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2011-08-25 5页 pdf 391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9260

暂无简介

举报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画.Sci.Bull2007,13(4):37—39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冉雪松1 王振华2 潘康成2 (1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动物防疫站,内蒙古赤峰024024; 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丁酸茵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功能以及培养条件和发酵生产工艺。 关键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07)04—37—03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画.Sci.Bull2007,13(4):37—39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冉雪松1 王振华2 潘康成2 (1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动物防疫站,内蒙古赤峰024024; 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丁酸茵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功能以及培养条件和发酵生产工艺。 关键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07)04—37—03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utyricum)即丁酸菌, 又名酪酸菌,宫入歧菌⋯。主要存在于奶酪、天然酸奶、人 与动物的肠道与粪便中、某些树叶、土壤等自然环境中,一 般在10%一20%的健康人群中能分离到B1。由于丁酸菌 具有特殊的微生态学特性,日趋受到医学、兽医学、饲料工 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微生 态学、功能与应用等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丁酸菌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 1.1形态特征丁酸菌是一种直或弯曲的革兰氏阳性厌 氧内生芽孢杆菌,后期培养物可变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 体灰白色,呈煎蛋样,中间隆起旧1,卵圆,单个或成对,短 链,偶见长丝状菌体,周生鞭毛,具有运动性。菌体中常有 圆形或卵圆形的巨大芽孢,无孢子外壁和附属丝,形成芽 孢后一端膨大呈鼓锤状,或中部膨大呈梭状或纺锤状。41。 1.2生化特性丁酸菌不水解酪蛋白和明胶,但能使牛 奶变酸、凝固、产气;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胺、氨、吲哚、硫 化氢等物质;丁酸菌体内存在着脱氢酶、氢化酶、糖苷酶、 内酰胺酶等酶系,能分解高聚糖(如淀粉、纤维素);寡聚 糖(如低聚半乳糖、木聚糖);麦芽糖、甘油、葡萄糖、果糖、 乳糖、木糖、核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等;丁酸菌不能利用为 毛醇和山梨醇;发酵产物主要有丁酸、乙酸、甲酸、丁醇、乙 醇、氢气、二氧化碳、l,3一丙二醇;DNA的G+C含量为27 —28克分子%∞’61;另人粪便中分离的丁酸菌株一拜氏梭 菌杂交菌株还含有转粘质酶(transliminase),其能降解肠 道内的果胶酸为中间产物寡聚半乳糖(OA)和4,5一不饱 和半乳糖醛酸(DA),OA最终分解成挥发性的短链脂肪 酸——乙酸、少量丁酸和甲酸,DA则完全分解为乙酸和甲 r,1 酸‘51。 2丁酸菌的微生态学特性 2.1微生态学效应(1)丁酸菌被服食后在胃液(pH=1 —2)中复活并迅速发育,而后在大肠、盲肠黏膜面增生, 但不会从肠壁吸收入血进入其它器官,最后随肠内物质一 起排出‘“3。 (2)丁酸菌对人畜无毒无害,可抑制肠道内的有害 菌,促进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的发育和 作者简介:冉雪松,内蒙古人,兽医师。 收稿日期:2007一01—10 37 增殖,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 菌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弯曲杆菌、绿 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的定植和侵 人,纠正肠道菌群失调。1“。 (3)丁酸菌具有淀粉糖化作用,在肠道内能产生多种 维生素和酶类,例如维生素B族(V。、V舵、叶酸、烟酸)、维 生素K及淀粉酶,这些物质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提供营养 物质,促进动物生长¨⋯,用于人体有益于正常的生理代 谢,尤其对儿童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4)丁酸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丁酸,其是肠上皮组织 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 (5)丁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功能显著,并能与多种抗 生素配伍使用,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与抗生素 并用时不会影响其生物作用,并能大幅度降低伪膜性肠炎 的发病率¨⋯。 (6)丁酸菌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在体内不受胃酸、消 化酶、胆汁酸等影响,并抑制其它有害物质(胺、氨、吲哚、 硫化氢)的产生。另丁酸菌本身也不分解蛋白质产生胺、 氨、吲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2.2药物敏感性丁酸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可与某些 抗生素同时使用,不干扰其它细菌感染的治疗㈣o。