录等功能。诺基亚的上述技术应 用过程不断延续和循环,遵循首先在高端手机中应用渐进性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然后转 移到低端产品中的策略,形成了螺旋上升的产品演化路径。 诺基亚产品演化路径 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 采用螺旋形的产品演化路径帮助诺基亚实现了品牌建立的良性循环。 在象限 I,通过以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推出质量可靠的低端产品,诺基亚使更多 的消费者接触到诺基亚品牌。比如诺基亚在 2000 年推出了具备基本功能的低端手机 3310,但该手机操作简单,质量好,使消费者认识到了诺基亚手机实用、可靠的特点。 在象限 II,通过把渐进性创新应用到低端产品而推出高端产品,诺基亚使消费者认 识到它在不断改进产品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赞可度。诺 基亚在 2001 年推出加入 GPRS 上网以及收音机功能的高端手机 8310。 在象限 III,通过在高端产品上不断引入突破性的创新成果,诺基亚确立了其手机功 - 4 - 《商界评论》 比较 能先进、引领消费趋势的特点,提高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诺基亚在 2002 年推出 添加相机功能并采用滑盖外观的 7650,增强了品牌的时尚和前锐的特点,吸引了众多高 端消费者。 在象限 IV,通过把高端产品中的功能逐渐转移到低端产品上,诺基亚丰富了其产品 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实现了品牌的扩展。诺基亚在 2003 年推出了 3650, 着照相功能开始从高端手机走向低端,使诺基亚品牌在高端时尚、先进,低端实用、可 靠之外,扩展了追求个性娱乐的品牌形象。 诺基亚品牌建立的良性循环图 高端 低端 渐进性创新 突破性创新 I II III IV 品牌认知 品牌赞可 品牌忠诚 品牌扩展 目 标 市 场 技术创新 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 诺基亚推出低端产品却没有影响高端产品,关键在于其在消费者的感知中树立了明 确的品牌形象。诺基亚持续地推出全系列产品,同时有序地调整产品价格以保证各产品 系列定位的差异,建立了明确的全系列手机制造商的品牌形象。如前述螺旋形产品演化 路径所示,诺基亚持续地推出高、低端产品,这使诺基亚的品牌形象具备了稳定性;由 于高、低端产品分布于定位不同的产品系列,诺基亚通过有序地调整产品价格,避免了 各产品系列价格区间的重叠。 摩托罗拉:弥赛亚 摩托罗拉往往把企业的成功寄望于明星产品的成功。在研发出明星产品之后,摩托 罗拉的业绩会迅速上升。但由于并不总能够推出明星产品,并且摩托罗拉又不像诺基亚 那样在全系列产品上都具有竞争力,因而摩托罗拉的业绩常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Razr 轻薄系列手机是近两年摩托罗拉当之无愧的“弥赛亚”,被视为拯救摩托罗拉的 机型之一,这一系列产品甚至占据了摩托罗拉 30%的营收。也正因为如此,该系列手机 还成了竞争对手诺基亚奚落摩托罗拉的工具:“一旦 Razr 系列的市场周期过去,整个摩 托罗拉就会萎靡不振。”果不其然,2006 年 3 月 10 日,美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 Cingular 公司以及“T-移动”公司宣布,由于摩托罗拉旗舰产品 Razr 轻薄系列手机存在技术问题, 将暂时停售这款手机。摩托罗拉由于过于痴迷明星产品,导致其品牌形象随着明星产品 - 5 - 《商界评论》 比较 的推出和空缺而摇摆不定。通常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定的,而手机的生命周期一般 只有 3~6 个月。 在价格调整的有序性方面,摩托罗拉的明星产品的降价幅度过大,原有的高端产品 快速走向低端,使消费者难以识别品牌处于高端还是低端。以 V3 为例,上市不到一年价 格就从 7043 元下降到不足 3500 元。从 2004 年 10 月到 2006 年 6 月,V3 平均每月降幅 达 6.4%,而同样是明星产品的诺基亚 7610 同期每月降幅则仅为 3.6%。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同时期旗舰产品价格变化对比(单位:RMB 元) 0 2000 4000 6000 8000 Jun-04 Sep-04 Dec-04 Mar-05 Jun-05 Sep-05 Dec-05 Mar-06 Jun-06 价格 V3 7610 来源:GfK 为了赢得市场份额,摩托罗拉低价战略实在有些操之过急,可谓不惜血本,把利润 压到了最低。摩托罗拉在市场上已成为“价格跳水冠军”。由于新产品上市价格很高,导 致产品跌价很快。比如 V3 上市价格 6000 多元,后来跌到了 2000 元,为了延长生命周期 并提高价格,摩托罗拉开始出升级产品,仅仅在软件上或者分辨率上有些提高,价格却 提高了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除了低价手机外,在中端和高端市场,摩托罗拉几乎没有太大的作为。比如,2006 年,摩托罗拉 1000 元以内的手机产品占 40%,而 1000~2000 以内的中端产品占 40%,高 端产品表现并不突出。在业界,低价手机主要是为了开拓市场,赢得消费阵地,其利润 已被最小化,高端产品才是真正的“现金牛”。 师认为,诺基亚在一些新兴的市场表现得更加谨慎,产品问世和分销路线都保 持很好的连续性,小心地控制着市场份额和利润之间的平衡。与诺基亚相比,摩托罗拉 则有些失控,手法过猛。摩托罗拉投入的成本,包括分销渠道的投入和广告投入都相对 较大,在价格控制上尤其激进。