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79

2018-09-09 11页 doc 98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7360

暂无简介

举报
79 第七十九日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计划 第七节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第79日) 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系统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时尚未完善,随着小儿年龄增长逐渐达到成 人水平,故小儿,尤以婴幼儿,通常处于生理免疫低下状态。以下从三方面概述小儿免疫系 统特点: (一)特异性细胞免疫(T 细胞免疫) 1.胸腺 胸腺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 T 细胞的场所,出生时可在 X 线胸片前 上纵隔部位显影,直到3~4岁时胸腺影在 X 线胸片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z l2001-1-160...
79
第七十九日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 第七节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第79日) 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系统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时尚未完善,随着小儿年龄增长逐渐达到成 人水平,故小儿,尤以婴幼儿,通常处于生理免疫低下状态。以下从三方面概述小儿免疫系 统特点: (一)特异性细胞免疫(T 细胞免疫) 1.胸腺 胸腺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 T 细胞的场所,出生时可在 X 线胸片前 上纵隔部位显影,直到3~4岁时胸腺影在 X 线胸片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z l2001-1-160) z l2001-1-160. 男性患儿,出生后表现持续性鹅口疮,9个月后因真菌性肺炎死亡。 尸检发现其胸腺发育不全。此患儿发生持续感染主要由于 A.继发性免疫缺陷 B.细胞免疫缺陷 C.体液免疫缺陷 D.吞噬细胞缺陷 E.补体系统缺陷 答案:B 2.T 细胞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 T 细胞绝对计数已达到成人水平,其中 CD4细胞数较多, CD4/CD8的比值高达3~4,以后逐渐下降,2岁时达到2,为成人水平。小于胎龄儿及早产儿 的 T 细胞数量较少, 约在1月龄时上升至足月儿水平, 但小于胎龄儿的T 细胞数在1月龄时仍 低于足月儿。(zy2004-4-124) 3.细胞因子 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CD4+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或 丝裂原刺激后,可以分化为两个功能性亚群,即 Th1和 Th2,这两个亚群又分别产生不同的 细胞因子,Th1可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r-干扰素(IFN-r)及 a-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 Th2细胞可产生白细胞介素4、5及 l0(IL-4、IL-5、IL-10)等。新生儿时 T 细胞功能差于成 人,IFN-r 产量为成人的 l/8~1/10,IL-4产量为成人的 l/3, 因此T 细胞免疫应答向 Th2 偏移。约在3岁以后 IFN-r 及 IL-4才达到成人水平。(zy2005-4-120;zy2005-4-121) (120~1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1岁 D.4岁 B.2岁 C.3岁 E.5岁 zy2005-4-120. 小儿 T 细胞分泌 IL-4达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zy2005-4-121. 小儿 T 细胞分泌 INF-γ达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124~1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 5周 B. 10周 C. 20周 D. 30周 E. 40周 答案:C 答案:C zy2004-4-124 T 细胞具备对各种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胎龄是 答案:E zy2004-4-125 淋巴结发育起始的胎龄是 答案:B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B 细胞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 B 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功能。全身 各部位的淋巴结发育先后不一, 颈及肠系膜的淋巴结发育最早。 足月新生儿于腹股沟处已能 扪及到浅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以后稍缩小,6~7岁时又增大。12~l3岁时,淋巴 结发育达到顶峰。(zy2004-4-125) 2.B 细胞与 T 细胞免疫相比,B 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B 细胞对抗原刺激在胎儿时即能 产生相应的 IgM 类抗体,但产生有效的相应的 IgG 类抗体需在出生3个月后才出现。足月新 生儿 B 细胞量略高于成人, 而小于胎龄儿外周血中B 细胞数量较少, 不利于抗感染的特异性 抗体产生,容易发生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3.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Ig),是B 细胞的产物,存在于 血管内外的体液中和 B 细胞的膜上,分为IgG、IgA、IgM、IgD 及 IgE 五类。血清中Ig 含量 与年龄有关,并受种族、营养等因素影响。 (1)IgG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 类别,脐血中IgG 高于母体水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和 过期胎儿的 IgG 水平低于母体。生后3~6个月血清 IgG 降至最低点,8~10岁达成人水平。2 岁以下 IgG2水平低,易患荚膜细菌感染(肺炎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zy2003-1- 041;zy2000-4-51) (2)IgM 胎儿期已能产生 IgM,3~6岁达成人水平。