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2广东各地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广州、汕头、佛山、肇庆、深圳、惠州、茂名、湛江、揭阳)

2018-09-09 50页 doc 5M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7863

暂无简介

举报
2012广东各地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广州、汕头、佛山、肇庆、深圳、惠州、茂名、湛江、揭阳)广州市2012年高三理综(物理)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题4分) 13.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 A.质量和密度 B.体积和密度 C.质量和体积 D.体积和油膜面积 14.交变电流u=50sin100πt(V)的 A.周期为100s B.频率为50Hz C.电压峰值为50 V ...
2012广东各地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广州、汕头、佛山、肇庆、深圳、惠州、茂名、湛江、揭阳)
广州市2012年高三理综(物理)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题4分) 13.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 A.质量和密度 B.体积和密度 C.质量和体积 D.体积和油膜面积 14.交变电流u=50sin100πt(V)的 A.周期为100s B.频率为50Hz C.电压峰值为50 V    D.电压有效值为50V 15.如图a,甲车自西向东做匀加速运动,乙车由南向北做匀速运动,到达O位置之前,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运动轨迹大致是图b中的 16.静电场中,可以根据 A.场强的强弱判断电势的高低 B.电势的高低判断场强的强弱 C.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 D.电场线方向判断场强的强弱 二、双项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题6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17.用中子轰击铝27,其核反应方程:(1) ; 具有放射性,其核反应方程为:(2) .则 A.X是 B.Y是 C.(1)是α衰变 D.(2)是β衰变 18.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阳光下曝晒时容易爆裂.与曝晒前相比,爆裂前车胎内气体 A.内能增加 B.密度增大 C.压强增大 D.分子间引力增大 19.如图,在坚直方向上,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a、b,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当物体平衡时,如果 A. a被拉长,则b一定被拉长 B. a被压缩,则b一定被压缩 C. b被拉长,则a一定被拉长 D. b被压缩,则a一定被拉长 20.如图,节水灌溉中的喷嘴距地高0.8m,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喷灌半径为4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 A.水下落的加速度为8m/s2 B.水从喷嘴到地面的时间为0.4s C.水从喷嘴喷出后动能不变 D.水从喷嘴喷出的速率为10m/s 21.薄铝板将同一匀强磁场分成Ⅰ、Ⅱ两个区域,高速带电粒子可穿过铝板一次,在两个区域运动的轨迹如图,半径R1>R2,假定穿过铝板前后粒子电量保持不变,则该粒子 A.带正电 B.在Ⅰ、Ⅱ区域的运动速度相同 C.在Ⅰ、Ⅱ区域的运动时间相同 D.从区域Ⅰ穿过铝板运动到区域Ⅱ 三、非选择题 34.(1)如图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出对应的速度vF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图b是某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 m/s、加速度a =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用电阻箱、多用电表、开关和导线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将图c的实物连接成可完成实验的. ②完成以下步骤的相关内容: (i)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至 挡(填“Ω×1”、“直流电压2.5V”或“直流电流100mA”). (ii)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d所示,读得电阻值R1= Ω (iii)合上开关,从多用表上读得数值为x1. (iv)重复(ii)、(iii),收集多组R和x的数据. …… ③某同学根据他的实验以及收集到的数据,作出了如图e所示的 图线,由此可知,干电池的电动势E = V(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代表      的电阻之和 35.如图所示,有小孔O和O′的两金属板正对并水平放置,分别与平行金属导轨连接,Ⅰ、Ⅱ、Ⅲ区域有垂直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杆ab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一直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ab进入Ⅰ区域,同时一带正电小球从O孔竖直射入两板间.ab在Ⅰ区域运动时,小球匀速下落;ab从Ⅲ区域右边离开磁场时,小球恰好从O′孔离开. 已知板间距为3d,导轨间距为L,Ⅰ、Ⅱ、Ⅲ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宽度均为d.带电小球质量为m,电荷量为q,ab运动的速度为v0,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ab在Ⅱ区域运动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3)小球射入O孔时的速度v 36.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 (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广州市2012年高三理综(物理)测试卷参考答案及参考评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选项 D B C C AD AC BC BD CD 34.(1)①如图,vF=7.0×10-1m/s; ②2.0×10-1m/s、5.0m/s2 评分说明:每对一项给2分 (2)①电路连接如图(2分) (评分说明:多用表当电压表或电流表使用,其中一种用法,只要连接正确均给分) ②(i)“直流电压2.5V”或“直流电流100mA”.(2分) (评分说明:a.选挡与所连的电路不对应不扣分,即选挡对就给分;b.答成“直流电压2.5V和直流电流100mA”同样给2分) (ii)12Ω(2分) ③1.46(1.41~1.49均给分)(2分) 电表与干电池(2分) (评分说明:如果答成“电表与电阻箱”、“干电池与电阻箱”或“电表、干电池与电阻箱”的给1分) 35.解:(1)ab在磁场区域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① 金属板间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EMBED Equation.3 ……② ab在Ⅰ磁场区域运动时,带电小球匀速下落,有 ……③ 联立①②③得: ……④ (2)ab在Ⅱ磁场区域运动时,设小球的加速度a,依题意,有 ……⑤ 联立③⑤得: ……⑥ (3)依题意,ab分别在Ⅰ、Ⅱ、Ⅲ磁场区域运动时,小球在电场中分别做匀速、匀加速和匀速运动,设发生的位移分别为SⅠ、SⅡ、SⅢ;ab进入Ⅲ磁场区域时,小球的运动速度为vⅢ.则: SⅠ= ……⑦ SⅡ= ……⑧ SⅢ=vⅢ ……⑨ vⅢ= ……⑩ 又:SⅠ+SⅡ+SⅢ=3d…… eq \o\ac(○,11) 联立可得: …… eq \o\ac(○,12) 评分说明:①②③④⑤⑥每式2分;⑦⑧⑨⑩ eq \o\ac(○,11) eq \o\ac(○,12)每式1分 36.解析:(1)滑块B从释放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 ……① 在最低点,由牛顿运动定律: ……② 又: ……③ 联立①②③得: 评分说明:①②③以及两个结果正确各给1分,共5分 (2)设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由动量守恒 ……④ 若A与台阶只碰撞一次,碰撞后必须满足: ……⑤ 对A应用动能定理: ……⑥ 联立④⑤⑥解得: ,……⑦ 即A与台阶只能碰撞一次的条件是: 评分说明:④⑤⑥⑦以及结果正确各给1分,共5分 (3)设x= 时,A左端到台阶板前瞬间,A、B恰好达到共同速度 ,由动量守恒…… ……⑧ 对A应用动能定理: ……⑨ 联立⑧⑨得: ……⑩ (i)当 即 时,AB共速后A与挡板碰撞. 由⑧可得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⑩ (ii)当 即 时,AB共速前A就与台阶碰撞, 对A应用动能定理: …… eq \o\ac(○,11) 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 eq \o\ac(○,12) 评分说明:⑧⑨⑩各1分;(i)中的条件1分,结论1分;(ii)中条件1分, eq \o\ac(○,11) eq \o\ac(○,12)各1分。 汕头市2012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一) 理科综合(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如图,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液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液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圆形,主要原因是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B.液体表面受重力作用 C.液体表面张力作用 D.棉线圈的张力作用 14.冬天有这样的现象:剩有半瓶水的热水瓶经过一个夜晚,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不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是瓶内气体 A.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压强不变 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15.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原理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1>U2 B.U2=U3 C.I4 < I2 D.I1 > I2 16.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的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静止轨道卫星所受地球引力方向不变 B.静止轨道卫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C.静止轨道卫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都处于失重状态 D.提高非静止轨道卫星运行速度仍可使其在原轨道上运行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是 A.核外电子运行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 En|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18. 用一水平拉力使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粗糙的水平面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0-t1时间内拉力逐惭减少 B.在0-t1时间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C.在t1-t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不为零 D.在t1-t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 19. 如图为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图,等离子体束(含有正、负离子)以某一速度垂直喷射入由一对磁极CD产生的匀强磁场中,A、B是一对平行于磁场放置的金属板.稳定后电流表中的电流从“+”极流向“-”极,由此可知 A. D磁极为N极 B. 正离子向B板偏转 C. 负离子向D磁极偏转 D. 离子在磁场中偏转过程洛仑兹力对其不做功 20.如图,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处分别放置一对电荷量都为q的正、负点电荷.图中的a、b、c、d是其它的四个顶点,k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表述正确是 A. M、N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B. c、d两点电势相等 C. 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D. 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21. 如图,吊车以v1速度沿水平直线匀速行驶,同时以v2速度收拢绳索提升物体时,下列表述正确是 A. 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为v1+ v2 B. 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为 C. 物体相对地面做曲线运动 D. 绳索保持竖直状态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4.