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苏联16大军区

苏联16大军区

2011-08-20 11页 pdf 124KB 3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1611

暂无简介

举报
苏联16大军区 1 中亚军区 1918 年, 苏联红军东方面军分编组建土耳其斯坦方面军, 司令是红军名将伏龙芝。 1926 年 6 月 4 日更名为中亚军区 ,辖区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塔吉 克 。 1940 年 8 月辖区扩大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5 年 7 月 9 日分为土耳其斯坦军区和草原军区。 1969 年 6 月 24 日针对中国重建。辖区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三国,司令 部驻阿拉木图。 1980 年中苏对峙时期, 该...
苏联16大军区
1 中亚军区 1918 年, 苏联红军东方面军分编组建土耳其斯坦方面军, 司令是红军名将伏龙芝。 1926 年 6 月 4 日更名为中亚军区 ,辖区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塔吉 克 。 1940 年 8 月辖区扩大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5 年 7 月 9 日分为土耳其斯坦军区和草原军区。 1969 年 6 月 24 日针对中国重建。辖区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三国,司令 部驻阿拉木图。 1980 年中苏对峙时期, 该军区拥有 1 个坦克师,5 个摩步师, 面对中国乌鲁木齐军区 下属的北疆军区。 1989 年 6 月 1 日, 中亚军区被解散并入土耳其斯坦军区。 乌拉尔军区 1918 年 5 月 4 日根据列宁签署的法令建立。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该军区被取消。 1935 年重新组建该军区。辖区包括科米和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基洛夫、库尔 干、彼尔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州,司令部驻叶卡捷琳堡(原斯维 尔德洛夫斯克)。 1990 年与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合并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1992 年 7 月根据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 又恢复乌拉尔军区的建制。2001 年 9 月 1 日再次与伏尔 加河沿岸军区合并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 乌拉尔军区在国内战争年代是支援远东作战的主要后勤和训练基地。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它对抗击德军侵略的苏军起着同样的作用。第 153 乌拉尔步兵师,因在 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英勇善战而于 1941 年 9 月 18 日被授予近卫军称号,改为近 卫第 3 步兵师,第 30 乌拉尔志愿坦克军后来成为近卫第 10 乌拉尔-利沃夫志愿坦 克军,现在为莫斯科军区近卫第 10 乌拉尔-利沃夫志愿坦克师。 战后该军区最著名的司令是遭到斯大林贬职的苏联元帅朱可夫(1948—1953)。 2 1960 年五一节时,乌拉尔军区的部队因击落由加利.鲍威斯驾驶的美国 U—2 飞机 (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黑鸟事件)而载入史册。 伏尔加河沿岸军区 1918 年 5 月 4 日该军区组建,司令部驻古比雪夫(现萨马拉)。最初辖区包括奔萨、 辛比尔斯克、萨拉托夫、萨马拉、阿斯特拉罕和乌拉尔,以后有多次改变。该军区 位于乌拉尔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之间,是支援作战的主要后勤和训练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军区组建了苏军第 21 集团军、以及大量分队,补充了苏 德战场,还在辖区内组建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的第一批部队。1945 年底,近卫 第 3 集团军从德国返回,其领率机关改编为新的伏尔加军区领率机关。 该军区 1990 年曾与乌拉尔军区合并,1992 年 7 月又重新划出。2001 年 9 月 1 日再 次与乌拉尔军区合并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司令部位于叶卡捷琳堡(原乌 拉尔军区所在地)。 