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2011-07-25 3页 pdf 87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0324

暂无简介

举报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文章编号 : 100025889 (2004) 0320099203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屈鹏举 (兰州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 从城市的产生、发展以及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对城市特色问题进行了探讨. 根据兰州城市的历 史变迁与发展 ,论述了兰州的城市特色及...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文章编号 : 100025889 (2004) 0320099203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屈鹏举 (兰州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 从城市的产生、发展以及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对城市特色问题进行了探讨. 根据兰州城市的历 史变迁与发展 ,论述了兰州的城市特色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 : 城市 ; 特色 ; 兰州 ;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TU984   文献标识码 : A Discussion on urban fe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Lanzhou QU Peng2ju (Lanzhou Urban Planning an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Bureau , Lanzhou  730050 , China) Abstract : The urban feature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its origination ,development ,geographic nature ,and historic humanitie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Lahzhou ,its urban featur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r2 ban development are expounded and the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of Lanzhou is advanced. Key words : city ; feature ; Lanzhou ; development   在众多的城市规划著作中包括高等院校的教科 书里 ,把“城市”一词定义为 :具有防御和交易功能的 居民点. 实际上就是把“城”和“市”组合在一起 ,这当 然是根据古代城市的特点所做的定义 ,对于现代城 市来说至少是不完全的. 实际上 ,除空间形体之外 , 城市特色还应包括其它自然、历史、文化、社会以及 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而且城市的特色是与城市 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有着必然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 从兰州城市的地域特色出发 ,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 探讨. 1  兰州的城市特色 1. 1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特色互为依存 一个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消失 ,固然有很多原因 , 但有两个条件是不能缺少的 ,这就是客观自然与人 为因素. 也就是大自然与人力两种力量的协调作用. 兰州在甘肃不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 ,安西、张掖、 武威、玉门、酒泉等城市在汉代都是名城要塞 ,丝路 重镇 ,但在一千多年以后它们的规模都远小于兰州 ,   收稿日期 : 2003212214   作者简介 : 屈鹏举 (19502) ,男 ,陕西榆林市人 ,高级工程师 ,兼职 教授. 并逐步拉大差距 ,这不单是因航海业的发达 ,陆上丝 绸之路的衰落 ,也不是其它人为改变 ,而是受到难以 克服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因此 ,城市的特色与发展自 然是离不开产生这座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 基本条件. 一个城市的特色 ,除了自身的特性外 ,是 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与城市性质、社会结构、经济特 点、民俗民风等特色文化结合的集中体现 ,是城市的 灵魂与精粹. 1. 2  兰州的城市特色 兰州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建在黄河台地上 ,而这 些阶地则完全是由于黄河对黄土高原的冲刷、切割、 沉积而自然形成的. 同时 ,黄河走出雪山 ,横跨高原 , 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刷、筛选、沉淀、积累、提炼 ,创造 了生命 ,产生了文明 ,从黄河古象的足迹、丝绸之路 的铃声到中西各民族的交往共存、生息繁衍 ,居家习 俗 ,风土人情 ,这一切构成了今天的兰州文化. 所以 , 不仅兰州的特色根本在于黄河 ,就连兰州的存在发 展也依赖于黄河了 ,仅在水源上就为市区 200 万人 提供 130 多万立方米的日用水 ,事实上 ,黄河在兰州 蜿蜒曲折 ,贯穿全市长达百里 ,南北两山对峙 ,时近 时远 ,川谷滩地大小形状变化多样 ,景观极为丰富. 