如脐血 IgM 增高,提示宫内感染。 不能通过胎盘。 (zy2002-4-042) (3)IgA 脐血中 IgA 升高同样提示宫内感染。发育最迟,血清 IgA 含量于少年时达到成 人水平。 分泌型IgA 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出生后2~3周婴儿的眼泪和唾液中可检 出 IgA。IgA 不易被蛋白酶破坏,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 IgA,在肠道发挥抗感染的作 用。 (4)IgD 和 IgE 都难以通过胎盘。 新生儿血中IgD 含量极微,5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的 20%,其生物学性状尚不清楚。IgE 是一种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抗体,脐血中含量很 少,有可能通过母乳获得,约7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zy2003-1-041 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开始消失的月龄是 A.1~2个月以后 D.7~8个月以后 B.3~4个月以后 C.5~6个月以后 E.9~10个月以后 答案:C 解析:由于母体 IgG 能通过胎盘,使出生时婴儿血清 IgG 水平甚高,随母体 IgG 消失, 于生后5月降至最低点,婴儿自身的 IgG 逐渐产生,大约于8~10岁时达成人水平。 zy2002-4-042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正确认识是 A.B 细胞免疫的发育较 T 细胞免疫早 B.IgG 类抗体应答需在出生1年后才出现 C.IgM 类抗体在胎儿期即可产生 D.足月新生儿 B 细胞量低于成人 E.免疫球蛋白均不能通过胎盘 答案:C 解析:B 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B 细胞对抗原刺激在胎儿时即能产生相应的 IgM 类抗 体,但产生有效的相应的 IgM 类抗体需在出生3个月后才出现。足月新生儿 B 细胞量略高于 成人。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k),是 B 细胞的产物,存在于血管内外的体液 中和 B 细胞的膜上,分为 IgG、IgA、IgM、IgD 及 IgE 五类。其中 IgG 能通过胎盘。 (三)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 吞噬作用大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循环中主要吞噬细胞, 大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定 植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胎龄34周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已趋成熟,但新 生儿因分娩过程中缺氧、缺乏血清补体、缺乏调理素及趋化因子等因素,新生儿时期各种吞 噬细胞功能呈现暂时性低下。(zy2003-1-129) zy2003-1-129.新生儿各种细胞吞噬功能 A.成熟 D.减低 B.增强 C.暂时增强 E.暂时减低 答案:E 解析:新生儿各种细胞吞噬功能减低。 2.补体系统 足月婴儿出生时血清补体 C1、C2、C3、C4、C7及备解素的浓度约为成人的60 %, 约半数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溶血力低于成人水平, 其补体旁路激活溶血活性低下者更多, 一般在生后6~12月时,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zy2003-1-088) zy2003-1-088 各种补体成分浓度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A.2个月 D.5个月 B.3个月 E.6个月 C.4个月 答案:E 解析:母体的补体不转输给胎儿,一般在生后6~12月时,婴儿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 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 zy2000-4-51 关于小儿免疫系统,错误的是 A.新生儿时期各种 T 细胞亚群功能均显不足 B.新生儿 B 淋巴细胞发育已完善 C.IgG 不能通过胎盘 D.脐血 IgM 水平过高,提示可能有宫内感染 E.小儿血清补体浓度在生后6~12个月达成人水平 答案:C 解析: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 类别,其转运过程为主动性。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超纲部分)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而极为复杂,但其共同的表现确非常一致, 即反复感染, 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明显家族史。 (zy2002-4- 034;zy1999-4-058) zy2002-4-034 原发性免疫缺陷易出现的主要疾病是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 C.白血病 D.艾滋病 E.反复感染 答案:E 解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表现是感染,表现为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zy1999-4-058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生长发育明显落后 B.不同程度智力低下 D.反复感染 E.易发生神经母细胞瘤 二、风湿热 C.特殊面容 答案:D 急性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 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发热、 心脏炎、 关节炎、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及舞蹈病等, 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心脏瓣膜病变, 严重影响劳动力。发病年龄以5~l5岁多见,冬春季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认为风湿热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两种免疫反应相 关。 1.变态反应 有些抗链球菌的抗体可以与人的心脏、丘脑和丘脑下核等组织发生交叉反 应,导致Ⅱ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 还可以因链球菌菌体成分及其产物与相应的抗体作用形 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心肌、心瓣膜等处,激活补体成分,导致Ⅲ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 伤。 (zy2003-1-331) 2.自身免疫 风湿性心脏病患儿可出现抗心肌抗体,损伤心肌组织发生心脏炎。 zy2003-1-331 儿童风湿热的相关发病机制是 A.链球菌直接损害 B. Ⅲ型变态反应 D. Ⅰ型变态反应 E.肠球菌的毒素作用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C. Ⅳ型变态反应 答案:B (1)发热 约半数患儿在发病前 l~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呈急性起病,发热在38℃~ 40℃间,无一定热型,1~2周后转为低热;隐匿起病者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2)其他表现 精神不振、疲倦、 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关节痛和腹痛等。 个别病例可发生胸膜炎和肺炎。 2.心脏炎 首发病例中40%~50%累及心脏,多于发病 l~2周内即出现症状。 (1)心肌炎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常见体征有心动过速,心脏增 大,心音减弱,可闻奔马律,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变化最常见为I 度房室传导 阻滞,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 (2)心内膜炎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 出现心尖部Ⅱ~Ⅲ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区有时可闻舒张期吹风样杂音。(z l2000-2-079)由于早期 病变为急性炎症充血所致,杂音可以消失,反复发作6个月至2年后形成永久性瓣膜病变时, 则杂音为持续性。 z l2000-2-079 风湿性心内膜炎常受侵犯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解析: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以前者更常见。 答案:A (3)心包炎 一般积液量少,临床上难以发现,有时于心底部听到心包摩擦音。少有心音 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和奇脉等大量心包积液体征。X 线检查心搏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 侧扩大,呈烧瓶状,卧位则心腰部增宽,立位时阴影又复变窄。心电图检查早期低电压、ST 段抬高,以后 ST 段下降和 T 波平坦或倒置。发生心包炎者,提示心脏炎严重,一般都患有 全心炎。 3.关节炎 见于50%~60%的病人,典型者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 节为主。局部红、 肿、热、痛,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每个受累关节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 愈后不留关节畸形,但此起彼伏,可延续3~4周。 4.舞蹈病 占风湿热总数的3%~7%, 年长女孩多见, 儿童多于成人, 。 链球菌咽峡炎后l~ 6月出现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自主运动,在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消失。病程呈自 限性,轻症病例于数周内症状消失,平均3个月,偶有持续6~12个月者。 5.皮肤症状 (1)皮下小结 发生于4%~7%的风湿热病人,常伴严重心脏炎。(zy1999-4-060)小结多 存在于肘、膝、踝等关节伸面或枕、前额、棘突骨骼突起处,直径0.1~lcm。硬而无压痛, 与皮肤不粘连,2~4周消失。 (2)环形红斑 少见,呈环形或半环形红斑时现时隐,可持续数周。 (3)其他皮损 如荨麻疹、结节性红斑和多形红斑等。 zy1999-4-060 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 A.猩红热样皮疹 C.结节性红斑 E.皮下小结 B.荨麻疹 D.多形红斑 答案:E 解析:风湿热皮肤症状 ①环形红斑:较少见,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呈环形或半环 形,边缘稍隆起,无痛、痒,此起彼伏、时隐时现。②皮下结节:多见于肘、膝、踝等关节 伸面或骨骼突起处,表现为隆起皮肤腕豆大小的圆形小结,与皮肤无粘连,硬而无压痛。故 选 E。 (三)诊断 1.Jones 诊断标准及其使用 包括3个部分:①主要表现;②次要表现;③链球菌感 染的证据。在确定有链球菌感染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和两项次要表 现时,排除与风湿热类似的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由于风湿热近年不典型和轻症病例增多, 两项主要表现同时出现者已不多见, 加之链球菌感染证据较难确定, 易造成诊断失误。 因此, 应综合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判断,必要时需长时追踪观察,方能提高确诊率。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xl2007-4-110;xl2007-4-081;zy2006-4-073; zy2006-4-074;zy2005-4-106;zy2005-4-079;zy2003-1-132;zy2000-4-44;z l2006-2-134; z l2006-2-135;z l2005-2-110;z l2005-2-081;z l2002-2-071;z l2000-2-080;z l1999-1-149) 主要表现 1.心肌炎 2.多关节炎 次要表现 1.发热 2.关节痛 链球菌感染证据 1.咽拭子培养阳性,或 2.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小结 3.血沉增高 3.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4. CRP 阳性 5. P-R 间期延长 注: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心电图PR 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以往已确诊为风湿热, 存在一项主要表现, 或有发热和关节痛, 或急性反应物质增高,提示风湿热复发。 XL2007-4-110. 10岁女孩,发热3周,查体:神清,胸腹部可见环形红斑,心率160 次/分,奔马律,血沉60mm/h,OT(-),血培养(-),该患儿的可能诊断是 A.肺结核 B.风湿热 C.败血症 D.伤寒 E.扁桃体炎 答案:B XL2007-4-081 风湿热诊断指标的主要表现是 A.发热 B.关节酸痛 C.肝肿大 D.皮下结节 E.