其对 头孢立新、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 多黏菌素E、沙交霉素、红霉素、洁霉素、环丙沙星中介、阿 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硝唑、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和哔派酸均不敏感,只对新生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 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少 数几种抗生素敏感M’”J。因此,丁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 临床上可与某些抗生素联合应用,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 素给动物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3抵抗力丁酸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芽孢杆菌,微生态 制剂中活菌以芽孢形式存在,与其它非芽孢类益生菌相 比,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耐热性:丁酸菌经80℃30min;90。C10min;1000C 5min处理后存活率达95%以上旧。。 (2)抗酸性:丁酸菌能在胃液(pH=1—2)中生存,不 万方数据 38 被胃液、胆汁酸、消化液等杀灭。在pH=1.0—5.0时仍能 存活,pH=4.0—9.8适合其发育生长,在pH=3.0的培养 条件下存活率达90%以上,说明丁酸菌具有抗酸性,能顺 利通过胃部到达肠道有效部位发挥作用。 (3)耐干燥:丁酸菌固体活菌制剂在室温、干燥情况 下保存3年以上,未见活菌显著减少。 3丁酸菌的生物功能及应用 丁酸菌制剂是目前国内微生态领域开发的又一新产 品,由于丁酸菌本身的微生态学特性决定其是集乳酸菌和 芽胞杆菌优点于一身的活菌制剂,在临床和实际应用方面 有其独到之处。随着丁酸菌新生物制品四类新药的研制 成功,丁酸菌的一些生物特性和药理作用,受到国内研究 者的普遍关注。 3.1 丁酸菌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丁酸菌制剂同双歧杆 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其它微生态制剂一样,可用以 治疗肠道感染和肠功能异常,是调节人和动物肠道微生态 平衡的有益菌,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能与肠道内有益 菌共生并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和发育,特别是它能产生促双 歧杆菌发育的因子¨⋯。株晓慧等Ⅲ1将丁酸菌分别与双歧 杆菌、乳酸菌、粪杆菌进行体外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双歧杆 菌、乳酸菌、粪杆菌活菌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4.00%、 42.57%、6.76%。赵熙等¨引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受试试 验,对丁酸菌活菌制剂——泰平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结果发现受试对象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增加,与 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乳酸菌数量增加,差异显著。另丁 酸菌酪可增加肠内酪酸、醋酸等短链脂肪酸生成量,可促 进排便,抑制肠道内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氏菌、变形 杆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 门氏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有害和腐败菌的生长繁 殖¨⋯,陆俭等Ⅲ一试验发现丁酸菌对霍乱弧菌具有拮抗作 用。丁酸菌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双重作用纠正 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减少肠道疾病的 产生,临床试验本菌剂对腹泻、肠应激综合征、腹部症 状的有效率可达80%以上,对便秘、便稀、胃肠炎的疗效 也有60%一75%,是一良好的整肠微生态药物。 3.2促进生长功能丁酸菌体内存在着蛋白酶I和蛋白 酶Ⅱ及脂肪酶,其能促进动物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 收,丁酸菌还具有氨基酸载体的作用,能转运所有的氨基 酸,但不分解,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动物生长。用蛋白 酶、脂肪酶、糖化酶、乳酸菌、丁酸菌为有效成分制成特效 鱼用饲料添加剂,以0.5%和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饲 喂8周后,饲料效率比无添加剂组高80%和70%,增重率 高120%和115%,并且摄食早,体表黏液分泌多,体色新 鲜,肉质有适量脂肪,味感改善,疾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粪 臭减少且呈类状固体易清除”。。李恕等嵋¨将酪酸菌制剂 用于水产类,结果鱼及特种水产类日增重率提高大约 15%一40%,杂食性鱼类可提高22%以上。用3株乳酸 菌、2株芽孢菌、2株酵母菌、1株光合菌、1株酪酸菌,以麸 皮为主要原料,多菌混合厌氧固态发酵生产出新型微生物 饲料添加剂。后经过养殖试验表明:2%添加量组比对照 组提高日增重8%,提高饲料利用率10%,降低粪便NH, 的含量61%m1。 3.3 生物催化剂 丁酸菌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有 效的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有效 地催化饲料中养分的分解,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饲 料的营养价值。