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板蓝根

2018-09-10 32页 doc 489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板蓝根板蓝根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板蓝根 英文名称: Radix Isatidis(拉);isatis root 定义: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板蓝根照片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板蓝根
板蓝根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板蓝根 英文名称: Radix Isatidis(拉);isatis root 定义: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板蓝根照片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目录 物种名称 1. 草药名 2. 英文名 3. 异名 药材基源 1. 来源 2. 考证 3. 科属分类 4. 植物形态及资源分布 5. 药材性状 6. 鉴别 7. 生态环境 8. 采收和储藏 9. 炮制 药物应用鉴别 中药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理学 1. 药代动力学 2. 药(毒)理学 医学药理作用 1. 理化鉴别 2. 含量测定 3. 药理作用 药用特征 1. 药性论述 2. 药方选录 3. 临床应用 4. 用药注意事项 作用 用药禁忌 典故 现代研究 1. 主要成分 2. 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栽培 1. (一)生物学特性 2. (二)植物特性 3. (三)生长特性 4. (四)栽培技术 5. (五)采收加工 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有关机构的认可 市场分析 栽培要点 1. 育苗 2. 定植 3. 田间管理 虫害防治 1. 板蓝根霜霉病 2. 板蓝根灰斑病 3. 板蓝根根腐病 4. 板蓝根菌核病 栽培加工 采收加工 植物形态 理化鉴别 板蓝根造假 饮料介绍 真伪特征 展开 物种名称 1. 草药名 2. 英文名 3. 异名 药材基源 1. 来源 2. 考证 3. 科属分类 4. 植物形态及资源分布 5. 药材性状 6. 鉴别 7. 生态环境 8. 采收和储藏 9. 炮制方法 药物应用鉴别 中药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理学 1. 药代动力学 2. 药(毒)理学 医学药理作用 1. 理化鉴别 2. 含量测定 3. 药理作用 药用特征 1. 药性论述 2. 药方选录 3. 临床应用 4. 用药注意事项 作用 用药禁忌 典故 现代研究 1. 主要成分 2. 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栽培 1. (一)生物学特性 2. (二)植物特性 3. (三)生长特性 4. (四)栽培技术 5. (五)采收加工 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有关机构的认可 市场分析 栽培要点 1. 育苗 2. 定植 3. 田间管理 虫害防治 1. 板蓝根霜霉病 2. 板蓝根灰斑病 3. 板蓝根根腐病 4. 板蓝根菌核病 栽培加工 采收加工 植物形态 理化鉴别 板蓝根造假 饮料介绍 真伪特征 展开 编辑本段物种名称 板蓝根[1] Isatidis Radix 草药名 板蓝根 英文名 Indigowoad Root,Root of Indigowoad   板蓝根原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 异名 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菘蓝(《唐本草》),大蓝(《救荒本草》、刘禹锡《传信方》),马蓝(《本草图经》),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大蓝根,马蓝根(《本草便读》) ,蓝龙根、土龙根,大靛。 编辑本段药材基源 来源 板蓝根(5张) 为十字花科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3468.htm" \t "_blank" 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 十字花科菘蓝属 植物形态及资源分布   板蓝根成品 ①菘蓝:二年生草本。主产河北、北京、黑龙江、河南、江苏、甘肃。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高40~90厘米。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种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   详解图[2] ②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栽培。 ③马蓝:多年生草本,灌木状。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内含种子4枚。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性状 ①板蓝根 又名:大蓝根。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②马蓝根(《本草便读》) 又名:蓝龙根、土龙根。为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及根,全长10~30厘米,灰褐色。根茎圆柱形,径约2~6毫米,上部带有短的地上茎,地上茎有对生分枝,根茎有膨大的节,节上分生稍粗的根茎及细长的须根。根细长而稍弯曲,表面有细皱纹。根茎及地上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显纤维状,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质较柔韧。气无,味淡。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 主产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 鉴别 (1) 该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 取该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 取该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采收和储藏 收割茎叶2-3次,秋季挖根或初冬采挖,掉茎叶,洗 净晒干,存放阴凉干燥处,防霉,以受潮种虫蛀。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编辑本段药物应用鉴别 1.板兰根与大青叶,皆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但板兰根有利咽之长,而大青叶化斑之长胜于板兰根。 2.板兰根与青黛皆为清热解毒要药,但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肿之长。 