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_洛神赋_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

从_洛神赋_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

2011-08-07 3页 pdf 89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2786

暂无简介

举报
从_洛神赋_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 34 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 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 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21] 纵观谢道韫的一生,从出身豪门,受 家学熏陶,才情声名远播,“咏絮才”、“雅 人深致”这些佳话为人传颂,到成人后成 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二子 王凝之之妻),可谓是享尽富贵荣华,而 到晚年则遭遇孙恩之乱,丧夫丧子,孤苦 伶仃。这些学养和世事无常的变化,使谢 道韫“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达到 了心境超脱,心灵安顿的状态。这种心境 的超脱和心灵的安顿,表现在生活中则是 面对生死和人生...
从_洛神赋_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
34 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 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 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21] 纵观谢道韫的一生,从出身豪门,受 家学熏陶,才情声名远播,“咏絮才”、“雅 人深致”这些佳话为人传颂,到成人后成 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二子 王凝之之妻),可谓是享尽富贵荣华,而 到晚年则遭遇孙恩之乱,丧夫丧子,孤苦 伶仃。这些学养和世事无常的变化,使谢 道韫“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达到 了心境超脱,心灵安顿的状态。这种心境 的超脱和心灵的安顿,表现在生活中则是 面对生死和人生无常时的坦然。我们再看 谢道韫的一生,尤其是她的晚年生活,可 以体会到她对于外在的荣华富贵、功名学 问的超脱,对于内在的快乐和心灵的安顿 的追求。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途径 就是归心自然,将有限之生命融于无限之 自然中。这也正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 权贵的否定,对于田园平静生活的向往, 回归到老庄思想中去的情怀。 综上所述,谢道韫虽为女儿身,但其 过人的才情,不凡的名媛风度和审美趣 味,曾令无数须眉景仰。谢道韫存世的作 品不多,但其清淡玄远的审美趣味,归心 自然的人生境界,对于促进古代女性审美 意识的觉醒,完善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体 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释: [1]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2页 [2]陈寅恪.隋唐渊源略论稿.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0页 [3]梁书·王规附王褒传 [5]张宏生、张雁.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87页 [7]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2.8页 [4][6][8][9][10][1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30-131页、130 页、136页、127页、698页、343页 [11]竹林七贤:是对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 称谓,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 伶、阮咸、王戎。 编辑:冀 友 作者简介:朱承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 士研究生 从《洛神赋》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 文 / 柯镇昌 曹植出身高贵,生性不羁,具有高贵性、自由性和超越性,表现出鲜明的贵族精 神。然而现实生活的压抑,使其只能将自己的个性宣泄于文学创作中。《洛神赋》作为 其精心之作,集中展示了曹植的贵族精神。曹植与洛神的关系,应是现实与理想的关 系,亦即现实与超越的关系。 [12][14]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0.13页、12页 [13]艺文类聚.卷七 [16]三国志·魏书(卷27).王昶传 [17][18]卿希泰.道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6.49页 [19]艺文类聚.卷八八 [20][21]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六.北京:中华 书局, 1999.1678-1679页、1679页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六[M].北京:中华书 局,1999 [2]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M].济南:山 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8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3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1 杨春时认为:“贵族社会形成了贵族 精神,具有超越性、自由性、高贵性,并形 成了精英文化。”[1]虽然他认为中国贵族文 化传统薄弱,但还是把六朝文化和文学, 与道家文化、《楚辞》、《红楼梦》一起,看 作为贵族文化。曹植生活于汉末魏初,亦 即六朝文学的萌芽与开端时期,他的作品 对于六朝文人影响巨大。郑振铎说:“六 朝诸诗人,谁不曾映子建之余晖者。”[2]王 玫《建安文学接受史论》也认为“六朝是 美学随笔 35 曹植接受史上的黄金时期”。[3]谢灵运、钟 嵘、刘勰等众多文人学者,无不对曹植充 满赞美与仰慕之情。曹植作为出身于贵族 家庭的一朵奇葩,身上流淌着浓烈的贵族 精神,并不时于创作中流露出来。《洛神 赋》堪称曹植的代表作,文中对其贵族精 神的展露尤为明显。 一、《洛神赋》与曹植的高贵性 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 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 德,汉相国参之后。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 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 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4]可 见曹植远祖兴旺,父、祖、曾祖三代更为 显赫,出身堪称高贵。[5]然而,对于贵族精 神来说,门第虽然重要,精神气质方是关 键。那么,曹植祖先的精神气质又如何 呢?我们可从下面记载中窥其一斑。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注》引 司马彪《续汉书》曰: “(曹)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 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 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 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 由是乡党贵叹焉。