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2011-08-27 2页 pdf 89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9026

暂无简介

举报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年 2 月第 46 卷第 2 期 Chin J Nurs, February 2011, Vol 46, No.2 采血是常见的检查手段,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医生进行诊 断和治疗的依据。 随着医生对实验结果依赖性的增强,患者 的采血量也逐渐增多,易导致诊断性失血。 1992年,Gleason[1] 提出诊断性失血是指实验室检查、 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放射诊 疗引起的血液丢失。 诊断性失血对大多数普通住院患者没有 显著影响,但对ICU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2],可增加患者病死率 和医疗费用,并影响预后。 ...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年 2 月第 46 卷第 2 期 Chin J Nurs, February 2011, Vol 46, No.2 采血是常见的检查手段,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医生进行诊 断和治疗的依据。 随着医生对实验结果依赖性的增强,患者 的采血量也逐渐增多,易导致诊断性失血。 1992年,Gleason[1] 提出诊断性失血是指实验室检查、 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放射诊 疗引起的血液丢失。 诊断性失血对大多数普通住院患者没有 显著影响,但对ICU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2],可增加患者病死率 和医疗费用,并影响预后。 Tinmouth[3]认为,ICU患者病情严重 程度与每天采血次数、采血量相关,病情越严重需要的项 目和干预手段就越多,增加了诊断性失血量。 国内学者 [4-5]对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血液保护策略进 行了概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ICU患者诊断性 失血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照。 1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量 2005年,Shaffer[6]对43例机械通气时间>24h的ICU患者进 行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被采血(69±59)次,被 采血总量为57~1120ml,人均被采血量为(245±213)ml,日均 被采血量为(16±7)ml。 2006年,Chant等[7]对155例住院时间> 30d的ICU患者进行调查发现, 人均每天被采血量为 (13.3± 7.3)ml。 张永利等[8]研究显示,68例危重症患者平均每天被采 血(2.0±1.0)次,被采血量为(10.9±4.7)ml。 Vinagre等 [9]对225 名重症肿瘤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描述性、 前瞻性和观察性研 究发现,患者每天诊断性失血量为(55.5±32.2)ml,入院第1天 和第2天的失血量存在显著差异, 最大量诊断性失血出现在 患者复苏期、病情严重及进行血液透析时。 2 诊断性失血对ICU患者的影响 重症患者贫血主要由急性失血、 诊断性失血和红细胞生 成障碍引起[3],输血是快速纠正贫血的有效[4]。Thomas等[10] 研究显示,ICU患者贫血率为98%,输血率为40%,住院7d后输 血率增加到70%。 诊断性失血不仅与贫血和输血率的增加有 关,还可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舒适感[11-12]。 2.1 贫血对ICU患者的影响 当人体每日失血量>50ml时就可能出现贫血[5]。 ICU患者 往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贫血比例比一般患者高。 贫血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缺血性心脏病或心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一方面,贫血可降低血液黏滞度,使心排 血量、每搏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多,增加了心脏相关疾病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另一方面,贫血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及血 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的黏附作用,减弱止血功能 [5],此外,贫血 还导致RBC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对患者呼吸系统和代谢功 能产生不利影响[4]。 2.2 输血对ICU患者的影响 重症患者输血与疾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静脉采 血量、住院时间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并可以增加 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7,13]。 输血存在风险,其产生的感染性危 险主要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危险更常见, 包括发热、过敏、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 循环负荷等[14]。 鉴于高昂的输血费用、频发的输血错误、紧缺 的血源及人们对异体输血危险意识的增强,有学者[15]提倡采取 限制性输血策略,即对非急性大失血患者,当Hb<70g/L时给予 输血,目标值为70~90g/L。另有学者[16]提出,输血阈值应以生理 需求为主而不以经验为主,这一观点尚未应用于临床实践。 3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原因 3.1 静脉切开是重要原因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凝血功能 检查等,一般采血量为10ml,导致Hb每天减少0.07g/dL[17]。 