新的军区继承了历史上原苏联乌拉尔军区、伏尔加军区以及原俄罗斯喀山军区的传 统和荣誉(喀山军区最早组建于 1864 年 8 月 6 日)。 1992 年两军区接收了从德国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撤回的大批部队(包括从德国 撤回的近卫第 2 坦克集团军)。这些部队许多随后被解散,其中的大部分于上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部分在 2004-2005 解散。 列宁格勒军区 其历史可追溯至 1864 年 8 月组建的沙皇俄国圣彼得堡军区(该军区部队曾参加 1877 年至 1878 年俄土战争和 1904 年至 1905 年的日俄战争,1908 年 8 月 24 日改 称彼得格勒军区)。 3 十月革命后,红军于 1918 年 3 月 20 日组建彼得格勒军区,1924 年 2 月日改称列 宁格勒军区。 1940 年 1 月其领率机关改编为西北方面军领率机关,指挥第 7、第 13 集团军参加 苏芬战争。三个半月后,西北方面军被解散,其领率机关重新改为列宁格勒军区领 率机关。 1941 年 6 月 22 日卫国战争爆发,列宁格勒军区辖第 14、第 7 和第 23 集团军,共 21 个师又 1 个旅,掩护苏芬国境的雷巴奇半岛至芬兰湾一线。6 月 24 日,军区奉 命被改编为北方方面军。 1941 年 8 月 23 日,被分编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 方面军。 1945 年 7 月 9 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又改编为列宁格勒军区。1968 年 2 月 22 日,在 苏联红军成立 50 周年之际被授予列宁勋章。 列宁格勒军区现辖区包括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沃洛格 达、列宁格勒、摩尔曼斯克州、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州,圣彼得堡和涅涅茨自治 区。 2010 年,俄罗斯将莫斯科、列宁格勒、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西伯 利亚以及远东六大军区改编为四大军区,并与此相适应地设立四大联合战略司令 部。 莫斯科与列宁格勒军区将合并为西部军区,下辖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北高加索军区、黑海舰队合并为南方军区; 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将与西伯利亚军区部分部队合并为中央军区; 东方军区将由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部分部队以及太平洋舰队组成。 4 俄军由此完善了指挥结构,将原先的 11 级指挥体系精简为联合战略司令部、作战 指挥部和旅的三级指挥体系。 北高加索军区 北高加索军区组建于 1918 年 5 月 4 日,司令部设在罗斯托夫。1919 年 11 月在该 军区组建了著名的第 1 骑兵集团军(主要领导为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布琼尼) 。 卫国战争爆发后,该军区随即组建了第 19 集团军(司令为后来著名苏军元帅科涅夫) 参战。随着战事的进展,该军区成为前线战区。1941 年 11 月德军在罗斯托夫附近 的战斗中遭受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成为苏德战争的重要转折点。高加索战役结 束后,北高加索方面军和第 56 集团军领率机关于 1943 年 11 月 20 日解散,组建独 立滨海集团军。 战后,1945 年 7 月 9 日至 1946 年被分为三个军区:顿河军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 军区和库班军区。由于顿河军区司令部驻罗斯托夫,所以被认为是继承了传统的北 高加索军区历史。 1968 年该军区被授予红旗勋章。 该军区辖区包括阿迪格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 卡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卡拉恰伊- Cherkess 共和国,北奥塞梯 -阿兰尼 亚,车臣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边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阿斯特拉罕、伏尔加 格勒、罗斯托夫州。军区司令部在顿河畔罗斯托夫。主要任务是确保俄罗斯联邦南 部边界的安全。90 年代参加了南奥塞梯冲突,是第一、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俄军主 力。有 26 名官兵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 43 人在第二次车臣战 争中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 2008 年 8 月,该军区参加了俄罗斯-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的冲突。 