摩托罗拉的渗透定价在短期内扩大了市场,却不会对它 的对手形成威慑。因为以价取胜,在博取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降低了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只要出现更具价格优势的竞争产品,就难以坚守市场了。 三星:北极星 三星的高层认为,加强高端产品的销售和打造品牌比卖出更多的手机更加重要。多 - 6 - 《商界评论》 比较 - 7 - 年来,三星手机凭借高超的设计水准和新品推出速度,其“时尚”和“高贵”的品牌形 象深入人心。三星的滑盖系列手机一度成为前几年时尚手机的典范。 但是在这个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手机市场瞬息万变。在技术创新中,永远做 领导者很难。而一旦沦为技术跟随者,就会步步被动,被人牵着鼻子走。2003 年、2004 年,三星毫无疑问地引领着创新的潮流。而到了 2005 年,处于困境的诺基亚、摩托罗拉 突然发力,一改过去产品设计的呆板做法,引入了时尚新元素,令三星猝不及防。特别 是摩托罗拉,率先推出了撒手锏——“薄客”,并以 RAZR 系列产品很快占领市场,扭转 了败退的局面,走上复兴和赢利的光明大道。现在,摩托罗拉已然成为手机设计创新的 引航者,而三星则变成了跟随者。尽管三星也推出了“薄客”,并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但摩托罗拉已成手机市场“薄客”的代名词,其在市场上形成的先入为主的优势已在用 户中定格,简单的技术克隆很难令用户移情别恋。 从一开始,三星手机就坚持走高端路线,并获得高端用户的青睐,得益于高端产品 的出色表现,三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率。2003 年,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就达 到 12%,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取代摩托罗拉第二的位置。三星的崛起,曾令当时处于动 荡之际的摩托罗拉深感芒刺在背。 而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纷纷涉足高端市场,高端用户正在分化流向多极。到了 2005 年,三星的高价策略频频出现问题,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不升反降的趋势。另外,随 着份额的流失,三星高端手机的利润也日益下降。 随着高端手机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手机厂商纷纷把目光瞄向市场空间巨大的低端市 场。面对新兴市场的巨大商机,三星却一再观望犹豫,导致对手乘虚而入,占据主动。 近年来,诺基亚、摩托罗拉及时调整战略,进军“百姓平价市场”,推出了价格在 50~60 美元的低价产品。他们认为,尽管新兴市场利润率低,但只要占领市场,随着份额的不 断提升,整体利润也会不断提升,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实际上,诺基亚、摩托罗拉在低 端市场的明智举措已得到回报,至少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优势,从而增加了后入者领先 的难度。 在手机业务日渐下滑的情况下,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三星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进军低端手机市场。尽管进军低端市场,但三星不会像摩托罗拉那样推出 30 美元或 40 美元的超低价产品,预计三星的低端产品价格要高些,但功能会更加丰富。 组织架构:本地反应与全球整合 诺基亚:本地反应 组织结构层面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关系:全球总部与地区总部的关系、地区总部与下 属分支机构的关系,有效的组织结构能保证实现本地反应和全球整合。 在全球总部和中国总部之间,诺基亚倾向于采用分权式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 芬兰总部会给予中国总部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并为中国总部定下业绩 目标,但对于中国总部的具体运营并不多加干涉。全球总部的策略制定基于中国总部反 馈的市场信息和意见,而不是由总部独立制定决策后再向下推行。分权式管理结构和自 《商界评论》 比较 下而上的决策过程极大地增强了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决策自由度与反应速度。举例来说, 诺基亚总部针对中国市场的反应,于 1998 年将 5110 手机键盘由白色改为黑色,使得此 款产品创造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记录。 诺基亚的组织结构 - 8 - 在中国总部和下属各项业务之间,诺基亚倾向于对下属各项价值链活动采用整合管 理, 环节,诺基亚在北京“星网 工业 和中国总部对于在中国的本地化都非常重视,因此其组织结 仍然来自业务总部。这种情 况在 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 在决策过程中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在研发环节,诺基亚在中国设置产品开发中心;在生产 园”内与多家供应商密切合作,以实现手机配件零库存;在渠道与销售环节,诺基 亚中国总部与代理商紧密互动,一方面根据其反馈制定和调整策略,另一方面采取策略 影响代理商,推动二者共同发展。