编辑本段中药化学成分 菘蓝根含靛蓝(indigotin,indigo),靛玉红(indirubin),蒽醌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种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缬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还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indoxyl-β- 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1-硫氰酸-2-羟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表告伊春(epigoitrin),腺甙(adenos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氨基酸的蛋白多糖。 还含有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及动力精。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营内均有杀钧端螺旋体的作用。 3.解毒作用: 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 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为: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蓝根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肿瘤作用: 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6.对白血病作用: 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编辑本段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给小鼠灌胃靛玉红后,血中浓度逐渐增高,12小时达到高峰,l天后缓慢下降,维持时间较长。体内分布以肝、胆、胃、肠为最高。生物利用度下为46.48%。靛玉红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均在肝胆代谢,再随粪便排出体外,给药96小时从粪便排泄量占给药量的76.03%。 药(毒)理学 靛玉红的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0g/kg。小鼠灌胃5g/kg,连续5天,观察1周,结果未见动物发生死亡和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试验:以犬分别灌胃靛玉红20.100、200mg/kg连续6mo,结果小剂量组的食欲和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似,而大、中剂量组服药后动物出现食欲减少、腹泻、便血以及SCPT升高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等反应。但3个剂量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见明显抑制,对肾功能、心电图也无影响。 编辑本段医学药理作用 理化鉴别 1.取本晶水煎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该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 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 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 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热风吹干, 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1.根煎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菌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及叶的丙酮提取物亦有抑菌作用.板蓝根醚提物1%浓度平皿打孔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50%板蓝根注射液于鸡胚绒毛尿囊腔注射0.5ml,对鸡胚感染的流感病毒PR'株及京科68-1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5%~100%板蓝根煎剂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有抑制作用. 3.板蓝根多糖25.50、100mg/kg腹腔注射, 对2,4一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50mg/kg腹腔注射, 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渡型和淋巴母细胞的百分率均增加,说明有诱导淋转的作用. 编辑本段药用特征 药性论述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   板蓝根-中药粉末 【性味】苦,寒。 ①《本草述》: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凉。 【归经】   ①《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②《中华本草》: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各家论述】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③《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⑩《本草图经》:马蓝,连根采之,焙捣下筛,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甚佳。 ⑾《三农纪》:“枝蓝形如蓼蓝,不花实。间有花,红靛色。无实。以枝栽上中,即生叶,比蓼蓝大而皱拗,色深青而圆。秸赤有节,节间发叶,叶可出淀,味辛,不堪食。”[3] ⑿《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120克;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用药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药方选录 ①治流行性感冒:辅仁板蓝根50克,羌活25克。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 板蓝根的图片(20张) (《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2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10克,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5克,僵蚕、升麻3.5克,柴胡、桔梗10克。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50克,连翘40克,甘草30克,青黛5克(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④治肝炎:板蓝根50克。