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缘起法有两种

缘起法有两种

2017-08-24 5页 doc 5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3463

暂无简介

举报
缘起法有两种缘起法有两种吕新国[内容摘要]佛教经论所说的缘起法有两大类:一种是假名缘起法,即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其实质是毕竟空无所有的;一种是甚深缘起法,是佛菩萨后得智如实亲证的实际存在的缘起法,是超越名言的离言境界,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见到甚深缘起法就是见法见佛的大乘圣者了。[关键词]假名缘起 遍计所执性 甚深缘起 依他起性[作者简介]吕新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缘起是佛法的基本理论,佛教经论所说的缘起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种是假名缘起法,一种是甚深缘起法。用凡夫名言假安立的缘起法是假名缘起法,是凡夫可以见闻觉知的...
缘起法有两种
缘起法有两种吕新国[内容摘要]佛教经论所说的缘起法有两大类:一种是假名缘起法,即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其实质是毕竟空无所有的;一种是甚深缘起法,是佛菩萨后得智如实亲证的实际存在的缘起法,是超越名言的离言境界,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见到甚深缘起法就是见法见佛的大乘圣者了。[关键词]假名缘起 遍计所执性 甚深缘起 依他起性[作者简介]吕新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缘起是佛法的基本理论,佛教经论所说的缘起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种是假名缘起法,一种是甚深缘起法。用凡夫名言假安立的缘起法是假名缘起法,是凡夫可以见闻觉知的一切法;而圣者如实亲证的实际存在的缘起法,是超越名言的离言境界,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所以叫做甚深缘起法。一、假名缘起法  (一)诸所有法无非假名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色乃至识但是假名。……尔时善现语帝释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如佛所说:诸所有法无非假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一切法但有假名、但有假相而无真实,圣者于中亦不住著但假名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五蕴就是凡夫所见闻觉知的缘起法,说五蕴只是假名,就是说,凡夫所见闻觉知的缘起法都只不过是些假安立的名言而已,所以龙树菩萨称其为“假名因缘法”(《入大乘论》)。  (二)但有名字故谓为空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但有名字故谓为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大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名字,如是名字亦不可得,但依语言假施设有,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有实不可得。名字、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法展转相似,同无所有俱不可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只有个名字的五蕴当然是“无所有实不可得”的,而且这个名字同样也是“但依语言假施设有”,所以名字和五蕴二法(这里指“名”与其所指之“义”)实际上是“同无所有俱不可得”,也就是说,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三)小乘经中方便说有  《杂阿含经》:“时有生闻婆罗门……白佛言:‘瞿昙!所谓一切有,云何一切有?’佛告生闻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眼是有不?’答言:‘是有。沙门瞿昙。’‘色是有不?’答言:‘是有。沙门瞿昙。’‘婆罗门!有色、有眼识、有眼触、有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答言:‘有。沙门瞿昙。’‘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这就是说,在小乘经中,十八界——凡夫所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都还是暂时方便说为有的,因为小乘佛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断烦恼,其主要方法是如实了知人无我,要到小乘学人回小向大时,佛陀才会对其开示法亦无我的大乘般若教法。  这个方便说法的意趣,佛在《解深密经》中作了说明:“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隐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成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对于初学佛法的人,佛是“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生无自性性就是指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实际存在的真正的缘起法,亦即甚深缘起法,即“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大方广佛华严经》)。“依”依他起性,就是依据、根据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的性相作用等,而随顺凡夫名言暂时假立一套假名缘起法来方便宣说缘起的道理,为的是让小乘人知道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他们断恶修善,以使其能够为将来回小向大走上究竟了义的佛乘,积累必需的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四)大乘经中究竟说无  对已发菩提心的大乘行者,佛陀就在般若经里说出了这种假名缘起法的真相、实相:实际上假名安立的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这就是大乘法和小乘法的根本区别,大小乘法共同之处是都承认没有人我,而主要差别就是大乘法又多说了一个法我亦无,由小乘的“法有人无”,变成了大乘的“人法皆空”。人法皆空,就是说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毕竟不生,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舍利子!