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2011-10-21 12页 pdf 100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9983

暂无简介

举报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黄 永 年 一九六 年郭沫若同志创作历史话剧《武则天 》, 一九六二年 由中国戏剧 出版 让出 版单行本 , 并把《我怎样写武则天 》、 《重要资料十四则 》、 《诗五首 》、 《武则天生 在广元的根据 》作为附录 。 这些附录是对历史上的武则天作研究的 。 历史剧应如何写我 是外行 , 当时只觉得 武则天 这个剧本在艺术上是高水平之作 。 至于对历史上的武则 天 , 郭沫若同志所作 的研究似难令人满意 。 当时由于其他原因不曾撰文和郭沫若同志商榷 。 现在 , 武则天的评价 问题在史学界 重...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 黄 永 年 一九六 年郭沫若同志创作历史话剧《武则天 》, 一九六二年 由中国戏剧 出版 让出 版单行本 , 并把《我怎样写武则天 》、 《重要资料十四则 》、 《诗五首 》、 《武则天生 在广元的根据 》作为附录 。 这些附录是对历史上的武则天作研究的 。 历史剧应如何写我 是外行 , 当时只觉得 武则天 这个剧本在艺术上是高水平之作 。 至于对历史上的武则 天 , 郭沫若同志所作 的研究似难令人满意 。 当时由于其他原因不曾撰文和郭沫若同志商榷 。 现在 , 武则天的评价 问题在史学界 重新 引起争论 , 《武则天 》剧本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 。 因此我也想把自己的看法女。 实写 出来 , 供研究历史的同志以及对评价武则天有兴趣的同志考虑 。 郭沫若同志对武则天几乎是全盘肯定的 , 尤其肯定武则天在政治上的业绩 , 认为她 的政权 “是获得人心的 ” , “是得到人民拥护的 ” 。 封建地主政权能否真正获得人民拥护 , 这是个理论问题 , 可另行探讨 。 ‘ 这里只就郭 沫若同志提 出的 “获得人心 ” 、 “得到人民拥护 ” 的根据作点商榷 。 郭沫若同志主要的根据是《 新唐书 卷七六则天武皇后传里的一段纪事 “ 上元元 年 , 进号天后 , 建言十二事 一 , 劝农桑 , 薄赋摇 二 , 给复三辅地 三 , 息兵以道德 化天下 四 , 南北中尚禁浮巧 五 , 省功费力役 六 , 广言路 七 , 杜谗自 八 , 王公 以降皆习《老子 》 九 , 父在为母服齐衰 十 , 上元前勋官 已给告身者无追夏 十一 , 京官八品以上益察入 十二 , 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 帝皆下诏略施行之 。 ” 其实象这样官样文章 , 在封建社会的诏令里本是司空见惯的 。 就唐代来说 , 翻一翻 唐 大诏令集 》和《册府元龟 》的帝王部 , 就可知道几乎每个皇帝都在诏令里说过这类勤政 爱民的好话 , 实行与否则另是一回事 。 这里所说 “略施行之 ” 者 , 就是并未认真实行之 谓 。 如 “薄赋摇 ” 这点 , 唐初主要是庸租调和户税 、 地税 义仓税 , 在高宗上元时并 没有降低税额的措施 。 不观其行只听其言 , 无条件相信这类官样文章 , 那就可以作出唐 朝每个皇帝都 “得到人民拥护 ” 的结论 , 何止一个武则天 。 郭沫若同志在这里还提 出均 田制 。 唐初 的均田 ’制究竟实施得如何 , 均田制对唐初农 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多少作用 , 是史学界正在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的问题 。 郭沫 若同志肯定均田 制的积极作用 , 并把维护均田制作为武则天的 “ 关键性 ” 德政 , 当然也 可以 , 不过总该有充足的证据 。 郭沫若同志知道 “ 从史料中找不出武后保护均田制的明 令 ” , 只能从 全唐诗 里找一首武则天的《石涂 》诗作 证 。 这首诗里有 “ 均露均霜标 胜壤 , 交风交雨列皇歌 ” 两句 , 郭沫若同志说这 “ 或许可 以作为她的歌颂均田 的一种流 露 ” 。 案《全唐诗 》是官书 , 照例不说明所收辑的诗篇的来历 , 但这首《石涂 诗的来 历例还是清楚的 。 它出于今河南省登封县石涂山北崖上的石刻 , 是武周久视元年夏 日武 则天行幸时所勒原迹 。 据《金石萃编 卷六四所录全文 , 除武则天这首“ 圣制 ”外还有皇 太子李显以 下的 “ 侍游应制 ” 诗十六首 , 其中姚元崇 姚崇 的一首也有 “ 二室三涂光 地险 , 均霜撰 日处天中 ” 之句 。 可见这 “ 均霜 ” “ 均露 ” 只是即景成文 , 最多带点通常所 谓 “雨露均沾 ” 或“ 风调雨顺 ” 的意思 , 和 “ 田 ”之 “ 均 ” 否略无关系 , 不能因有 “ 均 ” 字就用来作为维护或歌颂均田制的佐证 。 郭沫若同志把户 口 的增加也作为武则天的德政 , 说 “ 在唐高宗永徽三年 公元 年 , 是唐太宗死后的第三年 , 中国只有三百八十万户 , 而到武后神龙元年 公元 年 已经达到六百一十五万户 。 可 以看出武后末年的中国户 口 比起唐太宗末年来差不多 增 加了一倍 。 ” 因而得出 “ 她使天下富庶 ” 的结论 。 案这个数字是从 唐会要 》卷八四 户 口 数上抄来的 , 只是登记在籍帐 户籍簿 上的数字 , 不是实际的户 口 数字 。 就算实 际的户 口 数字也按这个比例在增加 , 仍不能作为武则天的功劳 , 因为只要不遇上特大的 灾荒或战乱 , 人口 增 加本来就是很迅速的 。 