(1)(8分)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请完成实验操作与记录: ①将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ac挂一重物G,如图虚线所示,记录: 测力计A 的读数F0. ②用弹簧测力计B的挂钩拉另一细线的b端,该细线的另一端系在细线ac上的O点处,手持测力计B保持水平方向缓慢向左拉,到达如图所示位置,记录:O点的位置、 、 、 、 和细线Oc的方向. ③某同学已作出FA、FB和合力理论值F′的图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合力实验值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得出结论:互成角度的 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10分)某同学想测出某种圆柱形材料的电阻率,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d,结果如图乙,则d = mm. ②请在图丙中完成实物图的电路连接. ③若电压表V1示数为U1,内阻为Rv1,电压表V2示数为U2,设该材料的长为L,直径为d,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 ④在实验过程中,已知各元件均完好,但闭合电键后,调节滑动触头P至最左端a时发现V1 和V2示数都不为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 端(a或b)的导线没连接好. 35.(18分)如图甲,圆形玻璃平板半径为r,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放置在玻璃板的边缘,随玻璃板一起绕圆心O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1)若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求木块的线速度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缓慢增大玻璃板的转速,最后木块沿玻璃板边缘的切线方向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通过圆心O的竖直线间的距离为s,俯视图如图乙.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木块落地前瞬间的动能. 36.(18分)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距为 .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PQ和MN,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导体棒PQ的质量为m、MN的质量为2m,两者的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MN静止处于距导轨右端为d处,PQ棒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从导轨左端开始运动(如图).忽略回路的电流对磁场产生的影响. (1)求PQ棒刚开始运动时,回路产生的电流大小. (2)若棒MN脱离导轨时的速度大小为 ,则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3)若原来回路中靠近MN棒一侧的导轨中串联接有一个恒流电源,该电源使回路中的电流大小始终保持为I0(沿PMNQP方向),试讨论MN棒脱离导轨时速度v的大小与d的关系. 汕头市2012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C 14.B 15.D16. C 二、双选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7.BC18.AC 19.AD 20. AC 21.BD 三、非选择题: 34.(18分)参考解答: (1) ②测力计A的读数、测力计B的读数、 细线Oa的方向、细线Ob的方向 (每空1分,共4分) ③以表示FA、FB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其对角线所表示的力就是合力实验值的大小和 方向,如图F所示. (2分) 两个力(或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2分) (2)①4.593(4.591~4.595都可得分)(2分) ②如图所示,有一处连接错误不给分. (3分) ③ (3分) ④ a(2分) 35.(18分)参考解答: (1)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可得木块的线速度大小 ①(4分) 木块所受摩擦力等于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②(4分) (2)木块脱离玻璃板后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③(2分)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水平位移 ④(2分) x与距离s、半径r的关系 ⑤(2分) 木块从抛出到落地前机械能守恒,得 ⑥(2分) 由以上各式解得木块落地前瞬间的动能 ⑦(2分) 36.(18分)参考解答: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棒PQ产生的电动势 ①(2分) 则回路产生的电流大小 ②(2分) (2)棒PQ和MN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等大反向的安培力,系统的动量守恒,得 ③(2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④(2分) 解得 ⑤(1分) (3)回路中的电流始终保持为I0,则棒PQ和MN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保持不变.若d足够长,则棒PQ先向右匀减速运动再向左匀加速运动,返回轨道左端时速度大小仍为v0,而这个过程棒MN一直向右匀加速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⑥(2分) 设这个过程棒MN的位移为x,由动能定理得 ⑦(2分) 解得 ⑧(1分) 讨论: ①当 时,棒MN在导轨上一直向右匀加速运动直到脱离导轨,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MN棒脱离导轨时的速度 ⑨(2分) ②当 时,棒PQ先从导轨左端脱离导轨,棒MN之后保持匀速运动直到脱离导轨,脱离导轨时的速度 ⑩(2分) 2012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2.1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11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C.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磁通量也越大 D.在回旋加速器中,磁场力使带电粒子的速度增大 14.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对接.对接前,它们在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A.运行周期相同 B.不受重力作用 C.相对地面的速度为零 D.飞行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15.如图所示,倾斜导轨宽为L,与水平面成α角,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水平放在导轨上.当回路电流强度为I时,金属杆ab所受安培力F A.方向垂直ab杆沿斜面向上 B.方向垂直ab杆水平向右 C. D. 16. 如图甲所示,起重机将货物沿竖直方向匀加速吊起,同时又沿横梁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此时,站在地面上观察,货物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乙中的哪一个?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 18.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不动,互推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计摩擦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互推后两同学总动量增加 B.互推后两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 D.互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9.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 A.电压表的读数增大 B.R1消耗的功率增大 C.电容器C的电容增大 D.电容器C所带电量增多 20.一带电量为q的电荷绕带电量为Q的正电荷做椭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已知 << ,M、N为椭圆轨迹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带正电 B.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大 C.M点的电势比N点的高 D.q经M点时的加速度比经过N点时的小 21.如图所示,人和物处于静止状态.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仍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的拉力大小不变 B.人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4.实验题(18分) (1)(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①下列有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B.将打点计时器与直流低压电源连接 C.释放纸带时应尽量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应先释放纸带,然后接通电源 ②实验得到一条纸带,测得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 则纸带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从该纸带可知,重物是做_______(选填“匀速”、“匀变速”、 “非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12分)某同学测定一根金属丝的电阻率.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 ②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10”档位并调零,测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该: a.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_______”档位(选填“×100”或“×1”) b.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________调零旋钮,使欧姆表指针指在_________处.   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左下图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③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各种器材,4V的直流电源、3V量程的直流电压表、电键、导线等.还有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各两个以供选用: A.电流表A1(量程0.3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Ω)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且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请在右上图中补齐连线以完成本实验. 35.(1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A板的S点由静止开始释放,经A、B加速电场加速后,穿过中间偏转电场,再进入右侧匀强磁场区域.已知AB间的电压为U,MN极板间的电压为2U,MN两板间的距离和板长均为L,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有理想边界.求: (1)带电粒子离开B板时速度v0的大小; (2)带电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v的大小与方向; (3)要使带电粒子最终垂直磁场右边界射出磁场,磁场的宽度d多大? 36.(18分)如图甲,ABC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0.1m的半圆形轨道,在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A、C各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可测定小球在轨道内侧,通过这两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A和FC.质量为0.1kg的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v冲入ABC轨道.(g取10m/s2) (1)若FC和FA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求:当 时小球滑经A点时的速度 ,以及小球由A滑至C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若轨道ABC光滑,小球均能通过C点.试推导FC随FA变化的关系式,并在图丙中画出其图线. 2012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物理) 选择题答案 一、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4 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C 二、本题共 9小题,每小题 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D BC AD BC AC 物理非选择题答案 34.(1)(共6分)①AC (2分); ② 0.02 匀变速 (2分) 9.63(2分). (2)(共12分)① 0.520 mm(2分) ②(a) ×1 (b) 欧姆 , 右边的0刻度线上(“Ω”的0刻度线上) , 12(12.0至12.2) Ω (4分). ③ 实物连线(4分)【a.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连接;b.