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论三国人物周瑜与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

2017-09-06 4页 doc 1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论三国人物周瑜与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与诸葛亮应该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对冤家了,提起他俩 的名字,可能首先就会想起“三气周瑜、智激周瑜、周朗秒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故事了。可惜那些都出自于小说家之手,并非历史真相。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事件,很多精彩故事往往都是虚构成分。若让我来评价《三国演义》中两人,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周瑜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而诸葛亮是在放大镜下欣赏的。 先说周瑜,提起这位江东名将,可能我们做男人的,都会有些羡慕了。年仅24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朗将”,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同年,又迎娶了江东美女“小乔”。赤壁之战中又是孙刘联...
浅论三国人物周瑜与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与诸葛亮应该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对冤家了,提起他俩 的名字,可能首先就会想起“三气周瑜、智激周瑜、周朗秒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故事了。可惜那些都出自于小说家之手,并非历史真相。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事件,很多精彩故事往往都是虚构成分。若让我来评价《三国演义》中两人,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周瑜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而诸葛亮是在放大镜下欣赏的。 先说周瑜,提起这位江东名将,可能我们做男人的,都会有些羡慕了。年仅24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朗将”,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同年,又迎娶了江东美女“小乔”。赤壁之战中又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将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上下扭成一股绳,打得曹操落花流水。周瑜本人也是十分有修养的。而且他人品高、懂艺术、会打仗。当时,吴中人人皆呼“周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周郎就是“周帅哥”的意思。但他的帅不仅体现在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气质。周瑜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弘的人,尤其精通音乐。即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音乐演奏是否准确。若不准确,便回头去看,当时吴军军中便有这样的说法叫“曲有误,周郎顾”,苏古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羽扇,羽毛做的扇子,纶巾,青丝做的头巾。这在当时这是儒雅的象征,看得出周瑜还是一个儒将。那么,这样一个有情操、有修 养,在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的人,怎么还会去嫉妒别人呢?(诸葛亮),你说我们去嫉妒他还差不多。周瑜不但不是什么小肚鸡肠,而且是度量很大。刘备曾评价过他“器量颇大”,蒋干也曾说他“雅量高致”。作为对手的刘备,蒋干都对他有如此评价。可见,周瑜的确是个“才华出众、气量甚大、年轻有为”的漂亮人物。这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相比,他是不是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呢? 再说诸葛亮,说到诸葛亮可能人人都会赞不绝口。他的“执法如山、依法制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可谓是千古楷模。然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往往又被过于被放大。就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以及借东风”等等都是子虚乌有。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参与多少出谋划策,他的最大功劳莫过于在刘备危难之际,作为刘备方面的代,出使东吴进行谈判,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而这其中,更大的功劳因归结给鲁肃。鲁肃在《三国演义》里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老实巴交、土里土气,一个地地道道的“和事佬”形象。其实不然,鲁肃不仅不是什么“和事佬”而是一个处事冷静、目光远大、深谋远虑的天才政治家。正是他在7年前为孙权做 出的一次战略规划(堪称东吴版的“隆中对”)才让孙权答应了这桩“亲事”,因为联盟不仅可以保住刘备(目的是共同抗曹),剥弱曹操(战后曹操退回了北方),更重要的是能捍卫江东,以保江东政权的稳定。所以,要不是鲁肃的战略规划,可能后面的“比赛”诸葛亮都没出场机会。更没了展示他才华的空间,历史的轨迹也有可能从此发生偏转。而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把赤壁之战的所有功劳都归给 了诸葛亮,而鲁肃几乎没有多大作用,顶多就是夹在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处理好两人的矛盾,摆平两人的关系。其实,真正体现出诸葛亮的价值与能力是在刘备去逝,白帝托孤之后。这时的诸葛亮才掌管了整个蜀汉政权,他的“依法制国”理念,才真正得以实施,理想蓝图才再一次摆在桌上重新描绘。 综上所述,于是我们发现,有时历史的天空距我们竟是那样遥远,那样触不可及。那我们可能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时,竟把周瑜与诸葛亮两人的形象刻画的如差“天差异别”?这样写的背后,到底又隐藏了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其实,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寄托了个人的人生理想。我们知道,罗贯中是一个普通读书人,中国从古到今的读书人几乎都是从最底层爬上来了。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着“九儒十乞”的说法,看得出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很卑微的,可以说他们是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心理矛盾。一方面,读书人都希望出将入相,建国立业,至少也因谋个一官半职,以便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很清高,很脆弱,碰不得钉子,受不了冷遇。对他们来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那机会、那职务、那乌纱帽用不着自己去考、去求,而是人家恭恭敬敬给你送来,八大轿子抬着请你出山。而诸葛亮享受的就是这种待遇,而他恰恰又是一个底层的读书人。所以,千百年来,诸葛亮都是中国读书人心中的“精神偶像”或“精神领袖”因为人人都想享受他那样的待遇。而周瑜不同,尽管周瑜也是一个读书人,但他却是“另类”。他的成功更是靠自己闯出来的。因为整个江东政权 起初都是靠他和孙策以及一大批“淮泗将领”给打下来的。说来也巧,孙策在周瑜、张昭等人辅佐下,仅仅花了几年时间便打下了江东4郡, 办到了几乎别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的事迹。成了一个独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周瑜,当然来的也快。24岁便被封为“建威中郎将”又怀抱 江东美人小乔,人又长得帅。同为读书人,他却是这么一个漂亮人物,你说他能不让人嫉妒吗?这也不难想象,为什么罗贯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会有意识地贬低周瑜的英雄形象,放大诸葛亮的书生形象。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概括两人的成功方式。那么,诸葛亮就属于大学生中“求职派”的代表。而周瑜,则属于“创业派”的代表。想想看,在我们国内每年几百万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有多少人是靠着自己的力量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又有多少人是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到各个企业应聘,或去考公务员。这其中,可能所有的“求职派”在自己受到冷遇、挫折时,都会用诸葛亮的事迹来勉励自己,相信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鲤鱼跳龙门,有“刘备”来隆中“三顾茅庐”来请自己出山。所以,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是被抬高的对象,而“周瑜”却是受排挤的代表。 有时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总是相去甚远,而且往往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其实,之所以这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文学形象的形成是集合了民间传说和野史记载,目的要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能够广为流传,传递出其中的精神品质。而历史形象虽然出自于宫廷正史,但可能也就仅仅是成为考古学家研究,史学家评论的对象,与普通百姓几乎是沾不上边的。但如果能把文学形象的人物还原成历史 形象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会比你想象中、了解中的更漂亮,更有趣, 同时也更能给人教益。但不管是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他们都是中 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而至于我们究竟该怎样去品读这些历 史人物,那又将是另外一个话题!
/
本文档为【浅论三国人物周瑜与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