丁酸菌同其它需氧芽孢杆菌一样在消化 道内复活发育的过程中产生活性很强的胞外酶一蛋白 酶、脂肪酶、淀粉酶、糖苷酶等多种酶类,同时还产生降解 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一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聚糖 酶,这些活性酶直接作用于动物消化道的“酶池”,降解 饲料中相应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率, 从而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料肉比;间接作用 是这些活性酶刺激机体本身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动物的 生产性能,因而丁酸菌微生态制剂又被称之为抗营养因 子克星。 3.4免疫调节功能丁酸菌能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免疫 功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况。给鸡饲喂含丁酸菌菌体的饲 料后,测其血清中NDHI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显示:摄食 一周后ND—HI的效价迅速上升。傅思武¨钊用酪酸菌一 婴儿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小鼠进行试验,结果30d后 测定发现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加,说明该制剂具有一定 的免疫调节功能。用2.7×10cfu弧菌感染109重虹鳟鱼, 同时饲喂酪酸菌和白蛋白的试验发现:酪酸菌处理的鱼 肾、肝脏、血液中弧菌数目均少于对照。2.7×10efu(菌落 形成单位)的弧菌感染,109重虹鳟鱼饲喂酪酸菌和白蛋 白的死亡率分别为10%和78%;而2.7×10efu的弧菌 组,死亡率则分别为73%和93%。酪酸菌处理的。肾噬菌 细胞的活力也较高,表明了饲喂酪酸菌提高了虹鳟鱼对弧 菌感染的免疫力‘2⋯。 3.5提供营养元素丁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葡萄 糖、麦芽糖等6种糖,及维生素E。这些物质直接为动物 提供营养元素,维生素E能强化血管,增强抗病性,激活细 胞,对机体非常重要。以丁酸菌为主要成分制成V。吸收 促进剂对乳用仔牛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血清中V。含量呈 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用幼鸡试验也得出相似的 结果‘“。 4丁酸茵的培养条件及发酵生产工艺 4.1培养基根据丁酸菌的生长条件要求,王刚’7。,匡 群M1就营养成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进行 了多重比较分析试验,确定最佳配比比例:营养成分以胰 蛋白胨最佳,其次分别为酪蛋白胨、牛肉蛋白胨、大豆蛋白 胨、蛋白胨;碳源以葡萄糖用量在1.0%一1.5%水平上菌 体生长较好,菌数较高;碳源和氮源的组成及配比对菌数 有明显的影响,在胰蛋白胨、葡萄糖、酵母膏、牛肉浸膏的 E交叉实验中胰蛋白胨(1.0%)、葡萄糖(1.0%)、酵母膏 (0.5%)、牛肉浸膏(0.3%)按此配比时菌体浓度和芽孢 万方数据 转化率最高;由试验得出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配比对菌体 浓度的影响不大,而对芽孢形成及转化率有密切的关系, 试验得出当无机盐与微量元素按NaCl0.21%、 (NH4)2S040.1%、K2HP040.4%、MgS04·7H200.05%、 MnS04·H200.02%、NaHCO,0.1%、CaC030.1%的最佳 配比时芽孢转化率最大。 4.2培养条件对氧的敏感性:丁酸菌为严格的厌氧菌, 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生长良好,运用封石蜡凡士林和 焦性没食子酸法厌氧培养长势很好归o。 酸碱度:pH=7为最佳培养酸碱值,并且用磷酸缓冲 液调节最佳∽o。 温度:丁酸菌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2—40Qc,但在36cc, 37℃,38℃时培养菌数较高,36℃时芽孢转化率最高。 培养时间:培养时间是影响菌落浓度及芽孢成熟率的 重要因素,培养时间过短菌数尚可,但芽孢转化率及成熟 率低;时间过长芽孢转化率和成熟率并无明显提高,反而 出现菌体老化,菌数下降,实验结果表明36h为最佳培养 时间。 接种量:10%为丁酸菌的最佳接种量,接种量大小对 菌体浓度及芽孢转化率有一定的影响,接种量过大则会带 入较多的种子培养期的代谢物,并使菌体前期生长过快, 而使最终菌数下降;接种量过少会使菌体增殖缓慢,延长 培养时间¨o。 加热: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优选及复壮采用热处理 的方法不仅能激活芽孢,使其尽快萌发,而且还有利于防 止菌体污染¨⋯。 4.3丁酸菌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生产工艺 丁酸菌微生态 制剂生产工艺是在国内最近几年才进行研究,目前发酵培 养液活菌可以达到1.9×109cfu/mL,芽孢转化率达到 95%。生产成本较为低廉,生产工艺基本如下: 培养基原料-溶解一灭菌 保护剂 l tDH入 菌种一活化一接种一发酵控制一发酵液一干燥-.DH填充米斗..制粒一质检一成品 若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则在干燥后,质检包装即可 使用。 5前景展望 微生物添加剂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发的新产 品,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又名益生素、促生素、促菌素、活菌 素,是一类活体微生物制剂。