电流表内、外接.a、b两项各占2分,若有其他错误,使得电路无法工作的,计0分.】 A , C (2分) 35.(共18分) (1)(共4分) 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 ……(3分) 得带电粒子离开B板的速度: ………………………………………(1分) (2)(共9分) 粒子进入偏转电场后,有: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解得 : ……(1分) 【说明:1.直接写出: ,给满分6分; 2. 写出: ,最后计算结果错的给5分; 3.只写对: ,后面连等错的,如将2U写成U的给3分; 4.只写至: ,后面连等错的,给2分; 5.只写至: ,后面连等错的,给1分.】 则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分) 【说明:若未用 代入,只算到 ,给1分】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角.…………………………………………………(1分) (2)(共5分) 粒子进入磁场后,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由几何关系得: …………………………………………………(2分) 解得: .…………………………………………………(1分) 36.(18分) (1)(1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A、C两点所受轨道的弹力大小 , ···············(1分) 在A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3分) 解得 ················②(1分)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③(1分) 对A至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④(2分) ①②③联立得 ····⑤(2分) 解得   ················⑥(2分) 故损失的机械能为0.2J (2)(共6分) 因轨道光滑,小球由A至C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⑦(2分) 联立①②⑥得 即 ············⑧(2分) 图线如右图所示 ···········⑨(2分)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14.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 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15.如右图所示,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沿电场线方向从A点移动到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C.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D.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少 16.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后仍作匀速圆周运动,则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 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C.根据公式 可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D.根据公式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6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7.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 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 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是 H+ n H+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 C.辐射出的 光子的能量E=(m3-m1-m2)c D. 辐射出的 光子的能量E=(m3-m1-m2)c2 18.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它产生的交流电动势为 .关于这 个交变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Hz B.该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20V C.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50π rad/s D.t=0时,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 19.如右图所示,重力大小都是G的A、B两条形磁铁,叠放在水平木板C上,静止时B 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 A.F1>G B.F1=G C.F2>2G D. F2=2G 20.如右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u形光滑金属框架,框架上放置一金属杆ab.在垂直纸面方向有一匀强磁场,下列情况中可能的是 A.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且磁感应强度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 B.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并且磁感应强度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 C.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且磁感应强度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 D.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且磁感应强度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 21.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 一时刻 A.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B.甲、乙两球距离保持不变 C.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D.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34(18分). (1)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中(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①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它们的读数值依次是________mm、________A、________V。 ②已知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Ω,电流表内阻约几欧,电压表内阻约20kΩ,电源为干电池(不宜在长时间、大功率状况下使用),电源电动势E = 4.5V,内阻较小。则以下电路图中,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但用此最佳电路测量的金属丝电阻仍然会比真实值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已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 ,那么测量金属丝电阻 的最佳电路应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电路(选填字母代号)。此时测得电流为I、电压为U,则金属丝电阻 _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代号表示)。 35(18分).有一平行板电容器,内部为真空,两个极板的间距为 ,极板长为L,极板间有一匀强电场,U为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子从极板左端的正中央以初速 射入,其方向平行于极板,并打在极板边缘的D点,如下图(甲)所示。电子的电荷量用e表示,质量用 表示,重力不计。回答下面问题(用字母表示结果). (1)求电子打到D点的动能; (2)电子的初速 必须大于何值,电子才能飞出极板; (3)若极板间没有电场,只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电子从极板左端的正中央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 射入,如下图(乙)所示,则电子的初速 为何值,电子才能飞出极板? 36(18分).如下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1kg、M=2 kg的A、B两个小物块,用轻弹簧相连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左侧某处另有一质量也为m=1kg的小物块C,以v0=4m/s的速度正对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旦与A接触就将黏合在一起运动(黏合时间极短)。若在C与A接触前,瞬间使A获得一初速度vA0,并从此时刻开始计时,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此图象仅限C与A接触前),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vA0 = 6m/s。求: (1)在C与A接触前,当A的速度分别为6m/s、2m/s、-2m/s时,求对应状态下B的速度,并据此在图(乙)中粗略画出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画出IT时间内). (2)当A的速度为vA时C与A接触,在接触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当vA取何值时,Ep有最大值?试求出Ep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 B C D AB BD AD BC AD 34(18分). (1)①A、C (2分,选对一个的给1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② 1.24 (2分) 6.22 (2分) (2)① 0.996~1.000(2分) 0.42(1分) 2.25~2.28 (1分)。 ② A (2分) 小 (2分) ③ B (2分) 或 35.(18分) 解:(1)设电子打到D点时的动能为Ek,由动能定理可得: ①(3分) 由①式解得: ②(2分) (2)设电子刚好打到极板边缘时的速度为v,电子在平行板电容器间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a,在电场中的飞行时间为t,则由电场力及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③(1分) ④(1分) ⑤(1分) 由③④⑤式联立解得: (1分) 所以电子要逸出电容器,必有: (1分) (3)在只有磁场情况下电子要逸出电容器,有两种情况. ①电子从左边出,做半圆周运动,其半径: ⑥(1分) 由洛仑兹力和向心力公式可得: ⑦(1分) 由⑦式解得: ⑧(1分) 因此电子避开极板的条件是: ⑨(1分) ②电子从右边出,做半圆周运动其半径: ⑩ 由⑩式解得: (1分) 由洛仑兹力和向心力公式可得: eq \o\ac(○,11)(1分) 由 eq \o\ac(○,11)式解得: eq \o\ac(○,12) (1分) 电子避开极板的条件是: (1分) 36.(18分) 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A0=mvA+MvB ① (2分) 由①式可得: ② 代入vA=6m/s、2m/s、-2m/s时,得到对应的 VB=0、2m/s、4m/s(3分) 描给的图象如答图所示。(2分,若未能画出一个周期的图象,仅根据三点描出图象且对的给1分) (2)无论C与A如何接触,当A、B、C具有相同的速度u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最大。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 mvA0=(2m+M)u ③(2分) 由③式解得:u=2.5(m/s) 设C与A碰撞前后A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v,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 mvA=2mv ④(2分) ⑤(2分) 由④⑤式可得: ⑥ 设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可得: ⑦(2分) 由⑦式可得: ⑧(2分) 由⑧式得:当vA= v0时C与A接触而黏在一起,此时不损失机械能,ΔE=0, EP有最大值EPmax,将数据代入⑧式可得: EPmax=13.5(J) (1分) 2012深圳一模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法拉第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14.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则汽车在0~2s内和2s~3s内相比 A.位移大小相等 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 D.加速度相同 15.如图,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A停下,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斜面的倾角 B.对木块A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 C.对木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 D.在木块A上再叠放一个重物 16.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矩形线框abcd从t=0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是 17.