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2011-10-10 3页 pdf 25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7450

暂无简介

举报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回墼些鍪宣皇型I !!!!兰匿覆罄圈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女性受教 育的权力曾长期被剥夺。受“女子无 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影响。人们认 为女子不必接受文化教育。仅接受 “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教育即 可。清朝末年.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 影响,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成为 中国有识之士的呼声。随着维新变法 思潮的兴起,女子教育问题更是被提 到富国强种之本的高度.形成了清末 女学运动。与此同时,清末又兴起了 龙凤姣杜祥培 高静萍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回墼些鍪宣皇型I !!!!兰匿覆罄圈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女性受教 育的权力曾长期被剥夺。受“女子无 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影响。人们认 为女子不必接受文化教育。仅接受 “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教育即 可。清朝末年.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 影响,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成为 中国有识之士的呼声。随着维新变法 思潮的兴起,女子教育问更是被提 到富国强种之本的高度.形成了清末 女学运动。与此同时,清末又兴起了 龙凤姣杜祥培 高静萍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晚清女子教育与女子职 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近代女子职业 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近代实业教 育思潮的兴起是女子职业教育思想 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女子职 业教育实践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思 想更趋成熟。 . 关键词:晚清:女子教育;女子 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思想 实业教育思潮,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外国传教士深入 中国,于其宗教学校中吸收女童入学.所兴办的教会女子学校 首倡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风,大大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发 展。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女子教育与女子职业在晚清产生并发展 (一)晚清女学的兴起 1898年5月,由维新派参与创办的以培养贤妻良母、保国 保种为目的的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下令实行“新政”,决定“取外国之长, 击中国之短”,全面实行变法。8月,清政府又颁布“学诏书”,提 出兴学育才,故而“兴学堂”再次成为重要议题之一。据统计.至 1904年,全国女学堂已达16所,女生数为216人。“新政”初期 的这些女学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初步接受西方思想的地 方有识之士(包括一些思想较为解放的家庭妇女)创办的,他们 认为,兴女学可以“起千年沉痼,涤五浊积染”,从而提高妇女的 社会地位;另一类则是一些相对比较开明的官方督抚创办的. 他们从“宜家”、“善种”、“保国”出发。希望通过女学的兴办培养 出更多的可以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虽然人们兴办女学的目的 各异,但女学的兴办对开通社会风气、提高妇女地位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此后,随着女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一些接受了教会女 学职业教育的女性独立于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维新时 期康、梁等人提出的男女平等之口号.并将兴办女学视为实现 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时,与以前不同的是,在大多数民 办女学中,兴办女学的目的是使女子脱离依赖的性格.养成自 立的人格。I这就必须首先唤起长期深闭闺中的女子的职业观 念,于是女子职业教育开始萌芽。 (二)女学与女子职业的发展,要求有女子职业教育相适应 最初,鉴于中国女子长期在家庭中担任贤妻良母的角色, 考虑到女子的传统习惯和当时的生产条件,女子职业教育主要 是对女子进行蚕桑、美术(时称美工)、裁缝、编织、做花(时称造 花)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 唤起女子对职业的兴趣,进而使她们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 应的职业。一些倡导女子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在各地开始实 践。1904年9月,张竹君在爱国女学中附设女子手工传习所.以 “为同胞女子谋自立始创设女子蚕桑、女子手工传习所等职业 学堂,以之为女子冀经济独立而谋社会地位的重要之基础”:11 月,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开办,其宗旨为“采东西各国工艺 米 成法传授.限以时日,课程要求速成. 以期吾国女子人人能精工艺.俾得自 立于文明世界。”@1905年3月,史家 修创设上海女子蚕业学堂,“以扩充 女子职业”;是年.扬州吴迫民创设扬 州女子传习所。这些初期的女子职业 学校多以与家庭生活有关的琐事为 主设置学科或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 通过这些学科的设置和课程的开设. 蚕桑、缝纫、织造、刺绣等第一批近代 女子职业得以产生,同时也培养、造 就了近代第一批职业女性。此后,培 养女医生的女子医学堂开始出现。如1905年2月,李平书、张 竹君二人“因悯中国女界疾病之苦、生产之危。创立女子中西医 学院”。②这样.从事医务工作的职业女性也开始产生,而在女子 从事的医学职业中又以妇科和小儿科占多数。几乎在女医生职 业出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涉足教师职业。初始.一些 地方设立的女工师范传习所曾兼具女学堂教师培养之任务.