5 后贝加尔军区 成立于 1935 年 5 月 17 日,司令部驻赤塔,辖区包括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雅 库特州。1939 年其部队参加苏日哈勒欣河战役。 1941 年 9 月 15 日改编为后贝加尔方面军,1945 年 8 月参加远东战役,1945 年 10 月重新改为后贝加尔军区。 1998 年 12 月 1 日被并入西伯利亚军区并改建为新的西伯利亚军区领率机关。 喀尔巴阡军区 1946 年 5 月 6 日由喀尔巴阡军区(1945 年 7 月由乌克兰第 4 方面军领率机关改 编)和利沃夫军区(1944 年 5 月组建)合并组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辖区包括 乌克兰共和国沃伦、罗夫诺、日托米尔、文尼察、赫梅利尼茨基、捷尔诺波尔、利 沃夫、切尔诺夫策、伊万诺一弗兰克夫斯克和外喀尔巴阡州。 苏联解体后,1991 年被解散,其部队成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一部分。 土耳其斯坦军区 最早于帝俄时代 1874 年成立。 十月革命后,1918 年由东方面军分编组建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司令员伏龙芝), 1926 年 6 月 4 日更名为中亚军区 ,辖区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塔吉 克 。 1940 年 8 月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 1941 年 6 月 22 日, 中亚军区下辖第 4 骑兵军,第 27 机械化军、第 58 步兵军和独 立第 238 波兰步兵师,以及空军部队和地方部队。 6 1945 年 7 月 9 日中亚军区分为土耳其斯坦军区和草原军区。其领率机关分别由突 击第 1、第 4 集团军领率机关组建。 1979 年该军区部队作为主力参加入侵阿富汗。 20 世纪 80 年代与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军区构成苏军南方战区。驻有第 40 集团军 (阿富汗,1989 年 2 月撤离)、第 36 军、近卫第 1 05 空降师(费尔干纳)和 8 个 摩托化步兵师。以及空军第 49 集团军、防空军第 12 集团军。 1989 年 6 月 1 日, 中亚军区(1969 年重建,司令部设在阿拉木图)被解散并入土 耳其斯坦军区。 苏联解体后,该军区(司令部驻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于 1992 年 6 月 30 日解 散,其部队被 5 个新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 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所继承。 其中哈萨克斯坦继承了土耳其斯坦军区的大部分 部队:第 40 集团军(原第 32 集团军)和第 17 军部分,包括 6 个陆军师,存储基 地,第 14 和第 35 空降旅, 2 个火箭旅, 2 个炮兵团和大量的武器装备。吉尔吉斯 斯坦则接收了原苏军著名的近卫第 8 潘菲诺夫步兵师。 基辅军区 1919 年 3 月 12 日成立,后改称基辅特别军区。 卫国战争爆发时辖第 5、第 6、第 26 和第 12 集团军,共 58 个师,掩护从普里皮亚 特河到利普卡内的国境线,1941 年 6 月 22 日改为西南方面军。 1943 年 10 月 25 日该军区重建,1946 年 6 月哈尔科夫军区解散并被并入基辅军 区。 该军区辖区包括乌克兰共和国伏罗希洛夫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顿涅茨 克、基辅、基洛夫格勒、波尔塔瓦、苏梅、哈尔科夫、切尔卡瑟和切尔尼戈夫州。 苏联解体后,1991 年 12 月 12 日,乌克兰总统列·马·克拉夫丘克签署命令,决定在 7 基辅、敖德萨、喀尔巴阡军区以及黑海舰队和其他驻乌克兰部队的基础上组建本国 军队。 1992 年 11 月 1 日基辅军区被解散,军区机关成为新的乌克兰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 基础。 外高加索军区 外高加索军区前身为 1921 年 5 月以高加索方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主要为原第 11 集团军)为基础组建的独立高加索集团军。高加索独立集团军编成内的许多兵团和 部队参加过国内战争各战线的战斗。因在粉碎白卫军、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 命势力中建树战斗功勋,表现了勇敢无畏精神,1921 年 9 月 22 日获全俄中央执行 委员会主席团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后又因所属部队大力支援外高加索各族人民建 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1923 年 8 月 17 日获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授予的红旗 勋章,并被命名为红旗高加索集团军。 