郭沫若同志又说 “ 在武后统治的五十多年间不曾有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 这是事 实 但仍不能用来说明武则天 “ 获得人心 ” 。 、 农 民大规模起义要有一定 的条件 , 条件不 具备 、 不成熟 , 即使政治黑暗也不见得会爆发 。 就唐代来说 , 安史之乱以后的穆宗 、 敬 宗都是很糟的 , 文 、 武 、 宣三朝的政治也不见得清明 , 但同样 “不 曾有过大规模的农 民 起义 ” , 不能说这个时期 的中央政权也 “得人心 ” 。 有利于武则天施行德政 “ 获得人心的 ” 事例实在不易找 , 不利的倒俯拾皆是 。 如武 周 时陈子 昂的《上军国利害事 》中说 “ 自剑以南 , 爱至河 、 陇 、 秦 、 凉之 间 , 山东则 有青 、 徐 、 酋 、 汁 , 河北 则有沧 、 沂 、 恒 、 赵 , 莫不或被饥荒 , 或遭水旱 , 兵役转输 , 疾役死亡 , 流离分散 , 十至四五 , 可谓不安矣 ” ①。 武周 证圣元年李娇上中说 “今 天下之人 , 流散非一 , 或违背军镇 , 或 因缘逐粮 , 苟免岁时 , 偷避摇役 , 此等浮衣寓食 , 积 岁淹年 , 王役不供 , 簿籍不挂 , 或 出入关防 , 或往来山泽 , 非直课调虚镯 , 网于恒赋 , 亦 自诱劝愚俗 , 堪为祸患 ” ②。 玄宗开元十二年五月《置劝农使安抚户 口 诏 》中 说 “ 当 〔武周 〕天册 、 神功之时 , 北狄 、 西戎作梗 , 大军之后 , 必有凶年 , 水旱相仍 , 通 亡滋甚 , 自此成弊 , 至今患之 ” ③。 这都是研究唐代逃户 、 客户问题常用的史料 。 如果 ①四 部丛刊影印明弘治本 陈伯玉文集 》卷八 。 ②《脚会要 》卷八五逃户 。 ③《店大诏 令集 》卷一一 一 田农 。 郭沫若同志考虑到这些史料 , 恐怕就不会轻易作出武则天 “ 获得人心 ” 的结论 。 武则天杀过许多人 , 郭沫若同志认为这些社杀的 儿于都是坏人 , 武则天没有错杀 。 这也可 以商榷 。 被武则天杀的确有一些算不上好人 。 如 簇武则天 乒历史剧 中的反西 、物 、 在扬州起 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就可能有个人野心 , 所以在武则天 倒台 、 李唐政权恢复后仍设有给徐 敬业一伙平反 ①。 但同时为武则天杀害的宰相裴炎也被郭沫若同志说成是图谋不轨者 , 则理由似太欠缺 。 裴炎在《 旧唐书 》卷八七有传 。 传载 “ 太后 武则天 侄武承嗣请立 武氏七庙及追王 父祖 , 太后将许之 , 炎进谏曰 ‘皇太后天下之母 , 圣德临朝 , 当存至 公 , 不宜追王祖称 , 以示 自私 , 且独不见 吕氏之败乎 臣恐后之视今 , 亦犹今之视昔 。 ’ 太后曰 ‘吕氏之王 , 权在生人 , 今者追尊 , 事归前代 , 存没殊途 , 岂可同 日而言 ’ 炎曰 ‘蔓草难图 , 渐不可长 , 殷鉴未远 , 、 当绝其源 。 , 太后不悦而止 。 时韩王元嘉 、 鲁王灵要等皆皇属之近 , 承嗣与从父弟三思屡劝太后因事诛之 , 以绝宗室之望 , ⋯ ⋯炎 独 固争 , 以为不可 , 承嗣深憾之 。 ⋯ ⋯徐敬业构逆 , 太后 召炎议事 , 炎奏日 ‘呈帝年 长 , 未伸亲政 , 乃致猾竖有词 , 若太后返政 , 则此贼不讨而解矣 。 ’ 御史崔察闻而上言 日 ‘裴炎伏事先朝 , 二十余载 , 受遗顾托 , 大权在己 , 若无异图 , 何故请太后归政 ’ 乃命御史大夫赛味道 、 御史鱼承哗鞠之 , 凤阁侍 郎胡元范奏曰 ‘炎社翟忠臣 , 有功于 国 , 悉心奉上 , 天下所知 , 臣明其不反 。 ’ 右卫大将军程务挺密表申理之 , 文武之间证 炎不反者甚众 , 太后 皆不纳 。 光宅元年十月斩 炎于都亭释之前街 。 ” 可见裴炎是反对武 则天临朝而被诬陷杀害的 。 他 “ 家无澹石之蓄 ” , 怎 么也不 象是司 马锵一流篡夺政权的 权相 。 张鹭《朝野金载 记载徐敬业令骆宾王编造童谣 , 以 “ 自古大臣执政多移社梭 ” 来劝说裴炎充当内应 , 并说裴炎也有效法司马豁的野心云云 ②, 司马光的《通鉴考异 》 就斥之曰 “此 皆当时构陷炎者所言耳 , 非其实也 。 ” 郭沫若同志不相信《 旧唐书 》而 相信《朝野金载 》, 理由是 “ 裴炎为人实不光 明磊落 。 其嫉妒裴行俭 , 背 信 杀 降 一 事 , 即足证明 。 ” 案背信杀降一事也见于 引日唐书 裴炎传 , 《 旧唐书 》也说裴炎这件 事是 “ 妒功害能 ” 。 这种地主阶级政治家中常见的 “ 妒功害能 ” 究竟和谋叛图篡是两回 事 , 不能就此断定他谋叛图篡 。 程务挺是被郭沫若同志说成和裴炎 、 徐敬业通谋作乱的 。 这也有问题 。 旧唐书 卷八三有程务挺传说 “ 〔务挺 〕督军以御突厥 , ⋯ ⋯突厥甚惮之 , 相率遁走 , 不敢近 ①中宗返正下诏恢复徐敬业祖故司空李韵的官爵时有 “ 昔窦宪干纪 , 无累安丰之祠 , 霍禹乱赏 , 犹全博陆之祀 ” 的话 , 把徐敬业的举动仍看作是叛逆倡乱 , 见《旧唐书 》卷六七李劫传 。 又一 九六 年出土刘仁轨子刘浚墓志 , 开元十八年撰书 , 也乃说 “ 敬业作乱惟扬 ” , 把参与征讨徐 敬业作为刘浚的功绩 。 ②宝颜堂秘岌本《朝野全载 》卷五 。 边 。 及裴炎下狱 , 务挺密表申理之 , 由是件 旨。 务挺索与唐之奇 、 杜求仁善 , 或构言挺 与裴炎 、 徐敬业皆潜相应接 ,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 , 籍没其家 。 突旅闻务 挺死 , 所 在宴乐相庆 。 ” 说程务挺和裴炎一党是可能的 , 说他和徐敬业 、 唐之奇 、 杜求 仁一黔应接谋乱则必无其事 , 否则在军中就早会有准备 , 决非区区裴绍业之所能斩 。 因 此《 旧唐书 》讲清楚这是 “ 构言 ” , 武则天杀他实在是自坏长城 。 章怀太子李贤并没有多大 罪过 , 只要不带成见 , 读一读 旧唐书 》卷八六章 ‘ 不太子 贤传就会承认这点 。 因此郭沫若同志只在谁杀李贤这点上提 出异议 。 