但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况且作为清末教育制度中一个新生事物. 女工师范传习所设备缺乏,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也受到极大 限制。伴随着晚清的留日浪潮,一些思想比较活跃、激进的女子 也开始负笈东渡日本学习师范,尤其是速成师范,回国后从事 教师职业。当时,政论家普遍认为:“吾国欲立自强之基础.非遍 设女学不可:欲遍设女学,亦非于此时兼派女子速成师范及养 成女子教员不可。”‘瞅瑾在致吕碧城的信中也写道:“女子教育 需才甚急,我同胞能多一留学生,即他日多一师资”。④为适应中 国女子学习师范的需要,日本方面特为中国女留学生设立了师 范学堂(师范科)。如:1905年4月.东亚女学校设中国女子留学 速成师范科;5月,实践女学校设置了中国女子留学速成师范 科:1906年冬.成女学校也为中国女留学生设立了一年毕业的 速成师范科。不少留日女学生(不仅仅是学师范者)回国后也多 身体力行,办女学,做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国内女学对女教师的 需求。此后.由于女学堂数量的急剧增加,至1907年,全国女学 数已达436所,女生数为15676人。为了加强对女学的管理并 加速培养女教师,1907年3月,学部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 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教育终于被正式列入学制,这实 为两千年来之大变革。《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后,学部又要 求各省按照章程设立女子师范学堂。几年间,江西、云南、四川、 吉林等省都设立了女子师范学堂。至1910年,全国已有二十余 所。各地女子师范学堂的创设,对女子从事教师职业更是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晚清时期,女学的产生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女 性的社会地位.进而为女子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 能。一些思想进步的女子正是通过女子职监教育走上了谋取经 济独立的道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性。晚清进步的思 想家也开始提出他们较系统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进一步推动 了女子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代实业教育及其思潮的推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一些官僚掀起的以自强求富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05QN36) 万方数据 巨蛋星盈!!!:兰 I里些鍪堕皇型囝 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这 就是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和采用官办、官商合办、官督 商办三种管理形式的近代民用工业。与此同时,纯粹商办的民 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也开始出现。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虽然是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完全由封建政府控制.然而从投 资、产品、工人身份等方面分析判断,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 质。在甲午战争前,无论是洋务派的近代工业,还是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从创办到发展过程中都碰到一个共同的困难:没有熟 练的技术工人与初、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甲午战争前。外国在我国经营的近代工业雇佣工人3万余 人:清政府的近代军事工业雇佣工人9000—11000人,民用工业 雇佣工人3万余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雇佣工人3万左右。这 10万左右的雇佣工人基本来源于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破产的 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骓封建时代,农民 是没有受教育权的劳动阶级,手工业工人所具备的也只是父传 子继的一些手工经验。这两类人都既没有近代普通文化知识, 也没有在机器工厂工作的经验,更没有近代机器工业需要的专 门知识技能.显然无法胜任工作,除非他们经过一定的专门训 练。我国近代工厂中产品质量低劣、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事故 不断等问题,都与没有大工业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有关。近代 机器工业必不可少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同样极度 缺乏。当时普遍的做法是从国外聘雇洋匠、洋技师,但由此引起 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这引起了中国有识之土的思考。资产阶级 改良派乃至洋务派一些人都认识到培养本国人才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由此求助于新式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各行业专门人才 为目的的实业教育.成为共同的思路。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 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时指出:国家积弱是由于“分利”之人太多. 而女子“分利”是由于女子无职业,而女子无职业则又是因为女 子无学.无法从事职业,因此,必须兴办女学。这里的女学就是 女子职业学校。 女子职业教育实践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成熟 每一种职业教育思潮都对职业教育运动有或多或少、或大 或小的推动作用;反过来,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又刺激、催发了 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思潮的形成。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 产生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实践和运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教会 女子学校首倡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风.使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 趋成熟。 