两山形成了川地也衬托了黄河 ,两山围合了城市 ,对 第 30 卷 第 3 期 2004 年 6 月 兰  州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30 No. 3 Jun. 200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兰州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与黄河共同构成 了城市的特征. 在对四十公里黄河规划时 ,笔者认为 ,规划应突 出兰州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 ,因为这三 种文化反映了兰州的产生与形成 ,继承了兰州的历 史与文脉 ,体现了兰州的存在与发展 ,基本函盖了兰 州的地域文化 ,是兰州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 ,兰州的城市特色应是由城市自然地 理最主要的特征“一河两山”与兰州的历史人文 ,兰 州的地域特色文化以及城市空间形体、环境风格与 经济社会结构共同构成. 1. 3  突出兰州的城市特色 1999 年对黄河兰州段及两岸进行了规划 ,找到 了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 ,引导了城市的建设 ,形成了 今天人们交口称赞的百里黄河风情线. 然而找到了 城市发展的关键和城市特色的根本只是良好的开 端.城市特色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 ,从物质到精神 , 从空间表现到数据分析 ,从人的切身体会到视觉感 受 ,是一个城市包括城市美学在内的综合反映. 而城 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包括建筑则很难实现这 一切. 因此要进行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不同 ,注重的是对城市的 空间景观及环境品质的设计 ,从文化内涵到视觉感 受 ,突出城市“美”的表现 ,是对一个城市整体精神的 反映[1~5 ] . 针对兰州“一河两山”的地理特征 ,重点百 里黄河和两山生态 ,把山、水、绿融入城市 ,在城市布 局、建筑、道路广场、园林小品中反映城市文化 ,体现 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 ,从而突出城市的特色 ,促进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兰州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1  兰州的历史沿革[6 ] 兰州的行政设置与治所的名称地址在历史上变 化多次.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秦始皇 33 年 (公元前 214 年) 秦国设榆中县 ,治所筑城在今市区 东岗一带.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 (公元前 81 年) 设金城 郡 ,郡治在今青海民和一带 ,但属县金城县在今西固 城一带. 随文帝开皇元年 (公元 581 年) 置兰州 ,这是 历史上首次有兰州之名称 ,州治筑城在皋兰山北 ,后 几次改兰州为金城郡或金城县 ,直至唐肃宗 (公元 758 年)后一直治用兰州名称. 宋元丰六年 (公元 1083 年) 诏兰州筑北城. 明洪 武十年 (公元 1377 年) 增筑兰州城 ,设四城门. 明建 文元年 (公元 1399 年) ,肃王朱英府由张掖迁兰州 , 兰州始为藩王都. 修城池、兴宫殿 ,辟园林 ,扩道路 , 基本形成了古代兰州城廊格局 ,直至清朝民国 ,城市 规模变化不大. 2. 2  兰州的城市变迁 从历史看 ,兰州城址最早在东岗 ,后西固 ,再兰 山下 ,北移至目前的旧城区为止. 即北临黄河 ,南面 南山 ,东达广武门 ,西至金天观 ,城市一直以肃王府 (即后来的陕甘总督府 ,民国及解放后的省政府) 为 中心 ,以酒泉路为南北向中轴 ,东西对称布置 ,张掖 路连通东西关与酒泉路形成 T形主干道交汇于中央 广场. 这种布局持续很久. 至今 ,这里依然是兰州最 繁华的商业街 ,人口稠密 ,是城市的核心区. 1954 年 ,兰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首次城市规 划 ,对旧城进行了扩展并作了重大的结构布局调整 , 将城市的中心东移至中心广场 (东方红广场) . 这种 做法的意义在于紧依老城区 ,既利用了老城区原有 的设施 ,而且将皋兰山上的三台阁 ,这一兰州历史文 化遗存景点通过皋兰路、中心广场至黄河作为城市 的中轴线. 东西则以东岗路、庆阳路、临夏路、西津路 通过几个广场的连接一线贯通 ,构成带状城市的路 网骨架. 而中心广场两侧又对称布置了放射道路南 北平凉路、金昌路. 对称性、放射状、方格网的统一应 用 ,体现了中西结合的规划手法 ,并突出了兰州地理 特征. 这次规划所进行的科学合理而又较为实际的 布局调整 ,正确引导了城市的建设 ,为当时兰州市的 城市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今天的兰州奠定了 基础. 直至 1979 年国家批准的第 2 版总体规划 ,依 然坚持了这一布局 ,并明确城市“带状组团分布 ,分 区平衡发展”的原则. 围绕这个中心 ,兰州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大规 模建设 ,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距中心广场东西几乎 等距离的雷滩河至大洪沟一带 ,建筑林立 ,人烟密 集 ,商业繁华 ,机关单位密布 ,继而向东发展直至大 青山麓. 而向西过沟仅一桥之隔的七里河地区 ,则发 展缓慢. 至于西固、安宁则与七八十年代变化甚微. 各区虽保持了原功能划分 ,但东西差距加大 ,并未实 现“平衡发展”. 显然 ,城市发展中“一个中心”的向心 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带状城市. 20 世纪 50 年代东移中心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进入 21 世 纪 ,随着人口的增长 ,使得中心区人口密度异常加 大 ,继续发展的结果是基础设施短缺、居住环境恶 化、城市运转呆滞、综合功能下降 ,因此必须寻找一 条新的解决办法. 2. 3  新城 (第二中心)的提出 “带状组团分布 ,分区平衡发展”的原则是正确 的[7 ] ,但选择何种途径来实现则是关键. 