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治咳经方

治咳经方

2011-07-30 25页 ppt 108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363

暂无简介

举报
治咳经方nullnull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null 概念 一、咳嗽:中医学中是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 二、经方:(广义)指宋元以前的方剂,及宋元以后纳入经方医学体系的方剂。(狭义)指《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方剂。一般说到经方,大多是指狭义的经方。null 一、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 ...
治咳经方
nullnull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null 概念 一、咳嗽:中医学中是指以咳嗽为主要现的一类疾病。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 二、经方:(广义)指宋元以前的方剂,及宋元以后纳入经方医学体系的方剂。(狭义)指《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方剂。一般说到经方,大多是指狭义的经方。null 一、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 1、半夏厚朴汤 5、麻杏苡甘汤 2、小青龙汤 6、小陷胸汤 3、小柴胡汤 7、麦门冬汤 4、麻杏石甘汤 8、理中汤 二、应用经方的思路 明辨六经,顾及兼证(水湿痰饮、瘀血、食积等); 方证对应,重视两本(先天、后天); 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一、组成:半夏15g,厚朴9g ,茯苓12g,苏叶6g,生姜15g 。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阴病(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降气化痰兼解表。 四、方证: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五、病案举例:null 黄某,女,38岁。 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陈皮15g,杏仁10g,桔梗10g,生姜15g。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分析:无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脉浮等表现,病不在表。辨证为太阴病、痰饮犯肺。治宜温化痰饮、肃降肺气,取半夏厚朴汤加减。表证不明显,故减苏叶 ,加苏子化痰降气、桔梗袪痰、陈皮化痰理气、杏仁止咳。 如表证明显者,可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null体会:咳嗽主因痰饮 治当温化降逆 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引起。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果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一、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g,五味子15g,半夏15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太阴同病(表阳证合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解表化痰。 四、方证: 1、咳喘,痰液呈水样或粘液样,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涕; 2、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 咳喘时可出汗; 3、苔白滑。 五、病案举例:null 李某,男,63岁。 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10g,桂枝10g,细辛6g,干姜6g,白芍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半夏15g,生石膏45g 。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10g,减生石膏为30g,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续服12剂症消。 null分析:患者服用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说明药不对证。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热以除其标 。 体会:痰饮郁久常化热 真寒假热要认清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 null 小柴胡汤 一、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15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 二、六经八纲归属: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 三、功效:和解少阳。 四、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 五、病案举例: null 何某,女,34岁。 