⋯⋯(曹腾)在省闼三 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 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 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 堂 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 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 于 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 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 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 奏。 腾不以介意,常称叹 ,以为 得事上之 节。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 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6] 由上可见,曹氏祖上的气度颇为时人 嘉许。汉末盛行的名士之风,虽不能等同 于贵族精神,二者却有许多相通之处。曹 节轻物,曹腾淡仇,皆非汲汲于名利,至 少已有了贵族精神的因子。曹嵩身为养 子,处于其家,耳濡目染,自然深受影响。 曹操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也 应是祖上遗风影响之所致。 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据《武帝纪》,是年,曹操“追黄巾 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 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7] 从这年开始,曹操的军事实力日益强盛, 政治路途也日趋平稳。曹植于建安十六年 (210年)得封平原侯,时年十九岁;三年 后,徙封临淄侯;不久,又增置邑五千。 其少年时虽然也有戎马经历,然更多的则 是衣食无忧,随从如云,过的是“狎池苑, 述恩荣”般的高等贵族生活,在家庭的高 贵性上,远非他人可比。无论权势、财富、 知识,曹植毫不欠缺,而这三者对于贵族 精神的树立极为关键。 曹植颇以自己的高贵身份而自豪,这 可从《洛神赋》得到体现。如其云:“御者 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 王所见,无乃日乎?’”“虽潜处于太阳,长 寄心于君王。”御者与洛神皆呼“君王”,御 者自称为“臣”,作者分明是以高贵的君王 自居。赋中另一主角——洛神同样是高贵 的代名词。《文选》卷十九李善《注》引 《汉书音义》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 溺水而死,遂为洛神。”[8]宓羲即伏羲,在古 代神话中是人类始祖,因此地位极高。在 古人心中,神的高贵性毋庸置疑。洛神作 为伏羲之女,自然也是高贵的最佳象征。 曹植在赋中对其高贵性作了充分描绘: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 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 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神女出行,风伯雨师紧随,钟鼓齐鸣, 音乐相伴,鱼鸾护驾,龙云伺从,宏大的 场面衬托着神女的尊贵。文中类似的描绘 还有很多,使得整个文章都笼罩在一种高 贵的氛围之中。高贵的出身并不代表就具 有贵族性,高贵性的本质更在于一种凌视 一切的傲气,即将自己的目光置于俗物之 外,将自身的思维置于凡尘之上,由此产 生“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并因此感到孤 独、无助和痛苦。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 似乎可以从赋中感受到。洛神的高贵形象 既是作者追寻的对象,也是其理想的化 身。而神女的高贵气质,也正是曹植贵族 气质的集中流泻。 二、《洛神赋》与曹植的自由性 曹植的本性是向往自由的。他从不肯 受常规旧俗之束缚,展露出任性而为的个 性。《三国志》本传说其“性简易,不治 威仪。⋯⋯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 而植宠日衰”,“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 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于是悔而罢之。”[9]少年的曹植曾得到父亲 的宠爱,并一度被作为立嗣的对象。但他 不雕细行,任诞放荡,很快便在与其兄的 斗争中败下阵来。随着曹丕的继位,曹植 的生活发生巨变。他在现实生活中倍受 打击,人生的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其本传 载: “文帝继王位,诛丁仪、丁 并其男 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 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 二千五百户。四年,徙封雍丘王。”[10] 曹丕对曹植的打击与迫害手段多种多 样,其中之一便是令其不断迁徙,使之遑 无宁日。在生命安全有时都得不到保障的 情况下,自由已无可言。险恶的困境迫使 他不得不在黄初四年上疏自称:“臣自抱 衅归 ,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 夜分而寝。”[11]违背内心的无端认罪,令其 放浪自由的本性受到严重压抑。现实中自 由受到限制,原有的自由性只能埋藏于心 中,却因此愈加浓炽,一旦找到喷发的泉 口,便会如喷泉一般,喷薄而出。在寻求 自由而不得时,诗赋便成为其发泄满腔抑 郁的喷泉。《洛神赋序》云:“感宋玉对楚 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楚王与神女的 相会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现实势 力或伦理道德的束缚,所有的阻力都被置 于梦境之外。曹植对神灵的自由表现出羡 慕之情,他在赋中细致地刻画了众神无拘 无束的自在生活:“尔乃众灵杂遢 ,命俦 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 或拾翠羽。”洛神作为曹植的理想化身,本 应是自由无羁的。然而,从“虽潜处于太 阴,长寄心于君王”一句可看出,洛神也 是不自由的。而这种不自由,又是作者现 实困境的痛苦写照。这一句里,饱含着其 深深的哀伤与惆怅,饱含着其失去自由的 美学随笔 36 痛苦与失望。 三、《洛神赋》与曹植的超越性 张亚新认为《洛神赋》“是表现作者 对美好理想的热爱、追求和追求失败后惆 怅痛苦心情的作品。”[12]在曹植笔下,洛神 就是美的化身: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 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 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 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 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 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 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 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 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这段描写,运用大量华丽瑰奇的词 汇,对洛神的容貌、身姿、体态、表情及 服饰等进行了描摹刻画和修饰形容。曹植 与洛神的关系,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也 即现实与超越的关系。作者于现实生活中 受到沉重的束缚与困扰,他企图摆脱这种 困境,寻求对现实的超越。他的人生理想 是高贵的、自由的、超越于现实的。