《 旧唐书 》章怀传 是这样说的 “ 文明元年 , 则天临朝 , 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勃在巴州检校 贤 宅 , 以 备 外 虞 , 神劫遂闭于别室 , 逼令自杀 。 ” 《通鉴 》在 “ 以备外虞 ” 下加了一句 “ 其实风使杀 之 ” , 下面又纪 “ 太后乃归罪于神劫 , ⋯ ⋯贬神勤为叠州刺史 , · 一神劫寻复入为左金 吾将军 。 ” 郭沫若同志认为这几句是司马光随便加上的 , 于是大加指责说 “ 这样寥寥 几笔 , 便把武后描绘成袅境 。 试 问 ‘风使杀之 ’ , 除 当事人之外 , 司马光或其他的人 何从得而知之 写出丘神劫初被贬滴 , 寻复原职 , 在司马光是有意显示武后的奸诈 , 想 掩饰人的耳 目 。 其实这是不难理解的 。 初加贬滴者是怀疑丘神劫逼死了太子贤 , 寻复原 职者是发觉了丘神劫的冤屈 。 太子贤之死 , 看来别有原因 , 是史书上的一笔悬案 。 ” ① 案司马光的历史观确实不算高明 , 但这 “ 风使杀之 ” 倒实在不能说是曲笔 。 《 旧唐书 》 卷五九丘和传 、 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里都有丘神劫的传 , 就都说 “ 则天使于巴州 害章怀太 子 , 既而归罪于神勃 , 左迁叠州刺史 , 寻复入为左金吾卫将军 , 深见亲委 ” 。 至于郭沫 若同志所说 “ 风使杀之 ” 除当事人之外便无人知道这点也不成其为理由 , 因为此理由如 能成立 , 则古今中外一切阴谋就将永无败露之 日 。 武则天杀的人实在太多 , 以他的儿子来说 , 除李贤外被诬告冤杀或逼死的还有 曾为 太子 的李忠和泽王李上金 、 许王李素节 , 尽管这几个不象李贤那样是她的亲儿子 ②。 郭 沫若同志认为武则天本无意杀李贤 , 共至揣想派丘神韵去巴州是 “ 有意起用 ” 李 贤 , 但 为什么事后又把李贤的长子光顺也杀掉 , 次子守礼 “ 幽闭宫 中十余年 , 每 岁 被 救 仗 数 顿 ” ③。 这些都是武则天的亲孙儿 , 被杀被幽闭时只有十几岁 , 难道也会谋反 , 或者是 另人假借武则天 名义去虐 杀 再说将相朝臣 , 被武则天杀掉的何止裴炎 、 程务挺以 及其 前的长孙无忌 、 褚遂 良 、 上官仪等几批 。 在杀裴炎时立了功提升做宰相 的鸯味道 , 后来 也是被武则天杀掉的 。 刘伟之 、 张光辅 、 魏玄同 、 李昭德等宰相 , 也是光后被武则天杀 帅的 。 户至 主确有才能的名相狄仁杰也差一点波杀掉 。 难道这些人也都真是谋反大逆 《 旧 班日乡 》肖泛达传 说来俊臣 “ 技制狱 , 少不 会意者必引之 , 前后坐族千 余 家 ” 周 兴 子下而 邓代 二片同 占还理杀李贤说成是裴炎的阴 谋 , 这更全 凭想象 , 行且是在 青定了裴炎要谋版 习 谁这个 、汀提 一‘的想象 。 ’ 写洲 水用点想 象自无不可 , 旦和历史事实毕竟是两回事 。 ②《旧唐书 》卷八六高宗诸子传 。 于《 唐 》乙 宗 诸子传说李贤第三 子守义是 “ 病卒 ” 的 , 《朝野金载 》卷三则说 “ 载初中 , 袭 立巨罗织 , 去故味人肾二子 泛盆工祈祷星 月咒叭不道 考, 足酸痛 , 奴牌妄 证 , 二子 日诬 , 并 鞭杀之 , 和派野伤犷菊。 ” “ 自垂拱 已来屡受制狱 , 被其陷害者数千人 ” 。 难道也都是背着武则天干的 , 或者这 “ 千 余家 ” “ 数千人 ”都真是谋反大逆 真出了这么多谋反大逆 , 不又和 “ 得人心 ” 相矛盾 其实 ,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之问 , 斗争本来就是十分残酷的 , 只要对 自己不利或认为 对 自己不利 , 就可杀 , 就得杀 , 那管是好人坏人 , 冤屈不冤屈 。 我根据历史记载相信武 则天杀人害人 , 但决不认为她是 什么杀人魔王或袅镜 。 她不过为了改朝换代 , 人杀得特 别多且滥而 已 。 一定要替她设法洗刷 , 实在大可不必 。 用酷吏 、 搞男宠 , 一 向被认为是武则天最欠光采 为事情 。 郭沫若同志对此提出了异 议 “ 以前的人爱说武后淫荡 , 其实是不尽可信的 。 薛怀义被委任为 白马寺主 , 在垂拱 元年 公元 年 , 于时武后 已六十二岁 。 张 昌宗 、 张易之被优遇 , 在 圣 历二年 公 元 年 , 时武后 已七十六岁 。 武后管教子女 相 当严 , 她的外侄贺 兰 敏之 , 韩国夫人 的儿子 , 在男女关系上胡作非为 , 她索性把他杀了 。 如果到了六七十岁她 自己述 在逾闲 荡检 , 她怎 么来管教她的子侄 , 怎么来驾驭她的臣下呢 ” 其实上层分子中淫乱起来那 受年令的限制 , 对小辈道貌岸然 , 自己乱搞 更是常见 的事情 。 薛怀义只是一 名 币 井 无 赖 , 张易之 、 张 昌宗只是 “ 粗能属文 ” 、 除 “ 善音律歌词 ” 外一无所 一 长的青年 , 不凭男 宠怎么能使 “ 诸武朝贵 , 甸甸礼渴 ” ① , “ 争执鞭舍 ” ② 《 旧唐书 》二张传说 “天 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窟供奉 , 右补网朱敬则谏 曰 ‘臣 闻志不可满 , 乐不可极 , ‘嗜欲 之情 , 愚智皆同 , 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 , 则前圣格言也 。 陛下内宠 , 已有薛怀义 、 张易 之 、 昌宗 , 固应足矣 。 ⋯ ⋯’ 则天劳之曰 ‘非卿直言 , 联不知此 。 ’ 赐采百段 。 ” 这能 说是全出史官造谣 清代史学家赵翼对此倒说过几句公道话 “人主富有四海 , 妃殡动 至千百 , 后既身为女主 , 而所宠棒不过数人 , 固亦无足深怪 ” ③。 武则天的恶德 , 只是 在对这几个男宠太纵容 , 让他们为非作歹 , 祸国殃 民而已 。 