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硬化:板蓝根50克,茵陈20克,郁金10克,苡米15克。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50克,甘草1.5克(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2.5克或5克,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临床应用 ①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治疗用50%或200%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   板蓝根-中药材 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据190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 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100~200克,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 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据387例的观察结果,除5例好转、5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对伴有并发症者效果较差。预防服药11295人次,似有控制流行的作用。 ③治疗感冒(包括流感) 用100%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毫升,每日2~4次。治疗80例,治愈78例,无效2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一般在1~3天退热,2~5天症状消失。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50克,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单味煎剂治疗8例均获效果,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肝脏缩小为13天。疗效优于茵陈蒿汤对照组。复方煎剂治疗50例,经一个疗程后有50%病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二疗程累计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达92%。 ⑤治疗暴发性红眼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 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⑥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取板蓝根50克,制成60毫升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治疗11例,均于第2.3天热退、流涎停止、充血消失、坏死上皮脱落,第4.5天见粘膜再生、溃疡愈合。 ⑦治疗扁平疣等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月1~2次,10~20天为一疗程。儿童可用成人剂量。观察45例,39例获得治愈或进步。一般于2~15天开始见效,治愈时间7~45天不等。但皮损较多、范围较广泛者多无效果。 此外,用板蓝根煎剂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用板蓝根配合大青叶、羌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板蓝根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流行性腹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曾有报道,1例上呼吸道炎患者肌注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后15分钟,即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短,心慌烦乱,四肢麻木、发胀、奇痒,两前臂及两小腿满布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现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4-5] 用药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应该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板蓝根。辅仁板蓝根颗粒这样的抗病毒清热解毒药,本来毒副作用很小,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吃的数量多了,就会积“药”成疾,酿成后患。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服用“板蓝根”等呼吸道疾病药物时,有过敏史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服用。对于小儿,千万不能用成人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如果在用药中发生了过敏反应,首先应立即停药,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是上消化道出血,除立即停药外,还应禁食,并尽快送医院处置。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中药板蓝根虽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医学把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两大类,又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外邪(致病因 子)的不同,又有夹湿、夹暑、夹燥的不同,如果患感冒不分寒热、虚实和夹杂,一味用板蓝根治疗,是不科学的。 编辑本段作用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50克,羌活25克。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板蓝根治流脑: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饮,连服3~5日,对流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板蓝根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2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10克,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5克,僵蚕、升麻3.5克,柴胡、桔梗10克。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4、板蓝根治红眼病:板蓝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预防红眼病。