而这 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他所追寻而不得的, 故只好将其塑造为一个美丽神女的形象: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 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 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 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神 女的高贵与美丽深深地吸引着他,“余情 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诉说着其 对追寻理想与超越现实的渴望。 《洛神赋》描写的是一个梦境,从“日 既西倾,车殆马烦”,可知作者已困倦;“税 驾”、“秣驷”、“容与”、“流眄”均是睡前 的准备;“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是入梦 时的感受;“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 曙”则是梦醒时刻的惆怅。正是因为作者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摆脱世俗的困境,作者 希望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抒发对美孜孜追 寻的迫切愿望。这个梦的发展过程,实质 上就是作者试图超越现实的心理过程。但 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充满艰辛。他曾“托 微波而通辞”、“抗琼 以和予兮,指潜渊 而为期”、“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 纲”,可是因“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 而狐疑”、“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 当”。正是由于现实的各种阻力,不得不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现实 中的超越无法实现,内心中的超越也因此 表现得遥远而虚无缥缈。洛神“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 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 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洛 神的悲伤就是作者的悲伤,洛神的痛苦就 是作者理想超越受到打击时发出的悲吟。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 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 兮,献江南之明 。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 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这些描写无不是作者超越难以实现时,痛 苦内心的真实倾诉。 现实中的曹植虽然一再遭到迫害,他 外在的高贵气质也一再地被扫除,但他的 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贵族精神的真髓。当 其自由受到剥夺时,当这种超越无法实现 时,他并没有退缩,“背下陵高,足往神 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 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 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坚 持着不懈的追求。作者创作的目的是无功 利性的,若说有的话,那就是要抒发胸中 的郁闷之气,要表达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 于美的无比向往,以及追寻而不得的惆怅 与痛苦之情[13]。这种追求是具有超越性 的,它试图摆脱现实的束缚,达到了生存 的层次,探寻生命的真谛。虽然结局是失 败的,但这也同贵族精神的命运是一样 的。贵族精神的超越必然是常人所不能够 理解的,故是孤独的;同时它也是现实所 难以满足的,故最终只能是不成功的。因 此,贵族精神是悲剧性的。贵族精神超越 着现实,纠引着现实,但它注定只能在未 来才会得到赞同。或许正因为如此,曹植 才会在身后留给人们无尽的感伤,无尽的 追寻,无尽的魅力。 注释: [1]杨春时.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J].厦门 大学学报,2005(3) [2]郑振铎.文学大纲(第一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276页 [3]王玫.建安文学接受史论[M].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5.218页 [4][6][7][9][10][11][晋]陈寿著、[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1页、1-2 页、9页、558页、561页、563页 [5]关于曹氏家族的高贵性,有两点值得商 榷:一、曹腾是宦官;二、曹嵩为曹腾之养子,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注》引吴人《曹 瞒传》及郭颁《世语》:“嵩,夏侯氏之子,夏 侯 之叔父。太祖于 为从父兄弟。”然东汉时 期宦官屡屡掌控国家大权,他们多为帝王最信 任之人,因此地位极高,远非寻常贵族可比,享 受的特权亦为常人难以企及。另外,在古代中 国,改随己姓的养子有传宗接代之功能,故往 往视同己出,远不同于寻常干儿义子。 [8][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北京: 中华书局,1977.269页 [12]张亚新.略论洛神形象的象征意义[A]. 建安文学研究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84. 281-282页 [13]关于《洛神赋》的创作动机,历来有 二说:一是感甄说。《文选·洛神赋》李善《注》: “《曹子建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 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 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 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 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 还,度 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 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 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 王。遂用荐枕席, 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 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 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 答以玉 ,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 帝见之,改为洛神赋。”唐裴 、李商隐、宋王 等皆从之。二是寄托说,又称“隐喻君臣大 义”说。何焯《义门读书记》:“植既不得于君 王,因济洛以作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 亦屈子之志也。”丁晏《曹集诠评·洛神赋》: “拟宋玉之辞为《洛神赋》,托之宓妃神女,寄 心君王,犹屈子之志也。”上述张亚新之论,可 谓是对古人二说的最佳综合。 编辑:冀 友 作者简介:柯镇昌,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 生 美学随笔
/
本文档为【从_洛神赋_审读曹植的贵族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