至于酷吏即近代的特务 , 任 何时候都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 而武则天大力培养任用 , 两 咬唐书 》酷吏传里的人物 由武 则天培养任 用的竟超过半数 , 一 让他们大搞血腥恐怖 。 郭沫若同志却把 “大开告密之门 ” 作为武则天 “特出的政治措施 ” , 不仅太不妥 当 , 且和郭沫若同志在《十批判书 中对 法家搞特务手段 的批判也自相矛盾 。 郭沫若同志说 “ 开元时代的一些大巨宰相 、 文士学士大抵是武后时代堵养出来的 人物 。 ” 以此作为武则天的功绩 。 这种说法前人早已有过 , 如唐德宗盯陆赞 在 奏 对 时 说 “往者则天太后践柞临朝 , 欲收人心 , 尤务拔摧 , 弘委任之意 , 升汲引之门 , 进用 不疑 , 求访无倦 , 非但人得荐士 , 亦许 自举其才 , 所荐必行 , 所举辄试 , 其 于 选 士 之 道 , 岂不伤于容易哉 , 而课责既严 , 进退皆速 , 不 肖者旋黔 , 才能者骤升 , 是以 当代谓 ①《旧唐书 》卷一八三外戚醉怀义传 。 ②《旧唐书 》卷七八张易之张昌宗传 。 ③ 廿二史札记 》卷一九武后纳谏知人条 。 知人之呢 , 累朝赖多士之用 ” ①。 宪宗时李绛在奏对时说 “ 武后命官狠多 , 而开元中 有名者 皆出其选 , 古人言拔十得五 , 犹得其半 ” ②。 赵翼还根据这些说武则天 “知人善 任 ” , 是 “ 女中英主 ” ③。 案陆费 、 李绛这些话都是有所为而发 , 非是公允的评论 。 于 元前期的宰相如姚崇 、 宋憬以 及刘幽求 、 郭元振 、 张说等在武则天时确已身居要职 , 但 这些人本来就有才能 , 武则天最多只在识拔上起点作用 , 说不上对他们有什么“ 培养 ” 。 真正受武则天培养而且获得宠信的倒是那批男宠 、 酷吏以及武承嗣 、 武三思 、 武豁宗 、 武炊宜等武家子侄 。 这些人往住凌驾于宰相大臣之上 。 如长寿二年突厥默吸犯塞 , 武则 天就派薛怀义做朔方道行军大总管 , 充当统帅 , 而 叫宰相李昭德 、 苏味道做薛怀义的行 军长史和司马 。 再如武家子侄 , 在万岁通天元年奚 、 契丹骚扰河北时 , 武则天派武枚宜 做清边道行军大总管 , 派武尧宗做神兵道行军大总管 , 都是统帅 , 而御史大夫娄师德只 做副大总管充 当他们 的助手 , 前宰相狄仁杰只做魏州刺史 、 幽州都督充当他们 的下属 。 《 旧唐书 》外戚传里有武赘宗的传 , 说 “及闻贼将至 , 鼓宗惧 , 便欲弃军而遁 , ⋯ ⋯ 时人嗤其怯懦 。 ⋯ ⋯百姓有胁从贼众后得来归者 , 赘宗以为同反 , 总杀之 , 仍生剖取其 胆后行刑 , 流血盈前 , 言笑 自若 。 初 , 〔契丹 〕孙万荣别帅何阿小攻陷冀州 , 亦多屠害 士女 , 至是 , 时人号鳃宗与阿小为 ‘两何 , 鼓宗封河内郡王 , 为之语 曰 ‘唯此两 何 , 杀人最多。 ’ 鼓宗又自夭授 已来 , 尝受中旨推鞠制狱 , 王公大臣多被陷成罪 , 时人 以为周兴 、 来俊臣之亚 。 ” 这种既怯懦又残忍的民贼只因是武家子侄就被重用 , 可见所 谓武则天 “ 知人善任 ” 云者起码要打个大折扣 。 四 武则天的奢侈浪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 郭沫若同志却根据高宗说过的 “ 天后我之 匹敌 , 常著七破问裙 , 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 , 务遵节俭也 ” ④几句话 , 断言 “ 武后重节 俭 ” 。 《新唐书 》则天武皇后 传说 “ 太后 虽春秋高 , 善自涂泽 , 虽左右不觉其衰 ” , 明 明是讲老来还爱打扮 , 郭沫若同志则誉之为 “ 好整洁 ” 。 高宗咸亨三年造龙门大 卢舍那 象 , 武叫天 “ 助脂粉钱二万 贯 ” ⑤, 郭沫若同志认为是 “ 留下唐代艺术的雄伟作品 , 是 值得赞赏的 ” 。 只有后来造 “ 明堂 ” 、 “ 天堂 ” , 作夹柠大象 , 铸 “ 天枢 ” 、 “九州鼎 ” 之类 ⑥, 才承认是 “ 过分奢侈浮夸的事 ” , 是 “ 很难掩盖 ” 的 “ 缺点 ” , 但仍补了一句 ①《旧 店书 》卷一 三九陆诱传 。 厄 《新 店书 》卷一 五二李绛传 。 ⑧《 一 廿二史札记 》卷一 九武后纳沙知人条 。 「 芍长旧 晰书 》卷五高宗纪永隆 ‘ 二年正 月条 。 原文本作 “ 靡丽服饰 ” , 检百泊本二十四史影印 明闻 人本 、 殿才双之中华书局新校点本匀同 , 郭沫若同志 引作 “ 美服饰 ” , 今改正 。 匀开元 一 一 年十二月《浦三先寺象主 记 》, 《金石萃编 》卷七三录文 。 孙 “ 明堂 ” 后波 厂 怀义所焚 , 又 建新明堂 , 一 号曰 “ 通天宫 ” 。 郭沫若同志写作 “ ‘天枢 ’ 、 ‘ 通 戈官 ’ 、 ‘九茄 ’ 之类的铸造 ” , 宫如何能 “ 铸造 ” , 似有语病 。 “ 要说这是封建文化的 豪华版也未尝不可以 ” 。 其实造大卢舍那象和作夹柠大象有什么 区别 。 不错 , 今天还在龙门的大卢舍那象是宝贵的历史文物艺术遗产 如果夹粉大象 、 天枢 、 九州鼎等留下来同样是宝贵的历史文物艺术遗产 , 但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 汗的结晶 , 在赞美赏叹的同时决不能忘掉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浮夸所付出的 巨 大代价 。 在这里 , 需要引一段《南齐书 》卷五三虞愿传里的话 “ 〔宋明 〕帝以故宅起 湘宫寺 , 费极奢侈 , · 一愿在侧 曰 ‘陛下起此寺 , 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 , 佛若有知 , 当悲哭哀憨 罪高佛图 , 有何功德 , ” 用虞愿这段话来批评武则天同样是 十 分 确 当 的 。 武则天是爱好文艺的 , 会做诗 , 她所宠 信的上官婉儿也是个女诗人 。 