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蓝根9克、黄连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对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极佳。 5、板蓝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50克,连翘40克,甘草30克,青黛5克(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 6、板蓝根治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防治。 7、板蓝根治肝炎:板蓝根50克。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8、板蓝根治腮腺炎: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5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腮腺炎发热肿痛时可用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与腮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服用,可防止传染。 9、板蓝根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50克,甘草1.5克(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2.5克或5克,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6] 编辑本段用药禁忌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板蓝根。 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慢性胃肠炎患者、低血压、精神不振者、过敏体质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板蓝根。    编辑本段典故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③《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⑩《本草图经》:马蓝,连根采之,焙捣下筛,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甚佳。 [7]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菘蓝的根部含靛甙(Indoxyl-β- glucoside)、靛红(Isatin)、靛蓝(Indigo)、菘蓝甙B(Isatan B)、尿苷(Uridine)、尿嘧啶(Uracil)、次黄嘌呤(Hypoxanth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青黛酮(Qingdainone)、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板蓝根乙素、丙素和丁素.亦含植物性蛋白、树脂状物、糖类、芥子甙、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尚含抗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马蓝根含蒽醌类、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志贺、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 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 A 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对流感病毒PR8 株和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试管内板蓝根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 对心血管的作用 实验证明:该品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 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板蓝根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从板蓝根中分得尿苷、次黄嘌呤、嘧啶、水杨酸等对AT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都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在0.21mg/kg浓度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8.2%、24.2%、10.8%和20%. 4. 解毒作用 有报道认为, 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 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 效果亦不好. 编辑本段药用植物栽培 (一)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环境,耐寒、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   板蓝根-栽培 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不迟于6月。条播,行距20cm开沟,覆土2-3cm,每1hm2用种量为30-45kg,种子发芽率为70%,温度在16-21℃时保持土壤湿润5-6d出苗,当苗长至2-3cm时按株距3-4cm定苗。生长期根据土壤营养追施磷、钾肥。当年收根,如留种,在收获时选 无病残健壮根条按行、株距50cm×25cm,移到留种田内,栽后浇水,11月底防寒过冬。翌年近表及时浇、松土、施肥。5-6月种子成熟,采下晒干。近年研究以高平畦栽种可提高产量20%D左右,做宽50cm,高1.5-20cm高平畦,按行距15cm开沟,深2-3cm,下种后盖平、稍压,沟内浇水,以畦面湿润为度。可避免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 (二)植物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3~66厘米,根白色细长,圆柱形。第一年生根叶,当年入药,第二年5月份开花结种子,茎直立,多分枝,互生叶,根生叶大,有柄,长椭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黄花,长圆形角果,扁平有翅。 (三)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喜温暖,是深根植物,宜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忌低洼地,易乱根,故雨季注意排水。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肥沃的壤土,前茬收获后翻耕晒地,越深越好,利于根的下伸、顺直、光滑、不分杈。每公顷施是肥450~600千克,把基肥撒均匀后再翻耕一次,耙细整平作畦。备播种用。 2.繁殖方法 主要种子繁殖,种子发芽率70%,温度在16-21度,湿度适宜,播种5天即可出苗。分春播、夏播、秋播。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方法基本都相同。