我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乃至见者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舍利子!色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受想行识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舍利子!由此因缘我作是说:如说我等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诸法亦尔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  又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缘起之法都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再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如是诸法皆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所有,若无所有则不可说有合有散。”  都是说,如五蕴等凡夫所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是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和毕竟无生的。二、甚深缘起法  (一)缘起甚深难见难知  “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杂阿含经》)  “智者之所说,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唯佛能善觉。”(《长阿含经》)  “此缘起极甚深,明亦甚深。阿难!于此缘起不知如真,不见如实,不觉不达故,念彼众生如织机相锁,如蕴蔓草,多有调乱,匆匆喧闹,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往来不能出过生死,阿难!是故知此缘起极甚深,明亦甚深。”(《中阿含经》)  《大般涅槃经》:“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中论》:“无我无我所者能真见诸法,凡夫人以我我所障慧眼故不能见实。”这里说到的缘起,显然不是凡夫能够见闻觉知的缘起,而是凡夫甚至声闻缘觉都“无知无见不可思惟”的缘起,是只有实证真实境界的诸佛菩萨才能证见的真实缘起,凡夫正是由于不能见知这种甚深缘起而生死轮回,诸佛菩萨也正是由于能够实证甚深缘起而得觉悟。  (二)见缘起即是见法见佛  《佛说稻芉经》:“佛世尊常说: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佛。……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无上道具足法身。”《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  《中论》:“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若人见一切法从众缘生,是人即能见佛法身,增益智慧,能见四圣谛苦集灭道,见四圣谛得四果灭诸苦恼。”  这里说到的缘起,显然也不是凡夫能够见闻觉知的缘起,而是诸佛菩萨才能证见的甚深缘起,因为见到这种缘起的就是见法见佛的大乘圣者了。  (三)甚深缘起就是赖耶缘起  《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摄大乘论》:“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异杂能熏之所熏习,于熏习时虽复未有异杂可得,果生染器现前已后,便有异杂无量品类诸法显现。如是缘起于大乘中极细甚深。”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阿赖耶识……缘起于大乘中极细甚深”,“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显然赖耶缘起就是甚深缘起。  (四)甚深缘起就是心识  甚深缘起法是佛菩萨如实证见的实际存在的真正的缘起法,而这个世界上实际存在就只有心,心外的一切法实际上全都是心中的妄想。如佛所说“今此三界,唯是心有”(《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又如《华严经》说“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即是说,三界中所有的存在,就只是心识而已。当然,这是针对一位有情而言,如果综合而言,那就是“三界唯心”,三界之中,仅唯有心。甚深缘起法既是实际存在的缘起法,那就只可能是三界仅有的心识了。  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说:“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 了达于三界  但从贪心有 知十二因缘  在于一心中…… 如是十种观  甚深因缘法”  三界虚妄,只不过是心作的一场梦幻。十二支缘起,实际上都是依心行而言的。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因此所谓十二因缘,实际全在一心之中,这就是佛菩萨观见的“甚深因缘法”。  (五)甚深缘起才是真正的缘起  《成唯识论》:“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与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  这就是说,只有凡夫不可见知的甚深缘起法才是真正的缘起法,它包括两种因缘:第八种子识与前七现行识,除此之外就再找不到真正的因缘了。也就是说,其它所谓的“因缘”都只不过是用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假名安立的假名缘起法罢了。  (六)甚深缘起唯后得智能证  《成唯识论》:“非不证见此圆成实,而能见彼依他起性。未达遍计所执性空,不如实知依他有故。无分别智证真如已,后得智中方能了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依如是义故有颂言: 非不见真如  而能了诸行 皆如幻事等  虽有而非真”这是《大乘密严经》中的一首偈颂,就是说,只有实证真如的佛菩萨才能证见甚深缘起法。不把遍计所执性的假名缘起法完全彻底地空掉,就不能实证依他起性的甚深缘起法。实证假名缘起法毕竟空无所有的就是根本无分别智,根本智证真如时一切境界都不显现,随之生起的后得无分别智才能证见世界的真实面目——甚深缘起法。三、两种缘起法的特点和关系  (一)假名缘起法的特点  大乘经论中所说的假名缘起法的特点,其内涵及外延即是: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和十二缘起等。其实质是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和毕竟无生的。  (二)甚深缘起法的特点  甚深缘起法,就是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三界唯有的心识。此证境本不可说,但佛为了开示佛之知见为我们凡夫方便开显为八识之说等。