但郭沫若同志 说她俩 “ 对于唐代文化的高涨大有贡献 ” , 则夸张得太过分 。 当时武则天 “ 以 〔张 〕易 之为奉窟令 , 引辞人阎朝隐 、 薛楼 、 员半千并为奉哀供奉 , 每因宴集 , 则令嘲戏公卿以 为笑乐 。 若内殿 曲宴 , 则二张 、 诸武侍坐 , 垮蒲笑谑 , 赐与无算 。 时诀侯者奏云 , 昌宗 是王子晋后身 , 乃令被羽衣 , 吹箫 , 乘木鹤 , 奏乐于庭 , 如子晋乘空 , 辞人皆赋诗以美 之 , 崔融为其绝唱 ” ①。 看来和陈后主以江总 、 孔范等为 “ 押客 ” , 使张贵妃 、 龚孔二 贵殡及女学士与押客 “ 共赋新诗 , 互相赠答 , 采其尤艳丽者 以为 曲词 , 被以新声 ” 的把 戏差不多 ②。 武则天以及上官婉儿的诗篇 , 《全唐诗 少 收辑了一些 , 武则天的有些还可 能出于代笔 , 就算都是真的 “ 圣制 ” , 象所谓 咬石涂 》诗那样 , 也实在和当时称为 “ 四 杰 ” 的王杨卢骆的作品相去太远 。 凭这点宫廷文学就能 “ 对于唐代文化的高 涨 大 有 贡 献 ” , 实难令人信服 ③。 “ 四杰 ” 在初唐的文学地位是早有定评的 , 杜甫《戏为六绝句 身中就说 “ 王杨卢 骆当时体 , 轻薄为文晒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 灭 , 不废江河力 古流 。 ” 只是其中的骆宾王 投靠了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 , 就被郭沫若同志贬抑 。 郭沫若同志根据相传 裴 行 俭 批评 “ 四杰 ” 的所谓 “ 士之致远 , 先器识而后文艺 , 勃等虽有文才 , 而浮躁浅露 , 岂享爵禄 之器耶 杨子沉静 , 应至令长 , 余得令终为幸 ” , 说 “ 拿骆宾王和上官婉儿比较起来 , 那在器识上就有上下床之别 ” 。 裴行俭这段话见于 咬旧唐 书 》卷一九 上文苑王勃传 , “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 这句话也常为后人所 引用 , 查一查《旧唐书 》卷八四裴行俭传 , 才 知道这并非事实 , 裴行俭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 。 《 旧唐书 》裴传是这样说的 “ 行俭尤 晓阴阳算术 , 兼有人伦之鉴 , 自掌选及为大总管 , 凡遇贤俊 , 无不甄采 , 每制敌摧凶 , 必先期捷 日。 时有后进杨炯 、 王勃 、 卢照 邻 、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 , 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 延誉 , 引以示行俭 , 行俭曰 ‘才名有之 , 爵禄盖寡 , 杨应至令长 , 余并鲜能令终 。 夕 ①《旧唐书 》卷七八张易之张昌宗传 。 ②《陈书 》卷二七江总传 , 卷七张贵妃传 。 ③至于试辞赋的进士科之见重于世 , 确始于高宗武则天时 , 与武则天的爱好文艺也许有点关系 , 见《通典 》卷一五引沈既济之说 。 但唐代文化的高涨自另有其原因 , 决不有赖于科举的刺激 。 以后 世之事为 , 明 、 清两代科举所必试的八股文 、 试帖诗也曾风靡一时 , 对当时的文化又有 何贡献 是时苏味道 、 王渤未知 名 , 因调选 , 行 俭一见 , 深礼异之 , 仍谓 曰 ‘有叹年子息 , 恨 不见其成长 , 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 , 愿记识此辈 。 ’ ” 原来裴行俭是在给人看相 , 相 长 家将来会不会做大官有爵禄 。 这明明都是事后附 会之谈 , 和 “ 器识 ” 有什么关系 至于 郭沫若同志认为有 “ 器识 ” 的上官婉儿究竟如何 , 《 旧唐书 卷五一上官昭容传和中宗 韦庶人传里 讲得很清楚 , 无非是有结党营私搞阴谋的能力而已 。 这种 “ 器识 ” 实在没有 什么可取之处 。 上官婉儿的结局在 旧唐书 》本传里只说 “ 及韦庶人败 , 婉儿亦斩于旗下 ” 。 《新 唐 书 》卷七六上官昭容传又加了一段 “ 始从母子王显为拾遗 , 显戒日 ‘ ⋯ ⋯ 〔武 〕 三思虽乘衅 , 天下知必败 , 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 , 且灭族 。 ’ 〔婉儿母 〕郑以责婉儿 , 不从 。 节憨诛三思 , 果索之 , 始忧惧 , 及草 〔中宗 〕遗制 , 即引相王 玄宗父睿宗 辅 政 。 临淄王 玄宗 兵起被收 , 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 , 幽求言之王 , 王不许 , 遂诛 。 ” 这即使是事实 , 也只说明她的奸诈想脚踏两只船 , 玄宗不受她蒙骗 , 坚决把她杀掉 二 后 来 “ 玄宗令收其诗笔 , 撰成文集二十卷 , 令张说为之序 ” , 不过是不以人废言的意思 , 不能象郭沫若同志那样解释成 “ 杀得冤枉 ” , 玄宗 “ 自己也很后悔 ” 。 五 郭沫若同志认为武则天生于利州 即今夭的四川省广元县 , 还用了很多篇幅和不同意 此说的同志争辩 。 这种争辩似有点多余 。 固然 , 由于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主掌权 , 做官要 讲究郡望 门阀 , 此风到唐代还未完全消除 , 同时 , 封建社会里地域观念较重 , 籍贯和政 治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 , 但在什么地方出生 , 则并无关系 , 并不因其出生地而改变籍贯 郡望 。 就武则天来说 , 知道她是并州文水人 , 弄清她的父亲武士樱是贩木材 致 富 的 庶 族 , 靠结交 当时在并州做太原留守的唐高祖而起家做官等是必要的 ① , 弄清楚她是否生 在利州则并不能说 明什么问题 。 