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课前提问

2011-10-07 4页 doc 3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7701

暂无简介

举报
课前提问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 *​ 1.请你认真负责任地回答以下问题,答写在纸上: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 你认为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什么? *​ 请你用一个词分别概括教师与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语文的目标 *​ 2.语文性质为教学难点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 工具性 *​ 思想性 *​ 人文性 *​ 统一性 《赠汪伦》 教学步骤 *​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 第三步,进行自在选择学习。...
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 *​ 1.请你认真负责任地回答以下问题,答写在纸上: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 你认为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什么? *​ 请你用一个词分别概括教师与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语文的目标 *​ 2.语文性质为教学难点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 工具性 *​ 思想性 *​ 人文性 *​ 统一性 《赠汪伦》 教学步骤 *​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 第三步,进行自在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点评 *​  课堂的确热热闹闹,但学生上完一节语文课后,关于语文的知识、能力、素养的收获很少,学习课文成了联欢活动,或者说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且仅是“到此一游”而已。这样的语文课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虚化了语言文字的情境与涵泳,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工具性 *​ 要改革,首先就要认清语文的性质。1949叶圣陶的界定;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界定的:“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1986年的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1996年的高中语文试验大纲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以上说法可以看出,语文只是被看作一个工具,他始终处于一个附属地位,而缺乏独立的性质。 语文是什么 *​ 五四运动后,在白话文运动的旗帜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侧重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教文言文。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接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建议开始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李兆群《“语文”及语文课工具性探析》,1996年第12期《语文教学之友》) 思想性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思想性,忽视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    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中学),文学课突出文学性,汉语可偏重知识性;“大跃进时期”只提思想性,置语文知识、能力教育不顾;六十年代初期,又走向另一极端,只提工具性、知识性,不提思想性。 人文性 *​ 什么是人文性?《辞海》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统一性 *​ 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1986年大纲与1992年大纲同样指出:“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当前的观点浏览 *​ (1)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是它的附属属性。(2)语文由工具性和思想性组成的基础学科。(3)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基础性、思想性学科。(4)语文: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5)语文由多重性质综合体。工具性和思想性;知识性和技能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学;艺术性和科学性;螺旋性和直线形;综合性。 *​ (6)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相结合的学科。 *​ (7)语文学科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深刻的移情性和全面的基础性的学科。 案例剖析 *​ 讨论三位教师对“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三种讲法。 *​ 有一位教师大致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碰到一点困难就向后转了。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案例分析 *​ 有一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做‘使动词’。同是作饭的家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象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案例分析 *​ 另一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国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话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点评 *​ 张志公先生认为三位教师的修养都好,讲得都对;然而,又觉得第一二种情况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都不见得有多大的好处。从测验的结果看,也证实了他的看法。于是,他委婉地表示:第三种讲法可能好一些,话虽说得比较少,可是把知识、道理结合在一起了。接着,张志公先生论述了“语文是一个什么工具,怎样掌握它?”这一问题,又从理论概括上分析了三位教师讲法上质的差异性:第一种讲法着重于讲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而且发挥得有点过分,不注意语言这个物质外壳本身;第二种讲法,只注意了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忘掉了它所负载的思想内容。以上这两种讲法从不同的侧面忽略了语文这个工具的性质。第三种讲法之所以比较可取,正是由于其讲法大体上符合了语文这个工具的性质。 二、语文的目标 *​ 读\写\听\说 *​ 人文精神的培养: *​ 养成读书习惯 *​ 传承文化 *​ 信息处理能力 *​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书与思考 *​ 1.观览第一章。 *​ 2.思考:1.语文的性质。2.性质与目标的关系。 *​ 谢谢!
/
本文档为【课前提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