只是秋播在结冻前浇一次冻水,保护苗越冬,在做好的畦上按23-26厘米行距划4.5厘米左右浅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 土0.6~1厘米,每公顷播种量22.5~30千克。 3.选留良种 采收板蓝根时,选无病虫害的,主根粗大健壮无分杈的根条作为种子,按行株距50厘米*26~33厘米移栽到苗种田内。浇水以后加强管理,结冻之前薄薄的铺上一层马粪或圈肥防寒。次年秧苗返青时及时浇水,松土。苗高6厘米时追肥灌水,以利秧苗旺盛生长,抽薹开花时再施一次追肥,5月份种子成熟,割下晒干,脱粒,收过种子的板蓝根如木质化,根不能作药用。 4.间套作 在留种地里可以和蔬菜、玉米间作,玉米在畦梗上66厘米交叉种植,还可和药间作如桔梗、防风等植物,充分利用不同采收季节和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的进行间套作。 5. 田间管理 当苗高6厘米左右时,要及时间苗、补苗、除草,除草一般3~4次,松土,定苗株距6~10厘米,5月份追一次肥,每公顷施硫酸铵150千克,尿素112.5千克,撒入行间。如果施饼肥每公顷0.6~7.5千克。割取大青叶后施第二次肥,水肥充足大青叶生长的好,一般浇水6~7次。[8] 6.病虫害防治 1) 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子的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状物,病班不明显,严重的可使叶枯黄。 防治方法:收获后烧掉病残株,减少越冬菌原。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通风透光和排水。 2) 菜白蝶和小菜蛾 菜白蝶的幼虫危害叶片,把叶子吃成孔洞、缺刻,严重者仅留叶脉。 防治方法:根收后,集中烧毁地上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油500~800倍液。蚜虫:用200倍乐果液喷洒。 (五)采收加工 由于播种期不同,采收时间各有差异,如果秋播的大青叶种子,于第二年5月份开花,5月末至6月份种子逐渐成熟,种子变成黑色时,割取地上部晒干,脱粒,种子装在布袋或麻   板蓝根-加工后 袋里,放在通风阴冻干燥处,或者马上进行复播。春播的种子,待苗高16~20厘米时,6月份割取第一次叶子,若割口从基部开始留1.6~2.6厘米,新叶长出后8月份再割一次,如果少量栽培,可在周围采叶子,留中间的进行生长。10月末挖取板蓝根,刨根时在畦子一侧挖50-60厘米左右的深沟,顺沟刨收,勿伤根。刨出后去掉泥土,晒干六、七成,捆成小捆,再进行晾晒至干为止,每公顷收干根2250~3000千克。 编辑本段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1.板蓝根煮汤,在板蓝根苗长到15-20cm的时候,可以将板蓝根连叶带根洗净,像煮白菜一样放点油、盐、味精就可以了,稍有苦味。  2.素炒板蓝根,先放点油,放点辣椒,大蒜,葱,再把切好的板蓝根放入炒就可以了。[7]    编辑本段有关机构的认可 板蓝根获美国研究机构认可 2009年3月27日,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签订了一年的合作,美国将资助研究中药板蓝根的抗病毒机制。板蓝根成为首个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 3月26日,全球抗病毒性流感峰会在美国举行。作为全球最大卫生科研机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简称NIH)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邀请美、中、日、瑞典等国顶级流感病毒专家共商抗流感病毒良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做了《中国抗病毒联合治疗概述》的报告。他指出,板蓝根是抗病毒中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而体外抗病毒筛选也基本证实其确切疗效。据悉,板蓝根在“非典时期”展现出来的“神奇”功效,让国外专家对其抗病毒机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在钟南山院士的“牵线搭桥”下,中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已初步商定,在为期一年的合作过程中,NIH将提供世界先进的病毒模型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抗病毒作用进行筛查,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乙   板蓝根 肝病毒、艾滋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20多个高致病性病毒,并将有显著疗效的病毒研究进行体内实验。根据协议,相关科研经费将由NIH资助,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也由此成为首个获得NIH资助研究的中药产品。凭借NIH的研究结果,该产品或将可在美国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 美国NIH这次发起的研究支持,将有利于揭开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机制,有利于国际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此外,鉴于NIH的权威性和对美国FDA的影响力,最终的研究结果将可能影响欧美国家药物的政策走向,对中药产品走向国际有着重大意义。 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欧美药物的准入标准,而此次美国最高研究机构资助研究中药板蓝根,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美国标准对中国中医药药效的认可。 2008年,中国中药出口总额仅为13亿美元,规模还很小。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有163个,其中出口国家154个,亚洲仍是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总额达8.56亿美元。欧洲居其次,出口总额达2.09亿美元。 据了解,国际上传统医药市场被产自日本、韩国的“洋中药”占据,因为它们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验数据,这也是中国中医药所缺失的。 中药国际化可能还要有很长路要走,当前必须抓紧制定中药相关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验数据及其相关的国际标准。 编辑本段市场分析 板蓝根21世纪市场分析 板蓝根是一种用量极大且长期销售不衰的药材,纵观板蓝根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销量在飞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之前板蓝根年销量在50万kg;70年代板蓝根许多疗效已经确定,年销售量突破300万kg;到80年代中期,购销量达800万kg;90年代初年产量达2000万kg,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90年代中期产量在950万kg左右,需求量在800万kg左右,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得到缓减;2000年以后,板蓝根的种植面积由中原地带向西部、西北部及东北扩种,致使2002年产量突破3000万kg,板蓝根价格达到历史的冰点。