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是聚变反应  B.是人工转变  C.是裂变反应  D.是裂变反应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分子的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气体的体积增大内能有可能保持不变 D.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19.如图所示,当平行板电容器C充电后把电键S断开.设电容器电压为U,电量为Q.现只将电容器两板的正对面积减小,则 A.Q变大 B.Q不变 C.U变大 D.U变小 20.在地球的圆形同步轨道上有某一卫星正在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重力小于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 B.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重力为零 C.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定值 D.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21.如图,用理想变压器给电灯L供电,如果只增加副线圈匝数,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电灯L亮度减小 B.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增加 D.变压器输入功率不变 34(18分)(1)(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①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 ②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  cm,劲度系数k= N/m. ③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  cm. (2)(10分)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Rx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Ⅰ.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的直径,示数如图(a)所示,则可读得合金丝的直径为___mm. Ⅱ.待测合金丝Rx的电阻约为5Ω.提供的仪器有: A.电压表V(内阻约为10kΩ,量程为3V) B.电流表A1(内阻约为3Ω,量程为0.6A) C.电流表A2(内阻约为0.1Ω,量程为3A) D.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5Ω,额定电流为2A) E.电源E(电动势为5V,内电阻为1Ω) F.一个开关、若干导线 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流表应选 .(填序号) ②某同学根据以上仪器,按图(b)连接实验线路,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较窄,现请你用笔在图(b)中画一条线对电路进行修改,使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变宽. ③修改后的电路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___(填“大”或“小”). 35.(18分)如图(a)所示,“ ”型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表面AB粗糙,光滑表面BC且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 斜面BC的长度; (2) 滑块的质量; (3) 运动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6.(18分)如图所示,光滑的绝缘平台水平固定,在平台右下方有相互平行的两条边界MN与PQ,其竖直距离为h=1.7m,两边界间存在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0.9T且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MN过平台右端并与水平方向呈θ=37°.在平台左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A球,其质量为mA=0.17kg,电量为q=+0.1C,现给A球不同的水平速度,使其飞出平台后恰好能做匀速圆周运动.g取10m/s2.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要使A球在MNPQ区域内的运动时间保持不变,则A球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A球飞出MNPQ区域后不再返回) (3)在平台右端再放一个可视为质点且不带电的绝缘B球,A球以vA0=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B球碰后两球均能垂直PQ边界飞出,则B球的质量为多少?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B B D AC BC BC AC BC 34:(1)①竖直;②4,50;③10.(每空2分,共8分) (2) Ⅰ.0.609(0.608~0.610)(3分)     Ⅱ.①B(2分);②作图(3分,分压均可);③小(2分) 35.解:①滑块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得:a1=gsinθ=6m/s2 ……2分 通过图像可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为:t1=1s……2分 由运动学公式得: ……2分 ②滑块对斜面的压力为:N1/=mgcosθ……2分 木板对传感器的压力为:F1=N1/sinθ……2分 由图像可知:F1=12N……1分 解得:m=2.5Kg……1分 (说明:如果从系统考虑,答案正确得满分) ③滑块滑到B点的速度为:v1=a1t1=6m/s……1分 由图像可知:f1=5N,t2=2s……2分 ……1分 ……1分 W=fs2=40J……1分 36.解: (1)A球能做圆周运动,必须有:Eq=mAg……2分 ……1分 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1分 (2)A球在MNPQ区域运动时间相等,必须从边界MN飞出, 如图所示,最大半径满足:R/cosθ+R/=hcosθ……2分 A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有:……2分 解得:vA=0.4m/s……1分 依题意,A球速度必须满足:0<vA≤0.4m/s……1分 (3)AB相碰后,A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R=h……1分 由得 vA=0.9m/s……1分 B球做平抛运动,设飞行的水平距离为x,时间为t,有: x=vB0t……1分 ……1分 vB0=vytanθ=gttanθ……1分 得vB0=3m/s……1分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0=mAvA+mBvB0……1分 mB=0.119Kg……1分 惠州市2012届第三次调研考试 物理 13.如图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电梯。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电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 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 C.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 D.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先指向前上方,再竖直向上 14. 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O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另一辆? 15.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B.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 C.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D.若将一负试探电荷由c点移到d点,电势能增加 16. 一矩形线圈位于一个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磁场中,如图2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中正确的是 2、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满分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1项且正确的得3分,有多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N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并提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 神舟八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试验。在对接前“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此可以判断 A.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B. A运行速率小于B的运行速率 C. A的周期小于B的周期 D.B选择合适的时机加速可以与B实现对接 19.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有匀强电场.其中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当发生下列哪些变化时,液滴将向上运动? A.将电容器下极板稍稍下移. B.将电容器上极板稍稍下移. C.将S断开,并把电容器的下极板稍稍向左水平移动. D.将S断开,并把电容器的上极板稍稍下移. 20. 根据磁场对电流会产生作用力的原理,人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炮弹发射装置--电磁炮,它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要使炮弹沿导轨向右发射,必须通以自N向M的电流 B.要想提高炮弹的发射速度,可适当增大电流 C. 使电流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同时反向,炮弹的发射方向亦将随之反向 D. 要想提高炮弹的发射速度,可适当增大磁感应强度 21. 如图,质量为m的滑块从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无初速地释放后匀加速下滑,加速度 ,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的速率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时间t、位移 关系的是 34.(共18分(1) 请读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4分) 读数甲:____________ cm 读数乙:____________cm (2)(5分) 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①.设小球A质量为mA,小球B质量为mB,为保证实验成功,必须保证mA m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 P是不放B球时,将A球从斜槽某一高度静止释放后,A球的落点,M、N分别为A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到达斜槽水平端与B球相碰后A、B球落点, 现已测得O到M、P、N距离分别为 S1、S2、S3 ,若关系式 成立,则验证了A、B相碰动量守恒. (3) (9分)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除有一标有“6 V,1.5 W”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6 V(内阻不计) B.直流电流表0~3 A(内阻0.1 Ω以下) C.直流电流表0~300 mA(内阻约为5 Ω) D.直流电压表0~10 V(内阻约为15 kΩ) E.滑动变阻器10 Ω,2 A F.滑动变阻器1 kΩ,0.5 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进行多次测量. ①.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均用序号表示) ②.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试将图所示未完成连接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35(18分)单板滑雪U型池如图所示由两个完全相同的1/4圆弧滑道AB、CD和水平滑道BC构成,圆弧滑道的半径R=3.5m,B、C分别为圆弧滑道的最低点,B、C间的距离s=8.0m,假设某次比赛中运动员经过水平滑道B点时水平向右的速度v0=16.2m/s,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t=0.5s,从D点跃起时的速度vD=8.0m/s。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m=50kg,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 运动员在B点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完成运动的时间; (3)运动员从C点到D点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36. (18分)如图所示装置由加速电场、偏转电场和偏转磁场组成。偏转电场处在加有电压的相距为d的两块水平平行放置的导体板之间,匀强磁场水平宽度为l,竖直宽度足够大,大量电子(其重力不计)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连续不断地沿平行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射入偏转电场。