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上月曾在某中医院服中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前胡等)皆未见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有肺结核病史。取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党参10g,半夏10g,黄芩10g,大枣4枚,炙甘草6g,生姜10g,桔梗6g,白芍6g。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上方去白芍,加枳实6g、生龙牡各12g,服六剂后两胁胀满消。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消。 null分析:咳定时作、两胁胀满、恶心、咽干,少阳证具,说明此咳嗽之邪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也说明长期咳嗽,胃气及卫气虚,只用宣肺化痰药不能有效驱除外邪,此时必用党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以补中强卫,才能驱邪于外,邪去则咳自止 。 体会:宣肺化痰皆无效 和解少阳建奇功 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法。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null 麻杏石甘汤 一、组成:麻黄12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45 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阳证)。 三、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证: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至气急鼻扇,胸闷; 3、舌苔薄腻较干,脉滑数。 五、病案举例:null 陈某,男,24岁。 自昨日恶寒身痛,咳喘咽干,自服APC2片后,汗出不恶寒,寒, 但仍身痛、咳喘、咳白痰、口干思饮,舌尖红,舌苔白,脉滑数。证 属外寒里热、太阳阳明合病,治以解表清里,取麻杏石甘汤加半夏: 麻黄18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石膏45 g,半夏12 g。 结果:上药服2剂,汗出,喘减。继以桑杏汤加减,服6剂诸症消 失。 分析:身痛,太阳表证;汗出不恶寒、口干思饮,舌尖红,脉滑数, 阳明里证;咳喘、咳白痰,痰饮证。取麻杏石甘汤加半夏。方中麻黄 、杏仁解表止咳平喘,生石膏清里热,半夏化痰降气。 null 麻杏薏甘汤 一、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8g,炙甘草6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阳证)夹湿。 三、功效:利湿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证: 1、咳声重浊,胸闷,痰质粘、量不多,甚至无痰 ; 2、口干不欲饮,便溏不爽,身体困倦 ; 3、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腻 。 五、病案举例: null 患者,男,47岁,2009年10月24日初诊。 近5年每到秋季就出现持续咳嗽、且咳嗽牵延数月不愈。就诊时咳嗽 已2月余,咳嗽剧烈,昼夜不止,每天清晨4时-5时咳嗽尤其剧烈,干咳 无痰,或咳少量白粘痰,咽喉痒,严重影响睡眠,痛苦不已,且近半月 来伴有午后低热,体温最高37.7℃,纳食少,二便调,曾在其他医院查血 常规及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服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汤剂及川贝枇杷膏、 复方甘草片、复方磷酸可待因等,并静滴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咳嗽及发 热症状均未见明显减轻。查其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滑。根据其咳嗽特 点,西医诊断: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性大,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 ,检查气道激发试验阳性,故诊断成立。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肺,肺气失 宣,予麻杏薏甘汤合止嗽散加减:生麻6g ,杏仁15g,苡仁30g ,桔梗15 g,藿香10g,黄芩10g ,射干15g,滑石30g ,百部15g ,紫菀15g ,白前 15g ,蝉衣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7剂。null 10月31日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夜间睡眠而无咳醒,白天咳嗽次数较前减少,仍有少量白粘痰,稍有咽痒,午后低热渐退,舌红苔白腻。前方加半夏10g,继服7剂。 11月7日三诊:白天偶有咳嗽,痰少,易咳出,体温正常,1周来未再出现低热。舌红苔薄白,脉滑。前方去藿香,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分析:结合舌红、苔黄厚腻及咳嗽病程长、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缠绵数月的特点,辨证为湿热蕴肺,予麻杏薏甘汤合止嗽散加减。方中麻黄,宣肺解表,开皮毛之闭郁,上行水道,气化湿亦化;杏仁降气止咳;苡仁、滑石清热渗湿;藿香芳香化湿;桔梗祛痰利咽而止咳;黄芩清肃肺热;射干清热化痰,开郁散结而清利咽喉;百部、紫菀、白前止咳化痰;蝉衣开达上焦,利咽止痒。