1935 年 6 月,鉴于集团军人数增加,装备了新式技术装备和武器,部队指挥复杂 化,被扩编为外高加索军区,辖区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1941 年 6 月 22 日,军区下辖第 3(第 4、第 20、第 47 步兵师)、第 23 (第 136、第 138 步兵师)和第 40 (第 9 和第 31 步兵师)步兵军,第 28 机械化军(第 6、第 54 坦克师和第 236 摩托化师),第 63、第 76 和第 77 步兵师、第 17 山地骑 兵师和第 2 4 骑兵师。 卫国战争爆发后,1941 年 8 月 23 日外高加索军区改编为外高加索方面军。辖驻苏 联-土耳其边境的第 45、第 46 集团军和驻苏联-伊朗边境的第 44、第 47 集团军。 同年 8 月 25 日方面军部队根据 1921 年 2 月 21 日苏伊条约进入伊朗以保卫巴库油 田。 1941 年 11 月第 51 集团军撤离克里米亚编入该方面军。1941 年 12 月 30 日改称高 加索方面军。1942 年 1 月 28 日,其所属部队改隶克里木方面军,领率机关重新组 建外高加索军区。 1942 年 5 月 15 日再次以外高加索军区部队组建外高加索方面军,1945 年 8 月 25 日,外高加索方面军被撤销,其野战领率机关用以组建第比利斯军区(外高加索军 区)。 8 苏联解体后,外高加索军区改为俄罗斯武装力量外高加索军队集群,许多师解散或 编入前加盟共和国的武装部队。 2006 年 12 月 31 日外高加索军队集群撤离第比利斯,不久解散。 2007 年 11 月 15 日,俄军除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保留部分维和部队外,全部撤 出格鲁吉亚。 敖德萨军区 1919 年 4 月 9 日组建。1941 年 6 月 22 日卫国战争爆发后改编为第 9 集团军,6 月 25 日编入南方方面军(由敖德萨军区与莫斯科军区部队组成)。 1944 年 4 月 23 日重建敖德萨军区,司令部设在基洛夫格勒,10 月移至敖德萨。辖 区包括摩尔多瓦共和国、乌克兰共和国敖德萨、尼古拉耶夫、赫尔松、扎波罗热和 克里木州。 卫国战争结束后第 57 集团军和近卫第 7 集团军部署在该军区。 苏联解体后,军区大部分部队被乌克兰所接管。 波罗的海沿岸军区 波罗的海沿岸军区组建于 1940 年 7 月 11 日,同年 8 月 17 日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特 别军区。辖区包括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共和国以及加里宁格勒州西部地 区。军区机关设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下辖第 8、第 11 集团军和 3 个民族地方步 兵军,负责波罗的海沿岸海防和与东普鲁士毗邻的陆界,掩护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方 向。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改称为西北方面军,辖第 8、第 11、第 27 集团 军,共 25 个师又 1 个旅。 1945 年 7 月 9 日以波罗的海第 1 方面军重建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军区领率机关仍 然设在里加。该军区最初只包括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946 年 2 月 27 日增辖加里宁 9 格勒州;1956 年 1 月增辖爱沙尼亚。 其下属部队最初主要有近卫第 10 集团军(1950 年解散)、近卫第 11 集团军。 由于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991 年 9 月,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改称西北军队集群。 1994 年 9 月 1 日全部撤出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1994 年 11 月解散。 1997 年 12 月 1 日开始,驻加里宁格勒近卫第 11 集团军划归波罗的海舰队,并改 编为该舰队陆上集团。 白俄罗斯军区 前身为 1918 年 11 月 18 日组建的明斯克军区,1924 年 4 月以国内战争时期的西方 方面军为基础重建,其司令部在斯摩棱斯克,其辖区包括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西部部分地区(包括斯摩棱斯克、布良 斯克地区和卡卢加部分地区)。 1939 年 9 月改称白俄罗斯特别军区,辖区增加波兰占领区的大部分,1940 年 7 月 又改为西部特别军区。 卫国战争爆发时辖第 3、第 4 和第 13 集团军,共 44 个师,其任务是掩护从立陶宛 南端至乌克兰北瑞的国境线,1941 年 6 月 22 日改为西方面军。 1943 年 10 月由莫斯科防区重新组建白俄罗斯军区(司令部在斯摩棱斯克,1944 年 8 月转移到明斯克)。