当两板没有加电压时,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的时间为2t0,当在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周期为2t0、幅值恒为U0的电压时,所有电子均能通过电场,穿过磁场,最后打在竖直放置的荧光屏上(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如果电子在t=0时刻进入偏转电场,求它离开偏转电场时的侧向位移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所有通过偏转电场的电子的偏向角(电子离开偏转电场的速度方向与进入电场速度方向的夹角)都相同。 (3)要使电子能垂直打在荧光屏上,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多少? 2012惠州市高三调研3物理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C C A AD BD BC BD AC 34 (1)甲:0.0700(2分)乙:10.04(2分)(2①大于(2分) ②. (3分) (3)①C  E(各2分共4分) 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3分)  ③. 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 (3分)  35解:(1)由N-mg= 知,N=4249.1(N)(3分)由牛三知,压力为4249.1N。(1分) (2)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设运动员上升的时间为t1,根据运动学公式 vD=gt1 (3分) 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 =1.6s (2分) (3)运动员从B点到C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得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 =15.8m/s (3分) 运动员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 (3分) 得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 代入数值解得 Wf=2891J (3分) 36解:(1)(8分)在t=0时刻,电子进入偏转电场,Ox方向(水平向右为正)做匀速直线运动。(2分) Oy方向(竖直向上为正)在0-t0时间内受电场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2分) 在t0-2t0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2分) 侧向位移   得    (2分) (2)(6分)设电子以初速度v0=vx进入偏转电场,在偏转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而加速。不管电子是何时进入偏转电场,在它穿过电场的2t0时间内,其Oy方向的加速度或者是(电压为U0时),或者是0(电压为0时)。(2分) ,它在Oy方向上速度增加量都为。(2分) 因此所有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Oy方向的分速度都相等为;Ox方向的分速度都为v0=vx,所有电子离开偏转电场的偏向角都相同。(2分) (3)(6分)设电子从偏转电场中射出时的偏向角为(,电子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圆周运动垂直打在荧光屏上,如图所示。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2分) 设电子从偏转电场中出来时的速度为vt,则电子从偏转电场中射出时的偏向角为:(1分) 电子进入磁场后做圆周运动,其半径 (1分) 由上述四式可得:。(2分) 2011—2012年茂名一模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B. 发生 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的中子数比 多1。 C.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放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用红光照射某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14.喜庆日子,室外经常使用巨大的红色气球来烘托气氛。在晴朗的夏日,对密闭在红色气球内的气体从早晨到中午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收了热量,同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B.吸收了热量,同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气体密度增加,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密度不变,气体压强不变 15.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A.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C.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16.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 A. B.F2=Gtanα 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 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减小,F2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用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和F2拉物体,其中F1=15N,如图所示。要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F2的大小可能为 A.4N B.10N C.20N D.30N 18.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C点的电场强度且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C.一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D.一电子沿对角线B→O→D路径移动电场力不做功 19.远距离输电装置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是理想变压器。当 K 由 2 改接为 1,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读数变大 B、电流表读数变大 C、电流表读数变小 D、输电线损失的功率减小 20.我国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在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某同学为此画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假想图如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此假想图,可以判定( ) 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小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 B.“天宫一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周期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D.“神舟八号”适度减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21.等腰直角三角形OPQ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另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以恒定的速度沿如图所示方向穿过磁场.关于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始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B.开始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最大 C.开始穿出磁场时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D.开始穿出磁场时感应电流最大 34.(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同学用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弹簧伸长X与弹簧受到拉力F关系如图a所示,由图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N/m 。若要在两根弹簧中选用一个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 ;用制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如图b所示,物体重 N。 (2)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描绘额定电压为3.0V的小灯泡伏安特性图线(要求电压变化从零开始),并研究小灯泡实际功率及灯丝温度等问题。 A.电流表(0.6A,1Ω) B.电压表(3V,1kΩ) C.滑动变阻器(10Ω,1A) D.电源(4V,内阻不计)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②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端(填“a” 或“b”)。 ③闭合开关,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增大,电流表指针却几乎不动,则电路的故障为 。 ④排除故障后,小明完成了实验,并由实验数据画出小灯泡I—U图像如图中实线所示。由图可确定小灯泡在电压为2.0V时实际功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⑤下左图是用多用电表欧姆档“×1”档直接测量小灯泡灯丝在270C时电阻值,则阻值为______Ω,若小灯泡灯丝电阻值与灯丝温度的关系为R=k(203+t),k为比例常数。根据I-U图中的实线,估算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为 0C。 ⑥若I-U图中的虚线Ⅰ或Ⅱ表示小灯泡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实线相比,虚线__________(填Ⅰ或Ⅱ)才是其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 35.(18分)如图所示,坐标平面第Ⅰ象限内存在大小为E=4×105N/C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第Ⅱ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荷比为 N/C的带正电粒子从x轴上的A点以初速度v0=2×107m/s垂直x轴射入电场,OA=0.2m,不计重力。求: (1)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2)若要求粒子不能进入第三象限,求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不考虑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后的运动情况)。 36.(18分)如图所示,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 = 1kg 、长L = 4m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其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S=3m,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 = 2kg的滑块(不计大小)以v0 = 6m/s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 = 0.2 ,g取10m/s2 。 (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 (2)要滑块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求半圆轨道的半径R的取值。 2012茂名一模物理科评分标准 13.B 14.B 15.C 16.B 17.AD 18.AD 19.BA 20.AC 21.BC 34.(1)200(2分),甲(2分),4.00(2分)。 (2)①如图连接(2分);②a端(1分);③小灯泡断路(2分);④0.38(2分); ⑤1.5(1分),1797(2分);⑥Ⅱ(2分)。 35.解:(1)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与原点O的距离为y,则: eq \o\ac(○,1)……………………………………(1分) eq \o\ac(○,2)……………………………………(1分) eq \o\ac(○,3)……………………………………(1分) eq \o\ac(○,4)……………………………………(1分) 解得:a=1.0×1015m/s2 t=2.0×10-8s eq \o\ac(○,5)……………………………………(3分) (2)粒子经过y轴时在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为: ……………………………………(1分) ……………………………………(1分) 粒子经过y轴时的速度大小为; ……………………………………(1分) ……………………………………(1分) 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 θ= 450……………………………………(1分) 要粒子不进入第三象限,如图所示,此时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 ……………………………………(2分) 由 ……………………………………(2分) 解得 ……………………………………(2分) 36.