在售后服务环节,诺基亚与网点关系紧密以保证质量, 并可以从中获得顾客反馈,从而进一步支持其本地化的研发等环节。中国市场上各个价 值链活动之间的无缝衔接,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在市场上执行低成本策略。 摩托罗拉:分权管理 在摩托罗拉,全球总部 构设计整体偏向分权式管理结构,偏重本地反应。 然而在旧的业务运作框架中,天津生产基地的生产计划 2005 年初詹德担任全球 CEO 才开始真正发生转变。继高尔文离职、半导体业务分 拆后,詹德将摩托罗拉的业务重组为三大集团,分别专注于个人通讯设备、网络及企业 通讯事业、家庭联网。2005 年,中国成为摩托罗拉总部直属的五大子公司之一,实现了 研发 生产 渠道、销售 售后服务 诺基亚全球总部 全球整合本地反应 诺基亚中国总部 《商界评论》 比较 - 9 - 其简单,只是把中国划分为东、西、南、 北四 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 三星:集权管理 三星的组织结构设计更为偏重全球策略的整合和统一,因此其组 织结 巨头的未来演义 机市场,中国无疑成为各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诺基亚、摩托罗 拉、 果的 iphone 以搅局者 身份 中国业务运营与总部决策层之间直接沟通。 在手机市场销售方面,原先的管理结构极 个区域,每个区域总经理下面设立若干销售经理,来管理为数不多的销售代表。销 售模式主要以批发为主,把货批发给区域内的经销商,由经销商去进一步铺货。2005 年 摩托罗拉开始改变中国区“中央集权”的总代理模式。手机业务管理结构在原先划分的 东、西、南、北四个区域的基础上,下面再分成 15 个地区,每个地区设立若干个销售经 理,再往下细分成 63 个销售分区,相应设立分区经理来管理区内的销售代表,销售代表 负责对分区内促销员的管理,最终目标是构成一个近 10000 名销售人员的网络。而四大 区总经理直接归摩托罗拉北亚区总部管理。 摩托罗拉全球总部 摩托罗拉 中国总部 本地反应 摩托罗拉 其他地区总部 本地反应 三星全球总部 与摩托罗拉相反, 构设计整体偏向集权式管理结构。对于擅长通过控制供应链来降低成本的三星电子 而言,集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精细化,另一方面利于整合资源。但是,对于已 经拥有 2.3 万员工的庞大三星帝国而言,这一进程也并不轻松。 三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 三星虽然目前已基本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却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三 巨头相互间为争夺份额的撕杀,也来自于其他对手的虎视眈眈。 ipod 的成功让苹果公司尝到了消费电子领域的甜头,于是,苹 高调杀入手机市场。虽然苹果公司要想迅速在手机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并非推出一两 款 iphone 就能达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星在时尚手机领域又多了这样一个强劲 对手,要知道,“苹果 fans”在全世界是如此之多。黑莓手机则将在高端商务手机领域激 起一阵涟漪。在经过 8 年努力后,黑莓在华上市申请终于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黑莓手机 三星 中国总部 全球整合 全球整合 三星 其他地区总部 《商界评论》 比较 - 10 - 目前水货手机大有泛滥之势。以三星为例, 一款 力量 ,就会发现手机产业与 PC、电视行业何其类似,最开始是 乱哄 (编辑 王欢) 是一种具备通话功能的 PDA,近几年风靡欧美。同时,国内高端品牌多普达的迅速崛起, 也让高端商务手机领域竞争更为激烈,各厂商都看准了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这直接冲 击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水货手机是几大手机巨头的另一块心病, 新手机的水货价通常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水行价差虽然不如 三星那么大,却依然成为冲击市场的一大顽疾。对于此,企业却无法靠自身和正常的市 场行为加以解决,只能依靠政府加强打击和管理。但目前政府管理的权限分散在信息产 业部、海关和工商总局,单个部门推进问题解决的动力不足,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影响几大巨头未来格局的另一因素来自于国产手机的反扑,以联想手机为首的新兴 的异军突起让手机大佬们不敢小视。此外,随着 2005 年西门子手机业务转手明基、 松下放弃 2G、三菱撤出中国,2006 年飞利浦出售手机业务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这些前车之鉴定然让手机三巨头不寒而栗。在中国手机业的这片“红海”里,不能名列 前茅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 如果我们做一个横向对比 哄的五代十国时期,经过一番征战后,最终将进入一个屈指可数的后寡头时代。这 也是手机行业即将进化的阶段。虽然现在还是数十品牌纷争天下的形势,但战国末期的 号角已经吹响。
/
本文档为【摩托罗拉、三星与诺基亚策略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