清末的实业学堂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而教会女 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先河。教会女子教育起 步之始即与女子职业教育相结合,突破了传统女子教育“贤妻 良母型培养目标的窠臼。最初的教会初等女学开展的职业培训 是培养女布道员。在1906年以前,基督教在华系统共培养出 543名女神学生.她们多担任教会学校的布道员或教员。中等以 上的教会学校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发展方向。首先 培养了一批女性师资。不少教会女学设有师范科,3所最负盛名 的教会女子中学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881)、上海中西女塾 (1892)、北京贝满女子中学(1895)等,都是早期的女教师摇篮。 圣玛利亚女校早期以纺织、缝纫、园艺、烹调为主,1908年增设 了琴科和师范科;成绩优异者可以单科毕业。1915年,福州建立 协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还出现了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 会体育师范学校。为培养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1894年美国传 教士在上海创立仁济医院附属仁济护士学校,⑥这是史料记载 的最早的女子专科学校,从此揭开了女性向医务职业领域进军 的序幕。不久,北京的协和女医校、广州的夏葛女医学堂等教会 女子医护学校相继开办,上海徐汇女中等学校也附设医科。当 时的女子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医科、师范、女红、家政类,为女 性架起了通往经济独立、获得职业的桥梁。从教会学校毕业的 学生一般都在教会系统任职,除任职女子教育、医院,还散布于 机关、商行等行业。⑦教会女学的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原则,培 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技巧,引导女性叩开职业之门,这对女性意 识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会女子学校的女子职业教育实践,促使近代女子职业教 育思想更趋成熟。教会女子职业教育的兴办方式、科类设置、课 程教材及教育方法与途径、毕业生出路等问题.成为教育家们 讨论的重要内容。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和妇女 解放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当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9. ②同① ③同① ④同① (9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7. (D司德敷.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1) (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⑦杨慧.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M】.现代教育科 学,2003,(3). 作者简介: 龙凤姣(1973一),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 员,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学在职硕士。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求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求职信息 耳口唧、 张健,女,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辽 宁沈阳生源,营养师,擅长写作、编辑、校 对,就业意向为东北地区的教师、管理岗位。 sophiachang@etang.com 陈光明,男,本科,自动化专业,河北石家庄生源,专长 为PLC、控制理论、电路维修,就业意向为京津冀、“珠三角” 地区的技术、管理、教师岗位。chenguangIIlin92008@163.com 倪期B,女,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天津生源,助理职业指 导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善于沟通,就业意向为京津冀地区 的管理、营销、教师岗位。ninab(1x@163.o咖 张坤金,男,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福建东山生源,专长 为图像处理、影视编辑,就业意向为福建、京津冀、西部地区的 技术、管理、营销岗位。redfire50@126.com 刘世坤,男,本科,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天津生源,专长 为美术、PLC, 就业意向为京津冀地区的教师、技术、管 理、营销岗位。lsl【-101@163.com 欧阳爱平,女,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江西鄱阳生源, 善于沟通,专长为计算机应用、写作,网络技术(国家三级), 就业意向为江西、“珠三角”地区的教师、管理岗位。 youerzIljjia@163.com 耿晖,女,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天津生源,助理职业 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网络技术(国家三级),善于沟通,就业 意向为京津冀地区的教师岗位。l【j】lia0325@126.咖 封亮亮,男,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河北怀来生 源。擅长编程,就业意向为教师、技术、营销、管理岗位。 fen出iangliang_2@163.com 万方数据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作者: 龙凤姣, 杜祥培, 高静萍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刊名: 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2007(2) 参考文献(7条) 1.杨慧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3(03) 2.司德敷 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1) 1987 3.刘桂林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1997 4.同 5.同 6.同 7.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98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yjyyj200702114.aspx
/
本文档为【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