解:(1)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1 ,滑块与小车相对运动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v0 = (m + M)v1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v1 = 4m/s ………………(1分) 设滑块与小车的相对位移为 L1 ,由系统能量守恒定律,有 μmgL1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L1 = 3m …………………(1分) 设与滑块相对静止时小车的位移为S1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S1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S1 = 2m …………………………………………………(1分) 因L1<L ,S1<S ,说明小车与墙壁碰撞前滑块与小车已具有共同速度,且共速时小车与墙壁还未发生碰撞,故小车与碰壁碰撞时的速度即v1 = 4m/s……………………(1分) (2)滑块将在小车上继续向右做初速度为v1 = 4m/s ,位移为L2 = L-L1 = 1m的匀减速运动,然后滑上圆轨道的最低点P 。 若滑块恰能滑过圆的最高点,设滑至最高点的速度为v ,临界条件为 mg = m ……………(1分)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2- ………………………………………(2分) ①②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R = 0.24m …………………………………(1分) 若滑块恰好滑至 圆弧到达T点时就停止,则滑块也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2- ……………………………………………(2分) 代入数据解得R = 0.6m ………………………………………………(1分) 综上所述,滑块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半圆轨道的半径必须满足 R≤0.24m或R≥0.6m …………………………………………………(1分) 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梯刚下降瞬间是属于失重现象 B. 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 C.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直接计算 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一定增大 C.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D.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15.对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必定增大 B. 当压强增大时,体积必定减小 C. 当压强和温度不变时,体积可能增大 D. 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体积必定减小 1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的 图像,由图可知 A. 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 B. 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变化 C. 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 D. 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7.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动能减小,原子势能增大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C. 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 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b两端接正弦交流电压,副线圈c、d两端通过输电线接两只相同的灯泡 、 ,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 ,当开关由原来的闭合状态变为断开时,下列各量中减小的是 A. 副线圈c、d两端的输出电压 B. 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 C. 通过灯泡 上的电流强度 D. 原线圈上的电流强度 19.如图所示,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从右向左看),那么示波管中 A. 极板X应带正电 B. 极板 应带正电 C. 极板Y应带正电 D. 极板 应带正电 20.目前世界上正研究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叫磁流体发电机,如图所示表示它的发电原理: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而从整体来说呈中性)沿图中所示方向喷射入磁场,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B,这时金属板上就聚集了电荷,在磁极配置如图中所示的情况下,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A板带正电 B. 有电流从b经用电器流向a C. 金属板A、B间的电场方向向下 D. 等离子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离子所受洛伦兹力大于所受电场力 21.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A. 卫星在轨道III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B. 卫星在轨道III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I上经过P点时大 C. 卫星在轨道III上经过P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轨道I上经过P点时小 D. 卫星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II上大 三、非选择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4.(18分)(1)①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仪物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块的长度是 cm。 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线。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a)做好实验准备后,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录的是 , , 。 (b)图乙中的F与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c)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①他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图乙给出了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请你按电路图把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②这位同学测量时记录了5组数据,并将数据填入了以下表格中。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 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 次数 1 2 3 4 5 0.15 0.25 0.36 0.45 0.56 1.40 1.35 1.30 1.25 1.20 ③这位同学对以上实验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B. 主要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 C. 电动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 内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35.(18)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和OP水平放置,MO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两导轨相距为L,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长度为L、电阻为 的导体棒CD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在CD的中点处用大小为F平行于MN向右的水平恒力啦CD从静止开始运动s的位移,导体棒CD的速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 。 (1)试判断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 (2)求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求此过程中电阻R上所产生的热量。 36.(18分)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车面上右端点有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1,水平面上有与车右端相距为4R的固定的 光滑圆弧轨道,其圆周半径为R,圆周E处的切线是竖直的,车上表面与地面平行且与圆弧轨道的末端D等高,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D处,有另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2,两滑块质量均为m。某人由静止开始推车,当车与圆弧轨道的竖直壁CD碰撞后人即撤去推力并离开小车,车碰后靠着竖直壁静止但不粘连,滑块1和滑块2则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牢牢粘在一起不再分离。车与地面的摩擦不计,滑块1、2与车面的摩擦系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为 ,滑块与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人推车的力是水平方向且大小为 ,则在人推车的过程中,滑块1与车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在(1)的条件下,滑块1与滑块2碰前瞬间,滑块1的速度多大?若车面的长度为 ,小车质量 ,则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个滑块最终没有滑离车面? 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物理部分) 选择题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D D C BC BD AC BD AD 实验题 34.(18分) (1)①8.130(2分) ②(a)O点位置(1分);两弹簧的读书(1分);两细绳套的方向(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b) (1分) (c)B(2分) (2)①实物图连接如图(2分) ②作图如图(2分);1.46~1.48(2分);0.46~0.51(2分) ③AC(2分) 35.(18分) 解:(1)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M→O (3分) (2)导体棒CD达到最大速度时拉力与安培力的合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3分)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② (3分)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③ (2分) 联立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式解得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④ (2分) (3)设产生的总热量为 ,由功能关系有 ⑤ (3分) 由电路知 、 所产生的热量关系为 ⑥ (1分) 联立⑤ = 6 \* GB3 ⑥式求得电阻 上产生的热量为 ⑦ (1分) 36.(18分) 解:(1)设滑块1与车不发生相对滑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2分) 此时滑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② (1分) 而 ③ 由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解得 ④ (1分) 又滑块1与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⑤ (1分) 显然 ,说明滑块1与车面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 (1分) (2)设滑块1与滑块2碰撞前瞬间滑块1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有 ⑥ (2分) 联立③ = 6 \* GB3 ⑥求得 ⑦ (1分) 设滑块1和2发生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⑧ (2分) 联立⑦ = 8 \* GB3 ⑧求得 ⑨ (1分) 两滑块粘合在一起后以 的速度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由于圆弧轨道的E处的切线是竖直的,则无论两滑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还是从E处竖直向上离开圆弧轨道,最后还是沿着圆弧轨道回到D处,整个过程中两滑块的机械能守恒,两滑块最终以速度 冲上车面。 设两滑块滑到车的左端时,若滑块刚好不滑出车面,滑块和车应有共同的速度设为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有 ⑩ (2分) 由系统的动能守恒有 ⑪(2分) 联立⑨ = 10 \* GB3 ⑩⑪解得 ⑫(1分) 所以当 时,两个滑块最终没有滑离小车 (1分) 揭阳一模物理 13.