001                   兰 州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30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二版总体规划市区面积为 148 平方公里 ,按 此计算 ,东部城关区约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 1/ 3 强 , 而现在实际居住人口超过百万 ,超过了西边其它三 区的人口总和 ,尤其是安宁区 ,其面积近全市区的 1/ 3 ,而人口不足 1/ 10.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 ,目 前西边三区优势明显 ,还有约 40 平方公里的坪地未 计入内. 如以河为界南北分析 ,河南、北人口比约为 6∶1 ,经济差别则更为悬殊. 因此 ,市区向西、向北发 展是必要的 ,集中力量在西北方位合适的地区形成 城市的第二中心 ,这是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切合当前实际. 新城的规划是实现上述目标最为重要的一步 , 与黄河兰州段的规划同为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二 重奏. 以马滩、大滩、迎门滩、安宁大部分地区作为新 城区的选址 ,至少有 3 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 ,高标准、 高起点. 具有 21 世纪现代化水平的新城区必将产生 巨大的吸引力 ,对不堪重负的老城区起到缓解疏散 的作用 ,可降低城关中心区的人口密度 ,减轻各种基 础设施的压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综 合功能. 其次 ,是弥补老城区的不足 ,完善城市功能 , 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 ,多种 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 ,建设新型的流通 业、物流业、城市商务中心区 (CBD) 都需要更好的环 境和空间. 此外 ,还需要建设大型的生活服务、生产、 市政基础等配套设施及大型体育文化、会议中心等 , 提高城市的品位与功能. 第三 ,新老城区分别于黄河 两岸 ,一在东南 ,一在西北 ,形成了以黄河为轴线的 “一河两城”结构布局 ,奠定沿河发展的基础. 以城关 中心区为基地实施东进战略 ;利用第二中心辐射作 用 ,带动七里河、安宁、西固及其彭家坪、沙井驿、柳 沟坪、小坪等坪地 ,实现东西南北的平衡发展. 特别 是选择“三滩”地区作为新城区的核心区 ,该地区黄 河面宽水缓 ,岸线蜿蜒曲折 ,形状多变 ,两山相对亦 近亦远 ,并与仁寿山、万亩桃园、彭家坪果园大绿廊 相连接 ,山、水、绿交融 ,使新城区形成了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貌. 2. 4  兰州城市的跨跃 兰州城址在历史上虽多次变迁 ,但一直以点的 形式围绕黄河并逐步靠近黄河. 新城区的规划形成 了“一河两城”沿河发展的结构布局 ,城市发展也由 围绕重点变为东西迸进 ,由沿河一侧为主变为两岸 平衡发展 ,由“一个中心”的高度聚集变为“两个中 心”的拓展、延伸、辐射. 城市结构布局进行了重大的 调整 ,城市规划建设发生了跨跃式的发展 ,也直接影 响到城市的兴衰与人们的生存问题. “一河两山”是城市最主要的特征 ,“以河为轴” 是城市的发展方向. 这是城市发展的远景 ,“构建大 兰州”的基础. 所以突出兰州的城市特色就是坚持兰 州的城市发展之路 ,兰州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定突出 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紧密 联系 ,互为因果 ,不可分割. “一河两城”、“一带双珠”这是三版城市总体规 划最大特点 ,它将使兰州的自然山水得到恰当利用 , 兰州的地域文化得到充分体现 ,兰州的城市布局与 发展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兰州的城市空间景观和环 境品质全面提升 ,使兰州在它的发展史上产生一个 飞跃. 可以设想未来的兰州将是以“两个中心”为重 点 ,以黄河为主线 ,沿黄河两岸西起河口 ,东至榆中 下官营 ,并向几条支流和国道辐射 ,形成全新意义上 的带形城市. 这将对大兰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而其经济发展总量将达到甘肃全省 的一半之上. 参考文献 : [1 ]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 [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1. [2 ]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 [M]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2. [3 ]  阮易三. 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 [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2. [4 ]  菊竹清训. 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 [ M] . 上海 :上海翻译出版公 司 ,1987. [5 ]  培根 E D. 城市设计 [M] . 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9. [6 ]  《兰州市志》编篡委员会 1 兰州市志 :第 1 卷 [M] . 兰州 :兰州大 学出版社 ,1999. [7 ]  胡勤勇 ,钟天雷 ,赵育民. 拓展兰州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J ] . 甘 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3 ,29 (4) :1152117. 101第 3 期                 屈鹏举 :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                    
/
本文档为【兰州城市特色与发展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