但既已展开争辩 , 也不妨看个是非 曲直 。 曲似在郭沫若同志 , 因为反对此说者举出 了硬 证据 。 如吴哈同志就曾根据《册府元龟 》等文献给武士稚排出一张履历表 武士攫在 武德 一 卜任工部尚书 、 禁卫军军官 , 武德八年八月以后任扬州都督长史 , 贞观五年任利州都 仔 ,, ②。 武则天死于神龙元年 , 年八十三 , 上推其生年为武德七年 , 因此武则天不可能 生于利州 。 但郭沫若同志不相信这些可靠的文献记载 , 而相信李商隐的一首诗 , 诗题是 ①阻如邪沫若同志石拼样夸大武家之非高门士放 , 说武则天 “ 是出身寒微的一位女性 , 这就足以使 她能够比较体念民间的疾苦 , 同情人民 ” , 则又过了头 。 庶族地主或富商究竟不是劳动人民 , 而 且武则天出生时武士瞻已做 上大官 , 这位养尊处优的武小姐就更不可能体念民间的什么疾苦 。 必见《新建设 》一九六一年一月号关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的附记 , 并可参 考 《光 明 日 报 》一九斤一年五 月二十 四 日《史学 》副刊陈振《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和出身 》。 磷、 《利州江谭作 》, 题下 自注 “感孕金轮所 ” 。 “金轮 ” 就是武则天 ①。 郭 沫 若 同 志 说 李商隐和武则天 “相 隔仅一百 四十五年 , 和我们距离洪秀全的年代相差不远 。 武则 天和洪秀全都是做过皇帝的人 。 就跟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大都知道洪秀 全是生于广东花 县的一样 , 唐代的知识分子 , 象李义 山那样的人 , 难道还不知道武 天的生地吗 何况 李义山至少两次经过利州 , 关于武则天的生地有过亲身经历的见闻 。 如果武则天生于利 州之说是捏造 , 为什么他在第二次经过利州时 , 还要随便乱说 。 ” 郭沫若同志这些理由 是站不住脚的 。 因为李商隐并不是专门到利州来对武则天生地问题作调查 , 只是路过 , 不见得路过第二次就一定能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 。 而洪秀全之为花县 , 对我这个知识分 子来说 , 只是 由初中历史课本上知道的 , 此外即使更近一 从在 民国时代做过伪总统的徐 世 昌 、 曹馄的籍贯是那一县我 就不清楚 , 更不说生于何地了 , 因为 厉史课木上没讲 。 李 商隐时代没有历史课本 , 即使能看到武 则天的《实录 》, 上面也未必 记载其出生地 《 日 唐书 》前几朝的本纪都是根据《实录 》墓修的 , 则夭皇后纪中忧没有提到出生地 。 不 能以为李商隐是唐朝人 , 所说唐朝事就一定很权威 , 一定是论证武则天出生地的 “ 第一 手资料 ” 。 当然 , 李商隐在利州写这首诗自注 “ 感孕金轮所 ”也并作自我 作古 , 而是利州 当地本 有武则天 出生的传 , 说 。 这不用调查 , 常见的清冯浩 一 《 王跳生诗笺注 》就 引明胡贾亨 旋唐 音戊签 》 “ 《九域志 》 武士推为利州都督生后吸于其地 。 《 方舆胜览 》 其地皇泽 寺有武后真容殿 。 《 名胜记 古利州废城 , 在今保宁府 广 元 具 , 县之 洲青门 川主庙 即 唐皇泽寺 , 县之南有黑龙潭 , 盖后母感溉 龙而孕也 。 ” 可 见在 利州确有此传说并有所谓 皇涤寺 、 武后真容殿之类的古迹 。 这种古迹是否可靠 , 则从郭沫若同志 雀贡要资料十四 则 》第六则五代孟蜀广政二十二年《利州都努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 、 一九 五五年广元出土 中可以看清楚 。 《庙记 势说 “寺内之庙 , 不知所创之因 , 古老莫传 , 图经罕记 ” , 又说 “管境所依 , 祈涛必验 ” , “ 其间以水旱灾诊之事 , 为军民祈祷于夭 后之庙 , 无不响应 ” 。 可知寺庙均非皇家救建 ②, 只是民间的所谓淫祀 。 是因为武士镬 做过利州都督 , 民间附会武则天也出生在这里 。 “俗语不实 , 流为丹青 ” , 就在 当地原 有的某个寺里给她立庙以祭祀祈福 , 日久喧宾夺 主 , 把寺 名也改成了皇泽寺 。 这完全是 迷信之举 , 没有什么道理可说 。 李商隐这位诗人不过路经寺庙 , 即兴赋诗 , 自无考证真 伪的责任 。 我们今夭的史学工作者则决不能再相信这种不可靠的古迹 , 用不可靠的古迹 来否定《册府元龟 》等真正第一手的史料 。 李商隐的诗有时颇不好懂 , 元好 问的论诗绝句就说 “ 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 ①武则夭 自加尊号 “ 金轮圣神皇帝 ” , 见《旧唐书 》卷六万呼天皇后纪长寿二年九月条 。 ②《重要资料十四 则 》第七则明天启三年 广元县令陈鸿漠《皇泽寺书事碑记 》谓 “ 皇泽寺相传为 武后创 ” , 更属晚出之说 , 不足为凭 。 作郑笺 。 ” 这首自注 “ 感孕金轮所 ” 的《利州江潭作 》应该怎样解释 , 也不妨在这里附 带说一说 。 这首七律的全文是 “ 神剑飞来不是销 , 碧潭珍重驻兰格 。 自携明月移灯疾 , 欲就 行云散锦遥 。 河北轩窗通贝阀 , 水宫帷箔卷冰绢 。他时燕脯无人寄 , 雨满空城蕙叶雕 。 ” ① 其中 “ 行云 ” 一词 自从《高唐赋 》以来在往 用在男女关系上 。 因此清初诗人王士 镇出差 路过广元 , 在皇泽寺看至赋则天的画象 ② , 写了两首带点开玩笑的七言绝句 , 第二首就 说 “瓦官寺里定香薰 , 词客 曾劳记锦裙 , 今 日兰挠碧潭上 , 玉溪 李商 隐别号玉溪生 空 自怨行云 。 ” 武则天本有男宠 , 这样含蓄地写一句似也无伤大雅 。 但郭沫 若同志读了 却大有意见 , 认为不该如此 “ 臆解义山诗 , 而对武后加以裹读 ” 。 