生 化检查是最常见的查血项目, 失血量占静脉切开失血量的 38%[6,12]。患者住院期间平均每人要进行(22±18)次生化检查, 被采血量为(86±71)ml[6]。 虽然血培养试验平均只有4.5次,但 失血量占诊断性失血量的18.2%, 与血培养的需血量较大 (10ml)有关[6]。多数ICU患者有动、静脉置管,尽管置管可持续 监测血流动力学,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方便采血,但易造成 更多失血[4]。研究显示,有动脉置管者的采血频率是未置管者 的2倍,失血量是未置管者的3倍[4]。 3.2 实际采血量多于诊断需血量 对有动、静脉置管的患者,血标本往往通过导管获取。 为 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每次采血时都会丢弃一定 量的初始血样以清洁导管。 丢弃量一般为导管无效腔容积的 2倍, 也因采血者操作习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大约为2~ 10ml,相当于危重患者检验失血量的37%[4],是极为严重的诊 断性失血现象。 另外,有些医生为追求医疗效益,盲目、机械 地开具多项无用的检查项目[5]。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医护人员 血液储存知识欠缺,对意外采取的过量血液不知道如何正确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2.038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 院研究生班(丛丽),综合ICU(黄海燕),护理部(喻姣花) 通信作者:喻姣花,Email:yujiaohua2008@yahoo.com.cn 丛丽:女,本科,学生,Email:chongzi19841210@163.com 2010-7-23收稿 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丛丽 黄海燕 喻姣花 【关键词】 诊断性失血; 重症监护 【Key words】 Diagnostic Blood Loss; Intensive Care 197· ·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年 2 月第 46 卷第 2 期 Chin J Nurs, February 2011, Vol 46, No.2 保存备用。 采血者不能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延长采血后的压迫 时间,导致皮下出血。 采血者、送血者、检验者等没有严格按 照相关进行操作,也会导致血液污染和浪费。 4 对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保护措施 4.1 提倡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减少静脉切开失血 诊断性试验和监测技术的改进可减少静脉切开失血量。 临床中尽可能采用无创监测技术替代有创诊断性采血,如使用 持续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而不是采用动脉血气分析[6];将 测量气管插管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用于辅助脉搏氧饱和度 监测,可大大减少静脉切开采血次数[18]。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阻 抗法测血排量等技术的成熟也减少了肺动脉导管的应用 [19]。 对尚未开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 应关注静脉切开后 的实际失血量,及时移除非必要性的置管。 同时,还应在医疗 护理记录单的关键地方记录静脉切开的失血总量[6]。 4.2 应用密闭型采血系统,减少丢弃血量 保留动、 静脉导管采血时欲丢弃的血液是非常必要的。 新的密闭型采血系统不仅有助于减少输血要求,还能降低导 管细菌感染和血液感染的风险[3,18]。 一种是在动、静脉导管中 安装密闭式带有储血器的采血系统,将欲丢弃、未被污染的 血液储存起来,待采血结束后回输患者体内 [3];另一种是血液 流经导管进行标本测试后直接返回患者体内,能够极大降低 失血量 [18]。需要注意的是,回输欲丢弃的血液时,应以<1ml/s 的速度推注,避免产生逆行性动脉栓塞[4]。大多数危重症医学 研究者 [20]认为,密闭型采血系统能够预防贫血,但由于该设 备在影响输血需求方面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临床很 少应用。 4.3 小容量采血和微量分析技术 在保证获得有效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标本 量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采血试管和微量标本检查设备可有效 减少诊断性失血量[10]。 微量标本检查设备是一种便携式检验 仪器,不仅可以在床旁或接近床旁进行,缩短周转时间,而且 仅用很少量的血液(通常<0.5ml,有的甚至仅需微升)就可以 进行准确检验,极大减少了静脉切开失血量 [3,18]。 微量检查 技术(POC)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分析范围的扩大也显著减 小了重复采血几率 [5],虽然临床还存在争议,但POC正在普 遍应用 [5],最常见的是血糖监测。 4.4 制订患者血液保护制度,规范采血及相关操作 临床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复采血的弊端,改变血液检 查的态度,依据患者病情评估采血次数和采血量,减少非必 要性采血。 美国部分医院已建立了计算机决策支持反馈系 统,跟踪医生开具的采血项目,进行公开比较,获得较好成 效 [5]。 另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检 查项目的必要性提出了挑战。 医护人员进行具体操作时还应 注意以下几点:①禁止抽取过多血液以备额外检查;②至少 每天评估患者常规检查或复查的必要性 [6];③同时开好采血 单,以便一个样本可用于多种检查;④向检验科咨询血样储 存知识;⑤延长对凝血功能障碍者采血后的压迫时间;⑥采 集、运送和检测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避免由于标签粘 贴不当、质量差或污染等原因丢弃标本。 综上所述,诊断性失血对ICU患者的危害极为严重,应大 力推广无创、微创监测技术及血液保护制度,以减少诊断性 失血,改善患者预后。 另外,目前主要依据标本所需采血量和 使用试管数计算诊断性失血量,无法统计未用于实验室检查 的被丢弃的血量,导致统计量低于实际失血量。 