2003年“非典”拉动了需求,但是“非典”在消耗库存的同时也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使得“非典”过后板蓝根供大于求成为定局。   板蓝根饮料 在历史上,其价格常常会因为流行病而导致需求突然迅速上涨。在1989年上海及其周边省区乙肝流行,迅速拉动对板蓝根药材的需求,板蓝根价格由1.5—2元/kg飚升至10~12元/kg,极大地刺激了生产。1992年全国出现余量,市价下滑至3元/kg左右,1993年跌入低谷2元/kg。进入1996年,由于库存清空,价格又出现反弹,1998年升至6~7元/kg,随后4年价格逐步下降,2002年降至最低点为1.5—2元/k。2003年由于“非典”流行,板蓝根作为各种预防和治疗“非典”验方中皆有的一味药,骤然热销,市价大幅攀升,4月份曾创下了100元/kg的高价,而年销售量初步估计也在1000万kg左右。“非典”过后板蓝根价格迅速下降,2003年6~12月价格基本维持在5~12元/kg。在2004年板蓝根产新期间,药商开始囤积大货,补充库存,并等待第二次提高价格。大量收购使板蓝根价格稍有上涨。但是随着板蓝根大量上市,且“非典”得到控制,没有复发,使板蓝根顿时失色,也使板蓝根囤积者二次发财之梦彻底破灭,开始大量放货,使板蓝根价格迅速回落到4元/kg左右。2005年板蓝根价格仍稳定在4元/kg左右。预计板蓝根的市场价格将会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切记不要被“非典”时期的高价位所迷惑,一哄而上地盲目种植,应因时、因地、因市场需求适当发展生产。目前在安徽、陕西、江苏等省正在积极建立板蓝根GAP基地,而且安徽省太和县建立的板蓝根GAP基地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第一批GAP’基地认证,基地的建立将会使板蓝根市场价格更平稳。[9]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育苗 一般采用宿根移栽或秋播留种。5.6月份采收的种子,于翌年4月上旬播种。苗圃应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畦宽3.33米,高16.7厘米,长度不限,畦面要松软平坦,撒播或条播均可。每667米2(1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条播按10~13厘米行距开0.33~0.67厘米的浅沟。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去浮在上面的菌核和瘪粒,然后捞出置于2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进行闷种摧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播后覆土压实。每667米2播种2.5公斤左右。播后盖上一薄层稻草,防止日晒,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6~7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应立即除去覆盖物。苗高1.5~2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苗高3~5厘米时,按3~4厘米见方留一株壮苗,并追施一次稀薄人粪尿,喷一次波尔多液100倍液防治霜霉病,同时用代森锌5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发现立枯病时还需喷洒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倍液,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以防蔓延。 一般培育30天左右可出圃。采用宿根移栽以在春秋进行为宜,因气温和湿度都适宜栽移大田种植或再植育苗。 定植 板蓝根系直根系植物,主根长,一般可入土30多厘米。所以,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背风向阳的旱地、坡地种植,但不宜种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和水田里。移苗定植时间,以秋春为宜。开春霜雪绝迹,气温 回升,雨水多,定植后成活率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凉爽,也易成活,但要注意防旱。春播移苗定植为生产商品,秋播作为留种。板蓝根商品田在5月上中旬移苗定植,一般采用穴栽。如果成片种植,应先铲除杂草,翻松土壤,然后整地作畦,畦宽1.5~2米,间宽33.3厘米,畦高16~20厘米。每667米2施农家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耙细整平,按株距35~40厘米、行距60~70厘米挖穴,每穴种植2株。移植时应随起苗随种植,注意根系舒展,压实,浇足定苗水。 田间管理 1 定苗 当苗高4~7cm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3~4cm定苗。定苗后,生长前期宜干不宜湿,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定植苗成活后,应查苗补缺,以达到平衡生长,并追施一次稀薄人粪尿,促苗快长。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浅锄除去杂草并追施长苗肥,每667米2施尿素8~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饼肥40公斤。6月上中旬,苗高25厘米以上,应及时收割第一次叶子。割叶后,每667米2追施速效肥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5~6公斤(对水浇施),促进叶片再生快长。7月下旬和9月中旬可分别再割一次叶。每次割叶后都应追施效速氮肥,并结合中耕松土。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保墒和湿润土壤,以确保丰产。 2.铲趟、除草 土壤疏松,才能根深、叉少、叶茂。全生育期要铲趟3次:当幼苗3~4叶时(5月末)进行第1次铲趟松土,深度为15~20cm;1个月后(6月末)进行第2次铲趟,深度为20~25cm;收获前(9月末)趟第3次。如果用除草剂除草,可选择“精克草能”,当杂草3~5叶时喷施,亩用量40mL对水50kg喷雾。 3.追肥、割叶 6月上旬追肥,亩施硫酸铵40~50kg,加含钙、镁的复合肥7~15kg混合施入。在保证水肥充足、生长良好的条件下,可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收割2次叶片,割收时留茬高3~5cm。每次割叶后应及时追肥、灌水,切忌施用碳酸氢铵,以免烧伤叶片。 编辑本段虫害防治 板蓝根霜霉病 1.症状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背出现灰白色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进一步发展则成退绿小圆斑,以后为褐色枯斑,严重时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亦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 2.防治措施 ① 收获时清除病残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越冬病源。 ② 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降低湿度。 ③ 发病初期喷药,将病害控制在初期阶段,以免扩大蔓延。可用1∶1∶100~15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1次。喷药时注意喷施叶背。 板蓝根灰斑病 1.症状 病叶上出现小病斑,直径2~6毫米,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薄,易穿孔。发病后   板蓝根 期,病斑不断扩大至整个叶片枯黄死亡。潮湿时叶正面出现霉层。 2.防治措施 与霜霉病相同。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背出现灰白色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进一步发展则成退绿小圆斑,以后为褐色枯斑,严重时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亦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板蓝根 板蓝根根腐病 1.症状 根部受害时,须根和主根根尖先受害,呈黑褐色,至根系维管束呈褐色病变。后期整个根部腐烂,地上部植株萎蔫,逐渐枯死。 2.防治措施 ① 轮作。 ②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③ 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浇灌。 板蓝根菌核病 1.症状 根、茎、叶、荚均受害叶受害时初为水浸状青褐色病斑,后全叶腐烂,仅留叶脉。茎受害时   板蓝根-药用 皮层腐烂,茎秆破裂成乱麻状,布满菌丝,茎内外及叶片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以茎基部近土表处菌核最多。后期全株枯萎变黄死亡。 2.防治措施 ① 水旱轮作。菌核浸水一个月腐烂,水旱轮作,可有效地减少病菌。 ② 雨季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③ 发病初期喷600倍65%代森锌。①轮作。 ②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③ 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浇灌。 编辑本段栽培加工 〖植物/动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深长,外皮黄棕色;茎上部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具柄,较大,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3--7厘米,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茎生叶较小,长3--15厘米,宽5--35毫米,全缘,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复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6,四强;雌蕊1。长角果长圆形,长15--18毫米,宽3--4.5毫米,扁平,边缘翅状,紫色,顶端圆钝或截形,基部渐窄。种子1枚。花期4--5月份,果期6月份。河北省、北京市、黑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甘肃省等地栽培。 〖药材产地〗 主产于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亦产。销全国。其他地区自产自销。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寒,忌干旱与水涝;宜栽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用种子繁殖,春播于4月份上旬;秋播在8月份上、中旬。条播,行距25--33厘米,沟深2厘米左右;穴播,穴距27厘米。每亩用种量1.5--2.5公斤。苗高7--10厘米时间苗,条播按株距7--10厘米定苗1株;穴播每穴留苗2--3株。定苗后结合松土除草,适时追肥,雨季注意排水。春、夏有白锈病为害叶片,可喷洒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菘蓝根一般来说在秋季11月份初将根挖出,去净叶〈叶作大青叶) 和泥土,用手顺直、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芦头,抢水洗净,润软,切成厚2--3毫米顶头片,干燥。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干燥通风压;寇制品置容器内密闭,防霉,防盛。 编辑本段采收加工 大青叶的采收时间和方法 1.采收时间:春播板蓝根在水、肥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地上部正常生长。每年收割大青叶2~3次,第一次在六月中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第三次结合收根,割下地上部,选择合格的叶片入药。以第一次收获的大青叶质量最好。伏天高温季节不能采收,以免发生病害而造成植株死亡。 2.采收方法:选择最近几日晴天,进行收获,这样既利于植株重新生长,又利于大青叶的晾晒,以获取高质量的大青叶。具体方法:用镰刀离地面2~3厘米处割下大青叶,这样既不伤芦头,又可获取较大产量。 板蓝根的采收时间和方法 根据板蓝根药效成分的高低,适时采收。实验证明:12月份的含量最高,因此,在初霜后的12月中下旬采收,可获取药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的板蓝根药材。故这段时间选几日晴天,进行板蓝根的采收。首先用镰刀贴地面2~3厘米处割下叶片,不要伤到芦头,捡起割下的叶片,然后从畦头开始挖根,用锹或镐深刨,一株一株挖起,拣一株挖一株,挖出完整的根。注意不要将根挖断,以免降低根的质量。 板蓝根、大青叶的初加工 1.板蓝根的初加工:将挖取的板蓝根去净泥土、芦头、茎叶,摊放在芦席上晒   板蓝根-种植 至七八成干(晒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然后扎成小捆,晒至全干,打包或装袋储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而粉性足者为佳。晒的过程中严防雨淋、发生霉变,降低板蓝根的产量。 2.大青叶的初加工:将大青叶运回晒场后,进行阴干或晒干。如阴干,需在通风处搭设荫蓬,将大青叶扎成小把,挂于棚内阴干;如晒干,需放在芦席上,并经常翻动,使其均匀干燥。无论是阴干或晒干的都要严防雨露,以发生霉变。以叶大、洁净、无破碎、色墨绿、无霉味者为佳。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板蓝根-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cm,长20-30cm,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编辑本段理化鉴别 1.取该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u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该品粗粉1g,加氯仿 20ml,水浴上回流2h,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王红加氯仿制成lml各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①氛仿一乙酸乙酯(4:1),②氯仿一丙酮(9:1),③石油醚一乙酸乙酯-氯仿(1:1:8)3种溶剂系统展开,展距12cm,取出,凉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紫色斑点。 