其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添加 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通过调整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之间 的优势关系,代谢产生的多种酶、维生素、抗菌素、氨基酸 等物质,从而达到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动 物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乳酸菌、双歧 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但关于丁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 对动物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国内报道较少,实践证 明丁酸菌微生态制剂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提高饲料资 源利用水平,显著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进一步 的研究将促进整个畜牧业向绿色无污染方向发展,具有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前景。 39 参考文献 [1]FUJITAI,MAEDAA,TAKASHIK.StudiesOntheanti.diarrhealac- tivityOfCtostridiumbutyricumMiyairiII588[J].JpnPharmacolT— her,1986,14:6073—6080 [2]BENNOY,SAWAK,MITSUOKAT.Theintestinalmicmfloraofin— fants:compositionoffecalflorainbreastfedandbottlefedinfants[J]. Microbiollmmunol,1984,28:975—986 [3]赵建新,张瀛,田丰伟.丁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j].无锡轻 工大学学报,2002,21(6):597—601 [4]BUCHANANRE,GIBBONSNE.eta1.bergey§MaunalofDetermin- ativeBactoriology.EighthEdition,1984 [5]扬桂苹.丁酸菌的生物功能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 10(5):306—310 [6]庄志发,贺连智,冯紫慧.简述微生态活菌(酪酸菌)制剂的研 究应用[J].山东食品发酵,1999,1:32—35 [7]王刚.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2, 5:8—13 [8]匡群,孙梅,施大林.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J]. 饲料工业,2005,26(10):36—39 [9]施曼玲.丁酸菌培养条件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 8(4):38—40 [10]俞大绂,李季伦.微生物学[M].科学出版社,1995,81—83 [11]孙吉萍,王树山.微生态制剂“宫人菌”治疗d-、JI,感染性腹泻的 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4):18—19 [12]KUROIWAT,IWANAGAM,KOBARIK,Preventieeffectofclos一 ,tridiumbutyrieum M588againsttheproliferationofclostridiumdiffi— cileduringantimicrobialtherapy[J].JJanInfD。1990,64:1425— 1432 [13]TomotarMistuokaPh.D.Clostridiumbutyricam.AProfileofintesti— halbacteria『M].YaI【uhHonshaCo,Ltd,1990,126—129 [14]TAGUCHIN,ABEF,MIKAMIY.Preventiveofexperimentalanti— biotic—associateddiarrheabyClostridiumbutyricum[J].JanJBact. er,1998,43:829—835 [15]赵锦文,沈翠芬.米雅BM对10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试验[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697 [16]乐军,胡宏.双歧杆菌细胞壁完整肽聚糖的分离和纯化[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5):lO—13 [17]株晓慧,唐宝英,刘佳.酪酸菌制剂活菌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2):108—109 [18]赵熙,冉陆,杨宝兰等.丁酸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 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6):332—338 [19]张树波,崔云珑,吴顺娥等.酪酸梭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 国新药杂志,2002,ll(4):322—324 [20]陆俭,张雪平,孟筱琦等.酪酸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 菌的拮抗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38—341 [21]李恕,丛宁.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酪酸菌复合酶[J].渔业致 富指南,1998,21:23—24 [22]黄俊,韩铭海,陈小娥等.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 效果研究[J].