参 考 文 献 [1] Gleason E,Grossman S,Campbell C. Minimizing diagnostic blood los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Am J Crit Care,1992,1(1):85-90. [2] Wisser D,van Ackern K,Knoll E,et al. Blood loss from laboratory tests[J]. Clin Chem,2003,49(10):1651-1655. [3] Tinmouth AT,Mclntyre LA,Fowler RA. Bloo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need fo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 tients[J]. CMAJ,2008,178(1):49-57. [4] 封秀琴,朱祎容,梁皎,等.ICU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及其血液保护的研究 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35-1137. [5] 姜东辉,万献尧.实验室检验失血与医源性贫血—ICU的潜在危机[J].医 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6):50-52. [6] Shaffer C. Diagnostic blood los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 Heart Lung,2007,36(3):217-222. [7] Chant C,Wilson G,Friedrich JO. Anemia,transfusion,and phlebotomy practic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ICU length of stat:a cohort study[J]. Crit Care,2006,10(5):R140. [8] 张永利,王勇,万献尧.危重症患者与采血相关的失血量调查[J].中国呼 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5):391-392. [9] Vinagre GR,Cornejo BC,Murillo PA,et al. Diagnostic blood losses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J]. Enferm Intensiva,2010,21(3):120-125. [10] Thomas J,Jensen L,Nahirniak S,et al. Anemia and blood transfusion practices in the critically ill:A prospective cohort review [J]. Heart Lung,2010,39(3):217-225. [11] Napolitano LM. Scope of the problem:epidemiology of anemia and use of blood transfusions in critical care[J]. Crit Care,2004,8(Suppl 2):S1-S8. [12] Pabla L,Watkins E,Doughty HA. A study of blood loss from phlebotomy in renal medical inpatients[J]. Transfus Med,2009,19(6):309-314. [13] Tinmouth A,Fergusson D,Yee IC,et al.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red cell storage in the critically ill[J]. Transfusion,2006,46(11):2014-2027. [14] Kleinman S,Chan P,Robillard P. Risks associated with transfusion of cellular blood components in Canada [J]. Transfus Med Rev,2003,17 (2):120-162. [15] DeBellis RJ. Anemia in critical care patients:Incidence,etiology,im- pact,management,and use of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 [J].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64(3 Suppl 2):S14-S21. [16] Corwin HL. Anemia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 tient:role of erythropoietin[J]. Crit Care,2004,8(Suppl 2):S42-S44. [17] Thavendiranathan P, Bagai A,Ebidia A,et al. Do blood tests cause ane- m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effect of diagnostic phlebotomy on hemoglobin and hamatocrit levels [J]. J Gen Intern Med,2005,20(6): 520-524. [18] Thomas CM. Conservation offers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transfusion[J]. Crit Care,2008,3(2):24-33. [19] Barie PS. Phlebo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trategies for blood conservation[J]. Crit Care,2004,8(Suppl 2):S34-S36. [20] Mukhopashyay A,Yip HS,Prabhuswamy D,et al. The use of a blood conservation device to reduc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a before and after study[J]. Crit Care,2010,14(1):R7. (本文编辑 张婷婷 谢 贞) 198· ·
/
本文档为【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