编辑本段板蓝根造假 最近媒体频繁报道蜀中制药涉嫌用苹果皮制作板蓝根,以降低成本。20日,记者向蜀中制药求证此事,蜀中制药一位文姓副总证实了以上消息,并称是他们公司主动向省药监局申请停产整顿,目前已停产1个多月,但最终处理结果要等待省药监局的正式文件。 记者20日来到蜀中制药有限公司,公司门口有四五个保安正在值班,运送货物的货车时不时地进进出出。公司办公大楼左手边一个大型车棚内,蜀中员工的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停放得满满当当,看上去该公司的生产似乎未受到什么影响。但工作人员承认,公司的中药生产线已经停产,但对于具体情况不愿透露。蜀中制药一位文姓副总证实,他们公司主动向省药监局申请停产整顿,目前已停产1个多月。四川当地一制药企业负责人表示:“5月初,四川省药监局组织省内企业召开过一次内部会议,会上通报了蜀中制药被停产整顿的问,板蓝根和复方丹参片两条生产线涉案。”零售药店的上游则是各大医药公司。太极集团旗下的四川省某医药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官方要求停售或者召回蜀中制药产品,并表示蜀中制药的产品目前“还在进货,而且也在用”。 今年4月,四川省药监局对蜀中制药广汉生产基地进行了日常检查,同时,国家药监局相关高层人士也对该厂进行了飞行检查,就是在此次检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中药生产有违反药品GMP相关规定的情况,已责令停产整顿,四川省药监局已收回了该企业的中药生产线GMP证书。 据了解,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一旦中药GMP证书被药监局收回或吊销,则意味着该药厂无法再进行中成药药品生产。据悉,在蜀中制药年销售额20亿元中,其中中药部分就约占14亿。20日,记者向四川省药监局核实该情况,省药监局表示,“责令停产整顿”和“收回蜀中的中药生产线GMP证书”的情况均属实,有关蜀中制药的具体违规情况以及最终处理结果等,省药监局将在下周一召开媒体通气会统一进行说明。 根据国家药典检测,在板蓝根的成分检测中只有检测氨基酸一项,而且只定性不定量。因为板蓝根中本身就自带亮基酸和精基酸,只要成分检测中检测到氨基酸,就等于合格。然而,很多生物都自身带有氨基酸,包括苹果皮在内。也就是说,如果用苹果皮假冒板蓝根作为原材料生产“板蓝根颗粒”,同样能顺利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假药。 编辑本段饮料介绍 绿色、环保、原生态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是人类健康的保证。湖南蓝根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春先生及同仁经过多年研发,以绿色原生态中草药板蓝根等植物为主要原料,研发出板蓝根植物饮料系列产品,填补了世界植物饮料行业的空白。   板蓝根植物饮料产品海报 “板蓝根植物饮料”是湖南本土企业生产的一种植物饮料,是中国饮料行业的一支劲旅。 “板蓝根植物饮料”是在几千年以来的民间传统中药配方基础上,依据人体机理结构的特点,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菊花、夏枯草等优质草木植物为原料,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产品口感好、味纯正,能补充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除了具有降火作用外,其内含中药药物成分还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之功效。 “板蓝根植物饮料”现已有罐装产品面市,另有PET瓶装即将上市。罐装板蓝根植物饮料净容量为310毫升。红罐为含糖植物饮料,适合要求口味甜的人群。绿罐是低糖饮料,适合要求低糖的人群。外包装有24罐装和12罐礼品装两种。公司还将推出新的PET瓶装饮料,运输和携带更为方便。成为现代人四季健康首选的清凉功能性植物饮料。 经市场调查,消费者喜爱的理由有 “板蓝根”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在消灭“非典”病毒中立了大功(在当前“甲流”流传的时期,板蓝根又是首选之中草药之一)。中国十三亿人口中了解板蓝根功效者至少有80 %以上。我们推出板蓝根植物饮料,消费者当然很快就能接受并喜爱这个产品。 板蓝根植物饮料的配方中均有比较相同的功效,给板蓝根凉茶的定位:抗病毒、抗细菌的保健型功能植物饮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选配原料非常讲究。考虑各种成份的配比均在其功效范围之内;讲究各种原料均是符合药食同源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生产出不同品质的板蓝根植物饮料的产品:红色包装的植物饮料,是针对普通人群的要求搭配其配方,含糖适中,老少皆宜;绿色包装的植物饮料,是针对对糖份比较为敏感的中老年人的要求进行搭配,糖含量较低。 板蓝根植物饮料不添加化学物质,所以口感纯正,回味绵长。 板蓝根植物饮料荣获2009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证书和奖牌。 2010年10月,板蓝根植物饮料荣获“中国著名品牌”称号。 2011年6月,板蓝根植物饮料当选为2010-2011年度“中国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全国总决赛”唯一指定饮品。 2011年7月,板蓝根植物饮料获得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湖南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颁发的《湖南省食品安全共建示范单位》。 编辑本段真伪特征 1.菘蓝: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长约20cm,直径3~8mm。根头部稍膨大,其上留有许多暗绿色或黑绿的叶柄残基。根表面呈灰黄色或淡黄棕色,具纵皱及须根痕。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皮呈棕色、木部黄色。气弱,味微甜。 2.菘青:根呈圆柱形,上粗下渐细,弯曲不直,长约30cm,最粗直径达2cm。根头部膨大,凹凸不平,近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表面呈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纵皱及枝根痕。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弱、味淡。 3.南方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根及根茎。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形状是:根茎圆柱形、略带方形而弯曲,分枝多,长15~20cm,直径1~2mm;有膨大的节,节上又分生根茎及细长的须状根。表面呈灰褐色,较光滑。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灰白的髓,外层呈灰褐色,中层呈黄白色。气无、味淡。
/
本文档为【板蓝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