1944 年 12 月到 1945 年 7 月,其辖区包括白俄罗斯领土和立 陶宛。 1945 年 7 月 9 日到 1946 年 1 月 26 日,曾分为两个军区:明斯克军区(由第 3 集团 军领率机关改)和巴拉诺维奇军区(从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领率机关改,驻博布鲁 伊斯克)。 苏联解体后,1992 年 1 月 11 日,白俄罗斯宣布接管其境内苏军的所有常规力量。 白俄罗斯军区于 1992 年 5 月被解散,部队成为白俄罗斯武装部队的一部分。 莫斯科军区 10 1864 年 8 月成立。1877-8 年派出五个步兵和骑兵师参加俄土战争,一些师进驻高 加索地区。这支部队总计约 3 万人 2 万匹马,另有超过 8 万人被要求进入预备役部 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 100 多万人驻扎在该军区,其中大部分驻军参与了 1917 年的十月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军区组建了 3 个方面军, 23 个军、128 个师、 197 个旅,共有大约 450 万人参战。仅在 1944-5 送到前线就有 120 万人。 从 1945 年夏天 1946 年夏天,莫斯科军区分为四个军区:莫斯科、沃罗涅日、高尔 基和斯摩棱斯克军区。 1968 年 2 月 22 日,为表彰其为保卫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苏联红军成立 50 周 年之际,莫斯科军区被授予列宁勋章。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近卫第 1 坦克集团军从德国撤回,驻斯摩棱斯克,下辖近卫第 4 坦克师和近卫第 144 摩托化步兵师。1998 年近卫第 1 坦克集团军司令部及近卫第 144 摩托化步兵师解散。 西伯利亚军区 1924 年 6 月组建。1941 年 6 月组建第 52 军(新西伯利亚,辖第 133、166、178 步 兵师)、第 53 军(辖第 119、107、91 步兵师)。 1945 年 7 月 9 日,西伯利亚军区被分为西西伯利亚军区和东西伯利亚军区。西西 伯利亚军区的司令部设在新西伯利亚,由第 8 集团军领率机关组建,东西伯利亚军 区位于伊尔库次克,由第 50 集团军领率机关组建。 1953 年东西伯利亚军区解散,部队分别划归西西伯利亚军区和后贝加尔军区。 1956 年,西西伯利亚军区改名为西伯利亚军区。1974 年被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旗勋 章。 1998 年,原西伯利亚军区领率机关组建为第 41 集团军领率机关,而新的西伯利亚 军区领率机关则由驻赤塔的后贝加尔军区领率机关改建。现辖区包括 4 个共和国 (阿尔泰,布里亚特,图瓦, Khakassia )、2 个边疆区(阿尔泰,克拉斯诺亚尔 斯克)、6 个州(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托木斯 克,赤塔)、2 个自治共和国( Aginsky 布里亚特,乌斯季奥尔达布里亚特)。 11 远东军区 其前身可追溯至 1918 年国内战争期间组建的东西伯利亚军区。 国内战争结束后, 1929 年 8 月组建远东特别集团军。其领率机关以西伯利亚军区第 18、第 19 步兵军 的机关为基础组成,下辖远东边疆区、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和西伯利亚边疆 区、伊尔库茨克州的驻军,以及从中部地区调来的第 21、第 35 步兵师,并负责指 挥远东区舰队(1931 年 1 月起改称阿穆尔河区舰队),司令为 V.K.布柳赫尔(中国 北伐战争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总顾问, 后来成为苏军最早的一批元帅)。 中东路事件中,该集团军于 1929 年 9~12 月入侵中国东北,在同江、富锦、满洲 里、扎赉诺尔、密山等地打败中国东北军。1930 年 1 月 1 日被授予红旗勋章,并 改称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 1935 年 5 月,在其基础上组建远东军区和外贝加尔军区。同年 6 月 2 日,远东军 区又重新改编为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同时履行军区职能。为对付日本的威胁, 1938 年 6 月 28 日,该集团军扩编为红旗远东方面军。 1945 年 8 月 5 日,红旗远东方面军分编为远东第 1、第 2 方面军,参加对日作战。 1945 年 9 月 10 日,远东第 1 方面军改为滨海军区,远东第 2 方面军改为远东军 区。 1953 年 4 月 23 日,这两个军区合并为远东军区,司令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 战后第 37 空降军驻在该军区,下辖第 13、第 98 和第 99 近卫空降师,其中第 13 空降师 1959 年被解散,其他师 20 世纪 70 年代末解散,空降部队只留下空中突击 旅。
/
本文档为【苏联16大军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