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2017-10-13 4页 doc 1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摘要: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协调各方面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现阶段分配不公现象极为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分析导致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危害,进而对这一现象得出更加科学的认识。 论文关键词:分配公平观,分配不公 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和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聚焦公平正义,“在经济转型时期,这或许能成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新思路。”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 摘要: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协调各方面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现阶段分配不公现象极为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分析导致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危害,进而对这一现象得出更加科学的认识。 论文关键词:分配公平观,分配不公 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成为代委员们讨论和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聚焦公平正义,“在经济转型时期,这或许能成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新思路。”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一、什么是分配公平观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国内外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论述。那么,在当代中国,尤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之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分配公平观呢? (一)马克思的公平分配观 公平分配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马克思认为,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应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分配方式,并且认为这是公有制条 件下唯一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它是实现公平的具体途径。后来列宁将这种分配方式称为按劳分配。那具体什么是公平分配呢,马克思认为,公平分配就是用“统一尺度”公平地决定个人参与分配的份额。但这种“统一尺度”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它在不同的社会性质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 (二)我国现阶段一些公平分配观 一种观点是主张按劳分配的公平观。他们坚持在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摒弃了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调动了人们诚实、辛勤、合法劳动的积极性。 第二种认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规则、过程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于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因此,要正视差距和不均等,努力实现公平。 第三种观点,以何伟的“分配与公平不能联姻”为典型代表,他认为“公平分配从来没有实现过,也无法实现,这在理论和实践上早有定论”。“公平的弹性很大,在时很难掌握,将公平作为分配标准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公平与分配是属于两个领域的不同范 畴,公平是一个法权概念,属于上层建筑;分配是经济范畴,属于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分配无法遵从公平,以公平要求分配只能引起思想混乱”“要求公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 二、分配不公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体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过着普通的生活,但也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初级阶段的国情,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但是,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良好现象背后,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这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一,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十七大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不公拉大收入差距,是与实现共富的目标背道而驰的。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 第二,分配不公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内需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素。分配不公造成收入悬殊,出现贫富分化。但由于高收入者消费增长空间有限,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求,但却没有资本增加消费支出,因此这种不和谐就阻滞了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第三,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分化,会使部分困难群体造成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郁积社会矛盾的诱发因素。此外,分配不公还会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庸俗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水准大幅度下滑,社会风气败坏。 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胡锦涛同志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当前有哪些因素导致分配不公呢, 首先,社会历史因素。分配不公看似是最近几年才提上日程的事情,但实际上始终贯穿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我国初级阶段的前提下,由 于不完善、自然历史条件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是典型的因素。 其次,体制因素。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目前我国还未实现新旧体制完全转轨,原来计划体制的高度集中、现在市场经济的自发盲目性必然造成分配的不公平。同时,由于不同地区、行业改革的先后和力度不同造成获得的机会、享有的资源也不同,也会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异。 最后,观念转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多种分配方式、社会公平等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但也有部分地区部分人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平均主义、大锅饭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结果均等的分配认为是合理的、公平的。这种固守的观念桎梏了人们的思想,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机制的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三、正视分配不公 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要求机会公平和条件公平,但并不能保证结果上的平等,更不是任何意义的平均。因此我们要科学认识。 (一)、平均主义不是真正的公平。自古以来人 们就追求平均主义、大同思想,但平均主义就是真正的公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公平并不是要求平均,在分配上所谓的公平,就是在分配时既要考虑到个体对物质需求上的差异,又要兼顾个体精神上的巨大差异,积极保护最有能力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平均主义抹杀这种差异,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公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以存在差距为伴随物的公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物质财富远未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贫富差距还是存在的,因此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分配公平的实现也只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的过程。2006年5月26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创造条件,但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出现方向性失误。 (三)、真正的公平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根据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可以看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实现的物质基础,真正的公平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
/
本文档为【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