对下列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滴进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散开,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浑浊液静置后变澄清,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花香袭人,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14.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换忽略不计。已知外界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15.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B.物体的动能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D.物体所受重力的功率不变 16.如图所示,虚线是某电场的等势线及其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 力作用下恰能沿实线从A点飞到C点,则 A.粒子一定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C.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C点的电场强度 D.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大于从B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17.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枚飞镖从高于靶心的位置水平投向竖直悬挂的靶盘,结果飞镖打在靶心的正下方.忽略飞镖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飞镖命中靶心,他在下次投掷时应该 A.换用质量稍大些的飞镖 B.适当增大投飞镖的高度 C.到稍远些的地方投飞镖 D.适当增大投飞镖的初速度 18.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保持不变 B.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C.线框所受安掊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D.线框的机械能守恒 19.已知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 A.天宫一号的线速度 B.天宫一号所受到的万有引力 C.地球的质量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是裂变反应 B. ,b是中子 C. 方程书写错误,两边应抵消一个 D. 是一个释放能量的核反应 21.如图导体ab在宽度d=0.2m的金属导轨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 导轨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1T,电阻R=20Ω, 其余电阻均不计,从t=0开始计时,则 A.0. 5s末ab产生的电动势为2V B.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次 C.1s内流过R的电量为1C D.2s内电阻的发热量为0.4J 34.(18分) (1)(6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于他们操作不当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①有一内阻未知(约20kΩ~60kΩ)、量程(0~3V)的直流电压表。甲同学用一个多用电表测量上述电压表的内阻,如图A所示:先将选择开关拨至倍率“×1K”档,将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进行测量,刻度盘指针偏转如图B所示,电压表的电阻应为_______Ω。 这时乙同学发现电压表的读数为1.6V,认为这是此欧姆表中电池的电动势,理由是电压表内阻很大。甲同学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欧姆表内阻也很大,这不是电池的路端电压。请你判断: 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②某同学要测量一电动势略小于3V的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A.电流表(0~0.6A~3A) B.电压表(0~3V~15V) C.滑动变阻器R(0~20Ω,5A) D.滑动变阻器R′(0~200Ω,1A) E.定值电阻R0 F.电建S及导线若干 本次实验的原理图如图C所示,则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线路后进行测量,测出6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记录有明显错误的是第 组数据 待测量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I/A 0.11 0.20 0.30 0.40 0.50 0.56 U/V 2.87 2.85 2.83 2.82 2.79 2.58 由上表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试分析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将上述器材的连线略加改动就可解决上述问题,请你在下图D完成正确的连线。 35.如图所示在两极板间存在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Ⅰ,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恰能以速度υ沿OO1 匀速飞出极板,进入磁感应强度为2B的匀强磁场区域Ⅱ。不计粒子重力,求: 1)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粒子经过磁场Ⅱ后从左边界射出的位置S距O1的距离; 3)若撤去两极板间的电场,粒子仍以水平速度υ从O点释放, 偏转后恰能从下极板右端飞出,并经过磁场Ⅱ后回到O点。 已知极板间距为2d,求磁场Ⅱ的宽度至少为多少? 3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R=0.45m的细绳固定于O点,从A(与O点等高)处由静止释放,与O点正下方B点处质量为 的物块弹性正碰。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小球碰后能上升的高度h 2)已知粗糙水平地面BC及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均 为μ=0.2,传送带长为 ,顺时针匀速转 动,速度大小为υ=2m/s,DE、EF、FH的长度 均为S=0.4m。若要保证物块碰后能落入FH间 的沙坑内,求BC间的长度L 。 揭阳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物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C B C BD BC AC BD BD 34(18分) (1)0.10 0.50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 (2)①(每空2分) 40K Ω 甲 ② C 6 电源内阻过小 连线如图所示(2分) 35(18分) 解:1)由题可知粒子在极板间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 由粒子带正电可得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 1分 设大小为E,有: EMBED Equation.DSMT4 ① 2分 解得: 2分 2)从O1进入磁场Ⅱ偏转后从点S飞出,如图, 设轨道半径为R2,由几何关系得: ② 2分 又 ③ 2分 解得: 2分 3)由题可知撤去电场后粒子恰能飞出极板并回到O点, 其轨迹如图所示: 设在磁场Ⅰ中偏转半径为R1,则: EMBED Equation.DSMT4 ④ 1分 联立③④得: ⑤ 1分 由几何关系得: ⑥ 1分 联立⑤⑥解得 ⑦ 1分 ⑧ 1分 故磁场Ⅱ区域的宽度至少为 36(18分) 解:1)小球摆至B点碰前速度为υ0,由机械能守恒得: ① 1分 代人数据解得: ② 1分 小球与物块弹性正碰,设碰后速度分别为有υ1、υ2,有: ③ 2分 ④ 2分 联立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解得: 2分 小球碰后上升至高度h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⑤ 1分 代人数据解得: ⑥ 1分 2)设物块从D点以速度υD做平抛落入沙坑,时间为t,有: ⑦ 1分 ⑧ 1分 由题知: 可解得: ⑨ 1分 讨论:Ⅰ)当 ,物块在传送带上一定做匀减速运动,此时C点速度最大为 ,由 得: ⑩ 1分 Ⅱ)当 ,物块在传送带上一定做匀加速运动,此时C点速度最小为 ,由 得: eq \o\ac(○,11) 1分 物块要滑上传送带,则 ,故 eq \o\ac(○,12) 1分 物块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 eq \o\ac(○,12) eq \o\ac(○,13) 得: A B -Q A B C (甲) L1 L2 L3 L4 A B C D E (乙) 甲 乙 丙 D D d L d/2 (甲) d L d/2 (乙) v vAo A B C vo (甲) (乙) v(m·s-1) t o -2 6 4 T A (2分) v(m·s-1) t o -2 6 4 T A B � EMBED Equation.3 ��� O 东 南 北 西 乙 甲 a b A B C D a b m Ⅰ Ⅱ R1 R2 铝板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黑表笔 红表笔 电阻箱 干电池 ×1000 ×100 ×1 ×10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a v0 O O′ v d d d Ⅰ Ⅱ Ⅲ L 3d b 台阶 L v0 v1 A B x O B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U1 U2 U3 U4 I1 I2 电厂 用户 I4 v v O t1 t2 t D C – + + c d M N ↑v2 → v1 图乙 FB FA F′ O F0 图甲 A P O B G G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V2 - + V1 - + + _ - �+ 甲 丙 乙 a b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a b 图甲 图乙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FB FA F F′ O V2 - + V1 - + + _ - �+ a b v/m·s-1 t/ s 1 2 3 5 0 θ A x y a b c d 0 t I A 0 t I 0 t I 0 t I 0 B C D C S A V U1 U2 L n1 n2 图(a) 图(b) 图(c) 0 F/N x/cm 4 12 20 2 4 6 8 8 16 0 1 2 3 4 5 N 0 3 5 4 7 5 5 6 10 5 15 10 50 图(a) Rx VA AVA 图(b) 0 F/N t/s -5 12 1 2 3 图(a) A θ B C 力传感器 图(b) h A vA M N P Q θ Rx VA AVA A θ B C 力传感器 N1 N1/ F1 mg mg N2 f f1 h M N P Q 37° R/ R/ O/ R A vA R O h M N P Q 37° x O h B vB M N P Q 37° vB0 vy 图 B t 0 B 图3 1 2 3 i t 0 i 1 2 3 t 0 i 1 2 3 t 0 i 1 2 3 t 0 i 1 2 3 A B C D 10 11 cm 0 10 乙 D C v0 A B R 乙 t U0 U 0 2t0 t0 3t0 4t0 e + l B U - + - 荧光屏 甲 θ l R vt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 O A B C D A B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a b I/A U/V 0.25 0.20 0.15 0.10 0.05 1.0 2.0 3.0 4.0 5.0 0 Ⅰ Ⅱ A O E x y v0 a 6 3 0 -2 2 � EMBED Equation.3 ���v � EMBED Equation.3 ��� A O E x y v0 v O1 b c d R S � EMBED Equation.3 ���a � EMBED Equation.3 ���a � � P 轨道� = 1 \* ROMAN �I� 轨道� = 3 \* ROMAN �III� 轨道� = 2 \* ROMAN �II� 8 9 10cm 0 5 10 15 20 V A + - A V S R 甲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1.1 0 R O M P N C D B F O R E D A B C 1 2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1.1 0 1.2 1.3 1.4 1.5 1.6 0.20 0.40 0.60 V A + - m R υ a b d a o F · · · · · · · 0 1 2 3 4 5 6 cm 1.40 1.90 2.38 2.88 3.87 3.39 � EMBED PBrush \* MERGEFORMAT ��� B A 黑表笔 红表笔 多用表 黑表笔 + -— D 待测电源 - 3 15 - 0.6 3 A V R0 C O1 O11 ● · · Ⅱ Ⅰ ● ● ● O A B C D E F H O1 O11 ● · · Ⅱ Ⅰ ● ● ● P S O1 O3 O2 M N O11 ● · Ⅱ Ⅰ ● ● ● ● B 图甲 起重机 横梁 货物 图乙 A B C D O v t A O v t B O v t C O v t D Q N M q M m A B C D E G 9.4 13.2 17.1 单位:mm 20.9 F - + A - + V 15 10 B B A - - - N + + + M S● 16 FC/N FA/N O 13 3 图乙 O 图丙 � EMBED Equation.DSMT4 ��� 4 8 12 16 4 8 12 � EMBED Equation.DSMT4 ��� A B v 图甲 C - + A - + V d RO2 ●O B B A - - - N P + + + M Q S● � EMBED Equation.DSMT4 ��� O � EMBED Equation.DSMT4 ��� 4 8 12 16 4 8 12 16 PAGE 第26页 _1386072461.unknown _1392123468.unknown _1392131947.unknown _1392620583.unknown _1392621311.unknown _1392621581.unknown _1392622499.unknown _1392622622.unknown _1392623275.unknown _1392623341.unknown _1392622529.unknown _1392621648.unknown _1392621447.unknown _1392621551.unknown _1392621340.unknown _1392620877.unknown _1392621079.unknown _1392621199.unknown _1392620964.unknown _1392620771.unknown _1392620835.unknown _1392620750.unknown _1392619194.unknown _1392619591.unknown _1392619702.unknown _1392619759.unknown _1392619696.unknown _1392619416.unknown _1392619563.unknown _1392619268.unknown _1392387493.unknown _1392533817.unknown _1392619095.unknown _1392477461.unknown _1392477462.unknown _1392387594.unknown _1392132294.unknown _1392132510.unknown _1392211412.unknown _1392211173.unknown _1392132476.unknown _1392132250.unknown _1392132275.unknown _1392132132.unknown _1392125798.unknown _1392130906.unknown _1392131492.unknown _1392131928.unknown _1392131078.unknown _1392130467.unknown _1392130547.unknown _1392129985.unknown _1392123794.unknown _1392125440.unknown _1392125747.unknown _1392125415.unknown _1392124456.unknown _1392125402.unknown _1392123516.unknown _1392123565.unknown _1392123491.unknown _1388696575.unknown _1390223543.unknown _1390310753.unknown _1390721680.unknown _1392123319.unknown _1392123400.unknown _1391517675.unknown _1390418825.unknown _1390418837.unknown _1390418798.unknown _1390417198.unknown _1390285597.unknown _1390286071.unknown _1390284782.unknown _1390284805.unknown _1390284895.unknown _1390284142.unknown _1389257688.unknown _1389616010.unknown _1389616023.unknown _1390134570.unknown _1389446957.unknown _1389615924.unknown _1389557535.unknown _1389557555.unknown _1389557465.unknown _1389446852.unknown _1389446929.unknown _1389446817.unknown _1388696982.unknown _1388697208.unknown _1388696634.unknown _1387461684.unknown _1388086723.unknown _1388087405.unknown _1388322892.unknown _1388470446.unknown _1388694878.unknown _1388696552.unknown _1388696162.unknown _1388470530.unknown _1388322927.unknown _1388470312.unknown _1388087514.unknown _1388087771.unknown _1388087065.unknown _1388087288.unknown _1388086899.unknown _1388085471.unknown _1388085802.unknown _1388086412.unknown _1388085595.unknown _1387915610.unknown _1387916576.unknown _1388076360.unknown _1388076890.unknown _1387915653.unknown _1387916096.unknown _1387916145.unknown _1387915676.unknown _1387915632.unknown _1387912643.unknown _1387915595.unknown _1387483754.unknown _1386080097.unknown _1386231904.unknown _1386234579.unknown _1387350098.unknown _1387350099.unknown _1386232000.unknown _1386231746.unknown _1386231786.unknown _1386231865.unknown _1386144434.unknown _1386144367.unknown _1386072534.unknown _1386072750.unknown _1386075934.unknown _1386072491.unknown _1357801262.unknown _1384609571.unknown _1384757217.unknown _1385192227.unknown _1386006431.unknown _1386006499.unknown _1386009865.unknown _1386011355.unknown _1386059748.unknown _1386007389.unknown _1386007773.unknown _1386006455.unknown _1385448151.unknown _1385942640.unknown _1385943572.unknown _1385448326.unknown _1385207965.unknown _1385192822.unknown _1384837791.unknown _1384896817.unknown _1385192155.unknown _1385020643.unknown _1384839201.unknown _1384880647.unknown _1384839226.unknown _1384837808.unknown _1384759548.unknown _1384759569.unknown _1384759501.unknown _1384758408.unknown _1384694675.unknown _1384755478.unknown _1384755779.unknown _1384755902.unknown _1384755715.unknown _1384700756.unknown _1384700786.unknown _1384700931.unknown _1384755284.unknown _1384700825.unknown _1384700776.unknown _1384700714.unknown _1384623966.unknown _1384628062.unknown _1384669719.unknown _1384673205.unknown _1384693826.unknown _1384672565.unknown _1384673198.unknown _1384628725.unknown _1384669718.unknown _1384627385.unknown _1384627412.unknown _1384626481.unknown _1384610523.unknown _1384622922.unknown _1384623950.unknown _1384610612.unknown _1384609822.unknown _1384610294.unknown _1384610493.unknown _1384610188.unknown _1384609679.unknown _1384365365.unknown _1384606999.unknown _1384608918.unknown _1384609451.unknown _1384609466.unknown _1384609514.unknown _1384608890.unknown _1384607084.unknown _1384374972.unknown _1384450033.unknown _1384450037.unknown _1384450304.unknown _1384450321.unknown _1384604845.unknown _1384450232.unknown _1384450035.unknown _1384450036.unknown _1384450034.unknown _1384449934.unknown _1384450032.unknown _1384450031.unknown _1384408521.unknown _1384366004.unknown _1384374495.unknown _1384374685.unknown _1384374727.unknown _1384374841.unknown _1384374857.unknown _1384374753.unknown _1384374708.unknown _1384374529.unknown _1384374431.unknown _1384374484.unknown _1384366215.unknown _1384365838.unknown _1384365958.unknown _1384365793.unknown _1383416977.unknown _1384365128.unknown _1384365182.unknown _1384365327.unknown _1384365156.unknown _1384364996.unknown _1384365102.unknown _1383417964.unknown _1383416985.unknown _1382619062.unknown _1382619755.unknown _1382622154.unknown _1383416950.unknown _1383416962.unknown _1383416970.unknown _1383416506.unknown _1382619900.unknown _1382619816.unknown _1382619871.unknown _1382619891.unknown _1382619834.unknown _1382619784.unknown _1382619675.unknown _1382619745.unknown _1382619117.unknown _1382618595.unknown _1382618708.unknown _1382618775.unknown _1382618794.unknown _1382619044.unknown _1382618757.unknown _1382618601.unknown _1381810400.unknown _1382618549.unknown _1374756207.unknown _1381810349.unknown _1366440174.unknown _1366440295.unknown _1366440431.unknown _1366440264.unknown _1366440099.unknown _1366381426.unknown _1059921548.unknown _1059933363.unknown _1234567926.unknown _1353877025.unknown _1353881055.unknown _1354096059.unknown _1353881277.unknown _1353877570.unknown _1234567934.unknown _1336458470.unknown _1336458492.unknown _1336458521.unknown _1336458536.unknown _1336458508.unknown _1336458480.unknown _1280242118.unknown _1234567935.unknown _1234567930.unknown _1234567932.unknown _1234567933.unknown _1234567931.unknown _1234567928.unknown _1234567929.unknown _1234567927.unknown _1150954892.unknown _1150989089.unknown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unknown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unknown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_1150954929.unknown _1059933986.unknown _1059935686.unknown _1059935974.unknown _1059936307.unknown _1059936878.unknown _1059935820.unknown _1059935499.unknown _1059933380.unknown _1059933413.unknown _1059921636.unknown _1059929522.unknown _1059932458.unknown _1059933298.unknown _1059932318.unknown _1059932362.unknown _1059921678.unknown _1059921601.unknown _1059920390.unknown _1059921379.unknown _1059921470.unknown _1059921495.unknown _1059921519.unknown _1059921449.unknown _1059921127.unknown _1059921291.unknown _1059920718.unknown _1059919556.unknown _1059919686.unknown _1059920145.unknown _1059920207.unknown _1059920234.unknown _1059920173.unknown _1059919714.unknown _1059919638.unknown _1059919665.unknown _1059919600.unknown _1059919382.unknown _1059919525.unknown _1059919438.unknown _1059919467.unknown _1059918800.unknown _1059918864.unknown _1059918875.unknown _1044186889.unknown
/
本文档为【2012广东各地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广州、汕头、佛山、肇庆、深圳、惠州、茂名、湛江、揭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