总结大乘经论中所说的甚深缘起法的特点,就是只有“三界唯心”之心,才是真正的因缘,也就是依他起性,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只有实证空性转凡成圣后,才能以后得智证见。所以佛说:见缘起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佛。  (三)两种缘起法的关系  两种缘起法中,实际存在的只有甚深缘起法,假名缘起法则纯粹是凡夫的妄想,只是凡夫颠倒执着是有,而实际上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因此也可以说,这两种缘起法,实际上是对世界上的唯一存在——三界唯心的两种观法:佛菩萨的后得智是如实亲证,即本来是三界唯心,就证见三界唯心,是如实观,丝毫不差地直证世界真实面目,所以叫它甚深缘起法,在唯识中叫做依他起性;而凡夫识不能如实观见世界本来面目,由于无始以来颠倒执着的妄想恶习,在唯一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上,用自己忆念中的假立名言,生起虚妄分别的幻象和妄想,这就是凡夫所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在唯识中叫做遍计所执性。  这两种缘起法的关系是:假名缘起法就是甚深缘起法——凡夫心显现和生起的幻象和妄想。无始以来凡夫心就在显现这样的幻象和生起这样的妄想,幻象和妄想障蔽了凡夫潜在的认识世界真实面目的智慧,使得凡夫不能如实观见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如果凡夫能够按照闻思修佛法的步骤最终实证到凡夫所知一切法空的诸法实相时,“三界唯心”的世界真实面目就会自然显现在面前,最终像佛陀那样“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的正遍知大智慧也会现前,如佛所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  慈氏学的核心理论是三性,而这两种缘起法就是三性中的两性:假名缘起法是遍计所执性,甚深缘起法是依他起性。而彻底空掉遍计所执性就是实证了圆成实性。如《摄大乘论》说“若圆成实自性,是遍计所执永无有相”。实证了圆成实性,随之也就实证了依他起性。如《解深密经》说:“若诸菩萨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即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即能证得清净相法。”无相之法即是遍计所执性,如实了知,就是如实证见遍计所执性毕竟空无所有的实相,这自然也就是断灭了杂染相法——执着遍计所执性的染污依他起性,与此同时也就是证得了清净相法:根本智实证了圆成实性,随之而起的后得智实证了依他起性。�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大正藏》第五册,第四七五页上。�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三,大正藏》第六册,第八七一页上。�坚意:《入大乘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四○页上。�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奉钵品第二,《大正藏》第八册,第二二一页下。�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四十五,《大正藏》第七册,第八○四页上。�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三二○),《大正藏》第二册,第九一页中。�玄奘译:《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四页下。�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大正藏》第十册,第一九四页上。�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二十二,《大正藏》第七册,第一二二页上—下。�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七十二,《大正藏》第六册,第九二一页下。�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九,《大正藏》第六册,第八四八页上。�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二九四),《大正藏》第二册,第八三页下。�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第一,《大正藏》第一册,第八页上。�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九七),《大正藏》第一册,第五七八页中。�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大正藏》第十二册,第五二四页上。�龙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三十册,第二四页下。�《佛说稻芉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八一七页上。�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大正藏》第十二册,第五二四页上。�龙树:《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三四页下。�玄奘译:《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二页下。�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四页下。�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七○四页下。�阇那崛多译:《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大正藏》第十三册,第八七七页中。�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四,《大正藏》第十册,第二八八页下。�护法等造:《成唯识论》卷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八页下。�护法等造:《成唯识论》卷第八,《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四六页中。�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大正藏》第十册,第二七二页下。�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相分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九页中。�玄奘译:《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三页下。
/
本文档为【缘起法有两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