手足震颤 zy2006-4-073 急性风湿热诊断标准中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心肌炎 B. 关节酸痛 C.舞蹈病 D.环形红斑 E.皮下小结 答案:D 答案:B 解析:急性风湿热诊断标准中的主要表现包括:心脏炎、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舞 蹈病、皮下结节、环形红斑。次要表现包括:临床方面出现发热、关节痛、风湿热既往史及 瓣膜病;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快、ClIP 阳性、白细胞增多及 P—R 间期延长。 zy2006-4-074 关于急性风湿热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血沉增快 B. C 反应蛋白增高 C.血白细胞增多 D.心电图 P-R 间期缩短 解析:风湿热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 1.心肌炎 1.发热 2.多关节炎 2.关节痛 E.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链球菌感染证据 1.咽拭子培养阳性,或 2.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答案:D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小结 3.血沉增高 3.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4. CRP 阳性 5.P-R 间期延长 注: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心电图PR 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以往已确诊为风湿热, 存在一项主要表现, 或有发热和关节痛, 或急性反应物质增高,提示风湿热复发。 zy2005-4-106 8岁女孩,4周前因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好转,2周后又高热不退,四 肢关节酸痛,查体:体温39℃,精神好,皮疹(-),心率160次/分,奔马律,血培养(-),该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扁桃体炎 B.败血症 C.伤寒 D.风湿热 E.肺炎 答案:D 解析:此患儿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并且有心脏炎一项主要表现和发热,关节痛两项次要 表现,临床可以诊断风湿热。 zy2005-4-079 风湿活动的正确判断指标是 A.血沉慢 B.血小板减少 D. C-反应蛋白增多 C.粘蛋白降低 E.血浆白蛋白增高 答案:D zy2003-1-132.不符合风湿热诊断标准的主要表现是 A.发热 B.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C.舞蹈病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zy2000-4-44 .不符合风湿热诊断标准的主要表现是 答案:A A.发热 B.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C.舞蹈病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班 (134~1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发热 B.关节痛 C.皮下结节 D.ASO 增高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5天 E.血沉增快 z l2006-2-134.有利于诊断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是 z l2006-2-135.风湿热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是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z l2005-2-110. 10岁女孩,发热3周。查体:神清,胸腹部可见环形红斑,心率160 次/分,奔马律,血沉60mm/h,OT(-),血培养(-),该患儿的可能诊断是 A.肺结核 B.风湿热 C.败血症 D.伤寒 E.扁桃体炎 答案:B 解析:发病前1~4周有发热、环形红斑、心率增快、奔马律、血沉增快,均为风湿热表 现。 z l2005-2-081 风湿热诊断指标的主要表现是 A.发热 B.关节酸痛 C.肝肿大 D.皮下结节 E.手足震颤 答案:D 解析:风湿热诊断指标的主要表现包括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 舞蹈症。 z l2002-2-071 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发热 B.心肌炎 C.多发性关节炎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z l2000-2-080不符合风湿热主要表现诊断标准的是 A.发热 B.心脏炎 C.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答案:A 答案:A z l1999-1-149 女孩,7岁,低热月余,双膝关节酸痛,出汗,乏力。检查,面色苍 白,躯干可见散在红色斑疹,咽赤,心率130/min,律整,心尖部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 音,血白细胞15.0×109/L,中性0.78,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心肌炎 B.风湿性心肌炎 C .先天性心脏病 E .败血症 (四)治疗和预防 D.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B 1.休息 急性风湿热患儿需卧床休息至少2周,密切观察有无心脏受损的表现。若有心脏 炎,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待急性症状完全消失,血沉正常后逐渐起床活动。若伴心力衰竭, 则应在心功能恢复后3~4周方能起床活动。 (z l1999-1-093) z l1999-1-093.小儿风湿热急性期有心肌炎者逐渐起床活动需在 A.ASO 正常时 B.血沉正常时 C.粘蛋白正常时 D.C 反应蛋白正常时 E. 心电图恢复正常时 答案:B 2.消除链球菌感染 肌注青霉素60~80万 U,每日二次,不少于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 改用红霉素。 3.抗风湿热治疗 (1)阿司匹林 无心脏炎患儿每日80~100mg/kg, 分次口服, 两周后减为每天75mg/kg, 持续4~6周。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心脏炎时应早期使用。泼尼松日用量2mg/kg,分次口服。2~4周 后减量,总疗程8~12周。 (zy2008-4-107;z l2007-2-072) zy2008-4-107患儿,男,12岁。