为此 , 郭沫 若同志还 给我们把这首《利州江潭作 》重新作了讲解 。 郭沫若同志根据《 旧唐书 》卷一九 下文苑李商隐传所说 “ 会河南尹柳仲邹镇东 蜀 , 辟 〔商 隐 〕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 大中末仲邹坐专杀左迁 , 商 隐 废 罢 , 还 郑 州 。 ” 认为 “ 此《利州江潭作 》一诗必其 ‘废罢 , 后归途中重过利州时所作 ” , “ 开头 一句 ‘神剑飞来不是销 , 便是指的 ‘ 柳 仲邹坐专杀左迁 , 事 。 ‘神剑飞来 , 是指朝 廷谴责下降 , ‘不是销 , 是说所犯错误被 纠正了 。 以下是叙诗人停舟江潭 , 乘着夜雨 , 赶快提着灯笼 ‘自携明月’ 上岸 , 去寻访他的旧欢 ‘欲就行云 , 。 然而旧欢 已 不在了 ‘散锦遥 , 。 因此 , 他退还船中 , 遥望着所欢的故居 。 ‘河伯轩窗 , 是喻 自 己的船 , ‘贝网 , 、 ‘水宫 , 是喻所欢的故居 , 那故居大概就在江潭边上 , 在船上可能 看见水中的倒影 。 窗上是还挂着 白色窗帷的 。 这样便沉入遐想 , 回想起当年路过时 , 所 欢送饮食来饯行 , 而现在呢 , 可没有人送来了 。 有的只是茫茫的夜雨 , 萧瑟的秋风 ” ③。 郭沫若同志认为 “ 根据这样的线索去探求 , 诗意可以豁然 ” 。 但我读了仍未开 朗 。 因为第一句就讲不通 , 过去从无将朝廷命令比作 “ 剑 ” 或 “ 神剑 ” 的 习惯 。 如果因罪赐 死或伏诛还可称做 “ 斧钱 ” 或 “ 刀踞 ” , 而柳仲郑只是 “ 左迁 ” 。 而且这还只是《 旧 宵 书 》李商 隐传的说法 , 据同书卷一六五柳仲郑传 , 他这次是因 “ 在镇五年 , 美绩流闻 ” 而 “征为吏部侍郎 ” , 又 “ 改兵部侍 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 , 根本不是什么 “ 左迁 ” 。 “ 因决赃吏过 当 ” 而左迁是以后咸通年间在 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发生的事情 , 这时李商 隐已经死了 ④, 怎么还能写 “ 神剑飞来不是销 ” 的诗句 末联的 “燕脯 ” 也有问题 , 人 一般很少吃燕子 肉 , 如果把 “燕 ” 解释为 “ 燕 ” , 则下面加个 “ 肺 ” 字又不成词 。 另外 此 诗既如郭沫若同志所解释是寻旧欢不见的情诗 , 题下又为什么 自注 “ 感孕金轮所 ” ①李诗旧木有题为《李商隐诗集 》和题为《李义山诗集 》两个系统 , 清人注本多用后者 , 前者仅 有形抄南宋浙木传世 , 然文字实较后者为古 , 今从之 。 ②王士祺说 “ 像是一 比丘尼 ” , 这 当是后人因武则天曾出家为尼误 以为即在皇泽寺而想象所作 , 无足深究 。 ③郭沫若同志在《工要史料十四则 》和《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 》中都对此诗作了解释 , 基本相 同 , 《根据 》一文后 出稍有补正 。 这里即引此文的解释 。 ①参看冯浩《玉黔生诗笺注 》所附《年谱 》和张采田《玉豁生年谱会笺 》 寻旧欢甚至 “ 欲就行云 ” 和 “ 感孕金轮 ” 扯到一起 , 岂非仍对武则天大大的 “裹读 ” 我小时候读《李义山诗集 》对这首诗本也读不懂 , 后来是从 “ 燕脯 ” 的旧注得到了 启发 。 朱鹤龄 、 冯浩注 “ 燕脯 ” 都引用《梁 四公记 , 其文收入《太 平 广 记 》卷 四一 八 , 题为《震泽洞 , 文中说 “ 龙畏蜡 , 爱美玉及空青而嗜燕 ” , 又说 “贵烧燕五百枚 入洞穴 , 至龙宫 , 守门小蛟闻蜡气 , 一 俯伏不敢动 , 乃以烧燕百事赂之 , 令其通问 , 以其 上上者献龙女 , 龙女食之大嘉 ” 。 又《广记 》卷 四二四《李宣 》条引《北梦琐言 》说 “ 李宣宰阳县 , 县左有潭 , 传有龙居 , 而鳞物尤美 , 李之子惰学 , 爱钓术 , 日住潭上 , 一旦龙见 , 满潭火发 , 如舒锦被 , 李子被魄 , 委竿而走 , 盖钓术多以煎燕为饵 , 果发龙 之嗜欲也 ” ①。 原来 “ 燕脯 ” 是神话传说中的龙食 这当然是缘以煎燕为鱼饵而附会 , 古人本常以鱼 、 龙为一类 。 龙在古人心 目中又和帝王分不开的 , 古人常把帝王说成是 龙种 , 如《史记 》高祖 本记所谓 “ 刘温尝息大泽之破 , 梦与神遇 , 是时雷 电晦冥 , 太公 往视 , 则见跤龙于其上 , 已而有身 , 遂产高祖 ” 。 这也就是 “ 感孕金轮所 ” 的 “ 感孕 ”。 因为武则天曾君临天下做 “ 金轮圣神皇帝 ” , 所以 民间认为她也和汉高祖一样是龙种 , 是她母亲在利州江潭感龙而生 , 皇泽寺的庙里也就把她作为龙神来供奉 《庙记 》所说 “ 以水旱灾诊之事 · 一祈祷于天后之庙 ” 者 , 和龙神之惯司水早当不无关系 。 这祥 , 全诗也就真的可以豁然通解了 。 第二联所谓 “ 自携 明月移灯疾 ” 是说龙在玩 明珠 , “ 欲 就行云散锦遥 , 是讲龙之行云鳞采眩 目有若《北梦琐言 所说的 “如舒锦被 ” 。 第三联 “河伯轩窗 ” “ 水宫帷箔 ” 是兼指 “ 碧潭 ” 里的龙宫和岸上的祠庙 。 首联 “ 神剑飞来不 是销 ” 的 “ 神剑 ” 是借用《晋书 》卷三六张华传所说宝剑入水化龙的 , 也是指龙指 武则天 。 《 旧害书 》卷七九李淳风传 “ 太宗之世有秘 记云 ‘唐三世之后则女主代有 天下 。 ’ 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 , ⋯ ⋯曰 ‘疑似者尽杀之如何 ’ 淳风日 ‘天之 所命 , 必无镶避之理 , 王者不死 , 多恐枉及无辜 。 ⋯ ⋯’ 太宗善其言而止 。 ”这当然是事 后附会的传说 , 李商 隐就根据此传说写 了这句 “ 神乡」飞来不是销 ” 。 “不是销 ” 即 “ 王 者不死 ” 之谓 , 这 “ 不是 ” 不能象郭沫若同志那样翻释成 “ 错误 ” ②。 全诗只有第二句 “ 碧潭珍重驻兰挠 ” 和末联是描写实景 。 末联冯浩引徐逢源笺曰 “ 从前必崇祀 , 至此 成荒江废庙矣 。 ” 解释得颇有理致 。 “ 废庙 ” 虽未 必 , 至少己少人祭祀 , 所以要说 “燕 脯无人寄 ” 。 子此可见前人笺注自有精当可取之处 , 不宜一概舍弃不视 , 遵立新义 。 有 时新义未必一定能胜过 旧注 。 咨 淤 宁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 、 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 在学术文化上作出的贡献 久有定评 , 自非我所能企及于万一 。 但古人常说 “ 知者千虑 , 必有一失 , 愚者千虑 , 必有一得 。 ” 我谨在武则天这个具体问题上提出如上的异议 , 即使我说对了 , 也无损于 郭沫若同志的声名。 至于在武则天问题上何以有千虑之失 , 我认为固然和史料掌握得不够充分有关 , 更 ①今二十卷本《北梦琐言 》失收 。 ②一本作 “ 不易销 ” , 也是 “ 王者不死 ” 的意思 。 主要的恐怕还是方法上有毛病 。 郭沫若同志为《武则天 单行本所作的序言中说 “史 剧创作要以艺术为主 , 科学为辅 史学研究要以科学为主 , 艺术为辅 。 ” 史剧我在前面说 过是外行 , 郭沫若同志所说的创作方法如何我不敢稍参末议 。 史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 , 只能 “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 详细地占有材料 ,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 , 从 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 ①, 而不能凭个人主观爱僧 , 用艺术的手法把事物加以美 化或丑化 。 因此 “ 以艺术为辅 ” 的提法就未必合适 。 当然 , 这并不排除科学研究的文章 写得流畅些 , 艺术些 , 以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 在这方面郭沫若同志就做得很成功 , 值 得我们学习 。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 , 即我这篇文章只是对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提出异议 , 而不 是对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作全面评价 。 我认为 , 要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武则天 这样掌握过国家最高权力的历史人物很不容易 , 必须把当时的经济 、 政治以至文化各方 面的情况一一如实弄清楚 , 同时如实弄清楚她本人在这方面起过那些推动促进或阻挠破 坏作用 , 或是听任 自流没有起过多少作用 。 譬如前面所说武则天时户 口逃散 的 情 况 严 重 , 这只能用来说明武则天政权并不象郭沫若同志所讲那么 “得人心 ” 而所以逃散是 苦于武则天的弊政 , 还是武则天前已经开始逃散 , 武则天只是听任 自流没有采取措施制 止 , 还得深入研究 。 不研究清楚就急子下结论 , 恐怕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 朝 ①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 一‘ 一创‘ 目曰 、 , , 叼 , 司卜 臼 净 , 一 劝 侧 州 , 曰 , , , , 月 一 ‘ 户 司 口‘月‘ 唐 初 贞 观 然而在宏伟壮丽 时 , 社会经济得 贞 观 名 臣 安 居 陋 宅 的首都长安 , 一 到恢复和发展 , 些官居三品以上 的宰臣却居陋室 , 不事营构 。 太宗的著名谋臣魏征的宅第就很俭朴 , 室内无正堂 , 死后 连 灵枢 也无处安放 。 岑文本官至中书令 , 仍 “ 居处卑陋 , 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 。 曾任中 书侍郎 、 尚书右仆射的温彦博也是 “ 家无正寝 , 及卒 日 , 殡于别室 ” 。 这些大臣的俭朴 , 不可全用 当时经济未甚繁荣作解释 。 高祖对战乱 方 止 , 经 济 凋 残 , 而他并不雇及于此 , 营宫造殿 , 连隋的旧 臣也以为 “ 倾宫鹿台 , 琉璃之瓦 , 并非帝 王节用之所为也 。 ” 到经济恢复已初见成效的太宗时 , 却出现了这样一批节用之臣 , 这 就见出政治上的高下 。 这说明太宗善于用人 , 摇拔了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智能之士 。 这些人熟悉 民情 , 久经 战阵 , 目睹强大的隋王朝是怎样为农民起义所推翻的 , 因而能够以亡隋 为 戒 , 顺 乎 民 心 , 减少营建摇役 。 他们常常告诫太宗 “惧危亡于峻宇 , 思安处于卑宫 ” , “居安思 危 , 所以定其业也 有始有卒 , 所以隆其基也 。 ” 劝太宗去奢从俭 。 太宗从而也懂得了 “ 人君赋敛不已 , 百娃既弊 , 其君亦亡 ” 。 太宗君臣可谓相得益彰了 。 唐太宗的这些宰 辅 “ 以忧 国之故 , 劳精竭神 ” , 将其全部精力用于国事 , 才能抑奢侈 , 甘居陋宅 , 建树 一代节俭风尚 。 他们对太宗的 “ 贞观之治 ” , 确是有功之臣 。 文润
/
本文档为【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