饲料工业,2003,24(12):40—43. [23]SakaiM,YoshidaT,AtsutaS,eta1.Enhancementofresistanceto vibriosisinrainbowtrout,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byOral administrationofClostridiumbutgumbacterin[J].JournalofFish DiseaSeS,1995,18:2,187—190(责编:魏凤) 万方数据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 冉雪松, 王振华, 潘康成 作者单位: 冉雪松(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动物防疫站,内蒙古,赤峰,024024), 王振华,潘康成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刊名: 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2007,13(4)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23条) 1.FUJITA I.MAEDA A.TAKASHIK Studies on the anti.diarrheal activit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Ⅱ 588 1986 2.BENNO Y.SAWA K.MITSUOKA T The intestinal micmflora of infants:composition of fecal flora in breast fed and bottlefed infants 1984 3.赵建新.张瀛.田丰伟 丁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2(06) 4.BUCHANANRE.GIBBONSNE bergey's Maunal of Determ inative Bactoriology 1984 5.扬桂苹 丁酸菌的生物功能研究 1998(05) 6.庄志发.贺连智.冯紫慧 简述微生态活菌(酪酸菌)制剂的研究应用 1999 7.王刚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饲料研究 2002(05) 8.匡群.孙梅.施大林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饲料工业 2005(10) 9.施曼玲 丁酸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2001(04) 10.俞大绂.李季伦 微生物学 1995 11.孙吉萍.王树山 微生态制剂"宫入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12.KUROIWA T.IWANAGA M.KOBARI K Preventie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M588 against the prolifer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dur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 1990 13.Tomotar Mistuoka Clostridium butyricum A Profile of intestinal bacteria 1990 14.TAGUCHI N.ABE F.MIKAMI Y Preventive of experimental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1998 15.赵锦文.沈翠芬 米雅BM对10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11) 16.乐军.胡宏 双歧杆菌细胞壁完整肽聚糖的分离和纯化 1997(05) 17.株晓慧.唐宝英.刘佳 酪酸菌制剂活菌检测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02) 18.赵熙.冉陆.杨宝兰 丁酸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06) 19.张树波.崔云珑.吴顺娥 酪酸梭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2(04) 20.陆俭.张雪平.孟筱琦 酪酸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拮抗试验[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0(05) 21.李恕.丛宁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酪酸菌复合酶 1998 22.黄俊.韩铭海.陈小娥 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效果研究[期刊论文]-饲料工业 2003(12) 23.Sakai M.Yoshida T.Atsuta S Enhancement of resistance to vibriosis in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stridium but gum bacterin 1995(02) 相似文献(1条) 1.会议论文 王振华.潘康成 丁酸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2004 丁酸菌即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特性,在临床医学和畜牧业方面广泛被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微生态 制剂.本文对丁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态学效应、微生态制剂在医学和畜牧业方面的应用、生产工艺等几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系统的分析论述. 引证文献(2条) 1.刘来亭.田鹏飞.杜灵广.张勇 酪酸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死淘率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9(7) 2.金华.赵建新.陈卫.杭锋.王婉卿 不同金属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菌体及芽孢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工业 科技 2009(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nxtb200704017.aspx 授权使用:广东省农科院(gdsnky),授权号:7394d0dc-fd23-4959-8071-9e1e00ddff65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9日
/
本文档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