低热3周双膝关节痛,疲倦、纳差。查体:心率126 次/分,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膝关节红、热,轻度肿胀。化验:外周 血 WBR15×109/L,N 0.78,ASO500IU/l.除应用青霉素抗感染外,最适宜的处理是 A.阿司匹林 B.地高辛 C.泼尼松 D.地西泮 zy2008-4-107 E.呋塞米 答案: C 与往年考题比较:风湿热的诊断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到,治疗 z l2007-2-072考过。 题干解析:此题考的是风湿热的诊断和治疗,风湿热的诊断标准如下: 主要表现 1.心肌炎 2.多关节炎 次要表现 1.发热 2.关节痛 链球菌感染证据 1.咽拭子培养阳性,或 2.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小结 3.血沉增高 3.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4. CRP 阳性 5.P-R 间期延长 在确定有链球菌感染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和两项次要表现时, 排除与风湿热类似的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风湿热的治疗主要是:1.消除链球菌感染 肌注 青霉素60~80万 U,每日二次,不少于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2.抗风湿治疗 ①阿司匹林 无心脏炎患儿每日80~l00mg/kg,分次口服,两周后减为每天75mg/kg,持续 4~6周。②肾上腺皮质激素 心脏炎时应早期使用。泼尼松日用量2mg/kg,分次口服。2~4 周后减量,总疗程8~l2周。 正确答案分析:根据题干“患儿,男,12岁。低热3周双膝关节痛,疲倦、纳差。查体: 心率126次/分,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膝关节红、热,轻度肿胀。化 验:外周血 WBR15×109/L,N 0.78,ASO500IU/l. ”有心肌炎、多关节炎两项主要表现结合 ASO500IU/l 可以诊断为小儿风湿热,治疗主要是抗风湿治疗,可用药物阿司匹林和肾上腺 皮质激素,答案为 C。 备选答案分析: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风湿热的治疗考过多次,考生要重点 掌握。 z l2007-2-072. 有心脏炎的风湿热患儿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其总疗程是 A.1~2周 B.3~4周 C.6~8周 D.8~12周 E.16~20周 答案:D 与往年试题比较:z l2000-2-079、 z l2006-2-134;z l2006-2-135;z l2005-2-110; z l2005-2-081;z l2002-2-071;z l2000-2-080;z l1999-1-149、 z l1999-1-093、 z l2007- 2-072,都是考查风湿热的考题。 题干解析:风湿热曾是我国的常见病,该病可多系统受累,最常受累是关节和心脏,而 心脏受累预后差,所以心脏受累的治疗很重要,因此是考点。对于风湿热的治疗有以下几方 面:1、休息;2、消除链球菌感染,肌注青霉素;3、阿司匹林;4、肾上腺皮质激素:心脏 炎时应早期使用,泼尼松日用量2mg/kg,分次口服。2~4周后减量,总疗程8~l2周。 正确答案分析:结合上述,选择很容易 D。 备选答案分析:见上述知识点。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对于一些疾病的重要治疗,需要详细 的记忆。 4.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凡发生心力衰竭者, 均视为风湿热活动伴严重心脏炎, 应即刻 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慎用或不用洋地黄制剂。必要时应用吸氧、利尿及 低盐饮食。 5.其他 舞蹈病有自限性,尚无特效治疗,仅采用支持及对症处理,可给予镇静剂。关节 肿痛时应给予制动。 6.预防 (1)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减少链球菌咽峡炎的发生。 (2)早期诊断和治疗 链球菌咽峡炎,一旦确诊应及早给予青霉素肌注10天。 (3)确诊风湿热后, 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链球菌咽峡炎。 长效青霉素120万 U 每月肌 注 l 次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其他敏感抗菌药物。 (zy2003-1-360) zy2003-1-360 10岁男孩,因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出现环行红斑,心率快出现奔 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 A.避免关节损伤 B.忌海鲜 C.减少体育运动 D.长效青霉素肌注 E.激素吸入维持 答案:D 解析:对患过风湿热或已有风心病的患儿,应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期限至少5年,最好 持续至25岁,进行继发性预防。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作终身药物预防。 三、川崎病(新大纲添加内容) (一)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1)发热: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 (2)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3)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4)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 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5)皮肤表现:多形性皮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 消散。 2.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 脉瘤或狭窄者, 可无临床表现, 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 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 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 梗阻、肝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早 期正常,第2~3周时增多。血沉增快,C_反应蛋白等急相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 增高,血清转氨酶升高。 2.