二诊加半夏,意在降气化痰止咳。 null 小陷胸汤 一、组成:黄连6g,半夏15g,全瓜蒌45g。 二、六经八纲归属:阳明病(里阳证)夹痰饮。 三、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四、方证: 1、上腹部、胸胁部痞满、拒按; 2、舌质红,舌苔黄腻; 3、或便秘,或恶心,或咳嗽气急,痰黄粘腻。 五、病案举例: null 患者,女,8岁,2006年1月25日就诊。 咳嗽、咳痰1月,加重2天。就诊时见:神清,面色晦暗,形体肥胖,阵发性咳嗽,咳黄痰、质稠,咽痒,口干不喜饮水,纳呆,周身困乏,夜寐梦多,大便粘滞,二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查双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细湿啰音。血常规正常。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西医诊断:支原体肺炎。中医辨证属痰热蕴肺。治以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取小陷胸汤加味。处方:全瓜蒌、莱菔子各30 g,清半夏、黄连、桔梗、前胡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4次。 结果:服5剂后,咳、痰诸症好转。守方5剂,改为2日1剂,以巩固疗效。 分析:据咳嗽,咳黄痰、质稠及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痰热蕴肺。取小陷胸汤加味,该方辛开苦降、清热涤痰散结。方中黄连泻心下热结;半夏涤心下痰饮;瓜蒌除荡热涤痰、导痰开结外,还可助黄连清热,协同半夏化痰。三药配合,相得益彰,使痰热各自分清,结滞得以开散。加莱菔子、前胡化痰降气,桔梗宣肺祛痰利咽。null 麦门冬汤 一、组成:麦冬30 g ,人参10g, 半夏15 g , 大枣6枚, 炙甘草10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阴病(里阴证)。 三、功效: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 四、方证: 1、干呕或呛咳声嘶,口干,咽喉干燥、疼痛或粘腻不爽; 2、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而短少; 3、舌红少苔,脉虚数。 五、病案举例: null 冯某某,男,32岁。     患者头痛,干咳无痰,行走气逆作喘,咽痛、烦躁、口渴,胸腹胀满,嘴唇开裂干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而短少,口无津液,舌边红,苔薄白,脉浮大而虚。此乃立秋以后,久晴无雨,气候反常,俗说:秋老虎当令。感此秋燥之气而病咳嗽,法当润其燥,则诸证自愈。麦门冬汤治之。 麦冬18g,党参24g ,半夏12g, 大枣6枚,炙甘草12g,粳米一勺。    结果:服药1剂后,诸症大减,但燥邪化为热邪而伤肺,必须加清润肺金药以止咳,上方去枣加桑叶、百部治之。麦冬18g,党参24g,半夏12g,炙甘草15g,桑叶15g,百部15 g,粳米一勺。尽剂后,肺润而咳止。 null 分析:患者口渴,嘴唇开裂干痛,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口无津液,津 液亏虚之象。头痛,咽痛、烦躁,津亏上热不降之征。干咳,行走气逆 作喘,胸腹胀满,津亏肺气不降。无发热、出汗、脉数有力表现,故不 属于里实热证。此咳嗽是津亏燥咳,治宜生津润燥,方用麦门冬汤。方 中麦冬生津液,半夏降肺气,党参、大枣、粳米、甘草养胃气。二诊加 桑叶清肺止咳,百部润肺止咳。null 理中汤 一、组成:人参15g,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5g 。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阴病(里阴证)。 三、功效:补气温中。 四、方证: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 多而清晰,或咳嗽且呕吐清水; 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五、病案举例: null 刘某某,女,42岁。 患者咳嗽已数月,多次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现症见:身体消瘦, 面色萎黄带青,神疲乏力,怕冷,语声细小、觉累,咳嗽、咳白色泡沫 痰,有时呕吐清水,咳时胸痛、牵引背痛,饮食日减,舌质淡红、苔白 滑,脉沉细。证属阳气虚、痰饮盛。治宜扶阳气、化痰饮。因阳虚较重 ,首诊着重扶阳,方用理中汤加附子。 制附片31g(先煎),党参31g,白术24g,干姜31g,炙甘草15g 。 二诊:连服2剂,不畏寒,食欲增加,咳嗽减轻,精神好转。方用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半夏汤。 桂枝15g, 生姜31g,大枣31g,炙甘草15g ,茯苓15g,半夏15g。 三诊:又服2剂,诸症已减,微咳,上方去枣加白术。 桂枝5g, 生姜31g,炙甘草18g ,茯苓15g,半夏15g ,白术15g 。又 服2剂,痊愈。 null分析:患者神疲乏力,怕冷,语声细小、觉累,饮食日减,舌质淡红、 苔白滑,脉沉细,证属阳气虚。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呕吐清水,为 上、中焦痰饮征象,起因于中、下焦阳虚,寒饮内生上犯。故治疗以 温阳为主,化痰饮为辅。首诊取大剂附子理中汤温扶阳气,以期阳旺 阴消。 2剂后阳复畏寒止。二诊易方,以桂枝汤去性偏凉的芍药,扶 上焦阳气;同时加茯苓、半夏,化痰饮、降逆气。三诊又去养血的大 枣,加白术增补气化湿之力。三次处方都选经方,均施辛温扶阳之品, 用药精纯,治疗虚寒重症,故能6剂而愈。
/
本文档为【治咳经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