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IgM、IgA、IgE 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H2类细胞因子如 IL-6 明显增高,总补体和 C3正常或增高。 3.心电图早期示非特异性ST_T 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 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 时 ST 段明显抬高、T 波倒置及异常 Q 波。 4.胸部平片可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心影可扩大。 5.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 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mm,≤4mm 为轻度;4~7mm 为中度)、冠状动脉 瘤(≥8mm)、冠状动脉狭窄。 6.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波检查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 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治疗。 (三)诊断标准 日本 MCLS 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六条主要临床症状中 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定: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高烧(39~40°C)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 2.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 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 皮现象。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 3.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 4.双侧结膜充血;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 5.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 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6.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多超过1.5公分。根据1993年美国 心脏学会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以上2~6要件中至少要符合四项, 加上持续高烧五天以 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可以造成类似症状的疾病,才能正确诊断为川崎病。其它常见的临床表 现包括:病童注射卡介苗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甚至结痂的情况;血液检查出现贫血、白血 球及血小板增多现象,发炎指数(ESR、CRP)升高,无菌性脓尿等。这些表现将增加川崎病的 可能性。 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 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 即可确诊。 (四)鉴别诊断 川崎病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 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 (五)治疗 1.阿司匹林 每日30~50mg/kg,分2~3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2周左右减至每 日3~5mg/kg,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 常。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lG) 剂量为1~2g/kg 于8~12小时静脉缓慢输入,宜于发病 早期(10天以内)应用,可迅速退热,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应同时合并应用阿司匹林,剂 量和疗程同上。部分患儿对 IVIG 效果不好,可重复使用1~2次,但约1%~2%的病例仍然 无效。应用过 IVIG 的患儿在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预防接种。 3.糖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发生冠状动脉瘤和影响冠脉病变修复,故不宜单独 应用。IVIG 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亦可与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合并应用。 剂量为每日2mg/kg,用药2~4周。 4.其他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除阿司匹林外可加用双嘧达奠,每日3~5mg/kg。 (2)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保护肝脏、控制心力衰竭、 纠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时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3)心脏手术: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5.IVIG 非敏感型 KD 的治疗 (1)继续 IVIG 治疗。 (2)糖皮质激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 (六)预后与随访 本病一般经4~6周自发消退。无冠状动脉病变者预后良好;热程>14天、大关节肿痛、 应用皮质激素、白细胞>20×109/L 者心脏受损明显。有心脏损害者,冠状动脉瘤多在1年 内退缩,死亡率不超过2%,日本报道死亡率0.1%~0.2%。死亡一般难以预测;死亡者中发病 后1月内死亡50%,2月内75%,6个月内95%;也有在10年后或其他时间突然死亡者。冠状动脉 受累的残余损害不甚明了,日后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早发。 第八节 感染性疾病 一.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
本文档为【7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